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科技创新助力政务民生发展
科技创新助力政务民生发展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政务民生发展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变得越来越便利和高效。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政务民生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电子政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将政府服务数字化和在线化,提高了政务办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市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办理各类证照申请、缴纳税费、查询政府公共信息等,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通过连接各类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现城市中各个领域的数据共享和智能管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流畅性;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三、人工智能驱动创新人工智能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科技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着政务民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政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市场需求和民生问题,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四、数字化教育科技创新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数字化教育成为了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利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数字化教育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人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科技教育设备和提供在线教育平台,提高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和普及率。
五、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
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扩大市场规模,带动就业增长。
六、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科技创新在助力政务民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挑战。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科技推动民生改善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科技推动民生改善自古以来,政府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推动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科技推动民生改善,从数字化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医疗技术创新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字化服务提升民生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突破,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例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使得市民不再需要亲自去政府部门排队申办各种证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在线填写申请表格等方式来办理。
此外,电子政务还提供了在线支付、电子签名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约了办事时间,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科技应用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度和路况信息的实时预警,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智慧环保系统的实施,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测,保护了城市居民的健康;智慧安防系统的运用,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城市的治安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技术创新改善健康保障中国政府注重医疗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技与医疗的结合,改善人民的健康保障。
数字化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得个人的医疗信息可以电子化保存和共享,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病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远程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医生进行远程咨询和诊疗,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花费,还使得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四、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通过在学校建设电子教室、提供在线课程和数字学习资源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领域的物理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需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化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在当今社会,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从经济、环境、社会和居民生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经济意义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和效率的提升,为城市经济活力的释放提供了基础。
智慧城市的数字化、互联化特性,使得城市的商务活动更加高效和便捷,推动了商业环境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促进了智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为城市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环境意义智慧城市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排放,可以为城市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监控和管理,及时预警和应对环境污染事件,保障居民的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推动城市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减少交通尾气和垃圾排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社会意义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互联化特点,使得城市信息的获取和共享更加方便和快捷,为城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安全防控水平,通过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和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响应,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居民生活意义智慧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智能化的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比如,通过智能化的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配置和智能化的诊疗服务,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提升民生的影响
智慧城市建设对提升民生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和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对提升民生的影响。
一、智慧交通对提升民众出行的便利性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车辆流量的调度,提高道路利用效率,优化交通组织。
例如,在拥堵的路段实施智能信号控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调节,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通过移动支付、电子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无感支付,方便民众出行,减少时间成本。
二、智慧医疗对提升健康保障的效果智慧城市建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智能医疗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医生以及获取个人健康数据等服务,不仅节省了排队等候的时间,还能够及时获取专业医疗资源。
此外,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也提高了医疗的精准性和效率,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智慧教育对提升教育质量的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教育领域也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和在线学习资源,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和高效。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获取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此外,智慧教育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智能化的评估系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智慧环境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通过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水平以及水源安全等指标,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和采取措施,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通过智能供电系统和智能垃圾处理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垃圾处理的效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1.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早期有关部门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智慧化建设,到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
3.智慧城市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根本遵循。
从建设内容上看,数字中国提出了“2522”的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智慧城市是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和数字安全是其核心内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是其典型特征。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重点和方向与数字中国的要求高度重合。
智慧城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依靠群众、专群结合”的“雪亮工程”,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从“人人参与、自觉维护”的数字城市管理,到“群众监督、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热门话题。
智慧城市的概念就是通过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改善民生品质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这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部署物联网系统、实施智能化的电力、交通和水资源管理等。
在智慧城市中,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城市各领域的高效运行。
二、大数据的应用与挖掘随着城市中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的普及,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和生成,这些数据蕴含着宝贵的信息。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城市管理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洞察力,从而进行更精确的决策。
比如,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可以优化城市交通流量,减少拥堵问题;通过分析公共健康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爆发并采取相应措施。
大数据的应用和挖掘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智慧城市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化控制和交通网络的高效管理。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帮助城市居民规划出行路线,减少交通时间和能源消耗。
四、智能能源管理的推广能源管理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智能能源系统能够帮助城市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和优化城市的能耗状况,实现对能源的智能供应和用能的智能控制。
同时,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建筑和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能源的智能调控和节约。
五、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将推动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
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智慧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
居民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状况,并实时上传数据到医疗机构,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城市可以帮助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行状况,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问题是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难题,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灯、智能停车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路况监测和交通调度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能。
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智慧城市通过应用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城市环境指标,提供城市环境信息,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垃圾管理、智能供水系统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降低城市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四、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
智慧城市通过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警务系统等,实现对城市各个区域和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高城市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增强城市治安防控能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消防系统、智能紧急救援系统等手段,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等手段,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数字化金融服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手段,促进城市商业活动和企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升级。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建文〔2016〕70号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建文〔2016〕70号各试点城市住建委(局)、规划局、城管局、房产局:2013年以来,在各地的积极参与下,我省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冈市、咸宁市、荆州市、仙桃市以及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蔡甸区、武汉市江夏区、老河口市、洪湖市、麻城市等13个市(县、区)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意义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智慧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
扎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动智慧湖北建设,既是打造我省经济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也是我省改善民生服务和提升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各级住建部门及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高度融合,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构筑生态、智慧、宜居、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一)推进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实施。
一是全面实施新建住宅项目光纤到户建设。
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城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并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民众协同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民众协同参与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城市管理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各层面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从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具有互联互通、数据驱动、智能决策、服务便捷等特征。
1.2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
二、政府与民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与互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导者,民众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两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1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职责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承担着规划、引导、监管、服务等多重职责。
政府需要制定智慧城市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需要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确保建设的规范性;需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监管,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
2.2 民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参与民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民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公共决策、使用智能服务等。
民众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2.3 政府与民众的协同机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协同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改善民生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改善民生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里,智慧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改善民生,从交通、环境、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交通改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公共交通运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广使得乘坐公交车变得更加便捷,避免了排队购票的麻烦。
同时,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进行灵活调整,减少等待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智慧导航系统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也能够帮助驾驶员找到最优的行车路线和停车位,减少了路上的时间浪费和寻找停车的困扰。
二、环境改善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预警。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还倡导低碳出行,推广电动车辆和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清洁宜居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医疗改善智慧城市建设对医疗行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医生,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此外,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也实现了远程监测和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灾难。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医疗资源更加平等和便利,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四、教育改善教育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引入智能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科技设施,智慧城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最新的教材、资料和学术研究,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改善了学校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和评估。
智慧城市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当今社会,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热门话题,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提升民生福祉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交通等各个方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共享、智能化应用等方面。
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
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保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
数据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需要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城市管理的协同和互联。
智能化应用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各种智能化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各大城市纷纷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正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世界各地的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层出不穷,各种智慧城市应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个城市纷纷推出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项目,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和难点尽管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
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各种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费用昂贵,城市管理者和企业需要共同承担这一成本。
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慧城市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运行效率、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物联网、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城市规划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城市规划,但许多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城市未来发展计划不够长远,无法全面考虑未来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规划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各部门之间充分协作,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度不高,项目难以顺利推进。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制定长远可持续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需要以城市综合发展为导向,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因素,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需求。
其次,应该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城市规划的执行能力。
政府可成立专门机构,集中协调和统筹各部门行动,实现城市规划的快速顺利实施。
二、物联网建设问题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能够将城市各种设施、设备、数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网化的城市智慧网络。
但是,物联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成本较高。
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困难,许多城市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不成熟、运维水平较低等问题而难以推进物联网建设。
再次,物联网的管理和维护难度也比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可以在物联网设备上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物联网设备的成本。
在具备相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设计更为高效、精简的物联网设备,从而降低物联网建设的成本。
其次,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力,推进物联网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物联网行业发展。
针对资金问题,可优化财政支持体系,对有标志性或代表性的项目提供适当优惠和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在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往往存在局限性,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而智慧城市通过广泛部署的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能够实时收集大量的城市运行数据,涵盖交通流量、环境质量、能源消耗、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
这些数据经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城市运行的状态和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可以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改善道路拥堵状况;依据环境质量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治理工作,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协同化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市民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流通。
这使得各方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例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可以通过共享的信息平台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利用开放的数据资源,开展相关的服务和创新,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市民则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等渠道,及时反馈问题和需求,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智慧城市能够实现对城市运行的智能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对城市中的治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智能算法,可以预测城市的能源需求,优化能源供应策略,实现节能减排。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新政〔2015〕43号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新政〔2015〕4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推动新郑市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建设智慧城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背景(一)基本内涵。
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信息平台,有效解决前期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所监管的行业管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难以互联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为城市治理和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运行保障的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二)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引领产业空间集聚、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强力推动作用;有利于城市管理模式改革、城市管理方法创新、政务管理动态协同,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安全应急与智能决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便民惠民社会服务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有利于助推风情小镇、智慧村镇、旅游乡村、特色村寨等类型的智慧村镇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惠民便民四大主题,积极依托新郑市“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资源整合体系、产业协同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运行更加安全、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更加秀美”的目标,将新郑市建设成为“平安、幸福、宜居、和谐”的郑州市副中心城市、临空经济强市和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
智慧城市浅谈---国家对发展智慧城市的政策
智慧城市浅谈---国家对发展智慧城市的政策引言概述: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对发展智慧城市的政策也逐渐成熟,并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家对发展智慧城市的政策。
一、政策支持1.1 建立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国家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该规划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各地区提供了指导,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1.2 加大投资力度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各地区加大投资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贷款支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各地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1.3 加强政策引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政策文件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用地政策、人材引进政策等,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激发各地区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建设宽带网络国家鼓励各地区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通过推动光纤网络覆盖,提升网络带宽,为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输提供基础支撑。
2.2 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国家支持各地区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智能设备等。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3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国家推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三、数据共享与应用3.1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国家鼓励各地区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各领域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数据共享,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推动大数据应用国家支持各地区推动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深刻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问题措施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对建设智慧城市有所了解。
一、重要意义1.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科学调配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 促进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态势。
3.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4. 增强城市竞争力建设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也能够提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为城市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1. 技术应用不够成熟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技术应用上的挑战,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2.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面临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需要调整传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可能不太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4. 社会接受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而当前社会接受度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三、解决措施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
2.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城市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3. 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改革,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4. 提升社会参与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鼓励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增强社会的共建共享意识。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效果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趋势,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1.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集成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城市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高效地管理交通运输、能源供应、水资源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运行环境。
2.促进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首先,智慧交通系统能够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等支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创新人才,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3.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提供便利的家居自动化功能,如智能灯光、智能家电等,使居民更加便捷地控制家居设备。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服务,如电商购物、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让居民享受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此外,智慧城市的安全监控系统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居民的安全感。
4.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注重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城市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资源,降低碳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鼓励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5.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通过智能交通、智慧环境、智慧治安等系统的数据分析,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6.推动城市创新创业智慧城市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
城市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现代化的风貌,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事业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城市建设与民生事业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
比如,在规划住宅区时,要确保周边有配套的学校、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能够在短距离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
同时,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规划中还应当预留足够的绿地和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煤气供应、污水处理等。
高质量的道路和桥梁能够保障居民出行的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稳定的水电煤气供应能够确保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水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居民的正常使用。
再者,教育是民生之基,在城市建设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要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
同时,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此外,还应当推动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论其家庭背景和居住区域。
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为城市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医疗保障也是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应当注重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增加医院的数量和床位,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能力。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目标摘要:一、智慧城市系统建设背景与意义二、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核心目标三、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四、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启示与挑战正文:一、智慧城市系统建设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智慧时代。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核心目标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市民宜居体验与城市创新活力。
市民宜居体验是指城市居民在智慧出行、智慧居家和智慧学习三个方面的良好舒适感受。
智慧出行关注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智慧居家关注智能家居、智能能源等方面,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智慧学习关注教育资源、网络环境等方面,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
城市创新活力是通过智慧学习构建的创新文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城市创新活力还体现在企业创新、政府治理等方面,需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形成产学研结合、政府企业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实现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光纤网络、4G/5G 通信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提供信息传输的保障。
2.打造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3.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4.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市民个人信息和城市运行安全。
5.培育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创客、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发布日期:2012-12-31 访问次数:28信息来源:信息产业科保护视力色: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已走过甲子,它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信息社会的发展沿着数字化、互联化和智慧化的轨迹以几何量级爆炸式分化和前进,对当前城市的管理和民生事业的进步带来了不可再遇的良机和新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还是个新生事物,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的认同性含义,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和愿景,“智慧”建设的整体架构,余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智慧民生应用例。
探讨县级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机制与特点,实现民生事业进步,共同推动“智慧新余”。
关键词:智慧城市余市智慧民生一、智慧城市的概念1946年计算机的问世拉开了信息社会的帷幕。
1983年民用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
当前,随着传感器的丰富和多样化,使互联网实现了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通讯,成为了物联网。
而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我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传统形态和功能分布等城市发展诸多方面正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大力发展,我国已经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41个市区(截止到2011年9月)相继开展了“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1],并且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直接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兴起。
“智慧城市”的雏形最早源于1992年新加坡提出了“IT2000--智慧岛计划”,但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
随着欧盟、美国和亚洲等和地区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知不断深入,发展理念更加丰富,愿景与目标更加灿烂。
我国、、、、、、等城市约23个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见图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逐渐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普遍认同的定义: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级整合的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相关功能协同运作的城市治理新模式;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集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两方面互存互动、互促互补,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2]。
但在各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侧重点方面又都有特色,如,侧重于城市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比较全面,涉及城市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城市发展的主要方面;,侧重于产业发展。
图一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地市级以上城市分布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背景和愿景(一)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基于以下四方面基础性矛盾:一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加速推进;二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亟待解决;三是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四是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促使国一些城市先后开展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并将此作为经济转型、政府提效、民生改善的引擎。
也不例外,但更有扎实的现实基础:雄厚的产业基础、创业创新的文化特质、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突出的电子商务优势和比较完备的法规保障等等。
2010年5月,在举办的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直接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提出。
9月《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正式出台,有了战略决策。
12月,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1年2月,出台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六个加快”重大战略,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成为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之一。
2011年6月份《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发布,9月份的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以上战略的部署实施,使成为国第一个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
(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框架1、智慧城市建设的愿景未来智慧城市将是一种“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公共管理服务领先、产业体系融合发达、生活环境和谐友好、城市系统智慧开放”的新型城市。
为最大化地发挥智慧城市愿景引领、激励的作用,提出了“汇集全球智慧,建设智慧城市”、“共建智慧城市,共享智慧未来”的愿景,通过官方媒体、智慧城市培训和举办智博会等形式全面推广宣传,已树立独特的智慧城市品牌。
2、“智慧”建设的整体架构(见图二)图二“智慧”建设的整体架构(三)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近期具体目标“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其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着重于港口经济和民生服务。
要求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先进水平。
在全国率先进入示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以上的规模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
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
电子车牌上牌率100%。
三、余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智慧民生应用成果(一)管窥余市的信息化建设余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各县市区前列,信息化建设也一样,早在2002年,余市制订了《“数字余”建设规划(2003--2007年)》,2005年1月,发布了《关于建设“数字余”加快信息化步伐的意见》,系统地构建了适应当时余城市发展定位,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满足“宜居城市”和“平安余”建设需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向智慧城市跨越,余也顺应时代发展,于2011年8月出台了《余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
图三“数字余”发展框架近十年来,余信息化成就斐然。
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更高层次的“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正在开展建设。
在应用系统方面,全市统一的政府群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实现了全市政府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公和各部门部的协同办公。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医疗保险使用IC卡管理系统、“五险”统一征缴系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商务局的市民服务中心、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水利局的“三防”指挥中心,公安局和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工商局的法人数据库,科技局科技数据库、教育局教育城域网、数字化校园平台和电子图书馆,规划局的基础地理数据库,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公积金业务管理系统、交通局的交通电子警察工程、公路路面监控中心,民政局的医疗即时救助系统,农林局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卫生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网上监管系统等部门业务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极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
农村信息化方面也在积极推进。
全市265个行政村按工信部“五个一”基本条件建立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广大信息员利用农民信箱、农技110、党员远教平台、文化共享资源、天一健康在线、农产品营销网等涉农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服务、发布信息、介绍成果。
2010年共登记服务反馈7922人次,发布工作动态记录7329条,2011年共发布工作动态记录12888条。
(二)余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理解余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智慧城市的初级阶段。
智慧城市有三个显要的特征:智慧终端、系统协同、智慧处理[3]。
它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以四种感知方式: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信息终端等设备对物体的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进行标识;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曲感知;多媒体感知:通过录音和摄像等设备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实现信息从汇聚阶段向“物——物”、“人——物”、“人——人”之间协同感知阶段和泛在融合阶段迈进[4]。
智能终端产生的数据滴水涓流入河归海,由各个数据库交互汇集成海量的数据云,再由我们把无数个充分条件及演变过程的应对预案输入到云计算(数据后台服务平台),使业务项目产生了智慧处理的能力而进行智慧的应用。
智慧城市发展到高级的阶段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需”。
如“智慧医疗”就可以把若干个名医对无数个病人几年来的检查数据、诊疗结论和医疗方案纳入云计算,使之与农村社区卫生室相连。
当农村居民到卫生室就医时,只要医生把所有检查数据输入智慧医疗系统后,智慧医疗后台服务平台就会提出参考的诊疗结论和医疗方案,从而可以达到提高乡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的目的,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水平。
余市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在沿海城市属较为发达的县级城市。
历年来我市已投入1.35亿财政资金开展“数字余”建设(不完全统计,并不含如公安局社会动态治安监控系统等BOT[注]项目和未列入信息化专项的其他资金,如后期的教育城域网列入教育基金),近三年市财政每年直接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居各县市区前三位,主要任务是建立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如余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法庭等。
但余的电子政务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属于“单兵作战”的形式,离智慧城市“系统协同”的特征距离甚远。
在智慧终端方面,现在正在升级的社会保障IC卡已嵌入了市民卡功能,逐步要加入各种应用,其他的各类卡功能单一,市民生活上使用还不是很方便。
如果不久的未来,市民钱包里只放二卡(和市民卡)可以开展足够的生活应用,那是智慧城市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了。
传感器对“物——物”之间的信息处理量最大,但现状是应用不多。
定位系统和无线传感网络建设尚处探索阶段。
加上民营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很少。
建成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共享有但较少,如公安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已应用到交通运输局的公路路面监控和智慧城管,医保卡系统连到了卫生、民政和人社三部门,较早建设比较完善的工商局的法人数据库连接部门较多,但数据时有时无,实时更新不够。
信息资源最基本的要共享、应用。
如果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只有一光盘,那成本高得不得了,而克隆几亿后,边际成本接近介质光盘的成本,这就是软件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把已建和待建的信息资源放在共享、共建的机制之下去开发应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可以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达到2.5倍到3倍[5]。
总之而言,余市的信息化还处于“数字余”后期和向智慧城市的初级过渡的阶段,着重于信息的采集和单元数据库的建设,成就明显,这是“数字余”的建设成果。
但共享、协同、智慧处理方面尚在研究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机制、方向、措施正在形成,思想认识也在提高,正逐步纳入系统化建设轨道。
2011年8月出台的《余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在应用体系方面的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