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锅炒菜致癌 到底是真是假

合集下载

不粘锅涂层真的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真的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真的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真的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真的'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主要是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不能接触酸性食物的防粘涂料,使用时温度有一定的限制,不能超过250度以下。

虽然聚四氟乙烯可以耐400度的高温,但在200度时会很不稳定,很容易释放出氟化氢气体。

这种气体溶于水后,不仅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毒性也比较大。

但我们日常使用烹饪时不会超过180度,所以使用的话,对人体没有危害。

正在情况之下,不要太过于担心,不粘锅涂层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的。

并且不粘锅用来炖粥时,危害是比较小的;用来煎炒时,很容易破坏表面的涂层,所以要使用不粘锅专用铲。

不粘锅涂层只要使用恰当,是没有毒的,从健康方面考虑的话,没有铁锅健康。

使用不粘锅注意事项有哪些?
1、第一次使用时,冲洗后擦干水分,要用食用油图一下用来保养,清洗后再使用会比较好。

2、使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有顽固污渍的话,可用洗洁精和热水清洗,但不能使用金属球。

3、烹饪时,建议使用中小火,长期使用大火,会影响不粘锅的效果。

4、不粘锅表面被划伤后,虽然不会损坏不粘性能,但为了防止损坏,在烹饪过程中不要使用铁质锅铲。

5、不粘锅表层脱落后,混入食物中不会对人体有害,合格的涂层食用后不会被人体吸收,误食后悔原物排出。

【化学】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化学】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用不粘锅来炒菜好吗?炒菜用什么锅好

用不粘锅来炒菜好吗?炒菜用什么锅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用不粘锅来炒菜好吗?炒菜用什么锅好
导语:其实很多主妇都有这样的疑问:用不粘锅来炒菜到底好吗?有人说不好,也有人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下面风林就详细的为大家分析下不粘锅
其实很多主妇都有这样的疑问:用不粘锅来炒菜到底好吗?有人说不好,也有人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下面风林就详细的为大家分析下不粘锅炒菜到底好不好?
用不粘锅来炒菜好吗?炒菜用什么锅好
不能严格说不好或者好。

不过铁锅确实没什么害处,人体需要铁,铁锅的铁足够人每天的需求;而不粘锅好的可以是纳米材料的,大概要一千元左右,而几百块钱买的都不是纳米材质的,这导致了它的锅面基本都是有机化合物成分,这些成分遇热会不会分解成有害物质,也是因锅而异的。

不粘锅不宜高温煎炸
不粘锅的主要原料:全氟辛酸铵。

全氟辛酸铵是人工制造的含氟聚合酸,由于其高度的稳定性,不易和食物产生粘连而作为不粘锅涂层必用的生产材料,这种不粘涂层其实就是一层薄膜,厚度在0.2毫米左右,如果干烧或油温达到300摄氏度以上,这层薄膜就可能受到破坏。

一般而言,炒菜时,温度不会达到260℃,但如果烹制煎炸食品,温度就可能超过260℃。

温馨提示:
烹饪时许多菜肴都需要煎炸,油的沸点是320℃,在煎炸食品时,油一直是滚烫的,这很容易导致不粘锅中的有害成分分解。

所以烹制煎、炸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不粘锅。

另外,用不粘锅炒菜,不要用铁铲子,以防破坏不粘涂层。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作者:范志红来源:《食品与生活》 2020年第7期文_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前段时间,关于“炒蔬菜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文章让人们忧心忡忡,很多人问“炒蔬菜真的会产生致癌物,真的有那么危险吗?”现在仍有许多人对此非常担忧,认为炒西葫芦有毒,会致癌。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蔬菜高温烹调确实会产生丙烯酰胺2011 年12 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了《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报告称炒菜会产生丙烯酰胺,轰动一时。

该中心于2010 年至2011 年间,共收集了133 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

结果发现,47% 的食物含有疑似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含量最高,平均每千克含680 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千克含53 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无论干炒还是油炒,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千克高达360 微克,仅次于零食类的薯片(680 微克) 和炸薯条(390 微克)。

大蒜、洋葱以200 微克和150 微克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此外,空心菜(140 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 微克)、芥兰(61 微克)、丝瓜(60 微克)、西芹(54 微克)、芥菜(52 微克) 均进入前10 名。

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千克低于10 微克。

烹调后颜色越深丙烯酰胺越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出的炒蔬菜致癌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

20 世纪90 年代初即有日本研究者曾做过不同蔬菜烹调方式的比较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蔬菜生吃、蒸、煮等烹调方式可以发挥蔬菜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多酚类物质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但是焦糊的蔬菜反而有促癌作用。

在香港这项研究中,蔬菜被干炒或油炒,直到颜色发黄,此时蔬菜已经受到120℃以上的高温,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烹调中与美味和美色形成有关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

常用不粘锅易得甲状腺病

常用不粘锅易得甲状腺病

常用不粘锅易得甲状腺病*导读:研究发现,导致疾病的主要成分是全氟辛酸铵,这是不粘锅、各种家具以及塑料制品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可以帮助形成光滑、不粘并且防水防脏的涂层。

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半岛医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心保存的近4000人的血液样本数据,发现这些人体内全氟辛酸铵含量较高的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是含量较低的人的两倍以上。

……专家提示:多用其煎炸含水多的食物,更不要烧干锅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文指出,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使用不粘锅,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导致疾病的主要成分是全氟辛酸铵,这是不粘锅、各种家具以及塑料制品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可以帮助形成光滑、不粘并且防水防脏的涂层。

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半岛医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心保存的近4000人的血液样本数据,发现这些人体内全氟辛酸铵含量较高的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是含量较低的人的两倍以上。

负责这项研究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教授戴维梅尔泽指出,这是首次发现人体内全氟辛酸铵含量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其实早在200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就发出过警告,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特富龙(TEFLON)不粘锅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重大危害,也曾引发了“不粘锅可能致癌”的讨论。

为此,美国环保署对杜邦公司处以了数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这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额的一项环保罚金。

由于铁锅、不锈钢锅的普遍使用,我国不粘锅的使用率并没有国外高,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仍提醒道,全氟辛酸铵存在各种健康隐患,甚至有致癌的危险,因此一定要科学使用。

全氟辛酸铵的耐温点为280摄氏度,也就是说一旦超过这个温度,有害物质可能就会析出,建议少用不粘锅高温煎炸食物,煎炸的烹饪方法很容易让温度高达300度。

可以多用其烹饪含水较多的食物,更不要干烧不粘锅。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Ca(ClO)2+H2O+CO2===CaCO3↓+2HCl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炒菜千万别用这种锅,会致癌!不粘锅、不锈钢锅、铁锅...告诉你所有锅的真相!

炒菜千万别用这种锅,会致癌!不粘锅、不锈钢锅、铁锅...告诉你所有锅的真相!

炒菜千万别用这种锅,会致癌!不粘锅、不锈钢锅、铁锅...告诉你所有锅的真相!炒菜锅的种类五花八门,有铁锅、不锈钢锅、不粘锅......每个家庭的选择都不同~不过,你知道吗?如果锅的材质没选好,可能会有致癌的风险,快来看看自己家的锅买错了吗?锅具按材质,可分为:不锈钢锅、铁锅、铝锅、砂锅、陶瓷锅、不粘锅、复合材质锅等。

我们挑几个常用的来说一下~铁锅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无污染。

你们最关心的一点:铁锅能补铁吗?确实能!因为在炒菜过程中,会有微量的铁屑掉落,接触到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之后,会变成铁离子,混入到食品当中,确实能提高菜肴当中的铁含量。

而食材的酸度越高,进入食物中的铁就越多,因此用铁锅炒蔬菜类比炒肉类的含铁量更大一些。

不过呢,这种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并不高,不能作为预防、治疗贫血的来源。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优缺点:优点炒菜更好吃:烹调高温下会促使食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会形成一些风味物质,铁恰好能促进这种氧化反应,其他锅的作用差一些,所以铁锅炒菜味道会更佳。

保温/密封性更好:铁锅厚重传热性慢,因此保温性比较好,同时密封性也不错,煲汤囤菜时不易流失水分,可以保留原汁原味。

缺点•体积比较笨重,容易生锈;•会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损失,还会与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颜色较深的复合物;•不宜盛食物过夜、煮汤、熬药、煮绿豆、盛油。

选购要点:铸铁锅(生铁锅):虽然厚重,但是铁质延展性、韧性好,使用寿命也比较长,适合油炸。

精铁锅(熟铁锅):铁质硬且脆,缺乏韧性,但好在体积比较轻,传热快,适合爆炒。

如果出现严重生锈、掉黑渣、起黑皮的铁锅,不宜再使用。

不粘锅其实买不粘锅主要看不粘涂层,目前可分为两大类:①聚四氟乙烯(PTFE,俗称特氟龙);②以硅溶胶和硅烷单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金属基底表面覆盖一层水性纳米陶瓷涂层。

你们最关心的一点:不粘锅的涂层有毒吗?根据上面的不粘涂层分类,我们来进行比较:特氟龙涂层(内壁为磨砂或哑光黑色的不粘锅),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

年赚10亿的不粘锅,竟然毒害世界60年!骗局杜邦不粘锅

年赚10亿的不粘锅,竟然毒害世界60年!骗局杜邦不粘锅

年赚10亿的不粘锅,竟然毒害世界60年!骗局杜邦不粘锅想一下:如果每天都有人喂你吃慢性毒药,还骗你说无毒无害。

听起来是不是很扯?然而这样的事情,真实地发生过。

并且被下毒的对象,竟然是全世界。

这要从两个案子说起。

一个名叫Bucky的美国男孩,出生时就有面部缺陷:他只有一半鼻子,一个鼻孔,一个眼睑呈锯齿状,视网膜与虹膜分离。

为了正常生存,他不得不接受30几次手术,小小年纪就受尽苦难。

另一边,一个美国农民发现自己养的200牛里,竟然陆续死了153头。

并且这些牛的死状诡异凄惨:眼睛发蓝,牙齿变黑,瘦骨嶙峋,背部凸起。

他请了一个位律师来调查这个案子,却没想到这一查就是近20年。

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偶发”事件,背后的联系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2018年,一部纪录片的出现引发了热议。

它不仅将这些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搬上银幕,还拆穿了一场持续60年的无耻骗局。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来自我们每天都会用的东西——不粘锅。

看完之后,触目惊心。

恶魔你知我知The Devil We Know我们今天用的不粘锅,大部分用了特氟龙(聚四氟乙烯)涂层。

这种涂层是由知名化工企业杜邦公司研发生产的。

它不仅用于不粘锅,也用在其他各种材料上。

大到航天材料,小到食品包装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仅给生活带来便利,也让杜邦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大问题。

我们都知道,不粘锅要在260摄氏度的温度以下使用。

在这个标准之下,正确地使用不粘锅是没啥问题的。

真正的隐患,出自合成特氟龙涂层的一种加工助剂PFOA上。

PFOA(也称C8),是一种有毒有害的致癌物质。

它与6种疾病相关联:肾癌、睾丸癌、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疾病、先兆子痫、高胆固醇。

前面说到的男孩Bucky,他的母亲曾在杜邦工作,每天在流水线上接触的,正是PFOA。

没想到,勤恳工作一辈子,换来的却是孩子一辈子的缺陷。

没人比Bucky自己更清楚长大的过程有多痛苦。

而这种痛苦,却在延续。

涂层的危害

涂层的危害

如何减少油烟对健康的危害
第一,炒菜时油温不要过高,不要等到食用油开始冒烟后才开始炒菜。
第二,选择食用油尽量选择大品牌的精炼食用油,小市场里销售的自榨食用油,以及农村地区普遍食用的食用油,颜色均比较深,且含有大量杂质,而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加速油烟的产生。
第三,要及时清理锅里锅外的油垢,油烟有一部分是油脂过热产生的,另一部分则是这些油垢、锅垢高温加热后产生的。因此,锅灶要及时、彻底地清洗。
味精吃多了会怎么样,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1.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2.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
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这样的浓度,比起产生“的妨碍的,喝些水即可。
4.味精吃多了会怎么样?过量摄取味精是视力杀手,可导致蛋白质下降,让眼轴生长失控。味精还会降低人体的牛磺酸,影响视网膜发育,甚至有些人食用味精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视力模糊。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

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

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

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

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解析】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不粘锅”有毒且致癌?涂层刮花后还能用吗?央视亲测不粘锅真相

“不粘锅”有毒且致癌?涂层刮花后还能用吗?央视亲测不粘锅真相

“不粘锅”有毒且致癌?涂层刮花后还能用吗?央视亲测不粘锅真相“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族群里,大姑发出了一条视频,视频里面一个女子竟然正在卖力的砸锅,她在视频里说道中国人其实被欺骗了很多年,竟然到现在还敢用不粘锅。

而且还有理有据的拿出了外国纪录片《The Devil We Know》里面的片段,并声称不粘锅是国外人毒害中国人的手段,同时不粘锅的涂层非常容易脱落,而且还伴有剧毒,长期使用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还会导致癌症,所以建议大家把家里的不粘锅给扔掉。

直到晚上,家里的老母亲看到这条推送的视频,竟然对其深信不疑,非要把家里的不粘锅给扔掉。

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粘锅走进我们的生活已有很多年了,它里真的含有导致癌症的剧毒吗?平时家里买的不粘锅到底还敢不敢用?这次央视亲自给你做测评。

中国锅中的历史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大多人家里用的还都是大铁锅,尤其是在农村,一口大铁锅甚至能做出十几个人的菜量来。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产品在无形之中都进行了自我革命,而“锅碗瓢盆”之中,就属锅的变化是最大的,除了铁锅还出现了铝锅、不锈钢锅、麦饭石锅、不粘锅、蜂窝锅等各种不同的样式和质地的锅种。

而我们最常买的也是最流行的便是不粘锅,可在网络上一直有人传言,不粘锅的涂层非常容易脱落,而脱落的涂层会伴随食物流入体内,会被人体吸收而导致中毒。

即使涂层没有脱落,加热过程中也会分解出很多毒素,如果长期使用很有可能导致癌症,那么这不粘锅的危害到底是真的吗?不粘锅的流行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了铁锅的痛点,炒菜时能够受热均匀且不粘不糊,因此也让我们很多普通人在家就能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由此不粘锅的销量稳居榜首,基本上成为了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

我们都知道不粘锅之所以能够不粘,是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光滑的涂层,而涂层主要是由化学原料特福龙组成的。

这种材料是一种超强的塑料,有着耐高温、耐腐蚀、耐冲洗等特点,化学性能比较稳定,很少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聚四氟乙烯PTFE有毒吗

聚四氟乙烯PTFE有毒吗

聚四氟乙烯不粘锅致癌?PTFE对人体有害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使用不粘锅时都会遇到涂层脱落、开始粘食物、锅底出现划痕等问题,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不粘锅表面的涂层是聚四氟乙烯PTFE,不粘锅涂层脱落了会不会有毒?今天丹凯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迷惑。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杰出的优良综合性能,耐高温,耐腐蚀、不粘、自润滑、优良的介电性能、很低的摩擦系数。

用作工程塑料,可制成聚四氟乙烯管、棒、带、板、薄膜等。

应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耐腐蚀的管道、容器、泵、阀以及制雷达、高频通讯器材、无线电器材等。

在PTFE中加入任何可以承受PTFE烧结温度的填充剂,机械性能可获得大大的改善。

同时保持PTFE其它优良性能。

填充的品种有玻璃纤维、金属、金属化氧化物、石墨、二硫化钼、碳纤维、聚酰亚胺、EKONOL等,耐磨耗、极限PV值可提高1000倍。

图一聚四氟乙烯管来源:丹凯科技聚四氟乙烯也被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

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亦成为了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

聚四氟乙烯本身对人没有毒性。

使用温度为-190~250℃。

聚四氟乙烯有毒但是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不粘锅涂层主要是聚四氟乙烯,对于高分子涂层,主要的可能风险来自材质残留的或使用中释放的小分子物质。

很多人担心加热会让涂层分解释放有害物质,比如某些全氟化合物。

不粘锅涂层使用的是PTFE(特氟龙)分散乳液,因为PTFE的分子结构是大分子抱团,所以必须要添加稳定助剂使PTFE稳定均匀的分散在乳液中,目前国内的厂家一般使用PFOA或PFOS作为助剂,但是PFOA以及PFOS是一种2B类致癌物质,欧美国家禁止进口含PFOA及PFOS的含氟聚合物,一般国外生产PTFE的公司均不使用此类致癌物质作为助剂。

图二不粘锅来源:网络因此,在消费者选购不粘锅时,需要注意产品是否标明不含PFOA及PFOS,如明确注明,则产品可放心选购。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28Food and Life2020-07蔬菜高温烹调确实会产生丙烯酰胺2011年12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了《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报告称炒菜会产生丙烯酰胺,轰动一时。

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

结果发现,47%的食物含有疑似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含量最高,平均每千克含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千克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无论干炒还是油炒,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千克高达360微克,仅次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

大蒜、洋葱以200微克和150微克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文_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92020-07 食品与生活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10名。

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千克低于10微克。

烹调后颜色越深丙烯酰胺越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出的炒蔬菜致癌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

20世纪90年代初即有日本研究者曾做过不同蔬菜烹调方式的比较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蔬菜生吃、蒸、煮等烹调方式可以发挥蔬菜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多酚类物质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但是焦糊的蔬菜反而有促癌作用。

在香港这项研究中,蔬菜被干炒或油炒,直到颜色发黄,此时蔬菜已经受到120℃以上的高温,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烹调中与美味和美色形成有关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

简单来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发生此反应,温度升至170℃时这一反应最强。

家中炒菜你应该警惕的四大致癌隐患

家中炒菜你应该警惕的四大致癌隐患

家中炒菜你应该警惕的四大致癌隐患1、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

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2、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

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

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3、油冒烟时才下锅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

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

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左右。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4、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

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大家需要注意炒菜之后,把锅刷完再继续炒菜,而不是直接炒完一个接着再做饭,这样容易造成有害物质出现,而且,油冒烟时再下锅,很有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大家需要注意炒菜的方法。

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隐患,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带来更多的危害后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7月科学流言榜

7月科学流言榜

谣言:近日,一篇题为《长期睡眠不足将改变基因》的文章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发了人们对熬夜的担忧。

真相:经查证,这篇网络文章援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文献是2013年发表的研究,该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当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睡眠不足时,共有711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

显然,该研究的结论并未涉及基因的改变,关注的焦点是基因表达。

网传文章却将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基因的改变混为一谈。

熬夜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并不会让我们的基因发生变异。

要知道,人体的DNA即使发生1%的改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毕竟,人类和黑猩猩也仅有1.2%的遗传编码不同。

谣言:有消息称,由于目前对乙烯利的使用没有进行限量,因此超量违规滥用乙烯利等催熟剂的情况很普遍,果农用乙烯利将青香蕉等蔬果催熟,儿童食用后会导致性早熟。

真相: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体没有相应受体,其根本无法在人体内发挥性激素的作用,也不可能参与性激素的分泌合成。

因此,不会导致人体出现“性早熟”“发胖”等情况。

乙烯利用于水果催熟已有百年历史,至今还未发现乙烯利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案例。

目前市场上公开销售、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在规定浓度范围内合法使用,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谣言:最近,人气爆表的珍珠奶茶上了热搜,理由是制作“珍珠”的原料——木薯含有毒性。

真相:奶茶里的“珍珠”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木薯粉就是最常用的一种。

木薯分为苦木薯和甜木薯,甜木薯毒素含量极低,苦木薯中则含有亚麻仁苦苷,在胃酸作用下会产生一种神经毒剂——氢氰酸。

但市场上正规销售的木薯粉,都经过了“脱毒”处理。

况且,“珍珠”在加入奶茶之前都会煮熟,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珍珠奶茶含糖多,有些还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是尽量少喝为好。

奶茶里的“珍珠”有毒乙烯利催熟蔬果可致性早熟睡眠不足会导致基因改变谣言:近日,一篇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文章称,歌手刘欢在录制综艺节目时突发心脏病,紧急时刻,他吃了速效救心丸而化险为夷。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不粘锅对人体有害吗【健康小知识】

不粘锅对人体有害吗【健康小知识】

不粘锅对人体有害吗
文章导读
\n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特别是在日常的烹饪当中,我们用到的厨具也是越来越高级,好多人现在家里用到了不粘锅,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做饭的时
候不会有粘锅的情况,这也让好多的朋友会有担心,不粘锅对人体有害吗?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下面的介绍来进行一下了解。

不粘锅材料是聚四氟乙烯(PTFE),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特氟龙(Teflon),聚
四氟乙烯在常温及常态下具有非常稳定的理化性质,但考虑到炊具都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因此其高温下的安全性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使用特氟龙不粘涂层的炊具在常温至260℃(550°F)的温度范围内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当温度超过260℃时,涂层逐渐向不
稳定状态转变,当温度超过350℃(660°F)时会发生分解。

在日常的烹饪方式中,温度较高的爆炒通常也只会达到200℃左右的温度,即使采用油炸的方式,油温一般也不会超过250℃,因此在正常的烹调中,不必担心涂层分解释放有
害物质。

而且,常见食用油的烟点多在200℃~250℃之间,如果真把锅烧到足以让涂层
分解的温度,首先需要考虑的恐怕是油脂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了,这样的饮食习惯自然也不
健康。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不粘锅对人体没有害处的,在平时做饭或是炒菜的时候
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特别是对于现在好多说不粘锅对人身体有害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n。

不粘锅含有致癌物用其炒菜会致癌

不粘锅含有致癌物用其炒菜会致癌

不粘锅含有致癌物用其炒菜会致癌不粘锅是现代家庭常见的炊具,因为它具有方便清洗,不易粘糊等特点,被广泛使用。

很多人认为在使用不粘锅时,不必添加油,减少了油烟和烟雾,可以降低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不粘锅中的表面涂层会释放三氟甲烷磺酸和其他极性氟代物质,这些物质被认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据研究人员介绍,不粘锅涂层中常用的氟化物是PFASs,包括三氟甲烷磺酸和全氟辛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难以净化的。

而且,这些物质被认为是致癌物,会增加人体患上癌症的风险。

不仅如此,这些物质还导致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如肝损伤、肥胖、免疫系统抑制等。

特别是长期接触不粘锅,人体将长期暴露在PFASs的环境下,容易对身体产生慢性毒性影响。

此外,因为不粘锅表面的涂层不易磨损,长时间使用不产生烟雾和油烟,但这种清洁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它是健康的,相反,它会让人们在使用不粘锅的时候更加放松警觉,认为更加安全,以至于没有预见到它的潜在危险。

而且,如果长期使用不粘锅制作炒菜等高温烹饪,会让涂层因为高温而脱落,这样就会释放更多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不粘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在选择不粘锅时尽量选择使用耐高温的,硬质不粘涂层的炊具。

此外,在使用不粘锅时,也要尽量避免过高的火候,多开窗通风,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和卫生,能有效降低危害。

而且不要长时间使用不粘锅,尽量换用其他不含氟的炊具制作菜肴。

总体来说,虽然不粘锅方便实用,但是其中的致癌物却让很多人担心。

人们应该认清不粘锅的危害,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在使用炊具的时候要谨慎小心,选择健康安全的炊具,远离有害物质的危害。

不粘锅的是是非非

不粘锅的是是非非

争议中的不粘锅半个多世纪前,一次偶然的发现,将一种独特的材料展现给了世人,它就是聚四氟乙烯,美其名曰“特富龙”。

这是一个并不耀眼的名字,然而,一位厨房“明星”的出现,使它变得家喻户晓,它就是“特富龙不粘锅”。

它的出现,使厨房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快捷,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神秘的面纱被揭开,昔日的光环也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质疑与争论。

不粘锅的出现说起不粘锅,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特富龙。

特富龙是杜邦商业氟碳树脂的总称,包括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粘水也不粘油。

1938年,杜邦工程师普兰克特意外发现了聚四氟乙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其它类似的氟碳树脂,统一命名为“特富龙”。

1955年,法国人雷戈文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实验,他将特富龙喷涂到锅的内表面,形成一层特富龙薄膜,这样锅就具备了特富龙的特点,不粘水也不粘油,避免了使用时粘锅和烧焦的烦恼,易于清洗,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口不粘锅。

次年,特法尔公司生产内表面涂有特富龙的平底锅,不粘锅时代的到来。

争议的由来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粘锅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

由于科技条件及病理学研究的限制,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没有对不粘锅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2001年,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通讯,作者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马布里及其同事,其内容足以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这篇通讯揭示了特氟龙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三氟乙酸(TFA)等多种物质,部分物质具有毒性,进入空会污染环境。

但研究人员强调,使用不粘锅炒菜做饭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该研究并不意味着应立即停使用不粘锅。

杜邦随后发表声明,特氟龙的分解温度远远高出烹饪温度。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获得认同,来自马布里的研究通讯引起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对特富龙的质疑越来越多。

美国科学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更是雪上加霜,2005年,环境保护署公布了科学咨询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特富龙中的添加剂全氟辛酸铵(PFOA)可导致实验白鼠产生系列肿瘤疾病。

不粘锅涂层掉了炒菜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掉了炒菜有毒吗

不粘锅涂层掉了炒菜有毒吗不粘锅是金属材料成型后,内表面涂敷不粘涂层的一种炊具,这些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系数小,表面张力较小,使其难以粘附物质,所以,食物就不容易粘上去。

世界上第一口不粘锅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不粘锅由于其散热性好,清洁方便,食物不易烧焦,少用油量,不粘食物所为广大消费者喜爱。

不粘锅涂层有什么类型不粘锅常见的涂层材料有两类:一类是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特氟龙学名叫做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聚合物。

一般呈现半透明白色蜡状,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180~260℃长期使用。

同时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

除了能与熔融的碱金属起反应外,不受任何物质的侵蚀,即使在氢氟酸、王水、氢氧化钠中煮沸,也不起任何变化;另一类是硅氧聚合物,如陶瓷涂层材料,陶瓷涂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属于天然的无机产品,用于锅具内壁,材料的颗粒细软程度可达到纳米级,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相较而言,含氟聚合物的涂层不粘性更好,而陶瓷涂层的耐刮擦性更好。

在不粘锅走进生活的同时,对其涂层安全性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息。

而这个质疑声主要是针对特氟龙来的。

那么,不粘锅在使用中是否存在健康风险,是否有毒还致癌?如果涂层是安全的,如果涂层被刮花,会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呢?不粘锅是否存在健康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特氟龙在260°C以下的温度都比较稳定。

我们用普通电磁炉正常炒菜,不粘锅中心温度一般都在200℃左右,处于安全范围内。

所以理论上,日常煎炒烹炸温度都不会高于260℃,也就不会造成涂层分解。

因此,不粘锅涂层并不可怕,《cctv生活提示》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做了相关实验,首先,研究人员从不粘锅中刮出少许特氟龙涂层,并将刮出的物质转移到小容器内,称好重量。

之后使用热重分析仪,查看一下刮下来的特氟龙涂层的分解温度。

经过一个小时之后,得到了实验的结果:特氟龙涂层在温度达到300℃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分解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粘锅炒菜致癌到底是真是假
炒菜会粘锅,这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

不粘锅的横空出世,无疑为不少家庭主妇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成为新一代厨具宠儿。

但是现在网络上又有报道指出:“不粘锅有毒,会致癌!”
的确,不粘锅解决了人们烹饪时食物粘锅的麻烦,同时还帮助减少厨房油烟,并且容易清洗,相信是不少家庭的不二选择。

但另一方面,不粘锅涂层潜在的致癌和高温毒性等健康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购买炒菜锅一般关注材质
“炒菜时,多多少少会粘锅的。

我买锅一般看材质,比较喜欢用铁锅,听说铁锅炒菜对身体好。

”家住葭沚的陶奶奶表示,在买炒菜锅的时候一定会考虑材质问题,然后再留意炒菜锅的表面是否平坦,很少留意涂层的问题。

“我孙女有向我推荐过不粘锅,如果真的有效果,下次可以换一下试试。


在温岭大溪工作的小杨表示家中有在使用不粘锅:“爸妈挑的,主要是因为无油烟。

我自己不太关注,也就偶尔下厨用用。

”但问及是否知道不粘锅有毒时,小杨表示自己有看过相关信息,只要在使用要求下安全就行。

小杨还告诉笔者:“无论什么锅都会爆出新闻说不好不安全,那么难道大家就不用锅了吗?只要我们平时使用的时候注意就行了,反而我觉得锅的材质更重要,比如煲汤的锅和炒菜的锅,两者材质就不一样。


多数商家避谈不粘锅涂层成分
不粘锅为什么会不“粘锅”呢?它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以“不粘锅”为搜索关键词,笔者共搜到了8万多件,仅台州同城发货也有3000多件。

因此,笔者从中选择了销量最高所在的金嫂子旗舰店、知名品牌苏泊尔炊具旗舰店和台州本土品牌爱仕达厨具旗舰店这三家向他们咨询。

在对不粘锅为何“不粘”这个问题上,三家在商品详情中均提及是“仿荷叶不粘原理”。

而在不粘锅涂层方面,三家则各有说法,金嫂子旗舰店在商品介绍中标注“环保无毒不粘材料”,他们的客服表示是“华福涂层”,但具体的主要成分他们也不清楚;苏泊尔旗舰店则在宝贝介绍中表示“进口不粘材料长久耐用”,客服进一步解释“材料均从法国SEB公司进口材料涂层”,但具体的也不肯再透露;爱仕达旗舰店在产品参数中注明“新不粘技术,不含PFOA”,(PFOA即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分解后会在环境或人体中释放出来,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毒性危害),他们客服表示主要是“杜邦特氟龙涂层”。

据观察,在销量前十的不粘锅中,仅一家在商品详情里直接指出“美国华福涂层”。

这三家店的客服都向笔者表示他们家的产品都是“健康安全,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而当问及涂层脱落混入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时,三家客服都表示“没有危害”,爱仕达的客服指出“不建议继续使用”。

另外,三家旗舰店的客服都提醒笔者,不粘锅上的不粘表面严重损坏后是会影响不粘效果的,也不提倡利用不粘锅烹饪酸性食物。

除此之外,在销量靠前的不粘锅的商品详情中,多数温馨提醒消费者:“不要用钢丝球,不能使用金属铲,建议使用环保木铲或者硅胶铲、尼龙铲等非金属铲。


不粘锅使用温度有限制
那网络报道中“会致癌的”不粘锅涂层主要含有什么成分呢?
据了解,不粘锅“不粘”,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涂层有特氟龙(Teflon)涂层和陶瓷涂层。

而网络传言中会致癌的,就是指使用特氟龙涂层的不粘锅。

特氟龙,化学名聚四氟乙烯(PTFE),其本身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而使人们对“不粘锅”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的,是生产特富龙不粘锅使用的一种加工助剂,叫做全氟辛酸铵(PFOA),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出有毒致癌物质。

有专家指出,特富龙虽称塑料王,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但一般在240℃~260℃之间可连续使用。

在那篇网络报道中,美国环境工作组(EWG)研究亦称,当不粘锅加热超过260℃时,会释放出至少6种有毒气体,其中包括两种致癌气体、两种全球污染物和一种致命的化学物质。

而其实,我国《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早就对不粘锅使用作了使用温度的限制:“作为接触非酸性食品容器的防粘涂料,使用温度限制在250℃以下。


因此,用不粘锅煲饭、烧开水等,都是安全的,但是使用温度一旦超过250℃,那就会变得不安全。

如果用不粘锅来煎炸食品,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还有些人在炒菜时喜欢把锅烧干、烧红后再加油,这样锅内温度肯定超过260℃。

因此使用不粘锅时,一定要杜绝这种习惯。

不过,在不粘锅的标准方面,我国目前只有涉及安全性能的国标《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和行业性的《铝及铝合金不粘锅标准》,并没有关于涂层分级方面的标准。

在选购不粘锅时,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粘锅品种和款式。

挑选时,消费者应注意观察不粘层的表面质量,外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无脱落等缺陷。

此外,不粘锅手柄应牢固。

消费者也要留意锅具上标有的图示性质的标识。

另外,消费者最好选择有保证的品牌产品,谨记索取发票、保修卡等作为日后维修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