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时分秒的认识》是冀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钟;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认识1分=60秒。第一课时是认识分。本节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认识钟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之后,进一步安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本小节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1时=60分,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感受1时、1分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构建起时间观念。它是学生学习本单元“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
时记时的认知基础。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作为背景,引出认识钟表的学习,例1是认识钟面和认识“1时=60分”。例2是认识1分,体验1分时间有多长。例3是认识1时,体验1时有多长。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 =60 分。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充分感知1分和1时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参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有关北京申办奥运的知识,关心社会,关心时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通过提问:“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导入,联系学生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供材料、合作探究
在构建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从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及关系,体验时和分的长短。在教学中我层层设疑、分层递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促思益智,以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一环节:复习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出示教材情境图,学生观察。通过排六幅图的的顺序复习了旧知。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第二环节: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模型。引导观察钟面。师提问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以此让学生认识钟面。在教学 1 时= 60 分的关系时,我先让
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拨动钟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 1 时= 60 分的道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
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环节:体验1分的时间,“动”、“静”结合。
我在课上,为了使这帮小娃娃们真切体会到 1 分钟到底有多长,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亲身感受的环节。利用课件播放 1 分钟动画片,
再让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分别做 1 分钟口算,跳 1 分钟绳,写一分钟字,数一分钟数。通过两次动静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应该可以体会出 1 分钟的实际涵义。
(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
(三)巩固新知,让学生互动拨钟表,更加深了对钟面的认识。
(四)达标反馈,再次体会1分钟的长短。
(五)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生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