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
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处方】子芩3.6克知母女萎各1.8克竹叶(切)2.4克黄柏甘草(炙)各1.2克
【制法】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

【摘录】《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子芩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生活常识分享。

三物黄芩汤

三物黄芩汤

昨天写了一篇【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后,又细读了【中医临床家----柴浩然】一书,才发现柴浩然老中医是运用三物黄芩汤的高手,对于此汤的运用柴老几近出神入化,烂熟于心。

我辈自叹不入,为了不误人子弟,秉古人取法于上,得乎于中;取法于中,得乎于下,特将柴老中医运用三物黄芩汤一文转载以下,供大家学习。

治疗虚热多采用三物黄芩汤一、辨证要点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物组成,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为滋阴清热的有效方剂。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柴浩然老中医不仅擅用三物黄芩汤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将其扩大运用于多种虚热疑难杂症。

二、病案举例病例一:五心烦热董某,女,41岁,农民。

1976年5月8日初诊。

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以致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

诊时,虽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

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细生地15g,苦参9g 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5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

此虚热基本消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细生地30g,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 8g,地骨皮24g 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此方服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

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按]本案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虽系阴虚内热,但因虚热偏盛,故首诊柴老重用黄芩苦寒清热,其用量较原方明显加大,意在突出清热之功;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阴壮水,首尾衔接,各有侧重而获佳效。

病例二:夜半发热李某,女,25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黄芩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黄芩汤主要成分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
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热毒症状。

2.解表散寒:黄芩汤中的葛根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可以促使体内热量
通过汗液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3.消肿止痛:黄芩汤中的黄芩和生姜均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湿热引起的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4.抗菌抗炎:黄芩汤中的黄芩、葛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用
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用量
黄芩汤的用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黄芩汤10克,水煎服用。

具体用量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下面是黄芩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用黄芩汤期间注意饮食清淡,禁忌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3.存放黄芩汤时,应放置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在服用黄芩汤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结
黄芩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消肿止痛、抗菌抗炎等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用量,同时注意饮食和存放的要求。

在服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黄芩汤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多种症状,但需要遵循医嘱和注意安全用药的原则。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第五节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黄连【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

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

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

可治口舌生疮。

【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2.本品配以黄芩、山栀等,则泻火而解热毒;配以大黄、黄芩,则泻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疮;配木香,则清热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则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则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则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则泻心火而安神。

子芩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子芩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子芩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子芩丸,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

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酒送下,日进三服。

【备注】加香附(醋制)18克尤妙。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上文就是对子芩丸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成份】
黄芩、白鲜皮、土茯苓、蛇床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杀虫止痒。

用于妇女湿热下注所致之阴痒及带下异常。

症见:阴部瘙痒,甚则痒痛、带下量多、气味腥臭、心烦口苦等,以及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阴道用药。

将输液管插入阴道内6~8厘米,用手挤压容器,将药液送入阴道。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支,用药后卧床5分钟。

【不良反应】
偶见用药后阴道不适感,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阴道用药,不可口服。

【药理作用】
主要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有抗炎,止痒,抗霉菌和抗滴虫的作用。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10021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9年10月26日修订日期:2010年11月01日【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浙江巨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嘉兴市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

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

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摘要】分析黄芩汤及其加减方药效学与现代临床运用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黄芩汤现阶段药效学和其现代临床运用研究的基本情况。

黄芩汤具有抑菌、抗炎与抗病毒的药效学功能。

原方或其加减方可以用在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而且,还能够有效治疗内科、妇科以及皮肤科的部分疾病。

【关键词】黄芩汤药效学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00-021.黄芩汤的药理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黄芩抗菌、抗病毒范围较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黄芩有抗病毒的作用,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灌胃,均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抑制作用。

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HA)。

黄芩素、黄芩苷等通过多种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不同程度地抑制前列腺素E(PGE)和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从而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作用[1]。

黄芩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不仅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而且黄芩也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使血清溶菌酶含量及红细胞补体C3bR酵母花环形成百分率也明显提高。

黄芩苷及黄芩苷元均能抑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黄芩苷元作用强于黄芩苷[2]。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黄芩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黄芩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黄芩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作用黄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等药材组成,在传统中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黄芩汤的主要作用包括:•抗炎作用:黄芩汤中的黄芩和黄连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生物碱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抗菌作用:黄芩汤中的成分主要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过敏作用:黄芩汤中的黄芩和黄连含有抗过敏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如瘙痒、红肿等。

2. 功能主治黄芩汤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黄芩汤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药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肠胃炎:黄芩汤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缓解肠胃炎引起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湿疹:黄芩汤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对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渗液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肝炎:黄芩汤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对治疗肝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血压:黄芩汤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和降低循环血浆肾素水平,降低血压。

•风寒感冒:黄芩汤具有祛风散寒、抗炎解毒的作用,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慢性咽喉炎:黄芩汤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缓解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消化不良:黄芩汤具有健胃消食、止呕止泻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

3. 注意事项虽然黄芩汤具有一定的药效和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芩汤。

•对黄芩汤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在使用黄芩汤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在使用黄芩汤期间,应避免饮酒和暴饮暴食。

桂枝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茯苓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方,由桂枝、茯苓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温中散寒,祛湿利水,解表和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湿内蕴、水湿停聚等疾病。

本文将从桂枝茯苓汤的组成、功效与作用、适应症、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桂枝茯苓汤的组成桂枝茯苓汤是由桂枝、茯苓、生姜、大枣组成的。

其中,桂枝具有温中散寒、解表祛寒的作用;茯苓具有利尿除湿,健脾导湿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祛寒,温肾散寒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化湿的作用。

这四味草药共同配伍,可以发挥互相之间的药理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桂枝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桂枝茯苓汤可以温中散寒,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寒湿所致的症状,如寒痛、寒疸、寒温等。

桂枝和生姜可以温暖脾胃,促进消化功能,增强体力。

茯苓可以健脾导湿,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2. 祛湿利水:桂枝茯苓汤还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湿热积聚、水湿停留所致的症状,如水肿、小便不利等。

茯苓具有利尿除湿的作用,可以促进排尿,排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桂枝可以祛除湿气,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

3. 解表和里:桂枝茯苓汤可以解表和里,即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暖内脏。

它适用于寒冷引起的表里不和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寒等。

桂枝可以发汗解表,帮助身体排除体内的寒湿;茯苓可以温养脾肾,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桂枝茯苓汤的适应症桂枝茯苓汤适用于湿寒内生所致的病症,如感冒、风寒感冒、伤风感冒等。

它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感寒湿:寒湿之邪外袭,可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

桂枝茯苓汤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的症状。

2. 湿热内蕴:湿热之邪内生,可导致腹胀、尿黄、口苦等症状。

桂枝茯苓汤可以祛湿利水,调节体内的湿热平衡。

3. 脾胃虚弱:脾胃功能虚弱,湿邪易侵袭,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桂枝茯苓汤可以健脾导湿,增强脾胃功能。

4. 肾阳虚弱:肾阳虚弱,阳气不足,易受寒邪侵袭,导致畏寒肢冷等症状。

黄芩的营养知识介绍

黄芩的营养知识介绍

黄芩的营养知识介绍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豚尾芩、片芩、条芩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黄芩知识介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岑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亦常见于路边。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行装地,亦可栽培。

野生或栽培2至3年后采收,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取,除去根部附着的茎叶,抖落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5至25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及侧根痕。

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称“枯芩”。

气微,味苦。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黄芩营养分析:黄芩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

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抑菌实验证明,蒸、煮过的黄芩对白喉村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抑制作用比生黄芩(原生药)、冷水当黄芩强。

这是因为黄芩经蒸制或沸水煮后,可使酶灭活,不致酶解黄芩甘类成分,从而保存药效。

黄芩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黄芩、炒黄芩、黄芩炭、姜黄芩、酒黄芩。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姜黄芩、酒黄芩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黄芩适合人群: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黄芩食疗作用: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胆、肝、胃、大肠经;体轻气清,可升可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湿热内蕴,呕吐,泻痢,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咯痰,温病发热烦渴,肝火头痛目赤,痈肿疔疮,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热不安。

黄芩食物相克:黄芩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黄芩做法指导:1. 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治上焦热症宜酒炒,泻肝胆实火宜猪胆汁炒,止血宜炒炭。

2. 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是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是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是黄芩汤的功能主治简介黄芩汤是传统中医方剂之一,由黄芩、黄连、半夏、生姜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多项功效和主治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汤的功能和主治。

功能黄芩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清热解毒: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清热解毒。

黄芩汤中的黄芩与黄连共同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热毒,减轻炎症症状。

2.安神抗抑郁:黄芩汤中的黄芩可起到镇静安神、抗抑郁的作用。

对于一些因情绪波动、失眠等引起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症状,黄芩汤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3.利湿祛痰:黄芩汤中的半夏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湿气,起到利湿祛痰的作用。

对于一些因湿气滞留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黄芩汤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主治黄芩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感冒发热: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黄芩汤可以帮助清热解毒,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黄芩汤可以起到抗菌、抗炎的作用,加速病情的康复。

3.湿热病症:湿热病症常伴有发热、口渴、尿赤等症状,黄芩汤能够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于湿热病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失眠、脑力衰退等症状,黄芩汤具有安神抗抑郁的作用,可以缓解相关症状。

5.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受损引起的一种炎症,黄芩汤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缓解炎症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用法用量黄芩汤的用法用量如下:1.口服:每次10克,煎服,每日2次。

2.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存储方法将黄芩汤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总结黄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抗抑郁、利湿祛痰等功效。

主要用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湿热病症、神经官能症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黄芩汤时,请遵循正确的用法用量,并注意存储方法。

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柴苓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由柴芍苓甘石汤和茯苓四逆汤合并而成。

它由柴胡、白芍、茯苓和甘草组成,是一种温中理气、化湿除痰的方剂。

它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柴苓汤的功效和作用。

一、柴苓汤的温中理气作用柴苓汤的温中理气作用是其主要的功效之一。

它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柴苓汤主要成分之一的柴胡具有扶正祛邪、疏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使之平稳畅通。

同时,柴苓汤中的柴胡还有活血化淤、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中的疼痛症状。

因此,柴苓汤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胸胁痛、胃痛等症状。

二、柴苓汤的化湿除痰作用柴苓汤的化湿除痰作用是其另一个重要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减少体内的湿气堆积。

柴苓汤中的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消肿的作用,可以有效排除体内的湿气。

茯苓还具有祛痰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缓解呼吸道的痰液排出不畅,减少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柴苓汤还含有甘草,甘草具有和中、补脾胃的作用,可以调理体内的湿气,并有助于茯苓的药效发挥。

三、柴苓汤的祛风止痛作用柴苓汤还具有一定的祛风止痛作用。

柴苓汤中的白芍具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疼痛症状。

柴苓汤中的甘草也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多种疼痛。

因此,柴苓汤适用于一些因气滞和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胸闷、胃痛、腹痛等。

四、柴苓汤的安神作用柴苓汤还有一定的安神作用。

柴苓汤中的柴胡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柴苓汤还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对于由于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睡眠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柴苓汤适用于一些因情志不畅或脾虚气滞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

总结起来,柴苓汤具有温中理气、化湿除痰、祛风止痛、安神等功效和作用。

它适用于一些因脾胃气滞、湿气堆积以及肝脾不和等原因引起的症状,如胸胁痛、胃痛、腹痛、咳嗽、喘息、失眠等。

当然,在使用柴苓汤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芩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黄芩、黄连、半夏、生姜、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

黄芩为毛茛科植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降逆的作用。

黄连与黄芩同为毛茛科植物,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胆的功效。

半夏为薯蓣科植物的鳞茎,具有化痰止咳、解毒定惊的作用。

生姜为姜科植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止呕的功效。

甘草为豆科植物,具有补中益气、和中调味的作用。

黄芩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功效与作用如下:1. 清热解毒: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症。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并具有抗病菌、抗病毒的作用,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2. 利湿化痰:黄芩、黄连以及半夏等药物具有利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滞造成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痰液的排出,改善呼吸道阻塞,缓解胸闷、气促等不适感。

3. 燥湿止泻: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燥湿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这些药物能够收敛肠道黏膜,减少肠道分泌,控制腹泻,同时有助于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

4. 和胃调中:生姜、黄芩等药物具有和胃调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寒等病症。

这些药物能够温胃散寒,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胃肠蠕动,缓解胃部不适感。

5. 抗过敏作用:黄芩汤中的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与作用,黄芩汤还常用于治疗一些其他疾病,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肝炎、痈疽肿毒等疾病。

然而,黄芩汤使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黄芩汤属于寒凉性质的药物,所以寒凉体质的人群慎用。

其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慎用。

最后,对于有肝肾功能障碍、胃寒腹泻等病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黄芩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湿热痰滞、湿热泄泻、消化不良、过敏性疾病等病症。

药材:黄芩

药材:黄芩

药材:黄芩药名:黄芩功效分类:清热药别名:虹胜、经芩、印头、内虚、腐肠、黄文、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妒妇、空肠、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功效: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炮制方法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

酒黄芩: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

(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1、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

捣罗为散。

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

(《圣济总录》黄芩散)2、黄芩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黄芩治恶疮,疽蚀,火疡。

《本经》3、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纲目》4、黄芩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别录》5、黄芩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

晒千为未。

每服一钱,茶、酒任下。

(《兰室秘藏》小清空膏)6、黄芩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

为未,酒服。

(《怪证奇方》)7、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药对》8、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

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恍之寒永不足,乃滋其化源。

枯芩子芩的名词解释

枯芩子芩的名词解释

枯芩子芩的名词解释枯芩子芩,又称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也是中国特有的草本植物。

其学名为Schisandra chinensis,属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是多年生蔓生木本植物。

枯芩子芩的名字源于其果实十分鲜红,又因味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因此得名。

枯芩子芩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山间林地、林缘、河岸以及高海拔地区。

它的特点是蔓生丹木,叶片呈椭圆形,花为绿白色,果实则是淡红色,呈圆锥状,内含有黑色种子。

枯芩子芩以其丰富的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在中医药中,枯芩子芩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补益药材。

它具有收敛、益气、生津液、调理肺脾等功效。

传统上,枯芩子芩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衰弱、失眠、心悸、肺虚咳嗽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增加体力、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体力不足、疲劳过度、肝功能不全等情况下。

不仅如此,枯芩子芩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功效。

它对抗肝脏损伤、预防高血压和抗癌等方面显示出了活跃的效应。

其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最为突出的,枯芩子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减轻肝脏受到的损害,恢复肝脏的功能。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枯芩子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领域,尤其是在治疗肝病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除了药用价值,枯芩子芩还有一些食用价值。

果实成熟时,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果实,可以供人食用。

枯芩子芩味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它可以制成果酱、果干、果醋等食品,也可以作为调味料使用。

食用枯芩子芩有助于促进食欲、增强肠胃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尽管枯芩子芩有多种多样的功效和用途,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枯芩子芩属于药用植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遵医嘱,按照合理的剂量进行使用。

其次,枯芩子芩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以及对其过敏的人群。

最后,由于枯芩子芩具有辛温性质,肺热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枯芩子芩以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食用价值,成为中医药界的重要草本植物。

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伤寒论》黄芩汤方证

《伤寒论》黄芩汤方证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于黄芩 汤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
经验。
05
总结与展望
黄芩汤方证的总结
适应症
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胃肠 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 等炎症性疾病,以及胃炎、口 腔溃疡等与胃肠相关的疾病。
组成与功效
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 甘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调 和肝脾、解毒止痛等功效。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 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幸 福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于脾胃虚寒、肝肾阴虚、湿热蕴结等症状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黄芩汤,以免加重病情。
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一男性患者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肛门灼热等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 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治疗两周后痊愈。
案例二
一女性患者患有慢性结肠炎,经常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一个 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三个月后基本痊愈。
《伤寒论》黄芩汤方证
2023-11-06
目 录
• 概述 • 药物组成与功效 •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与实验验证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黄芩汤的来源与传承
黄芩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 ,被奉为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剂的组成及用法在历代医家中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疗。
黄芩汤的方证特点包括:清热解毒、燥湿止痢、针对热毒炽盛、湿热内蕴等病症 进行治疗。
02
药物组成与功效
药物组成
黄芩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钩藤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钩藤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钩藤子芩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但是要谈起钩藤子芩汤的功效得话,可能有的人还并不是太清晰。

那麼今日我们就在这里来详尽的了解一下吧。

特异药方生产
钩藤3分,柴胡3分,沙参3分,知母(焙)1两,升麻1两,犀角(镑)1两,蚱蝉2枚(炙,去翅头足),蛇蜕皮3寸(炙),黄芩(去苗)一两,甘草(炙,锉)一两,白术茯苓一两。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上为粗末。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小孩惊痫气血虚者。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以水2升,煎取6合,去滓,入蜜2合,竹沥3合,再炼如饧,每服1钱匕,略微与服。

特异摘抄生产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看完了上文针对钩藤子芩汤的一些详细介绍,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鲜丽的珍品,渊远流长源远流长,有很多层面非常值得我们去探寻。

子芩与枯芩化学成分及药效差异研究

子芩与枯芩化学成分及药效差异研究

子芩与枯芩化学成分及药效差异研究子芩与枯芩是两种重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疾病。

两者在形态、化学成分和药效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针对子芩与枯芩的化学成分及药效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应用这两种中药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子芩和枯芩的形态特征。

子芩,又名子春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短,橙黄色,外皮粗糙。

叶片呈羽状,花冠黄色,果实为椭圆形蒴果。

而枯芩,又名北砂子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白色,外皮光滑。

叶片呈羽状,花冠白色或微红色,果实为圆锥形蒴果。

两者的形态差异可能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子芩和枯芩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尽相同。

子芩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成分。

其中,子芩挥发油主要由柠檬烯、α-松香醇、薄荷脑等组成;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子芩素、异加酮子芩素等;多糖则是子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

而枯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一些生物碱、鞣质、单宁酸等。

生物碱有氨基酸、多肽等,主要起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鞣质则具有收敛、抗炎等功效;单宁酸则有止泻、解毒等作用。

下面我们从药效方面对子芩和枯芩进行进一步比较。

子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火毒喉炎、口疮、疮疡肿痛等疾病;同时,子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相比之下,枯芩则具有止泻、收涩、抗菌、抗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泻、痢疾、湿热泻痢等疾病。

此外,子芩和枯芩还可相互协同,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子芩与枯芩复方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综合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乳腺癌、胃肠道炎症等。

综上所述,子芩和枯芩虽然在形态、化学成分和药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均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子芩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而枯芩富含生物碱、鞣质和单宁酸,主要具有止泻、收涩、抗菌、抗炎等功效。

此外,子芩与枯芩复方还可相互协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使用安全和疗效综合以上所述,子芩和枯芩作为中药材,具有各自的重要药用价值。

木通子芩汤_鸡峰卷十八_方剂树

木通子芩汤_鸡峰卷十八_方剂树

木通子芩汤_鸡峰卷十八_方剂树木通子芩汤_鸡峰卷十八_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白茅根3两,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子芩1两半,乱发灰1两半,葵子半两。

(2)1.2.功效: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2)1.3.来源:《鸡峰》卷十八。

(2)2.茅根散 (2)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2.组成:白茅根3两(锉),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锉),子芩1两半,葵子2两,乱发灰1两半。

(2)2.3.功效: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2)2.4.来源:《圣惠》卷五十八 (2)3.白茅根散(《圣惠》卷五十八。

) (3)3.1.加:车前子 (3)3.2.组成:白茅根1两(锉),赤芍药3分,滑石1两,木通3分(锉),子芩3分,葵子1两,车前子3分,乱发灰1分。

(3)3.3.功效: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

(3)3.4.来源:《圣惠》卷五十八 (3)1.原方1.1.组成:白茅根3两,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子芩1两半,乱发灰1两半,葵子半两。

1.2.功效: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1.3.来源:《鸡峰》卷十八。

2.茅根散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组成:白茅根3两(锉),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锉),子芩1两半,葵子2两,乱发灰1两半。

2.3.功效: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2.4.来源:《圣惠》卷五十八3.白茅根散(《圣惠》卷五十八。

)3.1.加:车前子3.2.组成:白茅根1两(锉),赤芍药3分,滑石1两,木通3分(锉),子芩3分,葵子1两,车前子3分,乱发灰1分。

3.3.功效: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

3.4.来源:《圣惠》卷五十八。

黄芩枯芩子芩,这些芩是什么芩?

黄芩枯芩子芩,这些芩是什么芩?

黄芩枯芩⼦芩,这些芩是什么芩?
导读:取材于同⼀植物的中药名称,常常因产地、⽤药部位的不同⽽存在变化,但是枯芩和⼦芩似乎没有在医院或者药房中见到过,⼜是什么呢?
徒:刘⽼师,我看清代的医案,有些医家⽤枯芩,有些医家⽤⼦芩,这些是否都是黄芩啊?他们为什么⼀会⼉叫枯芩,⼀会⼉叫⼦芩呢?这是为何?
师:枯芩和⼦芩其实都是属于黄芩,⽤药部分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燥根。

⽬前临床中常常⽣⽤,或酒炙,或炒炭⽤,并未分枯芩和⼦芩,因此你不认识。

然⽽清代对于药材的细化达到⼀个⾼潮,很多医家对于中药的部位、炮制等要求⽐较⾼,认为不同的采收时间、不同的部位和炮制⽅法等都是影响药物功效的因素,不同的疾病采⽤相应最适合的药材才是上乘之选,这个也是清代温病医家的细腻之处。

学《伤寒论》者就未必有这么细腻了,伤寒医家⽤药往往⼤⼑阔斧。

岳美中先⽣曾经提到:专学“伤寒”,容易涉于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轻淡。

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

必须学古⽅⽽能⼊细,学时⽅能务实;⼊细则能理复杂纷纭之繁,务实则能举沉疴痼疾之重。

岳⽼这句话我觉得说的⾮常好,我今天转赠给您,望您好好学习体会。

徒:谢谢刘⽼师,我会谨记这些话的。

那枯芩与⼦芩功效有什么区别吗?
师:枯芩为⽣长年久的宿根,中空⽽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热,主治肺热咳嗽痰黄;⼦芩为⽣长年少的⼦根,体实⽽坚,质重主降,善泻⼤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因此,上焦疾病多⽤枯芩,中下焦疾病多⽤⼦芩。

版权声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处方】
子芩3.6克知母女萎各1.8克竹叶(切)2.4克黄柏甘草(炙)各1.2克
【制法】
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
治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
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

【摘录】
《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子芩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