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射箭研究综述》(马廉祯)
由“术”至“道”: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与创造性转化
: DOI 10. 15942 / j. jcsu. 2018. 06. 006
由“术”至“道”: 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与创造性转化
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 均来自这一时间段的田野调查。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逻辑是 怎样的?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传统射箭的创
1 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逻辑
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1 传统射箭文化的进化:从野蛮走向文明
为了能够剖析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内在逻辑 以文化整体观来看,传统射箭文化经历了从野
作层面上,与 30 人有过 4 次以上的面对面访谈,持 因此,原初的射箭活动在本质上是野蛮的,是夺取
续时间从 10 min 到 1 h 不等。访谈地点多在俱乐 性命、攻城掠地的血腥工具。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
束,弓箭这一带有原罪性质的杀戮特性逐渐淡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武术文化资 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3CTY037)。
的地位,转折地表征社会分野,无形地复制社会秩 流传能力,以及普适性的文化价值。
序,再生产了社会等级体系[1]。射箭与教育、宗教、 1. 3 传统射箭文化的价值选择:从外求到内外兼修
艺术、哲学、仪礼的结合使其超越了杀伐本身,进而 传统射箭文化经历了“向外求”到“内外兼修”
发展成为一种居于社会主流地位的尚武传统。 的价值选择变迁过程。在将弓箭仅仅应用于狩猎
作者简介:龚茂富,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研究, : 。 E - mail mfgong82@ gmail. com
蒙古族射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蒙古族射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前言射箭,在中国的蒙古族有着修久的历史,蒙古式射箭,是古代东方国家,包括中国,蒙古,,日本等国一直研习采用的射箭方法。
蒙古式一般采取大拉据的方法,弓开的十分满,这样有助于弓箭的威力提高。
与蒙古式相对应的是地中海式射箭方法。
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国内很多的传统射箭爱好者仍然保留着蒙古式射箭的技艺,在不断坚持把这种古老的射艺传承和继承下来。
13 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射箭活动得到迅速发展,骑射技艺闻名于世。
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着名的射箭能手。
据《元史列传》记载: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强。
古代,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射程只有一二十米远。
箭靶是用 5 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的,箭射到中心就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不设箭靶,从几十米远处射击地面上的目标,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实物,呈塔形,射中目标为胜。
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蒙古族射箭比赛时射手身穿彩袍,脚蹬马靴。
静射比赛,裁判员下令后众射手盘弓搭箭,一齐射向靶心,凡是射中的,靶心自行脱落,观者一片喝彩。
相比而言,骑射更受蒙古族人民所喜爱,骑射在辽、金、元统治时期就十分盛行。
每逢重大节日便举行各种骑射活动。
据史料记载,辽有射兔活动,金有射柳活动;到了元代,则以骑射立国,将弓矢作为战争的主要武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即通过查阅各种体育学报、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以及各相关网站,查阅和本研究相关的着作、报刊,力争在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华武术散打运动做出贡献。
2.2.2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总结,运动逻辑关系及思维推理将蒙古族射箭的历史、蒙古族射箭的发展现状、蒙古族射箭的传承情况等方面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论文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语言。
中国古代射箭史研究
中国古代射箭史研究射箭,作为一项古老的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射箭史进行详细的梳理,探究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箭术技巧和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足迹1、起源和起源之前射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弓箭狩猎谋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弓箭逐渐发展成为战争和竞技的工具。
最早的弓箭遗物可追溯到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射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为先进的弓和箭,并发展出了多种箭术技巧。
同时,射箭也成为了教育和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射箭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秦朝的士兵使用了更为强大的弩箭,汉代则发展出了蹶张弩等更为先进的武器。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射礼”制度,使射箭成为了一种具有礼仪性质的活动。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射箭逐渐走向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在军事上,出现了“神臂弓”、“踏弩”等具有特色的武器。
同时,射箭也渗透到了民间文化中,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和健身方式。
二、箭术探究1、步战箭术步战箭术是指在陆地战场上使用弓箭进行攻击的方法。
这种箭术注重对敌人集群的快速射击,以及在移动中保持射击的准确性。
2、马战箭术马战箭术是指在骑兵作战中使用弓箭进行攻击的方法。
这种箭术强调骑手在高速冲击下仍能保持射击的准确性,以及对敌人集群的快速射击和机动打击。
3、水战箭术水战箭术是指在海军作战中使用弓箭进行攻击的方法。
这种箭术注重对敌方船只和水上目标的远程攻击,以及在摇摆不定的船只上保持射击的稳定性。
4、车战箭术车战箭术是指在战车上使用弓箭进行攻击的方法。
这种箭术注重对敌人集群的快速射击,以及在移动中保持射击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车体移动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三、文化内涵1、礼教思想射箭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礼教思想。
射礼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制度,既体现了射箭技术的精湛,也体现了对礼仪和秩序的重视。
中华礼射在云南省高校开展的实践研究
117作者简介:孙莹瑛(1986—),女,汉族,北京人,硕士,云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通讯作者:王钧(1982—),汉族,云南昆明人,博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礼射在云南省高校开展的实践研究孙莹瑛 王钧 李会明 蒋宁 段义龙 云南农业大学摘要:随着近年传统文化的热浪,中华礼射运动项目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云南省高校开展中华礼射课程,对丰富云南省高校体育课程种类及高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场地及资金不足的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高校中华礼射运动项目的开展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云南省高校中华礼射课程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中华礼射;传统;运动项目一、中华礼射课程在云南省高校开展的意义通过在云南省高校开展《中华礼射课程》,可丰富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好奇心与探知欲,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体会中华传统礼射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礼仪、文化知识,既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华礼射运动项目在云南省高校开展情况(一)课程开展情况2017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在校级公共体育课程中开设了《中华礼射》课程,作为校级体育公共选修课在学校进行普及开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入高校,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新的体育氛围,选课情况十分火热,受到较多学生的喜爱。
目前云南省高校涉足射箭项目的学校有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滇西科技学院。
但开设《中华礼射课程》的学校只有1所。
(二)社团的发展情况相比较《中华礼射课程》来说,中华礼射项目在云南省各高校社团开展起来相对数量更多,更为容易开展,据走访统计,目前已设立传统射箭社团的学校有5所,分别是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射箭发展史
射箭运动的历史射箭是中国一项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
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
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
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它们各有各的意义。
白矢是要射透箭靶。
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
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
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
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
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
在我国许多和传说中,弓箭的技能也在被一再渲染,如远古的羿射九日,春秋时代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
即使是教育家,也能“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焉”。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都能骑胡马、挟长弓去原野游猎。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
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这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
杜甫的《哀江头》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由“术”至“道”: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与创造性转化
由“术”至“道”: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与创造性转化GONG Maofu
【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4)006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入探析中国传统射箭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推动传统射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对中国传统射箭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辨析.研究认为,传统射箭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在文化进化上,从野蛮走向文明;在文化适应上,从一元到多元一体;在价值选择上,从外求到内外兼修.田野调查发现,在当前阶段,传统射箭主要呈现出:追求不一,形态多样;标准欠缺,摸索前进;组织分散,缺乏合力;自下而上,社会为主;自信自觉,捍卫传统的文化形态.最后,研究提出了传统射箭文化进一步创造性转化理应遵守的原则,指出了“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转化方向,并针对转化的实际操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GONG Maofu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论中国传统道德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J], 杨竹芸
2.从中国传统经典谈射箭的道与术 [J], 黄忠天
3.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道心”和“人心”概念为切入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检讨 [J], 曹颐晨;李昊轩
4.试论日本弓道对中国传统射箭发展的影响 [J], 洪奎;史永琴
5.当代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以生态美学与道家自然哲学为例[J], 杨舒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箭技术报告总结范文
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射箭运动的蓬勃发展,射箭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射箭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射箭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以期为我国射箭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射箭技术的关键环节,找出影响射箭成绩的主要因素;2. 探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射箭运动员的竞技水平;3. 为我国射箭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射箭技术相关文献,了解射箭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专家访谈法:邀请射箭教练、运动员等专家,了解射箭技术的训练方法和实践经验;3. 实验研究法:选取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实验,观察其技术动作和训练效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射箭技术的关键环节射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握弓、瞄准、拉弓、释放、跟踪、稳定等。
(1)握弓:正确的握弓姿势是保证射箭动作稳定性的基础。
握弓时,手指要自然弯曲,握紧弓把,保持弓身平衡。
(2)瞄准:瞄准是射箭技术的核心环节。
运动员需要根据目标距离、风向等因素调整瞄准点,提高射击精度。
(3)拉弓:拉弓是射箭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的拉弓姿势可以保证箭矢飞行轨迹的稳定性。
拉弓时,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放松,用力均匀。
(4)释放:释放是射箭技术的最后一个环节。
正确的释放姿势可以保证箭矢的飞行速度和稳定性。
释放时,运动员需要迅速、有力地将箭矢射出。
(5)跟踪:跟踪是射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需要在射箭过程中保持目光稳定,对箭矢飞行轨迹进行实时调整。
(6)稳定:稳定是射箭技术的保证。
运动员需要在射击过程中保持身体和心态的稳定,以应对各种外界干扰。
2.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1)基础训练:加强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2)技术训练:针对射箭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3)实战训练:在模拟实战环境下,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中国射箭协会_中国射箭-承继与新生
中国射箭协会_中国射箭:承继与新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研了弓箭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后箭镟,证明中国古人类在旧后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在便用弓箭。
中国运古的传说中,也总是把弓箭的拥有视为中华文明起给的标志之一。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最有威力的武器,也是狩猎活动中最重要的工具。
古代中国人在各种目的射箭活动中,逐步贼予了它以载育、体育、游艺、交流等多种社会功能,不断地扩大它的文化蕴涵,形成了关于射箭的仪礼、装饰、佩服、馈赠、竞技、考试等一系列制度,还有大量相关的文学艺术创作等,从而构成了一个缤纷罗彩的射的文化现象。
发展成为一门领域宽广的特殊学问――射学。
商、周时代,特别是面周,射箭是每一个贵族必需掌握的技能,是当时的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课目,所以那时的学校,即库、序、学、校等,其实都星掌习射箭的地方,这些名称至今还被沿用着。
面周,接受教育星贵旅的犄棂。
通过习射,不只是为了精通射法,更主要的是提升个人的修养,掌握贵族礼仪。
所有这些,被设计成为各式各样的“礼乐”活动,如大射礼、燕射礼、乡射礼等,形成一整套“礼射”制度。
“礼射”的本质是以射箭为主的竞技活动,是非常注重礼仪形式的射箭演练,这其中包含着中国早期的体育理念,古老的东方体育价值现。
与“礼射”相并存的,还有军队里的实用性射法,以及民间的游艺和其他准军事性质的射活动。
相对于文质彬彬的礼射来。
这些射箭活动被人们称之为“武射”,一般是用射穿革质箭靶的层数来测试力度和准度,所以又叫作“贯革之射”。
“武射”具有鲜明的军事目的,虽然业有竞技活动,但它更注重实效,注意对弓力大小和射运射准的测试。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破了贵族垄断载育的传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历史。
但他仍然是“礼射”的积极倡导者。
众所周知,“射”是孔子教授掌生的六门主课之一,他曾经说,“君子没有什么需要竞争的事情。
如果有所争,一定星比赛射箭吧!……而比箭也应该是很有礼貌的。
”孔子本人也是杰出的射箭家,经常来自演示射礼,因为孔子非常看重“射以现德”的教育功能,把射看成是学习礼仪和培育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通备十二打手学习四个阶段及其价值研究
炮为例,通天炮是通过身体的突然拧转来改变敌我之 间的空间关系,从而获得有利的进攻空间,从将全身 之力通过脚下的拧转将力量从脚掌、膝、胯、腰、大臂、 小臂、拳峰依次传递,最终使得通过拧转所获得的力 量得到有效的发挥。以短兵为例,在敌我双方进行短 兵对抗的过程中,敌方的进攻与我方的一个躲闪,闪 躲的目的在于为进攻创造有利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 闪惊巧取的效果。再比如说通备十二打手中的叠手搌 要求团身抱打后突然下截,这是战术中由守变攻突然 的下截,使人防不胜防。也正是戚继光《拳经》中“拳 打不知”的体现,也是李小龙截拳道的战术思想的体 现。李小龙的截拳道将截看做核心。他认为受过良好 截拳道训练的人既不与力量作对,也不放弃抵抗,他 会像弹簧一样灵活柔顺。面对对手的力量,顺势而为, 不去正面冲突。不固执与技法,而是将对手的技法变 为自己的技法。[5] 截的技法不仅是战术思想的应用更 是生活智慧的体现。 3.2 通备十二打手的健身价值
作者简介:1. 姜存喜(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74
练习也可以解决贴近脊柱和颈椎的骨骼肌的小肌肉群 强化问题。比如搬鸾肘、神拳的练习出自戚继光《拳经》 三十二式内容。《拳经》第三十一式顺步搬鸾肘曰:“顺 鸾肘,靠身搬,打滚快、他难遮拦,复外绞刷回拴肚, 搭一跌谁敢争先。”顺鸾肘讲究在翻上打下时借助两 条手臂力量的相辅相成完成上虚下实的击打目的。如 何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特定的肌肉记忆,从而使手臂在 翻上打下的过程中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1 前言 马氏通备有其自身的劲力特点和学说,常被称之
为“通备劲”。“通备劲”既是多种劲力风格的综合 也是“通备风格”在练与打两方面的集中体现。[1] 通 备十二打手是体悟通备劲基本的切入点。它也是贯穿 通备武艺修习的主干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通备 十二打手的技术。马廉祯教授指出,学习通备十二打 手须遵循从规范性到练习效率,再到练习节奏,最终 到风格定型这样的练习顺序,这为通备拳习练者提供 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广泛阅 读和师长的教诲以及自身的体悟对通备十二打手自身 的技击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 价值也有了一定的体悟和认识。 2 通备十二打手在练习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中国射击射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中国射击射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一期观察与思考“养兵千日,却不能用兵一时”-----警惕参加重大比赛的非战斗性减员现象石岩经验交流女子步枪运动员竞技状态与赛前训练方案的研究王跃舫浅谈射击项目的赛前准备汪德刚研究动态AHP在高水平运动员选优中的应用研究王锋译文我的目标是世界冠军郭显德译双向射击的艺术石璐译冠军风采一位奥运会优胜者的戒律规则动态国际射联对手枪速射规则修改有关问题的解释张秀芝译国际射联规则解释张秀芝译国际箭联理事会会议修改和增添的规则细则张秀芝译竞赛信息2003年射击、射箭两项目最佳赛区、优秀赛区及优秀裁判员评选结果2004年射箭射击两项目竞赛日程比赛成绩第十三亚洲射箭锦标赛成绩2003年射击世界锦标赛(飞碟)成绩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射箭比赛成绩第五届城市运动员射击项目团体前八名成绩资料库2003年射击项目全国纪录2003年射击项目世界纪录全国青年纪录世界青少年纪录2003年射箭项目全国纪录2003年射箭项目世界纪录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二期观察与思考运动员赛中“黑马现象”与“黑马现象”石岩科研动态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王进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专项力量特征研究田爱莲经验交流我国优秀女子手枪运动员瞄准技术分析毛松华集中注意力训练应从早期抓起张鑫浅谈手枪慢射运动员身体训练如何防止运动损伤张建功徒手表象练习的体会李维启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石璐译枪把整形的重要性王群译岗培信息关于下发《射击、射箭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补充规定》的通知射击教练员岗位培训(高级)班即将开班规则2004年雅典奥运会飞碟决赛程序比赛成绩2004年第十届亚洲射击锦标赛2004年射击世界杯比赛(悉尼)2004年射击世界杯比赛(曼谷)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三期科技讲座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石岩经验交流对飞碟多向射击项目在准备活动中视野利用的在认识曾琦录像解析技术在移动靶训练中的应用初探刘晓东稳定性是射击训练的基础赵丽君谈维修气枪靶的体会陶中彦关于射击飞碟青少年运动员选材问题的探讨张恩洲糖和维生素对射击运动员的影响梁兵浅谈运动员技术动作规范化的培养刘豫译文“持续加力“的关键部位在哪里?郭显德译双向射击的艺术石璐译智能训练与系统训练郑立勋译射击与身体训练郑立勋译科研动态为什么到手金牌会“飞走”:竞赛中“Choking”现象王进雅典信息雅典奥运会期间的气候特点及注意事项反兴奋剂规则关于新的反兴奋剂规则比赛成绩2004年射击世界杯暨奥运会热身赛成绩2004年射箭欧洲大奖赛成绩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一站(飞碟)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四期经验交流浅谈移动靶慢速“第二次击发稳定期”的训练曹昆关于超弹量安排问题的探讨胡东方浅谈标准枪速射握把及臂部用力方法付继平谈击发动作在射击训练中的作用朱晓舟科技讲座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石岩译文再次挑战雅典奥运会郭显德译教练员园地如何做好教练员工作冯树勇雅典见闻雅典工作纪实穆勇奥运信息医生告诉你怎样倒时差射击运动员如何面对高温天气如何赢得奥运会上的心理战科技文摘把“认知策略”引入运动训练管理的思考邢建辉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提高速射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个案研究郑樊慧比赛成绩2004年全国室内射箭锦标赛成绩2004年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二站)成绩全国重点体校射箭锦标赛成绩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五期奥运综述最后一枪神奇的背后吴保良经验交流比赛性训练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刘骏浅谈射击的心理训练赵贵生关于技术动作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认识和体会杨杰浅析手枪速射项目的赛前训练安排裴克勤浅谈射击比赛中的几点体会周兰英浅谈射击运动训练竞赛中的心理问题王义夫关于拓宽和扩大体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张秋萍科技讲座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风险管理石岩规则2005年实行的国际射联规则张秀芝译国际射联关于步枪射击服的声明王建才译比赛成绩第28届奥运会射击比赛成绩第28届奥运会射箭比赛成绩2004年欧洲射箭大奖赛成绩全国青少年射箭锦标赛成绩2004年《中国射击射箭》第六期奥运专刊中国射击队参加第28届奥运会比赛总结中国射箭队参加第28届奥运会比赛总结雅典奥运会射箭比赛后的思考郭蓓全力以赴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常静春保持清醒头脑提高竞争实力马军从难从严狠抓基本功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王跃舫抓细抓实注重实效邵建华认真反思重振雄风邓光伟对王义夫雅典奥运会赛前准备的剖析张秋萍训练从难从严提高实战能力盛浩明把握技术主线提高认知水平王晓把握项目规律提高训练水平江泽祥培养积极心态促进比赛发挥于吉平体会手枪射击中的呼吸王义夫精心准备专注过程朱启南全力投入控制自我李杰执着追求永不言弃贾占波战胜自我找回自信赵颖慧。
探析中国射箭运动东京奥运会取得突破的关键路径
探析中国射箭运动东京奥运会取得突破的关键路径作者:郝伟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国射箭运动自进入1984年以来,夺得了多个奖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拿到了第一枚女子个人金牌,但纵观历届奥运会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射箭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本文针对射箭运动能力突破展开分析,在简单了解中国射箭运动发展现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射箭运动;东京奥运会;训练方法;理论学习纵观历届奥运会中,中国射箭军团取得成绩来看,中国射箭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增长速度极快,为国家取得了无数荣誉。
虽然中国在全球射箭能力的综合排名上位列前茅,但是想要得到突破性进展难度较大,尤其是和射箭强国韩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东京奥运会即将举行,必须要加强对射箭运动的分析。
一、中国射箭运动发展现状中国参与到奥运会后,取得了多个奖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拿到了第一枚女子个人冠军,随后广州亚运上,打破了历史数据夺得金牌的成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拿到了男子个人季军。
可以说,中国射箭竞技的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和射箭最强国韩国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但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射箭军团遭遇滑铁卢。
现代射箭运动作为一种技能主导类准确性运动,对动作用力的稳定性、准确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一个射箭运动员必须要具备优秀的力量素质,除此之外,随着规则的变动,体能在射箭运动中占据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力量素质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肌肉耐力、力量素质、平衡用力等能力,借助这些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克服外在阻力,最终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中国射箭运动存在的问题第一,现代射箭的理论知识学习上存在盲点。
虽然射箭一直都存在与中国历史中,但是古代射箭运动和现代射箭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项目基础,还是实践训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此,需要先从理论知识入手,根据中国射箭运动的发展情况来看,对现代射箭的理论认知已经逐渐深入,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盲点,具体表现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射箭运动的根本特征,仅将其认定为技能主导类项目,缺少对心理、体能上的分析。
云兴慧箭 且举禅弓——中华射学视阈下的少林禅弓
武术研究2020年11月第5卷 第11期云兴慧箭 且举禅弓——中华射学视阈下的少林禅弓马廉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对中华射学视域下的少林禅弓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弓箭与中国传统文化、少林文化的历史渊源,新时代少林禅弓文化的实践成果。
指出少林禅弓的制度性建设是少林文化当代发展的重要试验与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少林禅弓 少林 弓箭 少林寺 禅 射箭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0)11—0001—03一弓箭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拉弓射箭是人类最早把体能、制器和技艺完美融合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活动之一。
人类不仅曾经用弓箭来捍卫生命、保护群体、猎取食物,而且用它来强健体魄、愉悦心志、交流情感,进而壮大实力、拓展生存空间。
更有意义的是,人类从弓箭的“一张一弛”“得心应手”中,引发出了许多社会理念和行为规范,乃至于关于哲学与宗教的感悟和思索,活跃了理性思维,丰富了智慧存贮。
所以,世界三大宗教,也包括具有宗教特点的中华古典哲学,老庄、孔孟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颜李学派等等,无不有着许多与弓箭相关的论说和引喻,留给我们许多至今有其启迪意义的掌故、寓言和奇思妙想。
弓箭关乎身心修为的一系列方法和竞赛模式,至今还在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喜闻乐见,行之若素。
在古代,拉弓射箭不只是一门高尚严格的武艺技能,长期高居于各种武艺之首;同时还是人类最早的以公平公开为规则的体育竞赛项目,也是最早被古人引入教育领域的教学课目。
孔子继承西周传统,将射放到“六艺”的第三位[1],自己还时常亲自演示射艺和射礼[2],弟子中不乏高明的射手。
他倡导“射以观德”[3]和“射不主皮”[4],主要是着眼于射的教育功能,彰显其身心兼修的特殊效应,这并不等于孔子排斥“主皮”的“贯革之射”,即以“勇力相尚”的“习武之射”。
射箭运动在辽代的发展研究
射箭运动在辽代的发展研究王银婷【摘要】射箭运动是辽代一种重要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射猎”、“射木兔”、“射虎”、“射鬼箭”和“射柳”都是人们所喜爱的娱乐活动,对于辽时期的射箭运动的研究是一项比较有价值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历史考证法,以及通过查阅其他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辽代射箭运动的发展.【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年(卷),期】2013(029)006【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射箭运动;射鬼箭;射柳;辽代【作者】王银婷【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9在《辽史》的记载中,“射鬼箭”是一种刑法。
“出师以死囚,还师以一谍者,植柱缚其上,于所向之方乱射之,矢集如猬,谓之‘射鬼箭’。
”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打仗回来,把罪人绑在柱子上,用乱箭射死,这种就叫做“射鬼箭”。
“矢集如猬”箭就像刺猬的刺一样多的射向罪人,说出了“射鬼箭”这一刑法的残忍,也间接的说明了辽统治者对于罪人所持有的愤怒、野蛮、凶残的态度。
但是这里只是说是对于“罪人”而言的刑法,那么这个“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罪人呢?根据《辽史》中记载的关于“射鬼箭”的例子,可以猜测这里的“罪人”应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所俘获的敌人,即俘虏;第二就是指在打仗中反叛自己的叛军。
圣宗统和四年“五月庚午,辽师与曹彬、米信战于岐沟关,大败之,追至拒马河,溺死者不可胜纪;余众奔高阳,又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
挽漕数万人匿岐沟空城中,围之。
壬申,以皇太后生辰,纵还。
癸酉,班师,还次新城。
休哥、蒲领奏宋兵奔逃者皆杀之。
甲戌,以军捷,遣使分谕诸路京镇。
丁丑,诏诸将校,论功行赏,无有不实。
己卯,次固安南,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庚辰,以所俘宋人射鬼箭。
诏遣详稳排亚率弘义宫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军赴应、朔二州界,与惕隐瑶升、招讨韩德威等同御宋兵在山西之未退者。
辛巳,以瑶升军赴山西。
壬午,还次南京。
中国射箭研究综述--以部分期刊和书籍为主
中国射箭研究综述--以部分期刊和书籍为主马廉祯【期刊名称】《体育文化导刊》【年(卷),期】2004(000)010【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弓箭最早的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军事技能以及生存手段,射箭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最广、参与者最多的体育活动.围绕着射箭,古代产生众多形式不同的射箭活动,从中还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于是,射箭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称之为"射艺"或"射学".它不但是中国古代武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头项目.本文对建国以来有关中国式射箭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做了一次简约的综述,大致总结出建国以来中国式射箭研究的现状.【总页数】3页(P72-74)【作者】马廉祯【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相关文献】1.采用《四部分类法》类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几点建议——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书籍分类实践为例 [J], 卢秀丽2.好莱坞电影政治研究进展——以部分期刊文献为主 [J], 黄璐3.劳动期刊工作是劳动工作的重要组织成部分——中国期刊协会劳动期刊分会1994年年会暨劳动期刊主编会纪要 [J],4.近十五年我国学术职业研究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论文为主[J], 李木洲5.2015年第四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工作正式启动——关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版)项目正式启动和征集学术期刊信息及部分评价数据的通知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我国射箭运动技术水平的思考
提高我国射箭运动技术水平的思考
曲月锋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1(033)005
【摘要】就当前我国和世界射箭运动技术和运动竞赛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根据当代射箭运动技术和运动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影响我国射箭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曲月锋
【作者单位】青岛市优秀运动队,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87
【相关文献】
1.积极申办冬奥会迅速提高我国冰雪运动技术水平 [J], 张严威
2.阻碍射箭运动技术水平发展和提高的因素之分析 [J], 姬长民
3.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必须加强科研工作 [J], 李鹤鼎
4.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提高我国冰雪运动技术水平 [J], 刘凤荣
5.对提高我国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探讨 [J], 张玉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8年以来我国射箭运动研究进展
1998年以来我国射箭运动研究进展
王永红;陈祥伟
【期刊名称】《体育科研》
【年(卷),期】2017(038)006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射箭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射箭运动研究的方向,厘清射箭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基于CiteSpace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发表在C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射箭运动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射箭运动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目前仅仅形成了简单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只有少部分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研究大都以高校为依托,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史、体育文化、射箭与竞技体育、射礼、弓箭系统等方面;传统射艺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研究的前沿.
【总页数】7页(P54-59,66)
【作者】王永红;陈祥伟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8;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从中韩射箭运动比较探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之发展 [J], 房晓伟;李少丹
2.1998年以来我国蹦床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J], 朱礼金;周曰智;王润超
3.现代射箭运动竞技特征与我国射箭奥运夺金策略的研究 [J], 郭显德;石岩
4.谈我国射箭运动员运动智能训练探析 [J], 马琳
5.我国射箭健将运动员射箭动作时间与个性的相关研究 [J], 王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箭运动员动作实时分析及射箭技术优化的综合研究——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汇报
射箭运动员动作实时分析及射箭技术优化的综合研究——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汇报
刘学贞
【期刊名称】《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29)3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录像拍摄与解析、足底压力实时监测、肌电测试等方法对国内专业射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相关参数的采集与对比分析,从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射箭过程中的人体及弓的运动学特征、平衡稳定性规律、肌电特性等参数的对比中找出了运动员射箭动作及技术上的差异,为射箭技术动作的评价、射箭运动员技术动作优化以及提高专业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8页(P278-284,封3)
【作者】刘学贞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87
【相关文献】
1.射箭运动员技术动作研究手段的综述 [J], 赵波;武文强;张丽芬
2.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稳定性的研究 [J], 肖才坤;叶广雄;廖开放
3.陕西省射箭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J], 宋海明; 刘洋; 周義昌
4.优秀射箭运动员射箭动作节奏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J], 赖亚新
5.我国射箭健将运动员射箭动作时间与个性的相关研究 [J], 王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初,我国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民族体育倡导者,曾积极致力于射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并努力促进中国射箭的体育化转型。应该承认,在当时十分窘迫的条件之下,他们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说,上世纪3、40年代,射箭是“国术”的内容之一,也是多次全运会的正式项目,而民间射箭团体也比较多,还有不少熟悉射仪射艺的老人在传授这门特殊的技艺。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式射箭是国家认可的正式体育项目,经常有全国性的射箭比赛,这一直延续到1959年。59年以后,我们接受了国际射箭的规则和射具,中国式射箭遂悄然退出竞技舞台。但,作为一个历史上曾经十分重要的文化存在,一个倾注了我国许多民族共同智慧的技艺,我国历史学界、考古学界、人类学界,还有体育学界,仍有学者把它作为自已的研究对象,不断有成果被推出来。但是,总的说来,与源远流长而内容丰富的古代射文化相比,射箭研究者的数量很有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都明显不够,特别是民族体育学界。我以为回顾一下近半个世纪来射箭研究的进程,估量一下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应该是一件不无意义的工作,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射箭和复兴中国式射箭有一定价值。下面,我们仅以期刊和部分书籍为主,对五十多年来我国射箭研究的基本情况略作综述,仅供大家参考。
各种期刊中所能见到的中国射箭的研究论文,大致可分四类:一类是关于弓箭的产生、发展的研究;一类是对考古发现的实物,以及弓弩工作原理的研究;一类是对射礼的研究;一类是对弓箭作为古代主要军事和生产工具,以及与射箭有联系的人物、事件、文献的研究。
《考古》1961年11期载周庆基的《关于弩的起源》一文,就本刊当年第2期郭宝钧的《殷商的青铜武器》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争议。作者认为,虽然尚无考古实物出土,但是通过文献可以断定战国时代就已经可以制造弩机了。《化石》杂志1974年第1期上,刊登了张森水的《弓箭》一文,就弓箭作为一种“相当复杂的复合工具”,在人类历史上的产生与发展做了介绍。同年《历史大观园》第2期收录了朱润轩的《弩》一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弩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考古》1980年第1期刊登了宋兆麟、何其耀的《从少数民族的木弩看弩的起源》一文,对鄂伦春族、纳西族、独龙族、哈尼族使用的木弩与我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金属弩机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来说明“自从青铜装备弩兵器后,弩机成为古代最重要的远射程武器之一。”《历史知识》1987年第5期有《弓弩小史》一文,作者董希如,是常识性的作品。《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5期马广彦《弓箭发明探源》一文,就弓箭的发明时间一直不能确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从我国的古代文字的演化中,得出“弓箭发源于古人的捕鱼工具”的结论,并认为弓箭发明的年代比最早发现的箭簇的时代还要早很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收录了郭康松的《射柳源流考》一文,文章以对有关史料的考察为依据,就学术界将射柳视为一种竞技,或是一种祭祀仪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作者认为,按照服务功能的不同,古代的射柳划分为“祈雨射柳”与“竞技射柳”两种。后来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最终走向消亡”。作者又于2001年《湖北大学学报》第3期上刊载了《<射柳源流考>补正》一文,纠正了前文“明万历以后射柳消失”的说法,认为清代尚存在射柳活动,并对射柳主要盛行于军队,起源于古代鲜卑族等进行了补证,得出明清时代两种射柳方式并存的结论。《文物》1995年第3期载王子林《清代弩略论》一文,就我国清代弩机的种类、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
体育学界对于中国射箭史的研究,还散见于中国体育史的多种专著中。
最早的应属民国初年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其中第六编《弓术》,共六章,考察了自周代以后各个朝代和若干北方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虽然史料不足,缺漏甚多,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部体育史,创始之功自不可没。以后的数十年里,中国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体育史专著,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相继出现多种作为体育院校教材的《体育史》和《中国体育史》,这些书大都辟有射箭的的章节。文物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作者刘秉果;北体大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修订版《中国体育史》,作者谷世权,是此类书中谈射箭较多的。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李重申《敦煌古代体育文化》,以敦煌壁画的形象资料与文书资料为主,对唐宋以前的射箭活动,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总的说来,多数中国体育史专著中有关射箭的内容都非常有限,史料挖掘不够,研究缺乏深度。
一,体育界对中国式射箭的研究
多年来,体育界对中国射箭的研究多从这项活动的本身着手,就射箭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体育内涵做了一些研究,而内容上与其他学界的研究有交叉,也有不同之处。
最早从事此项研究的是著名民族体育史家唐豪先生。建国前,唐豪就曾在《中国武艺图籍考》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的射箭图书进行了文献学的研究,实际上成为这门学问的奠基之作。建国后,在1958年6月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四辑中,唐豪发表了《受我国影响的日本古代骑射》一文,就我国清初康、雍时期,日本聘请中国射师赴日,借以学习中国射箭技术与制作工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已知解放后体育界对于中国古代射箭最早的论文之一。同年8月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五辑中,由朱方东执笔的《我国古代射箭概述》一文,又从我国古代弓箭的发明、发展与六艺教育为起点,对我国古代射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他认为“在我国古代文献上,把射箭列为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射箭实质上是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文章的后面还对我国古代的一些射书进行了介绍。
80年代开始,体育界对于传统射箭的研究的论文数量逐渐上升。1981年的《青海社会科学》第4期上,赵世昌的《简谈乐都南山地区民间射箭活动》一文,就当地的回族、汉族与土族之间的传统射箭活动进行了考察。作者注意到了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射箭活动,这对于研究射箭活动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具有一定价值。1982年《体育世界》第6期刊登了黄剑华的《中国古代军事体育活动——射柳》,就我国古代的射柳活动的源流等,做了简单介绍,并着重介绍了清代的射柳活动。而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第6期上收载了《云南日报》的一篇短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藏族的射箭节。1986年《精武》第6期上有艾茹的《弩》一文,对中国古代弩机的历史、种类,及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做了一些介绍。1987年《中华武术》第3期载杨绍虞《弩兵西传始末探》一文,文章提出弩最早由中国人发明,并在中国的秦汉时期通过战争、通商等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很可能再由中亚、西亚传去欧洲,但所论缺乏有力证据,特别是文献和考古资料。1987年《人民画报》第7期的“少数民族体育连载”栏目,对云南的怒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弩射活动做了介绍。同年十月的《贵州民族研究》刊登了吴志平撰写的《传统体育“射弩”刍议》一文,比较全面的对弩射的源流、发展、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弓箭最早的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军事技能以及生存手段,射箭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最广、参与者最多的体育活动。围绕着射箭,古代产生众多形式不同的射箭活动,还从中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以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于是,射箭在中国形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称之为“射艺”或“射学”。它不但是中国古代武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头项目。作者对建国以来有关中国式射箭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做了一次简约的综述。大致总结出建国以来中国式射箭研究的现状。
弓箭在古代,既是最重要的军事技能,又是渔猎者的生存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最广参与者最多的体育项目。围绕着射箭,古代产生了“礼射”、“兵射”和“博射”等不同属性的射箭活动,还从中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以及后来的“射柳”、“射网””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以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射”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很早就视射箭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称之为“射艺”或“射学”。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武文化”体系里,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的武艺体系里,射学从来都占在第一位,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头项目。[1]
北京体育学院的谷世权于《体育文史》1995年第1期和1996年第3期上,分别发表了《试论欧阳修之<九射格>》及《关于中国古代射箭文化的几点新探》。1999年的《考古与文物》第2期上,刊载了崔乐泉《从汉画看汉代的射箭活动》一文。谷世权和崔乐泉的文章在同类文章中显得学术含量相对要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50年代以前唐豪研究的接续和发展。
2000年的《北京纪事》第7期刊载了短文《弓弩竞技加游戏》,介绍了我国第一个猎人体育俱乐部的成立。2002年第5期《体育文化导刊》上刊载了张承媛《古代射箭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一文,是专门探讨古代“射以观德”理论的一篇较好的文章。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6期载杨万友《藏族跑马射箭起源新考》一文,提出藏族跑马射箭起源于古代吐蕃的奴隶社会,发展于吐蕃王朝以武力扩张领土的一系列战争中,并随着吐蕃王朝的崩溃和奴隶平民大起义的爆发,并于九世纪中期传入民间,后演变成为藏族在节日期间举行的跑马射箭表演及比赛活动。2003年的《中国民族》第6期,载徐玉良、方征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典大观——射弩》,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射弩活动进行了综合介绍,但大都比较简单,缺乏比较研究。
随后的十年当中,体育界对于中国传统射箭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不时有小块文章刊出,但学术性与研究价值都是不高。直到70年代末,我们才又在学术界寻觅到中国民族射箭的踪影。
1979年《体育丛刊》第1期,张炳坤写了《古代的射箭》一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古代“射月子”、“射网”、“射香火”、“射花篮”等与射箭相关的活动。同年《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了张元撰写的《从周代的射箭活动看体育的社会性》一文,以有关史料为依据,论述了在我国周代已经非常普及的射箭活动,并由此而得出“体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体育和体育观是两个不同概念。而体育的社会性是体育向前发展的基础。”同年的《民族团结》第5期上,刊出了题为《锡伯族的神箭手》的短文,介绍了锡伯族——这个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射箭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