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 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必定律》教课方案【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依据物体所受的力确立物体的地点||,懂得了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建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中心内容||,本节课的教课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第一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首||,侧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优秀贡献||,尔后叙述了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
【设计理念】总的思路是环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的议题来辨论||,人类认识这个问题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相同也要战胜平时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 ||,介绍历史回首 ||,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 ||,虽节俭时间 ||,但对除去学生由直觉产生的近似错误不利||。
因此 ||,教课一开始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议论 ||,让学生充足思考 ||,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确实理解牛顿第必定律内容||。
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采纳思想点拨方法指引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和习惯||。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 ||,认识伽利略以事实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的思想方法 ||。
(2)知道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3)掌握牛顿第必定律 ||。
2、过程与方法(1)针对学生对运动的片面认识“物体运动一定有力的作用”推行先破后立的方法||。
(2)学生亲自领会以实质实验为基础 ||,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得出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的思想方法 ||。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课前准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导入】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新课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回答】要用力去推它.【演示】【提问】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回答】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提问】物体运动后撤掉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回答】撤走力时,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提问】相同条件下空中飞行的足球比地滚球运动的距离要长很多,地滚球为什么运动一会儿就停止呢?【回答】受到阻力.【提问】如果没有阻力的作用,足球将会怎样运动?【回答】将不会减速.【展示】让一个小球从斜面顶滑下,斜面末端分别放毛巾、棉布和木板,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当斜面末端的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滑动的距离越远.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提问】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又将会怎样运动呢?【回答】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一、理想实验的魅力【提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够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设问】伽利略对于“运动与力的关系”,构思出“理想实验”.将轨道弯曲成曲线ABC的形状,在轨道的一边释放一颗小球,如果不存在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哪里?【回答】不存在摩擦力的话,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提问】若将轨道的倾角减小,弯曲成曲线,小球最高将上升到哪个位置?路程是增大还是减小【回答】同样上升到与原来点相同同高度,路程增大了.【提问】假如将轨道右侧弯曲放平,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回答】由于运动面是水平的,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如果不存在摩擦力,将永远运动下去.【归纳】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断言:小球应该以恒定的速率永远运动下去.由此可推断,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用外力来维持.【解说】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达到现实科学实验无法达到的极度简化和纯化的程度.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他还认为,这应该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并且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承接】伽利略对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笛卡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更为接近真理.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提问】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提问】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回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称之为运动状态的改变.【提问】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回答】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比如:冰面上滑动的冰球、冰壶球.【强调】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提问】简述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回答】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思考与讨论】从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或者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但是这种这种“本领”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点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也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什么样的力,一个物体的惯性是不变的,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任何物体都具有这样的本领,物体的这种本领的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比如,车床等一些机械,它们的质量很大,目的是使惯性增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另外两个物体总是质量小的运动状态改变起来更容易些.三、惯性与质量【提问】运动的火车比运动的自行车停下来要困难得多,可见物体的惯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本领,它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有什么关系呢?【回答】物体的惯性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设问】讨论、总结一下惯性的特点.【归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科学漫步】【课时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观点3.笛卡儿的观点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三、惯性与质量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教学后记】。
高中物理 第4章 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重点)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难点)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难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人类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认识历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它又叫惯性定律.3.运动状态:如果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它的运动状态就没发生改变.二、惯性与质量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惯性的表现: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不能运动.(×)(3)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4)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5)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在不受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才有惯性C.改变一个物体的惯性,必须要有力的作用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惯性与受力情况无关.]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理想状态,从而来揭示自然现象本质的假想实验.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工作:“这个理想实验指出了真正建立运动力学基础的线索”.他自己在提出相对论时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1.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说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凭空想象的B.这个实验虽然是想象的,但它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D.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B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虽然是假想的,但是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靠的.]3.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下面是关于该实验被打乱的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如图为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实验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请问步骤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想象,获取结论.针对题目所述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步骤②属于可靠的实验事实.[答案](1)②③①④(2)可靠的实验事实牛顿第一定律1(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提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后半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质上是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其速度不变,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与不受外力在效果上是等效的,这就使牛顿第一定律具有了实际意义.【例】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①小车表面光滑且不考虑其他阻力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②两小球随车一起运动说明两小球速度相同.B[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上例中,将车突然停止运动改为车突然加速运动时,两小球是否相碰,两小球相对小车如何运动?[提示]不会相碰,两小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巧用牛顿第一定律(1)由“因”索“果”:在判断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准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由“果”索“因”: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所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步骤: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时,一要看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二要看物体现在的受力情况及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最后判断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将会出现的现象.4.(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ACD[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但不能说惯性定律就是惯性.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它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惯性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而惯性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所遵守的运动规律,它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总之,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惯性定律揭示出物体具有惯性.故选A、C、D.]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1.(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是物体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的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物体受力且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仍然具有惯性,此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几个关系(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与速度: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时所遵循的一条规律,属性不同于规律.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 .乒乓球可以快速扣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D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C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惯性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项A 、B 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扣杀,是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它的惯性小,故选项C 正确;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故选项D 错误.]6.在物理课上,老师在讲解“惯性”概念时,做了一个小实验:用两根细绳分别悬挂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同体积的实心小铁球,用力对着乒乓球吹气,乒乓球偏离了竖直方向;用几乎同样大的力对着小铁球吹气,小铁球几乎没有动.这个实验主要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A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C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具有的惯性也越大D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C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唯一确定,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C 正确,A 、B 均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本题中的实验并不能说明这个结论,故选项D 错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4.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A.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B.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C.速度一定发生了变化D.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C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是它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可能是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还可能是两者都发生了变化.物体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故选项C、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故A、B错误;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故C正确;物体静止时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故D 错误.]3.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一上表面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快速向右水平拉动木块,小球的位置可能落在桌面上的哪点( )A.A点B.B点C.O点D.无法确定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的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4.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D[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所以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人在空中时,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水平方向速度不变,B错;由于人和滑板的水平速度始终相同,所以人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C错,D对.]。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根据物体所受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懂得了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总的思路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来辨论,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
所以,教学一开始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了解伽利略以事实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2)知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针对学生对运动的片面认识“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实行先破后立的方法。
(2)学生亲身体会以实际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得出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粉笔盒立即静止。
问题引入:1。
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信息化教学设计前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熟悉信息技术和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特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境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它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本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大量多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而深入的分析;以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能有更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1、整体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第一节的知识,是力学的三大核心定律之一。
它是对质点而言的,是研究单个物体的运动定律的,是学习动力学知识的三大基石之一,即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本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做了历史性的回顾,并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这一关系的思想方法和卓越贡献。
然后才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的具体内容。
从本节知识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科学史发展以及科学家探索发现知识的角度,看待并理解物理中的定律。
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及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科学作风。
2、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中心议题是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在设计本课之前考虑到面对的是刚涉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既然被分到同一个班,那么他们对初中的只是掌握程度应该相同。
并且对于学生们一下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同学们并不希望机械化地去应付考试,而更希望将知识提高到能力和技巧的这个层次上来;二是希望物理教学可以激发起兴趣,而不成为学生的负担。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牛顿第必须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
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①牛顿第必须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梦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梦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梦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明白梦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本事。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伽利略的梦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明白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必须律的资料及意义.3.明白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经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必须律的理解.3.理解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一样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提高的不竭动力.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设计经过实验引入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进一步提出问题:思考“运动必须需要力来维持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引导:相同条件下空中飞行的足球比地滚球运动的距离要长很多,地滚球为什么运动一会儿就停止呢学生有的能回答出受阻力。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详细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都有所接触,内容大致是一样的。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纠正一些片面的东西,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更加的具有科学性。
牛顿所进行的不光是总结概括,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对惯性和力的概念的提出,同时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之间相互转化等。
学习本节课内容要正确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会识别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科学探究: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
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小车、小球、斜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学习的第一、二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称为运动学;第三章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称为力学。
问题: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分支叫做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研究天体运动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
本节我们开心学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你能说说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溜冰,加强代入感。
长期以来的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狗拉车和骑自行车。
观察发现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着拉它;自行车要前进,也必须用力,不用力就会停下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必定律一、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宽泛联系的科学。
让学生关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研究乐趣,甚至根本不行能存在的“思辨游戏” 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行能热爱物理课程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会思想的力量和美。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是侧重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对科学家的创建性思想质量和敢于置疑、坚持真谛的献身精神成为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此外,实验的考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合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经过对大批实例的剖析,让学生真实理解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侧重叙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
而后引入了牛顿第必定律,引入了惯性看法,并由此剖析卖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二、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致使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自己还包括着力、惯性、和参照系这些极富成就的科学看法,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此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课中要指引学生领悟牛顿第必定律的含义,充足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 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现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照、推测结果这一思想过程,经过教课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看法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犯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阐述及存在的错误。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认识理想实验的作用。
3.知道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理解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必定律解说相关现象。
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惯性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经历对惯性的体验,探究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念能力;
2、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特色。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定性到定量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本节课所需器材简单,仅需要斜面、小车、碎纸等,且易于观测,能够帮助学生定量理解概念,掌握重难点。
4、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可以使用本节课的器材,不受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描述了运动的物理量。
(2)学生对“惯性”理解不深,容易将惯性直接理解为力的作用。
2.思维基础
(1)对物理充满好奇心、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具有认识兴趣和认知兴趣。
(2)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希望能过自己解决一定的问题。
3.能力基础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惯性的概念。
(3)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
(1)让同学们在探究力与运动关系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要点分析】1.本节教材重点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的辨论。
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
所以,教学一开始应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宜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惯性是重要概念,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是困难的。
应该在今后教学中,结合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平台、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实例讨论引入》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㈠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
㈡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双斜面实验: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
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电磁铁处由静止释放。
(1)、从左斜面一侧某一高度处释放一个小钢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设问:看到什么现象,什么原因?观察现象后思考回答:小球沿左侧斜面滑下越来越快,沿右侧斜面上滑越来越慢。
如果忽略摩擦,则可达到与释放点同样的高度。
(2)在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球之前,先把另一侧斜面的倾角减小,重复实验。
设问:又看到什么现象,什么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倾角减小,小球经过的路程增加。
(3)把另一侧斜面的倾角进一步减小,重复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倾角进一步减小,小球经过的路程进一步增加。
设问:通过观察,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右面的斜面变成了水平面,小球将怎样?(4)把另一侧斜面放水平,重复上面实验。
追问:如果水平面上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小球将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可以永远运动下去。
继续追问:这说明什么?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引导学生回答: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动画模拟再现实验探究过程。
注意提醒: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通过双斜面理想实验,伽利略得出了结论: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再现伽利略的探索过程:观察现象,产生质疑;提出假说,实验探究;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非常了不起!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1)笛卡尔的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笛卡尔补充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顿在英国诞生。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推小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推车时,给车施加推力,车就运动,而且推力越大车运动越快;不给车推力,车就停止。
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思考2: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
四、惯性与质量
1、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出示视频:惯性现象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阻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A.用力甩牙刷使牙刷运动和停止,说明牙刷的运动状态要靠力来维持;
B.刷毛间的水被甩出去是因为刷毛太细太光滑,没有摩擦力造成的;
C.仅仅是个人习惯没有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章是在前面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
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因此,它被称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
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并使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进而令人信服的表明,天上和人间服从同样的力学。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石。
2.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并能做出初步评述。
2)能看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和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性。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的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
所以我将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
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的了解。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
关于本节其他知识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的实验就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练的最多的是通过惯性性质去程式化的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习,首先应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讲解法,小组讨论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
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一)、人类对运动的和的关系的探索历程。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三)、惯性
(四)、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针对第一部分内容:我将采用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网上搜集整理资料,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完成,这样做可使学生通过物理学史查阅,了解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体会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同时可以广泛调察学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然后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能延续两千多年?
2.伽利略是根据什么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观点进行了怎样的修正?
解答1: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与人们的许多生活经验相一致,又因为当时的研究总是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
因此他的观点得以广为接受,延续两千多年,有着历史的局限性。
同时对亚里士多德有正确的认识,他虽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但不能全盘否定他的成就,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数学和物理等,成果十分丰富,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
解答2:伽利略注意到当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运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但实际情况确是即使沿水平面运动,球也会越来越慢。
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因为他同样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会运动的越远。
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力阻力,球将永远运动法,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开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这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会达到多远的位置?显然,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意义:我们不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第二个斜面做得无限长,所以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需要说明的虽然是理想实验,但不缺少事实基础,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理想实验首要的意义在于它摒弃了那种单纯依靠思辨来研究物理的行为方式,而确立了实验在物理研究的基本地位,是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的标志。
解答3:从物理学史上可以发现,伽利略认为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并不是沿直线匀速运动,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笛卡尔第一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确实是人类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二)牛顿第一定律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授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由实验直接验证?为什么?
4.为什么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
解答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解答2:1)明确惯性的概念
定律的前半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定律的后半句“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实质上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反应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其速度不变,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
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但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与不受外力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具有了实际意义。
解答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无法用实验验证,它是牛顿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解答4:牛顿第一定律首先提出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个基础性质。
第一次确立了力和惯性的科学概念地位。
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哪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
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之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牛顿所做的工作不仅是进行了总结,更是物理上赋予了明确的内涵,同时明确了力和物体运动及复杂变化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所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
特别提醒:物体之所以运动,并不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1.惯性:通过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归纳整理惯性的相关知识。
1)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惯性?
2)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3)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1)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及地理状况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变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与力的关系
●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的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
了惯性”等都是错误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越大,运动状态
越难改变。
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大小均无关。
4)惯性的表现
●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状态的“本领”,有“惰性”的意思。
●在活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
态越难改变。
特别提醒: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具有惯性是需要条件的。
比较惯性大小,只看质量大小,质量大则惯性大。
(四)惯性系非惯性系
通过下面物理现象的分析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放在光滑桌面上的小球,当车突然启动时,它会向车行驶的反方向运动,但是经分析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按照牛顿第一定律,它不应该相对车厢运动,看来以加速运动的车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成立,牛顿第一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通过科学漫步的阅读,了解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系的参考系;而不适用于非惯性系,以及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