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鱼塘增氧原理
鱼塘增氧原理鱼塘增氧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氧气输送到鱼塘水体中,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以改善鱼塘水质,促进鱼类生长的一种重要措施。
鱼类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而鱼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存活。
因此,合理的增氧措施对于鱼塘养殖至关重要。
鱼塘增氧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曝气增氧。
曝气是一种常见的增氧方式,通过将空气喷入水中,使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曝气设备通常采用气泵和曝气石,气泵产生气泡,曝气石能够将气泡细化,增加气泡与水体接触面积,提高增氧效果。
2. 水循环增氧。
水循环增氧是通过水泵将水体抽到一定高度后再放回鱼塘,形成水流,增加水体的氧气溶解速度。
水流能够促进水体的对流和氧气的溶解,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3. 水面增氧。
水面增氧是通过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氧气的溶解。
常见的水面增氧方式包括喷泉、水面曝气等。
喷泉能够将水体喷至空中形成水雾,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提高氧气的溶解速度。
4. 植物增氧。
在鱼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芦苇等,这些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鱼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改善水质。
5. 太阳能增氧。
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气泵或水泵将氧气输送到鱼塘水体中,实现增氧。
这种方式清洁环保,成本低廉,适合一些偏远地区或没有电力的地方使用。
总之,鱼塘增氧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增氧方式,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增氧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质、保护水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鱼塘养殖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增氧方式,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池塘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需求及增氧技术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3-0137-03池塘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需求及增氧技术马维东(松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松原138000)摘要研究以池塘养殖鱼类(罗非鱼)为对象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12.80℃时溶氧量较低;当溶氧量为21.58~ 31.82mg/L时,鱼体的耗氧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当水温高于30.30℃时鱼体耗氧速率最快,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当溶氧量为41.45~51.73mg/L时,鱼体内的耗氧量急剧下降且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此时水中氧气浓度过高所导致的。
通过改变曝气方式来调节DO浓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溶氧水平的增加,效果更好。
关键词池塘养殖鱼类;溶氧量控制;增氧技术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3.050The Demand for Dissolved Oxygen and Oxygen Enrichment Technology for Pond Cultured FishMa Weidong(Songyuan Fisher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Songyuan138000,Jilin,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pond fish(tilapia)was taken as the object for relevant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lower 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12.80℃.When the dissolved oxygen is21.58~31.82mg/L,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fish body shows a trend of first rising,then falling and then rising,among which,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30.30℃,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fish body is the fastest,and after reaching the highest value,it be‐gins to decline,but still maintains a certain growth range.When the dissolved oxygen is41.45~51.73mg/L,the oxygen consumption in fish decreases sharply and shows a significant trend of decrease,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at this time.Adjusting DO concentration by changing aeration mod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dissolved oxygen level, thus making its effect better.Key words:pond culture fish,dissolved oxygen control,oxygenation technology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是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水中溶氧如何正确增氧?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水中溶氧如何正确增氧?最近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水中溶氧容易偏低,那么如何正确增氧呢?需要明白这5 个变化!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在生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水产养殖中的溶解氧体现出不均匀特点。
例如,在风向作用下,白天浮生植物在上风处的数量明显低于下风处的数量,所以池塘中浮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上风处溶氧量低于下风处溶氧量。
在夜间时,下风处浮游植物较多,所以在池塘中浮游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上风处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风处溶氧量。
同时,风力大小对水产养殖池塘上风处和下风处溶氧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此外,由于清晨是一天中内池塘溶氧量最低时,此时检测时若发现水中的溶氧量在5mg/L以内,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开启增氧机,以便增加池塘溶氧量。
由于白天时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增加池塘上层水中的溶氧量;晚上时浮游植物生长减慢,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池塘上层水中的溶氧量,所以池塘水的pH值检测需要分为早晚2次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可靠性。
季节变化对水产养殖中溶解氧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调控措施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养殖场需要依据季节特点对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同时,由于池塘中排泄物会在池塘底部不断地累积,使池塘下层溶氧量迅速下降,池塘底部淤泥中与水中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会因为缺氧而受到抑制,所以需要利用增氧剂、改良剂与消毒剂等。
增加池塘溶氧量和将池塘下层水中的还原物质进行氧化,以确保池塘溶氧量可以满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要求。
水产养殖中溶氧量的日变化在氧盈和氧债方面的规律也比较显著!例如,在晴天上午时,池塘的上层水中溶氧量相对较高,其氧盈为最大值,池塘中上层溶氧无法对下层进行补充,导致池塘下层出现缺氧问题,处于氧债状态,进而限制了池塘下层水中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为解决这一问题,养殖场可以在白天时用氧盈层补偿氧债层,减少池塘夜间的耗氧量,并且保持池塘pH值的稳定,确保池塘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水产养殖业的灵魂——溶解氧
水产养殖业的灵魂——溶解氧水产养殖最怕的就是缺氧,它会产生过量有害细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造成鱼虾生长缓慢、偷死甚至爆发疾病。
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可大大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成功率。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池致死。
一般来讲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 mg/L以上。
各种鱼虾蟹需要溶解氧量及窒息点mg/L如下表:池塘溶解氧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机械增氧以及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产生。
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此外池塘溶解氧还受到光照、风力、气压、浮游生物、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溶解氧看不见摸不着,凭人的感觉很难掌握是否缺氧,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溶解氧测控仪。
一、底部溶解氧变化是反映鱼虾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可对底质和水质做出科学参考。
利用测氧仪器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科学、可靠。
一天应做四次记录:1、早上05:30,一天内溶解氧最低阶段;2、上午08:30,是否开始喂料的依据;3、下午15:30,一天内溶解氧最高阶段;4、晚上23:00,是否全部开增氧机的依据。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可预知底质、水质变化,提前调控。
1、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不宜超过7mg/L,这是鱼虾健康的重要指标,底质、水质均良好,适合鱼虾生长。
在养殖早期阶段应定期投放分解池底有机物和培养有益藻相的微生物制剂;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定期投放分解池底有机物和降解亚硝酸盐及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减少由有机物诱发的缺氧,培养有益菌相和藻相;定期投放由贝壳烧制的粉末,提高养殖水体的总碱度。
养殖适宜的pH值是7.8—8.6,适宜的总碱度是100—200,不宜超过300或低于60。
但要注意:在养殖早期阶段,如果由于藻相不平衡而产生有害藻类,虽然底部溶解氧变化也正常,鱼虾也可能会发病。
2、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在8—9mg/L,说明此塘养殖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水中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水体中溶解氧过低时,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1.增加水体流动性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可以提高溶解氧含量。
这是因为当水体流动时,空气与水体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空气中的氧分子更容易进入水体中。
2.增加植物数量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将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因此,在池塘、湖泊等容易出现缺氧的场所增加植物数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溶解氧含量。
3.减少有机负荷有机负荷指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分解所需时间的度量。
当有机负荷过高时,微生物分解这些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导致缺氧现象。
因此,在污染严重的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有机负荷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4.增加氧气供应在缺氧的水体中,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溶解氧含量。
这可以通过在水体中增加机械通风设备、喷泉、瀑布等来实现。
这些设备可以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水体中,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
5.控制养殖密度在养殖场等场所,过多的生物密度会导致缺氧现象。
因此,需要控制养殖密度以避免过度消耗溶解氧。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式,以减少有机负荷和浪费。
总之,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加植物数量、减少有机负荷、增加氧气供应和控制养殖密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调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体中的溶解氧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采取有效的调控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一、增加水体曝气量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增加水体曝气量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常见的增加曝气量的方法包括使用曝气机、增设喷头等。
曝气机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体表面积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促进氧气的溶解。
二、调节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溶解氧浓度下降。
因此,合理调节养殖密度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保证养殖生物间的营养物质需求和氧气供给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三、提高水质管理水平良好的水质管理是保障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机废物和底泥会消耗溶解氧,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因此,定期清理废物和底泥,减少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是保证水体溶解氧浓度稳定的重要措施。
四、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加水体流动性有助于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水体的流动可以通过增加水泵的运转时间或者设置流动装置来实现。
流动的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氧气向水体溶解。
五、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过多的投饵会导致养殖场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从而降低水体溶解氧浓度。
因此,合理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通过增加水体表面积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氧气向水体溶解。
例如,可以增加塘埂的宽度和长度,增加水体的表面积,提高水体气体交换效率,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总结起来,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包括增加水体曝气量、调节养殖密度、提高水质管理水平、增加水体流动性、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以及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浓度,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鱼塘增氧的方法
给鱼塘增氧的方法
有几种方法可以给鱼塘增氧:
1. 安装氧气增氧装置:可以安装氧气增氧装置,通过氧气泵将氧气注入鱼塘中。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鱼类呼吸,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2. 增加水流:增加水流可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
可以安装水泵或者喷泉等设备,增加鱼塘中的水流,增加氧气的溶解度。
3. 增加植被:在鱼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氧气含量。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有效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
4. 控制饲养密度:适当控制鱼类的饲养密度可以避免过度饲养导致水体缺氧。
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鱼类排泄物增多,消耗水中氧气。
5.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可以提供新鲜的含氧水体,帮助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6. 清除底泥:定期清除鱼塘底泥中的淤积物可以减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助于提高水体氧气含量。
请注意,增氧操作应根据鱼塘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水质适合鱼类生存。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养殖水体溶氧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讲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层或中上层溶氧,而对底层增氧关注比较少,其实,底层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应当加以重视。
一、底层溶氧的作用1.养殖水底生态需要足够的溶氧水体底层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占养殖水体总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长条件下,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占12%。
2.水底溶氧高促进物质快循环水体底层含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氧条件下,能加速它们的氧化分解,促进水体有机物质循环。
同时,高溶氧还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催化剂。
在养殖中后期,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等,理论上讲,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体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为什么有时候效果不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制剂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会造成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是推动和加速物质循环的前提。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质无害化底质的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条件,良好的底质条件是水质稳定的基础,所以稳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底层溶氧。
底层丰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质无害化条条使氨氮下降、硫化氢消除、酸碱度稳定、化学耗氧量下降。
有资料显示,将1000g氨氧化成硝酸盐需要消耗4570g氧,在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硝化反应受阻,而低溶氧常常处于水体中下层,同时,溶氧下降导致CO2量上升,结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御不良气候的影响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突袭,需要无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灾害袭击,也不会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剧变化而形成强烈的鱼虾应激反应,那是因为水底经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5.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饲料系数许多鱼类习惯水底摄食,有资料显示:当溶氧为1.6mg/L时,罗非鱼摄食减少,饲料系数比溶氧为2.24mg/L时高一倍。
水产养殖水池溶解氧及缺氧防治
水产养殖水池溶解氧及缺氧防治在水产养殖管理中,水质的管理超级重要,管理好水质溶解氧是其中心环节。
但是在以追求高产为中心的养殖模式中,缺氧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于天气突变等原因引发溶解氧骤降而泛塘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水生动物生长顶峰的夏日,水池有机物含量升高,水池底部由于有机物的富集,使水池底层和中基层水体处于缺氧和半缺氧状态(低于L),对养殖鱼类有专门大的危害。
可是此刻仍有许多养殖户对缺氧的熟悉不够,乃至无法明白自己的水池是不是缺氧,从而造成了没必要要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现象现将水池溶解氧及缺氧防治办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用“D O”符号简记,水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池水中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水中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淡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为8~11mg/L。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一日夜16小时以上的溶解氧必需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的溶解氧不得低于3mg/L。
溶解氧的多少影响着鱼的产量,池水中氧气条件好,鱼类摄食旺盛.对饵料利用率高,长得快。
反之,缺氧时鱼类摄食、消化功能下降,由于呼吸作用增强,消耗能量相对增高,生长缓慢。
溶解氧的多少还严峻影响着池水的水质状况。
在溶解氧条件好时,有机物在好气性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快,浮游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补充及时,生长旺盛,而一些分解产物如氨专门快被氧化变成铵盐而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
相反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被抑制,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硫化氢等增多,不能被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利用,这些产物积累多了对鱼产生危害,严峻影响鱼类生存。
1、池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池水中溶解氧的昼夜变化:白天阳光辐照度强,水中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往往在晴天下午溶解氧达到过饱和。
夜间,池水中的浮游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致使池水中的溶解氧下降,至黎明前下降到最低,此时就易引起鱼类因缺氧而浮头。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于水产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所需的主要气体之一,它对鱼类、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含量可能不足,因而需要采取措施来调控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一、增氧设备的应用增氧设备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空气或纯氧引入水体,增氧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常见的增氧设备有曝气器、增氧泵和增氧管等。
曝气器通过将气泡注入水体,增加气体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溶解氧的吸收。
增氧泵则能够将含氧气体直接注入水体,提高溶解氧的浓度。
增氧管则通过将气体注入水中,形成气体泡团,增强氧气与水体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加溶解氧含量。
采用这些增氧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二、水体循环和通气水体循环和通气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设置水泵和通气设备,使得养殖水体中的水能够循环流动,并与空气充分接触。
水体循环可以加速水中的氧气重新溶解,同时也能够带走水体中的废气,保持水体的清洁。
通气设备则能够将新鲜的空气引入水体,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通过水体循环和通气,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三、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因素。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过密,可以减少水体中生物的新陈代谢,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氧气消耗量。
同时,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可以减少水体中废物的生成,减轻水体的负荷,从而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可以有效调控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四、水体曝气和水质调节水体曝气和水质调节也是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水体暴露在空气中,促使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同时,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温度和盐度等指标,并适时进行调节,保持水质的稳定,有助于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鱼塘增氧最简单方法
鱼塘增氧最简单方法
水产养殖是以水为生活和生产介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利用各种生物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为人类提供有一定质量、数量和规格的水产品的生产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氧气不足或缺氧的情况,造成鱼类的生理失调,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所以说,增氧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利用机械增氧
机械增氧是一种传统的增氧方法。
其作用主要是在水中形成气泡,以增加水中溶解氧。
它可在池塘、湖泊或河川水域中使用。
使用时,首先要检查进水管和出水管是否连接正确;然后将水泵安装好,最后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好。
它通过向水中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来增加溶解氧。
具体来说,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1)氧化剂与水直接接触,将氧气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其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需要加化学添加剂;
(2)将氧化剂与水混合成强氧化剂,然后加入到水中。
其优点是效果好、成本低;缺点是操作起来不方便。
—— 1 —1 —。
水产养殖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产养殖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产养殖的关键就是养水,养水的关键就是溶氧。
合理增氧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确保不发生浮头。
养殖鱼类如果经常性的缺氧浮头,鱼类会因缺氧消耗大量体力,导致“一时缺氧浮头,三日只吃不长”的现象发生,表现为食欲减少,饲料利用系数降低。
鱼体也会因此而抗病能力消弱,鱼病也随之大量发生。
生长速度变慢。
同时因为池塘的含氧量过低,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会导致水质恶化。
所以不要把增氧机当做“救命机”使用,不要等到鱼浮头时才开始启动增氧机。
无论白天(阴天)或夜里,必须在鱼接近斧头之前,提高1-2毫克/升就开始增氧。
这样不但能够避免泛塘,而且能大大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保持鱼类的体力和抗病能力减少鱼病发生,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同时有利于避免水质恶化。
第二,避免无效增氧。
当增氧达到足够的溶氧量时(一般为3-4毫克/升以上),应该及时停止增氧机,避免浪费。
第三,午间补氧。
恰当的午间补氧是十分必要的。
当午间日照强烈时,上层水溶氧含量会超过饱和值,常常达到十几毫克/升以上,此时应启动增氧机,把上层水搅动到下层,增加池塘整体含氧量,防止夜间溶氧下降过快。
并能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无机物的氧化,抑制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产生,转化和降低其含量。
以利于改善水质。
但应把握好午间补氧的时机,如果上层水的溶解氧并未饱和,则补氧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在
过饱和和最高时进行补氧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水产E线)。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氧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氧管理水产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合理布局和管理技术,培育和繁殖各类水生生物,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水体的溶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溶氧是水体中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对于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生物来说,溶氧水平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发育、养殖效益和生存状况等。
因此,养殖水体的溶氧管理是保障养殖水生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分别从溶氧产生和溶氧维持两个方面,详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溶氧管理。
一、溶氧产生1.合理投放溶氧设备在养殖水体中,可以采用溶氧机、酸性氧化剂、微生物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水体的溶氧含量。
其中,溶氧机是比较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式。
养殖者可以酌情投放溶氧机,根据鱼类种类、密度以及池塘水体的特点进行调节。
同时,也要合理选择适宜的溶氧机型号和投放位置,以确保溶氧机的效果最大化。
2.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指养殖单位面积内鱼类的数量。
适当控制养殖密度是保证养殖水体溶氧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养殖密度过高时,鱼类之间会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加重了水体中溶氧消耗的负担。
因此,养殖者应该根据养殖种类和养殖环境的要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维持水体的正常溶氧含量。
二、溶氧维持1.保持水体清洁水体中的杂质、废物等会影响水体的溶氧含量。
因此,养殖者应定期清理养殖池塘,移除池底的杂质和残留物。
此外,还需要注意饲料的投放量,不要过度投放,避免造成过多的残留物。
2.增氧喷口的设置与调整在养殖池塘中,可以设置增氧喷口,通过增加水流和气泡的形成,提高水体的溶氧含量。
养殖者可以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增氧喷口的位置和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溶氧效果。
3.增加水体氧气交换面积水体中的氧气交换面积越大,溶氧的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养殖者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交换面积来提高溶氧效果。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水体的搅拌,通过充分对池塘进行搅拌,提高氧气的交换速度,增加水体的溶氧能力。
溶解氧在水产养殖中作用及增氧机合理搭配
饲料都去哪了?
溶氧6 mg/L 溶氧5 mg/L 溶氧4 mg/L 溶氧3 mg/L 溶氧2 mg/L
饲料消化率90% 饲料消化率75% 饲料消化率60% 饲料消化率45% 饲料消化率30%
还记得前边说的一天24 h中,必须有16 h以上大于5 mg/L, 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 mg/L。知道原因了么?!
1.2 DO与养殖水体其他理化指标的关系
1.21 DO与氨氮、亚硝酸盐的关系:
氨氮亚硝酸盐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如何分解的? 为什么降氨氮亚硝酸盐没有特效药? 为什么降氨氮亚硝酸盐后两到三天又反复了? 为什么不喂料的冬天没有氨氮亚硝酸盐? 根本原因:养殖水体中的DO!!
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水体中氮代谢的中间形态 ,主要来源都是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 说白了是一回事!
什么是溶解氧?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就是 溶解到水里的氧气,通常记作DO,用每升 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例如5mg/L,我们 一般叫做5个溶氧。
溶解氧(DO):水产养殖的生命线
一、为什么说DO是最重要的人为可控的理化因素
水产动物需要DO来维系生命,无需多言 养殖水体DO和其他理化指标的关系 养殖水体DO和鱼类生长、饲料利用率的关系 养殖水体DO和鱼类病害之间的关系 药物中毒与水体DO之间的关系
氮来源: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 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
说白了就是饲料和底泥,夏天一天吃几百上千 斤料,这下知道为什么没有降解氨氮的特效药 和氨氮、亚硝酸盐反复发作了么!
氨氮、亚硝酸盐分解的过程:
从公式可以看出,氨氮在氧气的作用下变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再在氧气的作用下变成无毒、可被藻类利 用的硝酸盐,所以氨氮亚硝酸盐的分解离不开DO!
溶解氧在水产养殖中作用及增氧机合理搭配
物耗氧量(BOD)降低; ➢ 水温低时水中的饱和DO高!
2020/11/14
13
各种温度下饱和溶解氧值(一个大气压)
2020/11/14
14
• DO与水温的关系在水产养殖中的指导意义:
➢夏季饱和溶解氧低,需多开增氧机,但开再 多增氧机也很难达到7个溶解氧。
2020/11/14
4
溶解氧(DO):水产养殖的生命线
一、为什么说DO是最重要的人为可控的理化因素
➢ 水产动物需要DO来维系生命,无需多言 ➢ 养殖水体DO和其他理化指标的关系 ➢ 养殖水体DO和鱼类生长、饲料利用率的关系 ➢ 养殖水体DO和鱼类病害之间的关系 ➢ 药物中毒与水体DO之间的关系
二、养殖水体DO的来源与消耗
2020/11/14
10
➢ 氨氮、亚硝酸盐分解的过程:
➢ 从公式可以看出,氨氮在氧气的作用下变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再在氧气的作用下变成无毒、可被藻类利 用的硝酸盐,所以氨氮亚硝酸盐的分解离不开DO!
2020/11/14
11
2020/11/14
➢ 指导意义: ➢ 氨氮亚硝酸盐分解真正起
作用的是DO和硝化细菌 ➢ 别指望反消化作用和反硝
• 指导意义:天气水质不好溶氧低时要减少投喂,想加 料,先提高DO!
2020/11/14
19
1.4 养殖水体DO和鱼类病害之间的关系
➢溶氧不足3mg/L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 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极 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和生长的程度。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有毒物质的生成,降 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化细菌,因为它DO含量 低于0.15~0.5mg/L脱氮作 用才能顺利进行,那鱼还 能生存么? ➢ 测水质时,DO指标比氨 氮亚硝酸盐含量更重要。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养鱼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水产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缺氧就要死亡。
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养鱼水体溶氧要求标准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 5毫克/升~8 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 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虾泛塘死亡.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标准(见下表).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 毫克/升,0.4 毫克/升为致死点。
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
草鱼在溶氧量为2.72 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
56 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 倍.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
93 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
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养殖密废过大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常规品种4000 尾~5000 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一倍多。
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鱼类缺氧反应症状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明显看出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鱼塘溶氧好,高产不用愁!本文分享鱼塘常见增氧方式及优缺点!
鱼塘溶氧好,高产不用愁!本文分享鱼塘常见增氧方式及优缺点!现在鱼塘养殖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放养密度大,饲料投喂的也多,残饵啊、粪便啊等等有机质容易过多,进而加剧耗氧,容易发生鱼塘缺氧的情况,严重了鱼出现浮头甚至死鱼的现象!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增氧方式的优缺点:01化学增氧主要就是如过氧化钙等遇水发生反应产生氧气,能很快的提高鱼塘的溶氧。
优点:1、比较适合在紧急情况下用,增氧的作用效果快。
2、通电比较困难的池塘适合使用。
3、部分增氧剂还有调水改底的功能,一举两得。
缺点:1、使用量大,长期使用成本较高。
2、溶氧虽好,可要不贪多啊,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溶氧过量,出现气泡病的情况!02物理增氧主要就是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增氧。
这个就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增氧机了,如叶轮式、水车式、纳米盘式等。
1、叶轮式增氧机算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增氧机了。
优点: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效果。
缺点:开动后噪声较大,同时由于水层其实是分层的,对底层水体增氧效果较差。
(因此大家也要注意一个误区,有可能有时候你测着溶氧还可以,实则有可能鱼在底部一直是低氧状态,一定要测底部溶氧)2、水车式增氧机水车除叶轮式增氧机的功能外,还可以形成定向水流。
优点:有比较好的增氧和提高水体流动的作用缺点:只适用于浅水。
3、纳米盘主要就是底增氧设备,养虾的朋友用的会相对较多一些。
再就是在工厂化养鱼或者育苗池用得较多。
03生物增氧顾名思义就是靠生“生物”的力量来提高水体氧气含量了。
像常见的伊乐藻等水草,还有藻类等。
优点:植物增氧,绿色环保,既能提高氧气含量又能起到调水改底的作用。
缺点:这些帮助增氧的“生物”也要养好哦!如果处理不当,像水草疯长,藻类出现问题等,容易对鱼塘水质产生恶化的效果!。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作者:孟令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理化指标,对水产养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池塘中溶解氧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溶解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养殖鱼类产生危害,主要是对鱼类摄食、生长等造成影响,当池塘内严重缺氧时会造成水产动物大批死亡。
水中溶解氧与池塘水环境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加强对溶解氧的探讨,分析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对营造良好的池塘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氧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可以保证保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同时又可以改良水质和底层结构,此外,溶解氧还是维持氮循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并且在养殖全过程中均应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有毒物质的含量降低;在足养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会产生无毒的最终产物。
可见,养殖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的重要性。
可以想象,一旦缺氧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二、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1、溶解氧水平变化与调控措施水产养殖中池塘中的溶解氧会出现变化,并体现出不均匀特点。
这是由于生物和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也就是说在风向作用下,在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数量明显低于下风处的数量,但由于光合作用,上风处溶氧量低于下风处溶氧量。
而在夜间时,上风处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风处溶氧量。
另外,溶氧量与风力大小也有关系,影响着池塘上风处和下风处溶氧量。
此外,由于清晨是一天中内池塘溶氧量最低时,这时鱼类主要在下风处进行活动,所以在观察鱼类活动时,要把注重点放在清晨。
此时如果溶氧量在5mg/L以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氧。
2、溶解氧垂直变化与调控措施受光照强度方面的影响,如果采用深水养殖的模式,那么池塘溶氧量会呈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养殖厂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提升策略
养殖厂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提升策略养殖厂的污水处理是实现环保目标的重要一环。
其中,溶解氧的提升是处理污水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养殖厂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提升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1. 曝气法:通过向污水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增加溶解氧的浓度。
此方法常用于小型养殖厂,采用机械曝气设备或生物曝气法等。
2. 植物滤池法:通过稀释和滤过作用,使水中的溶解氧得到提升。
常用植物有芦苇、菖蒲等,在滤池中培植这些植物,可以有效提升溶解氧的含量。
二、加强通风系统1. 提高水体曝气设备的气泡量,增加气泡与水体接触面积,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溶解氧含量。
2. 定期清洗和维护曝气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溶解氧的供给。
三、控制温度和pH值1. 控制水体温度,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因为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
2. 控制pH值,适当增加碱度,可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四、增加水体表面积1. 增加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填料,增加水体表面积。
常用的填料有仰角环、蜂窝填料等,这些填料可以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溶解氧供给。
2. 增加水流速度,通过增加水流速度,可以将空气更好地与水体接触,提高氧气的溶解度。
五、增加养殖水体中植物的数量1. 在养殖厂污水处理过程中设置生物滤池,培植大量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如浮萍、水葱等。
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 定期修剪植物,确保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增加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
六、减少有机负荷1. 优化饲养管理,减少养殖中的投料量。
过多的有机物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合理控制投料量可以减少有机负荷,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 加强粪便处理,及时清理养殖厂中的污水和废弃物,减少有机物堆积,有利于溶解氧的提升。
七、增加营养物质供给1.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营养物质,如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水体中的微生物生长,提高微生物呼吸过程中的溶解氧的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水产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缺氧就要死亡。
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养鱼水体溶氧要求标准
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8 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 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虾泛塘死亡。
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标准(见下表)。
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以
草鱼为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 毫克/升,0.4 毫克/升为致死点。
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
草鱼在溶氧量为2.72 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56 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 倍。
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
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93 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
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密废过大
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常规品种4000 尾~5000 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一倍多。
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
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
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
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鱼类缺氧反应症状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明显看出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例如鲢鱼在溶氧0.6 毫克/升时开始大批死亡。
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 毫克/升~3 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发生鱼病和死亡。
这就是经常浮头的池塘饲料系数升高的原因之所在。
溶氧量高低对有毒物质的影响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朴和硫化氢)的含量。
例如:水中有机物(粪便、残饵、尸体等)产生的氨和硫化氢,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均产生无毒的最终产品,并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假如缺氧的话,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据测定,当水中溶氧1.54 毫克/升提高到2.2 毫克/升时,NH3 的含量由0.4 毫克/升降到0.2 毫克/升,亚硝酸盐可由0.04 毫克/升降到0.01 毫克/升。
养殖用水的增氧方法
1.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是否方便,饵饲料及养殖技术来确定合理放养密度。
一般村边塘、小
塘、浅水塘、望天缺水塘亩放养常规品种1200 尾~1500 尾(亩产500 千克~600 千克),入冬前全面上市;配套禽畜场的精养高产塘,亩放2500 尾~3000 尾,也力争入冬前达到规格上市。
同时又要根据鱼类存在一条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的食物链生物学特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一般有亩放鲢250 尾,鳙150 尾),通过滤食过量的浮游生物,保持合理的浮游植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中丰富的溶氧量,以供给鱼虾呼吸生长需要。
2.合理配套塘头禽畜养殖。
在广东增城市池塘养殖中有相当部分配套大批量的塘头养猪、鸭、鸡、鹅、鸽等禽畜类,大量的残饵,禽畜粪便及鱼类排泄物等有机物质落塘经细菌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恶化水质,因水质缺氧造成鱼类泛塘浮头中毒染病死亡。
经水产科技工作者长期实践,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生猪5 头~8 头,或鸭150 只~200 只为宜,残饵和粪便基本可给鱼类吃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利健康养殖。
3.在配套有禽畜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在下风处用竹杆搭架囤养60 平方米~80 平方米的水浮莲、水仙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其它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绿叶可作禽畜和草鱼饲料,调节净化水质,有利溶氧量稳定,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
环境。
4.经常注入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淡化有害物质。
适当排放老水,降低污染程度,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5.合理适时开动增氧机。
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
如无增氧设施,在鱼类缺氧浮头时使用高效鱼用增氧剂也是一个临时的应急办法。
6.清淤消毒。
放养前彻底清淤清毒,曝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
据水产科技工作者试验,水中溶解氧主要消耗因素不是鱼类和水生生物,而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一般鱼类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占到40% 以上。
所以,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