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并理解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2.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4.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技巧;5.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让学生思考这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泛爱众”原则,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到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讨论这些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实践: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友谊守则”,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等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守则。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有效的合作技巧和策略。

拓展:6.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讨论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总结: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泛爱众”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制定的“友谊守则”是否合理和可行;3.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4. 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资源:1. 《弟子规》教材;2. 小组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3. 团队合作活动的任务和材料;4. 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的案例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原则,并进行反思和总结;2. 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泛爱众 教案

泛爱众 教案

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泛爱众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泛爱众的概念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爱与关爱的理解和重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关于爱和关爱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于爱的思考和讨论。

- 引入泛爱众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目的。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泛爱众的定义和原理,强调其与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的关系。

- 分析泛爱众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3. 实践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需要关爱的群体。

- 小组成员合作规划并实施一项泛爱众项目,旨在解决选定的问题或为选定的群体提供关爱。

- 学生可以选择进行募捐、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等形式的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泛爱众项目,并分享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泛爱众的重要性和实践中的体验,鼓励学生对于爱和关爱持续思考和行动。

5. 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对于泛爱众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以及未来继续参与泛爱众的打算。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泛爱众项目展示和反思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实践泛爱众的理念。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组织,了解更多关于社会问题和关爱群体的信息。

3. 鼓励学生运用创造力,设计和实施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泛爱众项目。

教案指导:1. 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

3. 在总结与展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度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材课程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材课程
泛爱众强调的是对所有人的关爱 和尊重,不分身份、地位、亲疏 关系,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 每一个人。
泛爱众的重要性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泛爱众的理念有助于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和 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培养良好品德
泛爱众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它能够培养人的仁慈、博爱 、宽容等良好品德,提升个人 修养。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使学员认 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
课程大纲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泛爱众”篇的解读
对《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 进行深入解读,包括其内涵、意 义和价值等。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 念、价值观和精神内涵等。
80%
道德实践与反思
作业完成情况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 应用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 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 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反馈
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教师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求改进措 施。
弟子规中关于泛爱众的篇章,进一步丰富了泛爱众 的理念,使其更加具体化、实践化。
通过学习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材课程,可以深入理解 泛爱众的内涵,培养博爱众生的胸怀,提高自身品 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04
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估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目标设定
教学方法
明确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泛 爱众的品质,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一章内容,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解读。

2. 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活动和实践。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教材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素材,用于引发学生对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思考。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步骤二:讲解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向学生介绍弟子规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以及其中的“泛爱众”一章的内容。

解释“泛爱众”的含义,即要广泛地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

步骤三:分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活动实践(20分钟)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例如:-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 互助行动:学生自愿参与一些关爱他人的行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步骤五:反思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会。

引导他们总结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的要求。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实践泛爱众的经历和体会的作文,并鼓励他们在家中或社区中继续实践关爱他人的行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如义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了解和参与一些慈善机构的活动。

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泛爱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泛爱众》的含义,并能够联系学习生活,灵活运用所用知识。

2、教学方法:故事教学,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主动关爱他人的习惯,注重才学品德的培养,并能尽自己做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教学难点】:让学生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序里,则学文。

请同学回答,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回答:孝:孝敬父母悌:兄弟朋友之前互相关爱谨:为人处世应该注意的地方信:做事要讲诚信,有信用我们已经学了孝、悌、谨、信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泛爱众。

二、解读《泛爱众》(一)带领学生诵读新课内容◆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二)逐句分析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只要是人,都需要去关心和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等于在帮助自己。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别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会第一时间帮助你。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感到特别温暖,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团结,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这时候有同学们提出了疑问:◆1、同学们都不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2、我看到公交车上的工人,衣服特别脏,我只能离他们远远的!实在没办法关爱他们!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怎么解答这些疑问呢?1、我想问下第一位同学,你有没有在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主动去关心别人呢?如果你是一个不想付出,却只想得到别人关爱的人,大家可不喜欢这样冷冰冰的同学哟!2、有的人是依靠脑力劳动,有的人是依靠体力劳动,尽管工人身上很脏,但那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只要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都不脏,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最后,仍然有一句道德底线想跟大家说:社会上有少数聋人在做着非法的事情,甚至还有班级里的少数学生也受到他们的影响。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厚德载物 普泽爱心
东北师范大学厚普公益学校教案
学 校 班 级 章节名称 弟子规—泛爱众篇 厚普公益学校 学 科 教 师 计划课时 语文 李行 1 课时
1. 带领学习《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 ,熟读能诵. 2. 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 能有节奏的朗诵古文.(可 适当讲解一些古诗文吟诵知识) 教学目标 3. 以古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做榜样,教导学生平时要注 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引导学生体会古人“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初步 形成对儒家“仁”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1. 古文生僻字词,古今异义,古文理解等. 教学重难点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古文形成对比,提 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播放音频 创造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 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课堂总结
爱心凝聚力量 责任铸就品牌
厚德载物 普泽爱心
教学反 思
爱心凝聚力量 责任铸就品牌
厚德载物 普泽爱心 系?有什么作用?体现在生活中是在哪儿? (播放视频,如非典医护人员工作,抗洪抢险,援救灾 区等,并查找有关的医训、医科校训、家训等) 问题 2: 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呢?如果是自己不喜欢 的人呢?坏人呢? ( “爱”字讲解, “谄,骄,取,与,加人”等等案列分 析,不是爱,而是平等看待,查找有关佛家偈语,道家 及儒家相关语句,播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MV) 问题 3:为什么前几篇篇名都是一个字,这一篇是三个 字?能否概括? (仁,儒家思想讲解) [本教案因为考虑各种意外情况而略长, 具体讲课情况视 课堂情况而定,教案顺序不定,如“同一个世界”MV 可 在开头播放等,故事及资料另外收集整理]
厚德载物 普泽爱心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第五部分:知恩图报,不锱铢必较 不盛气凌人,宽以待人 以德服人 5.总结并发表看法 可以将“泛爱众”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理解:一个是为 人之道,一个是处世之道. 所谓为人之道,就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道 理。 泛爱众第一句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正是说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 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相关爱吗?在此基础上,我 们将其扩展,即我们现在所提倡和谐社会—人自身的和 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所谓的处世之道就是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交朋友以及 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看不见的准则和道德规范,比如 宽以待人,乐善好施,遵法守纪,慎独,不揭人隐私, 不说人长短等等,能够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许多的便 利. 6.提问(备用补充) 问题 1:泛爱众(或弟子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 爱心凝聚力量 责任铸就品牌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1.3 黎娟学情分析:古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和陌生,《弟子规》里面也不乏一些生僻的难字。

但这并不是我们这节课要教学的重点。

朗读依然是本课的主旋律,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之朗朗上口,进而熟读成诵。

并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解读弟子规,源于生活,得到启发。

教学目标:1. 带领学习《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熟读能诵.2. 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能有节奏的朗诵古文.(可适当讲解一些古诗文吟诵知识)3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重难点:1. 古文生僻字词,古今异义,古文理解等.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古文形成对比,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弟子规介绍(或提问)《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泛爱众介绍(提问)“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讲的是众人。

(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

)3、原文内容及概括(分小组各自进行讨论,并推选代表进行概括,每组随机抽选两人提问,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事后进行。

总体疏通,讲解,夹杂小故事和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一部分:不分等级贵贱,人皆爱之,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第一篇: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弟子规》教案科目:《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目的: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主题:《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内容: 1,《弟子规》介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2,李毓秀介绍说到李毓秀,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参加科举考试数年都未中举,自然不可能是历史上有颇大成就之人。

不过,这位李先生虽说未有功成名就,却对《大学》,《中庸》这两本书是深有研究。

为求生计便开办书斋(敦复斋)招生办学,他讲学讲的好,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听课,人称李夫子。

这位李夫子后来呢就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以疏通整理,写下《训蒙文》,即后来的《弟子规》。

3,《弟子规》之泛爱众(1)“泛爱众”含义:“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爱护众生。

(2)原文及内容概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第一部分:凡人皆爱之,也就是不分等级高低贵贱,肤色模样都必须相亲相爱。

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第二部分:舍得付出,不自私自利。

不巴结谄媚富人也不瞧不起穷人,切忌喜新厌旧。

切记不扰忙碌之人,不搅心神不宁之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第三部分:不揭人短处,不窥探人隐私;学会惩恶扬善。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时,应该要乐於帮忙,不要自私自利.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的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补充故事:1.范仲淹设义田,兴义学.2.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对於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例如旧的床单可以拿来做窗帘,饮料的吸管可以用来吹泡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惜物,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呢!引申:在生活中,除了对物品,朋友,伴侣要勿厌故勿喜新之外,对於学问也要秉持著这种态度,学习一样东西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朝三暮四,一曝十寒,这样不论学什麼都不会成功的.※补充故事:1.宋弘念旧(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别人的困扰.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当父母,老师正忙著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四)复习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麼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二,故事启蒙(一)李斯善嫉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买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这时国力强盛.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衰弱,三番两次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日后韩非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著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1.引导发问:(1)李斯为何要陷害韩非他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哪些教诲(人所能物轻訾,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勿厌故勿喜新:培养感恩惜福的心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带小英去大卖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英一直拉著妈妈往玩具区前进……小英:「妈妈,这个芭比娃娃好漂亮,我好想要喔!」妈妈:「妹妹,家裏已娙有三个不一样的芭比,这样就够了!」小英:「我不管啦!她穿的衣服和发型跟其它三个都不一样.」小英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肯离开玩具区.3.询问小朋友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4.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有各种不同的玩具,不过有许多玩具通常都是玩过一,两次就没有再拿出来玩了,这样是不是浪费爸妈的钱呢如果下次你看到很想要的东西,如何做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二)废物利用做玩具旧的玩具也有新的玩法,有些玩具甚至不用花钱,废物利用再造新玩具.请小朋友举手发表,下列都是资源回收的东西,如何把垃圾变成玩具再利用.(提供一些作品给小朋友参考)(1)利乐包做指偶(2)宝特瓶可做保龄球组(3)回收纸可拿来摺纸(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看情况场合说话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和阿姨正在客厅聊天,小英准备和同学出去玩,找不到自己要穿的衣服……小英跑到妈妈的身边,不管妈妈正在与阿姨谈话便插嘴:「妈妈,我那件蝴蝶结的洋装在哪裏」妈妈:「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你再找找看.」小英找不到又跑去客厅问妈妈.小英:「我找不到衣服,你快来帮我找,我快要迟到了.」妈妈:「我在跟阿姨讲话,你自己再仔细找找看.」小英:「我不管啦!我就是要那件洋装.」一直缠著妈妈不放.3.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如果你是小英找不到要穿的那件衣服,应该怎麼办。

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文本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引入教学话题。

3. 学生个人笔记本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幅描绘人们互相帮助和合作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帮助他人的看法和经验。

探究(15分钟):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解释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2. 分析《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的原则和方法。

例如,尊敬长辈、帮助弱者、关心他人等。

3.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们。

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制定一份关于如何在学校或社区中实践泛爱众原则和方法的计划。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计划,并让其他小组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激励学生根据反馈和建议完善他们的计划,并选择一个计划实施。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施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

2. 强调泛爱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3.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中。

拓展活动: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反思文章。

2.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学生完成的实施计划和反思文章。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教案中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一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

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补充说明:1、有人问:对于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大部分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

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

(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补充说明: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着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

二、故事启蒙:(一)聪明努力的华陀华陀是东汉时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医,除了聪明之外,还经过一番辛苦的努力。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内容:《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学目的: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教具准备:歌曲:《爱在天地间》;视频:《感恩一切》等活动过程:一、爱的初体验1、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唱首熟悉的歌《爱在天地间》,好吗?(播放歌曲,全体合唱)2、谈感受师: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2004年非典时期,赞颂医护人员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

)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歌的主题吗?——爱(板书)3、师小结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一)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学生交流资料)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老师的爱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对父母的爱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对母亲的爱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对父母的爱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与人之间的爱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对民族的爱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对民族的爱8、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祖国的爱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亲人的爱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故乡的爱。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故乡的爱。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对春天的爱。

13、孔隔让梨——兄弟之爱14、花木兰替父从军——对父母的爱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皆须爱!”(二)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弟子规泛爱众的品质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培养学生对周围人的关爱和尊重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重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如何培养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品质3.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准备:1. 弟子规相关教材和课文2. 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3.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安排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弟子规中的相关课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泛爱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弟子规中关于泛爱众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泛爱众的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校园生活中如何表现出泛爱众的品质,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5.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培养和实践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泛爱众的品质,并及时反馈和表扬他们的表现。

2. 结合其他教材和活动,持续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行动计划3. 学生对于泛爱众的品质理解和实践的展示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馀,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持续跟进和指导学生的泛爱众品质培养。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引言: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对于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四泛爱众”一节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针对弟子规中的“四泛爱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这一道德教育原则。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四泛爱众”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3. 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实践“四泛爱众”的原则;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四泛爱众”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案例以加深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弟子规课本或电子版教材;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一些有关“四泛爱众”的实例。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或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和事物,引发他们对于“四泛爱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解读“四泛爱众”(15分钟)将“四泛爱众”这一节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一起阅读并解读其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PPT或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分发几个与“四泛爱众”相关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让学生读一读,并从中找出体现“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

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这些行为是体现爱心和责任感的。

第四步: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一起设计一个小活动或项目,以向身边的人和事物传达“四泛爱众”的理念。

可以是关爱家庭成员、关心同学的学习或生活等等。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准备好自己的方案。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四泛爱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引伸所谓「施比受有福」要当个手心向下的人.如能舍得布施,多给少拿,就能减轻吝啬的心态,在施舍中就和大众结交了很多善缘,如果将来你有困难,别人也会来帮助你.在家里用餐时小孩在取拿之间,要观察长辈或别人是否没有吃,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多给与,少取用」的习惯,能处处为别人著想是好的德行,也能累积自己的福分. 养成礼让的态度就不会处处相争,家庭会和气,家族也会兴旺.(二)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之前(或要托别人做事),先要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如有不愿别人加诸我们自己身上的事,就应赶快停止而不去做.引伸1.譬如我们要批评别人之前,就要想一想别人是否愿意接受我们这样的批评2.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不能替别人著想.3.当我们与人有了摩擦或出现危机时,就应反省是否曾经给人难堪,因而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人际关系不好),要用理智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别人对我们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引伸一个人要能常怀感恩心,不忘父母,师长,众人对我们的恩德,时时念父母,师长之恩.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时时想著可以帮助别人,懂得爱人,付出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内心会觉得充实.要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增长了我们的智慧,要把怨恨的念头赶快转过来.父母,师长的恩情报答不完,我们要尽心尽力尽我们的本分,让这些对我们有恩之人都欢喜看到我们的成长.(四)复习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二,故事启蒙(一)韩信报恩(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汉朝大将韩信在未得志之前,生活很困苦.他常到河边钓鱼,不是每次都能顺利钓到鱼,所以时常饿肚子.河边住著一位以洗衣维生的妇女,她非常同情韩信,时常给他饭吃.韩信很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我要是飞黄腾达,一定会好好报答您.」妇人听完后一脸不悦地说:「我是同情你的遭遇,那是希望你报答我呢!」一次韩信到市场卖鱼,有一恶少侮辱他说:「你常佩剑上街敢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就毫不吭气地爬过去,市场的人都笑他胆小.后来,韩信替刘邦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於是被封为楚王.他想起年少困苦时曾受过河边妇人的帮助与恶少的侮辱,便赏赐妇人黄金千两答谢,授与恶少中尉的官职.后来韩信对左右的人说,当日若无两位恩人,今天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成就.1.给小朋友的话:我们要学习韩信「恩欲报怨欲忘」,「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的精神.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1.故事分享以前有一户人家,每次吃鱼时,妈妈都只吃鱼头,把其他的部位留给家人,请问各位,妈妈为何都只吃鱼头呢(因为妈妈舍不得吃鱼肉,所以吃最没有肉的鱼头,把好吃的部分留给家人)2.错误剧情演出晚餐时间,大家坐在餐桌前吃饭.爷爷,奶奶:「君君,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菜,来来来赶快吃.」(说完两人挟了一堆的菜在君君碗里)君君:「那我不客气罗!」(用筷子在每一道菜里东挑西捡,吃完一口,不喜欢的就丢回盘中,把喜欢的菜整盘吃光光)3.请学生找出剧中错误的行为Q:君君的行为哪里做错了可能的答案:「没有让爷爷,奶奶先吃」「挑食」「把自己吃过的东西又丢回盘中」Q:他没有做到弟子规里的哪一项可能的答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Q:如果你是君君,吃饭时你要怎麼做可能的答案:「让爷爷,奶奶先吃」「帮爷爷,奶奶挟菜」「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要留给别人吃」4.正确剧情演出晚餐时间,君君先把爷爷,奶奶的饭盛好,再请爷爷,奶奶来餐桌前吃饭.君君:「爷爷,奶奶这是你们喜欢的菜,请用」(先挟菜在爷爷,奶奶的碗里)爷爷,奶奶:「好乖好乖,你也一起吃吧!」(等爷爷奶奶动筷了,才动筷)(等爷爷,奶奶吃完饭再帮他们盛汤)※请学生轮流出来表演挟菜给长辈.※说明:当生病感冒时,就不可以挟菜给家人,以免互相传染.对於较不熟悉的长辈,要用公筷,母匙挟菜给别人,不可用自己的筷子挟,因为有些人基於卫生的理由会不欢喜.。

弟子规泛爱众第三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三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三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当然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自己也不应该这麼做.有时时候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例如当别人生重病时,为了让他好过一些,家人可能会隐瞒他的病情不让他知道,我们也要替他保密.(二)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因为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他人听到也能够见贤思齐.例如把上弟子规学到的,听到的故事记起来,可以告诉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效法,学习.(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的太过份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因此我们平时要谨言慎行,不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会折损自己的福份,也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或竖立敌人,若对方恼羞成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之「隐恶扬善」的习惯,要顾及他人的面子,不但可以避开灾祸,更可以改善社会风气.(四)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失.那我们要用什麼态度规劝呢要诚心诚意「怡吾色,柔吾声」的劝告.1.要用什麼样的态度规劝如果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当朋友(或先生,或当儿子)的本分,等到一错再错,要改正就来不及了,如此双方的道德都有缺失.2.要怎样规劝才能使人接受兄弟或朋友规劝时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以身作则」不要过份严格或使人难堪,要考量到对方的能力才能使人接受.(五)复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二,故事启蒙(一)郑均悟兄汉朝时郑均的哥哥是一位小官吏,常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郑均常劝告哥哥,但他都不听,所以他便出外帮佣一年多,并将辛苦工作所得的金钱都给了哥哥,也劝告哥哥:「东西用完了可以用劳力赚钱来买,但如果犯了贪污的罪,一生的名誉都将毁於一旦.」他哥哥因此改过向善,成为一位廉洁的官吏.当哥哥过世后,郑均独立抚养嫂嫂和侄儿.1.引导发问:当用言语劝告他人时,如果他不听该如何做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 道人善即是善请各位同学说说看,大家今天看到或听到了哪些好事情(二)劝告他人方式(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1.以身作则隋朝时的辛公义,为了改变乡里丢弃病人的风气,就把病人带回家中照顾,等病人病好了,再请家人带回.(详见附件一)反思如果硬要大家不准丢弃病人,乡民会抱怨,就算不丢弃病人可能对他也会不理不睬.2.反讽提醒唐朝的魏徵告诉太宗他要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徵回答:「忠臣都要被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要只做良臣」他这麼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反思唐太宗是个聪明的君主,他会想到有暴君才会出忠臣,因为忠臣都在劝诫的时候被皇上杀了,所以如果他杀了忠臣就变成暴君,自此以后对於魏徵的直谏就较能够包容了.所以魏徵这样一讲后,他的性命就无忧了,有时候换个角度来劝告别人,会比直来直往更有效果喔!3.表演法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魏徵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徵忠直,敢於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徵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反思贤淑的长孙皇后用夸大的肢体动作来劝谏太宗,真是充满了智慧.(三)劝告他人的要点1.地点「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别人犯了错,不要在大家面前让他下不了台,要找适当的地点,私底下悄悄的说.2.态度理直气要和,不要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对犯错的人没有礼貌,态度要温和.(四)实际练习请学生到前面来练习遇到下列的情形该如何处理:公车上的人看到老人家不让座.在火车上有人大声的讲电话.有人随手乱丢垃圾.同学在背后抱怨老师功课出太多.。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一、“爱”和“众”1、“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心中有爱的表现2、“爱”的含义天性之爱,譬如母子如何做到赤子之心容人、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护3、“众”的含义同类众生自然4、“爱”需要学习感恩、知恩(留一点给自然)5、管理之误二、课文讲解“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

尤其最近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人与人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

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

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

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花草树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大地非常的美。

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木,我们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心也都会觉得非常的喜悦。

我们再看看动物,天空飞的,我们听到鸟儿在唱歌,我们听到植物上面的虫鸣,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安心,很宽慰?所以在此地,如果我们能把爱心扩展到动物,也能爱惜一切动物,爱惜世间的一切植物,爱惜这些花、这些树,人间一定会更美好。

人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生活也会更为完美,更为幸福。

我们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六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

最新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最新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泛爱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泛爱众》的含义,并能够联系学习生活,灵活运用所用知识。

2、教学方法:故事教学,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主动关爱他人的习惯,注重才学品德的培养,并能尽自己做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教学难点】:让学生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序里,则学文。

请同学回答,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回答:孝:孝敬父母悌:兄弟朋友之前互相关爱谨:为人处世应该注意的地方信:做事要讲诚信,有信用我们已经学了孝、悌、谨、信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泛爱众。

二、解读《泛爱众》(一)带领学生诵读新课内容◆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二)逐句分析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只要是人,都需要去关心和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等于在帮助自己。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别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会第一时间帮助你。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感到特别温暖,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团结,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这时候有同学们提出了疑问:◆1、同学们都不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2、我看到公交车上的工人,衣服特别脏,我只能离他们远远的!实在没办法关爱他们!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怎么解答这些疑问呢?1、我想问下第一位同学,你有没有在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主动去关心别人呢?如果你是一个不想付出,却只想得到别人关爱的人,大家可不喜欢这样冷冰冰的同学哟!2、有的人是依靠脑力劳动,有的人是依靠体力劳动,尽管工人身上很脏,但那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只要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都不脏,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最后,仍然有一句道德底线想跟大家说:社会上有少数聋人在做着非法的事情,甚至还有班级里的少数学生也受到他们的影响。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有人成心去说这些事,再温和的人也会像龙
一样被激怒的,后果也许不堪设想。 对于别人缺点,短处不是不能说,而是 不要当众说。
养蚕女奴道破天机丢性命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出逃到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还不错,把一个宗室之女嫁给 了他,并且还送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安 逸的生活很满足,在齐国住了五年也没有重 返晋国的心。于是他的随从聚集在一棵桑树 下商讨如何让重耳回归晋国的事,此时树上 恰好有一个养蚕女奴正在采桑叶,偷听到了 他们的计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重耳的妻 子姜氏,姜氏怕养蚕女奴泄露此事,于是把 她杀了,并且劝重耳赶快离开齐国。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பைடு நூலகம்
rén yǒu sī qiè mò shuō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 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 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行为指导
小英要和同学去公园玩,在卧室找那件洋装 没找到,让妈妈帮忙找那件洋装。 妈妈说:“你的衣服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 你再找找看。”小英找不到又跑去客厅问妈妈。 小英说:“我找不到衣服,你快来帮我找, 我快要迟到了。” 妈妈说:“我在跟阿姨讲话,你自己再仔细 找找看。” 小英说:“我不管啦!我就是要那件洋装。” 一直缠着妈妈不放。
背诵古诗
1、春晓 2、绝句 3、寻隐者不遇 4、古朗月行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rén bù ān 人 不 安 wù huà rǎo 勿 话 扰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 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 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 闲言碎语干扰他。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
每周一句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思考:

泛爱众_教案_大学

泛爱众_教案_大学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泛爱众”的内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 掌握“泛爱众”的实践意义,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泛爱众”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泛爱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泛爱众”的内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 掌握“泛爱众”的实践意义,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泛爱众”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泛爱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泛爱众”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泛爱众”的内涵:- 解释“泛爱众”的含义,即对所有人都要有爱心,不分种族、地域、贫富。

- 阐述“泛爱众”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强调其在实现社会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 “泛爱众”的实践意义:- 分析“泛爱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倡导社会公德等。

-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泛爱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泛爱众”?-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体现“泛爱众”?- 如何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泛爱众”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泛爱众”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泛爱众”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泛爱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教学目的: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教具准备:
歌曲:《爱在天地间》;视频:《感恩一切》等
活动过程:
一、爱的初体验。

5
1、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3
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唱首熟悉的歌《爱在天地间》,好吗?(播放歌曲,全体合唱)
2、谈感受1
师:“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2004年非典时期,赞颂医护人员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


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歌的主题吗?——爱(板书)
3、师小结1
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
一、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5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3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学生交流资料)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老师的爱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对父母的爱
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对母亲的爱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对父母的爱
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与人之间的爱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对民族的爱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对民族的爱
8、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祖国的爱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亲人的爱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故乡的爱。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故乡的爱。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对春天的爱。

13、孔隔让梨——兄弟之爱
14、花木兰替父从军——对父母的爱
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皆须爱!”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也有些资料想与大家交流!(板书)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3、自由朗读4
(1)、请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后,指名来试着读一读。

(重点先把诗句读通读顺。

师指导后全班读。

)3
师指出此诗句出自《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并板书,学生复习一下总叙)1
(2)、老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诵读诗句的方法,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读一读吗?(指导有节奏读)5
小组读1 请同学读4
一字一拍读;两字一拍读;拍手节奏读;仿古人读等。

3、指名诵读。

2
4、全班齐读。

1
三、理解诗句,感受“恩与怨”15
1、学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小组内先说1 再全班交流。

2
2、理解“恩与怨”5
师:你们有什么报怨的事情和大家说说吧?(请生交流)2(同学之间的怨,父母老师之间的怨)
板书:怨忘
那“恩”呢?有没有什么感恩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

3
(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的互相照顾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地震中别人帮助我们的恩;地震中小狗救主人之恩等)
板书:恩报
3、歌曲《感恩一切》4
除了刚才说的,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感恩呢?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感恩一切》。

4、师小结2
感恩阳光雨露,感恩白云花朵,感恩这个美好的世界,感恩所有的一切,老师希望大家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将这种爱延续下去。

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恩的心,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诗吧!
五、课堂总结。

5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爱;学会了恩要报,怨要忘;学会了报恩是
一件要用很长时间来做的事;学会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了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2、歌曲:《爱在天地间》3
校本课程活动纲要
主讲教师:陈秀红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选用教材:《弟子规》
授课时间:一学年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通过诵读我们民族文化的骨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

课程介绍:
《弟子规》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总纲要。

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学生诵读!
本节课教学内容:《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第一课时
附:教学设计说明
上学期主要以“孝顺”为主题,学习了《弟子规》中总叙和《入
则弟》,结合《二十四孝经》中经典的故事介绍,学生明白了父母兄弟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懂得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兄弟姐妹。

这学期预定学习“信”、“泛爱众”两个主题,本课是第五篇“泛爱众”的开篇,教学设计是以上学期学习了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爱护为情感基础,以学习了相关主题的歌曲为情感基础来设计的。

在本课设计中,一是以音乐首尾呼应,中间穿插歌曲升华爱,在学生心中建立一条情感隐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爱。

二是以学习古文为明线,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并逐渐提高朗诵能力。

三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强化感恩之心,淡化报怨之意。

整节课的设计又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留有余地,为以后的学习打个了情感基础。

板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
爱恩报
怨忘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只要是人,都需要爱,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久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