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论文
小学地理论文8篇
小学地理论文8篇
1. 世界地理简介
地理是一个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构成和形状,不同地理特征的分类,以及地球上的大洲和海洋。
2. 我的家乡
本文介绍了我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还探讨了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3. 大自然的奇观
地球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本文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包括大峡谷、瀑布、火山等,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城市和乡村是地理上重要的概念。
本文比较了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密度、建筑风格、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影响。
5. 气候与气象
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解释了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介绍了不同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6. 动植物的适应能力
动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本文讨论了动植物的适应机制,并以一些典型的适应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7.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建议。
8. 重要的地理发现
地理学家通过不断的勘探与研究,不断发现新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本文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地理发现,包括新的地理特征、地理理论和技术创新等。
以上是我为您准备的八篇小学地理论文的标题和简要内容概述。
每篇论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研究。
希望对您的写作
有所帮助!。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范文.doc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范文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论文写作,擅长数据处理、文献查找图表绘制、理论分析,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论文写作具体联系金老师Q-Q:387 826 70二、参考范文题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房地产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概要:摘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4年房地产投资影響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我国房地产投资的空间异质性。
克服传统线性回归模型针对参数进行全局估计的缺点,GWR模型更能准确反映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差异化程度。
研究发现,城镇化率、土地购置费以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对房地产投资影响显著,各因素在不同城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空间差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题目: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分析概要: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是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一类有效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该模型在数据删除模型的基础上系数函数的估计及删除观测点后对整个模型的影响,并且给出了权函数的选择方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数据删除模型;权函数;窗宽参数;交叉确认法:0212:A:1000-5617(2015)03-0056-04引言近年来,从线性模型到一般的参数模型,从变系数模型到地理加...题目: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及相关性检验概要:摘要:利用两步估计方法对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拟合,运用Moran's 检验方法探索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dure for fitting Mix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by Two-step estimation method,and explores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error term by Moran's testing method.关键词: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相关性;两步估计法Key words: Mixed Geographi...题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分析概要: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只能是在全局或者平均意义上对参数进行估计,无法反映空间局部的变化,故其不能揭示空间依赖性;地理加权回归(GWR)可以在空间上对每个参数进行估计,更能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性。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论文一、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代替传统教学用图。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地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为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信息量比较大,且形象直观。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其学习地图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对地图进行阅读以及填绘和分析。
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利用教学挂图以及课本附图还有复合投影片等形式对地理分布知识进行讲授,虽然利用教学挂图和投影仪能够深化教学,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空间,容易损坏,而利用GIS技术自主制图,能够将教师的问题清晰反应出来,也不容易损坏。
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信息容量比较大,且精度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能够进行动态显示,容易对内容进行修改以及扩充,也能够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将分布图以及信息数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具有量的概念。
(2)可以进行空间查询。
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达到双向查询的效果。
比如,在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闪烁的形式显示行政区名称以及简称还有位置和轮廓等,同时还要赋予其属性,能够随时对其面积以及人口还有社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进行查询。
另外,这种可视化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将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使知识教学更加丰富。
GIS能够对传统观念和认识加以改变,使教学与学生都能够有全新心态对地理知识加以探索与学习,对学生思维理念加以培养,增加其个性化学生。
教师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以后,学生能够利用GIS数据库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多个方面对研究内容加以了解,对知识教学加以丰富,使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GIS使用的.几点建议(1)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建设。
从当前情况看,GIS技术成果一般都被用在商业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因此,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
对中学地理教育的相关软件以及地理数据进行开发,对教师进行GIS 知识培训,是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得以提升。
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探讨
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探讨地理研究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及其现象的学科,它关注于环境、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分享一篇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引言地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地理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城市扩张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垦,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城市中的交通、建筑和人口密集等问题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压力。
三、解决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的方法为了应对城市扩张带来的自然资源问题,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其次,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监管,减少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此外,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分析:中国城市扩张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某一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策略。
五、结论本论文通过分享地理研究的范文,探讨了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并以中国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希望本研究能为未来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0).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Impact on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 of Geography, 25(3), 56-67.2. Wang, L., & Li, H. (2015).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Urb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City X in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0(2), 78-85.3. Zhang, Y., et al. (201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 Review of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Geographical Research, 65(4), 102-113.这篇论文范文以地理研究中城市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为主题,通过阐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进行案例分析的方式,全面探讨了该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策略。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作者:陈美君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紧扣问题的要求审题并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
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必要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提高“提取、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语言组织要求)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设问中已给定答题的角度)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及其变化的解读;统计图中曲线形态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地理信息的类型1.根据显示方式不同,地理试题中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一)咬文嚼字(2012正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地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5篇)现如今,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信息系统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篇1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而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区域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站略。
预测城市的发展模型。
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
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说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
但是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市政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土地。
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
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因素非常多,开发新城要征用土地,改建旧城要拆迁安置,同时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各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就可能造成混乱,而采用GIS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
由于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发展,所以需要随时更新城市基础数据库,这就要求用用GIS管理日常城市建设活动,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GIS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例析地理试题信息的解读与应用word精品文档6页
例析地理试题信息的解读与应用学生要想顺利完成答题并获得高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应该“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并“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加工,转换成地理基本知识并熟练运用。
本文通过一堂“答题技巧复习”公开课例,试从“构建‘思维导图’”和“叙写‘完美答案’”两个方面,分析“地理试题信息的解读与应用”。
一、收集“题材”中有效信息,构建“思维导图”通过“采点、结链、构图”,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处理相关的地理信息,迁移课本中相关的地理知识。
操作模式如图1。
示例:(双选)图2为“北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三地:A.A地为陆地,B、C为海洋B.A地为海洋,B、C为陆地C.B、C两地的气温比A地低D.B、C两地的空气流向A地(2)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图中X、Y分别表示北、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B.M风带的位置夏季偏北,冬季偏南C.N风带常年控制下的地区水循环活跃D.N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运用上面的操作步骤,通览该题组,采集有效信息点(见题目中的划线和圈画部分);结合信息点,迁移到相关教材,并梳理题目中信息点和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等知识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链;在前两步基础上,构建出符合题目组信息和意图的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图3、图4),使解题思路明晰化。
此题组分析如下:第(1)小题中A和B选项的意图是通过海陆之间因为热力性质差异而造成的“海陆风(短时小范围)或季风环流(长时大尺度)”来判断“海洋或陆地”的位置,但因缺少一个重要信息――“时间”,所以这两个选项无法准确判断,故排除。
依据热力环流原理(见图3),可知C和D两选项正确。
第(2)小题,整合题干“北半球局部,三圈环流”,“X-北、Y-南”和选项中的有关信息,将题图绘制成图4(注:旋转题图并添画赤道),因此可知A项中的洋流应该是“暖流”;N风带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风向为“东北”,D项正确,而C项中受“干冷”的极地东风控制,水循环不活跃;受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影响,“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人教版P35)”,B项正确。
地理学论文写作地理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地理学论文写作地理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地理学论文写作地理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一、引言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景观和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对于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理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技术,为地理学论文的写作提供指导。
二、地理数据收集方法1.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地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和采样,收集真实的地理数据。
田野调查可以包括地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手段,利用直接观察和采样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程传感设备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覆盖、植被状况、气候变化等信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大范围、连续的数据基础。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支持,但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全球尺度的数据,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3. 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地理学研究中,许多有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已经被整理、存储在数据库中。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的地理数据,如地形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等。
在论文写作中,合理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地理数据分析方法1.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地理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空间关系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景观分布、格局变化等规律。
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点密度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等。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理学论文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数值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可以提供数据的客观解释和验证。
3. 模型建立与模拟地理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借助模型建立和模拟技术。
通过构建地理数学模型,模拟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地理情况进行预测和模拟实验。
常用的模型方法包括系统动力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等。
高考试卷中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因而引起了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高考试题内容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学科命题相比以前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目前,对于高考地理试题部分的研究主要在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知识内容的分析、试卷的整体结构分析和考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分析研究等。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九套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中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法,查阅本文要研究的相关自资料,并认真分析近六年的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了解了新课标卷在这几年新课改实施之后的变化。
其次运用文本研究法,对2010年—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的六大特点,并对其试题所考查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汇总。
再次,着重分析了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最后,采用实验研究法和归纳法总结了以下内容:关于提高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策略,以及对其进行实际的实验研究,以探究这些方法策略是否真实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科素养,顺利通过高考。
关键词:高考新课标,地理试卷,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AbstractNow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various field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 which caused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form,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 and propositional geograph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academic literacy when after reformed. Currently, the stud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geography mainly in the propos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tellectual content,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papers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literacy on other subjects.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from 2010 to 2015,which makes geography test in nine of the matricul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pap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 , author read numerous literature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s for this article to study and carefully analyze the new standard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learn the changes of the new standard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Second,using the text study method,do lo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geography test of New Curriculum entrance volume deeply from 2010 to 2015 to Summariz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est st,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to summarize below:the aim which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strategy as well as its practical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test whether the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re real and effective or not.We hope this study can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or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access to disciplinary literacy and pass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entrance, Geographic pape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cess and interpretation 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考考察目标与要求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地理大纲的考察目标与要求,给出了四项高考考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地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各类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而且把“获取和解读各种地理信息”放在四项基本能力的首位,说明这项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1]。
高考地理二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含答案)xx
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在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就存在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无效的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
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如果忽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近几年,在材料和题干中用文字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的试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不能延续利用课本学习时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要突破思维方式。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图形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表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
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
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6.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
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典例剖析]解析第(1)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
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
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
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1)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1)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
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
②地理图像信息。
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
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③地理表格信息。
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
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
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
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
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地理信息是研究信息社会地理特征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小编整理了地理信息科学论文,欢迎阅读!地理信息科学论文篇一论信息地理学及信息地理景观【摘要】本文就信息地理学与信息地理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时空观念、网络关系、数据化(大数据)、双空间观四方面是主要的信息地理观,其中网络起最主要的作用,由于它的作用,时空网络化、数据网络化导致出现真实地理空间、虚拟空间的叠合映射,产生了新的信息地理特征与景观,对这些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未来地理规律,更好地指导社会经济工作。
【关键词】信息地理学信息地理景观网络关系大数据信息社会的地理学有何特点,会如何深刻影响当今社会经济,我们必须有个清楚的认识。
信息具有地域性、扩散性、再生性、网络性,这些特征不仅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正在作为一革命性的力量左右着我国新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
例如,社交网络改变了社会政治格局、网络金融改变了社会经济格局,其背后都隐含着信息的地理性。
所以,信息地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地理学所谓信息地理学是研究信息社会地理特征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以区域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网络链接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网络化所产生新的地域特征、时空特征的新型地理学。
不同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那样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那样物质和能源则是主要资源,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起了主要作用。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第一重要资源,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将成为信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信息产生在一定的区域基础上的,或者有IP 标识、或者是其他资源的数字化。
各地区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体系中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位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区域特征的信息组合,或者不同地域来源、或者不同IP 标识的信息,可见当今的信息是具有地域特征的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映射。
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
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地理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
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理、地球、物理,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老师必需不断拓展自己的学问面,凡是与地理有关的学问都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学习先进的学问和技能,将科学技术进展所带来的地理讨论新成果,融入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其中大都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教学是读图教学的突破点。
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同学的重难点。
但是,假如老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挂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由抽象到详细、由简单到简洁地呈现出来,同学就会有爱好随光标闪动而去读图、析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中国34个省区行政图时,同学对各省行政区轮廓及空间分布非常难记,无头绪下手。
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现中国行政区图,并采纳不同颜色勾画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标注省会、简称、全称。
再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逐一随光标闪动呈现,把重点省级行政区凸现闪动,有些省区还可配上事物图像进行形象记忆。
如,内蒙古自治区配大鹏展翅,陕西省配秦皇兵马俑,青海省配一只大白兔,广东省配一只象头等。
这样的整合行政区图,使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色,由抽象变为详细,直接刺激同学的视觉感官,特殊能激起学困生的参加。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料和图片,能大容量再现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体现地理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
学校新课程中涉及很多世界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但大都只是简略介绍,一带而过。
更多的内容和资料需在课堂活动中或课外活动中去搜集、查寻。
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网上下载,整合教学资源是最佳途径。
老师利用多媒体整理出的更多资料和人文景观图片,能让同学犹如身临其境去亲身感受。
且这些资料容量大、跨越世界各地奇观,呈现出经典人文地理。
地理综合题中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分析 - 副本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综合题为例在2016年全国卷综合题答题过程中,一部分的考生能够从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解读和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应用地理学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好的学科素养。
但阅卷中发现,考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尚欠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答题过程中对专业术语的表达不规范、不准确,从材料或者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部分考生的得分。
一、影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困难的原因分析1、学生不会审题立意在高考中,地理综合题已成为制约考生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准确完整地回答地理综合题的关键。
在全国卷中地理综合题考生仍然在审题中频频失误,主要原因有:(1)、粗心大意,未看清题目要求。
料作为答案,没有与与苏、浙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只答了横县气温高,降水多。
原因: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与江苏浙江相比。
(2)理解偏差,弄错了题目要求。
考生问题:1、只描述旱地气候特征;2、分析了适宜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3、分析了横县茉莉种植的有利条件;4、只说明了横县种植茉莉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量)。
原因:学生理解有所偏差,本题关键词在于地势较高的旱地种植茉莉花的优势条件。
(3)概念不清导致失误。
条件优越)。
2、分析了横县茉莉花茶厂发展的区位条件(技术、经验、政策)。
3、分析了横县发展茉莉花茶产业的条件(交通便利,采摘时间短,利于保鲜)。
4、简述了产业集聚的优点(利于竞争、改进技术、公用基础服务设施)。
原因:考生对问题中的集聚一词所包含的范围、指代的对象不清楚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偏差,(4)不同学科知识混淆导致失误。
2、答了促进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的措施(引进技术、政策补贴、提高人口素质)。
3、答了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措施(发展旅游业、设置工厂学校、增加服务设施)原因: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政史地三科交叉知识的题目中,考生由于审题不清,或由于心理紧张导致用历史或政治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地理题目。
地理论文范文两篇
地理论文范文两篇篇一(假如没有秦岭)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到xx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和认识。
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假如没有秦岭,南北方地理分界会在哪里?南方与北方的地理环境又会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了解一下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确丰富且重要。
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月份OoC等温线;日均温≥lOcC积温4500。
C等值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此外还有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比值)为1的等值线也与秦岭一淮河吻合得相当好。
一月份是我国大陆气温最低的月份。
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南国却是一派“草长莺飞,绿意盎然”。
我国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温差,除了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较大差异拉大了太阳辐射的差异外,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方地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之影响大,加剧了冬季的严寒。
而南方地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加之诸多山脉的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自然小于北方地区。
秦岭横亘在黄土高原的南缘,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北方频频南下的猎猎寒风,也截住了南下的滚滚黄尘。
受益的自然是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和四川盆地,那里在冬日不用担心寒潮的侵袭和风沙的肆虐。
可以大胆地这样推测,假如没有秦岭,干百万年来黄土将会不断填充四川盆地,也许会出现一个“四川高原”,长江的中下游也许会被称作“黄江”。
获取和解读论文地理信息能力论文
获取和解读论文地理信息能力论文获取和解读论文地理信息能力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也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基础,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种能力,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一高考地理信息特点分析高考试题都比较新颖,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一般题中的信息量比较大,相对又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考地理题强调以学生的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地理信息呈现以下特点: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
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
如果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为了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试题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情境化的信息不仅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
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中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文字材料 审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 尤其是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即榨干材料。 “材料读三遍,信息自然见” 阅读材料要细致、认真,找到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 说明什么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提炼。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 +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 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影响
指令词
答题要求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 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描述
简述 说出 阐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 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 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 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 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2、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2015全国卷Ⅱ 43、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定位
图例
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 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 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 ,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以中心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命题模式,每一组试题所提 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 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策略探析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策略探析作者:赵金龙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49期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多以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案例来命题,从而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19年的全国卷地理试题中多数题目均是从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成绩。
一、明确高考命题趋向(一)地理高考命题的特征1.突出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2.对图像、文字的解析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3.关注时代热点,紧扣时代主题。
4.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地理学的价值。
(二)高考地理试题信息的类型1.图表信息:(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值线、气候图、地形剖面图、分布图、统计图表。
2.文字信息:热点时事的背景材料,题后的文字表达,图名信息等。
3.答案信息:选择题中的选项可以作为备用答案,通过逆向思维将选项依次代入题设,进行验证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4.问题信息:问题中的关键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答题时要明确问题的方向。
二、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中有效信息的途径(一)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学会先从文字信息中圈划、理解关键的词句,然后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把提炼的信息再进行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将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答案。
【例1】(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36.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等信息推测冲积平原,土层深厚,附近有河流,地势较高,旱地等,最后进行整理得出答案:(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草本植物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1
1 1
1.18
1.09 1.47
1.20
1.10 1.55
1.21
1.12 1.52
1.23
1.11 1.53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1
1
1.01
1.21
0.99
1.29
0.98
1.42
0.97
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 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②生物量降低 ③
D.②④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 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 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 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 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A
第6~7题图
请判断A地此季节的盛行风向并判断其成因
思考:
在设计试题时又是如何利用信息的? 通过设计试题,对以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有哪些帮助呢?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 探究: 箭头表示风向。
第6~7题图
1、图中提供了哪些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请提取并 作解读。 2、利用本图,请在图中添加其他信息设计一道试题。
第6~7题图
显性信息
隐性信息
1.经纬度
定位
甲在亚洲,乙在澳大利亚
亚洲内陆形成低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正解地理试题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
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紧扣问题的要求审题并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
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必要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提高“提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
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
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语言组织要求)
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设问中已给定答题的角度)
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及其变化的解读;统计图中曲线形态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
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地理信息的类型
1.根据显示方式不同,地理试题中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一)咬文嚼字
(2012正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春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春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
象欣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又如:“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我国哪一地区居住景观的写照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题中信息:“车马”,显示为北方地区,排除c、d;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与“山腰住”不符;得出黄土高原,事实上是黄土高原的窑洞。
(二)细看地图
常见地图中的信息有等高线、等温线、等降雪天数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河流水系图、交通线走向、车速的变化、湖泊轮廓的变化、降水的突变等。
(三)文表、图文结合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
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显性信息:经纬度位置;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出西北部地势高、尼罗河谷地的地势最低;石油等矿产资源与城镇的分布概况;公路与铁路的延展走势;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的月分配数值等。
隐性信息:城镇分布与海岸线、石油分布与公路等关系;图示区
域30°n以北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以南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光热资源,而制约性因素是水源,等等。
从表中获取乙地的海拔1891米,已有知识:①海拔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c,②夏季云贵高原的温度大约为28°c;所以乙地夏季的温度没有超过20°c;结合图中信息,7月温度不超过20°c
的曲线为曲线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