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与鳙鱼-百科
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
![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3d9782a9b6648d7c1c74652.png)
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胖头鱼也被很多人称为花鲢或者是黑鲢等等,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在养殖这种鱼,由于这两种鱼类的外观都是非常的相似的,其实完全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两者的营养价值以及口感都是不一样的,经常吃鱼的人都应该知道,掌握两者的区别技巧是可以帮助我们来进行区分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吧?第一,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胖头鱼的体背面颜色是有点特殊的,胖头鱼体背面为暗褐色,有黑色细斑,腹部为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白鲢鱼体背面为灰色,腹部为银白色,各鳍均为灰白色,所以通过观看背面可以区分出胖头鱼和白鲢鱼。
第二,胖头鱼被人们称作鳙鱼,又叫大头鱼、花鲢。
白鲢鱼学名叫鲢鱼,又叫鲢子。
这两种鱼外观、体形极相似,其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头。
胖头鱼所以被称为胖头鱼,是因为它的头确实非常的大,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上颌稍向前突;白鲢鱼头小,相当于体长的1/4,下颌稍向前突。
第三,体色。
观看鱼的体色,是分辨出胖头鱼和白鲢鱼的最直接方法。
胖头鱼体背面为暗褐色,有黑色细斑,腹部为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白鲢鱼体背面为灰色,腹部为银白色,各鳍均为灰白色。
胸鳍。
通过观看看鱼的胸鳍就能分辨出,胖头鱼和白鲢鱼。
胖头鱼的胸鳍较大,超过腹鳍基部很多;白鲢鱼的胸鳍较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
腹棱。
胖头鱼的腹棱是从腹鳍至肛门,腹棱较短;白鲢鱼的腹棱是从胸部至肛门,腹棱较长。
通过介绍,我们得知胖头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了吧,白鲢鱼不是胖头鱼,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购买来点鱼食,不要误以为就是胖头鱼哦,白鲢鱼和胖头鱼的做法也是有很多的,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进行烹调,可以煲汤也可以红烧,都是非常不错的做法。
养鱼四宝-鲢、鳙、青、草
![养鱼四宝-鲢、鳙、青、草](https://img.taocdn.com/s3/m/2c2bad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0.png)
养鱼四宝-鲢、鳙、青、草在我国养殖鱼类的“大家族”中,青鱼草鱼鲢鳙鱼“四大家鱼”堪称国宝为我国所独有的特产,亦被世界许多国家引进和养殖。
鲢鱼又称白鲢、鲢子鱼。
体较长侧扁、体较高,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4,•眼小。
腹鳍前方和后方均有角质棱。
鳞片细小。
体背部青黑色、腹部银白色。
性情活泼,喜跳喜跃,常能跳离水面1~2米高。
喜生活于水体上层。
1.5•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以上主要食浮游植物直至终生,其食物链短,生长快,当年可长到15厘米,第2年体重可达500克以上的商品鱼规格。
4~5龄性成熟,主要繁殖季节在六月份,可自然和人工繁殖。
其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是我国普遍养殖的主要优良品种之一。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
体较长侧扁、体稍高,头特别大约为体长的1/3,•故称胖头鱼。
眼小,腹鳍前无角质棱,鳞细小,体暗黑背有不规则的黑点,性情温和,游动迟缓不喜跳,易捕捞,喜集群游动,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取食方式与鲢鱼大致相同,也是依靠鳃耙滤食浮游动物。
生长快,一龄可达15厘米以上,二龄可达500克以上。
5~6龄性成熟,可自然和人工繁殖,•是我国外荡、水库的主要养殖对象。
草鱼又称单根鱼、鲩鱼,体较长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又无角质棱,吻端略圆、头部平扁。
背呈暗青色,体两侧略带青黄色、腹部乳白色。
鳞片较大,性活喜跳,生活于水体中层。
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草、旱草、菜叶、糠麸、豆饼等天然和人工食料。
贪食消化力强生长迅速,1龄可达15cm以上,2龄体重500•克左右,最大体重可达35千克。
5~6龄性成熟,可自然和人工繁殖。
因其料源广肉品质好,除国内广为养殖外,已被多国引进养殖和控制水生植物,成为“垦荒者。
青鱼又名青根、螺蛳青。
体形近似草鱼,较草鱼圆长,头比草鱼尖,体为青黑色,鳞片较大。
喜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也吃豆饼,豆渣等,成鱼喜食螺蛳、蛤蜊之类动物及人工饲料,1龄鱼在长江中可达500克。
鲢鳙一年能长多大 鲢鳙养殖比例及养殖技术要点
![鲢鳙一年能长多大 鲢鳙养殖比例及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b59e1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4.png)
鲢鳙一年能长多大鲢鳙养殖比例及养殖技术要点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属于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且易于饲养,因此被广泛养殖。
本文介绍鲢鳙一年能长多大,鲢鳙的养殖比例及其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鲢鳙一年能长多大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鲢鳙一般一年可增重1公斤左右。
鲢鳙的生长速度很快,两三年就能长到5斤左右,盛夏时节是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
鲢鳙的增重速度与养殖技术、养殖密度、养殖环境、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鲢鳙,日常要做好鱼种放养密度、水质管理、投喂、消毒、捕获、人工管理等各项工作。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养殖周期不会太长,常见的鲢鱼十几斤属于正常,二三十斤的就比较少见了。
可以说,超过百斤的鲢鳙都属于体型超级大的了。
二、鲢鳙的养殖比例一般养殖鲢鳙会其它鱼一起混养,比如草鱼、鲤鱼、鲴鱼、鳊鱼、罗非鱼等,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如下:(1)富营养型水体:鱼产力30~40公斤/亩,放养密度110~14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5~4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0~5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2)中营养型水体:鱼产力20~30公斤/亩,放养密度80~11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0~35%,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5~60%,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3)贫营养型水体:鱼产力15~20公斤/亩,放养密度50~8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25~3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60~6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三、鲢鳙鱼养殖技术要点1、池塘规格养殖鲢、鳙鱼要求面积较大,最好在2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在放养前先利用干旱的冬天爆晒裂塘底。
也可以撒入生石灰粉消毒原病菌,在春季前每亩投入腐熟发酵过的动物粪便,每亩500斤左右,然后将塘里排灌满塘水,却可放养鱼苗养殖。
2、放鱼苗时间鲢鳙鱼放鱼苗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也可以放过冬鱼,这两种鱼不怕冷,在南方可以安全越冬。
鲢鱼与鳙鱼-百科
![鲢鱼与鳙鱼-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add38c543b3567ec102d8aa4.png)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编辑本段概述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
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卵漂浮性。
产卵期与草鱼相近。
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编辑本段生活习性1、鲢鱼属中上层鱼。
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
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
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
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
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在北方7~8月份是钓鲢的好时机,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就难以钓到了。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有哪些【养生小知识】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有哪些【养生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d67de60242a8956aece41e.png)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有哪些
文章导读
鳙鱼和鲢鱼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们喜欢的两种鱼类,但是由于二者在外形方
面有些相似之处,所以许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分清楚。
其实这两种鱼类在个型、背部颜色、
胸鳍、腹鲮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而且鳙鱼相对于鲢鱼口感更好,营养也更丰富,人
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一、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等,是淡水鱼
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
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
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
二、鲢鱼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等,属于鲤形目,是著名的四
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
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三、白
鲢和鳙鱼的区别 1、鳙鱼头大,相当于体长的1/3,上颌稍向前突。
白鲢
鱼头小,相当于体长的1/5,下颌稍向前突。
2、鳙鱼体背面为暗褐色,有
黑色细斑,腹部为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
白鲢鱼体背面为灰色,腹部为银白色,各鳍
均为灰白色。
3、鳙鱼的胸鳍较大,超过腹鳍基部很多。
白鲢鱼的胸鳍较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
4、鳙鱼的腹棱是从腹鳍至肛门,腹棱较短。
白鲢
鱼的腹棱是从胸部至肛门,腹棱较长。
5、鳙鱼比白鲢口感味道好,营养价
值高。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https://img.taocdn.com/s3/m/50b5ea3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7.png)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鳙鱼和鲢鱼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们喜欢的两种鱼类,但是由于二者在外形方面有些相似之处,所以许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分清楚,那么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一、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1、外形
鲢鱼体色较淡,银灰色,无斑纹。
鳙鱼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鲢鱼体侧扁,腹腔大而狭窄,头大眼小,尾鳍叉形,鳞片细小,银白色。
2、肉质
鲢鱼肉软嫩且细腻,刺细小且多;鳙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
3、营养价值
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有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二、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鲢鱼和鳙鱼肉较柔软,鲢鱼适合水煮,鳙鱼头基本用来做剁椒鱼头、双色鱼头,身子也是经常用来煮着吃,头也可以用来炖着做汤喝。
口感好那就得看个人口味了,做得好吃都不错,各有千秋,味道都很不错。
三、鳙鱼有什么营养成分
鲢鱼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而脂肪含量却不高,仅为1%-10%,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达95%以上。
鱼肉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B1、B2、D 和矿物质。
鱼肉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鱼鳞中含有的卵磷脂,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塞,降低胆固醇,具有健脑作用。
四、鳙鱼有哪些食用禁忌
1、鳙鱼性偏温,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食用过多容易引发疮疥。
2、鳙鱼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但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大头鱼
![大头鱼](https://img.taocdn.com/s3/m/30d55a20eefdc8d377ee3200.png)
砂锅胖头鱼
鳙鱼
原料:鳙鱼头1个,粉皮,青蒜,冬笋,冬菇,猪肥瘦肉,酱油,料酒,盐,
大头鱼
大头鱼
味精,水淀粉,泡红椒,白糖,清汤,花生油。
制法:
1.粉皮泡好切成1厘米宽的长条。冬笋、冬菇、猪肥瘦肉切成片,青蒜切在段。
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
2.鳙鱼头大且头含脂肪,胶质较多,故胖头鱼还可烹制“砂锅鱼头”
3.切鱼方法: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
大头鱼
大头鱼
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胖头鱼炖豆腐
原料:胖头鱼、大豆腐、葱段、姜片、蒜末、干辣椒和香菜末;料酒、生抽、糖、醋、盐。
做法:
1.鱼洗净后切成几段,鱼头劈成两半,用料酒和盐拌匀腌制10-15分钟;豆腐切块。
2.锅热倒油,油温九成热时先煎鱼头,煎成金黄色时盛出,再煎其它鱼段。煎好后把鱼头再放回锅内。
大头鱼(鳙鱼)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中文学名:大头鱼
别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鲢亚科
属:鳙属
种:鲢鳙
3.益智抗衰老:胖头鱼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鲢鱼是中上水层的鱼类
![鲢鱼是中上水层的鱼类](https://img.taocdn.com/s3/m/22a7a446c850ad02de804117.png)
鲢鱼是中上水层的鱼类,但越冬期要进入水体的最深部位.鲢鱼成长快,身体健壮,最大个体可达30千克.鳙鱼又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等,鱼纲,鲤科.其头部特大,鳞片细小,体色背部及两侧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色斑块,腹部灰白.腹棱不完整,鳃盖及鳍部均有红色润斑,鳙鱼性情温顺,喜肥水常,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冬季入深水处越冬.鳙鱼以食动物性浮游生物为主.鳙鱼成长迅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最大可达40千克.(二) 钓具和饵料钓具按钓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浮钩钓具.另一种是沉钩底钓钓具.手,海竿均可适用. 浮钓时不用砣坠,但要用较大的浮标,浮标的浮力要大于钩饵的重量.为了抛竿方便,可在钩上方相距25厘米处加一只小型砣坠.总之,要保证钩饵能悬浮在水中.钩用圆底阔面的大型钩,单钩,双钩,4只~6只的组钩都可,鱼线最低要用直径为0.3毫米~0.5毫米线,因为较大的鲢 ,鳙鱼上钩后,冲刺能力也是相当猛烈. .浮钓鲢 ,鳙鱼主要在春,夏.秋季,鱼群在中上水层活动时应用. 沉钩底钓要用砣坠.适宜于冬季,早春和晚秋放线海竿钓.因为水温低,鲢,鳙鱼在水下层活动居多.钩,线要求同于浮钩,2只,4只,6只,3只组钩均可.沉钩砣坠的重量,一般在35克~55克之间,砣坠距钩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活坠,死坠均可. 钓饵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模拟仿生"钓饵.模拟是指按照浮游生物的形状把钓饵制成屑粒状态.制法是取炒香的元麦面,玉米面,麸皮,米糠,豆饼屑,豆渣和面粉等,再捞一些喂金鱼的小红虫,水蚤,绿色水藻等,分装于两个塑料袋中.临钓时,取粉料二份,浮游生物一份,掺上少许水,捏成乒乓球大小即可. 第二种中"嗜味"钓饵.鲢,鳙鱼爱吃酸味,酸甜和酸臭味食物,嗜味钓饵就是投其所好.制法是:用玉米面,豆面或豆饼面,煮熟的红枣肉,加少许糖精,适量的臭豆腐干或臭腐乳,再加以面肥或酵母,掺适量温水,充分拌和,盛于器皿中,使之发酵,临钓时掺以适量面粉(或细米面)经充分搓揉,捏成乒乓球大小的硬面团就行. (三) 垂钓要领夏季的早晨,傍晚或夜间,是鲢 ,鳙鱼的强烈的摄食时间,这时它们非常活跃,最适于垂钓. 浮钩钓具上的钓饵,要用"模拟仿生"钓饵.取乒乓球大一块面团,把钓钩全部捏在面团之内,钩尖向着四周张开,但不要露出面团之外.一般的垂钓深度,应保持在70厘米~100厘米之间.清晨或夜间垂钓,浮钩至浮标的距离,只需20厘米40厘米,让钓具浮于上水层.因这时鱼都集中到上水层来活动了.钓饵入水后,鱼线就不要再扯动,估计面团在钩上可维持5分钟~10分钟不脱落,面团中的糠,麸,经水一泡,体积必然膨胀脱落,于是大面团的周围和下方,就会逐渐出现雾状的屑粒下坠现象;加之面团中红虫,水蚤等的蠕动挣扎,又发出它们浮游生物特有的气味,这正是使鲢,鳙鱼食欲大振,欲求不得的美餐.大群鲢,鳙鱼,只要一发现这种钓饵,就会争而食之.钓者发现浮标被拽跑了,就可以立即提竿收线,钩牢鱼嘴. 沉钩底钓鲢,鳙鱼的季节,一般都在秋冬和早春.这时上水层水温低,鲢,鳙鱼基本还在中下水层活动.但在1米深左右的浅水地带,夏季也可用沉钩钓. 上面介绍的"活坠","死坠"组钩均可用"嗜味法"钓饵.安装时将钩柄,钩弯及钩尖全部站立包藏在面团中,而把钩尖部隐藏于面团四周和表皮下.鲢,鳙鱼张开大嘴,很容易把面团及全部钓钩摄入口中,再无任何障碍.当它游动拽动鱼线,发出上钩信号时,钓者只须一弹钓竿,一组钓钩立即就会锋芒毕露,从口腔内部不同部位将它钩住.中国钓鱼网收集整理。
鲢鱼和鳙鱼的种间关系
![鲢鱼和鳙鱼的种间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3fe69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8.png)
鲢鱼和鳙鱼的种间关系
鲢鱼和鳙鱼呀,那可是水里的一对好伙伴呢!它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俩。
你瞧,鲢鱼这家伙,活泼好动,整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刻也停不下来。
它特别喜欢吃浮游植物,那小嘴一张一合的,不停地把那些小小的植物吸进嘴里,真不知道它哪来的那么大精力。
再看看鳙鱼,虽然也在水里游,但感觉比鲢鱼沉稳多了。
它呀,钟情于浮游动物,那慢悠悠的样子,好像在享受着水下的悠闲时光。
这鲢鱼和鳙鱼在水里一起生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有意思了。
它们不是敌人,反而像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鲢鱼吃浮游植物,让水里的浮游植物不至于太多,给鳙鱼创造了更好的吃浮游动物的环境;而鳙鱼吃浮游动物呢,也能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这对鲢鱼来说也是好事呀。
这不就是相互成就嘛!
就好像我们人类一样,大家在一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相互配合,才能让整个集体变得更好。
如果大家都只顾着自己,那这个集体还能好吗?鲢鱼和鳙鱼就深知这个道理,它们在水里和谐共处,共同营造着属于它们的水下世界。
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所有的生物都能像鲢鱼和鳙鱼这样和谐相处,那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呀!它们不争不抢,各自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又能相互受益。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应该这样吗?不要总是去和别人争抢,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能为别人提供帮助。
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不是吗?
所以说呀,鲢鱼和鳙鱼的种间关系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呢!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和谐共处的力量,让我们明白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让我们也像它们一样,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和谐与美好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胖头鱼属于什么鱼 胖头鱼是花鲢鱼吗
![胖头鱼属于什么鱼 胖头鱼是花鲢鱼吗](https://img.taocdn.com/s3/m/fedac99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e.png)
胖头鱼属于什么鱼胖头鱼是花鲢鱼吗
胖头鱼它的头比较大,很适合做剁椒鱼头吃,胖头鱼还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一、胖头鱼属于什么鱼
胖头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外形似鲢,有的地方把它与鲢鱼统称为花鲢。
胖头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近几年鱼头火锅的时兴,使得它更受人们青睐。
别名:学名鳙鱼,又叫大头鱼。
食之源地: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二、胖头鱼是花鲢鱼吗
是有所区别的。
花鲢鱼:鲢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
胖头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
是淡水鱼的一种。
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没什么区别,一样的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
三、胖头鱼怎么做好吃
茯苓烧胖头鱼
原料:胖头鱼一条(约1000克),茯苓粉20克,盐、葱末、姜末,黄酒各适量,笋片少许。
制法:
1、将胖头鱼剁成肉茸,鱼头开边备用。
2、将鱼肉茸放入碗中,加入茯苓制成鱼丸。
3、将鱼头略煎后,放在砂锅中,加冷水浸过鱼头,再把鱼丸放入砂锅中,加热,至鱼丸定型后,再加调味品和笋片,等鱼头煨熟即可。
功效:胖头鱼肉益气保虚、健脑填髓,茯苓健脾安神,竹笋清热祛痰,三种材料配伍,共起健脑增智之功效。
体虚气短、倦怠、乏力、失眠多梦者,常食本品尤为适宜。
鳙鱼吃个明白
![鳙鱼吃个明白](https://img.taocdn.com/s3/m/d3d2659daf1ffc4fff47ace5.png)
栏目编辑魏友海加工食品与2019.11一、什么是鳙鱼?鳙鱼(Bighead carp),拉丁名Aristichthys nobilis ,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鳙属;又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
鳙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它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
鳙鱼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1/3,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至肛门前有腹棱;体色稍黑,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腹部呈银白色,各鳍呈灰色;鳞细小。
鳙鱼多栖息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驯,不爱跳跃。
我国鳙鱼2016-2018年3年的产量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310万吨左右。
二、鳙鱼可分哪些部位?各部位的比例和成分如何?鳙鱼因其头较肥大而有“胖头鱼”之称,鱼体通常由头、躯干、尾和鳍4个部分组成。
鱼体通常可以分为鱼肉、鱼皮、鱼鳞、鱼骨、鱼鳍和内脏等部分,见图1。
鳙鱼的头长和体长之比达1∶3。
鳙鱼鱼头所占比例与鱼肉较为接近,分别为34.0%和41.0%左右。
鳙鱼的各部位中鱼骨、内脏、鱼鳍、鱼鳞、鱼皮含量较低,分别为7.4%、6.3%、3.5%、2.9%和2.0%。
鳙鱼不同部位的基本组成中,鱼皮和鱼鳞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24.3%和21.6%。
鱼鳍、鱼鳞和鱼骨中灰分含量较高,为17.7%、9.5%和8.2%。
鱼内脏的脂肪含量最为丰富,为10.1%。
三、鳙鱼有哪些营养物质?蛋白质是鳙鱼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是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
鳙鱼各部位的必需氨基酸组成见图2,总体来说,鳙鱼各部位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可以将鱼肉和赖氨酸含量低的谷物食品组合起来食用,可使各种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与人体需要更为接近,易被人体充分利用。
此外,鱼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
鳙鱼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均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图3)。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钓鱼技巧:钓鲢鳙的技巧
![钓鱼技巧:钓鲢鳙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7731f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1.png)
钓鲢鳙的技巧鲢鳙是鲢和鳙的统称,其中鲢是指鲢鱼(白鲢、水鲢),而鳙则是指鳙鱼(花鲢、胖头鱼),两种鱼都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各水系最常见,接下来来讨论下钓鲢鳙什么时候提竿!一、鱼种论述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其中鲢鱼是鲤科鲢属鱼类,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而鳙鱼则是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两种鱼都属于“四大家鱼”,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最常见,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二、摄食习性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中上层活动,靠腮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例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硅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对酸味食物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炎热的夏季食欲最旺盛,每年5~9月是钓鲢鳙的黄金时间。
三、调漂技巧1、挂饵调漂法:挂饵调漂法是手竿钓鲢鳙常用的调漂方法,具体操作是先重铅找底,然后半水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2目,作钓时从离底20厘米逐渐向上找鱼层直至能稳定中鱼为止。
2、空钩调漂法:空钩调漂法是手竿钓鲢鳙常用的调漂方法,具体操作是先重铅找底,然后半水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水面4目以上,其中挂小饵时可调低点,而挂大饵时则要调高点。
四、提竿时机1、钓鲢鳙时浮漂缓慢上升1~2目后再出现有力的下顿,下顿往往只有小半目或半目,此时抬竿中鱼率高且多数是正口。
2、钓鲢鳙时浮漂尚未下沉到位就突然快速上浮2目以上,这种漂相表明鲢鳙正在截口,此时抬竿中鱼率高且多数是正口。
3、钓鲢鳙时浮漂先是出现小幅度的晃动,然后突然出现有力的下顿,这种漂相表明鲢鳙正在吃饵,此时抬竿中鱼率高。
4、钓鲢鳙时浮漂在1目以内高频率的上升和下沉,出现这种漂相表明鲢鳙正在吸食鱼钩上的饵料,此时抬竿中鱼率很高。
5、钓鲢鳙时浮漂缓慢上浮或浮漂缓慢下沉后静止不动,出现这种漂相表明鲢鳙已将钩饵吸入口中,此时抬竿中鱼率高。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https://img.taocdn.com/s3/m/258d5a0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a.png)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鳙鱼和鲢鱼都属于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都属于生活在淡水之中的、可以食用的鱼。
本文介绍鳙鱼和鲢鱼的区别是什么,并谈谈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等问题。
一、鳙鱼和鲢鱼的区别
经过科学分析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
再从食物链来说,浮游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肥沃水质首先繁殖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鳙鱼的食料是由鲢鱼吃剩的食料转化而来,因此在鳙鱼、鲢鱼的放养比例上就有个比例关系。
二、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广东有句俗语:“一鲩三鳙九鲢”。
三与九的比例是1比3,意即放养一条鳙鱼来搭配放养三条鲢鱼。
为何如此呢?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总是先繁殖,且数量大,种类多。
但鲢鱼不町能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吃尽,因此一部分被浮游动物作为食料,因而成为鳙鱼的食料。
从食物链来看,多放鲢鱼,势必水中浮游植物大量减少,浮游动物的食物相应减少,提供给鳙鱼的食料也少了。
但并不是说,全部放养鲢鱼,把水中浮游植物吃尽,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为了综合利用水体,进行立体生产(鲢鱼生活在水上层,而鳙鱼则在水上中层).适当控制鲢鱼的放养量,为鳙鱼留有足够食料,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
再者,某些浮游植物鲢鱼不一定爱吃,而这鲢鱼不爱吃的浮游植物,却成为浮游动物的食料,为鳊鱼提供食料基础。
所以挖掘水域生产力,两者都不能偏废,问题是比例问题。
广东谚语提供的比例是可取的,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往往超过
浮游动物的数量,因此多放鲢鱼,少放鳙鱼。
【微科普·鱼颂】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胖头鱼”
![【微科普·鱼颂】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胖头鱼”](https://img.taocdn.com/s3/m/739c35c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9.png)
【微科普·鱼颂】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胖头鱼”鳙(音:yōng)鱼,凭借头大,获得了“胖头鱼”的美名!它也是本人在鱼缸中没有养活的少数鱼种之一。
作为排行老四的家鱼,说明鳙鱼通过了严格选拔。
在为众多可养殖的鱼类进行排名时,我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看重三点:首先是长得快,其次是长得大,最后一条就是长得又快又大!毕竟那个时候天大的事无非就是先填饱肚子……2017年鱼缸中的鳙鱼苗2018年12月28日,一年一度的吉林省查干湖冬捕开始了!据说第一网就拉出30多万斤的鱼,其中鳙鱼更是占了三成多。
最引人瞩目的是本次的头鱼(最重的一条鱼),估测有将近40斤重,被某企业拍出了99.99999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而这只头鱼,就是我们文中的主角——鳙鱼。
从胸部下没有明显腹棱可以看出,这是一条鳙鱼(图片源自网络)100万的鱼味道其实和超市20元一盒的没啥区别,这个价钱更多是广告费(图片源自网络)鳙鱼和鲢鱼的关系很近,在鲤形目鲢亚科中常见的只有鳙鱼和鲢鱼,还有一种海南特有的大鳞鲢鱼,这个就没有那么多见了。
鳙鱼因为和鲢鱼的外形很像,但是它的身上一般具有暗色斑纹,所以有了一个“花鲢”的别名。
而鲢鱼身上雪白,一般没有斑纹,所以人们也称其为“白鲢”。
上鳙鱼,下鲢鱼(图片源自网络)鳙鱼具有鲢亚科的标准特征,就是眼距离比较长。
即眼睛长在了脸侧面的中线下面,这在鲤形目里可是形态鲜明。
所以看到那种眼睛耷拉快到底的,身上又有黑色点状斑纹,一般就是鳙鱼啦。
天然大脑奔儿,就是因为眼睛长得低(图片源自网络)与鳙鱼眼睛唱反调的就是它的大嘴巴!鳙鱼口属于上口位,看“上口位”这个名字也知道,口的开口位置在头部前端靠上。
这种搭配,显示出鳙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体上层到表层的鱼类。
鳙鱼靠吞噬水体表层的浮游生物为生,所以本人在鱼缸中天天投喂红虫,蚯蚓,下沉性颗粒饲料,没有一个能送到它们的嘴里,只能不明就里地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消瘦下去。
现在看图片能够觉得它是想吃沉底饲料的可惜吃不到啊!“不能啃不能咬,我只能喝啊”因为具有又快又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超市中它们具有稳定不动的C位。
钓鱼技巧:怎么样确定水域有鲢鳙
![钓鱼技巧:怎么样确定水域有鲢鳙](https://img.taocdn.com/s3/m/77ff92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9.png)
怎么样确定水域有鲢鳙鲢鳙是著名的“四大家鱼”,实际上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其中鲢鱼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鳙鱼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等,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0~50千克,接下来来讨论下怎么样确定水域有鲢鳙!一、鱼种论述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其中鲢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鲢属鱼类,俗称鲢子、白鲢、水鲢等,而鳙鱼则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鳙属鱼类,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等,两种鱼因形态和习性都非常相似常被合称为“鲢鳙”。
二、判断方法鲢鳙是常见大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常见,判断水域有没有鲢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可以在闷热天气去踩点,其二是观察水中有没有鲢鳙跳水,其三是看看附近钓点有没有鲢鳙饵料包装袋,其四是直接问一问周围的钓鱼人。
三、最佳时间1、气温:鲢鳙是喜温性鱼类,最适温度23~3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摄食积极性与温度成正比,从时间上看暮春、夏季和初秋晴朗天气上午10时到下午18时都是钓鲢鳙的最佳时间。
2、气压:鲢鳙对气压很敏感,从气压值上看最佳气压是990~1005百帕,从气压变化上看要选气压骤升或呈连续升高的天气,气压值低、气压骤降或呈降低趋势时均不适合钓鲢鳙。
四、作钓技巧1、钓点:鲢鳙的耐低氧能力非常差,只要水中一缺氧马上浮头甚至死亡,钓鲢鳙一定要选有风有浪的水域或进水口、入水口等溶氧量高的地方,此外鲢鳙也喜欢在开阔水域活动、觅食。
2、饵料: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钓鲢鳙常用的饵料有天元邓刚浮钓鲢鳙、疯杀鲢鳙、统爆鲢鳙等。
3、钓组:鲢鳙既可以用手竿钓,也可以用海竿钓,主线建议3.0号以上,子线建议2.0号以上,鱼钩用伊势尼钩、千又钩或新关东钩,浮漂用大肚漂或吃铅量在5~6克的短脚长身长尾漂。
4、调漂:鲢鳙一般以钓浮为主,调漂时可以挂饵调漂,也可以空钩调漂,但不管怎么调都要确保双钩能处于悬浮状态,作钓时可以从离水面1米开始逐渐向下找鱼层,直至能稳定中鱼。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68b7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8.png)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
1、科属区别:鳙鱼和鲢鱼虽然都属于鲤形目和鲤科,不过它们的属是不同的。
其中鳙鱼是鳙属的,而鲢鱼则是鲢属的,因此是不同的两种鱼。
2、颜色区别:鳙鱼和鲢鱼的颜色也有差异。
鳙鱼被称为“花鲢”,它们的身体颜色比较暗,有时候还会有许多暗颜色的花纹;而鲢鱼则被称为“白鲢”,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们的身体颜色是比较淡的。
3、头部区别:鳙鱼和鲢鱼头部大小是不同的。
鳙鱼的头部非常大,因为这个特点它们还有一些别称,比如“胖头鱼”、“大头鱼”等等。
而鲢鱼的头部则没有这么大。
4、腹部区别:鳙鱼和鲢鱼的腹部也是有差异的。
鲢鱼的腹部有腹棱,鳙鱼的腹部则没有,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可以观察到,若是用手触摸的话也是十分明显的。
5、性格区别:鳙鱼和鲢鱼的性格差异也比较大。
鲢鱼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急躁的,它们在水中活跃程度比较高,擅长跳跃;而鳙鱼的性格则比较温顺。
钓鱼技巧之钓具:钓鲢鳙线组搭配及钓法技巧
![钓鱼技巧之钓具:钓鲢鳙线组搭配及钓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aa6ec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a.png)
钓鲢鳙线组搭配及钓法技巧鲢鳙是常见的大型淡水鱼类,实际上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其中鲢鱼俗称鲢子、白鲢、水鲢,鳙鱼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等,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0~50千克,接下来来讨论下钓鲢鳙线组搭配及钓法技巧!一、鱼种论述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其中鲢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鲢属鱼类,俗称鲢子、白鲢、水鲢等,而鳙鱼则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鳙属鱼类,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等,因形态和习性都非常相似常被人们合称为“鲢鳙”。
二、线组搭配1、3+2线组:钓鲢鳙可以用3号主线、2号子线,鱼钩用5~6号伊势尼钩、2号新关东钩等,这个线组最适合用来钓5斤以内的小鲢鳙。
2、5+3线组:钓鲢鳙可以用5号主线、3号子线,鱼钩用7~8号伊势尼钩、3号新关东钩等,这个线组最适合用来钓10斤以内的鲢鳙。
3、6+4线组:钓鲢鳙可以用6号主线、4号子线,鱼钩用9~10号伊势尼钩、4号新关东钩等,这个线组最适合用来钓20斤以内的鲢鳙。
4、7+5线组:钓鲢鳙可以用7号主线、5号子线,鱼钩用11~12号伊势尼钩、5号新关东钩等,这个线组最适合用来钓30斤以内的鲢鳙。
三、竿型选用1、综合竿:综合竿是介于鲫鱼竿和鲤鱼竿之间的手竿,这种鱼竿突出的是综合性能,优点是手感比鲤鱼竿好、强度比鲫鱼竿高,也可说成是强度不如鲤鱼竿且手感也不如鲫鱼竿。
2、鲤鱼竿:鲤鱼竿是专门为钓鲤鱼而设计的手竿,这种鱼竿的特点是竿身硬、竿壁厚、竿体重、竿经粗,调性多是28调或28偏19调,最适合用来钓鲤鱼、草鱼、鲢鳙等大型鱼类。
3、大物竿:大物竿是为了钓青鱼等大鱼而设计的手竿,与普通鱼竿相比大物竿的自重更高且钓重更大,因设计、钓重等不同大物竿还可再细分成轻量大物竿、大物竿、巨物竿等。
4、前打竿:前打竿是一种手海两用竿,与手竿的相同之处是长度比较长且多持竿作钓,与海竿的相同之处则是配备有小型渔轮和导线环,最适合传统钓法钓鲫鱼、鲤鱼、草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编辑本段概述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
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卵漂浮性。
产卵期与草鱼相近。
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编辑本段生活习性1、鲢鱼属中上层鱼。
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
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
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
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
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在北方7~8月份是钓鲢的好时机,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就难以钓到了。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
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5、胆子小怕惊扰。
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
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卵漂浮性。
产卵期与草鱼相近。
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长沙地区叫雄鱼、雄子鱼、雄毛头)。
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
外形似鲢。
侧扁。
是淡水鱼的一种。
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
口亦宽大,稍上翘。
眼位低。
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
鳞细而密。
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
腹部灰白。
各鳍浅灰。
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
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肠长为体长的5-7倍。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鳙鱼制作(18张)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
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
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
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
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
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所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
鳙鱼【释名】今俗称皂鲢,又称为皂包头。
鳙鱼在所有的江河湖泊中都有,它的形状像鲢鱼,颜色呈黑色,它的头最大,有重四、五十斤的,味道不如鲢鱼好。
这种鱼的眼睛旁有一种骨头称为“乙”,食鳙鱼时去除乙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补脾胃强身,消除赘疣。
食多易引发风热和疥疮[1]。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1、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2、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2]编辑本段保健功效鳙鱼,其味甘、性温,能起到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状。
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胖头鱼和豆腐一起煮食。
[3]编辑本段放养的注意要点1.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2.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3.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4.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5.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4]编辑本段异形碘泡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异形碘泡虫病[病因] 由异形碘泡虫寄生引起。
[症状]鳙鱼常离群独游,鱼体瘦弱,头大尾小,背似刀刃,肋骨明显,体表失去光泽;鳃盖两侧常充血,鳃丝紫红,有许多针头状白色胞囊。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鳙鱼苗种,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市水域。
[诊断]1、初诊: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初诊。
2、确诊:显微镜镜检。
剪下部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头状白色胞囊紧贴在鳃小片上。
[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以杀灭池底淤泥中的孢子。
2、采用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抵抗力。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加0.3克灭虫精全池遍洒,隔天1次,连续用3次。
[5]编辑本段鳙鱼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能食用1. 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鱼的照片(2张);特别适宜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食用;2. 鳙鱼性偏温凉,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
3上火的人群宜食用编辑本段鳙鱼做法指导1. 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2. 鳙鱼头大且头含脂肪,胶质较多,故胖头鱼还可烹制“砂锅鱼头”;3. 切鱼方法: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在做的时候应注意1. 鱼胆有毒勿食;2. 吃鱼头时要对所食鱼头的来源有所了解,比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地区的鱼,头大、身瘦、尾小的畸形鱼,眼睛浑浊、向外鼓起的鱼、变质鱼以及死了太久的鱼,其鱼头都不要吃;3. 烹调或食用是若发现鱼头有异味的也不要吃;烹制鱼头时,一定要将其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以确保食用安全。
编辑本段水库湖泊花鲢健康养殖技术一、大水面主养花鲢的原理及关键技术1、施肥养殖的主要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从而提高鳙鱼的产量。
大水面养殖的成本低、效益好、操作方便,但增产效果与水体的生态条件、施肥养殖技术、鱼种放养及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差别。
2、大水面主养花鲢关键技术(1)鳙鱼的食性研究在以往的资料中,鳙鱼的食性定义是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
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生长良好的花鲢肠道中充满了大型浮游生物及水体中的腐殖质。
因此在高密度养殖花鲢条件下,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提供足量的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
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因此花鲢高密度养殖水体必须水肥且水体中腐殖质要充足。
(2)鱼种规格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养2年上市,养殖周期长,上市规格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1.5公斤/尾以上的上市规格(3) 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及腐殖质也很大,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湖泊、水库主养鳙鱼放养模式见表1、表2表1一次性放足大规格鱼种,年底捕捞放养情况表(4)肥料使用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
原始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虽然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