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社会心理学史来看,一般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__D_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

2.我们可以激起人们对某件事的恐惧来改变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一般来讲,当对某件事的恐惧达到_A__强度时,相对而言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改变是较大的。

A.中等 B.低等 C.较高等 D.高等

3. 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A)

A. 登门槛技术

B. 先大后小

C. 对牛弹琴

D. 折扣技术

4.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C)

A. 改变认知

B. 增加认知

C. 减少认知

D. 改变认知重要性

5.在生活中不难发现,许多友谊、爱情的形成都强烈地受到_D_的影响,如住家的位置、工作场所、宿舍的房间距离、铺位的远近、教室座位等。

A.交往的频率

B.类似性

C.互补性

D.物理距离的接近性

6.从生物学观点去研究侵犯性,不包括(A)

A.从后天学习中去寻找原因

B.侵犯性存在于基因之中

C.与异常的XYY基因有关

D.寻找大脑中“侵犯性位置”

7.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A)

A.在流氓团伙的胁迫下,他杀死了他的亲弟弟

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

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

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

8.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A)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

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

9. 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成分是(B)

A. 情感

B. 认知

C. 外显行为

D. 行为倾向

10. 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的是(D)

A. 接近性

B. 熟悉性

C. 互补性

D. 能力

11. 相亲时,如果一个人对对方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往往会对这个人的其他特征或能力也给予积极评价。这种现象属于(C)

A. 优先效应

B. 新近效应

C. 晕轮效应

D. 中心特质效应

12.自我认知的归因偏差研究发现,作为观察者,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做(C)

A.正确归因

B.错误归因

C.内在归因

D.外在归因

13.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B)

A. 一方的收获就是对方的损失

B. 一方的收获就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收益和损失加起来等于零

C. 一方的收获并不必然是对方的损失

D. 一方的收获并不必然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收获和损失加起来不是零

14. 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采用的层面是(C)

A. 社会层面

B. 个人层面

C. 人际层面

D. 特质层面

15.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是(B)

A.在人和情境之间,内在个人特点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外部情境的影响。

B.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C.外部情境和个人内在特点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样重要。

D.以上均不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

答:第一,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第二,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之所以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

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价值观和信念的影响。

2.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答: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个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有同样的反应?Kelly认为有了这些信息,人们就可以对事件归因。

3.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答: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1)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2)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3)替代性攻击与宣泄;(4)示范非侵犯行为;(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吸引力等;(2)相似性,包括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态度的相似性以及外表的相似性;(3)互补性;(4)熟悉性;(5)接近性。

5.简述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概述: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论,这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

观点:1.社会交换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可以当作一种简单的经济交易关系。

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的奖赏或惩罚。

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

评价:1.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视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支援,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此理论的缺陷。

2.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这是本理论的积极

意义,对后来的研究有很多启发。

6.简述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1972年提出并在1979年又作出修改。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1)内—外因。内因即个人内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外因包括个人之外的所有原因,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2)稳定—不稳定。即原因是长期稳定的,还是变来变去的。如内在原因中能力是较稳定的而努力是较不稳定的,而外因如运气则是可变的。(3)可控制性。即一个原因是否在个人的控制范围内。如不稳定的内因如努力是可控的,而稳定的内因如“能力是不可控的,主要靠天赋。一般来说,若一个人把成功的原因归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时,他就会增强自信心,预期自己将来会成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若将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能力太差,就会消沉、自卑。因而维纳的归因理论引起人们对归因风格的训练的兴趣,即怎样帮助人们发展出适应性更强的归因风。乐观型的归因和抑郁型的归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