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变异和育种导学案
实验探索突变变异的生物教案
![实验探索突变变异的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e85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e.png)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中的突变和变异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就是一项针对中学生的实验探索,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中的关键机制。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中的突变和变异机制。
二、实验材料1.细菌培养基2.细菌群落3.细菌培养皿4.滤纸5.消毒棉球6.显微镜7.注射器三、实验过程1.制备培养基第一步是制备培养基,如果是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以选择购买基于生物有机来源的培养基,否则可以自制简单的培养基,例如查尔斯盐(氧化钾、硫酸镁、硫酸铵、葡萄糖、采血素),具体制备方法可以在实验手册或者网络上查阅。
2.繁殖细菌在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的培养基,然后取一份细菌群落,用注射器将其注入到培养基中,注意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观察细菌群落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生长,观察细菌群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
4.涂抹细菌群落在滤纸上涂抹一层细菌群落,注意涂抹过程中不能弄坏细菌群落。
将滤纸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细菌群落再次培养。
5.观察突变和变异情况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群落的变异情况和颜色变化,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记录突变和变异的数据。
四、实验讲解1.突变变异生物界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单细胞到复杂的多细胞形式,漫长的进化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生物的突变和变异,在突变和变异的机制中,变型基因的改变对生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会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机体的内部变化,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同于原来的生物形态,这种现象就是突变。
而变异是指生命体集群中出现了几率极小的少数因基因变异而出现的变异形态。
2.实验结果实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生命突变和变异的原理,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到生命在不断演化、“自我修复”等不同的生命形态和变异基因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思路1.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生命在进化中的突变和变异形态后,通过人为干预和一些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磨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d9187a0116c175f0e48e4.png)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一课时)审核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13_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教学目标二.预习自测(1)选择育种不仅 ,而且 是有限的。
(2)杂交育种是将 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在一起,再经过 和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3)欲将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应该如何做? 亲代 高产不抗病 × 低产抗病 杂种第一代(F 1)第二代 中产抗病 中产不抗病 低产不抗病; 等等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疑问开——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杂交育种有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水稻:一个品种无芒(a)、不抗病(r),另一个品种有芒(A)、抗病(R),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欲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类型。
试回答: (1)如何使两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植株上? 将你的设计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2)在第几代会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 有几种基因型?如何选育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无芒、抗病类型?(3)指出杂交育种优点和它的局限性。
二 诱变育种1. 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2. 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Ⅱ 质疑探究1、(05·广东)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aaBB ,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 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单倍体育种B .杂交育种C .人工诱变育种D .细胞工程育种 2.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下列因素中哪个不是诱变剂( ) A γ射线 B 紫外线 C 秋水仙素 D 吲哚乙酸 4.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表现为( ) ①能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能形成新基因型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5.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的是 (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6. 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 .⑤①②④ B .④①②⑤ C .②①③⑤ D .④①③② 7、填出下列各题的育种方法:(1)花药离体培养出的烟草新品种是 。
高中生物_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35f34310a6f524cdbf853e.png)
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可遗传变异》这一模块在育种方面的综合应用。
对本节课的设计,本人一改教材“一种变异原理+一种育种方法”的形式,而是先复习所有变异原理,再延伸出应用。
本节课正是应用中的重要方面。
纵观变异这部分的知识体系,以变异原理为核心向外发散出人类遗传病、育种这两大实践应用,同时又是学习生物进化的前提。
本节课将从育种的方向重申变异原理,并从实践中探讨育种的方法。
该部分在考纲要求中为Ⅱ级,在全国卷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不高,难度要求适中,多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中的个别小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稳扎稳打勤学多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高效学习。
二、学科素养1.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能够辩证的看待每一种育种方法,全面认识生物变异对人类及自然的意义。
2.科学探究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育种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方案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在讨论、交流设计方案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3.社会责任激励学生关注涉及育种(比如航天育种,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问题)的社会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的看待社会现象。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知识储备丰富,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相应提高。
但伴随各学科的复习,学生终日沉浸在做题和复习中,学生的做题能力得到锻炼,但是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另外,进入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基础好的学生知识容量大,对于他们而言没有陌生的知识,缺乏对复习课的兴趣;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知识断层,复习课这种知识高度整合模式又跟不上,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状态。
面对学生的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将复习课变得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将会是我设计本节课必须考虑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变异与育种》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变异与育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db65fbe1e650e52ea999a.png)
《变异与育种》教案设计怀宁中学曹红一、教材分析“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第五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各种育种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遗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原理。
(2)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育种方案,讨论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获得信息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自己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各项内容。
难点:(1)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如何让学生大胆讨论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的模式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遗传学原理的同时,能关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育种方案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展示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目标一:矮杆抗病品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育种目标二:高蛋白品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总结五种育种方法七、教学反思: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
可在课后通过及时习题演练和讲评,以达到较佳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合作精神,分小组合作,让学生记忆加深。
通过列提纲,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分析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高中生物育种培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育种培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2fdcb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a.png)
高中生物育种培育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高中生物育种与遗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育种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育种方法及其原理;
3.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育种过程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 育种的概念和作用;
2. 遗传的基本概念;
3. 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育种过程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有关育种和遗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育种的概念和作用;
2. 遗传的基本概念;
3. 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要进行育种?
2. 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育种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师资:
教师:熟悉育种与遗传知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
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评价方式:
1. 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针对性提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布置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育种与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并进行指导。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1ee30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e.png)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 学会分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变异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人类遗传疾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遗传变异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新课内容:(2)变异的原因: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成因及特点;(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变异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分析其与变异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结合实例,说明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变异在生物育种、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544601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e.png)
《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o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o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
•相关的生物变异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o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o详细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意义,以及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84a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1.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课:遗传基本概念
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和等位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等。
3.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第二节课: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遗传性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2.讲解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复等位基因等。
3.实验:学生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观察不同性状的表现情况,加深对遗传性状的理解。
第三节课:遗传的变异与进化
1.引入:通过介绍自然选择和突变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
2.讲解遗传变异与进化:适应性进化、性状变异等。
3.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环境下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第四节课:人类遗传学与社会意义
1.引入:通过介绍遗传疾病和基因检测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性。
2.讲解人类遗传学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3.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思考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遗传与变异打下基础。
接下来,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生物技术、生态学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1ec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0.png)
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2.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和发生机理
3.了解生物变异对进化和遗传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生物的遗传基础:基因和DNA的关系
2.生物的变异分类:有害变异、有益变异、中性变异
3.变异的发生机理:自然选择、随机突变
4.变异的影响:对进化和遗传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3.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变异的影响
4.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讲解生物的遗传基础,介绍基因和DNA的关系
3.讲解生物的变异分类,区分有害变异、有益变异、中性变异
4.讨论变异的发生机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
1.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变异的影响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
3.课堂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疑问和讨论
4.总结:对生物变异的影响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教学步骤是否清晰和有条理,是否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教学建议:
1.引入更多案例和实验,使教学更具体和有趣
2.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多方面评价学生,包括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生物育种教案
![高中生物育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1e38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3.png)
高中生物育种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育种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传统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
3.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等;
4. 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5.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或动物,引出育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传统育种方法:讲解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介绍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的原理和技术;
4. 分析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和数据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效果和影响;
5.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设计实验,进行育种操作,并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育种原理和方法。
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育种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比较,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既涵盖了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介绍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育种的本质和目的,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高中生物必修二《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90c0290722192e4536f693.png)
辐射、射线
化学药剂
基因突变
育种年限缩 短,改良某 些性状 有利少, 需大量处理
秋水仙素
花药离 体培养
原理
染色体变异
果大,茎秆 粗,营养物 丰富 年限短, 易稳定 高度不育 植株弱小
优 点
缺点
中间为青霉菌,周围是细菌。
高产量的青霉菌株 诱变育种 神奇的“太空椒”诱变育种 无芒抗病的水稻 杂交育种 无籽西瓜
多倍体育种
上述育种方式的原理是什么?
思考:利用品种1高茎抗锈病小麦(DDTT)和品 种2矮茎不抗病(ddtt)小麦培育矮茎抗锈病 (ddTT)品种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单倍体育种方法: 其原理、处理方法、优缺点如何?
太空环境条件:微重力(10 -3克~10-6克)、宇宙射 线、重粒子、变化磁场和高 真空等,这些物理条件的综 合作用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
太空水稻搭载前后株系对比
太空青茄大过小孩头
甘肃种植的太空育种的蔬菜
二、诱变育种
课本P100
1.概念:利用 物理因素 或 化学因素 来处理生 物,使生物发生 基因突变 ,再经过 选育 获得 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因素: X射线、 γ射线、紫外线、激光 物理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特点: 优点:①提高 变异的频率 ,加速 育种进程 。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不定向,有利的个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方向是 体往往不多.需处理 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
P F1
DDTT ×
DdTt
ddtt
一年
配子 DT Dt dT dt 1、花药离体培养 Dt dT dt 单倍体 DT 2、秋水仙素处理 纯合二倍体 DDTT DDtt ddTT ddtt
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节染色体变异学案 (1)
![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节染色体变异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704b51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d.png)
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堂互动探究案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素养达成1.认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形成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归纳与概括,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变异;阐明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科学思维)3.通过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阐释低温可引起可遗传变异。
(科学探究)4.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结合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设计育种方案,指导农业生产。
(社会责任)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子,无法食用。
但在大约1万年前的东南亚,人们发现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子,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食用的香蕉,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子香蕉是三倍体。
请思考问题:(1)什么是二倍体和三倍体?(2)染色体变异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探究点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师问导学】1.分析下列图示:根据图示判断甲、乙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并说明判断依据。
(1)甲生物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2)乙生物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由四倍体、六倍体生物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可称为二倍体或三倍体.3.如果某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可能是哪种个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呢?4.从来源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分析,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5.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否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细胞中可能会有两个染色体组吗?6.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或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都是不育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智涂笔记】归纳概括1.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1)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2)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AAabbb个体中有3个染色体组。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专题5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专题5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讲 生物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99b1f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f.png)
(3) 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 认 为 , 细 菌 耐 药 性 形 成 的 内 在 实 质 是 __菌__群__中__抗__药__性__基__因__频__率__增__加____。
3. 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1) 理想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足够大、自由(随机)交配、 无迁入迁出、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基因频率不变。 (2) 公式:(p+q)2=p2+2pq+q2=1,其中 p 代表基因 A 的频率,q 代表基因 a 的频率,p2 代表 AA 的基因型频率,2pq 代表 Aa 的基因型频率,q2 代表 aa 的基因型 频率。
考向 3 结合遗传变异和种群等考查生物进化 (2019·安徽安庆期末)甲、乙、丙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三种生物
(其竞争能力是甲>乙>丙),被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另一种群丁捕食,关于丁捕食的食 物,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
A.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 B.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乙 C.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丙 D. 丁捕食甲、乙、丙是随机的,无明显规律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 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A 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 生殖隔离,B 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的生存斗争 而实现的,C 错误;一般而言,自然选择导致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不 利性状的基因频率降低,所以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正确。
(2019·芜湖 5 月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基因突变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当某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 C. 在某农作物选择育种过程中,其种群基因频率可发生定向改变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种形成就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ac14b7fd0a79563c1e7279.png)
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写出育种方案(图解)
针对训练: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方法、优点、缺点。
概念: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探究点二:诱变育种
与杂交育种相比,人工诱变可以使生物突变率增加,思考前面讲过的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四、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杂交育种是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在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结合课本100页找出黑农五号株、青霉素高产菌株各是利用什么因素培育的?
1、诱变育种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黑农五号”利用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6fd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8.png)
第2节染色体变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形成原因;2.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物种进化和生物遗传的影响;3.能够解释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1.染色体重组与丝粒分离;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3.染色体数量变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的概念和分类;2.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观察、实验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讨论进一步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染色体重组与丝粒分离染色体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方式变化,对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没有影响。
丝粒分离是指有染色体缺失或复制的情况出现,常见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体,观察不同基因的排列方式和数量,观察有无染色体缺失或复制的现象。
2.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在基因组中位置的改变或染色体内部某些基因的位置改变。
主要包括:•染色体片段丢失:染色体上的片段从染色体中掉落,导致基因削减或缺失;•染色体片段重复: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出现复制错误,结果出现重复片段;•染色体倒位:染色体上的一段基因序列发生翻转或倒位,改变了基因顺序;•染色体互换:染色体上的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了互换现象,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组的排列发生改变。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形成的染色体图谱,分析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变化和削减现象。
3. 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是指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包括:•异倍体:染色体数量发生整倍体变化,即比正常染色体数量多出来若干倍;•缺失或丢失:染色体数量少于正常的数量,出现染色体片段缺失现象;•数量不平衡:染色体数量介于正常数量和异倍体之间,表现为某一条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染色体数量变异对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从“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中看导学案的妙用
![从“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中看导学案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902d223169a4517723a3dd.png)
课 内容 的完整体系 , 在此基础上 , 教师再让学生 对 4 种育种方式的原理 、 优点 、 缺点和例子等进行 比较 , 并 以小 组抢 答 的方式 完成 ,既能 达到 巩 固知识 的 目的 , 又 能锻 炼 学 生 系统 学 习 的能力 和精 炼 的语 言 表达 能
力。
最 后 通 过播 放 课 件 , 示 非 洲饥 民 、 食 短 缺 等 展 粮 照 片 。 这些 照 片 中 , 以看到 的是 , 从 可 在人 类 生活 的地 球 上 , 到 现在 还 有 一 些地 方 营 养 严 重缺 乏 , 直 粮食 短
获 得许 多 的突变 个体 , 以只要 利用 物理 因素 或化 学 所 因素 来处 理 某 一 品种 , 其 发 生基 因突 变 , 可 以在 使 就 短 时 问 内获 得需 要 的优 良变 异类 型 。 变 育种 育种 流 诱
显 微镜 , 学生 会认 识 到这样 的过渡 只不 过 是 观察部 分 更 换 了部件 , 助设备 上增 添 了摄 影装 备 而 已 。又如 辅
镜 座
光 学 光 学
光 学 观 察 机 械
机械
P R仪 、 C 电泳仪 、 培养箱等仪器 , 价格昂贵、 生均 占有 量极低 , 而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又给代用品的研制带来 极 大 的 困难 。 这种情 况 下 , 了使 用 多媒 体 、 观相 在 除 参 关 科研 院所 等辅 助手 段外 , 念教 学 的 引入将 促 使学 概 生 以一种简单的仪器构造为蓝本 , 勾勒出复杂仪器的 概貌 , 大大简化教学过程 。 中学阶段 , 在 不需要深入透 彻地 了解仪器 的细部构造 , 但将各部分视为“ 黑箱” 、 模块化地 了解某种仪器 、 以至任何事物的概貌 , 确实 是一 种学 习能 力与 习惯 的体 现 。 样 一种 由具 体事 实 这 中提 取概 念 、再 由概念 为指 导认 识 新事 物 的过 程 , 也 是学 生受 用终 身 的学 习方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和育种
1.下列属于分子水平上取得的生物学成果是
A.克隆羊多莉B.人类基因组序列确定 C.杂交水稻D.组织培养生产花卉
2.使用射线照射获得抗逆性强的“太辐一号”小麦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豌豆杂交,产生的F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
1
植株应该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单倍体4.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髙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矮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将表现为
A.都是高茎 B.都是矮茎 C.1高茎:1矮茎 D.3高茎:1矮茎
5.右下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没有同源染色体
C.将形成四种配子 D.是第一极体
6.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A.用γ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获得四倍体草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7.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 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8. 某育种公司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玉米品种(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要
在短时间内培育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玉米新品种,可以选择不同、简便而且合理
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A.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B.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9.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普遍存在,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培养普通小麦花粉得到的个体是三倍体
10.经 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11.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A.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B.能形成新的基因型
C.能形成新基因 D.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12.下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是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转基因技术
A.子代Ⅰ与原种保持的遗传稳定性
B.子代Ⅱ和Ⅲ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C.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
D.子代Ⅳ和Ⅴ的选育可能都涉及染色体畸变
1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14.下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5.下列育种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通常选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过程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
C.杂交育种时应选择同物种的个体进行杂交
D.西瓜的四倍体植株接受二倍体植株花粉得到的果实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16.如图表示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次二倍体雄株的作用是相同的
B .无籽西瓜不育的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C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种子内有3个染色体组
D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纺锤体的形成
17.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 .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8.【加试题】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的
相对性状。
二倍体西瓜幼苗
二倍体♂
四倍体♀
无籽西瓜
有人偶然得到了发生染色体缺失的单瓣紫罗兰一株,做了如下遗传实验:
已知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和b基因不缺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亲本的基因型为Bb
B.缺失的染色体含有B基因
C.该单瓣亲本与正常的重瓣植株测交,后代全为重瓣
D.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不育
19.【加试题】科学家在某种农杆菌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DNA,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花茶新品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DNA之一,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有决定性的作用
B.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花茶,将来产生的花粉中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C.该种抗枯萎病基因之所以能在金花茶细胞中表达,是因为两者的DNA结构相同
D.为了保证金花茶植株抗枯萎病,只能以受精卵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20.【加试题】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杂交,得
到的F
1不育。
若F
1
在减数分裂时以物理撞击法使所有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
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可以产生F
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
不可育,说明它们是两种生物
1
体细胞中含有0对10条染色体
B.F
1
幼苗,可培育出可育的植株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
1
D.产生的F
不能正常减数分裂
2
21.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如果
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成
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
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形成属于,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
是。
(3)野生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
②将无眼果蝇和野生型Ⅳ-三体纯合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 : 三体= 。
请写出②的遗传图解(染色体数不用表示)。
变异和育种
22.(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核型(2)0或1或2 (3)①野生型:无眼=1:1 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