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部凸出物》问题汇总

合集下载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内凸试验方法的应用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内凸试验方法的应用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内凸试验方法的应用李润晗;陈化荣;李燕;王锦涛【摘要】《GB11552-2009 The interior fittings of passenger car》is a vehicle mandatory regulation for Announcement and CCC declare,which made a strict requirements of the inner decoration edge bump height, rounded corners and su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head collision area provides two ways for enterprises to choose: (1) the dynam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head collision zone (standard appendix B) (2) the stat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head (standard appendix C) collision zone. The two methods focus on validation of the target is different, need to enterprise combining the actual requirement of the product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ode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considering two aspects to make a choice.%《GB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是车辆进行公告认证和CCC申报所必须验证的国家强制性法规之一,对内饰件棱边凸起高度、圆角及吸能性做出了严格的要求。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目录一.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二.仪表板内凸校核区域的上下分界线三.免检区域的确定四.静态头部碰撞五.头碰区域制作技巧六.副仪表台检测区域及腿部保护七.校核实例(一)八.校核实例(二)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部凸出物法规代号:GB 11552-2009该法规引用的条例:•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5083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实验方法•ISO2575:200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符号•ISO6487:1980碰撞实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法规规定的内部突出物校核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员舱内部构件(内后视镜除外)、操纵件、顶盖或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在凸出物方面的要求,以及车窗、天窗和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该标准最早版本为GB11552-1989,并于1999年进行第一次修订。

目前版本为该标准的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技术内容修改采用ECE R21《关于机动车内部凸出物的认证统一规定》(修订版2 )及随后截止到2003年1月发布的所有的增补件、勘误表(英文版和法文版)。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增加动态方法确定头部碰撞区域的方法、增加电动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及使标准要求描述更加准确。

该标准开始执行日期:•对于新认证车型:本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对于在生产车型:本标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凸法规中对IP所作的几点规定:• 1. 基准区:法规内规定了IP内凸校核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因现阶段驾驶侧安全气囊已成为主流配置,所以驾驶侧有相应的免检区域。

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区域为免检区域,但是需做防止出现腿部伤害。

头碰实验区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2.尖棱:尖棱是指曲率半径小于2.5mm的刚性材料的棱边,但不包括从仪表板表面测量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对于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如果凸出高度不大于其宽度的一半(即凸出结构宽度大于凸出高度的两倍),并且其边缘是圆钝的,就可以不对最小曲率半径提出要求。

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

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

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朱甲旺;高兴超【摘要】重型卡车内饰设计逐渐趋于轿车化,但目前重型卡车尚无专门的内部凸出物强制性法规进行约束,文章以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标准GB 11552-2009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阐述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仪表板各区域的应用,提升重卡内饰安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10-111,120)【关键词】内部凸出物;头部碰撞区;免检区【作者】朱甲旺;高兴超【作者单位】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22;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3CLC NO.:U467.3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 (2017)02-110-03 重型卡车车身总布置设计在考虑空间布置,结构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趋于轿车化设计理念,内部凸出物法规在重型卡车领域尚未进行强制性要求,可参照乘用车标准进行分析、优化,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文以某重型卡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为载体,阐述内部凸出物法规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

1.1 相关定义基准区:除去下列区域的头部碰撞区:a:方向盘外缘再加127mm的环形带水平向前投影区域,下边界是与方向盘下边缘相切的水平面(方向盘处于直线行驶位置);b:上述规定的区域边缘与最近的汽车侧壁之间的仪表板表面部分,下边界是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c:前风窗两侧支柱。

1.2 头部区域说明头部碰撞区是用一个直径165mm的圆球撞击仪表板表面,根据圆球内的传感器所测量的加速度来判断头部的伤害值:在分析时根据仪表板的外表面形状和结构,可以大致确定假人可能碰到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我们要避免出现尖锐的凸出物等影响头部伤害的零部件:仪表板水平线:用一条比前排座椅H点高25.4mm的水平线与副仪表板的交线来确定仪表台上下分界线。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校核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校核

乘用车部凸出物校核一、校核围二、所用标准GB 11552-2009 乘用车部凸出物三、名词解释如图所示图1 免测区如图所示四、设计输入:本次校核采用CA TIA软件;校核输入条件如下:a.前后排人体数模;b.CLASS-A面。

五、要求1. 前排座椅“H ”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上的乘员舱部构件(侧门除外)注:校核范围前排座椅“H ”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上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前排座椅“H ”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去干基准线的横向平面之前的乘员舱内其他内部构件注:4.1.3如图所示注:此处注意凸出量的测定方法,如图实例模型:图48 音量调节旋钮处曲率半径旋钮(位置见图47中A处)凸出高度为7.0mm,在3.2~9.5之间,曲率半径为2.0mm,小于2.5mm。

凸出高度满足要求,但曲率半径需要加大。

图49 空调旋钮处曲率半径按钮(位置见图46中B处)凸出高度为12.3mm,不在3.2~9.5之间,各部位曲率半径都为1.0mm,小于2.5mm。

凸出高度和曲率半径均不满足要求。

图50 空调旋钮凸台曲率半径各部位曲率半径都为1.5mm,小于2.5mm。

各部位曲率半径需要加大。

图49修改部位如图51所示,要求将该高度为3.0mm的小凸台去除,且保证手指接触面高度小于9mm,以确保达到凸出高度小于9.5 mm的要求。

另外,该旋钮的各部位曲率半径都需要加大,要求不小于2.5mm。

图51 去除部分示意图2.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的乘员舱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附录H装置图片实例数模3.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去干基准线的横向平面之前的乘员舱其他部构件实例数模:手刹,球头,4 顶盖注:对顶盖进行测量时应注意邵氏硬度低于50的顶棚5 座椅详见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6格栅文档实例数模:。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解释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解释
因此,可以由厂家提供社内试验数据作为认证试验 的部分结果。
同时,标准规定:“模拟方法应该通过上述B.1.2.1或 B.1.2.2条规定的至少三个碰撞条件予以验证。”
因此,需要做三次验证试验来验证厂家提供的社内 数据。
由于一般没有厂家提供实车碰撞方式社内试验数 据,因此,都是进行三次滑车试验进行验证(滑车 或模拟碰撞社内试验数据)。
凸出物高度测量方法示意
F.1测量法
F.2测量法
F.1法中,球头滚过被测件过程中垂直方向最大变化量(H3-82.5)即为凸出物高度; F.2法中,标尺标示高度既为凸出物高度; 原则是,首先使用F.2方法,当因凸出物或安装面尺寸问题无法测量时,才使用F.1方法
凸出物高度测量F.2方法及设备示意图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 (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目的 将偶然或错误操作引起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 低限度
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
正常操作要求
4mm
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况下,电动车窗/活动顶盖/隔断系统才允许被关闭
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
正常操作要求
遥控关闭电动车窗/活动 顶盖/隔断系统的要求
视觉关注
动态决定头部碰撞区的试验方法——实车、台车、模拟计算 三选一
形式
实车碰撞 滑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撞
L30° FLAT R30° L18° FLAT R18°
模拟碰撞 (CAE)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汇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汇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汇总(截止2006年02月)
汽车被动安全标准——座椅、安全带、凸出物(已发布的汽车8项其中修订3项已上报待批,新制定1项上报待批,正在制定1项、
注:1)IDT——等同采用;MOD——修改采用;NEQ——非等同采用;
2)IEC/CISPR——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3)TRANS——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中内陆运输委员会道路交通分委会;
4)ECE / EEC(EC)——欧洲经济委员会/欧共体;
5)FMVSS——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SAE——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CFR——美国联邦法规集。

6) TRA----美国轮胎轮辋协会;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JATMA----日本机动车辆轮胎制造者协会。

车身内饰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身内饰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标准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DG·0003·A1-2005 车身内饰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标准2005-7-30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TJI/DG·0003·A1-2005前言为使本公司汽车设计技术规范化,参照国外汽车设计―制造的程序化模式,结合我国自行设计―开发汽车的实际情况,特编制“车身内饰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标准”,以便在汽车设计―开发实践中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

内容:1. 适用范围2. 结构设计工艺性3. 有关内饰件成型、焊接、装配.等结构工艺性的审查要点本规定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定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总师办归口管理。

主要起草人:杨志莹目录序号名称页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术语·························································4-5 4结构设计工艺审查要求······································5-105 举例说明···················································10-126 参考文献···················································12-13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内饰件是指车身本体上的装饰件,它们除满足自身的功能外还要有很强的装饰性,目前汽车的内饰件基本以塑料件为主,此《内饰件设计结构工艺审查标准》只针对塑料件的部分提出在数模上的要求,规定了内饰结构设计工艺性审查的要求。

基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研究

基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研究

基于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研究作者:武永强刘培伟娄磊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04期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的标准中均只将假人头部作为参考指标;而正面碰撞法规和C-NCAP(2021版)中均将假人的头、颈、胸、骨盆、腿等部位损伤值作为衡量汽车安全性能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

本文通过滑台碰撞试验方法,对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假人的头、颈、胸、腿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95th假人的骨盆位移量过大,造成假人下半身受到损伤更为严重。

因此,本文建议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中,应适度考量假人多个部位及其损伤指标,旨在不断完善我国汽车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汽车安全性能,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乘车安全。

关键词:内部凸出物滑台碰撞假人损伤测评方法Research on 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rior Fittings of Passenger CarWu Yongqiang Liu peiwei Lou Lei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andard of interior fittings test at home and abroad only regards the dummy head as the assessment index. However, the head, neck, chest, pelvis, leg and other parts of the dummy are taken as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in frontal crash regulations and C-NCAP (version 2021).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vehicle interior fittings is studied by the sled crash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d, neck, chest and legs of the dummy were damaged in different degrees; Especially, the pelvic displacement of 95th dummy is too large, which makes the lower body of the dummy more seriously damaged.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multiple parts of the dummy and its damage index should be considered appropriately in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passenger car interior fitting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utomobile safety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further improve the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better protect the safety of drivers and passengers.Key words:interior fittings; sled crash; dummy injury; evaluation method1 前言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动态确定的头部碰撞区域试验目的主要是验证气囊、安全带等约束系统能否对车内乘员进行有效的约束,防止汽车碰撞过程中车内的尖锐部件对乘员造成额外伤害。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法规培训汇总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法规培训汇总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法规培训汇总为了保障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法规的培训汇总。

1.欧盟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法规要求欧盟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要求,主要包括EURONCAP碰撞测试、ECER21标准以及ECER94标准。

EURONCAP碰撞测试是欧洲新车评定计划的一项测试标准,它对车辆在正面、侧面、侧面柱撞击等不同碰撞方式下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车辆的内部凸出物必须符合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要求,以保证在碰撞时不会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ECER21标准是欧洲经济委员会为了减少车辆内部凸出物带来的伤害而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车辆内部凸出物的强度和位置限制,以及在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客的最大接触力限制。

ECER94标准则是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进行防护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要求车辆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司机和前排乘客的头部不得接触到车辆内部凸出物。

2.美国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法规要求美国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法规主要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负责制定和监管。

NHTSA对车辆内部凸出物的法规要求主要包括FMVSS201和FMVSS202FMVSS201是针对车辆内部凸出物的一项法规标准,它规定了车辆内部凸出物的高度和形状。

凸出物的高度不能超过特定的限制,以避免在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伤害。

此外,凸出物的形状也要求不得有尖锐的边缘或锐角,以防止刺伤或撕裂伤。

FMVSS202是美国的一项车辆碰撞安全标准,它要求车辆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司机和前排乘客的头部不能接触到车辆内部凸出物。

凸出物必须符合一定的刚度和材料要求,以减轻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

3.中国对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法规要求中国在车辆内部凸出物方面主要参照欧盟和美国的标准制定法规要求。

根据相关法规,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型式和位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在车辆在低速碰撞事故中,凸出物的形状和尺寸要求不得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C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头部碰撞区及基准区的确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凸出物凸出高度的测量方法……………………………………………………附录C(规范性附录)吸能材料的试验方法……………………………………………………………附录D(规范性附录)驾驶员膝部碰撞件的测量方法………………………………………………附录E(规范性附录)动态测定的头部碰撞区域的确认……………………………………………………附录F (规范性附录)圆柱体试验棒在活动车顶以及车窗开口中的典型位置……………………附录G (提示的附录)对标准正文条款的注释………………………………………………………附录H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21章条编号对照……………………………………I前 言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修改采用ECE R21《关于机动车内部凸出物的认证统一规定》(修订本2)及随后截止到2003年1月发布的所有的增补件、勘误表(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ECE R21重新起草。

在附录H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2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CE R21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

本标准与ECE R21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删除ECE R21附录5“三维H点确定程序”的相关内容,标准中涉及到该方面的内容参照GB11551-2003附录C中的内容执行,避免了由于标准用语的差异在实际操作时产生误差。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碰撞安全性能研究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碰撞安全性能研究

要求。
主题词:乘用车 内部凸出物 碰撞安全性 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20/ki.1000-3703.20172144
Collision Safety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Interior Fittings of Passenger
Key words: Passenger car, Interior fittings, Collision safety performanc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1 前言
近年来,为满足审美需求及适应车辆智能化发展需 要,汽车主机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内饰造型。根据 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规定,车辆内部凸 出物的碰撞加速度不应超过限值,这对车辆内饰结构的 设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内饰零件,仪 表板和中控箱作为复杂的车辆子系统,上述问题最为突 出。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计和优化仪表板和 中控箱系统,从而保证碰撞加速度在限定范围内,通过 理论推导、有限元仿真分析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 提高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碰撞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12 个碰撞点,如图 2 所示。
OC
M
k1 C
α
试验摆锤 转动中心 B 点来自座椅 R 点图 1 内部凸出物吸能性试验示意
基准区边界线
2
4
5 12
1
3
10 7
68
9
11
豁免区边界线
图 2 内部凸出物吸能性试验碰撞点
3 理论模型的建立
图 3 和图 4 所示分别为典型的仪表板和中控箱结 构,二者撞击风险点共同特征为:
汽车技术 · Automobile Technology

汽车内外部突出物校核

汽车内外部突出物校核
汽车设计内外部突出物校核
内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一般规定:
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格栅或通风框与其他件的缝隙测量方法:用直径为100mm的球与两个件相切,其切点间距离即为缝隙。
外பைடு நூலகம்突出物校核
突出高度测量方法:对于直接装在凸形表面上的,直接测量;对于装在凹形表面上的,由上图中方法测量。
内部突出物校核
1: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在基准区内,不得存在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和尖棱 。
内部突出物校核
2: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内部突出物校核
3: 通过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垂直于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做一横截面,位于截面前方的其他内部安 装件的规定(人体模型处于最后排座椅上)。
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外部突出物校核
内部突出物校核
内部凸出物主要指汽车车厢内部除内后视镜外的所有构件(如图一),包括车身附件、按 钮、手操纵杆、顶盖(含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等在凸出物方面的规定和测 试方法。 法规将内部突出物分为四个部分来分别作出具体规定。 1: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2: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3: 通过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垂直于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做一横截面,位于截 面前方的其他内部安装件的规定(人体模型处于最后排座椅上)。 4: 对顶盖的规定
内部突出物校核
4:对顶盖的规定
内部突出物校核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需求也带动了仪表区部件造型上新的变化,这些造型 部件很难满足静态试验方法对内部凸出物的限值要 求,许多车企在新的内部凸出物法规实施后开始选择
头部与仪表板的距离。
2)滑车试验。在特定范围(加速度!时间图表参见
[2]
[]
GB14166附录 或 ECER16附件 )的滑车加速度作用
进行动态内凸验证试验,且成功率 (头部未接触仪表 板)较高。动态试验方法用来判断约束系统是否能有效 阻止乘员头部与仪表板接触。文章利用 CAE模拟碰撞
2018(7)
20技18术年聚7焦月
技术看点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 仿真分析
付荣荣 高鹏飞 闫晓芳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
摘要:人机交互模块的发展使得汽车仪表区部件造型发生新变化,新造型部件很难满足静态试验方法对内部凸出物的限值 要求,许多车企开始选择进行动态内凸验证试验。通过 "#$ 模拟碰撞仿真的方法预先判断头部是否会接触到仪表板,通过 滑台试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滑台试验结果中头部均没有接触到仪表板,验证了试验的有效性。"#$ 模拟碰撞为内凸法
!"! 动态方法
3)模拟碰撞试验。模拟方法通常是按照上述 2种 方法的工况条件进行模拟碰撞分析,包含 3种不同尺 寸的假人,3种不同角度的所有工况。一般情况下,模拟
近年来,随着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约束系统性能 方法需要通过实车碰撞试验或滑车试验规定的 3个碰
的不断改进,在碰撞过程中头部撞击到内饰件的概率 撞条件予以验证。
台试验进行验证。 !"# 滑台试验的形态选择
原则上要求厂家事先提供车内数据,由试验室判
- -
2第0178(期7)
技术聚焦
Feature 断其恶劣状态进行选择。但是针对不同的厂家和车型, 仿真结果

内部凸出物法规及解决方案-泛亚

内部凸出物法规及解决方案-泛亚
范围 / Scope: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的内部凸出物,涉及:乘员舱内部构件(内后视 镜除外);操纵件的布置;顶盖或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 件;车窗、活动顶盖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 按照不同的区域及功能要求可分为 / Sections: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头部碰撞区域的要求; 膝部碰撞区域的要求; 最后排乘员躯干横向平面之前的其它构件; 顶盖区域的要求; 活顶轿车; 敞篷轿车; 座椅后部零件的要求; 车窗,活动顶盖及隔段系统的电操作要求; 其他未提及的零件要求。
法规的更新及实施计划 Phase in of GB 11552-2009
该标准最早版本为GB11552-1989,并于1999年进行第一次修订。 目前版本为该标准的第二次修订。本次修订的技术内容修改采用 ECE R21《关于机动车内部凸出物的认证统一规定》(修订版2 )及 随后截止到2003年1月发布的所有的增补件、勘误表(英文版和法文 版)。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增加动态方法确定头部碰撞区域的 方法、增加电动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 作要求,及使标准要求描述更加准确。
物料需求
利用动态试验确定前排头部碰撞区域
假人头部是否与仪表板发生接触的判断方法:
通过假人头部的加速的曲线是否存在尖峰,来判断假人头部是否透过气囊 与仪表板接触; 通过对照高速摄像资料,分析尖峰发生时假人的姿态位置,来判断尖峰是 否有假人头部与仪表板接触而产生。 或者试验前将假人头部加涂颜料,试验后通过接触印迹判断与仪表板发生 接触。
内部凸出物法规及解决方案 China Interior Fitting Regulation &Engineering Solution in PATAC

汽车整车及电子零部件检测及标准汇总

汽车整车及电子零部件检测及标准汇总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 14365-1993
《道路车辆加速发出噪声的测量工程方法第1部分:M和N类》ISO 362-1-2007
《汽车加速噪声测量方法》JIS D1024-1999
《关于就噪声排放方面批准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的统一规定》
ECE R51-2001
《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QC/T 203-1995
《汽车车速表、里程表检验校正》GB/T12548-1990
《仪表盘》ADR 18/03
11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094-1999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符号》ISO 2575-2004
《道路车辆、摩托车的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ISO 4040-2001
《关于就制动方面批准乘用车的统一规定(欧美日协调版)》ECER13H
《制动系统》ADR 31/01
16
转向系基本要求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 17675-1999
17
噪声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9757-200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95-2002
44
质量(重量)参数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量方法》GB/T12674-1990
45
道路行驶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4-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9-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GB/T 12677-1990
《道路车辆-视野性能-关于驾驶员眼睛位置-眼椭圆的试验方法》ISO 4513-2003

轿车内部突出物

轿车内部突出物

GB 11552一1999令狐采学前言本标准是GB 11552一1989《汽车内部凸出物》的修订版,本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是等效采用欧洲的74/60/EEC(欧共体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内部安装件的协议)及78/632/EEC (74/60/EEC的修正案)法规制定的。

编写格式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法规在格式及段落上做适当调整。

本标准附录A、B、C、D是标准的附录,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l1552—1989。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陆江天、齐惠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1552一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代替 GB l1552—1989Passenger Car-Internal Protrusions1 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汽车车厢内部除内后视镜外的所有构件,包括车身附件、按钮、手操纵杆、顶盖(含活动,顶盖)、座犄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等在凸出物方面的规定和测试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其余Ml类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ll563一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头部碰撞区在静态条件下、用附录A规定的测量装置(球头模型)所能触及的车厢内部所有未装玻璃的区域。

3.2 头部碰撞基准区(以下简称基准区)头部碰撞区内对凸出物有特殊规定的区域。

(基准区的确定见附录A)3.3 仪表板水平线由与仪表板垂直相切的切点所确定的水平线。

3.4 顶盖汽车顶部由前风窗上缘与后窗上缘(或背门上缘)和两侧围上框架所围成的部分。

3.5 敞蓬车除前风窗支柱、顶蓬翻转支架、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外,一般在车辆侧窗下边缘以上车身结构无刚性零件的车辆。

3.6 活顶轿车顶盖或其一部分能向后折叠、打开或滑动的车辆。

3.7 折叠座椅临时使用的辅助座椅,在通常情况下是折叠的。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付荣荣;高鹏飞;闫晓芳【摘要】人机交互模块的发展使得汽车仪表区部件造型发生新变化,新造型部件很难满足静态试验方法对内部凸出物的限值要求,许多车企开始选择进行动态内凸验证试验.通过CAE模拟碰撞仿真的方法预先判断头部是否会接触到仪表板,通过滑台试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滑台试验结果中头部均没有接触到仪表板,验证了试验的有效性.CAE模拟碰撞为内凸法规认证起到很好的评估作用,对于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质量及降低成本意义重大.【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确认;头部碰撞区域;滑台试验【作者】付荣荣;高鹏飞;闫晓芳【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触摸式中控台和抬头显示功能的兴起,人机交互模块日益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研究开发的重点项目,同时升降屏幕和悬浮屏幕也开始出现,这些新功能需求也带动了仪表区部件造型上新的变化,这些造型部件很难满足静态试验方法对内部凸出物的限值要求,许多车企在新的内部凸出物法规实施后开始选择进行动态内凸验证试验,且成功率(头部未接触仪表板)较高。

动态试验方法用来判断约束系统是否能有效阻止乘员头部与仪表板接触。

文章利用CAE模拟碰撞方法确定动态头部碰撞区域,验证头部是否会撞击上仪表板,最终通过滑台试验进行验证。

1 动态方法确定头部碰撞区1.1 动态方法近年来,随着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约束系统性能的不断改进,在碰撞过程中头部撞击到内饰件的概率大幅下降。

动态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特定的碰撞试验,研究乘员在约束系统的移动过程中与内饰件的位置关系,以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提供了3种动态确定头部碰撞区的方法供厂家选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项目/ECE R21条文问题1动态确定头部碰撞区Dynamic evaluation(ANNEX 8)1)实车碰撞试验(Vehicle impact tests):a)这一条欧洲是怎样执行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实车碰撞试验(Vehicle impact tests)?b)另外,可否借用其他法规(ECE R94)认证试验数据而减少试验次数。

c) 在驾驶员和前排乘员位置分别安装不同的假人(比如一个位置安装第5百分位女性,另一个位置安装第95百分位男性成年假人), 进行一次试验;对调假人,再进行一次试验.这样既可以节省假人,又可以减少试验次数,有什么问题?d) 一般后排乘员头部碰撞区是否通过动态方式确定?2)滑车试验(Sled tests):a)如何进行试验,如何评价(希望提供检测过程演示图象)b) Para. 1.2.2. : ......respecting the above prescribed dummy familyand producing a direction of a for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respectivedumm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ovement of the dummies during realfrontal impact tests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2.1. 划线内容与1.2.1.条实车碰撞试验(Vehicle impact tests)有什么联系,滑车试验(Sledtests)之前是否需要进行实车碰撞试验(Vehicle impact tests)? 对于斜体部分不理解.3)模拟碰撞试验(Simulated impact testing):这一条欧洲是怎样执行的,一般采用哪些方式?4)欧洲是怎样进行视同判定的(ANNEX 8 Paragraph 3.)?对于动态方式以及ECE R21各有哪些视同原则?5)制造商提交哪些证明文件,可以免做试验(ANNEX 8 Paragraph4.)?认证机构认可制造商提交的证明文件的原则?2车窗、活动顶盖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Power-operation of windows, roofpanels and partitionsystems)1) …power-operated roof-panel systems‟ 是否仅指天窗(见Annex 9的例图),是否还包括2.8条汽车(vehicle with opening roof)的"opening roof"?/ 这一条的要求是否仅针对天窗(见Annex 9的例图),是否还针对2.8条汽车的"opening roof"?2)不明白"Power-operated partition systems"/ "a non mechanicaldevice"是一个什么结构,请给一个实例.3)希望能够拿一个活动顶盖和隔断系统的实例,具体讲解一下,要做哪几项检查,每项检查各需要满足什么要求;检测要用到哪些检测设备,如何检测。

4) 如何进行5.8.2. Normal operating requirements的检查?5) 5.8.2.8.2. the ope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uation device andthe vehicle shall not exceed 11 m, provided that the system requires adirect line of sight between the actuation device and the vehicle. Thismay be tested by placing an opaque surface between the actuationdevice and the vehicle.划线部分的检测如何进行?6) 5.8.3. Auto-reversing requirements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如何评价?7) 按照 5.8.3.1.3.检查5.8.3.1.1.的要求时,开口从200mm到4mm范围内,一般检查几个位置?希望提供试验棒规格和照片.8) 对于5.8.3.1.2.1. a position that permits a semi-rigid cylindrical rodof a diameter of 200 mm to be placed through the opening at thesame contact point(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versing behaviour inparagraph 5.8.3.1.1.划线部分不理解.9) 5.8.5. Protection devices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如何评价?10) 5.8.7. If a power-operated window, roof-opening and/ or partitionsystem is installed in a vehicle that can not b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test procedures mentioned above the approval may be granted if themanufacturer can demonstrate an equal or improved protection-effectfor the occupants.什么情况下?制造商提供什么文件可以证明?3尖棱sharp edge(2.18.)1) 对尖棱sharp edge的理解?2)对于"its edges are blunted"如何判断?比如:5.1.7.1."Parts in other areas of the dashboard above the level of theinstrument panel, …..., shall be at least blunted."5.1.7.2."Parts of the dashboard above the level of the instrumentpanel, …..., shall be at least blunted."圆角半径为0.5mm作为评价标准?3) [Annex 10] Para. 2.18.的注解:"In case of a gap between the edge of a rigid material and the panel…...",请举一个gap的例子;"If the gap is located in a zone where a head impact test has to becarried out, the edges which can be contacted during the test(s)resulting from displacement of parts shall be protected by a minimumradius of 2.5 mm",请举一个检测的例子对划线部分进行说明.4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上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除外)(Forward interior parts ofthe passengercompartment above thelevel of the instrumentpanel in front of the frontseat H points, excludingthe side doors)(5.1.~5.1.7.2.)1) 怎样确定仪表板上做吸能试验的点,一般需要选多少点?2) 在做吸能试验时,对构件的破损如何进行判断,怎样的情况下判为会"增加乘员的危险或增加伤害的严重程度"([Annex 10]5.1.2.的注解/Annex4的1.4.的注解 ) ?3) [Annex 10] Para. 5.1.1. 的注解:"A sharp edge is an edge of a rigid material having a radius ofcurvature of less than 2.5 mm except in the case of projections of lessthan 3.2 mm, measured from the panel." 我们认为5.1的要求就是针对仪表板,因此这里的panel就是仪表板(IP),这样理解对不对;如果不对,除仪表板外,还有哪些零件在5.1里要求?"......Grills are considered to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if they meet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the following table: "对于划线部分,我们认为这里只是说圆角半径OK,并不表明别的要求(比如吸能性)OK (如果需要对格栅做吸能试验, 就要满足Annex 4).4) "shall have a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t less than 2 cm2, measured 2.5 mm from the point projecting furthest"(5.1.4.) ;"a cross-section not more than 6.5 mm from the point of maximum projection shall be not less than 6.50 cm2" (5.1.5.)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5.1.4.中指 2.5 mm处的截面,而 5.1.5. 中指 6.5 mm范围内的任一个截面都必须满足面积要求,是这样理解吗?同样的情况出现在5.3.2.3. "......, shall have a surface area of at least 6.5 cm2 measured at a cross-section normal to the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direction up to a distance of 6.5 mm from the furthest projecting part,…... " 和 5.3.3.: "the control shall have a cross sectional area of at least 6.5 cm2, measured in a horizontal plane, not more than 6.5 mm from the furthest projecting part (measur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右边附图的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实际检测产品还是检查图纸?4) 本法规涉及主观判断的地方都如何处理,有没有判断规则?比如: [Annex 10] Para. 5.1.2. 的注解"During the test, it is determined whether parts within the impact zone used for reinforcement may be displaced or protrude so as to increase the hazards to passengers or the severity of injuries. "5.3.2.2. "…...shall become detached or bent: in the two latter cases no dangerous projections shall remain."5.5.1.2.3. "…...; in the latter case no dangerous projections shall remain" 没有尖棱或用手去摸不会划破出血或圆角半径为0.5mm 作为评价标准?5) 按照动态的方法决定头部碰撞区,碰撞区内需满足4.1.2~4.1.6的要求,仪表板水平线以上其他能被165mm球头触及的部分至少需要倒圆,请问该部分是否还需要满足4.3的要求?5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Forward interiorparts of the passengercompartment belowthe level of the instrumentpanel and in front of thefront seat H points,excluding the side doorsand the edals(5.2.~5.2.4.)1) 这个封闭的杂物箱盖放下来可作为茶杯托,按照Annex 10对5.2.3.的注解,不必进行5.2.3.的检测,这样理解对不对?2) 本法规的要求都是针对位于最低的前排座椅“H”点以上的零件吗?3) 5.2.3.1.吸能性试验后,对是否产生尖角不进行检查?5.3.4.1、5.4.2.2、5.4.2.3以及5.7.1.2中吸能性试验后是否参照5.1.2进行伤害性判断?我们认为应该,原因是5.2.3.1模拟的是膝部撞击,可以不考虑表皮伤害,而其他部分都是模拟头部撞击,必须考虑表皮伤害!6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的横截面之前的乘员舱其它内部安装件Other interior fittings inthe passengercompartment in front of thetransverse plane passingthrough the torso referenceline of the manikin placedon the rearmost seats(5.3. ~5.3.6.)1)在5.3.2.条中:a) 怎样判断一个构件能被乘员接触?b) 乘员能够接触的构件必须满足5.3.2.1~5.3.4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