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日国土资源管理知识暨相关名词解释汇编
国土资源管理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3.1土地利用 land use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利用土地的特殊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3.2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ning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对土地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制定的调控措施。
3.3土地资源 land resource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
3.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3.5土地开发 land development对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地、荒滩等,通过生物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其改造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
3.6土地整理 land consolidation土地整理氛围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重点在农村地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3.7土地复垦 land reclamation对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3.8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land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and reclamation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的统称。
3.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状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开发规划指标、土地整理规划指标和土地复垦指标,分别确定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和已破坏的土地的最佳利用途径,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安排。
土地管理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指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即作为财产的土地土地管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土地使用者不论土地的质量和位置好坏,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经济代价土地分等定级:是通过土地自然,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的综合鉴定,并将其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土地登记: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它权利提出申报,调查,审核,批准并造册登记,颁发证书的法律过程。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指利用数字和图表资料,系统的记载,整理研究,分析和反映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
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订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信息:指反映土地的地理空间位置,数量,类型,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律方面的特征组成的综合信息。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以及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界限等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2.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是自然的产物4.土地的永久性3.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1.土地总数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到但山地多于平原3.难开发的土地面积大,但后备资源潜力不足4.水土资源不平衡,季节性缺水严重5.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4.现代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人本原理,行为原理,动力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相对封闭原理动态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弹性原理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原理,规律效应原理5.地租含义及种类?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6.收益还原法?7.土地管理的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技术方法8.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经验判断方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方法,逐步聚类法,回归分析法9.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1)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有利于团结和有利合理用地10.我国地产市场有哪些特点?垄断性,地域差异性,地产稀缺性,地产质量的可改造性11.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哪些主要原则?认地不认人房,地产一致效益不可损1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自然因素…………(核心),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素质……。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应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其中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征收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反之,由省政府批准。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管制要求,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可作为建设用地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有条件建设区原则上不允许作为建设用地利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限制建设区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
禁止建设区以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
三、农村集体用地:农村集体用地指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的土地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农民宅基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村办企业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先行复垦、耕地占补平衡和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区别:(一)定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国土相关术语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一、土地分类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一)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望天田、水浇地等,我县主要地类是水田和旱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其中由耕地改种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园地称为可调整园地,视同耕地管理。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苗圃等。
4.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包括农村道路、田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1.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包括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3.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5.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包括军事设施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等;6.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
7.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国土资源管理概况和土地行政管理基本知识

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
•
我们这里说的国土资源,实质上就是指狭义的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 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 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
• 2、国土资源特性 • • • ①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②分布上的不平衡性。 ③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
8、国土资源管理
• ①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 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 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 • 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即国土资源管 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授权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土资源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执行政府 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所以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是代表政府和国家的。
9、有关基本概念
•
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定 程序将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等级、价值等 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并据此颁发土地权属证 书的一种制度。
9、有关基本概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 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 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 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 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 6、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国情 • 7、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严峻形势
8、国土资源管理 • 是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土资源所有制,以及贯 彻和执行国家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改 造等方面的改革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 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现阶段我国国土资源管理 的实质是国家政府处理国土资源事务、协调国土 资源关系的活动,即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这一 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土地管理相关名词解释

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空气、生物、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2)山地多,平地少;(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4)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和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
我国的土地统一管理体制: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87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土地统一管理工作。
这表明,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结束了土地长期分散多头管理的体制。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地土管理法》第五条又进—步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这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土地统一管理体制。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1998年8月19口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资源在一定物质投入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生产的食品可养活一定消费水平人口的数量。
土地面积:土地面积是指地球陆地范围内特定区域的全部山地、丘陵、平原等陆地面积和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之和。
我国内陆范围的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特定土地最适于利用方向的基础资料,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其次,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为耕地保护服务,可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去保护最适宜于农业利用的土地;第三,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税费征收量确定的基础;第四,为科学地确定征地补偿费,承包土地转包的补偿费以及评价土地质量保护效果的好坏等,也应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
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知识资料汇编

二七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知识资料汇编二七区土地利用、规划情况1、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截至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总面积15495.59公顷。
(1)农用地6971.92公顷,其中耕地2218.02公顷,园地2052.11公顷,林地2288.5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70.5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94公顷(其中坑塘水面37.49公顷,沟渠9.45公顷),其他土地195.78公顷(其中设施农用地39.83公顷,田坎155.95公顷);(2)建设用地8012.39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274.4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43.73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8.94公顷,公路用地524.7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4.26公顷(其中水库水面177.63公顷,水工建筑物用地16.63公顷);(3)未利用土地511.28公顷,其中草地(其他草地)364.2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7.02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18.66公顷,内陆滩涂28.36公顷)。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2010年5月,二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通过市政府批准。
(1)耕地保有量指标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5169.9公顷,侯寨乡落实3618.4公顷,马寨镇落实1298.5公顷,嵩山路街道落实253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833.9公顷。
在2006年到2010年间,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和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占用我区基本农田21.9公顷,已经异地补划。
目前,全区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812公顷,其中侯寨乡574.4公顷,马寨镇180.96公顷,嵩山路街道56.62公顷。
(3)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420.51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079.2公顷,(侯寨乡1992.5公顷,马寨镇1137.5公顷,嵩山路街道1177.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41.27公顷。
国土资源管理法基本常识

国土资源管理法基本常识一、名词解释1、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2、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是指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即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或滥用权利与职权,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3、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措施。
4、国土资源行政处分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失职行为,依照国家有关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采取的法律制裁措施。
5、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6、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7、非法占用耕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8、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殉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9、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将土地主要是指土地权利完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10、破坏耕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未经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使土地种植条件遭到破坏或者因土地开发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违法行为。
11、非法占用土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以及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的违法行为。
12、非法批准用地行为是指没有审批权的单位批准用地、虽有批准权但超越了批准权限而批准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批准用地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而批准用地的违法行为。
国土类

国土资源基本知识问答一、基本知识1、“6.25”全国土地日是哪一年确定的?答:1991年5月24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2、1996年6月25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全国土地日电视讲话,主题是什么?答:1996年6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主题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全国电视讲话。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答: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一多三少)4、中国用占世界百分之几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几的人口?答: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5、我国有哪几项基本国策?答:我国有三项基本国策:即: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环境保护。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什么是基本农田?答: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7、农民建房是否可以占用基本农田?答:农民建房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内选址。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窖、建坟、挖砂、采矿、采石、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8、为什么要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答:1.加强土地管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控制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
3.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9、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指国家队计划年度农用地(含耕地)转角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
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过依法批准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公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目标;(2)规划期限;(3)规划范围;(4)地块用途;(5)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11、什么叫耕地“占一补一”?答:非农业建设经过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一、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农田、草地、水域等自然属性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保护和整治,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1. 保障粮食安全: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增加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工业、建设等行业,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恢复。
4. 保障农民权益:保护耕地、草地等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1. 有序开发: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农田、水源地、湿地等重要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法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1.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土地整治与治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3. 土地变更管理:合理引导土地用途变更,控制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保障耕地用地安全。
4.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1.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及时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
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建立土地资源保护机制,保护和修复退化土地,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国土知识集锦

今年是第18个全国"6.25土地日",宣传的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我国耕地保有量约束性指标
我国耕地保有量约束性指标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保持18亿亩耕地不能被突破。
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
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强化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层层量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强化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政府相关部门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加快建立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绩效考评、失职问责、渎职追究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明确土地权利人保护耕地的义务,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意识。
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核心是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关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重点是要强化调控和严格监管,落实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共同责任。正确认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土管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土地: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了人类活动的成果,即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产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资源与环境两部分。
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和物理化学作用紧密联系的综合体,其基本特征是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
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其重要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利用现状、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具体指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
当前研究重点: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土地质量:相对于某种用途土地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国土相关术语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一、土地分类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一)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望天田、水浇地等,我县主要地类是水田和旱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其中由耕地改种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园地称为可调整园地,视同耕地管理。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苗圃等。
4.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包括农村道路、田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1.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包括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3.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5.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包括军事设施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等;6.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
7.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国土资源基本知识问答

国土资源基本知识问答一、基本知识1、“6.25“全国”土地日是哪一年确定的?答:1991年5月24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2 5日为全国“土地日”。
2.1996年6月25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全国“土地日”电视讲话,主题是什么?答:1996年6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主题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全国电视讲话。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答: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一多三少”)4.中国用占世界百分之几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几的人口?答: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5.我国有哪几项基本国策?答:我国有三项基本国策;即: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环境保护。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什么是基本农田?答: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7.农民建房是否可以占用基本农田?答:农民建房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内选址。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8.为什么要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答:1、加强土地管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控制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
3、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9.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指国家队计划年度农用地(含耕地)转用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
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过依法批准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公告应当包括那些内容?答: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目标;(2)规划期限;(3)规划范围;(4)地块用途;(5)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11,什么叫耕地“占一补一”?答:非农业建设经过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国土规划相关名词解释

1.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领土:狭义的领土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部分。
广义的领土可包括领海和领空。
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领空:包括国家的陆地和水域之上的全部上空。
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自然资源分类系统:(1)按其存在的形态不同,分为土地、水、矿产、森林、牧草、物种、海洋、气候、旅游和自然信息10种资源。
(2)按其不同功用,分为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
(3)依据其本身固有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
自然资源可分为:一、耗竭性资源:1)可更新性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森林资源③作物资源④牧场和饲料资源⑤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⑥水产渔业资源⑦遗传资源2)不可更新性资源:①能重复利用的资源②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二、非耗竭性资源:1)恒定性资源:①太阳能②潮汐能③原子能④风能⑤2)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①大气②水能③江河湖海中的水资源④广义的自然风光3.国土资源(广义和狭义):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广义的国土资源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全部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和经济资源;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
4.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两个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区别。
外延上区别:不仅表现在范围上,表现在数量和种类上。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不受国界、洲界、星球界的限制。
每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人均占有量)却都是有限的,而且还是各不相同的。
一个国家无论其疆土有多大,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种类,尤其是亚种,不可能囊括自然资源的全部种类和亚种,一些内陆国家甚至缺少海洋资源这种大类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解释一1、国土资源: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自然资源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
2、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各种矿物。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铁矿、铜矿、锌矿、金矿等金属矿产,硫铁矿、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
用作普通建材的砂、石、砖瓦粘土也是矿产资源。
3、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4、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5、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6、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保护区域。
7、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
8、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渠、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9、农用地整理:是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养殖水面整理等。
10、建设用地整理:是指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
11、土地复垦: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的活动。
土地管理工作相关专业术语解释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依据
•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
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 知》 • 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 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 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
• 简单的说,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把所置换的建设用地指 标用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新区建设,并保证项 目区内各类用地面积平衡的一种具体行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出的背景
• 把保护18亿亩耕地定为“红线”, 土地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国务院2004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 定》(国发【2004】28号),该文件第二部分中明确指出了“鼓励农 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 一是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低效利用农村居民点进行重新规划、整 合,通过就地安置或向中心村、集镇集中安置等方式,对腾出的农村 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即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农 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又增加了农用地面积。
• 二是可以将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城镇配套 设施、重点工业项目等,不占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
• 2、指标是谁的。指标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如果集体经济组织 引入社会资金来实施,可以约定,指标交给投资主体。
对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取得、 交易和的六大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日国土资源管理知识暨相关名词解释汇编
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2、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3、土地复垦费
土地复垦费是指有关企业和个人为履行土地复垦义务,在自行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时,向当地政府或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的进行土地复垦的费用。
4、耕地开垦费
耕地开垦费是指为开垦耕地向非农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收取的包括保护性工作、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工程和生物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的投资费用。
对占用基本农田收取的耕地开垦费要高于占用一般耕地的耕地开垦费。
5、闲置土地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6、土地闲置费
土地闲置费是指向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未按照规定动工建设满一年,不满二年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征收的闲置土地的费用。
7、农业税
农业税是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其农业收入所征收的税。
习称公粮。
农业税按常年产量计征。
8、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地壳中有开采价值、能作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13、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14、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15、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6、建筑物
建筑物一般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
17、构筑物
构筑物一般是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建筑,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蓄水池和囤仓等。
18、农用地转用
农用地转用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获得批准后,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19、征用土地
征用土地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
20、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国家将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用,而土地使用者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规定,一次或分年度向国家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行为。
1、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的基本政策。
2、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3、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4、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5、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土地登记,以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利用的一项制度。
6、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法定的土地登记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薄册的一种法律行为。
7、初始登记
初始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的统一登记。
初始登记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土地权属,完备地籍资料。
8、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经过初始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发生变动而进行的登记,包括土地权利设定登记,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土地权利人名称、土地用途、地址变更登记,注销土地登记等。
9、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
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1、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享有所有权的那一部分土地。
12、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指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制,表现在土地所有权上就是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
13、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经国家依法确认的使用土地的权利。
14、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15、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16、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一般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依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
17、共有土地使用权
共有土地使用权指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享有一个土地使用权。
18、土地他项权利
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的权利。
主要包括地役权、地上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和土地抵押权等。
19、土地权属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归属。
具体讲,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
20、土地证
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
根据国家关规定,目前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1、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所有权。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县级人民政府对集体所有的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3、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