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指名回答。

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合数、质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合数、质数》(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合数、质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掌握合数和质数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合数和质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合数的概念和特征2. 质数的概念和特征3. 合数和质数的判断方法4. 合数和质数在数学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什么?”学生回答:“合数。

”教师继续提问:“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什么?”学生回答:“质数。

”2. 讲解合数的概念和特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合数的概念和特征。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

例如,4、6、8、9等都是合数。

合数的特征是: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

3. 讲解质数的概念和特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质数的概念和特征。

质数是指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例如,2、3、5、7等都是质数。

质数的特征是: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

4. 合数和质数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合数和质数的方法。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合数,只需找出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其他因数即可。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需要从2开始,逐个检查它是否可以被其他数整除。

如果能被整除,就不是质数;如果不能被整除,就是质数。

5. 合数和质数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合数和质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例如,求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到合数和质数的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合数和质数的概念、特征、判断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12、17、21、29、35、41、49。

2. 找出50以内的所有质数。

3. 分解下列数的质因数:18、24、36、48。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观察物体的特征。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示例图片。

2.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3.学生观察物体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讨论它们有哪些差异。

第二步:示例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学会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学生分组,给出一些小组训练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描述方式并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训练的成果,交流不同组之间观察到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写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表达不清晰,下节课将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训练,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目录一、观察物体(三)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新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积极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五、图形的运动(三)六、分数的乘法和加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八、数学广角――打听次品九、总备考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课题观测物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使学生经历观测的过程,认识到从相同的边线观测物体,所看见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能辨目标认从负面、左面、上面观测至的直观物体的形状。

能力培育学生从相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目标情感培育学生构筑直观的空间想象力。

目标协助学生构筑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协助学生构筑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预设备考激趣?目标导学?独立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一、谜语引入恳请同学们石羔:“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到,就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够看到别人的耳朵,却看不到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测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测物体(板书)(一)整体观测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抹存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挥舞静止不动,叫做学生观测并回答:你观测至的正方体就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边线上观测,你看见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民主自由站立,观测。

汇报交流。

3、表述应用领域教师出具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存有虚线,另一个没。

回答:谁能够用刚教给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表述表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展开观测(出来示例1)1、教师回答:我们分别从几个相同的方向回去观测这个图形,看一看它的负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就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出。

学生返回座位民主自由观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九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九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九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图形的方法;3.能够应用图形变换解决简单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平移、旋转和翻折图形的方法;3.解决简单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和翻折图形的方法;2.解决简单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解决简单问题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学演示材料;2.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变换前后的图形,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和讨论(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翻折图形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总结归纳。

3. 游戏和练习(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图形变换的游戏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4. 应用和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进行互相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七、课堂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完成练习和作业册中相关的题目。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导入加上学习讨论、游戏练习、应用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对于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承上启下,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新知的体验。

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形,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备内容
观察物体(三)
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1课时)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1课时)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备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 第一章单元数学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近似数的认识•数学语言的运用•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小数•能判断近似数•能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难点•近似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小数的认识与认读2节课近似数的认识1节课数学语言的运用1节课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2节课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小数的认识与认读1.初步认识小数•探究小数产生的背景•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小数2.学习小数的表示法•介绍小数点的用法和读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小数的表示法3.练习小数的基本操作•加减乘除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初步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二、近似数的认识1.初步认识近似数•探究近似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2.近似数的判断方法•给出多个数值,通过讨论判断哪个数值更接近实际值•理解判断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三、数学语言的运用1.数学语言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用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方法2.数学语言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四、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1.实际应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2.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练习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小组讨论作业,讨论并撰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参与度和表现•以实际应用问题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总结本章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和近似数的判断方法,并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演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 合数、质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 合数、质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合数、质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合数和质数。

2. 使学生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能够对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数和质数的概念2. 合数和质数的识别3.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数和质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合数和质数的识别,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合数和质数的定义,让学生学会识别合数和质数。

3. 活动一:让学生找出20以内的合数和质数,并进行分类。

4. 活动二: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总结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数和质数的概念以及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在讲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时,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

3. 在进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合数的最小质因数。

4. 在教学评价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10分钟3. 活动一:10分钟4. 活动二: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5分钟九、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4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

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型五步教学模式设计示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学设计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2题学生试做小组订正后教师讲解。

3题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4题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此时教师只
需要做好动手前的指导即可。


生跟
着老
师的
要求
完成
练习
一中
的各
题。

5题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三、问题探
究,总结升华。

6、7题以学生动手做一做为主,教师对有困难
的同学做个别指导。

8题教师用课件或微课和学生共同完成。

课后布置学生折一折。

本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题,我以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为主,真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生动
手做
一做。

四、自主检
测,评价完善
1布置学生在课下做练习册。

2动手剪一剪。


生做
练习
册。

五、反思归
纳,拓展提升检查课本,发现学生的不足,教师做针对性的
总结。

为下节课做准备。


长帮
助老
师检
查学
生的
掌握
情况。

板书设计
课件出示各题。

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复教案复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知识梳理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

复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由过程窥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窥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复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复办法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复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复过程1、创设情形,导入复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研究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2、回顾整理,建构收集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按照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1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转动的风车、滑动的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移: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平移操作。

2. 旋转: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同样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3. 对称: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对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特点,然后引入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以此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③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旋转)
(2)教师:旋转现象有两种情况,顺时针旋转各逆时针旋转。板书:
顺时针
逆时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逆时针
六、教学反思
学习数学不单单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如: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所以在小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同时也更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兴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旋转”要学习的内容
2、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风车
3、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2、旋转
教养方面:
(1)明确旋转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过程与方法: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育方面: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美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发展方面:
经历旋转现象认识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试,完成练⼀练和练习⼀的第1~2题。

教学⽬标要求: 理解⽅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程就是⼀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程表⽰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1.出⽰例1的天平图,让学⽣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

(2)如果学⽣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像“50+50=100”这样的式⼦是等式,并让学⽣说说这个等式表⽰的意思;如果学⽣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等式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教学例2 1.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分别⽤式⼦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这些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说⼀说写出的式⼦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中,有⼏个是等式,有⼏个不是,⽽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练 1、下⾯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程? 2.将每个算式中⽤图形表⽰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在⼩组⾥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程中的未知数可以⽤x表⽰,也可以⽤y表⽰,还可以⽤其他字母表⽰,以免学⽣误以为⽅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第2题 五、⼩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程篇⼆等式的性质和解⽅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试,完成练⼀练和练习⼀的第3~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观察物体(二),因此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在于观察,而这一单元的知识侧重于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1. 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2. 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于直观的活动进行自由探索,亲身实践。

3.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观察物体(三) 2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1.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1. 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 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展示: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 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找出了各种拼搭的方法。

按照物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形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观察物体(三)1. 这节课,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2. 关于根据视图拼摆出相应的物体的教学,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7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7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A类1. 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个面。

2.从()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3. 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B类1. 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立体图形,你有几种摆法?2. 要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32. 上3. BB类:1. 5种2. 4个。

教材习题教材第3页练习一1. 上正左2.(1)(答案不唯一)(2)(答案不唯一)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

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1. 投影出示例2。

2. 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观察物体(三)1.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A类1. 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面()面()面B类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上面正面右面2. 第一个画“ ”,第二个画“☆”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3页练习一3.4. (1)①③⑥(2)24(3)略5. 第一个立体图形6. (1)有两种摆法,图略(2)略7. ①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