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家 将 士》
《汉书·韩信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书·韩信传》原⽂·注释及译⽂《汉书·韩信传》【原⽂】韩信,淮阴⼈也①。
家贫⽆⾏②,不得推择为吏,⼜不能治⽣为商贾③,常从⼈寄⾷④。
其母死⽆以葬,乃⾏营⾼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信从下乡南昌亭长⾷⑤,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⑥。
⾷时信往,不为具⾷。
信亦知其意,⾃绝去。
⾄城下钓,有⼀漂母哀之⑦,饭信,竟漂数⼗⽇。
信谓漂母⽈:'吾必重报母。
'母怒⽈:'⼤丈夫不能⾃⾷,吾哀王孙⽽进⾷⑧,岂望报乎!'淮阴少年⼜侮信⽈:'虽长⼤,好带⼑剑,怯⽿。
'众辱信⽈⑨:'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
'于是信孰视。
俯出跨下。
⼀市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淮阴:县名。
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②⽆⾏:放荡。
③治⽣:谋⽣。
④寄⾷:投靠⼈家吃闲饭。
⑤下乡:乡名。
属淮阴县。
南昌:下乡的⼀个亭名。
⑥晨炊:⼀⼤早做饭。
蓐⾷:在床上吃饭。
⑦漂母:漂洗丝棉的⽼妇。
⑧王孙:犹⾔'公⼦',对青年⼈的尊称。
⑨众辱:⾔当众辱之。
【译⽂】韩信是淮阴县⼈。
从⼩家庭贫困,⾃⼰也没有好的德⾏,既不能被推选去当官,⼜不会做⽣意以谋⽣,经常依靠他⼈⽣活。
他母亲死了,穷得没钱安葬,就寻找了⼀块⼜⾼⼜⼲燥的宽敞地⽅做坟地,使⽇后在坟旁能安置下千万户⼈家。
韩信曾投奔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厌恶他,就很早起来做好饭,端到床上吃掉。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去了,没有给他准备早餐。
韩信明⽩她的⽤意,从此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曾经到城下钓鱼,有⼀位⽼妈妈在旁边漂洗⾐物,很可怜他,给他饭吃,⼀连⼏⼗天都是如此,直⾄漂洗完毕。
韩信感激地对⽼妈妈讲:'我将来⼀定要好好地报答你。
'⽼⼈听后很⽣⽓,说:'你⼀个⼤男⼈不能养活⾃⼰,我是怜悯你这位年轻⼈,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图你的报答吗!'淮阴城⾥有个青年欺侮韩信说:'你虽个⼦长得⾼⼤,还喜欢佩带⼑剑,可实际上胆⼩得很!'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剑来刺我;你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从《史记》三家注到考史三大家 那些为二十四史做注的人
封面故事从《史记》二家注到考史二大家那些为二十四史做注的人得一部靳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方书,免为万世安功。
”—请•张潮《幽f影》文I震江在古代著书立说被称为是“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写新书不易,注古书更难。
注古书是译注古人的思想与学说,使其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流传。
为古书作注,便于今人与后人研读,自然是一项功德无量的盛事。
注释古籍,起源于战国,当时学术初由官府流入民间,此前为官府专有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成为儒家诵习的教材,称之曰“经”。
这些经最初并没有多少高深的含义,到了儒家手里就给予种种哲理化的讲解,用文字写出来就叫“传”或“说”,流传至今的如《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礼记》以及《尚书大传》《韩诗外传》之类。
到了汉代,秦以前的许多典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能完全读懂,有 一些人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像毛 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都是著名 的注解家。
裴驱:采自诸家,兼附己见受经传注疏之学的影响,对子部、史部中比较著名的书也先后有人作注 释。
作为史学名著,历代为《史记》作 注的人不少,最早的要算东汉末年桓帝时的延笃,他著有《史记音义》一卷,东汉有无名氏的《史记音隐》五卷。
魏公/《毛诗注疏》,清同治十年(1871 )重刻。
由汉代毛亨作传的《诗经》称为《毛诗》,唐代孔颖达又为 之作疏,S P《毛诗注疏》晋以后,随着《史记》传播范围的扩大,给《史记》作注释的人越来越多。
如东晋南朝时期的徐广、裴胭、邹诞生等。
到了唐代,注家蜂起。
许子儒、王元感、陈伯宣、徐坚、李镇、刘伯庄、窦群、裴安时、司马贞、张守节等人都曾为《史记M乍注。
但从汉到唐各家注释,到后来只有刘宋时期裴胭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这三家得以保存下来,其他各家都先后亡佚了。
这三家注释到了北宋时被合刻在一起,称为“三家注”。
“三家注”先后递补传承,相得益彰,从文字校订、注音释义、天文地理、名物典章等方面对《史记》作出诠释,几乎是无所不包,对后人深入研读《史记》,了解太史公意旨有很大的作用。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两汉散文和辞赋
11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最富 文学色彩。它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 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 秦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其写作目的是总结秦王朝的灭亡教训,所谓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巩固汉王 朝的封建统治而提供借鉴。
2019/5/30
12
2019/5/30
19
晁错(前200——前154)
2019/5/30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 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 太常掌故,奉命从济南伏生 受《尚书》,迁博士,拜太 子家令,举贤良文学,对策 高第。景帝即位,迁御史大 夫,请削藩,吴楚七国反, 被腰斩于西安东市。他的著 名政论文有《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等。
2019/5/30
10
贾谊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和政论散文
其赋今存5篇,皆骚体。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和《鵩鸟赋》。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 58 篇,收录于 《新书》。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 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 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
2019/5/30
这篇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堪称汉初赋的代表之作。
2019/5/30
18
《鵩鸟赋》则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作者对人生 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祸兮福所倚,福 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德人无 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 ‘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 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2019/5/30
6
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61岁。班固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 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 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 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 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 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 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 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 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 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
康是晋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 现上升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 骨,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尤其是左 思对门阀制度的抗议、抒发寒士不平之鸣的诗歌, 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富有光彩的亮点。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 (420)。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的玄 学,至西晋时盛极一时。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 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为玄风所 笼罩。这种风气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 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无可称道 者,唯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 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自刘宋起迄陈末,为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
阳伽蓝记》、《水经注》等。南北方不同的文学 风貌,在对峙中交流,在交流中渐渐融合,至隋统 一而使得这种交流、融合大大加强,终而至唐朝时 形成了一种文质并焕的文学新局面。
第一节 史传文学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作品注释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燕歌行》原文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隆中对》原文、赏析
《隆中对》原文、赏析隆中对原文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诸葛亮“隆中对策”译文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家国情怀的古诗
家国情怀的古诗 1、《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道惊恐,零丁洋里感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示儿》宋·陆游死元言万事空,但忧不见踪影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薛仁贵》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白马篇》三国·曹植白马饰金其四,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太少大回去乡邑,扬声沙漠雕。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锐兵溃左的,右播发摧月两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览胜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的,性命安可容?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严禁中刘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6、《咏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芒斯尔县,毕竟东流回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怨,何时攻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自嘲解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满江红》作者: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拽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史记名句]两汉:司马迁《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下面整理是关于史记名句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这是尧所遵循的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名句赏析】: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这句话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以此劝说。
汉书 古诗文
汉书古诗文《汉书》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一部史书,共计100多万字,记载了西汉自刘邦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其中,也有不少古诗文,下面是其中的几篇:卷三十四《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仓公传》吾闻古之善治者,先其治身。
故谊曰:“身正而天下定。
”自吾生以来,深知命之殃咎,乃学医弥天。
时年四十,未有所成,志欲玄究。
及经周流,遇仓公,襁褓寄之僧庵。
仓公曰:“闻先生久学医,空手奉命,何不转为仙,求长生乎?”先生曰:“长生未远,而志在夭魂乎?”仓公曰:“夫天地之数,盈虚有常,人寿有期,福禄有命。
知其数者必养生,不知其数者必缩颈而亡。
饮食有节,情欲有度,能得其常,虽鬼神不能害,何患不长生也?”先生乃释然,建树其门,虽车不能驰,马不能趋,必留医前。
有病而求先生者,先生不与,使之自退,或因之以长生之说。
卷四十二《韩信陈涉严令彭越传》中的《彭越传》彭越者,南阳人也。
年少从公孙黄盖假以节度,自以材能天下无敌。
及黄盖死,身为胜败所误。
因北为函谷关吏,顾张良投之,曰:“吾闻贤士多阙位,介士多猜忌。
今夫人道举郎,不得不毁其族类。
介士有声望,历年不战,致雍、彘盗贼滋兴。
民无定剧,而上不以为劝。
不得已,欲遣介士为将,膺方镇之任,以为后半生计。
诚能助吾立功立业,破定天下良贾,当封侯爵之。
”越诺之。
卷四十四《孝文世家》中的《太史公自序》余尝观于太史公书,有《自叙》者。
纪甚详细,而人多忽之。
於是以为当论之,泚江淮而绥数省焉。
太史公,戍边封吏,诏假名以归。
所著《史记三十篇》,自《开皇十三年书》至《甘泉绝漠》,凡二十四年焉。
世本无状,躁於义理而草拙,或见所记而非所论,未尝不闻毫端而觉蒺藜。
为世人究根底以读书籍,显荣尊以文辞,令窃虚心而自得於外者,盖亦尝多矣。
以上是《汉书》里的一些古诗文,这些文字流传至今,传颂不衰。
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古诗(精选60首)
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古诗(精选60首)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古诗(精选60首)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古诗(精选60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古诗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3、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5、塞下曲(二首)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前出塞九首(选一)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7、《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8、《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9、《陇西行·十里一走马》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10、《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1、《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唐·李白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燕歌行并序》课文简析2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的恶劣,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 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 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本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 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退出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苦乐不均,死生迥异 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愤慨)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力竭兵稀,重围难解,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对比,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愤慨)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
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凶悍 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简述《汉书.艺文志》的六种分类
简述《汉书.艺文志》的六种分类《汉志·艺文志》是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节其要而成,而《七略》又是在《别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别录》是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开始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整理群书的产物。
这次整理群书,集中了当时有代表性的一大批学者。
《别录》《七略》是这次校书的理论总结,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它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所以《汉志·艺文志》的文学思想,实际是西汉后期代表性的文学思想。
《汉志·艺文志》体现的文学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诗赋不同于经学,也与学术文章有别。
从内容上讲,它是贤人失志、离谗忧国的情志抒发;从体制上说,则以有韵为其特点。
《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每略又分若干小类。
“六艺”本来是先秦贵族教育的六门课,孔子讲的“六艺”既是六门课,也是六种书。
《六艺略》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基础理论。
《诸子略》从学术源渊和思想体系上来分,是对《庄子·天下篇》以来前人研究诸子百家的总结。
《诗赋略》以文体来分类。
《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则是以内容和作用来分类的。
阮孝绪《七录序》云:“《七略》‘诗赋’不从‘六艺’诗部,盖由其书既多,所以别为一略。
”章学诚亦本是说,他在《校雠通义·汉志诗赋第十五》中说:“诗赋本《诗经》支系。
”现代学者多从其说。
如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就说:“以《七略》中史部附《春秋》之例推之,则诗赋本当附入六艺诗家,故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其所以自为一略者,以其篇卷过多,嫌于末大于本,故不得已而析出。
”但“六艺略”中的诗类,都是有关齐、鲁、韩、毛四家诗的;四家说《诗》,主要立足点是“王者之教化”,“把《三百篇》作了政治课本”(闻一多《匡斋尺牍》之六)。
如果把“诗赋略”并入“诗类”,不仅篇数多寡悬殊,有喧宾夺主之感,更严重的是内容扞格难入。
李白《金陵三首》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李白《金陵三首》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金陵三首》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一落笔便流露出深沉的吊古伤今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陵三首》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金陵三首》唐代:李白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金陵三首》译文晋家朝廷南迁长江,金陵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
地势有帝王之气,山水则虎踞龙蟠。
金陵空自壮观,长江亦非天堑。
酒醉回船归家去,口吟吴歌独自欢。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魏晋六代,兴衰迭起,我且痛饮三杯,为金陵高歌一曲。
这里的宫殿不比长安的少,四周山峦围城,比洛阳的山更多。
古殿傍边吴王种植的花草,深深宫院里美女穿戴着的晋朝样式的绮罗绸缎的服装。
都随着人事变换而消失,就像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金陵三首》注释晋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武侯称为帝王之宅。
《隋书》: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言曰:“齐兵三来,周兵再来,无勿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度耶?”颜师古《汉书注》:“楫谓棹之短者也。
今吴越之人呼为桡。
”拥:环抱的样子。
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
当时:指六朝。
谢朓诗:“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搂。
”国:都城。
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
空余:只剩下。
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高适《燕歌行》赏析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i去声北空回首。
城南:总指家乡妻子的住处,不是确指。欲断肠:
少妇们伤心到了断肠的程度。表伤心程度非常深。征 人:士兵。蓟:古代有蓟州,在天津西北,这儿说蓟 北,是泛指边塞。空回首:白白地回首,意思是回头 远望家乡也枉然,并不能慰藉胸中的浓郁相思。 译文: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 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望故乡。 问:把思妇和征人放在一起来写,这用了什么方法?
•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叙写了士兵戍边生活的 各个方面:
•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 •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战斗艰苦,无法解围。 •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征人怀乡,思妇断肠。 • 第四段四句写结论: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第一段,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译文:将军身受皇恩常常急功近利而轻敌,所以 尽管竭力奋战却仍未解除敌军的包围。
注意:轻敌,一般理解是将军们由于大意轻敌, 所以打了败仗。
也有人认为这是将士们由于深受皇恩,所以面对 强敌仍旧敢于作战,主动作战。这里的轻敌不是 大意不在乎敌人,而是不怕敌人。这种理解有些 勉强。
问: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概括。
问: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对偶。
摐chuānɡ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pèi逶迤碣jié石间。
摐chuānɡ,撞击;金,铜锣;伐,敲打;鼓,战鼓; 摐金伐鼓,敲锣击鼓,古代军中以此为进退信号。下榆 关:下,去、到。榆关,山海关,在河北秦皇岛。旌旆: 军中各种旗帜。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碣石: 碣石山,在河北海边。 译文: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去到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 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问:这两句诗有叙事,有描写,有抒情,请问:叙什么 事?描写什么场面,抒什么情? 答:叙写军队向边关开进的事,描写部队行军时威武壮 观的场面,抒写为国戍边,高亢kang去声豪迈的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修辞手法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在这两句诗中,“汉家”和“汉将”是同一主体,即汉朝的将士们。
诗人用“汉家”代指将士们,又用“汉将”代指整个汉朝。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紧凑、有力,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烟尘”代指战争,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紧凑、有力、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汉世老人》文言文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
或人⑸从⑹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⑺。
自⑻堂而出,随步辄减⑼。
比⑽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⑾复嘱⑿云:“我倾家赡⒀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⒁死,田宅没官⒂,货财充于⒃内帑⒄矣。
2、翻译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
他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衣食粗劣,(他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不舍得花钱。
有的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了事,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
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一会又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致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人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
3、注释⑴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⑵侵:接近。
⑶息:休息。
⑷厌:满足。
⑸或人:有人。
⑹从:跟从。
⑺十钱:十枚铜钱。
⑻自:从。
⑼辄:就。
随步辄减:边走边往下扣减。
⑽比:等到。
⑾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⑿嘱:叮嘱。
⒀赡:资助。
⒁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
⒂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⒃于:到。
⒄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4、启示《汉世老人》这篇文言文主要讽刺了像汉世老人一样吝啬的人,对金钱斤斤计较的人。
5、赏析《汉世老人》这篇故事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以强烈的对比来揭露这位吝啬鬼的悭吝。
一面是他的万贯家财,对此文中虽然没有从正面交代,但从他从早到晚的`忙于“营理产业,聚敛无厌”的投入精神和“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的声势上,足可以推想他的富有程度;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吝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远!必!诛!
大汉民族战歌《汉 家 将 士》
作词:汉人一脉;[改编:震旦钟声];作曲:汉人一脉;演唱:朝花夕拾
刀枪所向 苏武北海牧羊处;
旌旗猎猎 郑和南洋远征途;
海风呼啸 鉴真东渡挡不住;
黄沙漫漫 陈汤西域斩胡虏;
华夏千载多壮士, 可杀不可辱;
人生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史书;
原创汉民族战歌《汉 家 将 士》
作词:汉人一脉;作曲:汉人一脉;演唱:朝花夕拾
长刀所向 直指那北方的国土;
残阳如血 流淌在南下的征途;
旌旗猎猎 召唤着东进的战鼓;
黄沙漫漫 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中华自古多壮士, 可杀不可辱;
忠孝自古难两全, 含泪别父母;
满门忠烈杨家将,
精忠报国岳武穆;
所!向!无!敌!
汉!军!威!武!
血染战袍 是男儿最美的衣服;
马革裹尸 是英雄壮烈的归宿;
刀枪森森 挑颗颗胡虏的头颅;
战车滚滚 碾排排蛮夷的尸骨;
汉贼自古不两立, 华夷辨清楚;
人生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史书;
荡平倭寇戚继光,
马踏匈奴霍去病;
犯!强!汉!者!
满门英烈杨家将,
精忠报国岳武穆;
所向无敌,汉!军!威!武!
剑戟森森 挑颗颗单于头颅;
战车滚滚 碾排排可汗尸骨;
血染战袍 好男儿最美衣服;
马革裹尸 真英雄壮烈归宿;
汉贼正邪不并立, 华夷辨清楚;
忠孝从来难两全, 含泪别父母;
封狼居胥霍去病;
五入大漠明成祖,
人生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史书;
满门英烈杨家将,
精忠报国岳武穆;
所向无敌, 汉!军!威!武!
血染战袍、好男儿最美的衣服;
马革裹尸、真英雄壮烈的归宿;
剑戟森森、挑颗颗外敌的头颅;
战车滚滚、碾排排强虏的尸骨;
华夏千载多壮士, 可杀不可辱;
汉贼正邪不并立, 华夷,
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 家 将 士》
作词:汉人一脉;[改编:震旦钟声];<修改:琞彦武辰>;作曲:汉人一脉;演唱:朝花夕拾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国土;
旌旗猎猎、前进在南下的征途;
海风呼啸、召唤着东进的战鼓;
黄沙漫漫、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忠孝从来难两全, 含泪别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