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以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此外,还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大量的加数,我们如何简便地进行计算?”引出乘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接着,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实例演示:在黑板上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乘除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1.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内容:-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思考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但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除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亮点:通过PPT展示和黑板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为后续的乘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演示、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讲解:讲解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6.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乘除法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际应用: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生1:3+3+3+3=12生2:3某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某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某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008÷48=21
21×48=1008 48×21=1008
四、课堂小结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二、复习导入
口算:
7×5=35 35÷5= 7 35÷7= 5
9×8=72 72÷8= 9 72÷9= 8
( 9 )×4=36
36÷( 4 )=9 ( 36 )÷4=9
二、探究新知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你能自己解答吗?试着列出不同的算式。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单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 的逆运算。 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能够改编乘法和除法算式。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 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与第(1)题相比,第(2)、(3)题 分 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 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减法中,已知 的积叫做被除数。
一起来总结一下乘、除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精编讲义第2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附答案)
第2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讲义)(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2、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作因数,乘得的数叫作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5、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作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作商。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7、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乘0,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0。
1、0不能做除数,因此在叙述0除以一个数时,不要忘记加条件:0除外。
2、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利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也可以利用“被除数÷商=除数”来验算。
3、在解决有关年龄的问题时,一般要抓住“两个人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这一条件,借助“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计算。
【易错一】已知⚪÷△=□,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B.△×□=⚪C.△×⚪=□【解题思路】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A.△÷⚪≠□,故该选项错误;B.△×□=⚪,故该选项正确;C.△×⚪≠□,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易错点】本题考查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易错二】下图是一张佳佳超市的购物小票,小明不小心弄脏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棒进行分组和合并,演示乘除法的基本原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乘除法的意义和表达,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正确的数学表达;二是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思维;三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乘除法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是在探索乘除法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兴趣。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学科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节,主要围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并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优秀课件
探究点 2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学习:
1.结合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实例自主探 究,写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再举例验证你所写的关系是否正确?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 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7×21+9=576 576÷72=8 答:正确的得数是8。
提升点 2 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
题 7.亮亮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472错看成
427,结果商比原来小5,但余数恰巧相等,余数是
多少?
472-427=45 45÷5=9 472÷9=52……4(或427÷9=47……4) 答:余数是4。
两道题都是关于平均 分的,用除法。
因数 因数 积
积
一个 因数
另一个 因数
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用乘法
已知总数和每份数份求份数, 用除法
已知总数和份数份求每份数, 用除法
除法中各部分的 名称是什么?在
书中找出来。
除以的数叫做除数,
计算后的结果叫做商。
被减数 减数 差
在这两个算式 中,哪个数是 被除数?哪个 数是除数哪个
被除数除以除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归纳总结: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归纳总结:
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 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 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乘除法的例题和练习。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为后续的乘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乘除法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除法的意义及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乘法、除法的意义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实例:包括日常生活、数学故事等实例。
3.学习材料:练习题、小组讨论纸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除法应用题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了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概念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动物园、水果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知道动物园里有多少只动物,或者水果店里有多少个水果,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除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二)明确除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3×4=12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问题: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怎样算?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问题: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能求出除数吗? 除数=被除数÷商 问题:如果知道除数和商,能求出被除数吗? 被除数=商×除数
本标准适 用于已 投入商 业运行 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19÷6=3……1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本标准适 用于已 投入商 业运行 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问题: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 另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
本标准适 用于已 投入商 业运行 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说课人:李晓娟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简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二、说教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说学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问题:1.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问题: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一)明确乘法的意义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二)明确除法的意义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问题: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三)巩固深化1、口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乘法和除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乘除法的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除法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想要得到和小红一样多的苹果,他需要给小红几个苹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除法算式中各 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叫作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作除数, 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作商。
例如: 12 ÷ 3 = 4
被除数 除数 商
… … …
环节四
(1) 3×4=12 (2) 12÷3=4 (3) 12÷4=3
1125÷25=45 1008÷48=21
1125÷45=25 45×25=1125 1008÷21=48 48×21=1008
2.下面算式中的 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教材P7 T3)
89× 4 =356 700 ÷20=35
43 ×18=774 672 ÷ 28 =24 29× 32 =928 858 ÷ 22 =39
3. (教材P7 T4)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225
21
10
15
420
18
23
6
478
36
13
10பைடு நூலகம்
4.直接写出得数。(教材P8 T7)
24+0= 24
13-13=0
0×8= 0
0÷9= 0
70-0= 70
0+504=504
0÷36= 0
392×0= 0
发展性作业
5.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 14+82- =87
用加法算:3+3+3+3=12(枝) 用乘法算:3×4=12(枝)
思考: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 … …
3 × 4 = 12(枝) 因数 因数 积 你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这次作者给大家整理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
说教学目标依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结合新课标中对这一学段的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我确定了一下几个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说教法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同时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意在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础,在整个数学体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感受获取新知的乐趣。
三、说教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在教法我选择以启发法为主,辅之以讨论交流法、讲练结合等多法,并借助多媒体、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探索过程。
四、说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用脑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教学课件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乘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2)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 ①一本书共有58900个字,每页按620个字计算,这本书一共有 多少页? ②一本书共有58900个字,有95页,平均每页有多少字?
课后作业
1.填空题。
(1)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商 )×(除数)。
(2)12×( 5 )=60
知识梳理
【例2】( 38 )×12 = 456
1127÷(49 )=23
【讲解】第1道算式( )×12=456, 要求的是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用456÷12=38。 第二道算式要求的除数,根据“除数 =被除数÷商”,用1127÷23=49。
【小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 清楚要求的数是什么数,是一个 因数还是除数、被除数等,选择 合适的关系式来进行解答。
(1)被除数=除数÷商 。 (2)乘法算式中的积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3)12与什么数相乘得84?列式:84×12。 (4)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ⅹ) (√) (ⅹ) (ⅹ)
(5)验算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可以用被除数去除以算下来的商,看是否等
于除数。
(√ )
课后作业
3.只列式,不计算。
(1)飞机3小时飞行1560千米,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1560÷3
人教版数学四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
1.明确乘法的意义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 4 = 12
因数×因数 = 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2.明确除法的意义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 花瓶插几枝?
(4)用除法解决
3.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714÷17=42 17 ×42=714 714÷42=17 13936÷67=208 208×67=13936 13936÷208=67 1125÷25=45 25×45=1125 1008÷48=21 1008÷21=48 21×48=1008 1125÷45=25
4、
89× 4 =356 43 ×18=774
672÷ 28 =24
700 ÷20=35
课堂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1、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8、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19、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20、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2×0= 0
一个数加上0,( 还得原数)。
两具个体(描相述同一)下的这数些相有减关,0差的是运0。算。
一个数和0相乘,( 还得0 )。 0除以一个( 非 0 )的数,还得0。
练习
一、根据36×14=
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
面算式的结果。 504÷14=36
(
)
504÷36=14
(
)
二、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 60km。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因数 因数 积
3 × 4 = 12
你结合图画,编成 两道用除法解决的数学 问题吗?
有12枝花,每个花瓶插3枝花,可以 插几个花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 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 一共插多少枝花?
(2)有12枝花,每个花瓶插3枝花, 可以插几个花瓶? 12÷3=4(个)
三、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③ 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30÷6=5(米) 答:蜗牛平均每小时爬行5米。
三、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④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 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5600÷8=700(人) 答:这头牛重700千克。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 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口算下面各题。
24+0= 24 70-0= 70
0×8= 0 0÷36= 0
13-13= 0
0÷9= 0
0+504= 504
时间 / 秒 3
7
13
16
路程 / km 36
84
156
192
三、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 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5×6=30(米) 答:蜗牛6小时能爬行30米。
三、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② 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120÷12=10(盒) 答:可以装10盒。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3+3+3+3=12(枝) 3×4=12(枝)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3+3+3+3 = 3×4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五、已知△+□=○,◇×◆=☆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 (1√)”□,+○错=误△的(×画)“(×2)”。○-△=□(√)
(3) ☆÷◆=◇(√) (4)
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17×42=714
714÷17=42 714÷41=17
13936÷67=208 208×67=13936
13936÷208=67
1125÷25=45
1125÷25=45 45×25=1125
1008÷48=21
1008÷21=48 48×21=1008
12÷4=3(枝)
与第(1)相比,第(2)、(3)题 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能说说插什到么4(是个3除)花有法瓶1吗2里枝? ,花每,个平花均
12÷3=4(个) 12÷4=3(枝)
被 除 商除数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