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网友来稿)——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规范与创新寻找精神家园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规范与创新寻找精神家园教案 苏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53de9c18580216fc700afd87.png)
《寻找精神家园》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名家的读书生活,将名家的读书体验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源。
2、同样是谈阅读经典,比较四篇文章的风格异同。
过程与方法:实现与文本对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经典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感受经典对人成长的力量。
2、读书,与伟人进行精神对话,构筑自我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构筑自我的精神家园。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阅读什么书,怎样阅读书,都存在一定的迷惘性。
在学习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之后,应该说对于怎样获得教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
通过“寻找精神家园”这个专题的补充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构筑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片精神家园。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点拨引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名家对读书的感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怎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想大家或多或少已经从赫尔曼·黑塞那得到了答案。
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来构筑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或许需要我们用心思索。
名家对读书的感悟: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3、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伏尔泰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5、我们读书之前应该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还是小说或诗歌。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72e95b7cd184254b3535bf.png)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蓬安县杨家中学语文教研组邓浩
第一单元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哲学论文。
《人生的境界》一文,就“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是什幺》一文,就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问题做了十分深入的探讨,鼓舞人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投身到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赞美了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他不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孔孟》一文,以一个新的视角,主要就孔孟之间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翔实的阐述,显示出理论研究的精细。
2.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
这些文章内容都是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经过潜心研究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见解。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3.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易于被读者了解,也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点。
《人生的境界》一文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言简明,通俗易懂,使读者对哲学的任务一目了然;《人是什幺》一文旁征博引,并且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获得了具体而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教案(2014年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教案(2014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c8decf4028915f814dc205.png)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高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
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高中语文】灵魂归处是吾乡——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灵魂归处是吾乡——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0da45af46527d3250ce014.png)
• (2)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议论抒情句的解 读,文章的精髓理解还不到位,触摸不到作 者的灵魂。 如: • 《合欢树》:轰轰烈烈的爱别人不会懂;挚 爱要消散,被遗忘。 • 《给“书虫”当夫人》:写出了作者丈夫给 予作者的踏实、自信,体现了一种爱情观。 • 《碧云寺的秋色》:体现了一种审美的基本 规律——美不因为历史、阶级等因素而不同。
• 3.链接,拓展阅读 侧重人文性,拓展视野,激发思考,享受阅读 • 4.聚焦,情境与话题写作 • 5.单元总结、整理笔记、练习 知识,能力,话题与认识
单元设计依据——为何做
• 一、教材分析
必修五第一单元 议论抒情文
• • • •
议论抒情文: 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议论抒情带动描述片段, 表达所思所感所悟。
灵魂归处是吾乡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第一单元议论抒情文 • 第二单元小说 • 第三单元说理论世文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1.选定单元教学的目标 教材,学情,三维目标
综合性,针对性,学科性
• 2.选篇,定课型 讲读,导读,自读 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实践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把握作者所叙写的人事物景的特点,及所抒之 情,所言之理。 • 2.知人论世,巧析文本
• 3.细读语言,品悟情感。思想,是用“形象” 来感染的。通过分析情感载体揣摩象外之意。
• 其实,阅读散文就是倾听作者的心音。阅读理 解散文的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或那些 话。 • 4.品析评价,感悟阐发 。 • 品析、评价文本内容、语言、手法,感悟、阐 发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多元理解,贵在启 思。 • 我们期望学生能完成向文内和向文外两个方向 的挖掘。
灵魂归处是吾乡——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 北京版
![灵魂归处是吾乡——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3e4b6de45c3b3567ec8b7c.png)
——必修五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第一单元议论抒情文 • 第二单元小说 • 第三单元说理论世文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1.选定单元教学的目标 教材,学情,三维目标
综合性,针对性,学科性
• 2.选篇,定课型 讲读,导读,自读 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实践
课题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
• 3.链接,拓展阅读 侧重人文性,拓展视野,激发思考,享受阅读 • 4.聚焦,情境与话题写作 • 5.单元总结、整理笔记、练习 知识,能力,话题与认识
单元设计依据——为何做
• 一、教材分析
必修五第一单元 议论抒情文
• • • •
议论抒情文: 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议论抒情带动描述片段, 表达所思所感所悟。
教材
必 修 1
单元
第一 单元
必 修 4
第一 单元
必 修 5
第一 单元
篇目 《范爱农》 《勾践灭吴》 《游侠列传(节选)》 《一条铁路的完成》 《故乡人》 《荷塘月色》 《前赤壁赋》 《活水源记》 《游栖霞紫云洞记》 《天鹅》 《归去来兮辞》 《贝多芬百年祭》 《想北平》 《逍遥游》
分类 写人记事文
•
确定篇目教点
• 《想北平》——情感层次分析 • 第一层次:青春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去了。 • 第二层次:天涯流浪,备受流离之苦的老舍 想北平,更多的是想念带给 • 他家园之感的那份自在悠闲,那份踏踏实实 的归属感。 • 第三层次:作者想念的是世俗却最具诗意的 生活,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它直指心灵,与 金钱、权势、价值无关。
• 2.第三段的描写是作者下定决心,坚决归 隐后的理性的生活。 • 3.作者归家的心情不同。 第二段:愉快和惬意,欣喜万分。 第三段:由于段首四句的议论抒情,使得 这段的生活更显平淡,自然,深沉。 •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第三自然段作 者不仅人归向田间,而且心归向田间,感 情也由激动欣喜变得平静自然。因而,第 三自然段概括为——归隐。
守望精神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
![守望精神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639e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4.png)
守望精神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守望精神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类型:素质教育课程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数:6课时授课目标:1.了解何为守望精神家园,并形成班级认同;2.提高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妥协、沟通等社交技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心、尊重、关爱等;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一)主题:守望精神家园(二)内容:1.守望精神家园的定义和意义;2.构建守望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如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等;3.礼仪、行为习惯及健康习惯;4.通过故事、影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家园的重要性,培养情感态度。
三、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如口头讲授、故事讲解、视听资料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
(三)教学过程:1.师生热身交流(5分钟):教师可用问题或游戏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认识守望精神家园(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何为守望精神家园,并与学生一起探索守望精神家园的意义。
3.以人为本,合作共赢(2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构建守望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如何让守望精神家园更好地落地实施。
4.教学活动(30分钟):(1)礼仪、行为习惯及健康习惯的培养。
(2)教师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守望精神家园如何呵护我们。
(3)把家长、老师、同学等作为宝贵的守望者。
(4)学生自由发挥探讨。
5.总结反思(15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验心得,思考守望精神家园实际运用的效果以及守望精神家园带给自己和别人的益处。
6.作业布置:通过写一篇心得体会或画画等方式,反映今天课程中的重要点。
四、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合作意识。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精神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精神家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d2cb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3.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对本章节《精神家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文学流派等;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成语、俗语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俗语等,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所表达的精神家园的内涵。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精神家园的?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家乡话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你的精神家园?为什么它对你这么重要?”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短暂思考;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精神家园》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情感体验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在面对抽象概念和深层次思考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7d2790a76c66137ee061923.png)
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常胜利编写[单元教学要点]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微观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受各篇作品在文体、手法、语言上的不同个性表达特色。
四、开设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的养成相结合,知行合一,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与提高思考能力。
[单元教学计划]《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两课时《黑羊》两课时《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椰子树与平等》一课时《鱼,我所欲也》一课时《陋室铭》一课时《论题与论点》一课时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全文结尾的结构作用及主题意韵。
3、展开交流与讨论,超越故事表象,深入生活与生命的内涵中,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建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深研精思,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题及结构。
难点:延伸拓展,结合自身生活与现实生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生命哲理。
【媒体准备】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POWERPOINT编辑)。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概写其故事梗概。
3、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全文的思想感情,完成“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角度:从文章主题方向提出的导语。
…示例‟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人的看法也是一样的。
关于人曾有过许多定义,有一个定义你也许会不同意,但你一定不能不思考,那就是:“人是欲望的动物”。
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
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
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
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等等。
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九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
![九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01d84514f01dc281e53af042.png)
---------------------------------------------------------------最新资料推荐------------------------------------------------------ 九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九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九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案合集[单元教学要点]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微观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受各篇作品在文体、手法、语言上的不同个性表达特色。
四、开设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的养成相结合,知行合一,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与提高思考能力。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目标伙垃】1、理解课文内容蔗,潘整体把握文章主旨著。
2 捎、通过精读与深尤思,了侠解全文结尾的剥结构作用惯及主题意韵肖。
3、展开寨交流与讨谤论,超越故事思表象,杯深入生活与生命谣的内碳涵中,学习和思考弥人虑生哲理,建构积极健校诚康的价值观。
【教学重月宣点、难点】重点:深研萧娃精思,了解与把握文证章稿的主题及结构。
难工点:札延伸拓展,结合秩自身生屯活与现实生活前,体味蕴1 / 5涡含在其中的轧生命哲理。
驴【媒体准郸备】用电脑编料辑制作釉相应的课件(用已wo 譬 rd 或 power 厌 p 填 oint 编辑)。
【愈详课时安排】2 课时。
【圾夜预习要求】1、通读全付初文,查字典,给生字贰生沈词注音释义。
2、累通读怔全文,整体把握块故事情辐节,概写其故伊事梗概。
邑 3、在诵读延的基础上,岳分析归纳墟全文的思想感秀情,完叠成阅读练习堪。
【遮教学过程】第一课腐时毯一、导入新课〖参考庸抛方案〗角度:从文章主郧币题方向提出的导语。
〔涎放示例〕古诗说:横利看渣成岭侧成峰,远近榨高低绎各不同,对人吴的看法拘也是一样的。
最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b0423a8762caaedd33d4f0.png)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1)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 (8)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
2.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
难点树立文化自信。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和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1.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
2.搜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幻灯片展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句话的不同断句:(1)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与天留人无关)(2)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不让留)(3)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自己做不了主,主人和天留客了)(4)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犹豫不决型的客人)(5)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非不让留)(6)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还是天让留啊!)教师总结:在这几个断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我们的中华文化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呢?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有所了解。
探究一:中华文化根(一)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民族传统节日教学活动一:幻灯片展示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
“望”意为“田野”、“田地”;“果”意为“转圈”、“巡游”;“望果”意为巡游田野,以祈祷神佛保佑能顺利收割、获得丰收。
盘王节:又叫“做盘王”、“跳盘王”、“还盘王愿”、“打盘王斋”、“祭盘古”等,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_散文专题单元中的_荷塘月色_教学设计
![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_散文专题单元中的_荷塘月色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e11fd24028915f804dc2e9.png)
2009.1227YUWEN JIANSHE 教学设计□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吴欣歆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散文专题单元中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同一篇课文编辑在不同的教学单元里,教学重点并不完全相同,明确课文教学重点的基础是分析整套教材、分析课文所在单元,最终找到单元在教材中的教学任务,确定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重点。
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把《荷塘月色》编入必修2的第一单元,这套教材必修模块的散文单元设置如下:模块单元篇目学习任务必修1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个性情操;体会作者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
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体会景物,感受心灵,进入审美境界;品味精彩语句,增强散文鉴赏能力。
中国散文是因实出虚的艺术,必修1突出了散文这一特点,学习任务的设置基本上是“实”“虚”各半;必修2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了解散文因实出虚特点的基础上,“进入审美境界”“增强散文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作为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奠定基础的任务,即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荷塘月色》理解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明确“读什么”和“怎么读”,然后在阅读学习《故都的秋》和《囚绿记》的过程中去实践、检验、修正。
本单元的三篇选文特点非常相似。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之后,面对社会现实,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思想感情非常复杂——悲愤、不满而又无可奈何,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无能为力。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参加了左翼文艺活动,因此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故都的“秋味”,在对北平秋天的描绘中,寄寓了对故都的眷恋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一名烈士,为了民族自由,遭到日寇的屠杀,《囚绿记》展示了人们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们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威胁到自由的时候,人步骤:学生提问题。
必修五第一单元.doc
![必修五第一单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f20849b90d6c85ed3ac659.png)
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教学目标】(1)继续保护和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精读。
(3)指导学生有能力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
【教师指导原则】(1)不伤害学生的阅读趣味。
(2)不用结论替代过程、或者以结论为指导设计过程。
(3)不要过分解读作品。
(4)不让学生做看客,多方支持学生做行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背景】从看热闹走向看门道【教学设计】(1)指导学生鉴赏金圣叹的评点,学习其评点方法。
(2)自读选文并对选文进行评点。
(3)与同学、金圣叹的评点进行对比,交流自己的见解。
(4)从下列“人物”和“景物”中各选一个,以此为切入点,联系文本,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鉴赏,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人物:林冲李小二景物:花枪和葫芦风雪火山神庙和石头,,一.学习金圣叹的评点方法。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他还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
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
”,,【鉴赏金圣叹的评点】(1)看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2)抓住一针一语细密处,会出入木三分劲铁意。
(3)上下勾连,绘出千里伏线;左右冲突,摹写万千感慨。
【总结评点方法】(1)读得细致——锱铢必较,一个字都不放过。
(2)想得深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深入探寻作者如此着墨的目的,从而露出文本的真面目。
(3)联得巧妙——注意情节、细节的前后勾连和照应,发现文章的内在章法和逻辑。
,,“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工夫了得。
杀人杀的有章法——先后不同,主次不同,方式不同,详略不同。
先搠倒眼前这个差拨,紧接着收拾那个跑远了的富安(十来步),最后慢慢宰哪个最可恨的陆谦。
杀的方式不同,前两个只需一枪,(差拨后来又补了一刀)这才是高手,弹指一挥,“强虏”灰飞烟灭。
杀陆谦时则换了武器,不用枪,把枪搠在地里,而是拿出了那口解腕尖刀。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网友来稿)——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网友来稿)——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5b7a1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9.png)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网友来稿)——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东风公司第六中学:贾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人文性\\\"来讲,增加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
对于大纲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的安排体例超级合理,编书者成心将一类的作品依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编排,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熟悉系统化、明晰化。
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注重作品中思想理念的系列归纳,使学生对一些思想的熟悉形成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这便于他们对某一思想由浅入深的熟悉。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咱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属哲学论文和随笔,单元的要求是要擅长质疑思辩。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归纳性、抽象性。
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
设计本单元的教学,要做到质疑思辩,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熟悉,因为着几篇课文都涉及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因此我把这个单元教学的理念定位在“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这个主题上,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不失机会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去营造精神的家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明确这几篇课文的连贯性,在教学中注意将这几篇课文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主题链。
《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品级——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人是什么》探讨了巨人大家们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最后落脚在如何“回忆旧事、把握现时、瞻望未来”的问题上;《庄子:在咱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探讨了庄子哲学中“避世”的问题;《孔孟》则把两位儒家的至圣与亚圣的思想放到一路比较,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期的转变而有所转变。
冲破这些主题的入口是,要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开场白,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由上一课的主题引入对下一课的学习,并把每一篇的主题有机的串联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网友来稿)——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东风公司第六中学:贾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人文性\\\"来说,增加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
对于大纲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的安排体例非常合理,编书者有意将一类的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编排,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系统化、明晰化。
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注重作品中思想理念的系列归纳,使学生对一些思想的认识形成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这便于他们对某一思想由浅入深的认识。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属哲学论文和随笔,单元的要求是要善于质疑思辨。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
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
设计本单元的教学,要做到质疑思辨,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着几篇课文都涉及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因此我把这个单元教学的理念定位在“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这个主题上,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去营造精神的家园,“发展健康
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明确这几篇课文的连贯性,在教学中注意将这几篇课文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主题链。
《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人是什么》探讨了伟人大家们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最后落脚在怎样“回忆往事、把握现时、瞻望未来”的问题上;《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探讨了庄子哲学中“出世”的问题;《孔孟》则把两位儒家的至圣与亚圣的思想放到一起比较,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突破这些主题的入口是,要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开场白,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由上一课的主题引入对下一课的学习,并把每一篇的主题有机的串联结合起来。
这几篇课文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中国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当然属于一种自然的境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当然属于功利境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当然属于道德境界。
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所谓的天地境界。
在《人生的境界》这课中,作者从人们觉解程度的高低,也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人的内涵是异常丰富的,那么人生究竟有怎样的境界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一起来探讨关于“人生的境界”。
2、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
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那么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为什么不想入世,只想出世呢?庄子又是用什么方式表示自己与世道的对立呢?我们可以从《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找出答案。
3、庄子的哲学是主张出世的,而孔孟之道则是主张入世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同是孔孟之道对人生的认识也有差异,今天我们阅读《孔孟》,来探讨孔孟之道的差异。
第二,引导学生将四篇文章所论证的主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
特别是讲《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一课时,我把前后有关庄子的几篇课文都结合起来,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秋水》,包括《语文读本》上有关本单元的几篇哲学论文及有关对解读“庄子”的论文,抓住作者鲍鹏山对庄子的一段评论进行解读——“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认识庄子所处的社会,也就是庄子哲学思想形成的客观现实,又联系现今的社会,怎样保持清洁的精神,即洁身自好,保持人格的独立及自由的精神,使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起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起来。
还结合《孔孟》这一课,将孔孟入世的人生哲学同庄子出世哲学进行比较,从中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国的传统哲
学中领悟文化内涵,以丰富心灵的世界,敢于走进人生的旅途,但又不会被世俗所玷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保留人性的纯真与洁净,保留那一块美好的精神家园。
第三,设计以探讨人生问题的语文大型活动,使探讨深入化,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为了把四篇课文的内容连贯起来,在上完了本单元的课文后,设计了一次大型的语文课外活动,以\\\"追忆往事,把握现时,憧憬未来\\\"为主题,拟订了以下几项活动:1、主持人以阐述三方面的关系为主题进行演讲;2、“追忆往事”的名人名言联句;3、用一段最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把握现时”的意义,如课文中作者将把握现时比作小学算术中的“1”,而未来是后面的零;4、“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即兴演讲;5、小型的辩论赛:将道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思想及有关人生的问题进行比较,那么在现实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你赞成哪位哲学家的说法呢?既“出世”与“入世”的辩论。
5、最后语文教师做演讲总结,主要是将四篇课文所展示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总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营造精神的家园,清洁自己的精神,从哲学家那里得到人生的启示等等。
作者邮箱: [emailprotected]。
com。
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