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环评监测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TDLTE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
![中国移动TDLTE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beeeb52c77da26924c5b012.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 - ╳╳╳ - ╳╳╳╳TD-LTE数字蜂窝挪动通讯网无线操作保护中心( OMC-R)丈量报告技术要求TD-LTE digital cell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MC-Rmeasuremen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 ╳ ╳ ╳ - ╳ ╳ - ╳ ╳发布╳ ╳ ╳ ╳ -╳ ╳ -╳ ╳ 实施中国挪动通讯有限企业公布目录1.范围.....................................................错误 ! 不决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4. OMC-R丈量报告总则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OMC-R丈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5. OMC-R丈量报告数据定义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丈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丈量报告数据列表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一维丈量报告统计数据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参照信号接收功率(RSRP)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DB11_T784-201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B11_T784-201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e423f0676eeaeaad0f33090.png)
ICS13.020.10Z 05备案号:30560-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84—201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uidelines 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projec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2011-04-28发布2011-08-01实施DB11/T 784—2011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 (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评价工作程序 (5)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框架 (6)附录 C (资料性附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现状调查表 (7)附录 D (资料性附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监测图例 (8)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远场区平面电磁波功率密度理论计算 (9)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公众意见调查表 (11)DB11/T 784—2011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袁玉明、戴京宪、杨丽琴、易海涛、魏有权、李建萍。
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促进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有序发展,指导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建设项目的实施引起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受影响的电磁辐射水平;提出合理可行的移动通信基站建站要求,保障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公众经常活动区域的电磁辐射场强值在允许水平;从电磁辐射角度评价建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优化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18a1474ff00bed5b9f31dba.png)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背景水平;(五)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六)为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18a1474ff00bed5b9f31dba.png)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背景水平;(五)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六)为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5319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9.png)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比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目标和监测参数:明确监测的目标和需要评估的环境参数,包括噪声、水质、空气质量等。
2. 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使用先进、精确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监测,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方法和程序:明确监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方法等,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制定合理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监测设备的校验和维护、样品的质控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明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的录入、验证、处理和报告,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环境评估。
6. 数据发布和信息公开:在监测结束后,及时发布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并进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和监测结果。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对于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进行制定,以适应不同环境监测的需要。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bda0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3.png)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引言:现代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日益增强,环境监测成为评估和保护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各行各业都需要依照规范和方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帮助各行业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在办公室、学校、住宅等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微尘颗粒物浓度等。
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两种方式。
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需要监测的参数包括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连续监测、间断性监测和样品分析等。
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监测时间进行观测。
3.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工业废气排放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监测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废气成分的特点进行选择。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吸附法、吸收法、气相色谱法等。
监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样装置的使用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水质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1. 表面水和地下水监测表面水和地下水监测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磷、总氮等。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水样分析两种方式。
在现场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器具的选择和现场操作的规范。
2. 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监测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监测需要监测的参数包括悬浮物、COD、BOD、氨氮等。
监测方法包括取样分析和在线连续监测。
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取样和分析过程中的操作环节。
三、土壤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与方法1. 土壤重金属监测土壤重金属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土壤污染状况。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和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样点和合适的土壤深度。
2. 农田土壤监测农田土壤监测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及质控措施研究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及质控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8ca99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a.pn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及质控措施研究作者:刘明清黄东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质控措施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是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当前5G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大大满足了网络通信的发展要求。
但由于移动通信基站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会对移动通信的发展产生制约。
因此,加强移动通信基站中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掌握监测内容及措施,并根据监测要点积极制定有效的质控措施,确保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
1. 移动通信基站分析移动通信基站主要是指在一定无线覆盖区域内实现以交换中心与无线电话终端信息传输,由此形成的一种无线电收发设备[1]。
基站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将无线终端与通信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而其连接的实质是基站天线电磁波与传输线路当中的电磁能进行有效转换形成的通信技术。
每个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波都是有明确方向的,而且电磁辐射强度与天线距离及相对高度、发射功率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是由这些因素决定,必须充分考虑基站的具体情况以进行调整安装。
只有高质量的移动通信基站才能满足网络数据的高效传输要求,但同时也必须关注的是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不仅会影响周围环境,还会对周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以某4G移动通信基站为例,针对本基站开展针对电磁辐射的环境监测,并且根据监测情况制定质控措施,以确保在提高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水平的同时强化环境防护,减少污染2.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措施2.1监测准备2.1.1收集资料在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当对基站参数进行收集,包括基站名称、运营单位、网络类型、发射频率等等,必要时还应当对基站建设前期备案内容进行收集,以确保为监测工作开展奠定基础[3]。
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4ec3c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0.png)
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引言污染源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负荷,可以评估和控制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规范污染源监测技术,在监测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监测范围污染源监测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民用单位和其他排放源等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排放气体的成分和浓度监测;2.废水和废气的流量监测;3.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浓度监测;4.废物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监测;5.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的维护和校准。
监测要求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2.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监测设备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和存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据可比性为了对不同的污染源进行比较和评估,监测数据应具有可比性。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设备应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标准物质,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比性;2.监测数据应按照统一的单位和标准进行记录和报告,减少因单位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3.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监测和报告,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比性。
数据公开透明监测数据应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为公众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数据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公开,并提供数据查询和下载的途径;2.监测数据应使用易于理解和解读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便公众理解和参考;3.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公开相关的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
监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是指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获取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参数的监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负荷。
常用的实时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废气监测:使用气体分析仪、扬尘仪等设备进行废气成分和浓度的监测;2.废水监测:使用pH计、溶解氧仪等设备进行废水的pH值、溶解氧浓度等参数的监测;3.流量监测:使用流量计等设备进行废气和废水的流量监测。
精选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精选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ced9ad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5.png)
准确度审核
14
PM2.5手工采样器
3台
准确度审核
四、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构成
四、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构成
4.3系统支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为:对仪器设备的备品备件进行管理;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4.3.1系统支持实验室基本要求系统支持实验室用于对包括颗粒物在内的系统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应配备电源、温湿度控制设备、通风装置及相应工作台等。4.3.2系统支持实验室仪器配置系统支持实验室应配备通用及专用测试、调整和维修用电子设备和工具,用于系统各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和故障排除等工作。系统支持实验室还应配备必要的备用仪器和零配件,用于及时排除故障和预防性检修。备用监测仪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监测仪器总数的1/4。
五、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要求
5.1系统日常运行在日常运行中因仪器故障需要临时更换备用监测仪器的,更换时间不应超过2个月。更换备用仪器超过2个月以上,或需要更新监测仪器的,须报负责该点位管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日常运行的监测仪器主要工作参数(包括K值、斜率、截距、灵敏度、采样管加热功率上限、采样管及采样滤膜加热温度上限)应与系统安装验收时的设置值保持一致。当监测系统性能发生变化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主要工作参数进行变更时,需开展参数变更试验和仪器性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编制参数变更测试报告,确保参数变更后仪器性能指标能够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仪器参数变更须按程序报负责该点位管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仪器输出的浓度应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内容简要
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构成5 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要求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 数据有效性判断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网管系统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a48930f8762caaedc33d44c.png)
中国移动WLAN网管系统技术规范(讨论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2年9月目录1前言 (1)2范围 (1)3引用标准 (1)4缩略语 (2)5中国移动WLAN网络结构及业务概述 (3)5.1中国移动WLAN网络结构 (3)5.2中国移动WLAN组网结构 (4)5.3中国移动WLAN业务描述 (4)5.3.1互联网无线宽带接入 (4)5.3.2虚拟专用网业务(VPN) (4)5.3.3多媒体数据业务 (4)5.3.4基于WLAN的增值业务 (4)6WLAN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5)6.1WLAN网管系统的建设原则和目标 (5)6.2WLAN网管系统的管理范围和对象 (5)6.3WLAN网管系统功能及要求 (5)6.3.1数据采集功能 (5)6.3.2性能管理 (5)6.3.3故障管理 (6)6.3.4配置管理 (7)6.3.5安全管理 (7)6.3.6拓扑管理 (8)6.3.7计费管理和业务管理功能 (8)6.4WLAN网管系统组成和组网结构 (8)7数据采集层 (9)7.1数据的采集内容 (9)7.1.1配置数据采集的内容 (9)7.1.2告警数据采集的内容 (16)7.1.3性能数据采集的内容 (18)7.2方式 (44)7.3要求 (44)8数据处理层 (44)8.1配置数据处理层 (44)8.1.1配置参数 (44)8.2告警数据处理层 (45)8.2.1告警参数 (45)8.3性能数据处理层 (45)9数据应用层 (61)9.1实时监测功能 (61)9.1.1实时性能监测功能 (61)9.1.2实时告警监测功能 (62)9.1.3网元状态监测功能 (62)9.2报表系统 (62)9.2.1AP的性能统计报表 (62)9.2.2AC的性能统计报表 (62)9.2.3AS的性能参数统计报表 (63)9.3拓扑图系统 (64)9.3.1拓扑图呈现网元的范围 (64)9.3.2拓扑图分类 (64)9.3.3网络拓扑浏览 (64)9.3.4拓扑图网络监视 (65)9.3.5拓扑图编辑 (65)9.4网络树图管理 (65)9.4.1网络树图种类 (65)9.4.2网络树图功能 (66)9.5实用工具 (66)10安全管理 (66)10.1WLAN网管系统的安全目标 (66)10.2应用系统安全 (66)10.2.1权限控制 (66)10.2.2日志管理 (67)10.3网络安全 (67)10.3.1与外界网络的互连 (67)10.3.2IP地址和域名的使用 (67)10.4网管设备安全 (67)10.4.1口令保护 (67)10.4.2设备使用安全 (67)10.5数据安全 (68)10.5.1数据保护 (68)10.5.2备份 (68)11网管系统自身管理 (68)11.1主机监控 (68)11.1.1服务器的性能监视 (68)11.1.2系统进程的监视 (68)11.1.3系统进程的操作 (68)11.2数据库监测 (69)11.3网络监视 (69)11.3.2状态监视 (69)11.3.3登录用户监视 (69)11.4IP地址配置管理 (69)11.5系统日志管理 (69)11.5.1系统日志内容 (69)11.5.2系统日志的格式 (69)11.5.3系统日志的查询、统计和删除 (70)11.6应用软件版本管理 (70)1前言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以下简称WLAN)是一个全国性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支持移动特性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为中国移动开展移动数据业务提供了有效的补充,而有效管理WLAN网是中国移动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总体技术规范分册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总体技术规范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7a827910661ed9ad51f3a1.png)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总体技术规范分册12中国移动网管技术规范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系统总体技术规范分册版本号:3.0.0-5月-30日发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目录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术语、定义(视需要增加此章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技术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FSU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LSC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系统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7beac7e852458fb770b569f.png)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indoor wirelesssignal coverage system(DBJ 53/T-27-201X)(修订)(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x年 xx月xx 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5年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的通知》(云建标〔2010〕300号)文的要求,在原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DBJ 53/T-27-2010)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结合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情况及云南省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和验收的基本要求,修订了部分章节。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主要技术要求;建筑与机电工程;室内覆盖系统验收;附录A、B、C等。
本规范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及相关解释,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至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008号,邮编:65022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主要起草人:马国良张晓洪刘波涂春明李华文饶曙民赵波张瑞萩李浩夏伟张晶柳林林车晨庄晓源陈昌谋杨永贵吴洋张林昆张国军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缩略语) (4)3 基本规定 (5)4 主要技术要求 (7)5 建筑与机电工程 (9)5.1机房的选址与设计要求 (9)5.2供电及接地系统 (11)5.3消防与安全 (13)5.4天线设计要求 (14)5.5管线设计要求 (15)6 室内覆盖系统验收 (18)6.1验收要求 (18)6.2性能验收 (18)6.3机房土建验收要求 (19)附录A主要相关标准 (20)附录B需设室内覆盖系统的主要建(构)筑物 (21)附录C本规范用词说明 (23)1 总则1.0.1为了促进云南省公用移动通信发展,规范室内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合理共享台(站)址资源,节约综合成本,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充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护无线电电磁环境,维护社会公众、移动通信用户、运营单位的权益,特制订本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红河分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红河分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6f5cf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3.png)
(2)房屋租赁(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红河分公司 2022 年全州仓库租赁项目(第二 批)
弥勒市时光雅居服 务有限公司
1.1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红河分公司 开远市生力房地产
TOP2 2022 年全州仓库租赁项目(第二 开 发 经 营 有 限 责 任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7 2.1 节支率分析 .......................................................................................................................7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8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8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8 四、采购代理机构..........................................................................................................................9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9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0 五、信用风险 ...............................................................................................................................11 附录 .............................................................................................................................................15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e3cc4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1.png)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地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
当今时代,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服务领域,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移动基站建设也带来了环保的新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监测系统的集中管理,是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温度、湿度、烟雾、水浸、门禁等环境参数进行集中实时监测的系统。
其实现原理是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基站的运行环境参数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服务器,以实现集中管理,远程实时监测,为基站高质量、高稳定性的提供保障。
虽然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使用中,也需要遵循规范,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在安装的过程中,应遵循有关基站环境的规定,并确保系统与周围设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减少干扰和冲突。
其次,应根据基站的具体情况,实地进行布线,保证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以进行准确监测。
同时,应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传感器进行精确定位。
另外,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极为重要。
系统管理员应根据需要及时维护,并注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系统在遇到故障时,要及时排查故障并进行维修。
同时,系统管理员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使用中,也要加强管理。
首先,要对系统的所有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核实其身份信息。
其次,要定期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系统中所有操作的行为记录也应被及时记录并保留,以确保数据安全和追踪。
总之,中国移动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规范对于系统的使用、安装、运行等过程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各方应该在这方面进行认真理解与贯彻。
基于SPN的5G承载网的网络切片规划方案
![基于SPN的5G承载网的网络切片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54d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a.png)
基于SPN 的5G 承载网的网络切片规划方案曾振林1,李晋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昆明 650034)摘 要 5G担负着转型升级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使命,对承载网络提出新需求。
本文首先介绍SPN的能力,包括灵活调度、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等;接着结合业务需求,提出SPN切片管理要求、规划思路和方案,为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送网;SPN;网络切片中图分类号 TN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21)05-0087-06收稿日期:2021-03-035G 网络建设是各国至关重要的战略着力点,也是我国在通信产业界实现全面引领的关键。
随着5G 技术的快速发展,5G 应用在各行各业陆续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探索,5G 垂直行业的差异化对网络提出切片诉求。
1 SPN 技术切片分组网(SPN)是多层融合的新一代基于分组交换的传送网络,具备调度灵活、安全可靠、较低时延、智能运维和QoS 保障等特性的承载网络。
SPN 是承载综合业务的传送网技术机制,主要应用于城域传送网中,实现对移动中/回传、企事业专线/专网、家庭宽带等高质量要求的业务进行综合承载,具备在一张物理网络内进行资源硬切片隔离的功能,可为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如带宽、时延、抖动等)的业务承载服务能力。
根据业务的不同时延、抖动和分组丢失率指标,SPN 可支持硬切片隔离和QoS 策略两大类服务功能。
硬切片是SPN 独有的技术,通过将变长的分组切成66比特码块的定长分组分配到固定资源,并通过码块交叉实现端到端硬切片管道功能,实现业务低时延转发和保证带宽能力。
该功能提供了与其它业务隔离功能,并通过端到端OAM 和保护功能确保硬切片的电信级运维能力。
目前通用的切片带宽为5 Gbit/s,但近期正在推进N ×10 Mbit/s 小颗粒切片的商用,如图1所示。
2 SPN 切片规划网络切片是根据业务需求,提供特定网络能力和端到端的逻辑专用网络。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b7f20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c.png)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实践中,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保证不同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和特点,确保其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监测数据。
同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其性能和精度。
2. 监测点的选择和布设:监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环境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监测的目的,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所监测环境的状况。
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干扰和误差。
3. 采样和样品保存:采样是获取监测样品的过程,在采样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采样后的样品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保存和处理,以确保其代表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所得到的结论和推断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包括标准物质的应用、平行样品的测试、质控样品的使用等。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等各个方面。
规范的制定应深入研究各种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结合国内外的标准和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监测技术和认真执行规范,才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规范的执行还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促进环境监测的科学发展。
CEMS技术规范书
![CEMS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828c69f6aef8941ea76e059c.png)
附件一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制造单位: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重庆川仪九厂)目录一、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述二、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检测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常规量程三、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流程原理图四、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系统控制五、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系统单元六、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七、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选型配置八、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详细配置供货表九、技术服务计划及服务承诺十、质量控制计划及质量保证十一、生产制造计划十二、生产企业相关情况十三、分项报价表一、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述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广泛用于火电、冶金、化工、建材、垃圾处理等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焚烧炉等烟气连续排放监测,以及电厂磨煤机出口CO、O2的监测。
监测参数包括SO2、NOx、CO、CO2、O2、烟尘、流量、温度、压力、湿度及焚烧炉HCl等。
系统采用直接抽取法(加热管线式),采用先进可靠的取样、预处理和检测技术以及系统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
实现了FGD装置入口、出口烟气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的连续监测和数据远程通信。
全套系统由烟尘排放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辅助参数监测子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通讯功能子系统组成。
该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
符合国家保总局发布的HJ/T 75—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和HJ/T 76—2001《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标准要求。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由烟尘监测子系统、烟气参数测量子系统、气态污染物分析监测子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组成。
根据招标技术规范书的具体要求,灵活的配置方案和针对性设计措施,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环评监测技术规范书
1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已建通信基站环评监测
技
术
规
范
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五月
技术规范书
1. 概述
1.1 本文件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下称建设单位))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已建移动通信基站项目环评工
1
作向环评机构(下称投标方)提出的工程技术规范书。
1.2在本规范中各种要求的含义如下:
必须/应(该):表示该条目是本规范必须。
违反这样的要求是原则性错误。
不允许(不能够):表示该条目绝对禁止。
建议(宜):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忽视该条目的理由,可是忽视或违反该条目时必须仔细衡量。
不建议: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所描述行为可接受或有效的理由,但实现该行为时必须仔细衡量。
能够:表示该条目确实可选,但该条目的存在会提高设备的功能/性能比较的指标值。
1.3 在未签订合同之前,建设单位保留对本技术规范书进行修改权利;建设单位保持有对本技术规范书的解释权。
2. 对投标方的基本要求
2.1.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承担履约中应承担的全部责任与义务。
2.2.具备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业务范围应包括输变电及广电通信),并在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进行登记备案,有能力提供本次招标项目及所要求的售后服务。
2
2.3.具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的设备及技术服务能力,担任本项目环评主编责任人,必须具有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和同类项目成功组织实施的经验。
2.4.近两年内有电磁辐射相关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业绩(提供合同、验收证明或者中标通知书等有关证明材料)。
3. 相关法律法规
3.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9 月1 日起施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1 月29 日起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 );
(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 号令,1997);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月1日起施行);
(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8 号, )。
(8)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电磁辐射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 ]75号)。
3.2地方相关法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