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实验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突破练2化学实验综合题

大题突破练2 化学实验综合题1.(2022新疆昌吉二诊)碳酸镧[La2(CO3)3]是一种用于治疗高磷血症的新型药物,实验室模拟利用碳酸氢铵溶液和氯化镧溶液反应制备水合碳酸镧[La2(CO3)3·x H2O]。
已知:①La2(CO3)3·x H2O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可溶于稀酸。
②若溶液碱性太强,易生成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的碱式碳酸镧[La(OH)CO3]。
Ⅰ.模拟制备水合碳酸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
(1)试剂X是,仪器a的名称是。
(2)制备过程中浓氨水滴速不能太快,原因是。
(3)写出该实验制备La2(CO3)3·x H2O的化学方程式:。
Ⅱ.产品成分探究(4)甲小组认为产品中可能混有可溶性LaCl3、NH4Cl等杂质,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l-是否存在:。
(5)乙小组认为产品中可能含有难溶性碱式碳酸镧[La(OH)CO3]。
实验装置及步骤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已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产品装入质量为m1 g的硬质石英玻璃管中。
②打开K1、K2和K3,缓缓通入N2数分钟后关闭K1、K3,打开K4,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打开K1,通入N2数分钟后关闭K1和K2,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石英玻璃管。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恒重,记为m2 g[此时硬质石英玻璃管中固体为La2O3(M r=326)]。
称量装置C,质量增加m3 g。
实验中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n(La)∶n(C)=(用含m1、m2、m3的计算式表示)。
若,说明产品不含La(OH)CO3。
2.(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高铁酸钾(K2FeO4)为紫色固体,易溶于水,在KOH浓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难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稳定,能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且碱性越强越稳定。
采用如图(夹持装置略)所示装置制备K2FeO4并提纯。
高考理综化学大题训练二综合实验设计

综合实验设计、探究与评价全国卷高考题1.(15分)(2017 新课标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 )混合,反应生成MnO(OH) 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2被I —还原为Mn 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S 2O 32—+I 2=2I —+S 4O 62—).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 及二氧化碳.(4)取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 L ﹣1Na 2S 2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mg L ﹣1.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填“高”或“低”)2.(15分)(2017 新课标Ⅰ-26)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333333NH H BO NH H BO +===⋅;333433NH H BO HCl NH Cl H BO ⋅+===+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f 的名称是 .(3)清洗仪器:g 中加蒸馏水;打开1k ,关闭23k k 、,加热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1k 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 ,原因是 ;打开2k 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33H BO )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 注入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 ,关闭3k 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1k ,加热b ,使水蒸气进入e .①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②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 (5)取某甘氨酸(252C H NO )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1mol L c -⋅的盐酸mL V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样品的纯度≤ %.3.(15分)(2017 新课标Ⅲ-27)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 Cr 2O 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FeO Cr 2O 3+Na 2CO 3+NaNO 3Na 2CrO 4+Fe 2O 3+CO 2+NaNO 2 . 上述反应配平后FeO Cr 2O 3与NaNO 3的系数比为 .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 .(2)滤渣1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及含硅杂质.(3)步骤④调滤液2的pH 使之变 (填“大”或“小”),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 2Cr 2O 7固体.冷却到 (填标号)得到的K 2Cr 2O 7固体产品最多. ℃ ℃ ℃℃步骤⑤的反应类型是 .(5)某工厂用m 1 kg 铬铁矿粉(含Cr 2O 3 40%)制备K 2Cr 2O 7,最终得到产品 m 2 kg,产率为 ×100%.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x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5、2016新课标2卷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4)丙组同学取10 LKI溶液,加入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6、2016新课标3卷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2)下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填标号).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玻璃棒用作引流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二)过氧化钙的制备(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10 ̄2,K2=×10 ̄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3)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8、(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如图过程制备ClO2: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 mol·L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O32−2I2 ̄+S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4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g.(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填标号).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 g异戊醇、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填标号).% % %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填“高”或“低”),其原因是.10、2014全国II卷28(15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 2 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 l,到终点时消耗V 2mLNaOH 溶液.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K 2CrO 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 2CrO 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2)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低”).(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 (Ag +)=×10—5 mol·L —1,c (CrO 42—)为 mol·L —1.(已知:K sp (Ag 2CrO 4)=×10—12) (6)经测定,样品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 ,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跟踪练习1.(13分)(2017 北京-26)TiCl 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 2)制备钛(Ti )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 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TiCl 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化合物 SiCl 4 TiCl 4 AlCl 3 FeCl 3 MgCl 2 沸点/℃ 58 136 181(升华)316 1412 熔点/℃ ﹣69 25 193304714 在TiCl 4中的溶解性互溶﹣微溶难溶(1)氯化过程:TiO 2与Cl 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 和CO 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 2(s) +2Cl 2(g)=TiCl 4(g)+O 2(g) △H 1=+mol ﹣12C(s) + O 2(g)=2CO(g) △H 2=﹣mol ﹣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 4(g )和CO (g )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氯化过程中CO 和CO 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 2生成CO 反应的△H 0(填“>”“<”或“=”),判断依据: .③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 .④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2)精制过程:粗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物质a是 ,T2应控制在 . 2.(12分)(2017 江苏-16)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1)“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向“过滤Ⅰ”所得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 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4)“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5)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 .3.(15分)(2017 江苏-19)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③常温时 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2+:4Ag(NH3)2++N2H4H2O═4Ag↓+N2↑+4NH4++4NH3↑+H2O(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2)NaClO 溶液与 Ag 反应的产物为 AgCl、NaOH 和 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 .(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 .(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 L﹣1水合肼溶液,1mol L﹣1H2SO4).4、(18分)(2017 天津-9)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Ⅰ准备标准溶液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后,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mL 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Ⅱ滴定的主要步骤a.取待测NaI溶液于锥形瓶中.b.加入 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d.用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123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f.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3)滴定应在pH<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说明理由.(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mL,测得c(I﹣) = mol L﹣1.(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取铁钉放入一定量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干燥气体Y.①甲同学认为X中可能含有Fe3+和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填序号).a.KSCN溶液 b.铁氰化钾溶液 c.盐酸②乙同学取448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BaCI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 g.可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据探究一所测SO2的体积分数,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可能还含有CO2和Q气体,因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实验前已将装置中空气排尽)进一步探究.(3)装置A中的现象是 ,其作用是 .(4)为判断CO2是否存在,需将装置M添加在 .(填序号);a.A之前 b.A~B之间 c.B~C之间 d.C~D之间若存在CO2,则产生CO2气体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若C中固体变红,D中固体变蓝,则Q是 (填化学式),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 .(6)若某气体可能由CO2、SO2、H2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经测定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为 (填序号).、SO2 c.H2、CO2、SO2、CO2、H2。
高中化学《原理》综合实验2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综合实验二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并认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某些规律。
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养成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的习惯和态度。
4.体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硫代硫酸钠跟硫酸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S2O32-+2H+=H2O+S↓+SO2生成物单质硫在溶液中可形成淡黄色浑浊(也可能是白色浑浊),当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时,可根据溶液中变浑浊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为了探究温度对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
同样,为了探究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在相同温度下,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进行实验。
三.实验器材1.器材:锥形瓶、烧杯、试管、温度计、白纸、计时器2.试剂:0.1 mol∙L-1Na2S2O3溶液、0.1 mol∙L-1H2S2O3溶液、蒸馏水、热水四.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结论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黑墨水水笔(选笔迹较粗一些的笔)在合适的位置画上粗细、深浅一致的“十”字,衬在锥形瓶(锥形瓶作反应器)底部。
(2)取两个锥形瓶,编号为1、2。
向1号锥形瓶中加入10 mL 0.1mol∙L-1Na2S2O3溶液,向2号锥形瓶中加入5 mL0.1 mol∙L-1 Na2S2O3溶液和5 mL蒸馏水。
(3)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0mL 0.1 mol∙L-1 H2SO4溶液,然后同时将该溶液分别倒入1、2号锥形瓶中,记录反应所需的时间:1号瓶中__________________、2号瓶中________________。
(以倒入10mL 0.1 mol∙L-1H2SO4溶液时为计时起点,以产生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田”字刚好完全遮盖为计时终点)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原理》综合实验2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原理》综合实验2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
率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反应速率,研究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速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2、加深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反应时,可以产生氢离子,它可以与氯雪花重合,改变其颜色,持续时间越长,表示反应更快。
根据这个原理,通过观察氯雪花改变的颜色,确定反应的速率。
三、实验准备
1、反应物:硫代硫酸钠溶液50ml,硫酸溶液50ml;
2、辅助品:烧杯、烧酒精灯、烧杯内热加热器、氯雪花溶液、反应板。
四、实验步骤
1、先将50m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50ml的硫酸溶液放入烧杯中,加热;
2、用氯雪花溶液滴上反应板;
3、将反应液以滴定的方式一滴一滴加入反应板;
4、用烧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混合液,观察氯雪花改变的颜色,依次记录;
5、当氯雪花颜色彻底发生改变,此时停止加热,计时停止。
五、实验结果
1、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升高: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加快。
(2)反应物浓度: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增加。
(3)光照:反应物暴露在光照下,反应速率会有所改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2)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2)34. 【解答】解:探究一:取样,溶于水,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取样,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产生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话成这样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探究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猜想一:CO32-猜想二:OH“猜想三:CO32-和OH。
故填:CO32-和OH。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可知,产生氧气的量决定于pH,即pH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证明猜想二正确。
故填:二。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只要溶液pH相等,即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产生氧气速率就相等,与碳酸根离子无关。
故填:对比。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气03.(2019·兰州市)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与实验。
(1)A图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取用块状大理石用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图中仪器。
(3)D图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请将明显的错误加以改正_______。
(4)E图中能够说明Cu和Ag活动性顺序的现象是_______。
. (1)蒸发皿:(2)C;(3)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4)铜片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04.(2019·梧州市)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I)实验1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1.画出(R)-和(S)-1,1’-联萘-2,2’-二酚的立体结构式,并说明具有手性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写出β-萘酚发生自由基氧化偶联生成1,1’-联萘-2,2’-二酚的反应机理,并说明该反应还可能形成什么副产物。
3.外消旋1,1-联萘-2,2-二酚如何拆分?如何测定光活性的1,1-联萘-2,2-二酚纯度?实验2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1.在循环伏安实验(2)中,如何计算扫描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1)中,为何两次循环的起始沉积电位不同?3.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双电层充电结束后电流时间曲线出现一个峰,该峰对应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4.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每次实验前要在0.8 V先保持30 s?实验3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1.进行等温吸附线测试前,为何要对样品抽真空及加热处理?将样品管从预处理口转移至测试口时,应注意些什么?2.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等温吸附线形状的差异,确定其为第几类等温吸附线型,并简要分析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与等温吸附线之间的关联。
3.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晶体主窗口的理论直径和实测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并试说明二者的区别。
实验4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2.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为何会变黑?3.热处理后酶的活性为何会显著降低?实验5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1.样品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其目标物提取效率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怎样来评估目标物的提取效率?2.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蔬菜中菊酯农药残留量,应特别注意那些事项?是否可以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来测定其残留量?3.如果农药色谱峰有重叠不能完全分开,可以调节哪些参数来改善色谱分离效果?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6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1.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4.低频区金属酞菁与自由酞菁红外光谱的差异提供了什么结构信息?5.合成产物的磁化率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单讨论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
化学综合实践报告高中生(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目的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实践内容1. 实验室参观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化学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对实验室的布局、仪器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化学实验操作(1)实验名称: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滴定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① 准备一定浓度的酸溶液和碱溶液;② 使用滴定管,分别向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指示剂;③ 通过滴定操作,使酸溶液和碱溶液达到中和反应;④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2)实验名称: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目的: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
实验步骤:① 准备金属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防锈漆等实验材料;② 将金属片分别浸泡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金属片的腐蚀情况;③ 对金属片进行涂覆防锈漆,观察防锈效果;④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探讨金属防护的方法。
3. 化学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组织了一场化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热爱。
四、实践总结1. 通过本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II》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二学期-20130315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II》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氧化钛的溶胶-凝胶的制备方法。
2. 了解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原理。
3. 熟悉测定光催化性能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是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方法,具有分散性好、煅烧温度低、反应易控制等优点。
制备溶胶所用的原料为钛酸丁酯(Ti(O-C 4H 9)4)、水、无水乙醇(C 2H 5OH)以及盐酸(或者醋酸、硝酸等)。
反应物为钛酸丁酯和水,分散介质为乙醇,盐酸用来调节体系的酸度防止钛离子水解过速,使钛酸丁酯在乙醇中水解生成钛酸(Ti(OH)4),钛酸脱水后即可获得TiO 2。
水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Ti(O-C 4H 9)4+4H 2O Ti(OH)44C 4H 9OH +Ti(OH)4Ti(OH)42TiO 24H 2O+ 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只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条件和反应时间,就可以获得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
2、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代表,在太阳能光解水, 污水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TiO 2有三种晶型,四方晶系的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斜方晶系的板钛型。
此外,还存在着非晶型TiO 2。
其中板钛型不稳定;金红石型禁带宽度为3ev ,表现出最高的光敏性,但因为表面电子-空穴对重新结合的较快,几乎没有光催化活性;锐钛矿禁带宽度稍大一些,为3.2ev ,在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光辐照下能被激发,产生电子和空穴,且二者能发生分离,另外它的表面对O 2的吸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当它受到波长小于或等于387.5nm 的光(紫外光)照射时,价带的电子就会获得光子的能量而越前至导带,形成光生电子(e -);而价带中则相应地形成光生空穴(h +),如图1所示。
如果把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颗TiO 2粒子近似看成是小型短路的光电化学电池,则光电效应应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迁移到TiO2表面不同的位置。
化学实验综合题(二)---2021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含解析答案

化学实验综合题1.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0%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
回答下列问题:(1)在处理废水时,ClO 2可将废水中的CN -氧化成CO 2和N 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按照文献中制备ClO 2的方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ClO 2。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 用于生成ClO 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看到装置C 中导管液面上升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装置C 中ClO 2溶液的浓度:取10mL C 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 溶液和H 2SO 4酸化,然后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用0.1000mol ·L -1的Na 2S 2O 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2222346I 2S O 2I S O ---+=+),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测得标准液消耗的体积为20.00mL,通过计算可知C中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1.答案:(1)2ClO2+2CN-=2CO2+N2+2Cl-(2)①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②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③ 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④加大氮气的通入量(3)淀粉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0.04解析:(1)ClO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离子方程式为:22ClO2+2CN-=2CO2+N2+2Cl-;故答案为:2ClO2+2CN-=2CO2+N2+2Cl-;(2)0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还能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故答案为: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②ClO气体易溶于水,故B的作用是防止倒2吸(或作安全瓶);故答案为: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③装置A为NaC1O3和H2O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lO2气体,化学反应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故答案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④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说明ClO浓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爆炸,应加2大氮气的通入量;故答案为:加大氮气的通入量;(3)ClO溶液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H2SO4酸化,氧化I-为I2,用淀粉做2指示剂;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达到滴定终点;用0.1000mol-L -1的Na 2S 2O 3标准液滴定I 2~22-23S O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22ClO ~5 I 2,则由()()2-212-334n mol L 20.01ClO =5n S O 010L=410m 0.10l 05o 0--=⨯⋅⨯⨯⨯,因此2ClO 溶液的浓度为4-13410mol0.04mol L 1010L--⨯=⋅⨯;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0.04。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化学综合实验题

专题二化学综合实验题1、(2020届北京四中高三期中)某小组以4H++4I-+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因素。
[来源:学科网](1)实验Ⅳ的作用是__ _。
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
溶液变蓝说明Ⅰ、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
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______________。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假设1:溶液中c(H+)较小。
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假设2: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i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
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iii.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检出I2,振荡后消失检出I,振荡后消失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____ _______。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 ______答案(1)对照组,证明只有O2时很难氧化I-(1分)(2)I2(1分)(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1分)(4)假设1: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且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因此溶液酸性更强假设2:2SO2+O2+2H2O=2H2SO4(5)阳极发生2I--2e-=I2,生成的I2与溶液中的SO2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以上过程循环进行,SO2减少,SO 2增多。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小组合作与交流。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3)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协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授课(1)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3)示范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规范。
3. 实践环节(1)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2)小组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正确;(2)实验现象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 评价标准(1)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安全;(2)实验现象:观察仔细、分析到位;(3)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协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4.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综合化学实验II讲义

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讲义实验二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学习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沉淀聚合方法;2 掌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马来酸酐是强的吸电子单体而苯乙烯是强的给电子单体,因此二者等量混合,在引发剂引发下易发生共聚而形成交替共聚物。
本实验采用过氧化苯甲酰(BPO )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通过碱性水解制备水解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OOOnnCH 2CHBPOCH CH CH 2CHCC O On由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均可以溶解于甲苯中,而其共聚物在甲苯中不溶,因此其共聚物可以从甲苯中沉淀出来而称为沉淀聚合。
三、实验方法1 共聚物的合成250 m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50 ml 经蒸馏的甲苯,10.4g 苯乙烯、9.8g 马来酸酐和0.1gBPO ,升温至50℃左右,搅拌15分钟使马来酸酐完全溶解。
然后,升温到80℃左右反应1小时。
反应物降至室温,将产物滤出,在60℃下真空干燥。
2 共聚物皂化在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2 g 干燥的共聚物和50 ml 2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腾,待聚合物溶解后继续回流1h 。
降温至50℃,将溶液倾入200 ml 3mol/L 的盐酸中,使聚合物沉淀,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水解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四、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苯乙烯、马来酸酐、BPO 实验前应该精制2. 聚合过程中要控制反应温度不可以太高,以免反应太快!五、思考题1. 影响共聚反应的竟聚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 聚合反应的溶剂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有哪些应用?4. 聚合反应的溶剂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为什么苯乙烯反应前经碱洗, 减压蒸馏?5. 未蒸馏过的苯乙烯试剂用于聚合反应时, 为什么要适量加大BPO 的量?为什么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产物中苯乙烯自聚副产物量较少?6.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中, 反应温度过高将发生什么现象?实验三 α-苯乙胺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学习Leuckart 反应合成外消旋体α-苯乙胺的原理和方法。
无机化学综合设计实验2

无机化学综合设计实验Ⅱ海带中提取碘作者姓名:蔡文平班级:化学07-1学号:1034指导教师:盖利刚2020 年6月 14日海带中提取碘摘要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不管是对人类生活仍是对海带成份的分析都是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海带碘含量多数在 %左右,理论值很低,考虑到单质碘容易升华,但实验进程会有必然的损失;也可用萃取法,然后再减压蒸馏,但碘易随有机容剂一路挥发,可能得不到碘。
因此可用两种方式做本实验。
还有氧化剂的选择,为避免用K2Cr2O7、H2O2、Cl2等强氧化剂把I2继续氧化而使产率降低上,咱们选择了氧化性相对较弱的NaNO2,使I-只氧化到I2这一步反映。
取食用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放入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
用电炉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烧成炭黑色灰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将海带灰倒在烧杯中,依次加入40ml、20ml、10ml蒸馏水熬煮,每次熬煮后,倾泻出上层清夜,抽滤。
将滤液和三次浸取液归并在一路,再浓缩。
用盐酸酸化使PH〈1,滴加NaNO2饱和溶液,盖上表面皿,小火加热(或先用CCl萃取,再减压蒸馏)。
通过比较实验取得碘关键词:碘升华减压蒸馏氧化剂ABSTRACTKelp in the iodine conte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oth to human life or the composition of kelp is a mo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Most of the content of iodine in kelp about percent, the theoretical value is very low,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ingle distillation of iodine easy, but the experiment will be a loss, can also be used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n vacuum distillation, but the iodine-agent together with the capacity of volatile organic , May not be iodine. Therefore can be used two ways to do this experiment. Oxidants have the choice, to prevent the use K2Cr2O7, H2O2, Cl2-oxidants such as the I2 continue to reduce the yield, we selected the oxidation of the relatively weak NaNO2, the only I-oxidation reactions to the I2 this step. From eating dry kelp, used brushes to drykelp Brush net Surface fixtures, will not wash. Jiansui will kelp, used alcohol wetting Add to porcelain crucible in the crucible placed on the mud . Burning furnace with containing seaweed the crucible, to kelp completely black ash after burning charcoal, stop heating and natural cooling. Ash fell on the kelp will beaker, followed by adding 40 ml, 20ml, 10ml Aozhu distilled water, each Aozhu, caving in to the upper Qingye, Choulv. Will filtrate and leaching of three combined, and then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de acid to PH <1, dropping NaNO2 saturated solution, with a surface vessel, small thermal heating (or to use CCl extraction, and then vacuum distillation). By comparing experimental iodineKey word:Iodine into the vacuum distillation oxidants一.引言(Introduction)1现状碘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吸收的碘要紧来源之一是海洋生物,尤其是资源丰硕的海带。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突破练二化学实验综合题

大题突破练(二)化学实验综合题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K x[Cu(C2O4)x]·3H2O[水合草酸铜(Ⅱ)酸钾]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少量水合草酸铜(Ⅱ)酸钾并测定样品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Ⅰ.制备CuO用图1所示装置将溶液混合后,小火加热至蓝色沉淀转变为黑色,煮沸5~10分钟。
稍冷却后全部转移至图2装置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
(1)由CuSO4·5H2O配制实验所需的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填仪器名称)。
(2)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为,滴入氯化钡溶液,。
Ⅱ.制备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称取一定质量H2C2O4·2H2O放入250 mL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微热(温度低于80 ℃)溶解。
稍冷后加入一定量无水K2CO3,充分反应后生成含KHC2O4和K2C2O4的混合物。
(3)该步骤中原料配比(物质的量)为3∶2,则所得混合物中n(KHC2O4)∶n(K2C2O4)=。
(4)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喷溅,加入K2CO3应采取的方法。
Ⅲ.制备水合草酸铜(Ⅱ)酸钾晶体将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 ℃,再将CuO连同滤纸一起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至CuO沉淀全部溶解,取出滤纸后,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乙醇淋洗,自然晾干,称量。
(5)溶解CuO沉淀时,连同滤纸一起加入溶液中的目的是。
Ⅳ.测定水合草酸铜(Ⅱ)酸钾晶体的成分取少量制得的样品配成溶液。
用标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C2、用标准EDTA溶液滴定Cu2+,经计算样品中n(Cu2+)∶n(C2)=1∶2,假设制备的过程中Cu2+无损耗。
(6)标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C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水合草酸铜(Ⅱ)酸钾晶体的化学式为。
2.(2023·西藏拉萨一模)某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后,在实验室中利用Cr2O3与CCl4反应制备无水CrCl3,并收集该反应产生的光气(COCl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加热及部分冷却装置已省略)。
化学实验综合题(解析版)

化学实验综合题1(2024届·山西运城·高三一模)氢化铝锂LiAlH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某课题组设计实验制备氢化铝锂并测定其纯度.已知: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Ⅰ.制备氢化锂LiH:选择图中的装置制备氢化锂(必要时可重复使用).(1)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2)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为A→.Ⅱ.制备氢化铝锂:1947年,Schlesⅰnger、Bond和Fⅰnholt首次制得氢化铝锂,其流程如下图:[LiAlH4难溶于烃,可溶于乙醚(沸点34.5℃)、四氢呋喃](3)AlCl3能溶于乙醚,和AlCl3能形成非极性分子Al2Cl6有关,Al2Cl6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式为.(4)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标号).A.市售乙醚中含少量水,可以加入金属钠,然后蒸馏得无水乙醚B.一系列操作C涉及过滤操作C.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LiClD.为提高合成LiAlH4的速率,可将反应温度提高至40℃(6)LiAlH4(不含LiH)纯度可采用如下方法测定(装置如图所示):25℃,常压下,准确称取产品LiAlH4xg,记录量气管B起始体积读数V1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的四氢呋喃(可减缓LiAlH4与H2O的反应速率)、水混合液,打开旋塞至滴加完所有液体,关闭旋塞,反应结束后调整量气管B,记录读数为V2mL,则:①LiAlH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表达式,用含x、V、V的代数式表达);②恒压分液漏斗的优点有、.注:量气管B 由碱式滴定管改装;25℃,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L /mol 。
【答案】(1)除去H 2中混有的H 2S (2)D →B →C →B →E(3)(4)4LiH +AlCl 328℃LiAlH 4+3LiCl(5)D(6)38(V 1-V 2)4×245x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消除滴入溶液的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分析】Ⅰ.制备氢化锂首先制备氢气,即装置A 为制备氢气的装置,粗锌中含有少量Cu 和ZnS ,Cu 不与稀硫酸反应,ZnS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 2S ,需要用NaOH 溶液除去H 2S ,即装置D 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因为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因此需要干燥氢气,通过浓硫酸,然后再通过C 装置制备氢化锂,装置E 为收集氢气装置,据此分析。
综合化学实验-Cd(II)配合物的原位合成

SHELXTL程序结构解析流程:
XS XPREP XP *.plt *.sav *.ps
*.hkl
*.ins
*.res
*.pcf XCIF
XL
XSHELL *.cif *.fcf
*.lst
*.tex
附1: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图
化合物[Cd(phen)2(L1)]n•0.5nH2O (1)的晶体结构
向有机物分子的碳原子上引入硝基,生成C-NO2键的反应称 为硝化反应。引入硝基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硝基可以转化为其他取代基,尤其是制备氨基化 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2)利用硝基的吸电子能力强的特性,可作生色基 团,加深染料 的颜色, 使药物的生理效应有显著变 异等; (3)利用硝基的极性,使芳环上的其他取代基活化, 易于发生亲核置换反应。 在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硝化反应是用硝酸作硝化剂向芳环或 芳杂环中引入硝基的反应。 如反应方程式:ArH + HNO3 = ArNO3 + H2O 。 用硝酸盐(硝酸钠或硝酸钾)代替硝酸,与过量硫酸的硝化,可 更好控制硝化剂的量和减少水的积累。硝酸盐几乎全部生成NO2-, 适用于难硝化的苯甲酸、对氯苯甲酸的硝化。
附2:5-羟基间苯二甲酸原位反 应前后的结构变化
化合物[Cd(phen)(L2)]n [Cd(phen)2(L3)]n (2)的晶体结构
L2 = 2- 硝基-5基-5-羟基-1,3-间苯二甲酸
颜色: 红色 分子式: C52H30Cd2 N8O14 分子量: 1215.64 晶系: 单斜 空间群: P 21/c 晶胞参数: a = 9.655(1) Å b = 39.471(3) Å c = 15.412(1) Å α= 90º β = 127.658(3)º γ = 90º V = 4649.9(6) Å3
综合化学实验高分子合成及表征

综合化学实验(一)——系列高分子合成与表征1 试剂精制在高分子化学中,将能够通过加成或者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之为单体。
制备好的单体,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市售化学试剂,为了防止贮存过程中发生聚合反应,一般都加入阻聚剂如对苯二酚或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然后在低温下用棕色容器储存,所以在聚合反应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单体的纯化工作。
在聚合反应中,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如引发剂、溶剂、分子量调节剂等等,这些试剂的纯度对聚合反应及其聚合产物性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高分子化学实验中,要求使用经过纯化精制的试剂。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单体和试剂的精制步骤。
1.1 苯乙烯苯乙烯为无色(或略带浅黄色)的透明液体。
沸点145.2o C,熔点-30.6o C,n D20=1.5468,纯品比重0.9060(20/4o C)。
苯乙烯的精制方法:在500mL分液漏斗中装入250mL苯乙烯,每次用约50mL 5%NaOH水溶液洗涤数次,至无色后,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水层显中性。
然后,加入适量的无水Na2SO4,静置干燥。
干燥后的苯乙烯进行减压蒸馏,收集60o C/5.33kPa馏分,测定纯度。
不同压力下苯乙烯的沸点温度/o C 18 39.8 44.6 59.8 69.5 82.1 101.4压力/kPa 0.67 1.33 2.67 5.33 8.00 13.3 26.71.2 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先在40o C下制备得到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的饱和水溶液,再加入过量5~l0%的蒸馏水,过滤,滤液放在低温浴或冰箱中冷却。
析出的晶体用冷的蒸馏水洗涤,并用BaCl2溶液检验洗涤液。
若其中仍含有SO42-则应进行再次结晶。
得到的白色针状或白色片状结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存放在干燥器中。
1.4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精制是利用BPO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很大的原理进行的。
过氧化苯甲酰(BPO)在几种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室温下几种溶剂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溶解度溶剂石油醚甲醇乙醇甲苯苯丙酮氯仿溶解度g/100mL 0.5 1.0 1.5 11.0 14.6 16.4 31.6 精制的常用方法是选用一种溶解度较大的溶剂,在室温下将BPO溶解并达到饱和(不要加热!),然后将BPO在另一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结晶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物理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001学号:311013030106姓名:李晓静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物理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001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号311013030106 姓名李晓静指导教师张磊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2 课程编号130030391实验名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有机实验室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简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用适当的溶剂(乙醇、氯仿、苯等)在索氏提取器中连续抽取,浓缩即得粗咖啡因。
进一步可利用升华法提纯。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天然物的提取技术和鉴定知识;2.掌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和操作;3.掌握利用升华方法纯化固体产物的原理和基本操作;4.巩固复习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方法。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设计原理:索氏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为纯溶剂所萃取的仪器。
溶剂沸腾时,其蒸气通过侧管上升,被冷凝管冷凝成液体,滴入套筒中,浸润固体物质,使之溶于溶剂中,当套筒内溶剂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即发生虹吸,回入烧瓶中。
通过反复的回流和虹吸,从而将固体物质富集在烧瓶中。
索氏提取器也可以将固体物质中所含有的的可溶性物质富集,根据其原理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被纯的溶剂所萃取,因而效率较高,为增加液体浸溶的面积,萃取前应先将物质研细,用滤纸套包好置于提取器中,通过不断萃取虹吸,固体中的可溶物质富集到烧瓶中,将提取液浓缩后,得到想得到的固体物质。
为了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往往利用适当的溶剂(氯仿、苯、乙醇等)在脂肪提取器中连续抽提茶叶,然后蒸去溶剂,即得到粗咖啡因。
粗咖啡因还含有其他一些生物碱和杂质,利用升华可进一步提纯。
设计方案及流程:仪器:蒸馏仪器、索氏提取器、电热套、玻璃棒、表面皿、玻璃漏斗、棉花、滤纸蒸馏装置 索氏提取器 升华装置实验流程图:安装仪器 加料:称取8g 茶叶研细加入恒压滴液漏斗,在圆底烧瓶中加入60mL95%乙醇及几粒沸石水浴加热,连续提取2h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停止加热改装蒸馏装置趁热将残液倾入蒸发皿加入3ɡ石灰粉,使成糊状,在蒸气浴上蒸干干燥后将固体在研钵中研碎在砂浴中小心加热升华,第一次温度在120℃,保持温度10min滤纸上出现许多白色毛状晶体,暂停加热冷却至100℃,调高温度到220℃,保持10min ,重复第一次升华过程合并两次收集的咖啡因,称重并测定熔点关键技术分析:1、索氏提取器的虹吸管极易折断,装置仪器和取拿时须特别小心。
2、滤纸套大小既要紧贴器壁,又能方便取放,其高度不得超过虹吸管;滤纸包茶叶时要严谨,防止漏出堵塞虹吸管;纸套上面折成凹形,以保证回流液均匀浸润被萃取物。
3、若提取液颜色很淡时,即可停止提取。
4、瓶中乙醇不可蒸得太干,否则残液很粘,转移时损失太大。
5、生石灰起吸水和中和作用,以除去部分酸性杂质。
6、在萃取回流充分的情况下,升华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升华过程中,始终都需用小火间接加热。
如温度太高。
会使产物发黄。
注意温度计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使正确反映出升华的温度。
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主要步骤:装好提取装置,称取8g茶叶,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滤纸套筒中,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0mL 95%乙醇,用水浴加热,连续提取2小时。
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立即停止加热。
稍冷后,改为蒸馏装置,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趁热将烧瓶中的残液倾入蒸发皿中,拌入3ɡ生石灰粉,使成糊状,在蒸气浴上蒸干,其间应不断搅拌,并尽可能压碎块状物,待干燥后将固体在研钵中研碎。
最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炒片刻,使水分全部除去。
冷却后,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以免在升华时污染产物。
取一支口径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滤纸的蒸发皿上,在砂浴中小心加热升华。
第一次控制砂浴温度在120℃左右。
保持温度10min,此时滤纸上出现许多白色毛状晶体,暂停加热,让其自然冷却至100℃左右。
小心取下漏斗,揭开滤纸,用刮刀将纸上和器皿周围的咖啡因刮下。
然后重新装好升华装置,调高温度到220℃,保持温度10min,重复第一次升华过程,合并两次收集的咖啡因,称重并测定熔点。
实验结果: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名称性状相对分子质量(M)熔点(mp/℃)沸点(bp/℃)溶解度:g/100ml咖啡因白色针状晶体194.19 238 178 溶于水、醇、酮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咖啡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利用升华方法纯化固体产物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同时巩固复习了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方法。
学生签名:年月日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填写说明:1.实验类型:验证性、设计性或综合性。
2.表格不够填写,可抬高,增加页数。
3.签名、日期必须手写。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物理化学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001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号311013030106 姓名李晓静指导教师张磊课程名称化学综合实验2 课程编号130030391实验名称怀山药中多糖的提取研究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有机实验室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简述)对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利用响应面法 ,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 ,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山药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
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山药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从怀山药中提取多糖的方法,操作步骤;2.了解影响多糖提取量各种的因素;3.同时研究怀山药中多糖所具有的生理活性及药理活性。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设计原理: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怀山药多糖,对影响提取多糖工艺参数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等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提出提取怀山药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多糖提取分离的原理:根据多糖水溶醇沉的理化性质,采用浸提法对怀山药中的多糖进行提取与分离多糖的提取方法:碱液法、酶水解法、热水法和微波法,超声波法等多糖的纯化方法:本实验采用乙醇溶液对提取的粗糖进行纯化,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适当的物料比,在此物料比下进行多糖的纯化设计方案及流程:山药洗净→去皮→切碎→组织搅碎匀浆→加水→加热→冷却→固液分离→收集上清液→再次浸提沉淀→收集所有上清液→上清液低温浓缩至1/3→加入3%三氯乙酸溶液→摇匀→静置→固液分离→得蛋白质多糖溶液→多糖溶液加入无水乙醇→摇匀→静置→固液分离→得多糖沉淀→烘干关键技术分析:实验结果受所选择热水温度影响,应当严格控制提取热水的温度,同时浸提时间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应当控制在合理的浸提时间内,料液比、乙醇用量也是影响实验的重要因素,应当选取合适的物料比以及乙醇的用量。
实验过程:(包括主要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主要步骤:将制备好的怀山药干粉取0.1g怀山药干粉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 ml蒸馏水75℃热水中提取1小时。
减压抽滤。
,浸提完毕后取出冷却, 4000r/ min, 离心10min, 分离上清液与沉淀物。
上清液浓缩冷却, 加入4倍体积无水乙醇, 静置12h,收集沉淀后干燥得淡黄色固体,用蒸馏水溶解,加入0.05 mol/L的MgC12溶液和无水乙醇沉淀。
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少许,干燥得怀山药粗多糖。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取葡萄糖标准溶液和粗多糖溶液各2.5ml,加入5%的苯酚1mL和浓硫酸6mL, 混合均匀后,显色30min, 空白对照以去离子水代替, 在400- 600nm 波长范围扫描,选取最大吸收波长488nm为测定波长。
测定方法的优化(1) 单因素实验实验选择热水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用量进行单因素实验(2)正交实验设计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 选取热水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 分别测定吸光度, 优化分析测定条件。
因素水平见表表:正交试验(四因素三水平)水平Levels 温度℃(A) 时间min(B)料液比g/mL(C)乙醇用量mL(D)1 40 30 1:20 302 50 60 1:25 403 60 90 1:30 50实验结果及分析:1、乙醇浓度对怀山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吸光度也随着升高当乙醇浓度达到60mL,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乙醇的浓度,吸光度下降,因此最适宜的乙醇浓度为60mL。
2、料液比用量对怀山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着料液比的升高,吸光度也随着升高,当料液比为1:30g/mL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料液比,吸光度下降,因此最适宜的料液比为1:30g/mL。
3、热水温度对怀山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吸光度也随着升高,超声温度达到100℃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再升高温度,吸光度下降,因此最适宜温度为100℃。
4、时间对怀山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吸光度也随着升高,当超声时间120min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时间,吸光度下降,因此最适宜的四为120min。
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100℃,料液比l:30,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再向浓缩液中加入6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溶液分离怀山药多糖。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利用水浸提的方法提取怀山药中的多糖,同时了解了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物料比、乙醇用量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掌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还了解到怀山药中多糖的生理活性及药用活性。
学生签名:年月日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填写说明:1.实验类型:验证性、设计性或综合性。
2.表格不够填写,可抬高,增加页数。
3.签名、日期必须手写。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学 院:物理化学学院 班 级:应用化学1001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 号 311013030106 姓 名 李晓静 指导教师 张 磊 课程名称 化学综合实验2 课程编号 130030391 实验名称 肉桂酸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实验地点一号实验楼有机实验室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简述)本实验利用Perkin 反应,将芳醛和一种羧酸酐混合后,在相应羧酸盐存在下加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再脱水生成目标产物肉桂酸。
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肉桂酸的制备学习并掌握Perkin 反应及其基本操作。
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设计原理:本实验用碳酸钾代替乙酸钠,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C H O+H 3C O C H 3O OK 2C O 3140-180oC C O O H设计方案及流程:关键技术分析:1、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