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X〕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开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根底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法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开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制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法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制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制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观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含(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3)
名词解释: 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门⼈⽂学科,是⼀门关于⼈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必定以⼈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门关于⼈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崇⾼是美的⼀种范畴,⼜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量和精神⼒量,雄伟的⽓势,给⼈以⼼灵的震撼,进⽽受到强烈的⿎舞和激越,引起⼈们产⽣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提升和扩⼤⼈的精神境界。
(有让⼈惊喜或惊奇的⼒量) 3、优美:优美是⼀种美的范畴,⼜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种⼩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桥流⽔、风和⽇丽等。
4、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 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理论命题,“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引⼈发笑的状况,德国美学家康德曾论述过乘讹的东西如何让⼈发笑。
斯宾塞进⽽把乘讹区分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两种形态。
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引⼈惊喜的状况。
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引⼈发笑的状况。
此说有⼀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仅⽤乘讹来囊括⼀切喜剧性,却是不恰当的,因为毕竟有些乘讹会让⼈悲痛。
乘讹:(“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引⼈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斯宾塞⼜把它分成⼆种) 简答题: 1、美和美的东西有何差异? 美和美的东西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1)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发展变化。
3)美的东西即是漫⽆边际的,但是往往⼜⾃相⽭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因⽽⽆法成为某种“东西”,⽆所不在,⼜⽆处存在。
美虽然具有⼀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
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
(5)在现实⽣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一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一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理解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理解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有,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有。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n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有状态。
n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存有方式和存有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n 艺术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面的体现。
所以,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n 审美教育: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境界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2020年8月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精编) 简答题 36、简述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答案: 1、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是研究艺术的。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3、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分为两个层次: (1) 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托马斯·门罗、李泽厚等。 (2) 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费希纳、荣格等。 4、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37、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 (1) 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 美判断。 (2)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 要组成部分。 38、简述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 答案: (1) 普列汉诺夫认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功利性的观念”作为
1
审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中介因素。 (2) 人潜在地包含着审美的要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之转化为现实。 (3) 人的审美能力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并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40、美学史上关于审美情感的几种主要观点。 答案: ①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②客观论者认为,审美对象的情感是其本身所固有的。 ③主观论者认为情感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到对象之中去的,主要代表是立普
斯的“移情说”。 ④同构说介于两者之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提
出这一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41、简述美育的功能。 答案: 1、怡情养性 (1) 美育和德育相互区别、相辅相成。能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从而达
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 (2) 美育的方式是从内心、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德育带有强制性。 (3) 审美对人的感化能使人亲和,充满爱心,而道德规范是一种严肃要求。 2、化性起伪 (1) 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2)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通过艺术与环境对人进行塑造,使得人本恶的兽性变成了人性。 四、论述题。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二章)
第⼆章美论 从⽂献资料来看,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希庇阿斯篇》是西⽅美学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他本⾝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使漫⽆边际的,⽽且也是⾃相⽭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种东西,因此⽆法把美当成是某中美的东西 (5)现实⽣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起,⽽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西⽅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的求解途径: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意状态中寻求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类社会⽣活本⾝探究美 (6)从社会化了的⼈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7)关于美论的情景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核⼼内涵是把美堪称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代表性观点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美是和谐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书中指出,曲线⽐直线美,,⽽在曲线中⼜以蛇形线最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使这⼀特点。
从事物的客观书相中探求美的⽚⾯性在于: (1)脱离了⼈类的社会⽣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 (3)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是和⼀切美的事物,尤其是⼈类社会⽣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种寻求美,其核⼼内涵是把美看成是理念。
在西⽅美学,最早⼀处“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 ⿊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些讲法,⽽且也认为美是理念。
三从主观的⼼意状态中寻找美,其核⼼的理论去向九⼗⼋玫瑰聂为⼈的某种主观的⼼意状态,其代表性的学说优美在愉快和美在⽆意识的欲望登 从⼈的主观⼼意状态中探求美的做法有和积极意义,⼜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的主观⼼意状态中探求美,是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到了⼈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育⼈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合理性的,导致的结果是:(1)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2)个⼈都会从各⾃的⼼意状态触发取衡量美,甚⾄会出现“趣味⽆可争辩”的情形,如此⼀来,美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2)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2)6.美学界何以会出现否定美的可定义性的不雅点?(1)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不雅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创作行为的兴起和不竭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艺术不雅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现代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边界变得愈来愈模糊,所以,美学家要给”艺术”下定义就显得异常困难。
既然难以给艺术下定义,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成能再用以往那种统一的”美”或”美的艺术”的概念来涵盖现代艺术。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传统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由于美和艺术在文化区域、族群和时空条件上有着异常复杂的存活机制,并且越到现代显得越复杂,并且,随着现代美学的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广泛,随着世界各民族在美的不雅念上的跨文化传统的不竭推进,美的不雅念上的差异性也将得到充分的显现。
这样,要想以某种简单化的原则把诸多差异性融汇在一起,试图在美的本质问题上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7.对美的定义进行逻辑性建构的必要性。
(1)美的问题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此既需要对此作语义化的阐释和结构性的分析,更需要作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
(2)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世界人类心灵的客不雅需要。
(3)超越传统美学中那种简单地下定义的方法,扬弃现代西方美学中否定美的可定义性的思潮,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就有望得出更为系统化和更具合理性意味的命题。
8.在美的不雅念上要认识到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1)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所作的一些探讨,表示出明显的形而上学不雅念,这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是不利的。
在美的不雅念上,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一些形而上学不雅点,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对美加以读解。
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
1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人生实践之中,起源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实
践活动之中,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有益的作用。
2
、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1
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是存在
2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
1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3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
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3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往与对话,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
真价值的自由生命活动。
2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建构的是一个距哟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是超
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快感。
6
、审美对象作为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特点:
其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式。其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
“
直观自身
”
,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
《美学》自考资料_笔记_小抄精华版
《美学》自考资料笔记小抄精华版。
珍藏的,奉献给大家美学名词解释目录1.1.原型理论1.2.艺术美1.3.美学1.4.审美意识1.5.美学思想1.6.美学学科1.7.审美关系1.8.美1.9.美感1.10.审美形态2.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2.3.审美趣味2.4.审美活动无功利2.5.自律性2.6.审美体验2.7.游戏说2.8.审美意识3.1.审美形态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3.3.优美3.4.崇高3.5.《论崇高》3.6.利奥塔德3.7.悲剧3.8.《悲剧的诞生》3.9.罪孽说3.10.焦虑说3.11.狂欢化4.1.人本主义美学4.2.审美经验4.3.本质直观4.4.超验世界4.5.感知4.6.同化--调节律4.7.审美态度4.8.先验想象力4.9.审美距离4.10.反思判断力4.11.准主体5.1.游戏说5.2.集体无意识说5.3.模仿说5.4.表现说5.5.有意味的形式说5.6.符号说5.7.载道说5.8.娱乐说5.9.意象世界层5.10.兴象5.11.喻象5.12.意象的物态化5.13.艺术的审美功能6.1.他律性6.2.形式符号性6.3.开放性6.4.艺术敏感6.5.艺术想象力6.6.灵感6.7.期待视界6.8.艺术鉴赏中的”观“7.1.美育7.2.消融查滓7.3.《美育书简》7.4.审美教育7.5.完美的人7.6.审美的人名词解释答案1.1、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① 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俺金部厶生尖践的结晶。 ② 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圭鎧厶
③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 MJt。 3.审美趣味 (1) 【单选】定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壬观爱 妊和倾.包。 (2) 【选择、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两重性) ①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仝姓差妄。 ②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主体所面临的卮丟因素感狂会条在。
(2)以更麦坐理通遡为美学主要研完对象 ①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认为美学是“快与不快的学说
②弗洛伊德:发现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③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4.著名美学家甚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差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 对象
自然现象总显现为 物质 社会现象总呈现 为客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 生存
实存,完全与 人生脱节 观物化形态 的社会关实践、活动等相 关,更关
不同
系、组 织、制度等 注非物化形态 的社会现象
研 究追求 对客观事物 属 性 力求判断的客观 性和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 而
4.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 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 接的就是 旦的圣进。 (2) 【简答】他律性指审美活动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与其 他实 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复杂关系。 ①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② 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冋 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 体内容中。 ③ 各种审美形态,如崇高、悲剧等实质上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 想追 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 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2)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3)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范动。 2. 【选择、简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 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亠 (2) 都必然要受到牡金裏践适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自西方美学思想产生两千几百年、包括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美学250多年以来,人们对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迄今尚无定论。
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与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柏拉图一苏格拉底的名义与希庇阿斯对话论著,苏格拉底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而希庇阿斯的回答确只是“美就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体系中,虽然也是研究美的本质,但是只是指艺术美,在他看来,自然美缺少精神性,因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像。
受黑格尔的影响,在他以后至少一百多年,很多西方美学家都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是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观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主要偏重于主观方面,它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样产生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如果说前面第一、第二观点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第三、第四种放在审美的主体方面,第五种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面。
在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基本上也是持这种观点。
在他晚年著作《美学新论》中,他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比如审美地欣赏一幅静物写生画,就不会对画上的香蕉、苹果等产生食欲,否则就是从审美关系回到实用关系中,审美的超越性就丧失了。
换而言之,一旦进入审美的关系体系中,其他种种实用关系就退居次要,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我们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对审美研究对象的看法,那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活动。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不雅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本身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本身的创造物中直不雅自身,看到了本身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不雅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安好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不雅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不雅。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示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不雅、品、悟:不雅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不雅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按照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
2020 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重点解析1. 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1) 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 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 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 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2. 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1) 审美经验主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感性体验;(2) 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 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3. 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 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 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4)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4. 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审美发生理论概述)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 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
席勒认为,游戏不但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有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实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2) 动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为帮助考生们更有好、更方便地进行自学考试复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篇1重点解析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1)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审美需要具有的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其次,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作用;其次,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呈现的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其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审美趣味的这两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相对化的观点。
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首先,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以此可以判断审美趣味的好坏高下。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绪论(3)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绪论(3)(二)如何理解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美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具体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才能具体化和深化。
在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的采用方面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还应明确:a) 美学研究的方法极其多样,任何人、任何一种研究都不成能采用所有的方法,只能按照具体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研究需要加以选择。
b) 各种不同的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能使研究深入发展的具体方法。
c) 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不同时代美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是哪些?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这主要从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与美的联系中加以阐述的。
2.美的规律的理论。
这是关于人类审美创造方面的理论。
首先,强调人类创造美的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
其次,美的规律是把人类的主不雅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标准”与具体事物的客不雅属性,即”任何物种的标准”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示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彼此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于异化劳动的研究一方面尖锐批判了本钱主义私有制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具体分析了异化劳动对于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即异化劳动的两重性表示为美学上所具有的两重意义: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4.艺术本质理论。
a.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b.其次必定艺术与经济基础联系的特殊性,即与政治、法律等比拟,没有那么直接,存在着一些中间环节。
c.艺术的本质在于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掌握方式,主要是通过典型化的方法表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美学自考笔记串讲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二、美学的进展经历了哪些时期?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什么?什么缘故?四、中国今世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要紧观点有哪些?五、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有什么联系?六、美学研究方式有什么特点?七、马克思主义美学包括哪些要紧内容?八、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要紧特点?一、举例说明对美的问题性质的明白得。
二、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三、简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
四、从主观的心意状态探求美这一做法的踊跃意义和可能致使的结果。
五、简要说明狄德罗“美在关系”论。
六、简要评述“美是生活”说。
七、马克思主义美论的逻辑起点八、“美在愉快”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的分析。
九、移情说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程度分析。
十、分析“距离说”的理论有效性问题。
十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今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熟悉要紧有哪几种观点?十二、现今世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何以会反对给美下概念?十三、谈谈立足于人一辈子相和制造相来求解美的本质问题的可行性。
十四、人的本质属性有哪几个方面?十五、什么缘故说人是“世界的美”?十六、什么缘故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十七、什么缘故说美是自由的形象?十八、什么缘故说,美的制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一、什么是美感?二、什么缘故说美感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诞生?三、美感产生的历程是如何的?四、从逻辑上来讲美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五、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的特点是什么?六、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在哪里?七、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大体缘故是什么?八、简述直觉的作用和特点。
九、什么缘故说直觉是有规律可循的?十、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如何实现对客观对象的转化的?十一、试述美感中想象的作用和特点。
十二、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如何?简述审美情感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通感?十四、试述美感中明白得的特点。
十五、试述美感活动的表层心理特点。
十六、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
重点解析
1.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它是主体能
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
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2.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感性体验;(2)审美经验
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
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
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
用对象。
3.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
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4.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
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
席勒认为,游戏不
但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
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
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
美活动。
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
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
在联系。
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有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
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
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实行的社会历
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2)动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
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但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
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长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
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3)巫术说。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
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
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论。
用巫术说能够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
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仅仅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
巫术仅仅
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
所以,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4)劳动说。
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
认为艺术和审美起
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这个学说在一定水准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
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仅仅揭示了审美赖以发
生的物质前提,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
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5.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
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种观点在一定水准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
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
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有着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它仅仅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自由王国仅仅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有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
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从这个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6.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答: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水平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从而不但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但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使用语言符号的水平。
第三,人类只有通过使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理解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持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但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