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 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 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 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 护。
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命题角度3 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 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 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 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 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 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 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 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 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 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 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 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 (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 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
最新高考语文备考精品课件_考纲解读_文言文的信息筛选(精品)
文言文的信息筛选
如何准确的从考大纲·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材料说明】
纵览十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 所选的文段,主要“前四史”的 传记类文章。人物传记命题材料 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直臣、廉吏、 酷吏、循吏、良母、孝子、良将、 侠士、民族英雄等。
明确古代人物传记中的四大要素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记传文章, 主人公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 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 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孝、直、 慎、廉、清、勇、侠、仁、聪、 耿、忠、敦等等。
【圈点的重要性】
阅读文言文时要圈点出可能干扰阅读 理解的一些专名术语。如果看不出这 些术语,就极容易将它误以为是普通 词语,这样就会在理解上出错。如: 龚遂、辕固、高进之(人名), 拾遗(官职),绍兴(年号), 春秋(年龄),解元(科举), 流火(天文),乞巧(风俗), 京畿(地理),霓裳(音乐)。
少顷(顷之)
未几
后
X年
X干支
2。明确在这一时间内干了些什么 3。注意表示官职升降的词语
荐、征、召、辟、授、除、为、升、擢、拜、 调、徙、转、知、判、出、谪、罢、黜
人物传记的一般格式
1.某某,字某某,某地人。2。父某,---(年号)中为----(官职)。3。少------,及 (冠、第),GOOD。4。----(年号)中, 初(先、尝)举(荐、征、召、辟、授、除、 为)----(官职),--------------;5。后(及、 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迁 (升、擢、拜、调、徙、转、知、判)---(官职),遂(乃、因、则)-------------; 6。贬(出、谪、罢、黜)------------。 7。---------------。8。乞骸骨(封、卒、谥) -----。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四 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课件分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 “侠义 ” 和来懋斋先生 “ 品性” 的一组是 “中心条件”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别 群丐 “侠义” ① 以下各组语句中, 表现 的 和 附加条件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来懋斋先生“品性” 的一组是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 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 错误。 4.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 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二)答题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不论做哪一类题,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 识,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 词句、文章的主旨观点、作者的立场态度等等。 对于人物传记,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故事的来 龙去脉;对于游记,则要注意游览的顺序和时间,写了哪些景物,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等。 另外,在阅读时不能贪快,不能急于下手而跳读、漏读。同时, 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
例
全都间接 龙洞 艰险 下列四组中, 表现 的一组是 附加条件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心条件”。它一般用最准
确而简明的语言表述,有时直接用文中的词语。这时一定要理解透 彻关键词语的内涵。
审题小练
读读下面的题干,画出 “所属条件”“中心条件”“附加
条件”的内容(在题干下面直接画出),并说明“中心条件”的内涵。
3.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内容分析概括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 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 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 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 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 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 是不难的。
文言文阅读4.文意理解与概括
文言文阅读试题是命题人精心设置的考点, 有的题目 提示了文言文的关键词、中心句、主要人物、主要内容等 等。(如2019陕西题: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 忠诚的两个语句。)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 致意思。
遂川思源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本会给出标题。大部 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如 《咏雪》《孙权劝学》《唐雎不辱使命》《邹忌 讽齐王纳谏》《游大林寺》《马人望一心为民》 等)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
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
遂川思源
牛 刀 小 试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
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第一件事,周文襄公判案救活一死刑犯;
判案
遂川思源
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 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
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等到
遂川思源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 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 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
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文言文中筛选和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3. 通过文言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方法。
3. 文言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分析概括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
2. 分析概括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信息。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具体文言文。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分析成果,互相学习。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能够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文中暗含的逻辑关系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包括经典文章和现代改编文言文。
制作教学PPT,包含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案例分析。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八、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简要评估。
2. 通过一个简短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上节课学到的阅读技巧。
3. 讲解并练习如何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信息,强调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重要性。
4. 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每组分析一个文言文段落,并讨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运气,而要勤奋努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他的父母带他去果园,他看到道旁的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但王戎却不去摘,因为他认为道旁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能够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到勤奋努力和善于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4.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难点: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题。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和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学习,经常逃学,直到看到老妇人磨铁杵成针,才意识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个故事旨在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句式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意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僻字词的解释。
4.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
问题如下:–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李白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老妇人磨铁杵成针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寻找文言文的韵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寻找文言文的韵味韵味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语文时需要着重培养的。
通过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品味。
以下是一份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旨在寻找文言文的韵味。
第一课:古代诗词赏析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中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首简单的古代诗词,并询问他们对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选择一首易懂的古代诗词,解读其中的意境和韵律,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韵脚。
3. 朗读:请学生轮流朗读诗词,让他们感受韵脚的节奏感和韵味的美妙。
4. 分析:分析诗词中的寓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诗词的韵律和规律,创作一首简单的诗句。
第二课:文言文名句欣赏目标:通过欣赏文言文名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两个文言文名句,让他们猜测其含义。
2. 学习:向学生介绍所选名句的作者和背景,解读其意义和表达手法。
3. 联想:与学生一起展开联想,让他们想象名句背后的情境和意境。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名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5. 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两个与所选名句相呼应的句子。
第三课:文言文阅读理解目标:通过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韵味,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阅读:选择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指导学生阅读,并鼓励他们自行翻译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3. 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引导他们分析文言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语法特点和文化内涵,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5. 回答问题:提出几个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文言文创作目标:通过创作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学习,后来在老奶奶用铁杵磨成针的启发下,发奋学习,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的故事。
故事内容简单,但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李白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感受到只要有毅力和坚持,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解读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但对李白小时候的学习经历了解不多,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李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幼、博”等9个生字,会写“磨、组”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要肯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认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寓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PPT课件,包含课文动画、生字词、图片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课文文本:打印或准备教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呈现(5分钟)出示课文标题“铁杵成针”,让学生读标题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铁杵成针吗?”接着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范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文言文分析综合一、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XX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题导引、(XX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2023年文言文教案三篇_4
2023年文言文教案三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
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
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__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
【参考译文】 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 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 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 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 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 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逐步积贮钱粮来防备疫 病。
二、考查形式 高考题对于设置文本信息的陷阱主要有七种方式。 考向(一) 张冠李戴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文都为人物传记,这类选文往往涉 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时常采取“张冠 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 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学案
上编 高考知识点习 复习任务群三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四 概述原文内容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导图指引
考向分析
一、阅读方法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 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 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 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 的文句。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 弘微,而是谢混。
【参考译文】 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内子侄谢灵运、谢 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 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 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 他为微子。
文言文教案4篇
文言文教案4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__严密的论证方式。
3、通过__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了解学习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__严密的论证方式。
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和方法,相信同学们也都了解很多。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所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荀子,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感知他的观点。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强调“法后王”,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讨: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既然是“劝学”,也就是劝勉人去学习,那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课文的中心论点呢?明确:“学不可以已”。
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这里是两个词,“可”即相当于今天所讲的“可以、能够”,“以”仅作为起舒缓作用的语气助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两个文言文故事:《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
这两则文言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通过对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句式结构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的道理;(2)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理解;(2)成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情感教学法: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准备发言。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不需要实验器材,但如果有实验环节,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座位重新安排,形成小组讨论的区域,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4. 设计一个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小游戏,可以是与同学之间互动的游戏,也可以是个人挑战的游戏。游戏需体现文言文阅读的元素,如词汇猜谜、句子翻译等。
5. 制作一个关于《诗经》的简易海报,内容包括《诗经》的简介、主要篇目的介绍以及你对《诗经》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
标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诗经》其他篇目的阅读:《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除了《关雎》和《卫风·淇奥》,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篇目,如《伐檀》、《硕鼠》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篇目,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3)修辞手法的理解:文言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手法的理解感到困难。例如,《卫风·淇奥》中的“维鸟之萃,于彼淇奥。”中的“维鸟之萃”就是一种比喻手法,学生需要理解其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理解方法。
(4)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对于《关雎》和《卫风·淇奥》两篇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脉络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能会成为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信息筛选和概括分析题(12题)【命题趋势】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或者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2、具体考查内容有:(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4)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的信息等。
3、试题特点:(1)各选项的表述,基本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先亮观点,概括传主的品行、谋略、才能等;再列举论据(文中提到的具体事实)来印证观点,列举论据时,有简略的分析(原因、目的、方式等)。
(2)选项中的“观点”,是命题者根据文中所述传主的有关事迹概括出来的,而印证“观点”的论据,并不需要悉数列举,大多是经过筛选后整合的信息。
(3)四个选项的排列,通常依照行文的先后顺序,这是因为传主的某一典型事迹往往体现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行(或才能)等。
(4)四个选项只设一个错误选项。
近三年设误的选项中,误点的设置都不在错误项的“观点”部分,而是在“事实”部分,要么是对“事实”的转述有误,要么是对“事实”的分析评价有误。
【满分技巧】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
2、借题读文。
即借助选项来解读文章。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 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 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 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 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 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 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 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 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 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
原文信息: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 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 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 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 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 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 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 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 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原文信息: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 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 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 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 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 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 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 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 宋。
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综合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
(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 “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
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
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我军趁机攻入城 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 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 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物贿赂奸恶之人,刚获得官职,执掌 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 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 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 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 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 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明确题旨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 题干的要求是解题方向,理清题旨要求是解题的首要环节。虽然题目要求在语言 表述上一般都简练而准确,但考生却往往忽视了其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 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迅速选出正确选项或错选。 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 从全文内容出发,抓住有标志性的句子,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 的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再把所选语料放回原文中,看看其前后联系,
重难点16:文言文阅读之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解析版)
重难点16:文言文阅读之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解析版)一、考情一览二、命题趋势新高考卷文言文部分的简答题大多与内容概括紧密相关,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理解、分析、归纳和评价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作答时不能只简单地翻译原文,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这种概话题的类型主要包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概括事件原因/结果”等。
具体规律如下:1.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2.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3.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4.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5.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一、设问形式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概括某一事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二、解题方法1.审题干,明方向。
审读题干,抓住问题关键点,确定提问指向,如:概括、简析,联系全文、第几段中,原因、措施等。
常见命题角度有梳理归纳型分析阐释型、推断探究型、思考评价型。
2.读文本,定范围。
读懂文本才是“王道”,根据题干指示,细读文本,理清层次,确定答题区间(文本范3.用技巧,组答案。
作答时一定要分答题要点:有可用的关键语句的,可在翻译原语句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作答;无明显关键语句的,可提炼、综语意后概括作答;也可以抓住关键语句或事件,前后勾连,发掘其背后隐含的意义。
精确作答,完整规范。
加工处理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排除不符合答题角度的内容,重复的内容进行删选处理,互补的内容要合并处理。
组织语言作答时,要注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失误,可采取摘录法和句意提取法作答。
另外,要注意分点答题。
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层次化”,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023新课标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两则文言文中的生字生词,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2、能根据文后的注释理解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背诵两则文言文2、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完成《学奕》的学习任务)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3、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指名读文。
(3)检查自己结合注释对文的理解情况(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二、合作交流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让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师生共同讨论,再进一步结合注释,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练习背诵课文。
三、品读感悟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说一说,教案《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做事的重要性。
)四、扩展延伸把以前学过的文言成语故事再讲一讲背一背;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完成《两小儿辩日》学习任务一、预习探究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停顿。
2、说一说《两小儿辩日》讲的是件什么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恰当地了解什么是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题掌握信息筛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试题的分析重视文言文分析综合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筛选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方法迁移,保证做题正确率。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点拨教学教具:多媒体或复习用书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生限时做题25 分钟学生整体感知文段,其他学生纠错,共用时15 分钟第二课时一、展示复习目标二、梳理知识系统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分析综合呈现在高考试题中, 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 二是分析概括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在课标全国高考中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 , 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
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
常见题型是六个短句, 分成四组, 选出符合某人某种德行或某事某理的一项。
【常见设问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 全都正面(侧面)表达××人××品行的一组是典例2012 年课标全国卷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淳③,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④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C )①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 ②论“官当择人, 不当为人择官”精品文档③有所依凭, 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 萌骄心, 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 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④D.②⑤⑥方法点拨:信息筛选要注意四点1. 把准对象, 忌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设计错项时, 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 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错置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物身上。
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不止一个, 而我们答这个题时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 就可以做初步筛选。
2. 体情察意, 忌断章取义。
命题人在设置选择项时, 有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 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则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 进行干扰。
因此, 要体情察意, 从文意定句意。
如例题中的第⑤⑥句。
3. 找准区间, 忌层次不清。
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 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
做题时要善于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 这样, 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 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
如例题中的第①句。
4. 关注手法, 忌神合貌离。
人物传记类文段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往往采用多种手法, 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 描写中又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具体又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而题干中有时指定筛选某种手法, 在审题时就要仔细推敲, 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而刻画方法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排除, 谨防“神合貌离”。
二、分析概括分析概括包括“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的内容。
既包括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 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与推理、归纳与概括, 也包括对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表达的看法进行的分析评价。
【常见设问方式】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典例(2012 ·课标全国卷, 原文见上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萧燧天分很高, 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 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 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 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 遭到萧的拒绝。
B. 萧燧刚直敢言, 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 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 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燧政绩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 他勤俭理政, 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 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 调他去治理婺州。
D. 萧燧回到朝廷, 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 江浙两年水涝干旱, 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 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 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方法点拨分析概括要“三落实”1. 紧扣人物, 落实事件。
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 紧扣人物这一主线, 给人物定位, 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
对传记记述了人物的哪些事, 与哪些人有关, 说过什么话, 必须一一落实, 清楚了解。
2. 抓住题干, 落实要求。
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要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3. 仔细比对, 落实细节。
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 落实细节。
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一般来说, 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
三、展示考纲要求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B(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1) 筛选文中的信息(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反复强化训练五、总结布置作业:略第三课时学生限时做题25 分钟学生整体感知文段,其他学生纠错,共用时15 分钟第四课时一、展示复习目标二、梳理知识系统文言文分析概括题常见的六种设误类型分析概括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 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要求选“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命题人在设置“不正确的一项”时,常用六种方法, 我们归纳为“六种设误类型”, 考生务必熟知。
1. 颠倒主次, 偷梁换柱例:(2015 ·江苏卷第7小题D项)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 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根据文本信息“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 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 而宪来求铭”, 可知是“欧阳宪请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 而不是苏轼让张耒写的。
此类设误方法可归纳为:颠倒主次, 偷梁换柱。
2. 无中生有, 添枝加叶例:(2015 ·广东卷第8小题D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 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该项对应的原文是:“侯弘文, 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 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
”文中“卢象昇只是上疏请求援救,没有获得皇帝准许” , 并没有“卢象昇赶去救援”之说。
此类设误方法可归纳为: 添枝加叶, 无中生有。
3.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例:(2015 ·全国课标卷Ⅰ第6小题B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该项对应的原文是“密谋匿之民间,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无肯承其事者” ,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原文是“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误伤太子之人”并非宦者,而是“都人”。
这类错误可叫“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
4. 曲解文意, 错置因果例:(2015 ·全国课标卷Ⅱ第6小题C项)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 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该项“引发炀帝大怒,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误,因果关系不存在。
而且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 。
此类设误方法可归纳为:曲解文意,错置因果。
5. 范围失当, 似是而非例:(2015 ·重庆卷第9小题A项)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
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精品文档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 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原文说“终不一语加咎巫” , 意思是“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 ,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 ,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范围。
选项中说“学者不愿行医” ,对应的是“学者日以怠” , 文中的“学者”是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 。
两个概念似是而非。
此类设误方法可归纳为:范围失当,似是而非。
6. 以正遮误, 以今释古例:(2013 ·全国课标卷Ⅰ第6小题D项)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原文中说: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不去钧州”显然与文本中的“至钧州”矛盾。
选项本身大量的叙述都正确, 考生容易忽略小的细节;对“去”的理解发生偏差, 文本中的意思是“离开” , 而选项解释成“不去” 。
此类设误方法可归纳为: 以正遮误, 以今释古。
三、展示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B(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