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一)
小水电优势和主要问题分析
小水电优势和主要问题分析(一)我国小水电优势分析1、小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地供电、发供电成本低的特点,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
在解决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大电网难以覆盖地区,小水电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小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天然林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开发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保护和改善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优势。
3、小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而使农村水电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4、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小水电资源点多面广,总量很大,占水电资源总量的23%,在电力结构调整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6、小水电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等多主体开发。
(二)我国小水电主要问题分析1、无序的小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造成破坏长期以来,不科学水电建设开发电缺乏整体的流域规划,蜂拥而上造成了河道断流、人畜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
小水电站过度上马“腰斩”中小河流,只因一味地重视水电功能,而忽视了河流的生态等其他功能。
小水电建成之后,对于河流中鱼类等水生生物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比如争议很大的小南海水电站,将对长江的珍稀鱼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2、小水电电力输出困难由于国家电网和小水电的所属关系不同,小水电发电上网问题往往不能很好解决,要么不能上网,要么上网电价很低,使得小水电投资的风险性很大。
3、小水电技术水平不高这几年中国小水电的技术虽有改进,从整体上看,小水电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都不错,但设备技术水平却不高。
需对旧老电站进行改造和重建,采用高质量和高自动化的设备,提高小水电的开发技术水平。
4、小水电分散导致管理运营水平不高小水电的优点之一是可以进行分散开发,而小水电站的分散管理容易造成企业负债重,流动资金短缺,富余人员多,企业办社会负担大,缺乏自主和活力。
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
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河流单项水电开发和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是开发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即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即建设期、初??????????????(年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明确指出《导则》是水电及梯级水电开发项目环评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迄今为止,我国的水电开发多是进行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而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很少。
笔者结合单项工程和梯级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1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分析???????流域水电的建设可兼顾防洪、航运、供水、灌溉等多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果流域水电开发及其它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正确,从宏观上分析,将对环境有所改善,是具有环境效益的。
??????????????1.2发展水电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水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被利用,水电不仅可以代替部分火电、核电,具有调峰的优点,在电网安全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基本上不改变其水质,不排放污染物。
例如[1],在电网系统中,建设一个装机容量为2000MW的水电站代替同等规模的燃煤火电厂,这样每年可节约原煤500万t,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4万t,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400万kg,一氧化碳115万kg,少产生废碴140万t,省却了火电厂所需要的冷却水运行和排放,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避免对水环境造成热污染。
因而发展水电,在取得相同电能的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
???????年水灾hm2的万hm2降低灾害的影响程度,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的生境,减少水灾和旱灾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减少洪水造成的污染扩散和疾病流行,为人们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1.4水电站水库的人工湿地作用???????水电开发,在一个流域上建设一个或多个水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和水电工程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也势必得到关注。
一、水土流失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土石方工程和爆破施工等工程常常需要对地形进行大规模地改造,导致原有地形和植被被严重破坏,湿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这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和地方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水库蓄水影响生态系统水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河谷中建立大堤,水位上升后会淹没大面积陆地,也可能形成新的湖泊和水塘,大大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原有格局。
与此同时,在水库建设的过程中,断流、逆流等水文变化,对河口、湿地、渔业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也影响上游的清水,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三、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对水流加以控制,一些重要的鱼类产卵、洄游、觅食和生存的地区往往被损害或淹没。
水电站运行过程中,放水和停水的频繁变化,使鱼类大规模死亡,引起渔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系统的难以修复的损害。
老水库和水电站都曾距今数百年或数千年,它们的存在和功能与周围的人文环境、景点和文化有机统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价值,特别是贡献非常丰富的地球物理数据。
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景点被破坏或淹没,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严重受到破坏,具有极高价值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破坏永久高昂。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大关注点。
作为开发者和执行者,应细致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保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坚决防止和遏制如上所述生态恶化的局面。
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和科技进步,合理推进工程建设,加强监督和评估,扩大公众的参与和民主决策,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效益最大化、效果最好化、环境友好化”的目标。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
4
生态监测:对开 发过程中的生态 环境进行监测, 确保开发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可接受范围内
环境与社会责任
环境影响评 估:全面评 估水电开发 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制 定相应的保 护措施
生态修复: 在工程建设 过程中,采 取措施修复 受损的生态 环境
社区参与: 与当地社区 合作,共同 参与水电开 发项目的规 划和实施
社会影响
1
增加就业机会:水电开发项目 可以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居民
收入。
2
改善基础设施:水电开发项目 可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促进经济发展:水电开发项目 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
地区竞争力。
4
环境污染:水电开发项目可能 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如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
2
水电开发的环境 治理
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 法处理废水,降低污染物排放
废气处理技术: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生物 过滤等方法处理废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采用填埋、焚烧、回收 利用等方法处理固体废物,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 方法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功能
社会参与
影响水生生物:水电开发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减 少,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污染
01
04
生态破坏:水电开发可 能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影响生物多样性
03
噪音污染:水电开发可 能产生噪音,影响周边 居民生活
02
空气污染:水电开发可 能产生大量粉尘,影响 空气质量
水污染:水电开发可能 导致河流水质下降,影 响水生生物和沿岸居民
01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参与水电开发环境治理
水电站运营现状及解决方案
水电站运营现状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水电站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水电站的运营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运营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保护问题、维护保养困难等。
本文将从水电站运营的现状和问题出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加强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水电站运营现状及问题1. 运营成本高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电站的建设投资大,需要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二是水电站的运营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进行维护保养、运行管理等;三是水电站的环保设施和设备维护成本高。
这些都导致了水电站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2. 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水电站的基础设施一般为固定不动的大型设备,对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程度和发电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水电站的发电效率普遍不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3. 环境保护问题水电站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水库沉积物的排放,会影响水质及河流生态环境,还有导致鱼类移行受阻,降低了水生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物多样性。
4. 维护保养困难水电站的设备常常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如水压大、水位变化大等,这些因素都给水电站的维护保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解决方案1. 降低运营成本要解决水电站的运营成本高的问题,首先要从降低成本入手,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水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效益;二是控制管理水电站的运营成本,通过规范的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约资源。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解决水电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节约水资源,有选择性地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也可以通过提高工艺技术,优化发电系统,改进水毁设备来提高水电站的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水电站在运营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改善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水库沉积物的排放,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
浅谈云南水电开发的现状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浅谈云南水电开发的现状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在几年中,水电将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而且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但是针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也被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云南水电开发的现状,并针对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开发,环境影响,措施分析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ew years, water and electricity will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play a bigger role, but fo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re also is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f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is only for reference.Keywords: hydropower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measures analysis一、水电是保障我国21世纪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急剧上升。
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水电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我国水电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资源;开发;现状水电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环保能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对江河的综合治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资源对经济的制约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在中长期规划中,都把开发水电能放在能源安全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的水电,而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和还不到1%。
水能资源条件的发达国家,水电平均开发度已达到60%以上。
其中美国水电资源已开发82%左右,日本约84%,加拿大约65%,德国约73%,法国、挪威、瑞士均在80%以上[1]。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水电开发利用率仅为34%。
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电资源是缓解、补充能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1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现状1.1水电资源的分布我国是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资源绝对数量较大。
根据1977—1980年第3次全国水力资源普查结果和近年来的全国复查结果[2],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 400 MW[2-3],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4亿kW,相当于年发电量60 829亿kW·h,相应年发电量为24 740亿kW·h;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1 795 MW,相应的年发电量为17 534亿kW·h。
其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1.2水电资源开发现状近几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发展成效卓著。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05年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为1949年的700、550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2.5%、12.0%[4-5]。
水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分别由建国初期的8.8%(装机)和16.5%(电量)提高到22.9%和16%[5-6]。
水力发电的环境效益分析
水力发电的环境效益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其环境效益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水力发电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水力发电的基本概念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水为动力源,通过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二、水力发电的环境效益1. 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和化石燃料发电厂,水力发电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水力发电过程中不需要燃烧燃料。
据统计,水力发电每年可以减少数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 水资源的保护:水力发电利用的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水资源,而不是消耗有限的石油或天然气。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水电站可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电站的建设通常伴随着水库的形成,这些水库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促进了一系列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生存。
同时,在水库放水时,也可以为下游的生态系统提供水源和水生态。
4. 土地的保护:相比于化石燃料发电厂需要大面积的开采和建设,水力发电的设施占地相对较小。
并且,在水库建设时,可以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减少土地的浪费。
三、水力发电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 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水力发电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水库建设也会对局部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包括水库蓄水区域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因此,在水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负面影响。
2. 社会影响:水力发电项目建设通常需要征地和搬迁,这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社会影响,政府和企业需要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妥善处理好土地征收和搬迁事宜,并提供相应的补偿。
3. 水资源管理:水力发电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水力发电项目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确保水电站运行不会对地方水资源造成过度利用和影响生态平衡。
浅谈水电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分析
浅谈水电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人类关心的共同话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家,要正确处理水电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科学,实事求是地分析修建水电工程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并结合现实情况对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保障水电工程建设更快速,更有效地发展。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水电工程在生态环境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健康,对养殖业,对地质灾害以及环境气候等几个方面。
1.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对地质的影响在修建过程中,材料的开采要使用大面积的土地,会造成许多水土流失,植物被破坏,自然土壤也被损害。
对土壤影响很大,在水库里面蓄水,土壤中的通气条件不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大型水库蓄水后,水体压重会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从而会引发地震。
而且随着水位的上升,岸坡上土体疏松,容易引起塌方、山体滑坡等现象,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安全。
1.2对水的污染在施工工程中,都会产生悬浮物很高的施工废水,如果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就排入下水道,就会污染到下游水质,影响到了周围的环境。
水电工程一般来说都是依靠江或河而建成,对当地的环境直接影响,如果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会对下游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不免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废弃油罐,这些废水和油罐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倒入江河,也会严重影响到水质,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给水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1.3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生生物保护面临着敏感问题,这也是环境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我们在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鱼类的生存环境,这样生物生态环境也能得到保护。
许多鱼类的生活习惯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完成的,大坝的建造阻碍了它们的路线,而且大坝都采用底层取水,水温比较低,导致了鱼类繁殖率下降,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减慢。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电开发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
然而,水电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取得平衡。
首先,通过水电开发可以有效满足能源需求,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低碳排放、高效利用的特点,在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水电开发相对成本较低,对于中小国家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能源选择。
然而,水电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坝的建设会阻断鱼类的迁徙通道,影响其繁衍生息。
此外,水电站的放水过程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危及物种多样性。
其次是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水库蓄水会淹没大片土地,导致原生植被的消失,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次是对下游洪水的影响。
由于水电站对流量的调控,可能导致下游洪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对沿岸地区造成威胁。
面对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的方式。
首先,水电开发项目在启动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这样一来,政府和企业可以提前预测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害。
其次,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工程技术,减轻尽可能减少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鱼梯等设施可以帮助鱼类顺利迁徙,保护种群的稳定。
此外,选择适当的水库建设地点,减少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
最后,注重水电开发的可持续性。
水电站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高效运营。
同时,研究发展更加清洁、高效的水电技术,推动水电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除了以上措施,促进公众参与和提高环境意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企业应该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声音和建议。
此外,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共同推动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浅析水电开发的河流水环境效应及其评价方法
浅析水电开发的河流水环境效应及其评价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地的水电开发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本文主要对水电开发的河流水环境效应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1. 水文变化水电开发主要靠拦截水流,形成水库储能,使河流的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水温、水质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破坏水电开发会大量地改变河流的水动力条件,导致河床、河岸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破坏物种的栖息和繁殖条件,破坏水生态系统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将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电开发对河流水温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因为水库是由深水区逐渐变浅到水位线以下,其水温平衡以表层温度为表示,深层温度低而表层温度高,再加之水库枯水期时水流缓慢,夏季易发生蓝藻,导致水库中发生的温度上升和夏季的蓝藻易发。
二、河流水环境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价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河流水环境评价方法: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该方法以剖面和点作为测量单位,在指定的测量点上对水文、水质、底栖动植物、水生植物、鱼类等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生态系统健康度。
2. 湿地价值评估法湿地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湿地的价值评估也是重要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湿地的类型、水文、植被、动物和人类利用状态等相关指标,综合评估湿地的价值。
生态流量是指河流中保障水生动植物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最低水流量。
根据河流的特点和生态需求,结合实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综合评估河流的生态流量。
河流水质评价是评估河流水环境变化的最常见方法。
通过测量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等,综合评估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减少负面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及时进行水环境监测和管理。
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
响评 价 很 少 。 笔 者结 合 单 项 T程 和 梯 极
开发 T 程 . 环境 的影 响 进 行研 究 对
J6 5万 问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25 l 48 5 亿 元 .水 电站 往 往 同时 兼 有 抵 御 自然 水 文 . 火 害 的 功能 水库 运 行 可 以调 节河 川
、
碱 等 自然 灾 害 的 标 准 和 降 低 灾 害 的
影 响 程 度 . 效 地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及 牛 物 有 的 生 境 .减 少 水 灾 和 早 ,对 人 类 及 动 、 火 植 物 的 破 坏 , 减 少 水 土 流 失 和 土 壤 侵 蚀 . 少 洪 水 造 成 的 污 染 扩 散 和 疾 病 流 减
的 费 和 时 间 ,提 高施 设 备 和 场 地 的
1 . 发 展 水 电 清 洁 能 源 , 少 环 境 污 染 2 减
《 利 水 电 丁 程 环 境 影 响评 价 规 范 》 试 利用率 , 水 ( 可缩短总体 一期 . 减少总投资。
的环境影响评价T 作更加规范和深 入 。 19 9 2年 1 月 颁 布 《 河 流域 规 划 环 境 1 江 影 响 评 价规 范 》S 5 9 )强 调流 域 规 (I4 _ 2 , 划 要把 流 域 的 环境 保 护 作 为 目标 ,首 次 规 定 了 流 域 规 划 要 进 行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19 9 3年 同家 环 境 保 护 局 发 布 j《 境 影 -环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 H 厂 .— 3 .9 7 ( Jr 21 9 )19 年 l 月又 发 布 了 《 境 影 响 评 价技 术 导 1 环 则一 亍 生 态 影 响 》 H 厂 9 19 ) 非 亏染 ( Jr 1— 9 7 . 明 确 指 f《 导 则 》 水 电及 梯级 水 电开 { I 足 发 项 目环评 的技 术 指 导 性 文 件 迄 今 为 止 ,我 国的 水 电 开 发 多是 进 行单 项 T程
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
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3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3.1直接产生生态破坏建设工程的占用土地和开挖,造成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资源的砍伐和毁坏,直接破坏陆生植被,减少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导致陆生动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危及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存在。
如澜沧江干流的小湾电站,由于修建大坝和相关的道路建设,对河流两岸进行了大面积的工程开挖,大坝的面山几乎都被铲平,表土完全被剥离,导致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建设工程附近的动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
3.2影响生态平衡3.2.1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大坝的修建使河流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及洄路线受到干扰,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巨大,大坝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对其的影响可能将是毁灭性的。
其次,电站建设所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如河流的水流变缓,水温和水位等的改变,使河流中原有鱼类和水生生物区系发生改变,使原有鱼类的种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将会因大坝的修建改变其生活路线和生活周期,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
从而使整个河流的生物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3.2.2外来物种入侵电站水库的形成为人工养殖鱼类等水生经济物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而人工养殖往往会引入一些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大量繁殖和增长,将会通过占据当地土著鱼类的生态位,捕杀土著鱼类的鱼卵和幼鱼等方式使当地土著鱼类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3.2.3陆生生物的迁移和交流电站的建设将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水库。
而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会截断一些陆生动物的正常迁移路线,使这些陆生生物的基因交流形成阻碍,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2.4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大坝的修建和水库的形成,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会促使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发生变化。
陆生生物由于水位发生变化而淹没原来的生境,动物可以向更高的地方移动,而植物所受到的影响也许是灭绝性的。
浅析水电开发的河流水环境效应及其评价方法
浅析水电开发的河流水环境效应及其评价方法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
本文将对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进行浅析,并探讨评价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方法。
一、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1. 河流水质变化水电站的建设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情况,导致河流的水质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蓄水电站的建设中,河流的水质会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水位变化、水温变化、悬浮物质和底泥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会对河流的生物栖息地和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 湿地退化水电站的建设会导致河流上游湿地的消失和退化,这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水文循环、生物栖息地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电开发对湿地的破坏将会对河流水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
3. 河流生态系统改变水电开发会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况,导致河流的水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例如改变了河流的水位、水温、水流速度等参数,影响了鱼类的产卵和生长,同时也会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分布和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河流水资源利用水电开发改变了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使得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河流的下游地区,水电开发会改变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对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产生影响。
1.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指采用多种指标和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全面地评价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者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2. 生态评价方法生态评价方法是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水电开发对河流的生物多样性、鱼类资源和湿地等进行评价,从而了解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电开发工作总结
水电开发工作总结水电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水电开发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水电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水电发电量持续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水电开发工作在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水电开发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水电开发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水电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水电资源匮乏,导致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均衡。
其次,一些水电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评估不足、生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一些水电项目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维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电资源的综合规划和布局,合理配置水电资源,推动水电资源的均衡开发利用。
其次,要加强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保护工作,确保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同时,要加强水电项目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提高水电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水电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规划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运行管理等措施,我国水电开发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水电开发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而不懈努力!。
水电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分析
水电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分析目录一、前言概述 (2)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 (3)三、电力价格分析 (8)四、电力市场发展趋势 (12)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8)六、项目目标 (22)一、前言概述从技术层面来看,该水电项目的开发符合水文气象条件,工程设计可行,建设技术上有充分的成熟经验可借鉴。
从经济性角度分析,项目投资回报期合理,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实现预期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本水电项目在区域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以及可行性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和社会意义。
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是影响电力需求与水电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
国家对于水电项目的支持政策,包括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税收优惠、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的建立等,将直接影响水电项目的经济性和市场前景。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家对水电项目的扶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为水电项目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传统的水电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使用寿命。
在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下,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预期也可能发生变化。
水电项目在面临市场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竞争力。
未来,随着电力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创新,水电项目的盈利模式可能将更加多样化。
除了引进成熟技术,水电项目还应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
特别是在设备制造、建设施工、自动化监控等领域,力求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推动自主研发能力提升。
项目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水电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水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尽管为能源供应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由于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水域生态系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和保护措施设计。
浅析水电开发的利弊
浅析水电开发的利弊我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丰富。
并且我国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随着地毯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核能发展受到铀资源的限制,水电作为我国从高污染化石燃料转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阶段的独特的能源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撞击容量还是年发电量每年都在稳步地提高,水电的发展不仅是某些地区居民解决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业起到了重要的行业先导作用。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兑取电力兴业的要求是:“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优化电源布局,促进西电东送,控制东部地区新建燃煤电厂,控制‘两控区’新建燃煤电厂……”。
“小水电代燃煤生态保护工程”,在解决农村人口的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小的收获。
一个流域水电开发总体规划,一遍会有龙头水库以及若干个梯级电站。
通过对整个流域的水电开发,将有效控制上游洪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调节中、下游枯水季节流量,改善水质;而且通过梯级电站对泥沙的沉寂,可大量减少中、下游河道的输沙量,保护中、下游的生态环境。
高坝大库创造了人造湖泊,改变了当地环境和景观。
局部气候的改变有利于当地库周农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是大坝带来的另一好处。
许多水库都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山区的河流经常可以看到河床的改变,这是由于水流对河道的冲蚀引起的。
水力发电一般是通过引水入隧,利用水流的落差进行发电。
将水流的势能转化成电能,同时也能明显地减少水流对河道的冲蚀作用,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对保护河道非常有利,避免因河道的经常改变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水电有6大技术优点:(1)它是再生能源,虽然有丰枯年差别,但没有用完的顾虑;而火电、核电消耗的是有限的油、煤、铀等资源’(2)发电成本低,水电的成本仅为火电的1/4左右;经济效益高,水电是火电的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一)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河流单项水电开发和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是开发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即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即建设期、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3个阶段,对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设计阶段,应注意加强环保措施,减免开发中的水利环境影响。
关键词:河流流域水电开发梯级水电开发环境效益环境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有关的研究也开始增多。
1988年12月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SDJ302-88),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和深入。
1992年11月颁布《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强调流域规划要把流域的环境保护作为目标,首次规定了流域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997年11月又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明确指出《导则》是水电及梯级水电开发项目环评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迄今为止,我国的水电开发多是进行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而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很少。
笔者结合单项工程和梯级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1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分析
流域水电的建设可兼顾防洪、航运、供水、灌溉等多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果流域水电开发及其它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正确,从宏观上分析,将对环境有所改善,是具有环境效益的。
1.1水电梯级开发可发挥梯级效益
梯级水电开发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协调水资源综合利用之间的矛盾,获得梯级效益。
上游水电站水库调节径流可增大下游所有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年发电量;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可协调发电和其它用水要求的矛盾;上游水电站削减洪峰、蓄存洪量,可提高下游各级水电站防洪标准,减小泄洪设施规模;上游电站水库有时可为下游电站缩短初期蓄水时间。
梯级连续开发,可优化安排各级水电站的施工进度,施工期互相搭接施工高峰又互相错开,利用上游水库蓄水时机减少下游电站的施工导流流量,减少施工队伍转移的费用和时间,提高施工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可缩短总体工期,减少总投资。
1.2发展水电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水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被利用,水电不仅可以代替部分火电、核电,具有调峰的优点,在电网安全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基本上不改变其水质,不排放污染物。
例如1],在电网系统中,建设一个装机容量为2000MW的水电站代替同等规模的燃煤火电厂,这样每年可节约原煤500万t,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4万t,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400万kg,一氧化碳115万kg,少产生废碴140万t,省却了火电厂所需要的冷却水运行和排放,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避免对水环境造成热污染。
因而发展水电,在取得相同电能的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
1.3减灾防灾,保护环境
近30年来,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由于洪水引起的直接损失达几十亿美元,在美国共计有40%以上的城市和1400万hm2的土地均遭受洪水的威胁;1970年水灾给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造成了100亿列伊和77亿福林的损失,淹没了约106万hm2的耕地,全部或部分淹没800多个居民点2];我国1998年洪水,主要为长江、松花江、西江、闽江洪水,受灾面积大,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hm2,成灾面积l378万hm2,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
水电站往往同时兼有抵御自然水文灾害的功能。
水库运行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控制水位,梯级水库可联合调度调节,比单个水库更能提高抗御洪、涝、旱、碱
等自然灾害的标准和降低灾害的影响程度,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的生境,减少水灾和旱灾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减少洪水造成的污染扩散和疾病流行,为人们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1.4水电站水库的人工湿地作用
水电开发,在一个流域上建设一个或多个水库。
水库库区形成许多库湾,生长了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成为人工湿地,为湿地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在库区和库周会增加多种适合湿地环境的动、植物物种,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增加了水域的综合功能。
人工湿地的形成,可改善当地的环境小气候条件。
水库水体的影响,可使周围陆地性气候得以改善: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降低了最高气温、增加了湿度。
有关的研究表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比成片的房屋群高8%~10%;水面上空紫外线辐射比陆地高30%;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要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1]。
黄河龙羊峡水库蓄水后,国电公司西北勘测设计院、青海省电力局和气象局于1990年就龙羊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降水的影响。
距离龙羊峡水库库岸10km左右范围内,年降水量增加约3%,距库岸较远的山区年降水量增加约12%,影响范围内的夜雨量增加明显。
(2)对湿度的影响。
距离龙羊峡水库库岸10km左右范围内,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均有增加,其中冬季增加最明显,1月份增加24%。
(3)对气温的影响。
距离龙羊峡水库库岸10km左右范围内,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月平均气温其中有5个月升高,12月份升高最大为3℃,1月份升高1.2℃;6个月降低,10月份降低最大为0.7℃。
而对这一范围以外的区域影响很小。
(4)对风的影响。
对水库周围地区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风频率减少,“湖陆风”方向上风频的增加、风向转换时间变化和风速略有减小。
1.5水电站水库的景观与旅游作用
水电站水库形成人工湖泊,在功能上增加了美学和旅游价值。
在水电开发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和造型,并适当加以装饰设计,使其在景观上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可根据具体要求和地势环境条件,修建人工港湾、池塘,放缓岸坡,建造森林公园、草坪、花圃及景观建筑,修建水上娱乐设施,组成新的水环境景观系统。
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在上池周围开辟了草坪、花坛,种植了树木,利用地势修筑了护坡,环池修建游览道路和一些景观建筑物,在上池旁的山顶将防火了望塔修成仿明古塔,电站的上池现己成为十三陵风景区的一个新景点。
另外,利用电站工程弃碴填筑冲沟,形成人工阶地,经绿化美化并修筑了人工景观建筑物,建起了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已成为旅游区3]。
国外如莫斯科的水体系统由希姆金水库、卡拉梅舍大水库、别列文水库、雅乌斯回水河段、莫斯科河等水体组成,将水体系统进行美化后,有很好的景观效果,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风景区;在明斯克利用斯维斯洛奇河支流上的梯级电站水库和许多小池塘,修建了滑水专用水道、浴场、码头和森林公园等,成为旅游胜地2]。
1.6水库的供水、灌溉对环境的改善
水电站水库有调整河道径流的作用,库水和发电后的下泄水具备稳定、可控制供水和灌溉的条件。
(1)供水:水库改善了抽水站取水的条件并利用势能使之降低造价;水库可以降低水中的含沙量、色度、氧化度等,使自来水厂净化简便;水库使河水水量、水质季节性变化减小,保证水厂运行的稳定、均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灌溉:天然状态下的河流水资源,由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不可能保证流域内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
建设水库后,径流得到充分利用,使灌溉面积大大增加,并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有关研究表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浇地的粮食收成比没有灌溉的高1~1.5倍;
气候较湿润地区,灌溉后的收成可提高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