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学科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课件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甲、乙、丙、丁四个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丙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解析:本题组以城市生活中常见的红绿灯信息为切入
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 1 题,从表
中我们可获取丙处红灯时间最短、绿灯时间最长,丁处红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续上表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大能力的关系可直接简化如下: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 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 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 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 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 位等信息。
灯时间最长、绿灯时间最短的信息。人流量大的市中心地
区,因为行人行走速度较慢,为了方便行人过马路,将红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灯时间适当延长。第 2 题,在人流量较小,车流量较大的 工业区,为了保证车辆通行顺畅,将红灯时间缩短,绿灯 时间延长。
答案:1.D 2.A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科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 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 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 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 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 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 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视角和方 法,主要包括时间的视角、发展变化的视角、辩证的视角、 动态的视角。
2020届高三地理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例题讲解
2020届高三地理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例题讲解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着成群的红柳沙包。
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
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
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A.沙源丰富红柳的落叶特性B.沙源丰富地形阻挡C.土层深厚红柳的落叶特性D.土层深厚地形阻挡答案(1)C(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红柳每年11月落叶,是北半球的秋冬季节。
因此,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C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因此,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落叶特性,A正确。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信息?答案红柳11月落叶;冬季受到沙子堆积;落叶层与沙层交替出现。
典例2结合图a和图b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a中景观的地点,是图b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a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1)A(2)C解析第(1)题,A对:由图a某地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草原地区,北部为高山,海拔3 700米以上,图b中甲地在海拔0~1 000米的山麓地带,附近有河流经过,可能为草原,北部为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符合题意。
B错:由图b可知,乙地海拔在0~1 000米,但是乙地离南侧天山较远,不处于山麓地带,因而不可能看到图a中的景观。
C错:由图b可知,丙地海拔在3 000~5 000米,不可能分布有草原景观。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四大能力之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炎热干燥
带控制,气候具有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要领 1、熟练把握读图三步曲:图名、图例、标注、坐标 →柱或线或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趋势→不同数柱或曲线和地 理事物的关系。 读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 计图,就可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例和注记,有利于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观察图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按题目的要求,提取信 息解决问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形的形态特点或 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 在的规律)。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 源及其判断依据。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 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 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地表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 补给是主要补给来源)
三、考试考什么? 1.选择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 2.综合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规范组织答案的过程。
四、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 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 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 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 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PPT精品课件
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B )。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读某市1992~2003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问题。
有关该市 1992~2003 年产业结构变 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D )
(1)无图考图——熟练掌握基本地图,迅速再现。 (2)图像不完整或变式——绘制示意图或添加辅助线、文图 转换、图图转换。
(3)间接信息——挖掘内在联系。
二、充实知识储备,强化迁移能力 专业知识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 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 现对试题所给信息的提炼、分析、整合,必须扎实掌握所学的 地理知识,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以便能够在信 息和问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 问题,逐步建立起提炼信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之间关系的敏感度,达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地理信息含义 所谓地理信息,即试卷中提供的文字资料、图像图表、各 种数据、符号等表达地理事物类型特点、空间分布、时间演化 的信息。 1.信息呈现方式 (1)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不只是给 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包括 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 的限定或提示。
第(3)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分析图中的海拔高 度及地表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在 200~500 米,且地表起伏和缓 属于丘陵地区。
[答案](1)D (2)B (3)D
一、了解信息特点,加强审题训练 1.从试题文字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背景材料信息 ①对空间和时间信息要敏感。 ②对定性和定量信息要关注。 (2)试题设问信息 ①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②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用语,把握答题的角度和层次。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专题一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 中 方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获 ) 取 信 息
厚地势较高地下水位 较深 ③地下水位较浅 土层较薄。 ④
尝试自解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
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
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
下水位较深,适合皇家修建陵墓,B项正确。 答案 (1)C (2)B
[方法总结]
五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针对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对 其进行概括和整合,并分析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 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 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
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典例剖析]
(2014· 浙江文综,7~8)下图 为我国某地沿 北纬38.5° 所 作的地质构造、地貌 剖面图 ,图中一般 地势越高 地下水 埋藏越深 。 读图, 完成(1)~ (2)题。 从材 料中 获取 信息 沿 38.5° N 地质构造和地貌 剖面图以及地势高低与地 下水埋藏深度的关系
专题一 《考试大纲》四项基本能力
1.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
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
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 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高考地理命题以 “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
在试题分析中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试题分析中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揭西县河婆中学黄玉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试题特点看,考查的不是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而侧重于地理图文信息的读取、分析能力、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是指学生自己为主体,运用储存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提炼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考核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另外三项能力:即“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重要前提。
所以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考试做题的切入点,是能否顺利准确全面完整答题的重要保障。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从试题分析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共同探讨。
1、获取地理信息,理解考查意图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挖掘试题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显性信息就是能在试题提供的各种材料里找到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试题中那些不直接给出的解题信息以及根据某些显性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解题信息。
目前高考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是丰富多样的。
地理信息是指试题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
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
②地理图像信息。
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
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③地理表格信息。
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所以只有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才能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例如: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30分)资料一:毛里求斯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外海,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①组成,面积2040平方千米。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 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连结起来,称 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一侧,与山 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 压线。读图完成3~4题。
3.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A.迎风面空气堆积 B.迎风面气流下沉 C.迎风面降水多 D.迎风面气温高
(3)若A城市布局重化工业基地,拟选址B地,试 对该选址做出评价。(8分) 合理性: 邻近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 位于郊区,地租低。(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得6分) 不合理性: 靠近居民区,位于东南风(或夏季风)的上风向, 易造成城区的大气污染(2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 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 特点。图 3 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 据此完成 1~2题。
1. 图 3 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2. 图 4 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图 3 中的 A.③地 B. ④地 C.⑤地 D.⑥地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沙坎是河底突出部分,以沙质堆积物为主。图7为鄱 阳湖口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图8为A城市位置及用地规划 示意图。
• (1)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底发育有一道沙坎, 试推测沙坎的成因。(6分)
原因: 主要因为(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加剧,河、湖 含沙量大(2分); 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因坡度小、落差小,流速变缓(2分) 湖口处受湖水(或河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缓, 泥沙沉积(2分)。
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有哪些?它们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3.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有哪些?它们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答: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内涵及表现: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
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
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问题。
包括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生物。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文字材料 审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 尤其是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即榨干材料。 “材料读三遍,信息自然见” 阅读材料要细致、认真,找到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 说明什么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提炼。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 +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 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影响
指令词
答题要求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 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描述
简述 说出 阐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 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 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 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 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途径
2、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2015全国卷Ⅱ 43、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定位
图例
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 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 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 ,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以中心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命题模式,每一组试题所提 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 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原因是_中__游_因_为__中_游_流__经_喀__斯_特_地__形_,__多_暗_河__,_地。下水流量稳定;上游冰
雪融水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下游冬季形成汛期,夏季水量较少。
图中的典型特征,及多幅图的差异比较 ;对关联图的阅
读关键是 找准核心和关键联系;
3、文字信息的获取要领
学会勾画、理解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例 :(2009广东地理卷)35.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 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3)题。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 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 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试考什么?
1.选择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
2.综合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规范组织答案的过程。
四、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
读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
计图,就可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例和注记,有利于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观察图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按题目的要求,提取信
息解决问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形的形态特点或
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 在的规律)。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 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 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
区。
阅读下表回答5~6题。 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大陆地 10年增
人口普查
区人口 总数
长率( ‰)
第五次 (2000年 )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 启示:资料中“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勾画是解“(1)
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的关键。
hfllg
【例2】读图,回答下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例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6~7题图
图中提供了哪些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请提取并作解读。
2013年浙江省地理参考卷6-7题
显性信息
第6~7题图
隐性信息
1.经纬度
定位 甲在亚洲,乙在澳大利亚
2.风向(辐合,气流流向气压中心) 亚洲内陆形海洋形成高压),可推断为北 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冬半年),澳大利亚大陆应形成高压中心。
高考增分复习
一、从地理考题考查的目标看
地理考试考什么?
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审题并紧扣问题 的要求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 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展过程和原因→ 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在 解题的过程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 础,也是关键
例1:读下图 (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地球在公 转轨道上正位于 近日 点附近,太阳的直射点
位于 南 半球,全球太阳升起的方位
是 东偏南(东南,)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
是 昼短夜长 。
(2)据图可以判断F地此时盛行 偏北风,其 气气候候特温暖点,是降水较少;E地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干。燥
二、地理审题审什么?
审题的过程就是结合题目的要求阅读题目给出的 文字、图表材料的过程,也是阅读时从图文中提 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审题要特别关注:
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 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确定答题语言组织要求) 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确定答题的角度) 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 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的读取和变化
1、AA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 河谷(盆地)。 2、BB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 (峡谷)。 3、CC1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4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 河流谷地。
7、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是组合式的试题,都是 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小题之间具有 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如果前 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产生 连锁反应。
12.7 亿
11.66
第(六 20次10年)13.4亿 5.84
0-14 15-59 60岁及 受大学教育人 城市化
岁
岁
以上( 数
水平(%
(%) (%) %)
(每10万人) )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5.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D.现代型
6.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例题6:36.(2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高考地理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
1、文字信息:通常是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 字信息。不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材料,还包括地图、表格的 引文或说明,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地理文字材料不仅 给出了解题的基本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
例、假设某大河流域范围在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 岸,其干流从大陆中部流向西海岸。河流上游地区有4000m 以上角峰、U形谷地;中游地表为海拔500m—1000m切割较 深的石灰岩;下游河床岩层从东至西依次由老到新再到老,两 个老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岩性和时代一致;河口地区有一峡谷, 两岸地区平缓而对立,从上部到下部岩层内新外老,河床底部 与陡壁顶部岩层一致。根据以上文字叙述。完成以下填空:
【例1】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 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 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 征,并综述该小区域 的整体地形特征。
6、从试题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例】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 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 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 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 特征。
(3)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来看,上游地区同中游地区
不同的是__上__游__冰__川__侵__蚀__作_。用,中游流水溶蚀作用
2、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像提供的信息,包括专题 地图、综合性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 等地图是承载量最丰富的一种图像,她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 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3)此时,AB之间的等温线向 低纬方向弯凸,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高纬 方
向弯凸,E地沿海海洋等温线向 低纬 方向弯凸。
(4)此时非洲大陆南端因受
带控制,气候具有
的特征。
副热带高压 炎热干燥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要领 1、熟练把握读图三步曲:图名、图例、标注、坐标→ 柱或线或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趋势→不同数柱或曲线和地理 事物的关系。
1.结合上文并读图1,东山的土地利用方式自西向东依次为
A.①果园②稻田③茶园④淡水养殖 B.①果园②茶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B
C.①茶园②稻田③果园④淡水养殖
D.①茶园②果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图1
例题:从文字材料中把握时空信息(2013年浙江省文综参考卷第 6-7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
⑤
⑥⑦
2261 23 8
372 2045 975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 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由于其地势较高,故年平均气温比 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所以降水量 小于①地。
220 700
100 60
5⑴00C 300
50 100
CD、、解南南析部部:沿沿(海海1)地、我区东国、北不西地同北区0地地、区区西、北的东地河北区流地径区0流量的大小和径流的
季节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甲河流流量很大,且夏季为明
显的汛期,属南方河流特点;乙河流流量很小,冬季河流
干涸,夏季为丰水季节,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 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 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 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 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2)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季风的影响,可以接受部分来自于太平洋 的水汽,也可以接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而⑤地地处内陆,海洋水汽不容易到 达,所以④地降水远多于⑤地。
5、结合地图与文字的信息
东山镇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之滨,西部山丘绵延,东部地形 平坦直抵湖畔。自古为鱼米之乡。山麓和山坡分别是茶园和果园。 这里出产的名茶是碧螺春,这里的果园盛产橘子、枇杷、杨梅和白 果。读东山镇地形剖面示意图(图1),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