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教师精品教案:第一课1.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教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高二政治教案.doc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高二政治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885aa5a240c844768eaee6f.png)
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
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
(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高二教案(1.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二教案(1.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8b2a71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d.png)
高二教案(1.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名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2. 理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3. 探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2.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律;3.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材料:例如水和火的实验材料、动植物的图示等;3. 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例如四季变化、植物生长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是偶然发生的,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为什么?步骤二:学习(15分钟)1. 介绍客观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客观性的含义。
2. 针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讲解客观规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进行说明和证明。
步骤三: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否受人类的意识和意愿的影响?为什么?-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收集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各组的观点和理解。
2. 总结并归纳学生对自然界存在与发展客观性的认识。
步骤五:拓展(10分钟)1. 提出新的问题:在人类的活动中,有时会对自然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改变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2.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影响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哪些影响。
步骤六: Homework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理解,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题的短文,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1.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1.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5c499f363c1ec5da50e270a1.png)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1.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难点〗⑴哲学上物质的概念。
⑵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的定义。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能力方面:⑴哲学抽象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思维。
⑵综合分析能力:要使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学习怎样进行分析又怎样进行综合的方法,体会怎样去理解一个哲学结论。
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客观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形式,能客观地进行分析,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认为生产力很快赶上发达国家。
)【重点解决办法】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是教学重点。
因为它对于说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最为紧要,同时,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讲解时抓住三点:第一,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策三,分别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不能随心所欲选择、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每一代人只能根据既成的经济条件、历史条件发展生产力,每一代人创造新的生产力时还必须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和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因为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情况来客观的决定,不能主观随意选择)进行阐述,辅之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反例子进行说明。
【难点解决办法】1、物质的概念是难点一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
二是学生根本不懂得应从物质和意识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但由于课程标准对此问题只要求 "识记",所以,老师可作一些浅显的,启发性的讲解。
一是利用前两框题叙述的内容概括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从而直接引出物质的概念,抓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进行说明,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范畴、物质的表现形式,而它们的共同特性是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欢不喜欢都在我们的之外独立的存在着,这就叫客观实在。
高二政治 哲学第一课讲义(老师)
![高二政治 哲学第一课讲义(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4b7924c30c22590102029d7f.png)
哲学第一课讲义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物主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知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并认为是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但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举例: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德国费尔巴哈“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举例:如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举例: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
高二(上)政治1《前言_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高二(上)政治1《前言_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709b46fe910ef12d2af9e71f.png)
(1)自然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也不可能是人的意志的产物。
自然界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三、重点难点分析 1﹑人人都有世界观,所以人人都有哲学知识。
(2)准确把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比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规律具有客观性”、“矛盾具有特殊性”属于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既是关于世界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方法论并不等同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人人都有,哲学却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
第一课时《前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一、学习目标提示 本周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等内容。
二、本课的内容讲解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紧密联系实际,因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
4、为什么有的杰出的科学家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坚持唯心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昵?
首先,要承认这是事实。有些杰出的科学家并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有的本人是宗教信徒,
农民的创造既符合经济规律,也符合农业自然规律,所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故③④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ebe130a2161479171128fd.png)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阅读第4页和第5页楷体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挂图。
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板书)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学生阅读第6页第 l自然段、第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板书)“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
第三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高二政治教案_模板
![第三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高二政治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f6f1c6c0b4c2e3f572763ce.png)
第三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_高二政治教案_模板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https://img.taocdn.com/s3/m/04e5427ae45c3b3567ec8bbe.png)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f6c1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7.png)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1. 引言在高二政治课程中,学习哲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哲学常识涉及到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教案的角度探讨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2.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使学生了解哲学常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哲学常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哲学常识。
3.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1 哲学常识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常识的定义:哲学常识是指人们长期实践和认识世界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摸索,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的知识。
•哲学常识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理论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3.2 哲学常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常识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深化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
•哲学常识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
3.3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主观和客观是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只有正确把握这种辩证关系,才能达到正确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则:主观的认识必须以客观实践为基础,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体现在实践中。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真理的标志:只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得到真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行动。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哲学常识的定义、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使学生对哲学常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并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哲学常识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二政治教案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83dcd1ccbff121dc36831f.png)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一、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难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学法指导:提出论点:自然界是客观地;指出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课前自学
序号
内容
了解
理解
运用
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ü
2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ü
3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ü
1如何理解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人类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就是
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自然物本身的与去有意识的利用。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肯定并服从自的结果。
3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
三、课堂互动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过程,人类是自然界。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
自然界本来就是。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37ebd81c758f5f61f67a8.png)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is a n objective teaching plan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新课导航学习重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难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学法指导:提出论点:自然界是客观地;指出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课前自学序号内容了解理解运用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ü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ü3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ü1如何理解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人类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就是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自然物本身的与去有意识的利用。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肯定并服从自的结果。
3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
三、课堂互动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过程,人类是自然界。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常1 精品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常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ce9683c2f60ddccda38a0d2.png)
哲学常识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一、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
2.物质和意识关系:·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意识:世界的是物质,世界上先有,后有,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还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 。
(2) ,,。
(3) 。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哪个,即,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克服。
(l)要重视和调动人的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
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8、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根本出发点。
做到符合。
. ·为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从具体工作来看,这是(2)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
高二政治教案-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oc
![高二政治教案-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oc](https://img.taocdn.com/s3/m/eaaf81565022aaea998f0fac.png)
高二政治教案: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天体形成有其固有规律(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么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多媒体显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学生阅读第7页第3、4段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学生阅读第7页第6自然段和第7页第1、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议一议”(课文第7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
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
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
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
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
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中政治 哲学部分概括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部分概括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dc061b3a964bcf84b9d57b6b.png)
高中政治总复习(哲学部分)61.138.83.* 1楼★☆★哲学常识唯物论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教师精品教案:第一课1.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教版〖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方面:⑴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的思路也是从教材分析其他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命题的思路,通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培养学生分析哲学命题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时,既要承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又要承认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辩证思维中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坚持无神论,反对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
面对自然界我们既不能凭其摆布,又要承认其客观性,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重点解决办法】l、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
(其中第二部分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看,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在承认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中指出自然界的客观性就超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解,真正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一间题本身的意义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产生之后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们能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第三,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重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可分为两层:一是"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讲解时抓住"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只是自然物的本身属性规律”、“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进行举例说明;第二层"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讲解对抓住"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由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人的意识活动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结构和具体形?quot;这两段课本中的话,讲解时,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说明:“是的,人们可以创造许多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另外,还可通过一些例子分析以突破重点。
新课学习: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世界观内涵的理解,因为今后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
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阅读第4页和第5页楷体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挂图。
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板书)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学生阅读第6页第 l自然段、第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板书)“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
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
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
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
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
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3自然段至第7页第3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板书)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学生阅读第6页楷体字。
)"想一想"(提问学生,教师归纳。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板书)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想一想”。
(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巩固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包括三点理由(略)。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包括两点理由(略)。
板书设计: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前自然界就存在从天体起源看……从生物起源看……从人类起源看……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从人们利用自然物看……从们改造自然物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