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直街调研汇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一些地方, 尤其是街区外 围的街道是与 外界一样的柏 油路。
小河直街内部街道与很多历史街区一样,地面的颜色多为灰色 系,沉稳内敛。
2015/7/30
15
木制格栅元素
下图可见许多建筑的墙面都有木格栅表面,既可以保护 墙面也可以使小河直街的古朴气息。
传统元素
走在小河直街中,可以随处可见一些传统的元素符号。
历史发展
河居作为清末民初所建典型的水乡民居,属运河商埠文化,即一河两 街格局。
原先: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这些民居 位于小河直街两侧,沿小河东南至河港交汇处,有一大排木结构建 筑,长约300米,还有狭街窄巷夹于其间,其中沿河居民有一部分 仍存有一些或公用或私属的河埠头。
如今:为配合修缮,原居住于小河直街的286户人家集体搬迁。然而, 古街区有“小桥”“流水”,更要有“人家”。古街改建要“古而 新”,更要“古而活”。因而小河直街改造工程完成后,部分民可 以选择回迁。如今小河建筑格局虽然仍为二层建筑,但是为方便管 理长征桥北侧区域为居住区,而长征桥南侧则为商业区。但都保持 了浙江传统民居风格。
启发
1.设计时应该注意建筑风格的统一;
2.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及街道和社区建筑 之间的关系; 3.应注意控制建筑的层高,使与小河直 街的天际线相协调; 4.建筑的朝向、位置等应该在整个建筑 群中综合考量。
图底关系
1.沿河两侧的建筑 为两排沿小河线性 排布的建筑,从而 形成了小河直街主 要的道路空间。 2.非沿河的建筑相 对较散乱,但主要 是保持与小河垂直 的方向。 3.小河直街建筑密 度较大,营造了许 多巷道空间。
小河直街全图
两边的街区通过 会安桥、惠贞桥、 长征桥三座桥梁 连通。两边各有 许多著名历史建 筑,如姚宅、酱 馆等。
体块交接
1.可以从左图看出,小河直 街的建筑最多是相邻的建筑 正交于山墙,呈阶梯状由中 向两边降落,同时屋顶的屋 脊线在水平方向落在同一条 直线。
2,同时在相邻建筑垂直 相交时形成L形坡屋顶。
3.一二层坡屋顶的不同组合形式
4.实与虚空间的穿插
尺度与比例
小河直街中的许多巷道的尺度 都十分舒适,让人行走其中感 到不会有压抑感。
空间模式
紧贴河岸
布置廊道
河岸西侧
河岸东侧
沿小河两岸的建筑,河岸东侧采用了沿水系设置廊道或布置座椅等方式, 以丰富河岸商业活动;而在河岸西侧采用了后侧紧贴河岸的方式,商业 选择在另一侧对道路开放而后侧则紧贴河岸而建。这是两种对于沿岸建 筑的不同处理方法。
天际线
小河直街古 街道天际线 整体相对比 较平缓,变 化不大,所 以,在我们 的设计中, 不应该破坏 当地天际线 的整体和谐。
政府对其规划
项目实施前,小河直街地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街区居民居住条件差。建筑以木结 构为主,年久失修残损严重;大量搭建破坏了原有建筑格局,影响了通风采光;住 房缺乏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不便;环境脏乱,街道地势低,遇大雨严重积涝。二是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情况差。街区立面历史元素不断流失,历史构筑物散落无人管理。 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保护街区风貌的呼声强烈,但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三种保护模式区别对待: (1)原模原样型——选择极具代表性的结构尚为完好的房屋,将其原封不动地保留下 来,对其中受损的构件进行加固及调换,对室内的卫生、隔音隔热、通风等设施进 行适当改善。这一类约占街区总建筑面积的36%。 (2)原汁原味型——对结构不再完好、存在防洪排涝问题的建筑,提高原房屋地坪后, 利用尚能利用的原构件在原址复原,并改善室内环境。这一类约占街区总建筑面积 的40%。
街道风向分析
风玫瑰图寓意了两个指标: 一个是风向,还有一个就是 风的频率。
红色实线表示冬季风
藏青色虚线表示夏季风
杭州风玫瑰图
夏季风向
冬季风向
杭州冬季、夏季的风向频率相 差较大,但都以偏东风为主, 夏季风较柔和,冬季北风加强。
但 小 河 直 街 建 筑 数 量 多 、 排 列 紧 密 。
冬季风沿运河方向 的风速加大。小河 直街内的街道风速 削弱。
(3)似曾相识型——拆除街区内解放后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将其恢复清末民初的 风格。这一类约占街区总建筑面积的24%。
同时为每户家庭配置了厨卫、自来水及排污水、电力、电信、电视电缆等各类市政设施。 同时,拆除各类违章搭建、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综合整治街区环境,清除 原来不协调的厕所、垃圾站、广告牌、招牌、路灯、座椅等设施,按照历史风貌进 行统一设计,重新配置设施。
小河直街调研汇报
历史背景
起源:小河直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小河地区因运河而兴, 成为重要的货物水陆转运地。到清朝,小河地区已十分繁华,孵坊、 酒肆、米店、仓库林立。现在,这里的建筑是民国时期改建而成的, 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特色,保留着完好的杭州民俗。保护修缮 后的小河直街,原先286户居民中,有一半居民搬迁住进了高楼,另 一半居民最近可以回到原来的家。小河直街改造采用了“旧包新” 的修缮办法,尽可能保持民居的古旧风貌。外立面在旧房的基础上 原样修复和加固,保留了雕花木柱、花格窗、木楼梯等清末民初的 建筑元素。
地理位置
小河
京杭大运河
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 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 路,北临长征桥路。 余杭塘河
街区结构格局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 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 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 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 长征桥路。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 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沿运河、 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 风貌和空间特征仍基本保存,具 有一定的规模,在杭州市历史文 化街区中应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 为完整的街区之一。
夏季风由于建筑群 的阻挡风速削弱。 故在建筑群内感受 到的都是微风。
街巷尺度
H = 建筑高度 D = 街宽
H
D
DH比 D/H<1 D/H=1 空间感受 视觉空间受限,活动空间尺度小,压抑,不安全感 视界受限减弱,视线基本自由,空间限定感较强,空间内聚力强,安定
D/H=2 D/H=3
空间感宽阔,视界增大,自由、安定 空间界定感较弱,离散,视线无焦点
选址实 景 照片
码头处的 雕塑 河对岸的 景色
从图中可以看出,选 址处濒临大运河,视 野比较开阔,且河对 岸的古建筑和水景和 谐交融。河边的码头 及雕塑更是为基地增 添了几分历史感。
选址处原 来 建筑
总结
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中,可以参考亲 水平台、檐廊、街巷、院落等的设计方 法,加入其中的一些元素,让设计更符 合小河直街的建筑风格。
立面
小河直街的立面非 常简洁,没有多余 修饰。甚至连窗户 也是由朴实的大块 木板构成。
立面
个别建筑(如:姚宅、太极 馆)立面采用了清水砖墙。
姚宅
20世纪40年代 二层砖木结构 住宅建筑,为 传统住宅向近 代城市住宅转 型的代表。
细节
小河直街的改造也是遵循原来 的肌理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 新改造的地方不显得突兀。
屋顶
屋顶铺青瓦, 整个坡屋顶成 向内微曲的屋 面,有利于屋 面排水。
檐廊
参观的人通过 廊道,沿着楼 梯向下,视野 逐渐明朗,看 到远处低处的 开阔的水面, 并走向那里。 这是一个对人 起到引导作用 的空间。
滨水空间
丰富的滨水空间是小 河直街的一大特色, 我们在设计时可以充 分利用这一点。
货运旅游 码头
杭州城市发 展的历史总 是和水联系 在一起,从 明清到近现 代,小河地 区一直是杭 州一处重要 的商品集散 地。
建筑特色
1、风格统一,均 为黑、白色和棕木 色。
2、材料均为砖混 和木头。
建筑特色
3、建筑在单体 上以木构一、 二层厅堂式的 住宅为多。 4、为适应江南 的气候特点, 住宅布局多穿 堂、天井、院 落。
材质与色彩
对小河直街的建筑界面元素进 行提取,主要采用瓦片、木材、 石灰抹面、较为规整的石材等 材质来组织立面。二层采用木 质墙面覆盖,一层采用抹灰墙 面。
物质环境
小河直街铺地, 多由灰色青石 板铺设,并不 适合行车,多 为步行区域。
此地面是东面 一块绿地上的 石路,与街区 内铺地有些区 别,但色彩, 材质相同。
垃圾回收站
选址分析
参考位置
我们把选址 选在接近三河交 汇处,这里原来 是太极茶馆及货 运码头,但建筑 密度不高,我们 打算在这里建一 个社区活动中心。 这里有着极佳的 风景环境,视野 及交通位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址
文化中心的地 域辐射
天阳上 河 名城燕 园 小河佳 苑
学校 小河社 区
选址
从大范围来看,文 化社区中心一面濒 临大运河,另外几 面杯各个小区保卫, 并且彼此形成了一 个半环围绕着文化 中心。因此,以文 化社区为中心,向 外形成了一个辐射 圈,以供阅读,娱 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