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教学指导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大班科学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大班科学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大班科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建构游戏”,具体内容为“搭高塔”。

通过运用各种材料搭建高塔,让幼儿探究高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高塔的基本结构,知道如何使高塔更加稳定。

2.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搭建高塔,并对其进行改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使高塔更加稳定。

2. 教学重点:搭建高塔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纸杯、吸管、牙签、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纸杯、吸管、牙签、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引导幼儿观察高塔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搭建高塔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a. 教师示范搭建高塔,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观看示范,了解搭建高塔的基本方法。

3. 幼儿分组搭建高塔(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搭建。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每组展示搭建的高塔,分享搭建经验。

b.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幼儿改进。

b. 强调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搭高塔2. 内容:a. 高塔的基本结构b. 搭建高塔的方法和技巧c. 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搭建一个更高、更稳定的高塔。

2.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方法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材料搭建高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高塔,了解其历史文化。

b. 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其他材料搭建高塔,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使高塔更加稳定。

2. 教学重点:搭建高塔的方法和技巧。

3. 分组搭建高塔过程中的巡回指导。

5.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与思考。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建筑物中的支撑结构,了解如何设计一个稳定的高塔。

2. 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来建立高塔。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2. 学生会员各自准备的材料,如牛奶盒子、纸板、竹竿、胶水、纸杯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讨论不同的建筑物,如高楼大厦、桥梁和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是如何支撑自己的?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3. 教师解释:建筑物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结构来支撑自身,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建高塔。

步骤二:实践活动(25分钟)1. 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指导教师。

2. 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他们将要使用的材料,并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创意和建议。

3. 学生小组开始设计并建立自己的高塔。

他们可以使用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行搜集材料。

4. 指导教师在建设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

步骤三: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完成高塔建设后,他们将展示自己的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高塔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物的稳定原理。

3.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他们对自己设计的高塔的评价。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建筑物中稳定结构的重要性。

2. 学生对自己的高塔进行评价,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会做出哪些改进?四、巩固与拓展1. 鼓励学生参观真实建筑物,并观察、分析其支撑结构。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建筑物设计的原则,如稳定性原则、平衡原则等。

3. 指导学生设计并建立更加复杂的建筑物,如桥梁、摩天大楼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建筑物中的支撑结构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搭高塔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搭高塔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搭高塔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设计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搭建高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合作与竞争,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搭建高塔的基本方法;(2)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了解重力、摩擦力等力学原理在搭建高塔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高塔的稳定性;(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3)通过反思与总结,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求知欲;(2)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3)树立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高塔的结构特点(1)高塔的组成:塔基、塔身、塔顶;(2)高塔的结构: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3)高塔的稳定性:重心、摩擦力、支撑力等。

2. 搭建高塔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材料;(2)确定搭建顺序;(3)注意安全操作。

3. 高塔的稳定性探究(1)观察不同结构的高塔稳定性;(2)分析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3)提出改进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高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2)提出问题:高塔是如何搭建的?如何保证高塔的稳定性?2. 学习与探究(1)教师讲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搭建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搭建高塔的经验;(3)教师演示搭建高塔的过程,强调安全操作。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搭建方法,开始搭建高塔;(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分享搭建经验,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 稳定性探究(1)学生观察不同结构的高塔稳定性;(2)小组讨论,分析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3)提出改进方案,重新搭建高塔。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的结构特点,认识塔的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探究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塔的结构特点及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塔的稳定性原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塔的结构图片、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实验器材(如橡皮泥、竹签、水杯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尺子、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塔的结构图片和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塔的高度与稳定性有什么关系吗?(3)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入新课。

2、探究塔的结构及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结构图片,分析塔的特点。

(2)提问:塔的高度与稳定性有什么关系?(3)学生分组观察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塔的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3、实验探究塔的稳定性(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座更高更稳定的塔,如何提高桥梁的稳定性等。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3)分组进行方案展示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5、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提问: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中的相关内容。

(2)设计一座具有特色的塔,并解释其设计原理。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结构时,部分学生缺乏观察的耐心和细致度,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

《建高塔》教学设计

《建高塔》教学设计

《建高塔》教学设计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建筑高塔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高塔的设计原理:包括结构原理、平衡原理和力学原理。

2.高塔的设计要素:包括高度、面积、稳定性和美观性等要素。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一些知名的高塔,如埃菲尔铁塔、迪拜塔等,引发学生对高塔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高塔为什么能够稳定地屹立不倒?高塔的设计有哪些要素?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高塔的设计原理:结构原理、平衡原理和力学原理。

通过图解和实例给学生讲解这些原理的具体意义和应用。

2.介绍高塔的设计要素:高度、面积、稳定性和美观性等要素。

解释每个要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高塔建设项目,并讨论其设计要素和实施方案。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并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设计方案展示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高塔设计方案,并解释他们考虑的设计要素和实施方案。

2.学生可以利用图纸、模型或计算结果等方式,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第五步:班级评选1.班级全体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和最佳展示。

2.评选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对自己设计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将来从事建筑设计等相关领域。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设计思路和创意,并对其他组的设计方案给予建设性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设计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分析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程度,评价其对高塔设计原理和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附近的高塔或建筑工地,了解真实的高塔建设过程和现场管理。

2.组织学生参加建筑设计比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展示他们的设计能力和成果。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入感兴趣的高塔设计,激发了学生对高塔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6建高塔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高塔的构建原理和设计要素;2. 学会利用给定的材料,合理规划、设计和建造高塔;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高塔的构建原理及构建过程,并进行实际操手动,合作建造高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高塔的定义和功能,并与学生讨论一些他们学过或看到过的高塔的例子,如埃菲尔铁塔等。

引导学生思考:高塔能高得越高越好吗?为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10分钟)通过图书、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高塔的基本构造原理和设计要素,如基础的稳定性、结构的牢固性、高度的均衡性等。

让学生了解到建造高塔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3. 实验部分(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一定的资源如纸杯、剪刀、纸片、彩色胶带等,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和建造自己的高塔。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4. 建造过程展示和讲解(20分钟)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设计和建造出来的高塔,并讲解他们设计的理念和采用的建造方式。

让学生彼此借鉴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学习能力。

5. 比较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对比不同组同学们建造的高塔,总结出哪些设计和建造方式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并让学生讲述他们总结出的建造高塔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6. 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导学生将高塔实验的经验和技巧进行梳理和总结,写成笔记。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教学资源:纸杯、剪刀、纸片、彩色胶带等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实验和建造的过程,讨论和总结的参与度和质量。

五、教学延伸1. 继续扩展学生对高塔的认知,指导学生调查和了解各种高塔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2.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并建造更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高塔。

3.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探究更深入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的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总共有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找塔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外观的结构,让学生猜想,塔不倒的秘密。

第二个活动集体初步探究瓶子不到的原因。

根据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进行验证,以节约时间。

第三个活动制作塔。

提供学生可选材料与瓶子个数的限制,学生会根据前面的猜想和自己的经验搭建塔。

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

第四个活动对制作的塔进行评价与反思。

评价的重点放在塔高且塔不倒的的原因分析上。

反思实践与猜想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这么几个: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与简单的力学知识,知道一些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作用;二、学生已经学习了“框架结构”这一课,知道框架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认识一般不容易倒的物体构造特点。

五、教学难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猜想相比较进行反思。

六、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材料:每组小竹棍4根、一次性筷子50根,小铁丝5根、扎带60根、钩码两盒、透明胶带、剪刀、2、教师:A.演示用的5个600毫升的塑料瓶、木板、电吹风、铁架台、米尺等。

3、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学习框架结构的时候同学们就见过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图片,那高耸入云的庞大气势让世人叹为观止,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高塔呢?学生回答.师:”很好, 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塔,欣赏了世界名塔的风采后,你们想样的高塔,但是建造之前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塔有的已经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已成百上千年了。

然而直到今天,他们风采依旧,观察这些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些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它们经久不倒的秘密在哪呢?你们猜猜,组内讨论讨论,把猜想的结果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内容位于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教材中。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他们对于身边的建筑物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建高塔》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2.难点:如何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中的建筑物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塔吊模型等。

2.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建筑材料(如积木、纸杯等)、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高大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能够稳定地站立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如三角形稳定性、地基作用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高塔,并介绍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用的稳定性原理。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反馈。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改进高塔的设计,使其更加稳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建筑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塔模型、建筑材料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建筑材料,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开始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如何使塔更稳定、如何增加塔的高度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塔,并分享建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建造塔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应的教材、PPT或黑板;2. 学生准备:纸、铅笔、量尺、建筑模型积木或材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高塔的图片,并思考它们是如何建造而成的;2. 引发学生对于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上下均衡原理等;2.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原理。

步骤三:课堂实践(60分钟)1. 分发纸、铅笔、量尺给学生,每组给予一定数量的建筑模型积木或材料;2.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所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3. 学生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组员充分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4.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步骤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建造的高塔,并向全班讲解自己所运用的原理和思路;2. 全班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提出问题、分享建造过程及心得体会;3. 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课后自主设计和建造另一座高塔,挑战自己的创造力;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或工具进行建造,比如纸杯、果冻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加强了沟通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展示与互动交流,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原理。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提供不同难度的建筑模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搭建高塔的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幼儿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科学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每人一套搭高塔的材料(积木、牙膏盒、塑料杯等)。

2. 搭建场地、安全防护措施。

3. 三角形的图片、视频资料。

4. 计时器、测量工具。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搭建高塔的基本技巧。

2. 活动难点:理解三角形在搭建高塔过程中的稳定性作用。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三角形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 讲解:通过简短的视频资料,介绍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3. 示范:老师搭建一个简单的高塔,讲解搭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搭建高塔的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5. 评价: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高塔作品,评价高低、稳定性等方面。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进行高塔搭建活动,记录搭建过程和成果。

2. 环境创设:利用废旧材料,邀请幼儿搭建幼儿园里的“高塔”。

3. 科学探究:开展“三角形在哪里”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

4.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的高塔作品展示,提升幼儿的成就感。

六、活动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幼儿搭建的高塔高低、稳定性、创意等方面。

3. 幼儿自评:邀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分享搭建心得。

4.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搭建过程,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适时调整活动进度,保证活动效果。

八、活动拓展:1. 开展类似的活动,如搭建桥梁、房屋等,让幼儿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建高塔幼儿园教案

建高塔幼儿园教案

建高塔幼儿园教案教案:建高塔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高塔,如埃菲尔铁塔、昆明世博园彩云塔等;2.相关教具:积木、木块、纸箱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高塔的图片或视频,鼓励幼儿谈论自己对高塔的想法和感受。

2.实践操作(30分钟):a.分发教具,让幼儿自由发挥,用教具尝试建造自己的高塔。

b.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高塔的建造,养成团队精神。

3.分享与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建造的高塔,引导幼儿描述他们的高塔的特点和过程。

4.温故知新(15分钟):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问幼儿他们在建高塔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并就幼儿的答案进行讨论。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幼儿在建高塔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用其他材料和手段尝试建造不同类型的高塔,如利用纸杯、磁力片等。

2.组织幼儿参观当地有名的高塔,如市区的观光塔等,增加幼儿对高塔的认知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2.收集幼儿的分享和描述,了解他们对高塔的认知和理解的程度;3.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记录,了解幼儿对高塔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建高塔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共同完成高塔的建造,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同时,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类型和材料的高塔,可以增加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教学评价和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建高塔教学设计(多篇)

建高塔教学设计(多篇)

建高塔教学设计(多篇)篇:建高塔设计6、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2、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3、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4、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第2篇:《建高塔》教学设计《建高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P38-39《建高塔》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经历“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建高塔教案设计

建高塔教案设计

建高塔教案设计建高塔教案设计「篇一」建高塔教案设计篇一:《建高塔》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建高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让学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

这里不是制作框架式高塔,主要考虑是不与上课重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

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

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还有,关于“上轻下重”的思考,学生的潜意识中大部分认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个塑料瓶,他们会认为里面装的水越多越稳定,装满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简单的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时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展开基于证据的研讨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6 建高塔》教科版 (1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6 建高塔》教科版 (1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6 建高塔》教科版 (15)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高塔建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高塔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高塔的结构特点,了解高塔建造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高塔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塔建造的原理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和建造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高塔结构的特点和建造原理。

2.如何设计并建造稳定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高塔建造的原理和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建筑材料:如积木、纸张等。

2.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高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高塔的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高塔建造的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高塔的结构特点和建造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高塔的建造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给定的建筑材料,设计并建造自己的高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高塔的稳定性,解答学生在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高塔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对高塔进行改进,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座更高、更稳定的高塔?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设计方案,进一步拓展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高塔的结构特点和建造原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搭建》,详细内容为搭建高塔。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材料的搭建方法,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基本的搭建方法。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搭建高塔的结构设计,使高塔保持稳定。

教学重点:掌握搭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搭建高塔的示例模型、各种搭建材料(如积木、塑料管、纸杯等)。

学具:每组一套搭建材料、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讲解搭建方法(10分钟)(1)教师讲解搭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如底部要宽、重心要低等。

(2)教师演示搭建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简单的搭建例子,详细讲解搭建步骤,让幼儿跟随操作。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根据示例自主搭建高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不同材料,让幼儿尝试创新搭建,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每组展示搭建成果,分享搭建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搭建高塔2. 板书内容:(1)高塔结构特点:底部宽、重心低、对称等。

(2)搭建方法:从底部开始,逐渐向上搭建,保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搭建一个稳固的高塔,高度不限。

2. 答案:幼儿根据所学方法,自主搭建一个稳固的高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搭建高塔,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2)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参观高塔建筑,了解不同地区的高塔文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搭建》,主要涉及内容为搭高塔。

通过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搭建高塔,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学习搭建高塔的基本技巧;探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能根据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搭建高塔的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搭建高塔的稳定性和高度。

教学重点:材料的选择、搭建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积木、塑料瓶、纸杯、牙签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座高塔,引发幼儿兴趣,让他们观察并讨论高塔的特点。

2. 讲解材料特性(5分钟)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性,如轻、重、硬、软等。

3. 搭建高塔示范(5分钟)教师示范搭建一个高塔,讲解搭建技巧,如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保证稳定性等。

4. 幼儿分组搭建(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搭建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搭建失败的例子,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尝试改进搭建方法,提高高塔的稳定性和高度。

每组展示搭建的高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高塔搭建步骤:a. 选择材料b. 确定搭建方法c. 注意稳定性d. 逐步增高2.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a. 材料的重量和硬度b. 搭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搭建一个比课堂上的高塔更高、更稳定的塔。

2. 答案:a. 选择重量适中、硬度较高的材料,如塑料瓶、纸杯等。

b. 采用三角形搭建方法,增加稳定性。

c. 注意塔的重心,保持底部宽大。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建构活动》中的“搭高塔”。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和纸杯,探索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搭建稳定的高塔;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如平衡、重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几何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通过合作搭建高塔,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平衡、重心等力学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形状各异的积木、纸杯、尺子、平衡木。

学具:每组一套形状各异的积木、纸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尝试用积木和纸杯搭建自己的高塔。

2. 讲解形状与空间观念(5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的几何形状,引导幼儿认识并区分。

讲解积木和纸杯的形状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在搭建过程中的作用。

3. 探索力学原理(5分钟)教师演示平衡木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平衡、重心等概念。

引导幼儿尝试在自己的高塔作品中应用力学原理。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积木和纸杯搭建稳定的高塔。

分析例题中所用到的形状和力学原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尝试用积木和纸杯搭建高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高塔作品,并进行评价。

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形状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力学原理:平衡、重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家中的物品(如书籍、玩具等)搭建一座高塔,并记录搭建过程。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在搭建高塔的过程中,对形状和力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如牙签、棉花球等)搭建高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优质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优质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3章《有趣建筑》。

详细内容包括:解不同类型高塔结构,学习搭建高塔方法,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解高塔结构特点,掌握搭建高塔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搭建高塔结构稳定性和高度。

教学重点:掌握搭建高塔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搭建高塔积木、图片、视频等。

学具:每组一套搭建高塔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高塔,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高塔特点和结构。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搭建高塔基本方法,演示搭建过程,强调结构稳定性和高度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利用学具搭建高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

各组展示搭建成果,分享搭建过程中经验和教训,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搭高塔2. 内容:高塔结构特点搭建高塔方法注意事项:结构稳定性、高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搭建一个稳固且高度适中高塔。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积木搭建一个稳固且高度适中、具有创意高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建筑,解不同建筑结构特点,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兴趣。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搭建过程,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我认为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关键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精心挑选不同类型高塔图片和视频,以丰富幼儿视觉体验。

同时,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高塔特点和结构,培养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高塔教学指导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教材简析
《建高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让学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

这里不是制作框架式高塔,主要考虑是不与上课重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

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

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还有,关于“上轻下重”的思考,学生的潜意识中大部分认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个塑料瓶,他们会认为里面装的水越多越稳定,装满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简单的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时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展开基于证据的研讨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发现更多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1、每小组各4个装着不同数量水的塑料瓶、一块小木板、沙子
2、每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剪刀、电风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9个小组分别代表9支建筑队,你们向大家推荐一下自己好吗”
组甲:我们是梦翔队,梦翔!梦翔!畅游梦想!耶!
组乙:我们是雏鹰队,雏鹰,雏鹰,我最强!耶!
……
(设计意图:我把九个小组分别代表九个建筑队,并让各小组介绍自己,简单的自我推荐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明确了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


2、师:今天,老师带领9支建筑队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观赏古今中外多种塔类建筑,大家愿意吗(
出示课件)
(左边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间的是钻井铁塔,右边的是高压输电铁塔。


3、师:观察这些铁塔,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科学情景的创设,生活经验的提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探究高塔不容易倒做了铺垫。


4、师: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风力;雷击;拉力;它们自身的重力;风的阻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只有尽量减少受外力的影响,高塔才能又高又稳。


5、这样高的塔为什么会历经百年甚至千年而屹立不倒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
(生:三角形结构;框架式结构;多边形结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
里面是空的……)
(设计意图: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让学生根据塔的结构和它们的共同点来猜测塔不倒的原因。

猜想是由问题直接推测结果的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师:如果要证实我们的猜想,你认为应该怎么做需要哪些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猜想进行验证,符合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师: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各建筑队一起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4、师:出示研究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1)分别把四个瓶子正放和倒放,观察记录哪种方法不易倒,不易倒的打钩。

(2)桌上垫木板,把不容易倒的瓶子同时放在木板上,基本在一条直线。

(3)慢慢倾斜木板,观察哪个瓶子容易倒。

记录先后倒的顺序,把发现的结果填写完整。

5、师:请建筑小队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从正放和倒放比较得出上小下大的物体不容易倒。

(2)从不同高度的水位比较中发现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设计意图:学生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这里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实验记录单上的问题,让同学经历如何放置物体最不容易倒的过程,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6、师:选择最不容易倒的那个瓶子,然后在空瓶子里装入相同的沙子,用上面同样的方法,测试哪个瓶子先倒,你发现了什么换成更重的东西呢
(设计意图:关于“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学生还是有疑问的。

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通过改变实验材料,把水换成更重的沙子,进一步明确,上轻下重而且重心稳定的物体不容易倒,希望学生能想到把物体的下面做的大些、重些,上面做小些,轻些,物体就更稳定,不容易倒,这为下面的建高塔打下基础。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过渡语):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塔吧!
1、师:先来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大塑料瓶、两个小的还有吸管水沙子胶布)
2、师:同学们准备怎么样用这些材料来建高塔,在设计之前老师提个要求。

(1)充分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

(2)开拓创新,设计又稳又高的塔。

(3)小组讨论,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合作建高塔。

(设计意图:要让每个学生在一个小组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学到的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同伴间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师:现在我们要对塔进行测试,要看哪一组的塔又稳又高。

第一项: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第二项:用斜倾纸板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第三项: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设计意图:测试“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反思自制塔的优缺点,各小组反思怎样才能让塔更稳固,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并了解到铁塔是具有多种结构使塔更稳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5、四名学生作为检测员评选优秀建筑队。

6、优秀建筑队汇报本队建高塔的方法。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整理小结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有哪些?(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仅仅是这些原因吗?演示风阻的实验,比较一下,是封闭式的高塔抗风能力好还是框架结构的抗风能力好。

(板书:框架结构空气阻力小)
(设计意图: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

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五)作业
课后自己动手建造你心目中的高塔。

今天我们自己当了一回小小的建造师,发现了塔稳的小秘密,又建造了既高有稳的塔,同学的表现很棒,老师相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运用知识团队合作,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建造师。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激励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七、板书设计
建高塔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框架结构空气阻力小
八、记录单
怎样的物体不容易倒观察记录表
第建筑队
同一个塑料瓶,(正放、倒放)不容易倒。

说明了。

相同的塑料瓶,(空瓶、装了较少水、装了较多水、装满水)的不容易倒。

说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