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行程问题要点及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在小学生数学竞赛中,行程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而在行程问题中,又分为多种类型,比如速度问题、时间问题、距离问题等等。
本文将对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速度问题速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最经典的类型之一。
通常情况下,速度问题会给出一个人或物体的速度以及时间,然后要求计算距离。
解决速度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常见的单位包括:米/秒、千米/时、厘米/分等等。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速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距离/时间。
通过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某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60 = 距离/3。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60×3=180千米。
因此,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80千米。
二、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解决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时间的单位换算。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时间=距离/速度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最后求解未知量。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以20千米/时的速度骑行了2小时,求小明骑行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 = 距离/20。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2×20=40千米。
因此,小明骑行的距离为40千米。
三、距离问题距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距离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求解行程的距离。
同样,解决距离问题也需要掌握单位的换算关系。
例如,一辆火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50 = 距离/4。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50×4=200千米。
因此,火车行驶的距离为200千米。
四、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1. 学会单位之间的转换: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单位之间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相遇问题。
1. 题目。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
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甲、乙的速度和为15 + 10=25(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3小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25×3 = 75千米。
2. 题目。
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析。
速度和为30+20 = 50千米/小时,根据相遇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200÷50=4小时。
3. 题目。
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
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解析。
在环形跑道上反向出发,相遇时两人跑的路程和就是跑道的周长。
速度和为6 + 4=10米/秒,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400÷10 = 40秒。
二、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追及问题。
4. 题目。
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出发,问甲几小时后能追上乙?解析。
乙先走2小时,则先走的路程为6×2 = 12千米。
甲、乙的速度差为8 6 = 2千米/小时。
根据追及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12÷2 = 6小时。
5. 题目。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A地开往B地,问摩托车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汽车?解析。
汽车先出发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3 = 180千米。
摩托车与汽车的速度差为90 60 = 30千米/小时。
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公式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总
结大全
【根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根本类型】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其他问题:利用相应知识解决,比方和差分倍和盈亏;
【复杂的行程】
1、屡次相遇问题;
2、环形行程问题;
3、运用比例、方程等解复杂的题。
查看: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公式和例题解析汇总。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1.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篇一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2.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篇二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3.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篇三1、姐妹两人骑车从相距10千米的甲地去乙地,妹妹比姐姐早出发10分钟,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姐妹两人骑车速度比是5:4,求姐姐甲地去乙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张爬山,下山按原路返回,往返共用了1.5小时。
上山时间是下山时间的1.5倍,上山速度比下山速度每分钟慢50米。
小张上下山共行了多少米?3、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
去时的速度是返回速度的3/4,去时比返回时多用了1小时,已知返回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
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千米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千米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多少千米?5、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
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5.5厘米和3.5厘米。
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
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4.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篇四1、一列快客和一列普客从甲乙两个城同时相对开出,快客每小时行90千米,普客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2.5小时后,两列客车在途中相遇。
求甲乙两城市间的道路长多少千米?解:要知道甲、乙两城之间的道路长多少千米,就必须知道两车的速度和所行的时间。
因为两车是相对而行,所以速度应是两车速度和,时间是两车的相遇时间,这样就可以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了。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基本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1. 基本公式法: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各类行程问题。
2. 比例法:比例法是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正确,我们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问题。
3. 假设法:假设法适用于一些无法确定具体数值的行程问题。
通过假设一些数值,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进而求解问题。
4. 方程法:方程法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行程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解方程来求解答案。
5. 正反比法:正反比法适用于一些行程问题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变化规律正确,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关系来求解问题。
6. 比例分配法:比例分配法适用于一些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不正确,但可以分解成两个比例关系的情况。
通过比例分配,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两个比例关系的问题,然后求解答案。
总之,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更加从容自信。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2、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3、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知识点讲解:一、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基本关系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v、t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vt=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s v=÷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s t=÷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题型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1、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2、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考点】行程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3、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4、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
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5、一天,梨和桃约好在天安门见面,梨每小时走200千米,桃每小时走150千米,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梨和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6、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7、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三小时后乙车从B 地出发,乙车出发5 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 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千米.求 A、 B 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8、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
30道奥数行程问题
30道奥数行程问题+详解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从上述总结衍伸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平均速度:V平=2(V1×V2)÷(V1+V2)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去时:T=12/4+8/5=小时返回:T’=8/4+12/5=小时T总=++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解析】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速度比=6:9=2:3时间比=3:2—3+2=5小时,正好S=6×3=18千米来回为18×2=36千米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解析】核心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前半程开了3小时,因故障停留30分钟,因此接下来的路程需要小时来完成V=120÷=48千米/小时原V=240/6=40千米/小时所以需要加快:48-40=8千米/小时4、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 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奥数比例中的行程问题
奥数比例中的行程问题一、什么是奥数比例中的行程问题呢?哎呀,小伙伴们,这个奥数比例中的行程问题啊,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小木偶,它要在不同的路程里跑来跑去,而且速度还不一样呢。
比如说,小木偶在一段路程里跑得可快啦,就像一阵小旋风;在另一段路程里呢,又慢腾腾的,像只小蜗牛。
这里面就涉及到比例关系啦。
如果把路程看成是一堆小饼干,速度就是小木偶吃饼干的速度,那时间呢,就是小木偶吃完这些饼干需要多久。
这个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比例来表示啦。
二、一些常见的题型类型1. 简单的速度比例问题比如说,小木偶A的速度是小木偶B速度的2倍,它们同时出发,走同样的路程。
那小木偶A和小木偶B所用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呢?这就很有趣啦,就像两个小朋友比赛跑步,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那他们到达终点的时间肯定不一样。
根据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关系,小木偶A的速度是小木偶B的2倍,那么小木偶A所用的时间就是小木偶B的1/2。
2. 往返行程中的比例问题小木偶从A地出发到B地,然后再从B地返回A地。
去的时候速度是v1,回来的时候速度是v2,那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这可不能简单地把v1和v2相加除以2哦。
我们要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来算。
设A到B的路程是s,那么去的时间就是s/v1,回来的时间就是s/v2,往返的总路程是2s,总时间是s/v1 + s/v2,通过化简就能得到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啦。
3. 多人行程中的比例问题假设有小木偶A、小木偶B和小木偶C。
小木偶A和小木偶B从甲地出发,小木偶C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
小木偶A的速度是v1,小木偶B的速度是v2,小木偶C的速度是v3。
当小木偶A和小木偶C相遇的时候,小木偶B和他们的距离是多少呢?这就要考虑到他们的速度比例和行走的时间啦。
因为相遇的时候,小木偶A和小木偶C行走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我们可以算出他们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根据小木偶B的速度和时间,就能算出小木偶B和他们的距离啦。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本文将对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并总结解题技巧。
1. 单程问题单程问题是指求解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的问题。
解决单程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解题技巧:- 确定出发地和目的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数学公式或方法计算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 注意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如速度、距离等。
2. 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在两个地点之间来回行程的问题。
解决往返问题需要考虑来回行程的距离、时间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往返的两个地点;- 分别计算去程和回程的距离或时间;- 综合考虑两次行程的条件,计算总距离或总时间。
3. 多次行程问题多次行程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多个地点之间进行多次行程的问题。
解决多次行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地点之间的顺序、距离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多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条件,以最优的方式确定行程的顺序;- 分别计算每次行程的距离或时间,然后求和得出总距离或总时间。
4. 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组元素中,通过排列或组合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元素的问题。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运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 确定元素的个数和要选择的个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组合数公式计算排列或组合的种类数;- 注意考虑元素的顺序或是否允许重复选择。
5. 时间约束问题时间约束问题是指在行程中,需要考虑到时间限制的问题。
解决时间约束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行程和时间限制,综合考虑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巧:- 确定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时间限制,计算在限定时间内可到达的最远距离;- 注意考虑行程的速度和其他约束条件。
以上是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的总结。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类行程问题。
高中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引言高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是指涉及到路径规划的数学问题。
这类问题在奥数竞赛中经常出现,对于学生们来说,掌握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进行类型归纳并总结解题技巧。
类型归纳在高中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 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最短路径问题:给定一个地图或者网络,要求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找到最短路径。
常见的方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
2. 最短路径优化问题:在最短路径问题的基础上,附加一些限制条件,如最短路径上的节点数量、经过特定节点等。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等方法。
3. 遍历问题:要求遍历某个地图或者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使得路径最短或者满足特定的条件。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使用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方法。
4. 迭代问题:给定一个初始位置和一系列移动指令,要求找到最终位置。
常用的方法有模拟运动过程或者使用方程等。
解题技巧在解决高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以下技巧:1. 图形表示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2. 抽象建模: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确定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3. 利用对称性:如果问题中存在对称性,可以利用对称性简化问题和减少计算量。
4. 分析特殊情况:通过分析特殊情况来寻找规律和解决问题。
5. 搜索优化:采用合适的搜索策略,如剪枝、回溯等,来提高解题效率。
6. 实践积累: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熟悉各种类型的“行程问题”,掌握解题技巧。
结论高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类型繁多,但通过归纳总结和掌握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高中奥数学生们的研究和竞赛有所帮助。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干货】小学奥数中巧解行程问题的12种方法
【干货】小学奥数中巧解行程问题的12种方法简单有趣而又颇具启发性的行程问题,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
这些题目都已经非常经典了,绝大多数可能大家都见过,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 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这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行程问题了。
不用分析小狗具体跑过哪些路程,只需要注意到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 20 秒,在这 20 秒的时间里小狗一直在跑,因此它跑过的路程就是 120 米。
说到这个经典问题,故事可就多了。
下面引用某个经典的数学家八卦帖子:John von Neumann (冯·诺依曼)曾被问起一个中国小学生都很熟的问题:两个人相向而行,中间一只狗跑来跑去,问两个人相遇后狗走了多少路。
诀窍无非是先求出相遇的时间再乘以狗的速度。
Neumann 当然瞬间给出了答案。
提问的人失望地说你以前一定听说过这个诀窍吧。
Neumann 惊讶道:“什么诀窍?我就是把狗每次跑的都算出来,然后计算无穷级数⋯⋯”某人上午八点从山脚出发,沿山路步行上山,晚上八点到达山顶。
不过,他并不是匀速前进的,有时慢,有时快,有时甚至会停下来。
第二天,他早晨八点从山顶出发,沿着原路下山,途中也是有时快有时慢,最终在晚上八点到达山脚。
试着说明:此人一定在这两天的某个相同的时刻经过了山路上的同一个点。
这个题目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把这个人两天的行程重叠到一天去,换句话说想像有一个人从山脚走到了山顶,同一天还有另一个人从山顶走到了山脚。
这两个人一定会在途中的某个地点相遇。
这就说明了,这个人在两天的同一时刻都经过了这里。
甲从 A 地前往 B 地,乙从 B 地前往 A 地,两人同时出发,各自匀速地前进,每个人到达目的地后都立即以原速度返回。
奥数知识点 巧解12个经典的行程问题
奥数知识点巧解12个经典的行程问题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题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学竞赛中的表现。
在奥数中,行程问题是经典的测试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型之一。
本文将介绍和巧解12个经典的行程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奥数知识点。
1. 题目一: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在行程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一个人或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中的移动情况。
这种问题常常涉及到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要求我们通过几何、代数或逻辑方法解决问题。
2. 题目二:一维行程问题一维行程问题是指在一条直线上的行程问题。
一个人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B点,我们需要求出他的速度或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组或使用速度等式来解决。
3. 题目三:二维行程问题二维行程问题是指在平面上的行程问题。
一个船沿着一条弯曲的河流行驶,我们需要求出它的行驶距离或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或运用三角函数来解决。
4. 题目四:三维行程问题三维行程问题是指在空间中的行程问题。
一个飞机从一个城市起飞,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另一个城市,我们需要求出它的速度或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三维坐标系或使用向量运算来解决。
5. 题目五:往返行程问题往返行程问题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在同一条路径上来回行驶的问题。
一个人从A点出发,以一定的速度到达B点后立即返回,我们需要求出他的平均速度或往返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平均速度公式或总时长与总距离的关系来解决。
6. 题目六:奇偶性问题奇偶性问题是指与行程问题中的主题相关的数学性质。
一个人在某段行程中每隔两分钟花费一块钱,我们需要求出他在若干分钟后所花费的总金额。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观察规律或使用奇偶性性质来解决。
7. 题目七: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指一个追赶另一个的行程问题。
一个人以一定的速度出发,另一个人比他晚一段时间出发,我们需要求出第一个人追上第二个人的时间。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1. 引言在小学奥数中,行程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行程问题涉及到人或物体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移动,通常要求计算所需的时间、距离、速度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介绍小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2. 行程问题类型2.1 单程问题单程问题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单向行程,通常要求计算所需的时间、距离或速度。
在解决单程问题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 时间 = 距离 / 速度 - 距离 = 时间 * 速度 - 速度 = 距离 / 时间2.2 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后再返回原地的行程。
解决往返问题时,需要考虑总行程的时间、距离或速度,并且要注意来回的路程一般是相同的。
在求解总行程的时间、距离或速度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 总时间 = 单程时间 * 2 - 总距离 = 单程距离 * 2 - 总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2.3 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人或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地点相遇的行程问题。
解决相遇问题时,需要考虑各个人或物体的行程时间、距离或速度,并且要注意相遇的时间是相同的。
在求解相遇时间、距离或速度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 相遇时间 = 相遇距离 / 相遇速度 - 相遇距离 = 相遇时间 * 相遇速度 - 相遇速度 = 相遇距离 / 相遇时间3. 解题方法3.1 问题分析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问题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后续的解题过程。
3.2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要求和所给的条件,可以建立相应的方程来求解行程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方程。
3.3 代入求解将已知的数值代入到建立的方程中,可以求解未知数的值。
根据题目要求,可能需要计算时间、距离或速度的值。
4. 示例4.1 单程问题示例问题: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请计算他行程的距离。
奥数行程: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一、行程问题里走走停停的题目应该怎么做
1.画出速度和路程的图。
2.要学会读图。
3.每一个加速减速、匀速要分清楚,这有利于你的解题思路。
4.要注意每一个行程之间的联系。
二、学好行程问题的要诀
行程问题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奥数专题。
类型多:行程分类细,变化多,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而行程每个类型重点不一,因此没有一个关键点可以抓
题目难:理解题目、动态演绎推理——静态知识容易学,动态分析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
跨度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学行程——四年的跨度,需要不断的复习巩固来加深理解、夯实基础
那么想要学好行程问题,需要掌握哪些要诀呢?
要诀一:大部分题目有规律可依,要诀是"学透"基本公式
要诀二:无规律的题目有"攻略",一画(画图法)二抓(比例法、方程法)
竞赛考试中的行程题涉及到很多中数学方法和思想(比如:假设法、比例、方程)等的熟练运用,而这些方法和思想,都是小学奥数中最为经典并能考察孩子思维的专项。
初中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概述初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类型是指涉及对象的移动路径和位置的数学问题。
这类问题需要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对象的具体位置和路径,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本文将对初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并总结解题技巧。
类型归纳初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线行程问题:涉及对象沿直线路径移动的问题。
该类问题通常需要计算对象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移动距离或移动时间。
2. 圆周行程问题:涉及对象沿圆周路径移动的问题。
该类问题通常需要计算对象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移动角度或移动距离。
3. 多边形行程问题:涉及对象沿多边形路径移动的问题。
该类问题通常需要计算对象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移动距离或移动顺序。
解题技巧解决初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画图辅助:根据问题描述,画出对象的移动路径和位置图示,有助于直观理解问题。
2. 利用几何知识:根据问题描述和已知条件,应用几何知识来求解问题。
例如,使用直线段的长度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公式等。
3. 分析问题条件:仔细分析问题中给出的条件,提取关键信息,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4. 列方程求解: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列出合适的方程式来求解问题。
通过代入计算,得出结果。
5. 反复验证:在求解过程中,反复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解答正确。
总结初中奥数中的“行程问题”类型包括直线行程、圆周行程和多边形行程问题。
解答这些问题时可以使用画图辅助、几何知识应用、分析问题条件、列方程求解和反复验证的技巧。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行程问题”类型的数学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数行程问题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
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
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二、奥数行程: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公式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由此还可以得到如下两条关系式: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两条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1.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
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米。
2.同地同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三、奥数行程:二次相遇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概念: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2、特点: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3、类型: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4、三者的基本关系及公式: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四、奥数行程:火车过桥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什么是过桥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涉及车长、桥长等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2、关于火车过桥问题的三种题型:(1)基本题型: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两点:火车车长记入总路程;重点是车尾:火车与人擦肩而过,即车尾离人而去。
如:火车通过一条长1140米的桥梁用了50秒,火车穿过1980米的隧道用了8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长。
(过桥问题)一列火车通过800米的桥需55秒,通过500米的隧道需40秒。
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84、每秒钟行18米的列车迎面错车需要多少秒钟?(火车相遇)(2)错车或者超车:看哪辆车经过,路程和或差就是哪辆车的车长如:快、慢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50米,慢车的车长是80米,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倍,如果坐在慢车的人见快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5秒,那么,坐在快车的人见慢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多少?(3)综合题:用车长求出速度;虽然不知道总路程,但是可以求出某两个时刻间两人或车之间的路程关系如: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南驶去,8点时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军人,15秒后离他而去,8点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走的农民,12秒后离开这个农民。
问军人与农民何时相遇?五、奥数行程:流水行船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什么叫流水行船问题船在水中航行时,除了自身的速度外,还受到水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行程,研究水流速度与船只自身速度的相互作用问题,叫作流水行船问题。
2、流水行船问题中有哪三个基本量?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也当然适用.3、流水行船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之间有何关系?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六、奥数行程:环形跑道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什么是环形跑道问题?环形跑道问题特殊场地行程问题之一。
是多人(一般至少两人)多次相遇或追及的过程解决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击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够准确的对题目中所描述的每一个行程状态作出正确合理的线段图进行分析。
2、在做出线段图后,反复的在每一段路程上利用: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3、解环形跑道问题的一般方法: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这个等量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奥数行程:钟面行程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什么是钟面行程问题?钟面行程问题是研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常见的有两种:⑴研究时针、分针成一定角度的问题,包括重合、成一条直线、成直角或成一定角度;⑵研究有关时间误差的问题.在钟面上每针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因速度不同总是分针追赶时针,或是分针超越时针的局面,因此常见的钟面问题往往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2、钟面问题有哪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追及问题(注意时针分针关系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第二类是相遇问题(时针分针永远不会是相遇的关系,但是当时针分针与某一刻度夹角相等时,可以求出路程和);第三种就是走不准问题,这一类问题中最关键的一点:找到表与现实时间的比例关系。
3、钟面问题有哪些关键问题?①确定分针与时针的初始位置;②确定分针与时针的路程差;4、解答钟面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①分格方法: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
分针每小时走60分格,即一周;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
②度数方法: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6°,时针每分钟转360/12*60度,即1/2度。
八、奥数行程: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行程问题里走走停停的题目应该怎么做1.画出速度和路程的图。
2.要学会读图。
3.每一个加速减速、匀速要分清楚,这有利于你的解题思路。
4.要注意每一个行程之间的联系。
2、学好行程问题的要诀行程问题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奥数专题。
类型多:行程分类细,变化多,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而行程每个类型重点不一,因此没有一个关键点可以抓题目难:理解题目、动态演绎推理——静态知识容易学,动态分析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跨度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学行程——四年的跨度,需要不断的复习巩固来加深理解、夯实基础那么想要学好行程问题,需要掌握哪些要诀呢?要诀一:大部分题目有规律可依,要诀是"学透"基本公式要诀二:无规律的题目有"攻略",一画(画图法)二抓(比例法、方程法)竞赛考试中的行程题涉及到很多中数学方法和思想(比如:假设法、比例、方程)等的熟练运用,而这些方法和思想,都是小学奥数中最为经典并能考察孩子思维的专项。
九、奥数行程:发车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发车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空间理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
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公式,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班车里。
即柳卡问题。
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
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2、对“发车问题”的化归与优化“发车”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解决“发车问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重点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在探索过程中,如何揭示“发车问题”的实质?二是在建模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最简明、最严谨和最易于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方法或情景?为便于叙述,现将“发车问题”进行一般化处理:某人以匀速行走在一条公交车线路上,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均每隔相等的时间发一次车。
他发现从背后每隔a分钟驶过一辆公交车,而从迎面每隔b 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驶来。
问:公交车站每隔多少时间发一辆车?(假如公交车的速度不变,而且中间站停车的时间也忽略不计。
)(1)把“发车问题”化归为“和差问题”因为车站每隔相等的时间发一次车,所以同向的、前后的两辆公交车间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