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高三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高三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学生对地理概念、现象、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高三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获取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渠道。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各类地理信息源,如图书馆、互联网、教育软件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地考察、地理竞赛和研究项目,以拓宽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
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学生通常依赖教师提供的教材和讲解来获取地理信息,但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取地理信息。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地理期刊、报纸、电视、网络等资源,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交流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有效地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获取到大量的地理信息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获取后的整理和分析才是关键。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信息的分类和归档系统,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所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四、实践与应用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来巩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测量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过程。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问题。
五、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是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估任务,考察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通过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促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新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体现。
为了真正有效落实这三个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新考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包含三个层次: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ⅱ.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ⅲ.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虽然是解题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它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干与设问,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和解题的限制条件。
第二层次就是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题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及相关知识,从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这是决定解题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设置的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分析和整合,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完成答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要求中,我认为“要求i”应该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具备了“要求i”的能力基础上,再初步培养他们“要求ii”的能力;至于“要求ⅲ”,应该是学生在高二、高三着重培养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在高一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在“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解读什么信息”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
如何获取信息,即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其类型包含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对高一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图表数据的阅读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审题能力等。
高中地理提升地理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提升地理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需要全面理解地理概念、加强地域调查和研究,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地理分析能力,采取一些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习惯是提升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思维习惯是指学生在观察、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时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在学习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因素对问题的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敏感性,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
其次,加强地域调查和研究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分析能力也十分重要。
地理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际情况,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域调查,如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此外,利用地理技术手段也是提升地理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
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给地理教育带来了很多便利。
通过利用地图软件、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和现象,并进行地理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地图软件绘制地理要素的分布图,通过观察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相关的地理解释。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分析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例如历史、生物、经济等。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在学习人口地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历史和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解释。
地理高考中如何获取信息提炼分析
地理高考中如何获取信息提炼分析
【热点预测】选择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几乎达5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是影响地理成绩的重要因素。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
综合题中的主流试题则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的读图能力和计算技能)的重要性。
【复习建议】考生要学会能够从题目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再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另外,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加强图表分析训练。
复习迎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②建立问题分析模型,注重解题思路的拓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③加强图表分析训练,注重图表在日常复习中的应用;
④注重结合地理主干知识分析时事热点。
【备考攻略】现阶段考生要对自己的学情做一个诊断,查缺补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你对地理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精细化的筛选和优化,帮你轻松实现知识点的明细化、条理化、系统化。
1.对照考点,通读教材,将考点一一落实,夯实基础。
牢牢抓住主干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作出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适当训练,研究试题,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能从题目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4.平时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缜密。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摘要:培养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本文提出几个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策略一、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得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文字信息的获得渠道不仅包括网上、当地的一些文字资料,还包括其中附加的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更普遍的是在学生所做的题目中会有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
在学生做的地理题目中,题干的文字材料不仅给出了解题的必备信息,还包含了对本题考查的对象、目的以及解题方法等,对这些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也都是题目的考查范围内。
对题目当中文字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学会对关键信息的标注并理解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以接下来的题目为例:某考察队考察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
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对该题目的解答首先就是要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解答,如在资料中提到的“保存完好”和“未曾移动”这两个限定词,学生就可以在做题时进行勾画,并根据这两个信息回答出该地沙山是固定的。
判断依据也就是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总之,题目是训练学生解题等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同时也要做好在例题讲解中对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
二、通过对话式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地理执教经验,发现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是导致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对于学生而言,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也是他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运用交流沟通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师生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难以轻易接近、充满距离感的身份,这样的认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在地理高考中的体现
’ B马 雅 . 拉山 喜 J 地 D极摹 ・ . 区 南 I ’ t
:
:
I
() 3 下列果树 , 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 的是
A 芒果
.
(
’
)
B荔枝 .
:
C龙眼 .
D柑橘 .
.
() 1表中资料显示, 我国 一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 、 季节 . 秋
比 0 午的 如20 0 高考题: 授在日 写道: 王教 记中 “ 早晨出门, 暗。 天昏
. 乡江南丘陵 ・ 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 了” 。据此回答 ( ) ( ) 1~ 3 题。
1 年水 春 降 『季水 秋降 l季水 : . I 名 1 降量f季水 夏降 J季水 冬 降 l A 河 地 漠 }——— —l——}——I——f——1 C I ———————————————_—— . X ——————————!—————!— ・  ̄ ———————————————— 一 —— !——兰——兰——兰————H {— — + — — . — — — — —— I 兰
比如 20 年 高考题 : 07 右 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盼分 布示意图 ,东部工业区包 括
表 @A n数 、D ; 长度为 19 年资料 G P铁路 99
云南
人 口( 方人 )
G P亿元 ) D ( ’
贵州
3 1 7O
92 1
陕西
3 1 68
18 48
甘肃
24 53
92 3
青海
50 1
28 3
49 12
15 86
铁/'J (i  ̄Kt k ) - / n .
17 83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
备考纵览
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 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该试题属于地理过程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辨识 过程顺序、分析过程成因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读图 析图水平,即从试题所给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 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该试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 藏玄机。试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通过提供区域图,同时也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考查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 成的地质作用过程。隐含考查了水文水系及地形地 质等特征。对地理事物间的关联性(板块运动—断裂 —河流—矿产出露)、地质作用的过程(矿石—外力作 用—流水搬运、磨蚀—沉积、富集)考查得淋漓尽致, 以时空综合的地理视角考查地理事象的变化及成因, 关注了考生的过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指令词用 到了“解释”“简述”“说明”等,中心词主要是“原因” “过程”,考查方向明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 维、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较高。
①并列排布
②横向错列排布
③自由排布
④纵向错列排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 I 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2021 年第 8 期
25
备考纵览
分论证或深入探究,从而形成合乎逻辑、客观理性的 结论。
例 4(. 2020 年 高 考 全 国 文 综 Ⅲ 卷 第 37 题 第 4 小题)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 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 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审题过程的要求,题干中蕴含着设问的要求、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提示、思考的线索。
具体要求是: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要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人地关系等。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解题过程的要求,具体有: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图表数据等)解答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完整的描述和阐释。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答题过程总的要求,具体要求是: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综合创新地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准确 全面 快速 透:理解透彻 通:融会贯通 活:灵活应用
文字材料中信息:土壤过湿不利于根系发育 根系发达
图中信息: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20.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 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 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 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 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8分)
24题.
新 西 兰 北 岛 图
24.(22分) (1) 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
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 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 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
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3) 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 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 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设问中信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地势较高—不易存水 旱地—需要灌溉
21. (20分)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 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6 分)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 (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 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4分)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
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
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
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提高学生高考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高考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作者:桂德兴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高考对于每一位高中学子都意义重大,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有它内在的要求。
要想在全国地理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就首先应当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地理信息;思维导图高考对于每一位高中学子都意义重大,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就有其内在的要求。
要想在全国地理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就首先应当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考试解题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出问题,就会直接导致整个高考的失败,所以提高学生高考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重视地理名词信息的教学例如,“城市和农村”,往往我们只注意景观上的区别,而忽略了内涵的区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村也出现了“小洋楼”,出现了“小作坊”,这样农村是否变成了城市?“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发生在不同阶段的区别,而不重视产生原因的区别。
逆城市化往往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是否也能发生逆城化的现象?“分水岭和集水区”,往往我们只注意到它们的区别,而忽略它们的联系。
在四川盆地属于集水区域,在四川盆地地形中,又有一些突起的小山,这又属于分水岭;同样在山脊中有低洼的地方,这又属于集水区。
“河流两岸受流水侵蚀的作用”,往往我们只注意到强调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忽略了河岸受流水侵蚀作用的过程中,地转偏向力是起始作用的力。
在同一条河岸首先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然后在河流有的地方产生了凹凸岸,在凹凸岸的地方主要受惯性离心力作用,但还是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二、重视地理原理、规律信息的教学例如,“河流地貌的发育和形成过程”教学中,(1)河流的水由高处往低处流,所以河流的上游海拔比下游高。
(2)河流的发源地多位于山区,所以河流的上游地势一般起伏较大,河流下游一般较小。
高考前的地理复习如何掌握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前的地理复习如何掌握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则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高考地理复习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前有效地掌握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一、了解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地解析是指通过解析地学文献、地图、遥感影像等地理资料,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过程。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软件工具,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传播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体系。
二、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复习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1. 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内容;2. 学习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获取途径,并学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学习地图解析的方法,熟悉地图的符号和图例,能够准确解读地图上的信息;4. 了解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5. 熟悉GIS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GIS工具对地理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6. 学习GPS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GPS的应用领域和功能。
三、多做练习题在掌握了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后,多做相关的练习题是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练习:1. 利用历年高考真题,选择与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2. 自己编制一些练习题,涵盖地图解析、遥感影像解析、GIS分析等多个方面;3. 参加地理学科的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水平。
四、多进行实践操作地解析与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多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实践: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比如使用ArcGIS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实践操作,比如使用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解析;3. 做实地考察,利用GPS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
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
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
②地理图像信息。
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
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③地理表格信息。
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
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
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
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2)-模板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2)3、注重总结归纳,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
获取地理信息也不例外。
只有掌握了途径和方法,解题时才能做到轻车熟路、水到渠成,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
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⑥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
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一一关注图边一一分析图中的步骤。
4、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只有具备了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等。
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
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作好知识准备。
5、重组构建知识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考查的是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能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
因此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通过重组知识络,构建知识内在,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地理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解题技巧
地理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解题技巧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的,在解题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试题在提供一幅地图中往往会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告诉学生此图的名称、含义等信息。
学生需要从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重要的地理信息。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的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地理语言。
5.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地理表格中常列出一些数据,根据数据的量、变化趋势、相对关系可获取信息。
二、地理有效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解读1.如何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学生要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及要求应从三个角度把握:(1)从整体(立意)上,学生应当了解试题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
(2)从结构(情境)上,学生应当了解试题的情境都涉及了哪些方面的环节。
(3)从要求(设问)上,学生应当了解试题要求回答什么,回答到什么程度。
包括:①问题指向: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是原因和区位因素的分析还是给出解决措施等;②分析条件: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是什么时间(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一时间段等),还是什么空间(如地点、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只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要求,才能够将自己回答问题的思路对应于命题的思路。
2.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的一般方法明确了试题的要求及考查意图之后,就可以根据试题要求在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和题干设问中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
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
②地理图像信息。
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
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③地理表格信息。
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
的情景。
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
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
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
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
③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为不完整的特点,对解题无用或无关、可能会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的信息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
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
这样就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他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
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④提供组合信息。
为了特定的综合(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
考生只有将各种不同信息提取出来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是为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供帮助。
只有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分析这些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能力的考核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指考生通过试题提供的文字、图像、数据等资料,利用储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等,获取解决问题的条件,思考问题的线索,解答问题的提示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准确而综合的信息系统的思维过程。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这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
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面两个层次水平;也只有达到最后一层次要求,才可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论述和科学探讨问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此,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的“要求”,分清能力目标的“三个层次”,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提高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注重总结归纳,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
获取地理信息也不例外。
只有掌握了途径和方法,解题时才能做到轻车熟路、水到渠成,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
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⑥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
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只有具备了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联系等。
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重视
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
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作好知识准备。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重组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考查的是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能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
因此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6、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平时的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
因此在平时教、学和练中要有针对性的精选试题,严格按照“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三个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