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_0

合集下载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一、综述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物流作为连接世界各国经济的桥梁,其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物流的业务流程,更在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展现出了新的趋势。

企业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线下物流渠道,而是积极采用线上平台进行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

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也使得供应链更加透明、高效。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国际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信息孤岛、技术应用不足、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以及加强与其他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物流信息化将继续向着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国际物流信息化能够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

通过实现信息向知识的快速转变,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货物的实时位置、库存情况等信息,从而合理调整物流计划,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化还能为供应链上的各方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国际物流信息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化能够优化物流管理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因素,降低出错率,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化仓库、无人搬运车、无人机等,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信息化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提高盈利能力。

国际物流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信息化水平。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3年企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企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企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概述 (4)一、企业信息化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5)(一)、企业信息化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5)(二)、企业信息化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6)(三)、企业信息化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6)(四)、未来5-10年企业信息化业预测结论 (7)二、企业信息化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8)(一)、企业信息化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8)(二)、企业信息化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9)(三)、整合企业信息化行业的技术服务 (9)(四)、迅速转变企业信息化企业的增长动力 (9)三、企业信息化行业政策环境 (10)(一)、政策持续利好企业信息化行业发展 (10)(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0)(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1)(四)、宏观环境下企业信息化行业定位 (11)(五)、“十三五”期间企业信息化业绩显著 (12)四、企业信息化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3)(一)、我国企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3)(二)、企业信息化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3)(三)、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4)(四)、细分企业信息化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4)(五)、企业信息化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5)(六)、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6)(七)、企业信息化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7)五、企业信息化企业战略目标 (17)六、企业信息化行业企业转型思考(2023-2028) (17)(一)、企业信息化业的内生延伸——选择与定位 (18)(二)、企业信息化跨行业转型延伸 (18)(三)、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本计划分析 (19)(四)、企业信息化业的融资问题 (19)(五)、加强企业信息化行业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19)七、企业信息化行业竞争分析 (20)(一)、企业信息化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二)、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三)、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1、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22)2、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3、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4、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2)5、中国企业信息化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3)(四)、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3)(五)、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4)(六)、企业信息化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4)八、关于未来5-10年企业信息化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25)(一)、2023-2028年企业信息化业发展趋势展望 (25)(二)、2023-2028年企业信息化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25)(三)、2023-2028年企业信息化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25)(四)、2023-2028年企业信息化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6)九、未来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27)(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27)(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8)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28)2、渠道人才引进 (29)3、内部员工竞聘 (29)(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29)概述近年来,企业信息化行业市场火爆,其应用场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和多样性的创新。

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甘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现阶段,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无论是组织生产经营,还是外出务工,都必须有及时、准确地市场信息。

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才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把农业生产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才能全方位的开辟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

1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五年内建成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省投资3 000万元,以推广“金塔模式”,建立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7个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4 46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已由省政府正式启动。

1.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2005年开始,我省农业信息机构进行了革新。

截至2010年,全省14个市(州)农业部门全部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和相关信息工作机构,全省86个县区建立了农业信息互联网站。

另外,发改委、气象、科技、教育、扶贫等系统也建立了相应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全省已初步形成以省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龙头,市县信息网络为纽带,乡村信息服务站为网点,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1.3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开展“甘肃农业信息网”于2004年10月正式开通,提供权威农业政策法规,宣传报道全省农业动态,及时发布农业市场信息,网上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截至2011年9月,网站信息量达100万条,访问量超过9 500万次,日访问量近9万次。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信息化工作在2024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2024年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实施策略。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关系。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和推动。

然而,信息化工作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技术水平不平衡、应用场景不够广泛、信息共享不畅等等。

因此,在2024年,我们需要对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制定相应的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以促进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指导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

我们将从背景介绍和信息化工作现状两个方面入手,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最终,我们将给出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为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对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了解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然后,我们将从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中,我国将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的作用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背景介绍到信息化工作现状,最后呈现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

具体而言,本文的文章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本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简单概述,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本部分将对2024年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介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为后续讨论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依据。

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分析平台方案

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分析平台方案

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分析平台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3)1.2 行业数据应用需求 (4)1.3 行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4)第2章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4)2.1 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4)2.2 技术路线与标准规范 (5)2.3 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6)第3章数据资源规划 (6)3.1 数据资源梳理 (6)3.1.1 数据资源清查 (6)3.1.2 数据资源登记 (6)3.1.3 数据资源描述 (6)3.2 数据分类与编码 (7)3.2.1 数据分类 (7)3.2.2 数据编码 (7)3.3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7)3.3.1 数据资源共享 (7)3.3.2 数据交换 (7)第4章网络与基础设施建设 (8)4.1 网络架构设计 (8)4.1.1 设计原则 (8)4.1.2 架构设计 (8)4.1.3 网络冗余设计 (8)4.2 硬件设备选型与部署 (8)4.2.1 交换机选型 (8)4.2.2 服务器选型 (8)4.2.3 存储设备选型 (8)4.2.4 部署策略 (9)4.3 信息安全策略与防护 (9)4.3.1 防火墙部署 (9)4.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3.3 数据加密 (9)4.3.4 安全审计 (9)4.3.5 安全运维 (9)第5章数据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9)5.1 数据采集与存储 (9)5.1.1 数据源接入 (9)5.1.2 数据采集 (9)5.1.3 数据存储 (10)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0)5.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0)5.2.3 分析结果输出 (10)5.3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 (10)5.3.1 数据可视化设计 (10)5.3.2 大屏展示 (10)5.3.3 移动端展示 (10)5.3.4 交互式分析 (10)第6章业务系统整合与优化 (11)6.1 业务系统现状分析 (11)6.2 整合策略与目标 (11)6.3 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11)第7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12)7.1 政务服务需求分析 (12)7.1.1 公共服务需求 (12)7.1.2 信息化需求 (12)7.1.3 用户体验需求 (12)7.2 政务服务架构设计 (12)7.2.1 总体架构 (12)7.2.2 基础设施层 (12)7.2.3 数据资源层 (12)7.2.4 应用支撑层 (13)7.2.5 业务应用层 (13)7.2.6 用户界面层 (13)7.3 政务服务功能实现 (13)7.3.1 行政审批 (13)7.3.2 公共服务事项办理 (13)7.3.3 政策咨询 (13)7.3.4 数据分析 (13)7.3.5 用户体验优化 (13)第8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8.1 数据分析模型构建 (13)8.1.1 数据分析目标与需求分析 (13)8.1.2 数据来源与数据整合 (14)8.1.3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选择 (14)8.1.4 数据分析模型实现 (14)8.2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14)8.2.1 系统架构设计 (14)8.2.2 数据层设计 (14)8.2.3 服务层设计 (14)8.2.4 应用层设计 (14)8.3 数据分析成果应用 (14)8.3.1 政策制定与优化 (14)8.3.2 公共服务改进 (14)8.3.4 决策效率提升 (15)第9章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运维 (15)9.1 项目管理策略与方法 (15)9.1.1 项目组织与管理架构 (15)9.1.2 风险管理 (15)9.1.3 沟通协调 (15)9.1.4 变更管理 (15)9.2 项目进度与质量监控 (15)9.2.1 项目进度监控 (15)9.2.2 质量监控 (15)9.2.3 第三方评估 (16)9.3 系统运维与持续优化 (16)9.3.1 系统运维 (16)9.3.2 系统监控 (16)9.3.3 数据分析与应用 (16)9.3.4 持续优化 (16)9.3.5 技术支持与培训 (16)第10章评估与展望 (16)10.1 信息化建设成果评估 (16)10.1.1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16)10.1.2 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估 (16)10.2 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6)10.2.1 数字化转型加速 (16)10.2.2 智能化应用拓展 (17)10.2.3 安全保障需求提升 (17)10.3 未来工作展望与建议 (17)10.3.1 加强顶层设计 (17)10.3.2 深化数据资源整合 (17)10.3.3 创新技术应用 (17)10.3.4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17)10.3.5 培养人才队伍 (17)10.3.6 推进政策法规建设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行政管理题目: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伴有着信息技术,特殊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各国实施改革的重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以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和改进,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维护行政安全,使得政府得以平稳转型。

因此,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下,政府信息化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入手,接着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数字鸿沟问题、安全问题、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政府传统运作机制产生的障碍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政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

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把握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实现这四个层面的科学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必然存在,这就要求政府始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并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主体。

没有一个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机构,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就会成为泡影。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有着信息技术,特殊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政府的运作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

那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政府信息化的步伐,我国政府信息化又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政府又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等,环绕这些问题,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2 建立测算企业信息化水平模型
经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模型对于全面评价和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综合,取长补短,就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陷。笔者经过征求西安相关领域6位专家的意见,总结出了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
另外,有的学者将信息化策略理解为企业为实现信息化所做的个别企业行为,如增加对信息化的资金投资力度、培训员工使其素质不断提高、“一把手”原则等。这些都与企业信息化策略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观点也有自身的道理,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延续循环的过程,没有终点。在完成对上述两个层次选择之后,企业所采用的一些具体行为还是为信息化策略服务。所以,笔者认同这种观点。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整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八大企业信息化策略,就是对这一说法的例证。

当今时代,信息高速运转,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带来了社会、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也在逐步扩大,所以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企业制定信息化策略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越来越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1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涵和测算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洒信息化指数法是由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又称RITE模型),是用来测算信息水平的一种方法,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宏观分析一个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用于地区内企业间信息化水平的横向比较。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测算企业如何认识和描述所处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并与之进行比较是很重要的。国内学者在国际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我国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测度和评介方法。例如周荣莲等对陕西省信息化指数的测度采用了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秦玫芬在小松峙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尔后又有李彦萍通过对异常数据的修正、对异常指标的修正、计算方法的改进三种方法对秦玫芬提出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加以改进。不久前,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已正式出台,这是全球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这为我国企业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数提供了标准的框架。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工 等: 农 信息 发 现 策略 析 睿. 我国 村 化 展 状及 分
问题 探 讨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王 睿。 李 琳 。 华平 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军事经 济 学院 襄樊分 院 , 湖北 襄 阳
【 摘
4 11) 4 18
要】 年来我 国积极 推动农村 信息化 建设 , 近 利用现代 信息技 术来改造传 统农业 , . 逐步提 高农村的科技水 平 ,
1 我 国农 村信 息化 建 设情 况
“ 息 化 ” 在 18 信 是 9 0年 以 后 才 引 进 至 中 国 的 , 比其 他 国 家 要落后 2 O年 左 右 。 直 到 1 9 9 6年 , 家 首 次 确 定 了 信 息 化 建 设 国
未 来 的 发 展 方 向 。本 世 纪 初 , 家 加 大 了 在 农 村 信 息 化 方 面 投 国 入 的 比重 . 同时 制定 了一 系 列 政 策 来 推 动 其 发 展 。 虽 然 这 些 年 来 , 政府 的指 导下 , 国信息 化建设 发展迅速 , 绩斐 然 , 在 我 成 然 而 在 建 设 过 程 中也 暴 露 出 了一 系列 的 不 足 。 11 农 民 没 有 发 挥 其 应 该 起 到 的主 要 作 用 .
动性。 23 根 据 不 同 地 区 采 取 适 合 其 发 展 的 建 设 模 式 .
当 今 , 民 并 没 有 在 信 息 化 建设 中起 到 主 要 作 用 , 没 有 农 更
办 法 达 到 信 息 化 建 设 中 的 决 策 者 的 地 位 , 样 就 限 制 了 信 息 化 这 发 展 的 质 量 和 速 度 。 能 调 动 起 信 息 化 建 设 中 农 民朋 友 的 主 动 不 作 用 。再 加 上 , 民整 体 的 科 学 文 化 素 质较 低 , 定 了农 民在 接 农 决 受 未 知 事 物 上 存 在 局 限 和 习 惯 偏 差 , 们 不 愿 去 冒险 , 他 去创 新 , 去 接 受 新 鲜 事物 。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尤其是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业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一)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信息化方面我们还相对落后。

截至目前,现代制造业的数字、网络化普及率还不够高,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近年来,我国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以将信息化平台、软件、业务数据等集中存储在云平台上,并通过网络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和管理,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运作效率,也能够减少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三)互联网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步应用,企业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实时的市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和智能化管理。

(四)定义和标准仍有待完善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个性化,各个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模式都不尽相同。

因此,定义和标准化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顽疾,阻碍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趋势(一)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动力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动力。

智能化制造过程中,传感器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加强现存的设备和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这将导致大规模的信息收集和交换。

(二)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制造企业从由有经验的管理者进行单一决策,转为根据各种数据进行大量分析与处理,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产能。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全面推广未来,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得到全面推广。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商业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及其完善簟何志昂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简要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足的原因和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从优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防范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及健全信息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来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不足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各个行业都掀起了信息化改造的浪潮.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经济模式层出不穷,由此而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化潮流给广大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许多企业尽管已经意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掌握住这个时代契机,在信息化管理上还存在不足,急待完善。

一.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其生产活动中的所有环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增加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具体包含4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实现企业生产流程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其次是实现企业流通过程信息化,建设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反应快速灵敏的企业营销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销售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动力、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相沟通的企业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再次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即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最后是企业群体信息化水平共同提高.企业外部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足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然而大多数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水平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忽视信息管理企业忽视信息管理表现在两方面:缺乏信息管理和信息不畅。

企业忽视信息管理的后果很严重.使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破产,这样的例子很多。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工作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建筑行业对于信息化水平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差异,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和部分领先的地方政府已经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和地方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2.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目前建筑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建筑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孤岛严重,信息互通共享程度低,无法形成整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3.技术融入不足建筑行业对于新技术的融入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虽然一些新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已经开始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但是整体融入程度并不高,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4.管理模式陈旧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意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项目管理分散、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策略1. 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

部分不同建筑企业也应加强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交流合作,保持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水平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2.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筑企业应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专业软件系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起信息化系统平台,并逐步拓展覆盖范围,实现信息流的顺畅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益,加强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水平。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一、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及状况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也变得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高,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

本部分将通过对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及状况的分析进行论述。

首先,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信息化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3.9%,信息产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人民币,其中互联网行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

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优秀的成绩。

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信息化水平滞后的现象,主要是西部地区。

因为其经济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弱,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程度较低。

除了发展滞后,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化发展也面临不同的问题。

比如说,在东部发达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在中西部以及一些沿海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

此外,目前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也面临许多挑战。

虽然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技术衍生的新型业态在市场中崛起,但一些传统领域却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这降低了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有效性,也间接制约着区域之间差异的缩小。

二、区域信息化水平差距形成原因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后,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其差距形成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包括东部以及沿海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明显较高。

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一方面,由于高收入和强大的商业氛围的影响,信息化应用场景和模式更加成熟,因此区域信息化水平更加稳定和健康。

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因为地理和经济条件所限,政府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弱化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程度,同时也因此无法使得相关产业发展起来。

2.区域文化、教育和人口素质水平不同区域文化和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建设、使用情况报告

信息化建设、使用情况报告

信息化建设、使用情况报告1.引言1.1 概述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和提升组织或社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决策模式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及使用情况的分析,探讨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和问题,并对未来信息化发展进行展望。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我们将对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信息化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评估。

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部分,我们将回顾信息化建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在信息化使用情况的分析部分,我们将深入了解各行业和组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化应用的案例和数据,我们将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我们还将对信息化使用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解析和思考,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全面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并总结出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在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展望,我们可以为相关行业和组织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提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整篇文章要讨论的主题——信息化建设与使用情况,并提出相关问题。

其次,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逻辑顺序。

最后,我们说明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价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使用情况,总结成果,并对未来信息化发展进行展望。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信息化使用情况的分析。

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提高林业管理效率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各林业部门制定了面向基层和服务林改的发展战略,将数字林业作为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着手进行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网络平台的搭建以及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为此就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经过今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林业信息化系统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完成了政务信息网站和GIS数据库的建设,同时还建立了林权地籍档案的数字化。

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建立了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题数据库,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业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精心组织,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林业部门的应用也比较晚,目前林业部门信息化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下面我们就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1)信息化意识水平较低林业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人,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林业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很多地区林业部门的领导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意识中,认为林业部门的主要工作在于植树造林,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林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速度的提高。

(2)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较低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是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信息化系统中的很多功能没有被人们充分利用,致使系统被闲置,出现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摘要:当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不免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

现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专业发展,从而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本文首先对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策略1.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低这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教学,并且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才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同时也限制了教学内容,在降低信息化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影响了幼儿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这对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极为不利的[1]。

1.2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对于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但是,目前许多幼儿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他们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创新,因此难以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一些幼儿教师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却没有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即使打着使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的头号,也只是将信息化教学停留在表面,难以对其本质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真正提升,不仅影响了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而且还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1.3缺乏信息化专业意识在信息化背景下,广大幼儿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发展,首先就要树立信息化专业意识,这样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内在动力,从而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案例二:某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分享
• 企业背景:该企业属于电子商务行业,存在订单处理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享
信息化成功经验 引入CRM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实施OMS系统,实现订单处理管理;
案例二:某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分享
建立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
特点
• 信息技术渗透:行 业信息化是信息技 术与行业业务的深 度融合,通过信息 技术应用,优化和 改造传统行业。
• 信息资源重要性: 行业信息化强调信 息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以数据驱动业 务决策,提高行业 运营效率。
• 服务模式创新:行 业信息化推动行业 服务模式的创新, 实现个性化、定制 化服务,提升用户 体验。
市场需求不足
一些企业对于行业信息化的需求不足,对于技术的投入和 研发缺乏积极性,这给行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 定的困难。
技术创新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成为行业信息化的重 要机遇,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和 市场拓展。
对未来行业信息化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技术研发是推动行业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企 业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加强技术研发和 创新投入。
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 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技术创新能力
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信息化水平 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企业自身重视程度
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越高,信息化水 平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03
信息化策略分析
制定信息化策略的必要性
01
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并实施信息化策略,企业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
调整优化方案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网络化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

但是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通过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缺乏总体规划与指导、信息基础建设薄弱、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等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Our country third party flows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Chen Song Huang Xiaowei(School of Software, 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Abstrac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 has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Specialized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network deci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nstruction must b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the core.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exist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weak, a serious shortage of personnel issues, address these issues befor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Key words: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party logistics;information integration当今,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化己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解决方案

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解决方案

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解决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介绍 (3)1.2 项目目标设定 (3)1.3 项目预期成果 (4)二、集团IT现状分析与诊断 (5)2.1 IT现状分析 (7)2.2 IT问题诊断 (8)2.3 需求分析 (9)三、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架构设计 (10)3.1 架构设计原则 (11)3.2 架构组成要素 (12)3.3 架构部署方案 (13)四、IT管控治理体系核心模块解决方案 (15)4.1 信息系统管理模块 (16)4.2 数据治理模块 (18)4.3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模块 (19)4.4 IT项目管理模块 (20)五、实施步骤与实施计划 (22)5.1 实施步骤概述 (23)5.2 实施流程细化 (24)5.3 实施时间计划表与里程碑安排 (26)六、资源投入与预算分配方案 (26)一、项目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解决方案旨在解决集团企业在IT管控治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IT管控治理体系,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将围绕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的建设,从项目背景、目标、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样化,集团企业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IT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IT管控治理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已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适应集团企业发展的IT管控治理体系,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团IT管控治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流程制度、技术规范、安全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提高集团企业的IT管理效率,降低IT风险,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集团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IT管控治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管理IT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L g l y ' m An o it e a S se t dS cey
{占 I 缸金 } I J
己1年 月 下 口口ຫໍສະໝຸດ 7 ( )我 国农村信 息化 发展 现状及 策略分析
寇 冰 清
摘 要 近年 来 我 国积极 推动 衣村 信 息化 建设 , 用现 代信 息技 术 来 改造传 统农 业 , 步提 高农 村 的科技 水平 , 信息技 利 逐 使 术与 传统 农业 有机 结合 。我 国农村信 息化 建设 迅 猛发展 , 并取 得 了显 着成 效 , 在 建设 过程 中也 凸显 出一 些 问题 本文在 但 此试 就我 国农 村信 息 化发展 现 状及 策略作 简要 的分析 。 关键 词 积极 性 主体 作 用 因地 制 宜 中图 分类 号 : 9 3 C1
施 的匮 乏 , 定 了他 们依 旧靠 公告栏 , 决 靠朋 友传达 信息 为主 , 这样 息化 是 国 民经 济和社 会信 息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是推进 社会主 义 信 息 的传播 既失 去 了它 的准 确性 又失去 了信息传 播 的实 效性 , 失 新 农村 建 设统 筹城 乡发展 、 决“ 农 ” 解 三 问题 、 建和 谐社 会 的必 构 去 了这两个 方 面的信 息 也注 定是 毫无 价值 。
鲜 事物 。
势、 以发达 带不 发达 。 同时 , 充分 发挥 农 民的主 体和 能动 作用 , 提
高 农 民的信 息化 水 平 , 以最 终推动 信息 化 的全面 发展 。
( ) 为 建设 的主 体 , 民却 缺 乏主 动 二 作 农
由于宣传 方面 的 资金不足 和服 务不完 善 , 加上 农 民获 取相 再
同一个 村 也存 在种种 不 同 困难 。 因此 , 必要对 不 同地 区采用适 有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化管理流程和标准,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
推进新技术应用
2023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 息化策略分析
contents
目录
• 行业信息化水平概述 •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分析 • 信息化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 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行业信息化水平概述
行业信息化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行业信息化的定义:指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如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 ,对各行各业的生产、 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 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 高效利用,提高企业或 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竞争 力。
力。 • 挑战 • 技术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成为行业
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挑战。 • 技术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如何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是行业信息化面临的又一挑战。
02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分析
不同行业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有些地区则相对滞后,导致信息化 水平存在差距。
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差距
一些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 效率和竞争力;而有些企业则缺乏创新能力,导致信息化水平滞后。
03
信息化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摘要:通过对两个企业信息化水平差距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新的改进模型,期望对企业制定信息化策略有一定的帮助。

当今时代,信息高速运转,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带来了社会、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也在逐步扩大,所以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企业制定信息化策略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越来越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1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涵和测算
1.1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洒信息化指数法是由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又称RITE模型),是用来测算信息水平的一种方法,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宏观分析一个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用于地区内企业间信息化水平的横向比较(此模型的结构如图1)。

具体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分别测算某年度的同类指标值的指数,再采用一步算术平均法或分步算术平均法求得信息化指数。

其中前者是直接将末级指标的指数相加之和除以项数;后者是先计算出二级指数值再求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两种算法的权重基础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

但由于信息化指数只具有相对意义,所以并不影响人们运用该模型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纵向历史进程,以及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异。

1.2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测算企业如何认识和描述所处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并与之进行比较是很重要的。

国内学者在国际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我国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测度和评介方法。

例如周荣莲等对陕西省信息化指数的测度采用了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秦玫芬在小松峙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尔后又有李彦萍通过对异常数据的修正、对异常指标的修正、计算方法的改进三种方法对秦玫芬提出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加以改进。

不久前,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已正式出台,这是全球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这为我国企业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数提供了标准的框架。

根据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在2005年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的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给予赋值,并提出了各个二级指标的算法(如表1所示)。

本模型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

但是,在该模型中存在着一个问题:虽然企业可以通过上网注册在国家信息评测中心网站测出企业信息化水平,但是国家信息评测中心没有对外公布各个二级指标权重,因此,企业现在还不能靠自身直接测出企业信息化水平。

而且,该模型的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因此,对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完善并加以论证。

国内学者唐志荣、湛素华在反复征求北京、天津两地20多位信息管理专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形成了能系统地描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详细情况见图2)。

该指标体系反映当前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现状,可以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国家信息评测中心公布的模型不能对具体企业全面评价和认证的缺憾,反映了企业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

不过,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局域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决策部门的政策取向,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和指标评判标准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对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进行调整,使该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另外,该指标体系主要
用于评价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流通企业和金融企业等,则需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四个二级指标和标准作适当的修改,修改后即可用于流通和金融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该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说明主要以机械工业企业的情况为主,对于其它行业(如电子、冶金、化工、轻工等)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只需要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四个二级指标的解释和标准作适当的修改,修改后,即可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2建立测算企业信息化水平模型
经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模型对于全面评价和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但是,如果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综合,取长补短,就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陷。

笔者经过征求西安相关领域6位专家的意见,总结出了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如图3)。

该模型保留了2005年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本框架,采用了模型网络性能水平和计算机联网率中各项指标权重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仍利用2005年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计算方案。

这些为计算企业与所处地区、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3企业信息化策略内涵
系统地讲,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商务流程信息化,即企业业务本身的信息化,包括销售、采购及库存调度等业务流程,而目前市场上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客户管理软件的应用都属于此类;其次是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系统,ERP管理软件是构建这一系统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商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将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商务源于早期的ET7I交易,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流行,电子商务被推到大众层面,它是商务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由信息流来带动或驱动物流与资金流的新型商务方式。

实践证明,企业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电子商务,必须首先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因此,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效集成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策略之一,更是企业信息化策略以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

另外,有的学者将信息化策略理解为企业为实现信息化所做的个别企业行为,如增加对信息化的资金投资力度、培训员工使其素质不断提高、“一把手”原则等。

这些都与企业信息化策略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观点也有自身的道理,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延续循环的过程,没有终点。

在完成对上述两个层次选择之后,企业所采用的一些具体行为还是为信息化策略服务。

所以,笔者认同这种观点。

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整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八大企业信息化策略,就是对这一说法的例证。

总的说来,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主要指的是对企业信息化两个层次的选择以及为实现信息化目标所采取一些相应企业行为。

这也是本文进行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的原则和范畴。

4利用信息化水平差距制定企业信息化策略
信息化水平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水平测定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上看,能使企业了解自身在不同历史时期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从而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策略,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横向上看,可以使企业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相应地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况,找出差距(如图4所示)。

企业利用这种信息化水平差距和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见证信息化策略的前瞻性。

利用信息化水平与地区、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差距,寻找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尽快调整自己的信息化策略,加速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是制定客观信息化策略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某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该地区的某特定行业信息化水平,而企业的长期
发展目标又要求通过信息化使得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很高的层次,那么引进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即使企业的信息化策略和企业战略、信息战略保持了一致性,还要考虑一些制约策略执行的企业外部重要信息化环境因素以减少其风险。

5研究结论与局限
不过,由于笔者自身拥有的资源、条件有限,对数据的调查缺少一定的广度性和深度性,这是本文研究局限之一;另外,对于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软件供应商、咨询商及投资力度等企业信息化环境没有更多的讨论,只建立信息化环境影响信息化策略的部分体系,这是本文研究局限之二。

所以,笔者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加强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力度,对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