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整理分解
鸿门宴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鸿门宴⼀词多义归纳整理过去有些论述《鸿门宴》的⽂章,在作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分析时,往往有⼀种脱离本段⽂字⽽从《项⽻本纪》与《⾼祖本纪》全部着眼进⾏论列的不当倾向;在作刘、项评价时也有这样⽑病。
我认为我们分析《鸿门宴》时,还是应该抓紧本⽂。
⼀词多义如:杀⼈如不能举,刑⼈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得上)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然不⾃意能先⼊关破秦(料想)举:举所佩⽟玦以⽰之者三(举起)杀⼈如不能举(全、尽)谢: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动词)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谢罪)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吾军(军营,名词)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曹⽆伤使⼈⾔于项⽻⽈……(说,动词)具以沛公⾔报项王(话,名词)幸妇⼥⽆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去亡去不义(离开,动词)相去四⼗⾥(距离,动词)当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故听之(所以,连词)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从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刑⼈如恐不胜(尽,形容词)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击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辞卮酒安⾜辞(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礼不辞⼩让(动词,顾及)为客何为者(wéi,做,⼲,动词)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窃为⼤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我为鱼⾁(wéi,是,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何辞为(wéi,句末语⽓词,表反问,可译为“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个“为”,wèi,给,介词;第⼆个“为”,wéi,动词,成为)军中⽆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吾令⼈望其⽓,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君为我呼⼊(wèi,替,介词)谁为⼤王为此计者(wèi,替,介词;wéi,做,动词)如今⼈⽅为⼑俎(zǔ),我为鱼⾁,(wéi,是,表肯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一、字音弄()堂游说()说()服飨()士卒勠()力同心彘()肩啖()拔剑按跽()刀俎()不胜()杯杓()二、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2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士欲止不内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鱼坐8若属将为所虏三、成语解释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古今异义词山东2非常3河北4河南6细说婚姻五、一词多义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大礼不辞小让()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胜: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6间:道芷阳间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六、特殊句式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七、翻译下列句子、想把乃夜驰,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据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古代的礼节】、坐:古人席地而坐,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word完整版)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完整版),推荐文档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yāo)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复习分解
背,背叛,忘记。
同义复词,答应
不可不蚤 自来谢(于)项王。” 能 通早 道歉 向
(我们)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 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 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 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
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 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 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料想
能够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状后 现在;者,用在 流言 郤通隙,隔
时间副词后,凑
阂,嫌怨
足音节无实义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
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 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 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 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 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 了隔阂……”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 犒劳 替我 打败 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在这个。当:介词,在 驻扎在 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
劝告 在函谷关以东地区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 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 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 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 说:“刘邦在山东时,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说的话, 之;代曹的密报
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籍,项羽的名,对人 为什么 当天就 喝酒 自称名,表谦恭 会这样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面向东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 陪坐
数目(于)项王,举所佩玉 所,助词,不译 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目,名作动,使眼色
鸿门宴事件归纳总结
鸿门宴事件归纳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宴会,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这场宴会是刘邦率领刘家军攻打项羽的一项重大策略。
在这次宴会中,刘邦设下圈套,成功地将项羽困住,为刘邦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刘邦结束了长期的战争,成为了汉朝的创始人。
本文将对鸿门宴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背景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达到了关键时刻。
刘邦带领刘家军采取了多种策略,试图打破项羽的统治。
鸿门宴成为了刘邦最具煽动性的计划之一。
二、鸿门宴策略鸿门宴的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虚张声势:刘邦在宴会前故意放出消息,称宴会将是项羽和他之间的和平谈判。
这引起了项羽的注意,他认为这次宴会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决定前去参加。
2. 设下圈套:在宴会中,刘邦布置了多个埋伏点。
他安排了伏兵隐藏在会场周围的山谷中,等待着适时发动袭击。
3. 进行演讲:在鸿门宴中,刘邦高举酒杯,发表强硬的演讲,谴责项羽的暴行,并表达他建立稳定政权的决心。
他的讲话点燃了在场人士的热情,并增强了与项羽对峙的信心。
4. 逼迫项羽:刘邦在宴会上故意羞辱项羽,挑衅他展示他的武技。
项羽被逼无奈,只好接受挑战。
在斗智斗勇中,刘邦不断试探项羽的弱点,打击了项羽的士气。
5. 攻击时机: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当气氛达到最高点时,刘邦一声令下,山谷中的伏兵发动了突袭。
这场突袭使项羽措手不及,刘邦战胜了项羽,为自己争取了胜利的机会。
三、鸿门宴的影响鸿门宴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 刘邦的胜利:鸿门宴是刘邦最关键的胜利之一。
通过这次宴会的策略,刘邦成功地打获了试图吞并他的项羽,并最终建立了汉朝。
2. 结束战乱:鸿门宴的胜利使刘邦能够结束长期的战争,统一天下。
此后,因为刘邦的治理,中国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
3. 创立汉朝:鸿门宴使刘邦宣布自己为汉王,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对后来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答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刺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的第二任皇帝秦始皇去世后,由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
秦朝建立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少诸侯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这些措施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和反抗。
到了秦朝的后期,内部矛盾加剧,再加上外部的威胁,秦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鸿门宴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下的一次政治事件,它的内容涉及到了秦朝的权力斗争和内部矛盾。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鸿门宴进行归纳总结。
一、鸿门宴的发生1. 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秦始皇去世后,由秦二世继位的时候。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愿望。
然而,秦始皇去世后,由于他的继承人秦二世的统治能力不足,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状态。
秦二世上位后,继续推行了父亲的专制政策,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诸侯的反抗。
2. 鸿门宴的发起鸿门宴是由项羽发起的,项羽是一个出身贵族的军事领袖。
在秦朝末年,项羽原本是秦国的一个将军,由于秦国朝廷的腐败和专制,项羽渐渐沦为了主持军政的大将军。
他以联合各个受秦统治的地方为目标,最终击败了秦朝的军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楚霸业。
3. 鸿门宴的目的鸿门宴的目的是消灭秦朝统治者的权力,让项羽取代秦始皇的统治地位,从而实现他的霸业目标。
项羽通过设计鸿门宴,集结了众多的文臣武将,以联合叛乱的势力,摧毁了秦二世的统治。
二、鸿门宴的任务1. 鸿门宴的策划者鸿门宴的策划者是项羽。
项羽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军事领袖,在秦朝末年,通过吸引胡亥和他的丞相李斯进入巴蜀地区,诱捕秦朝的重要文武要员,从而为发动叛乱创造了条件。
2. 鸿门宴的参与者鸿门宴的参与者主要是叛乱的文臣武将以及秦二世和他的宠臣。
文臣武将中包括了项羽自己和吕不韦,而秦二世的宠臣则包括了虞卿和阖闾等人。
3. 鸿门宴的成功鸿门宴是成功的。
依靠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项羽通过引诱秦二世和他的丞相李斯进入巴蜀地区,成功地消灭了秦朝的主要官员,从而为西楚大业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完整word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距关4)毋内诸侯5)要项伯6)沛公奉卮酒为寿7)不敢倍德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令将军与臣有郤11)因击沛公于坐12)不者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谢: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军:驻军通“彩”,颜色通“俱”,全部。
通“拒”,把守的意思通“无”,不要通“纳”,接纳,使进入通“邀”,邀请通“捧”通“背”,忘恩通“早”通“俱”,都通“隙”,隔阂,嫌怨通“座”,座位通“否”通“纳”,接纳,使进入通“座”,座位采具距毋内要奉倍蚤具郤坐不内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6)将军战河.北.7)臣战河.南.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男方之父为姻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5)籍吏民王:称王义:恪守道义王:称王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7)范增数目项王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9)刑人如恐不胜10)从郦山下11)道芷阳间行前:上前目:使眼色,以目示意义:恪守道义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下:下来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2)秋毫不敢有所近(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吾得兄事之3)日夜望将军至4)于是项伯复夜去5)常以身翼蔽沛公6)头发上指7)四人持剑盾步走8)道芷阳间行善:友善、交好近:接触、沾染故:旧交情急:危急的事夜:在夜里兄:像兄长一样日夜:每日每夜夜:在夜里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上:向上步:用步行的方式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4)樊哙侧其盾以撞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拔剑撞而破之活:使他活从:使⋯⋯跟从止:使⋯⋯停止侧:使⋯⋯侧过来王:使之为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2)妇女无所幸3)急击勿失4)鲰生说我曰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6)披帷西向立7)瞋目视项王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失:指失去时机鲰:浅陋、卑微戮力:合力披帷:揭开帷幕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 君为我呼入8)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9) 君王为人不忍10) 若属皆且为所虏11) 军中无以为乐12) 客何为者13) 窃为大王不取也14) 我为鱼肉15) 何辞为16) 公为我献之17) 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 因言曰2) 不如因善遇之3)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 因击沛公于坐5) 因招樊哙出(三)以:1) 具告以事2)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5) 所以遣将守关者6)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 请以剑舞9) 常以身翼蔽沛公10) 樊哙侧其盾以撞11) 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 若属皆且为所虏3) 且为之奈何前者)替;(后者)制定 (前者)给;(后者)成为被作为做,干认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趁此趁机,趁着于是,就趁此介词,把表目的连词,来副词,尚且副词,将副词,况且(五)、然:1) 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 不然这样,代词3)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几乎决定性的对决。
这场宴会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鸿门宴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一、背景鸿门宴发生在秦末汉初这个动荡的时期,秦朝灭亡后,各地诸侯割据,形势混乱。
公元前206年,楚汉两大势力对峙的局面形成,刘邦和项羽成为对抗的主要力量。
鸿门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二、发生地点鸿门宴发生在鸿沟(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的鸿门宴堂。
这个地点被选为会谈地点,可以为项羽提供一个优势的防卫位置,同时也有利于他掌握局势。
三、参与人物1. 刘邦:刘邦是决定鸿门宴后续胜负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是汉朝的奠基者。
鸿门宴前,他的实力相对较弱,但通过这次鸿门宴,他巧妙地利用了项羽的狂妄和高明的谋略,最终取得胜利。
2. 项羽:项羽是楚汉战争中的主要领导人物,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他之所以选择鸿沟为会谈地点,是希望通过这个地点的利势来压制刘邦,但最终却被刘邦的智谋所击败。
3. 范增:范增是刘邦的谋士,鸿门宴前后给予刘邦重要的帮助。
他提出了“反间计”,成功地煽动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为刘邦最终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四、鸿门宴的过程鸿门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羽宴请刘邦,第二阶段是刘邦心有所图。
1. 鸿门宴第一阶段项羽邀请刘邦参加盛大的宴会,他布置了一系列豪华的场面,企图压制刘邦。
然而,刘邦聪明地察觉到了项羽的狂妄,并没有被吓倒,逆而应对自如。
2. 鸿门宴第二阶段在宴会的第二阶段,刘邦提出要送给项羽一份礼物,这是一个陷阱。
刘邦的谋士范增通过吹嘘礼物的价值,引起了项羽的好奇心。
当项羽打开礼物后,发现里面装的只是些廉价的土豆和柴草,深感羞辱。
此时,刘邦出面向项羽提议合作,说服他放弃对霸业的追求,共同致力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五、鸿门宴的影响1. 刘邦的胜利:鸿门宴是刘邦实现胜利的转折点。
通过利用范增的计谋,刘邦巧妙地将项羽逼入陷阱,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鸿门宴》课文翻译和分析分解
叔父 平时与留侯张良友好 善:与……友好
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 夜 驰
跟随
之沛公军,
军营
于是连夜骑马到 之,动词
私见
张良,具告(之)以事,
欲
呼张良与(之)
私下会见 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之) 叫 “以事” 作状语后置;“之”代词,代“张良”,省略句。
俱去, 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送沛公, 沛公今 事有急,亡 去 不义,不可不 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 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俱去, 韩王 送沛公,
gāi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zhuī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兵困垓下时作。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 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 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 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 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 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 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 呀?” 霸王别姬 罗龙滔 横扫千军战甲红,英雄末路美人从。 楚歌四起多无奈,山岳力拔也是空。
《鸿门宴》介绍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 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 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 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 ,是漫长的 “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 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 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 • • • •
前209年 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 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12月陈涉死。 前207年 8月秦二世为赵高所弑,子婴为王。 前206年 10月子婴降刘邦,12月会与鸿门。 前203年 9月刘邦、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 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 前202年 12月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鸿门宴》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鸿门宴4段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4段知识点归纳总结西汉末年的鸿门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宴会之一,是汉武帝刘彻与项羽之间的一场重要事件。
鸿门宴的背后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本文将对鸿门宴的四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1. 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秦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项羽是楚汉之间的双雄之一,他领导的起义军成功推翻了秦朝,但与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展开了激烈的争霸。
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几次战役中连续击败了刘邦的军队,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
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2. 鸿门宴的意义鸿门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策略与谋略的典范,也被视为项羽和刘邦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在宴会上,项羽暗示刘邦已经身陷绝境,但刘邦通过自己的灵活应对和机智反击,最终化解了危机并大败项羽。
鸿门宴成为了历史故事中不可磨灭的一课,教育人们应当机勇敢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宴会上的谈话内容鸿门宴的宴会上,项羽和刘邦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这些对话揭示了两位将领之间的不同性格和战略计划。
项羽傲慢自大,以楚国的名义嘲笑刘邦,而刘邦则聪明机智,以宽容与清晰的思路应对项羽的挑战。
他们的谈话不仅展示了两位将领的胸怀和气度,还表明了他们对权力和胜利的渴望。
4. 鸿门宴的影响鸿门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宴会的结局导致了项羽军队的瓦解,刘邦得以重建势力并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其次,鸿门宴展示了刘邦在政治智慧和军事策略方面的才能,为他未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最后,鸿门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传说,被后人赞美和解读,塑造了刘邦和项羽的形象和榜样。
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宴会,通过对鸿门宴的四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鸿门宴的背景、意义、宴会上的谈话内容以及影响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战争背景,还展示了两位将领的才智和决策能力。
鸿门宴重点句式归纳总结
鸿门宴重点句式归纳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会晤,于公元前206年发生在汉朝初年。
会晤的过程中,项羽设计围魏救赵,意图消灭刘邦的势力。
这场鸿门宴也因为其特殊的背景和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鸿门宴的重点句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历史事件。
一、句式分类1. 交际句式:(1) 鸿门宴开始时,项羽首次发出邀请:“请吕后吃鸿门宴,好好地谈一谈。
”(2) 刘邦接到邀请后,表达了自己的疑虑:“这次邀请可靠吗?”(3) 鸿门宴上,项羽用嚣张的语气命令刘邦:“现在你只能在这里等我。
”2. 描述句式:(1) 描述鸿门宴的下场:“鸿门宴上,项羽设下了一个陷阱,意图困住刘邦。
”(2) 描绘鸿门宴现场的奢华景象:“会场的布置极为豪华,鲜花和美食摆满了整个屋子。
”(3) 描述刘邦的表情:“刘邦听到项羽的话,露出了迟疑和不安的神色。
”3. 引用句式:(1) 夏侯婴对项羽的警告:“我有个朋友曾经说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2) 陈平回忆当时的情景:“那天鸿门宴上,我清晰地记得刘邦的沉默和犹豫。
”(3) 史书记载项羽的话:“项羽大声说道,刘邦,你的命运就要在这里结束。
”4. 表达观点句式:(1) 作者对鸿门宴的评价:“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会晤,也是一次被刘邦成功化解的危机。
”(2) 历史学家对鸿门宴的看法:“鸿门宴展现出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明显对立,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权谋和斗争。
”(3) 学者对鸿门宴可能的发展进行推测:“如果刘邦不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胆识,可能会被项羽困住,导致刘邦的失败。
”二、句式运用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式,文章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在讨论鸿门宴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上的句式,以提供相关信息并加深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描述鸿门宴的氛围时,可以使用描述句式来描绘其奢华的场景和美食的陈列。
同时,交际句式可以被用来展示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指令的传递。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分解PPT课件.ppt
2 刘、项矛盾的导火索是什么?
提示:曹无伤的告密,是矛盾的导火索。
3 “其志不在小”有何含意?
提示:暗示刘邦欲夺天下。
点拨:第一部分(第 1、2 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层解: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反以 “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 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旦 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由是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 2.具体分析樊哙的性格特点。
• 明确: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 慷慨陈词,似乎义正词严,实际上是隐瞒 真相,巧言善辩。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 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 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 羽所赏识,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 氛。
• 板书设计 • 一、性格对比: • [主要人物] • 项羽:直率,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 刘邦:谨慎,虑事周密,虚心下问,多谋机诈 • [次要人物]
16 樊哙的话,表现他什么性格?
提示:刘邦不辞而别,又担心项羽怪罪。樊哙一席话, 见解有过人之处。表现出樊哙的清醒机智、有主见。
17 沛公为什么放弃了车骑,只带四名亲信随从,从小路 返回?
提示:因为担心项羽反悔,所以急于脱离“鸿门宴”, 快速返回军中。
层解:刘邦诛杀内奸。
点拨:第三部分(第 5~7 段),述宴后余事。这是事件的 尾声。
听朗诵 认准字音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 209 年爆 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 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原楚怀王之孙为新的“楚怀王” 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 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 “先入关中者王之”。公元前 206 年 10 月,刘邦入关,相子 婴,还军霸上;12 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 同刘邦开战。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双方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 斗争开始。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整理ppt
3
•一、通 假 字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蚤,通 “早”,早早 地。
•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 “隙”,隔 阂,嫌怨。
•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 “座”,座 位。
• 不者:不,通“否”。 • 沛公不胜杯杓: 杓,同 整理ppt “勺 ”。 4
二、古今异
• 沛公居山义东. 时
• 3.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或 “……的方法”)
• 4.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表被动)
• 5.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
• 6.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 “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整理ppt
1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 河南:古指黄河以南地整理区ppt。今指黄河南部的一5个
• 三、一词多义
• (一)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
•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 军中无以为乐
动词,做
•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 为击破沛公军
整理ppt
15
• (3)被动句 • 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 2、吾属今为之虏(“为”表示)
整理ppt
16
• (6)固定结构
•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 “即……没有被……)
•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 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背景介绍A. 鸿门宴的历史时期1. 秦朝末年2. 楚汉争霸时期B. 主要参与人物1. 刘邦2. 项羽3. 范增4. 张良5. 项庄二、事件起因A. 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1. 秦朝内部矛盾2. 民间起义频发B. 楚汉争霸的初步形成1. 刘邦先入关中2. 项羽的不满与野心三、鸿门宴的过程A. 宴会地点与时间1. 地点:鸿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2. 时间:前206年B. 宴会前的策略与布局1. 刘邦的谨慎与准备2. 项羽的自信与轻敌C. 宴会中的交锋1. 范增的劝说与项羽的犹豫2. 张良与项庄的暗斗3. 刘邦的机智与应对四、鸿门宴的结果与影响A. 刘邦的脱险1. 张良的智谋2. 项庄舞剑的插曲B. 项羽的失误1. 错失除掉刘邦的机会2. 范增的失望与离去C. 楚汉争霸的加剧1. 鸿门宴后双方关系的恶化2. 楚汉战争的爆发五、历史评价与启示A. 鸿门宴的历史地位1. 楚汉争霸的转折点2.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宴会之一B. 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1. 成为策略与智谋的代名词2. 对后世政治斗争的启示六、相关文献与研究A. 古代文献1. 《史记》2. 《汉书》B. 现代研究1. 鸿门宴的历史真实性探讨2. 鸿门宴与楚汉争霸的研究七、结语A. 鸿门宴的历史意义B. 对现代人的启示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鸿门宴的全面概述。
每个部分都应该进一步扩展,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在撰写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清晰性,同时保持逻辑连贯和格式规范。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为项羽与刘邦之间进行谈判的场合。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项羽攻打汉中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力量对峙期间。
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项羽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统帅。
两人一度联合起来推翻秦朝,但后来由于个人私心、权力争夺等因素,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2.鸿门宴的目的:鸿门宴是刘邦利用项羽信任他的机会,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与项羽的争端,重新夺取领导地位的一次策略性谋略。
3.鸿门宴的地点:鸿门宴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鸿门镇(今长安区鸿门镇)举行,得名于此。
4.鸿门宴的过程:刘邦在宴会上准备了美酒和美食,并安排了歌舞表演,以迎接项羽的到来。
宴会期间,刘邦派出陈平与项伯交谈,试图说服他们离开项羽的麾下,加入自己。
最后,在庆宴结束时,刘邦抓住了时机,出现在项羽面前,并借着酒势,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试图打动项羽归降。
5.鸿门宴的结果:尽管刘邦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但项羽并未动摇。
项羽意识到刘邦的诡计,怒而离席,于是刘邦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成功逃离了宴会现场。
这场事件最终导致刘邦与项羽彻底翻脸,双方进入了长时间的战争状态。
6.鸿门宴的影响:鸿门宴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转折点。
刘邦在逃离鸿门宴后成功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逐渐重振军队,并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场宴会的失败也奠定了刘邦的军事、政治和智谋的声誉,被后人称为“鸿门宴不败之功”。
7.鸿门宴的文化象征:鸿门宴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并有多部文学作品、电影和电视剧以此为题材进行改编。
鸿门宴被认为是刘邦的智慧和谋略的最高体现,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优秀战略谋略的代名词。
总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其背后涉及到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智谋较量以及历史转折点等多个方面。
鸿门宴的影响深远,对于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开创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着重要作用。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翻译课文
第1段
沛公 军(于)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 名作动 没有能够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言于项羽曰:“沛公
派
向……报告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称王 名作动
让
占有它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 为(吾)击破沛公军!”
犒劳
替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扎在
跟随
名作状,连夜
之沛公军,
到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具通“俱”,全部 省略句,状语后置 句)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省略句
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跟随 省略句
介词,替
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
逃亡 离开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动词,告诉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 为此计者?”
奉上一杯酒给项伯祝福
儿女亲家 古今异义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丝毫
登记, 名作动
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的原因
进入,偏义 复词
意外的变故, 古今异义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希望(对项王)详细地说
当:介词,在
十万,在霸上。范增 说 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
劝告
古今异义,函 谷关以东地区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妇
喜爱美女
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宠幸 形作名,小的方面
是
虎, 成五采,
通“彩”, 五彩颜色
此天子气也。 急 击 勿 失!”
判断句
重点句子翻译:
时
交情
(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交往
使……活,使动用法
故 幸 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所以 幸亏
和您比,哪一个更年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呼入,
比
替
吾得 兄 事 之。” 。张良出,要项伯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 词作状语
通“邀”,邀请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正音:
飨xiǎng (犒劳)
鲰zōu(短小、浅陋)
卮zhī (酒器)
郤xì(同隙)
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桮bēi (同杯)
彘zhì(猪)
哙kuài (咽下去)
戟jǐ (长柄兵器)
瞋chēn (瞪,怒生气) 俎zǔ (砧板)
眦zì (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跽jì (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芷zhǐ (多年生草本植物)
• “《史记》百三十篇 中以《项羽本纪》 为最,而《项羽本 纪》中又以巨鹿之 战、鸿门之宴、垓 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 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 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 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 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 军事力量
的对比,表明 项羽一方 占有绝对优
势,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
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告密
,
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曹 无 伤 告 密
亚 父 劝 羽
讲解翻译课文
第2段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判断句
与……交好
张良亡,慷慨别姬,勇敢 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 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 悲壮,撼人心弦。
故事发生在秦末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在这之前, 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 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 便封为关中王。后来,项羽在钜鹿大败秦军,消灭了 秦军的主力,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 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 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 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 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 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 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①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犒劳士兵们,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 不在小 译: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丝毫不取 用,对妇女一概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 小的方面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
比喻不怀好意的,藏有杀机的宴请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继父职任太 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 辛,著成《史记》
动词,对付
介词,给 动词,出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
通“拒”,把 通“纳”,接纳 守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称王,名作动
抵挡
项王乎?”沛公默然, 曰:“固不如 也。 且为之
本来
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请允许我
背叛
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史记》或称“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 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五个部分: 本纪(12)(记历代帝王政绩) 世家(30)(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列传(70)(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 书(8)(记各种典章制度) 表(10)(大事年表)
• 《史记》与《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范晔)、《三国志》 (西晋陈寿)合称“前四史”。
• 《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 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
郑板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