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飞虱防治

合集下载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又称玉米丛矮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性病害,此病害仅通过传播媒介灰飞虱进行持久性传播。

近几年,兰考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兰考县玉米种植的一种常见病害,对玉米产量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限制。

一、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与玉米旋心虫为害症状或缺锌症状相似,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辨别,其主要不同之处是被旋心虫为害后的玉米植株在根须茎基处留下有褐色虫蛀孔或裂痕。

而玉米粗缩病的发病高峰期为3~5叶期,在玉米的秆壁如有一层粘粘的小虫即是前期发病症状,病苗心叶的底部及叶脉的两侧出现透明的比原叶颜色浅的虚线条点,逐渐增多,蔓延至整个叶面。

而此时叶心不能正常展开,叶片发厚变宽,叶色黑绿,叶背部长出形状不一的蜡瘤状突出物,摸上去粗糙发硬。

此后,玉米病株出现结节缩短,生长缓慢,顶端叶片打圈式丛生状。

至喇叭口期,病株矮化现象严重,穗部以上结节变粗变短,叶片向上逐渐变小,最顶部小叶簇生状,病株根系及高度均不及正常植株的50%。

病株大多不能抽雄授粉结实,少数病害较轻的也会因为顶部雄穗退化,造成雌穗畸形,严重影响产量。

二、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病毒仅通过灰飞虱进行持久性传播,在北方玉米种植区,粗缩病毒可在冬小麦、杂草及灰飞虱体内越冬。

只要是被灰飞虱为害过的麦田及麦田旁丛生的杂草,都是该病毒的有效毒源。

第2年,由灰飞虱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粱、谷子、杂草上。

每年6月份,玉米生长至3~5叶的感病期,正赶上灰飞虱越冬成虫和1代幼虫的高发期,玉米植株本身汁液发甜,是灰飞虱喜食的主要作物之一,吸引大量灰飞虱从各种杂草上向玉米苗株上转移。

因此,造成春玉米田及播期早的麦套玉米田发病重,而直播夏玉米田及播种晚的麦套玉米田发病轻。

另外,疏于田间管理,杂草多,灰飞虱多,土壤中有机肥偏少,水肥不足,也会造成玉米植株免疫力低下,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一旦发病无法治愈,会造成玉米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玉米灰飞虱及粗缩病的生态防治

玉米灰飞虱及粗缩病的生态防治
月 1 以后 播 种 的 玉米 .避 开 了灰 飞 虱 的发 生 盛 61 3 期, 玉米 粗 缩病 发 生轻 。2 0 0 9年 旱 作麦 田一代 灰 飞
虱系 统 调查 表 明 ,灰 飞虱 成虫 迁入 高 峰期 为 6月 5 3 当3 1 , 1调查 成虫 数量 为每 平方 米 14头 。 前 5天 4 为 ( 5月 3 0头) 1 . , 11 1 3 的 44倍 6月 5 日麦 收起 由麦 田 向玉 米 田转移 , 盛期 持 续至 6月 1 左右 。 31 3 因此 , 由 灰 飞 虱危 害造 成 的 玉 米 粗 缩 病 也 随 之 呈 规 律 性 发
降 , 害较 轻 。 是 仍 由此造 成 今年 玉米 粗缩病 发 生 受 但 面积 21 h 经济 损失 15 0。灰 飞 虱和玉 米 粗 .万 m , 9 0t 缩病 已成 为玉 米生 产 中最为 严重 的病 虫 害 ,并 且 因 发生后 防 治极 为 困难 , 失不 断加 大 。 损
山 东农 药 信 息 Βιβλιοθήκη 囵 玉米 灰 飞 虱


较 大 。一 代灰 飞虱 的发 生 时间及 历期 、年 份 间因气
20 0 4年 以来 , 飞虱 在邹 城 市 乃 至整 个 黄淮 海 灰 流域 持续 猖 獗流 行 ,传 播 玉米粗 缩 病病 毒 ( D ) MR V , 使粗 缩病 发生 逐年 趋重 。 2 0 至 0 7年 灰飞 虱种 群数 量
温、 降水 等 因素有 一定 差 别 。 0 8年 , 20 一代 灰飞 虱成
虫 5月 1 5日一 5日为 始 期 , 2 5月 2 至 6月 1 61 3 01 3
进一 步 上升 , 米粗 缩病 病 情呈 扩 展 趋势 。2 0 玉 0 8年 灰飞 虱大 暴发 , 造成 早茬 玉 米粗 缩病 大发 生 , 套 玉 麦 米粗 缩病 中等偏 重发 生 ,0 9年 仍然 大 发 生 ,给 近 20 年玉 米安 全生 产构 成极 大威 胁 。 为此 , 两年 来我 们有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摘要介绍了灰飞虱发生为害的新特点,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为害;新特点;原因;防治建湖县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地区,常年农作物种植以稻、麦、棉为主,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防治药剂变化等因素影响,灰飞虱适生环境优化,2002年以来逐年加重,在该县已连续4年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为害致病种类多,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水稻和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笔者总结了2002年以来灰飞虱发生为害的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在实践中应用已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灰飞虱特大发生之年也没有成灾,使建湖县粮食生产连续得到稳产丰收。

1 发生为害新特点1.1 发生量逐年加大2002年以前,田间害虫飞虱以迁飞性白背飞虱与褐飞虱为重点测报对象,自2002年以来,田间灰飞虱虫量逐年加大,直至2004年达特大发生,2004~2007年呈逐年加重态势(表1)。

1.2 迁入秧田灰飞虱虫量多,时间长2005年由于大面积推迟落谷,5月25日揭膜后即查见虫,成虫数达39万~97.2万头/hm2,5月29日开始剧增,当日虫量216.9万~426.6万头/hm2,平均254.55万头/hm2,有3个主峰,主高峰在6月3~4日,麦田边秧池5 640万头/hm2,成匡秧池田2 970万头/hm2,平均4 170.3万头/hm2,比2004年同期增531.75万头/hm2,增幅87.25%,直到6月17日分别下降到25.5万和30.15万头/hm2。

2006年因调整育秧布局,揭膜时间普遍推迟,6月2日大面积揭膜后秧田虫量75万~150万头/hm2,6月5日开始激增,当日虫量267.9万头/hm2,6月7~9日达到高峰,虫量在1 500万头/hm2,6月20~22日又是一个高峰,虫量达到1 650万头/hm2,此后开始消减,直至6月24日下降到510万头/hm2(图1)。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河南农业2019年第8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的1/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有蜡白色突起物。

(二)防治方法1.药物防治。

喷施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抗毒丰3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的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

2.在灰飞虱传播为害时,喷施2.5%扑虱蚜乳油,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 d 喷施1次,连喷2~3次,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1 cm,宽只限在2个叶脉之间,呈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班,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枯死。

(二)防治方法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追肥,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合施用,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3.在玉米抽穗前后的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代森锰锌80050~70 kg,每隔共喷2~3次,可2根,每667 m 2用8~10 g,对水40%乐果乳油侧各有1个小黑端部黑褐色。

2条“八”字形纹,其中线白色较细,边缘绕有细黑线,亚背线稍带蓝色,边缘线呈白色线纹。

腹部共10节,3~6节腹面各有腹足1对,腹足及尾足外侧有黑褐色斑纹。

幼虫体色因食料、环境和虫口密度不同而有变化。

(二)防治方法1.利用浸蘸糖醋液的杨柳枝把诱杀成虫。

2.小麦收获前可采取挖土沟、撒农药带的方法阻止幼虫迁移。

3.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2%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25%敌杀死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河南农业2019年第8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1.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见表1)和1个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法,小区面积为0.03 hm 2,试验地四周留保护行。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同时,玉米还是动物饲料及重要工业原料来源,其在农业经济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玉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苛刻,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广。

近年来,推行的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还田、大型机械跨区异地作业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栖息地;秸秆还田把病株残体和秸秆内越冬的害虫又带回大田,增加和积累了田间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大型机械跨区作业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速度,打破了病虫害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使得过去一些未见或偶发病虫害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

所以,如何防治玉米常见病害,已成为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环节。

1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是为多锥锈菌夏袍子的浸染所造成,其产生的主要危害表现于叶片上,即在叶片上出现夏袍子堆,一般常见于叶片的正面,而在背面相对比较少,其颜色从金黄色发展成为橙色,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发病的一般规律:该病害通常只在玉米植株上寄生,通常情况下七月开始产生空中夏袍子,在81-9月这一区间,夏袍子处于盛发状态空中夏袍子所产生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夏玉米生长情况以及其发病的严重程度。

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丰产的品种,可基于栽种地自身的气候来进行玉米品种的选用;二是适期进行播种,即在确保玉米安全成熟这一条件下,夏玉米应该晚播,以此使夏袍子浸染与危害的时间得以缩短,继而在此基础上降低该病害所产生的危害,此外还应加强磷钾锌肥的增施,提高玉米植株抗病能力;三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在吐丝灌浆期与孕穗期,借助于12.5%的1200倍液欧博悬浮液与15.0%的250倍液三P}酮可湿性粉剂的应用进行防治。

2玉米纹枯病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接近地面部分的叶鞘和茎秆,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破坏组织,影响玉米发育,一旦发病可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可达35%左右,该病为害叶鞘和茎秆时多发生水渍状的病斑,病斑逐渐蔓延,严重可导致叶片枯死,植株发育不良该病严重时也浸染玉米穗,主要表现是玉米穗粒发育不良甚至腐烂,影响玉米商品性。

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摘要总结了灰飞虱的生活习性,介绍了灰飞虱对涟水县农业生产的危害情况,提出了灰飞虱及其导致的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灰飞虱;病毒病;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18-02灰飞虱是稻飞虱的一种,它不仅吸取被害作物的浆汁造成直接危害,还给被害作物传染病毒,致使其发生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造成感病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1灰飞虱的生活习性灰飞虱抗寒力和耐饥力很强,但不耐高温。

其若虫能在我国各地区发生,安全越冬。

在苏北地区,3月上、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羽化,以短翅成虫为主,由越冬场地迁向萌发草地和麦田,并产卵繁殖,卵块于4月下旬开始孵化,第1代若虫于5月中、下旬羽化。

主要为害作物有小麦、春玉米、水稻秧苗。

2代成虫于6月中、下旬羽化,3代若虫于7月中、下旬羽化。

全年以2、3代成虫虫口密度最大,主要为害水稻和玉米。

7月下旬由于高温影响,虫口密度有所下降,9~10月虫口密度又开始上升。

4~5代成虫主要为害水稻和夏玉米。

部分5代成虫和6代若虫由收获后水稻田、夏玉米田迁入到出苗后的麦田为害。

6代若虫发育至3~4龄后于11月中下旬钻入土隙、泥块下越冬。

2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在2000年以前,涟水县境内灰飞虱很少,对农作物未构成危害。

2002年以后,灰飞虱逐年增多,据涟水县植保站测定资料表明:2003年5月水稻秧田1代灰飞虱虫口密度平均为18万头/hm2,2004年5月秧田1代灰飞虱虫口密度平均为502.5万头/hm2,2007年为528万头/hm2,2008年为484.5万头/hm2。

灰飞虱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2002年只有少数稻田有零星条纹叶枯病发生,未引起人们重视。

2003~2006年涟水县境内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由成片发生发展为大发生,易感病水稻品种“九优418”几乎块块田都发生条纹叶枯病,发病率达到20%以上;玉米田几乎都有粗缩病发生,油菜茬和大麦茬的夏玉米田粗缩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春茬和小麦茬玉米田发病率稍轻。

玉米常见病害

玉米常见病害

玉米瘤黑粉病
雌穗症状:多数在果穗上半部或 个别籽粒上形成病瘤,病瘤一
般较大,生长较快,常突破苞
叶而外露,长角状或不规则形。 病瘤未成熟时外面为白色或淡 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 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
破裂,放出黑粉。
玉米瘤黑粉病
雄穗症状:部分小花被侵染,形 成囊状或牛角状的小瘤,常数个 聚集成堆。一个雄穗上可长出几 个至十几个病瘤不等。
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
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 累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
玉米茎腐(青枯)
症状表现 青枯病主要发生于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 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 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
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
雄穗症状 雄穗染病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 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
发生特点 分布地区:普遍
初侵染源:上年残留在
土壤中的菌量。 侵染时期: 种子萌发~7叶期,尤其 幼苗出土前 。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
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

灰飞虱

灰飞虱

灰飞虱[ 2009-9-15 ]中文名:灰飞虱拉丁学名: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纲:昆虫纲目:同翅目科:飞虱科天敌:主要危害作物: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茭白、水稻、甘蔗、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

长翅型体长3.5~3.8毫米。

雌虫体黄褐色,雄虫黑褐色。

前翅半透明,淡灰色,有翅斑。

雌虫小盾片中央淡黄色或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深黄色斑纹。

胸、腹部腹面黄褐色,腹部肥大。

雄虫小盾片全为黑色,胸、腹部腹面黑褐色,腹部较细瘦。

短翅型成虫体长2.4~2.6毫米,翅仅达腹部的2/3,其余与长翅型相同。

卵长0.7~1.0毫米,长卵圆形,弯曲。

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灰黄色,孵化前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紫红色眼点。

卵粒成簇或成双行排列,卵帽稍露出产卵痕,像鱼卵。

若虫5龄。

3~5龄若虫体灰黄至黄褐色,腹部背面有灰色云斑。

第三、四腹节各有一对"八"字形浅色斑纹。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7~8代。

在北方多以3~4龄若虫在麦田内或杂草丛中越冬。

南方成虫、若虫俱可越冬。

陕西关中地区一年约发生5代,以成虫在麦田基部土缝内越冬,翌年春季3月上旬开始活动,在麦田繁殖,5~6月份随着小麦黄熟而迁往田边、渠岸杂草上,或转移到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田内。

10月份冬小麦出苗后又迁到麦田,危害一段时间后进人越冬。

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较差,不耐夏季高温。

在冬暖夏凉的条件下可能大发生。

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嫩绿性。

田间杂草丛生有利于灰飞虱取食繁殖。

在北方一年两熟制地区,麦田套种玉米受害重于麦后直播田,因为麦套玉米苗期正值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彻底清除田间地杂草,春季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适时耕翻,减少越冬虫源。

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虫性。

夏播玉米尽量避免麦田套种,即使套种,也要尽量缩短小麦、玉米共生期。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作者:张永恒李卫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年第10期襄城县玉米种植面常年40万亩左右,病虫害发生面积180万亩次,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和丝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一、主要虫害1.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1.1主要症状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人穗轴中。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则损失更大。

1.2发生规律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在虫口基数大、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的6~9月容易发生;玉米品种不同。

被害差异不同。

1.3防治方法1.3.1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口基数1.3.2心叶期、穗期选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1.3.3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1.3.4选用抗虫品种2.蚜虫2.1症状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

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2.2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较复杂。

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

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

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2.3防治方法2.3.1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克/公顷兑水750~1125公斤/公顷喷雾。

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5公斤/公顷加水75~90公斤/公顷,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

2.3.2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2016年第11期(上)玉米病虫草害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程度各有差异,从玉米播种到成熟,每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不同病虫草的危害。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田间调查、监测、试验,特提出玉米播种期、苗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生育阶段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供广大玉米生产者参考。

 一、玉米苗期(出苗-拔节)病虫草害防治 (一)病虫草害种类此期需要防治的主要病害有玉米根腐病、玉米粗缩病等。

主要害虫有蓟马、金针虫、蝼蛄、蛴螬、黏虫、棉铃虫、蝗虫、二点委夜蛾等害虫。

在播后苗前未施用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地块还需防治单子叶、双子叶杂草。

(二)防治措施这一时期是保苗和培育壮苗、健苗的关键时期。

主要应做好黏虫、棉铃虫、蓟马、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害虫的防治。

同时对能传播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的灰飞虱、蚜虫要进行及时防治,对于播后苗前未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地块应在这一时期喷施茎叶处理剂防除杂草。

1.防除杂草(1)常见的杂草。

偃师市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牛筋草、马唐、狗尾草、野苋、马齿苋等20多种。

首先,选择适当的除草剂,玉米播后苗前可选用40%异丙草·莠 250~300g/667m 2,或每667m 2用乙草胺100mL+草甘膦100g 等;3~5叶前每667m 2可选用烟嘧磺隆、莠去津复合剂100g 对水50kg 喷雾。

其次,掌握好使用时期,土壤封闭在玉米播后苗前,茎叶处理应在玉米3~4叶期。

再次,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一般选在无风的晴天下午5时以后或阴天进行。

(2)注意事项。

一是施药后6天内遇大雨应补喷。

二是铁茬地、麦茬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加大药量(通常为每667m 2用量的20%~30%),同时加大水量(90~100kg)。

秸秆覆盖量大,应把秸秆清除后再施药,以保证药效。

三是严禁随意加大药量,以免影响后茬作物。

2.主要病虫害防治(1)防治蓟马、灰飞虱,可在虫害发生初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1 500~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作者:何艳丽于宏亮曹孔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在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以深刻探讨,通过科学管理对进一步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灰飞虱;危害;原因;防治;技术宿迁市宿城区拥有耕地3.96万hm2,以稻-麦(玉米)轮作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万hm2、玉米1.3hm2、小麦1.3万hm2。

2004年以来,灰飞虱在本区一直发生广、虫量大、带毒率高,传播的病毒病已成为近年来水稻、玉米生产中严重威胁的病害,给农业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

多年来,经过对灰飞虱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分析及对防治技术的实践摸索,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对进一步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灰飞虱在宿城区常年发生5代,以若虫在麦田越冬。

危害是以直接刺吸危害及间接传毒危害两种方式。

病毒病显症高峰以1~3代成、若虫传播为主,4代虽能传毒,但一般不形成发病高峰。

2004年以来,秧田一代灰飞虱一度呈重发生,传毒高峰日平均亩虫量平均在85万万头以上,大田二代灰飞虱传毒高峰日百穴虫量平均在150头以上,带毒率常年接近或超过大流行指标的12%。

灰飞虱的大发生,造成了2004~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两年内近1.5万hm2的稻田不同程度发生条纹叶枯病,两年损失稻谷约0.5万t,后由于抗病品种的种植,条纹叶枯病得以进一步控制,但由其传播的另一种病毒病--黑条矮缩病又呈为继条纹叶枯病以来威胁宿城区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个危险因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收由2008年的一个乡镇(中扬镇)13.3hm2发展至2009年的10个乡镇约0.2万hm2,且发病品种由2008年的“冈优725”一个品种上拓展至2009年的籼稻Ⅱ优系列及华粳6号、武运粳21等多个主体品种;玉米粗缩病在一些乡镇的郑单958、郑单518、苏玉18、神玉2号等品种上发病较重,尤其是主体品种郑单958(常年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发病较重,发生较重的2007年、2008年,发病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50%、70%以上,产量损失分别为0.35万t、0.5万t。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韩磊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话题,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都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我国玉米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病虫害的影响。

从我国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主要在北方分布较多,因此在北方地区,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河南地区为例,对当地玉米主要的病害的症状,以及防止病害的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我国玉米的种植有所脾益。

一、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玉米小斑病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

从发病情况来看,小斑病的发病规律是:该病病原为 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一般来说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在连续雨天的情况下,就会容易发生该病。

从我国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夏季。

1、 小斑病的主要病症从我国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小斑病主要会对玉米生长的茎、穗以及叶子等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小斑病的斑点呈 现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锤形。

在颜色上主要表现为黄褐色或者 灰褐色,并且如果外部温度较高,则病斑会出现暗绿色。

2、 小斑病的防治措施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玉米的小斑病在外在表现上非 常明显,因此一旦发现玉米发生了小斑病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药剂来进行防治。

方法是用40%含量的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如果病症严重,我们需要在7天后,对发病的玉米进行二次治疗。

一般来说正常情 况下使用一次药剂治疗,就可以有效缓解小斑病。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农业措施,来对小斑病进行治疗。

其方法是通过轮作倒茬的 形式,加强对土地的翻滚,以此来减少细菌的滋生。

同时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我们还需要将土地中的病残体彻底清除,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侵染源。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李建军蒋立辉浦超群(浙江省嘉善县罗星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314100)摘要:为促进南方玉米产业发展,介绍了南方玉米4 种主要病害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并对各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1 玉米锈病1.1 发生流行情况玉米锈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美洲中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该病于1949年在非洲玉米区持续几年暴发流行,1972~1974年在美国流行。

该病在我国发现较晚,以往只在华南、西南玉米产区发生,仅在海南省、台湾省有过病害报道,在我国其它玉米产区只是偶发性病害,从未发生大流行,但近几年来,我国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及黄淮平原玉米产区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1998年该病首次北移,在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等省暴发流行,损失较大,严重地块甚至绝收。

2000年该病又有蔓延趋势。

2004年该病再次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大范围肆虐流行,河南、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省都有发生,据河南省植保总站9月3日不完全统计,河南省玉米锈病发病面积66.7 万hm2,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27.80%,其中严重地区如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漯河等的平均病田率达60%~90%,病株率达 31.2%~82.8%,病叶率达18.5%~53.0%,最高达84.7%,发病最严重的周口地区病田面积20 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1.7%[1];据山东省莱州植保站报道,当地玉米锈病普遍发生,病田率达80%,一般地块病株率30%~50%,病叶率 15%~30%,单叶有孢子堆1~5 个,个别严重地块病株率在 60% 以上,病叶率在 50% 左右,孢子堆面积占叶面积的 20% 左右;河北省滦平县锈病发生面积5 333 hm2,其中制种田调查,“承单14”发病率为75%,“黑301”发病率为 85%,“鲁原 92”发病率为30%[2]。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小矮子病”,在每年5-6月份、玉米3-5叶期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玉米粗缩病在病发原因上,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玉米粗缩病毒”(简称MRDV)的病毒造成的,但玉米种子本身是不带粗缩病毒的,所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与玉米种子的质量并未有任何直接关系(拌种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而玉米粗缩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上,它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灰飞虱”的害虫带毒传播的。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非常难防治的玉米病害,玉米苗株一旦被病毒侵染发病,基本上很难再完全治愈,即使打药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与蔓延,也无法使病受害的玉米苗株再恢复到正常的长势,所以,要想防治玉米粗缩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病发规律特征进行提前综合预防(如农业预防、药物预防等),因为粗缩病不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长势,更会造成玉米后期大幅减产,如果病害非常严重时,也不排除会造成玉米后期绝收,因为玉米粗缩病属于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类型。

今天,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依次介绍一下:①玉米粗缩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与危害;②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特征与发病原因条件;③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前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药物防治措施。

一、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表现玉米发生粗缩病后,其症状会在植株、根系、茎秆、叶片、果穗等多个方面表现出受害症状。

1、植株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生长发育,造成玉米株高严重矮化、茎节十分的短缩或粗肿。

一般情况下,发生粗缩病的玉米,整个病株的株高不到健壮植株的一半,一般病株平均高度在85公分左右,而正常健康植株高度在2米左右。

除此之外,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会表现出只长叶片而不拔节长高的现象。

2、根系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的病株根系会生长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根系数量稀少、根系长度短小(不到健康植株的一半);与正常健康的玉米植株对比,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在土壤中能够很轻易地拔出土,如果用刀纵向切开病株根系,会发现根系内部的木质部早已变为灰褐色。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玉米病害及防治措施1.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玉米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光照不足、湿度高的环境中。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耐腐烂的品种、合理调控病害盛发期和烘干玉米等方法。

2. 玉米灰飞虱病玉米灰飞虱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黄白斑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防虫网覆盖和喷洒杀虫剂等方法。

3. 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棕色或黑色的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在生长季节及时喷洒杀菌剂、做好田间整洁等方法。

二、玉米虫害及防治措施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玉米螟嗅觉杀虫剂、玉米螟性信息素和使用天敌进行综合防治等方法。

2. 玉米蛀茎象玉米蛀茎象以幼虫为害,会导致玉米植株茎部出现蛀虫孔。

防治措施包括在种植前进行病害检测、采用防治性生物灭蛀剂和合理调控种植密度等方法。

3. 玉米花蓟马玉米花蓟马主要危害玉米的花序和初花丝,导致玉米结实率降低。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喷洒杀虫剂和采用防虫网覆盖等方法。

4. 玉米象甲玉米象甲以成虫为害,会造成玉米棒上的玉米粒被啃食。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诱捕器、喷洒杀虫剂和定期检查病虫情况等方法。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的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虫品种是最基础的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整洁,适时清除病虫叶;合理施肥、定期喷洒杀虫剂和使用天敌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有哪些方法?用什么药最好?

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有哪些方法?用什么药最好?

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有哪些方法?用什么药最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它常常受到地下害虫的侵害,这些害虫包括玉米蚜虫、玉米根蠕虫、玉米白粉虱等,那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有哪些方法?用什么药最好?一、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有哪些方法?1.药剂防治:氯氰菊酯和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交替喷洒:这是一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氯氰菊酯和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都是常用的农药,它们可以用来喷洒在玉米田中,以杀死地下害虫。

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有助于减少害虫对单一农药的抗性产生。

2.药物拌种:拌种母液:这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可以在种子播种前将农药与玉米种子混合。

这样可以确保新发芽的幼苗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降低地下害虫对幼苗的侵害。

但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谨慎,确保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比例混合农药。

3.毒饵诱杀:敌百虫的使用:敌百虫是一种天敌昆虫,可以用来诱杀地下害虫。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敌百虫喷洒在玉米植株附近的菜叶上,然后将这些菜叶投放于田间。

敌百虫会吸引并杀死地下害虫,从而减少它们对玉米植株的危害。

4.生物防治:寄生性线虫:一些寄生性线虫可以用来控制地下害虫。

这些线虫可以寄生在害虫体内,破坏其生活循环,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使用这种生物防治方法时,必须确保选用合适的线虫种类,以及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释放。

5.栽培管理:(1)旋作和间作:通过实行旋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地下害虫在同一地点的积累。

将玉米种植区域与其他作物交替种植,有助于降低害虫发生的机会。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和销毁受感染的植株残体,以阻止害虫的传播。

6.监测和预警:定期监测田间的害虫数量和病害发生情况,采用昆虫网、粘虫板等工具进行监测,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害虫。

二、玉米地下害虫用什么药最好?1.玉米螟:药剂防治:对于玉米螟,常用的药剂包括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

这些药剂可以通过喷施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2.灰飞虱:药剂防治:用于防治灰飞虱的药剂包括扑虱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称:灰飞虱
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
英文名称:small brown rice planthopper
中文别名:蛔虫、蚰虫
拉丁学名:Laodelphasx cstriatellus(Fallen)
分布区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自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都有分布,尤其以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成虫体长3.5—4。

2毫米,黄褐至黑褐色。

头顶略向前突,其长稍大于复眼间的距离,复眼及单眼均黑色,额侧脊略呈弧形,颜面纵沟黑色。

前翅淡灰色,半透明,有翅斑。

雌虫小盾板中央淡黄白色或淡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黄褐色斑,雄虫小盾板黑色;短翅型体长2.1—2.8毫米,翅仅达腹部2/3,余均同长翅型。

卵长茄形,微变曲,长约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卵成块产于口十鞘,叶中肋或茎秆组织中l卵粒成簇成双行排列,卵帽露出产卵痕,如一粒粒鱼子状。

若虫近椭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也有呈红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一灰白色的“八”字形斑。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4~8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草子田以及田边,沟边等处的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但较褐飞虱弱。

成虫寿命在适温范围内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一般短翅型雌虫寿命长,长翅型较短。

雌虫:羽化后有一段产卵前期,而其长短取决于温度高低,温度低时长,温度高时短,但温度超过29~C时反而延长,发生代一般为4~8天。

卵产于稻株下部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抽穗后多产于茎腔中。

每雌虫产卵量一般数十粒,越冬代最多可达500粒左右。

灰飞虱天敌种类与稻田其它两种飞虱相同。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玉米症状特征: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到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

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

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成对生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农民朋友通常称作“万年青”。

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

根易分叉,丛生状。

灰飞虱防治技术要点
1、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如一个地块喷药,可迅速转移至未施药地块和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中,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很难整体压低虫口密度,必须进行统一防治,至少以村为单位,统一时间,联防联治,使该虫无处可逃。

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最好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克芜踪)、草甘磷(农达)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

要发挥专业机防队作用,大面积防治,降低防治周期,提高防治效率。

2、一定要早防早治,把灰飞虱消灭在传毒之前。

目前,正值灰飞虱发生高峰期,马铃薯茬、蒜茬等5月中下旬及6月初播种已出苗的玉米,每提早一天防治就可减轻一分危害,一定要在灰飞虱传毒前控制,绝不能掉以轻心。

麦套玉米麦收要立即进行防虫,可结合玉米田喷施除草剂一并施药,尤其要重点消灭地边杂草丛中害虫,防止灰飞虱从地边杂草传入农田中危害。

现没播种玉米要搞好种子药剂处理,可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4%-0.6%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

3、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是治虫,一些所谓的防病毒药剂对粗缩病无任何效果,因此,要科学选用合适的杀虫剂,可应用10%吡虫啉20g/亩或3%啶虫脒15-20g/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亩等菊酯类农药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3-4天一次,连喷2-3次。

要注意喷洒田边和地内杂草,而不要仅仅喷洒玉米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