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5分布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高考突破17 人文景观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考向1利用人文景观图考查人类活动的成因及影响上海出现了屋顶农业——把农作物种在房屋顶部,充分利用屋顶空闲空间,屋顶农业成为一匹“黑马”,很快引起业内外的关注。
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屋顶农业的观点正确的是A.可以直接在房屋顶部种植B.作物生长只需要降水,不需要人为灌溉,C.其兴起源于人们对于绿色蔬菜的追求D.农田里的作物都可以种到屋顶上2.下列有关大力推广屋顶农业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大量推广,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②降低屋顶温度,节约建筑物能源消耗③蔬菜可以及时供应,保证新鲜安全④减少市民户外活动空间,影响市民生活⑤增加区域绿化,净化空气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1.C 2.D人文景观反映人文活动的特色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因此由景观特点可以推知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或推断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地理联系。
人文景观类型多样,包括聚落景观、建筑景观、人类活动景观、交通景观等。
本题的思维过程如下:第一步:判断景观类型。
本题所示景观图为人类活动景观图。
第二步:读图判断有效信息。
图中有屋顶、农作物、土壤等有效信息。
屋顶没有土壤,故不能直接种植农作物,农作物属于绿色植物,相比于干燥的屋顶,能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广西南宁三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
当地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
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
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
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
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③便于兴建和搬迁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4⑤2.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A.喀斯特地貌广布B.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3.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A.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D.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答案】1.C 2.D 3.B好,据此选C。
等压线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精校解析Word版

考向1 等压线图上风向和风力的判断(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1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14时到20时,合肥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1.C 2.C等压线图上风力、风向的判读技巧①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示单位距离内水平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需要比较等压距和比例尺的大小。
②判断等压线上某点风向:作图分析法——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呈弯曲状态,则过该点作等压线的切线,过该点与切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定角度,即可确定此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某点为例,作图步骤如下: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 004或1 006 B.1 006或1 008C.1 008或1 010 D.1 004或1 008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A.台湾岛风速变大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答案】1.B 2.D(安徽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2016年1月1日—3日,欧洲西部遭受温带气旋Henry袭击,大风给英国北部带来严重灾难,挪威发出最高级别山洪警报,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地区1月1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英吉利海峡盛行A.偏南风B.偏西风C.偏北风D.偏东风4.此次受Henry影响,与英国北部相比,挪威南部山洪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风力大小②地形抬升③锋面位置④风向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3.A 4.D考向2 等压线图上天气状况的判断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推荐】突破05+平面直角坐标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定量分析题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地理统计图又是地理定量分析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地理统计图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地理统计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等。
其中,地理坐标图和结构图一直在高考统计图试题中“唱主角”。
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判读的关键。
1.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1)综合性强。
地理统计图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自然灾害、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业、旅游、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2)数量特征。
地理统计图上的点、线、面,是运用地理统计数据绘制而成的,形象地说明了地理事物的数量(绝对数量、相对数量)特征。
(3)变化趋势。
统计图反映了地理事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说明了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
2.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在解答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观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图的表面形象迷惑。
判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1)看清统计图的名称。
统计图的名称一般说明了图示主题内容,有些题目的图中没有图例,此时更要注意通过统计图的名称来获取信息。
(2)认清图例、注记。
结合图名和图例、注记等审清统计图表达的确切含义。
(3)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
注意根据统计图的不同类型和相关要求进行判读。
①判读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大小和变化,如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趋势)等,并进行适当计算,最后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其特征。
具体做法请见下表:②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判读统计对象各部分的构成情况。
具体判读内容和方法请见下表:(4)在上述判读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成因。
考向1 曲(折)线图的判读(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突破20 中国区域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2019年4月考向1 利用局部区域图考查局部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年6月19日,历经八年建设,兰渝铁路实现全线贯通。
兰渝铁路全线最后一处拦路虎是胡麻岭隧道,胡麻岭隧道(榆中站和渭源站中间)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是典型的黄土隧道,其施工难度极大,被各方专家院士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下图为兰渝铁路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岷县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中国有名的中药材主产区,其中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为高山植物。
岷县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21户,中药材加工产品主要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下图为岷县气候统计资料图。
(1)简述胡麻岭隧道安全风险高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当归生长习性。
(3)分析岷县发展药材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4)与黄河兰州段相比,从结冰期和流量角度说出长江重庆段的水文特征突出特点,并说明原因。
(3)分析时主要考虑:一是原料(原料生产);二是加工(劳动力、资金、技术);三是市场;四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交通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水量及其变化(降水量、汇水面积)、水位、含沙量(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1)黄土土质疏松,易造成隧道变形;暴雨集中,易被雨水侵蚀;雨后易造成黄土塌陷、沉降;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2)喜凉爽、喜湿润、怕涝。
(3)岷县药材产量大,种类多,为药材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同类工业集中,易形成规模效应;铁路开通后促进药材加工业发展。
(4)突出特点:水量更大,无结冰期。
原因: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汇水面积大、支流多;地处亚热带,纬度低;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本题图是跨区域图,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交界地带,学生读图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以及隐性信息提取不充分等问题。
【推荐】突破19+世界区域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1)

【读图模板】区域图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
高考考查的对象主要不在于图本身,而是以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类生产活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面以2017年全国卷Ⅲ第37题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图为例说明区域图的判读思路。
(1)空间定位。
定位是区域图判读的第一步,通常可以根据经纬度、相对位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但近年来,高考对定位要求降低,往往图名或图中会出现相关的信息(如国家、城市、山脉等的名称),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定位。
如题中已经明确指出本图是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图,但还是要注意挖掘其纬度较高,冬季低温等信息。
(2)读图名、图例。
根据图名可以清楚图示主要内容。
再读主要地理要素在图中的位置、分布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
如从图中看,戈壁广布→气候干旱;额尔齐斯河干流北侧支流多→该地降水较多。
(3)析图。
先根据定位进行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即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其地形、土壤、生物、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再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要素,提取人文地理信息;最后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人类生产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上述分析思路判断,例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早,多戈壁;多山地地形,额尔齐斯河干流北部山地为迎风坡,多地形雨;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区域气温低;人类活动较少,环境清洁等。
(4)答题。
答题时,除要保证语言精练、条理清楚等外,还要注意紧扣问题,理顺逻辑关系。
考向1 利用世界区域图考查热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推荐】突破14+剖面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推荐】突破14+剖面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考向1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4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
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单位:m)(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m~250m之间,B在250m~300m之间。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m~300m之间;b在150m~200m之间;c在350m~400m之间。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2019高考地理真题全国Ⅱ卷独家导图解析!

2019高考地理真题全国Ⅱ卷独家导图解析!
2019高考地理真题全国Ⅱ卷
独家导图解析题非图不能解也,向崔老师求赐图,崔老师欣然应允,在此深表感谢!
匠心地理李双福、李双有老师
本试题中高清重绘图均来自匠心地理,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享受成果!
全国一卷解析所有分享的老师
正是因为全国一卷解析阅读量超过8000,才给我继续加班解析的动力,感谢各位转发老师的支持!
突破16 自然景观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
与一般地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符号表示地理事物,而是用画面直接表示,常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特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正确评价能力。
地理景观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如下:(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且判断它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I卷1—3题图(下图),图名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其主题是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考查了城市管理差异和区域自然带分布现象。
(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1—3题,用一幅以小桥、流水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下图),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空间定位应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
(3)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形成对景观图所在区域的整体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例如根据图乙中信息可以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例如2017年天津卷第3题图(下图),要求判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需提取图中的岩石与岩层信息分析完成。
考向1利用自然景观图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判断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塔黄”(颜色鲜艳、叶片贴于地面)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据此完成回答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B.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D.山地灌丛带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3.根据高山花卉“塔黄”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1.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材料中“如茵的低草”,结合材料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句带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流石滩中见不到草甸与灌丛,冰川分布的海拔在流石滩之上。
高考突破20 中国区域图-2019年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考向1利用局部区域图考查局部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年6月19日,历经八年建设,兰渝铁路实现全线贯通。
兰渝铁路全线最后一处拦路虎是胡麻岭隧道,胡麻岭隧道(榆中站和渭源站中间)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是典型的黄土隧道,其施工难度极大,被各方专家院士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下图为兰渝铁路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岷县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中国有名的中药材主产区,其中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为高山植物。
岷县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21户,中药材加工产品主要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下图为岷县气候统计资料图。
(1)简述胡麻岭隧道安全风险高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当归生长习性。
(3)分析岷县发展药材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4)与黄河兰州段相比,从结冰期和流量角度说出长江重庆段的水文特征突出特点,并说明原因。
(3)分析时主要考虑:一是原料(原料生产);二是加工(劳动力、资金、技术);三是市场;四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交通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水量及其变化(降水量、汇水面积)、水位、含沙量(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1)黄土土质疏松,易造成隧道变形;暴雨集中,易被雨水侵蚀;雨后易造成黄土塌陷、沉降;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2)喜凉爽、喜湿润、怕涝。
(3)岷县药材产量大,种类多,为药材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同类工业集中,易形成规模效应;铁路开通后促进药材加工业发展。
(4)突出特点:水量更大,无结冰期。
原因: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汇水面积大、支流多;地处亚热带,纬度低;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本题图是跨区域图,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交界地带,学生读图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以及隐性信息提取不充分等问题。
一是注意到图中秦岭山地的信息,而忽略其北部的黄土高原、南部的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信息,因而在分析胡麻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高的原因时不能准确地从黄土高原(黄土)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出现“地质复杂、多地质灾害”等空洞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 不是固定不变的, 流水沉积、 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 读近 6000 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 完成 1— 2 题。
2. 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 ( 1)读图名
图下可能没有地理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
2
知条件。 ( 2)读图例
一般的地理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 注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 ( 3)定位置
1. 6000 年来,图中海岸 A .以堆积作用为主 C .先侵蚀后沉积
2.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关系最小的是 A .城市建设需要 C .河流泥沙淤积
【答案】 1. A 2. D
B .以侵蚀作用为主 D .先堆积后侵蚀
B .港口工程建设 D .板块的运动
1.根据图例可知, 6000 年来不同时期海岸的变化方向,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沉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后 退,以侵蚀作用为主,由图可知, 600 年以来该地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所
2019 年 4 月
考向 1 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的判读
读我国某月降水地区(阴影部分)分布图,完成
1—3 题。
1.图示的月份可能是
A.4 月
B.6 月
2.该月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为
A .反气旋
B .气旋
3.该月华北平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沙尘暴
C.8 月 C .准静止锋 C .洪涝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
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
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 、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D. 10 月 D .冷锋 D .干旱
1
1. C 2. A 3. C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1. 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地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1) 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Biblioteka 站的分布。 (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
(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 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 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 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 3) 面状地理分布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