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的心态。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提高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学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 预防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心理调适和应对方法,预防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1. 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个体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和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 提升个体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能力:个体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心理技巧和工具,以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和健康的心态:个体要养成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心态,以及一些良好的心理习惯,如定期休息、锻炼身体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向个体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如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等。
2. 心理调适和应对技巧的教授:向个体传授一些心理调适和应对技巧,如情绪管理的方法、压力管理的技巧等。
3. 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培养:通过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提升个体的情感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施:1. 学校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育。
2. 家庭教育: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旨在探究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在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效果和影响,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份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参与情况等内容的问卷。
然后,我们在某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设置了匿名回收箱供参与者回收问卷。
最后,我们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参与程度与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人群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更高于未参与者。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参与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2.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个人因素的调节。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参与效果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高年龄、低教育程度的人群更容易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参与。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对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个人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而且,个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效果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六、研究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推广与普及。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
心理活动课教研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心理活动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心理活动课教研活动,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明确心理活动课的教育目标。
2. 丰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水平。
三、教研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了解心理活动课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心理活动课,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4. 经验交流:教师之间分享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教学设计:教师分组进行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并集体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活动课教学方案。
四、教研活动成果1. 教师认知水平提高: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对心理活动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丰富: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显著: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 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通过经验交流和教学设计,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
五、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教学资源不足:心理活动课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和教材,我校在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校心理活动课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1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五)视频“幸福讲”和书《高效人士的七种习惯》,电影《美丽人生》(六)背后留言:让每位同学在便利贴上写下想说的话贴在同学背上(七)收集梦想:请每位同学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上交后放在“愿望瓶" 里,有班主任保管,大四时再一起打开。
(八)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第四篇: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宣传月策划书高中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进入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受到环境和自身的限制,有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十分的茫然。
为丰富广大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同学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规划能力。
我校准备开展了解职业类型、规划职业生涯为主线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我们积极开展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愈加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咨询、课程讲座、心理测试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1. 心理咨询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群众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了生活、情感、亲子、学业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咨询,许多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 课程讲座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我们组织开展了多场心理课程讲座。
针对学生群体,我们开展了应试心理、考前调节等课程;对于家长,我们开展了亲子沟通、教育应对等专题讲座;针对职场人员,我们开展了职场压力管理等课程。
3. 心理测试
我们通过网络平台、现场活动等形式开展了多场心理测试活动,让
人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建议。
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定期的调查统计,我们发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群中,心
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了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五、未来展望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力量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广大人民群
众提供更加全面、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推进
智能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心理服务,让更多人受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2015年度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与研究》(课题编号:GS[2015]GHB0529)研究总报告古浪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张兆新课题成员:高亚强王梓萌王立琳安永春董生发宋建红王多燕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基一【2012】15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通知精神,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5年4月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课题组申报了《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与研究》的课题。
该课题于2015年6月通过省教科所审批鉴定,被确定为2015年度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首批立项课题。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与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实验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农村地区高中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如下,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1. 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高考单一评价制度的制约,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得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面临着超出自身所能负载的巨大心理压力,自闭、任性、自卑、孤僻、逆反、敌对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行为异常人数逐年增多,因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青少年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该如何应对,亟待我们去化解,但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及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5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5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篇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更要求我们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就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并且定期对黑板报的内容进行更换;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采取如辩论、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去体会,并且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对个别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个别学生在处理问题或者面对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心理状态,此时便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语交谈等方式,给予学生帮助和启发。
4、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为了增强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常见病的防治等相关知识。
20__年9月和20__年11月分别进行了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了让我校女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以及在青春期女生容易受到的伤害,让女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于20__年9月开展了青春期女生健康教育讲座。
20__年9月,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心态,针对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何预防早恋以及增强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等,我校开展了“六类生”健康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6、12月开展了暴力事件后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方法,对暴力事件后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进行调节。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1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
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1、备课模式的探索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学生认知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等措施。
1. 引言心理健康是影响一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2.1 教育资源不足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教师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器材也亟待完善。
2.2 专业人才短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短缺,尤其在中小学阶段。
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3 学生认知度低尽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但学生的认知度仍然较低。
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导致在面对心理困扰时,难以主动寻求帮助。
3. 对策与建议3.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充足。
同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提高课程设置的比重。
3.2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3.3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家庭、社会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度。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
4. 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工作报告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评估心理
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工作。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和效果。
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了300名学生作为参
与者。
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
1.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 学生在心理问题认知和解决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3. 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有所增加;
4. 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改善。
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研究”,《心理科学研究》,2020年。
2. 王五,赵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自尊和自信心的影响”,《教育研究》,2019年。
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此研究的学生和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4)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4)五、我们的收获1、学生在变化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赋予更高的热情。
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1)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
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抽测中,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进步。
(2)实验年级各项比赛居学校榜首。
刘韵争同学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胡庄秀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获全国奖、于哲源同学书法比赛获全国三等奖。
(3)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同学,使得每个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2、教师在变化教师们的育人能力,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能够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2004年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学校。
教师写出了有价值的论文,如张玉杰校长撰写的论文获房山区论文评选一等奖;许艳兵老师的论文《克服畏惧心理,帮学生建立自信》,获得全国健康杯优秀论文奖; 2004年张进霞老师的论文《送给学生一缕阳光》获全国一等奖,张玉杰、刘会文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三等奖。
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题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
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的幼小的心灵,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交流,就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服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拓展,得到温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了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注重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支持,以及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干预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2.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并支持自己的情绪。
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关注广泛的情绪调控方法,而忽视了个体差异的个性化训练。
其次,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生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支持。
为了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加强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支持。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提供学生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全校的共同参与。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培训并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其次,家庭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注重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支持,以及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一、工作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
二、工作内容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们邀请了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为学生举办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我们组织了一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心理游戏、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等。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我们在学校内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咨询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别咨询、小组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4.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材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包括心理健康手册、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等。
这些材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工作总结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讲座、活动和咨询服务,我们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困扰和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其次,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抵触和误解,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此外,学校资源和专业人员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投入。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计划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时间,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的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教学成果报告1
材料一课题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要求:把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品质融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中期规划和要求,如纲要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
”虽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引起学校一定重视,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彰显。
我们学校是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差,50%以上的学生父母不能陪同成长:或者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方面受到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困扰,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低下。
这些心理问题已成为我校思想教育、教学的“绊脚石”、“拦路虎”,并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的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迷茫。
如果心理问题解决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鉴于此,我们心理学科组拟开展“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着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打造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摸清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到对该类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措施与结论:(一)研究过程1、筹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①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方案。
②硬件设施筹备。
2、实施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1)开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调查问卷资料数据的记载,整理;甄别问题学生并进行个别访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10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10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1育人贵在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更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年来,我校本着全员参与、面向全体、矫正预防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让学生学会调试和学会发展为最终目标,重点帮扶与长期关注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心和同理心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培训引领,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综合素质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知识是最表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素质是最内层的。
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三门峡阳光心理学校组织的相关心理培训,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相继参加了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老师组织的“心灵成长”活动、三门峡“爱心之家”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娴熟与良好的助人技能,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科学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水平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业场所。
为更好地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学校专门配备“心语屋”一间,坚持科学性、以生为本、通用性、针对性的原则,配齐了办公桌椅、资料柜、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调查问卷等,硬件齐全、环境温馨,咨询室制度包括咨询室管理制度、咨询师工作制度、教师工作制度、工作守则等,统一上墙、规范管理。
三、创新载体,全面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活动的全过程,以引导为主要途径,以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年来,我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传播正能量践行心理宣言“Smile,smile,smileatlife”是三小人的心理宣言,他们读着,想着,同时也践行在实践中,时刻以微笑自信的姿态面对生活,传播着属于自己的正能量。
2、关注教师健康,发挥“一测、一培、两爱抚”功能,走进心灵家园本着“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先心理健康”的观点,我们十分关注并努力让每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并注重培养教师们运用基本的心理常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学校⼼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学校⼼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关于在中⼩学校开展⼼理健康教育⼯作的认识已⽇渐统⼀,在此⽅⾯开展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学校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社会⽣活需要带动的⼼理健康科学的普及与应⽤,推动着学校⼼理健康教育⼯作逐步得到加强。
⼼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需要呼唤着⼼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在实践过程中的⼀些模糊认识与⼼理健康教育的评论偏差也需要对⼼理健康教育进⾏正确的理论探索。
⼀、实验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体现以学⽣全⾯素质的提⾼与个性发展为⽬标,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们偏重于学⽣的智育发展,忽略学⽣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法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进⾏⼼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提⾼⼼理素质,健全⼈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的⼼理健康教育,培养学⽣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活的能⼒。
”开展“⼼理教育的实验研究”,正是适应当前教育改⾰形势,全⾯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了“开设⼼理健康教育科的研究”和“中⼩学⽣品德⼼理及道德⾏为与⼼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两个实验课题。
⼆、实验的内容:1、帮助学⽣初步了解⾃⼰的精神世界,懂得简单的⼼理卫⽣常识;2、培养优秀的个性⼼理品质,侧重培养学⽣⼴泛的兴趣、愉快的情绪、活泼乐观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和谐的⼈际关系、合作精神、创造与开拓意识,培养学⽣的⾃我意识能⼒,逐步学会⾃我评价、⾃我调节、⾃我控制;3、进⾏必要的学习⼼理指导,指导学⽣学会观察、学会集中注意⼒、学会思考、提⾼记忆效率、丰富学⽣的想象⼒;4、进⾏必要的⼈际关系指导,包括师⽣关系、亲属关系、同学关系的处理⽅式与⾏为⽅式,侧重培养学⽣正确的友谊感和集体主义观念;5、进⾏必要的⾏为习惯培养,包括饮⾷、起居习惯、卫⽣习惯、⾝体运动习惯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形式,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本研究报告旨在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其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疾病方面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被试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的种类和程度、是否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比较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高于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
他们在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能力和效果。
此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在心理问题的种类和程度上也较少,更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升级成心理疾病。
三、研究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个层面进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建议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提供科学准确的心理知识,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2. 培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3. 教授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4. 加强心理问题识别和解决的能力,培养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5.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推广。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双减”)
“双减”给师生心理健康提出新课题——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及竞争压力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
尤其疫情之后,对于处在成长发展中的中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呈现出多发、低龄化的趋势,国家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
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海淀模式。
作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示范区,海淀区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多年来,创建了行政业务双驱联动,区域学校双向协同的心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课程、活动、评估及师资建设方面积淀了丰富经验。
2020年底,我区又颁布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着力聚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干预、支持三大体系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方向。
”为十四五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积蓄了强大革新动力。
心理周活动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1届,今年又升级为心理月,引领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念支持与技术保障,孵化了学校特色心育经验,全力促进了师生心理素养的提升。
“双减”给师生心理健康提出新课题。
但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心理危机事件还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与学校对心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家长对孩子心理的有效支持、学生自身心理素养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
此次会议既是心理月活动经验总结,又是2021年师生心理测评启动会,学校要从活动创新、评估干预等多个视角来深入思考学校心育工作,形成链条,完善闭环,多重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特别是在这次“双减”工作背景下,师生的心理也发生变化。
学生、教师在校时间都延长了。
相处时间的增加,也导致师生产生矛盾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另外初中生如果在校上完晚自习后再回家,就减少了和家庭核心成员接触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课题工作报告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课题组二0一六年六月关于《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的工作报告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课题组课题主持人:李先迎陈芬课题《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是2013年4月申请,2013年5月由宿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审核批准,获得立项的市级课题。
从2013年4开始研究,至今已历时3年。
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思路、目标、内容及方法(一)研究思路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2、选取符合本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
3、在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在研究途径上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研究的理念与思路,与教学一线相结合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料,然后通过分析整理使之系统化。
4、课题的开展拟经历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在明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基础上,完成调查并完成分析研究,获取独立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其次,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再次,以发展的眼光,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放在动态发展的实践进程中,进行科学、客观地研究。
(二)研究目标1、确定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
2、撰写20000—40000字左右教育活动课论文,争取能较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在农村小学阶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探索在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探索解决课程推进中出现问题和不足。
(三)研究内容1、界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念、课程要素及课程组织形式。
2、通过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了解新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实质性结构、基本要素的性质、组织形式或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教学成果报告
材料一课题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要求:把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品质融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中期规划和要求,如纲要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
”虽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引起学校一定重视,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彰显。
我们学校是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差,50%以上的学生父母不能陪同成长:或者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方面受到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困扰,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低下。
这些心理问题已成为我校思想教育、教学的“绊脚石”、“拦路虎”,并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的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迷茫。
如果心理问题解决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鉴于此,我们心理学科组拟开展“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着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打造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摸清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到对该类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措施及结论:(一)研究过程1、筹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①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方案。
②硬件设施筹备。
2、实施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1)开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调查问卷资料数据的记载,整理;甄别问题学生并进行个别访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8864-62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x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
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1、备课模式的探索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
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
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
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
”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
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
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学习完《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老师以“迎奥运,赞北京”为主题,布置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壁报的作业,设计的主要栏目有:万寿山介绍长廊一线图册旅游相册珍藏品展耕织图文化图片老师让同学自愿组合结对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在壁报上展示,没有电脑的同学到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一起搜集,既学到了知识,又交了朋友。
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交际,很孤独,这次为了完成作业,第一次到同学家去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另外,以往我们让孩子搜集资料,学生们搜集了很多,兴致勃勃,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孩子的资料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没兴趣积累资料了。
利用课后延伸展示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喜悦的情绪得到了延续。
这次作业让孩子们浏览了丰富的资料,感受到颐和园文化的魅力,产生了热爱北京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
②重家长的参与,和谐氛围中促学生自信沟通能使孩子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并解决一些心理困扰。
五年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善言谈,并且她非常惧怕他的父亲。
老师与她的父亲交流,了解到她的爸爸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孩子觉得他冷漠。
怎样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师多次设计了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数学题,使他们找到了交流的话题。
她的父亲多次参予她的学习活动,俩人关系逐渐融洽了,她学习上得到父亲的帮助,逐渐增强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据调查城市的学生由于环境问题,容易焦虑,所以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
学习完《乡下人家》一课时,利用周六周日老师让学生去良乡周围的农村看看,或到亲戚家看看,用相机或DV记录下眼中的乡下人家的生活。
孩子亲自观察,拍出了田园味道十足的照片。
在走进生活的时候学生是快乐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是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前、课中探究和课后延伸”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发挥聪明才智。
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心理辅导——温馨的课堂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
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合作意识,杨金怡老师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灵的港湾学校积极投资,设立知心小屋、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温馨的环境,老师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放下了包袱,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三、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每一个教育因素的作用心灵需要服务,心灵需要拓展。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必要条件,在校内形成人人有责的教育氛围,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网络。
当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时,我校三十多名党员成为知心交流的大伙伴,为他们导航,进行心与心的知心交流。
当班级中任何一位同学心中郁闷时,任何一位任课教师都会蹲下来真心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忧。
当学生有悄悄话时,“知心小伙伴”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
如此温馨的环境,如此浓浓的和谐氛围,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到的是友善,感受到的是快乐、是自信与自强。
四、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心理辅导走进生活,使综合素质得到强化培养。
学校的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充分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课堂——合力的加油站为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我们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希望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和睦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我们开展了孝亲敬长系列活动,如和父母说知心话、做家庭会议的主持人等活动,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2、《心心桥家教报》《家长手册》——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家长们提供教育经验,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家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办法,同时我们倡导家长积极投稿,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的信息。
五、我们的收获1、学生在变化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