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变化等知识。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
-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无关。
- 内能是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结果。
2. 内能变化:
- 内能的增加和减少是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换导致的。
- 内能增加的方式有热传递、功和物态变化等。
- 内能的增加导致物体的温度升高,减少导致温度降低。
3. 内能的性质:
- 内能是宏观物体的宏观属性,不能被完全测量。
- 内能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内能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发生转移和转换。
-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 内能的计算:
-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ΔU=Q+W来计算,其中Q表示热量,W表示对外界所做的功。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内能的计算还可以利用ΔU=mcΔt,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的关系:
- 内能的变化量等于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乘积,即ΔU=CΔT,其中C 表示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以上是《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的知识汇总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不借助仪器,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均无法分辨。
(2)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度量分子,1nm=10-9m二、分子热运动实验一:将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
现抽掉中间的玻璃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二:在量筒中盛有一半清水,用细管往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水溶液,静置几天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三:将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五年后将他们切开,看到了什么现象?1.扩散: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会发生扩散。
注:(1)扩散发生的条件:不同物质、相互接触。
同一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属于扩散,如冷水和热水的相互接触。
(2)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注:用肉眼可直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也不属于扩散现象。
如尘土飞扬、沙尘暴、雪花飞舞、树叶飘落等。
3.扩散现象实例:(1)气体:厨房炒菜的香味;毒气泄漏;花香四溢(2)液体:将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变咸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3)固体: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将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上都可以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例1、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或液体间发生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扩散需要加热、搅拌才能进行D、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例2、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 (填“>、<或=”)V1+V2,这一现象表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人教版初中物理 九年级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的构成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极小
①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定义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Βιβλιοθήκη 注意点 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事例 墨水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定义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举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影响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所有物体都具有内能
比热容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的比热容c与 Q成正比、与m和Δt成反比,因为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 的大小与物质有关,而与它吸热多 少、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情况无 关。
②上述公式只适用于没有发生状态变化时的情况,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例 如冰熔化为水,此时冰的温度(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③同一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内能
分子动能
定义
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势能
单位:焦耳(J)
温度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如:一杯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影响因素
质量 状态
相同温度的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相同温度的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桶水的内能大
同种物质、质量、温度相同,状态不同,其内能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物质处于气态、液态、固态时 的内能依次减小,如: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一桶水和一块冰,一桶水的内能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3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进行的越快。
○4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
单个的分子肉眼是无法直接看见的。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会相互抵消。
○2拉伸物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3压缩物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
○4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质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和体积。
故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内能变化时,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1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质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单位:焦耳——焦——JQ吸=cm(t-t0)Q放=cm(t0-t)Q=cmΔt○3物质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质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1)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2)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状态有关;=4.2×103J/(kg·℃),表示: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3)c水收(或放出)热量是4.2×103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小结与复习(共22张PPT)

•
13、He who seize 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4:22:4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人教版九年级热学知识点整理(十三章内能,十四章内能的利用),详细、实用

第十三章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分子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观察不到,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扩散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扩散发生在不同种物质之间,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相互进入对方不叫扩散。 (2)固体、气体和液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凡是肉眼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而是机械运动。如,灰尘飞扬、雪花飞舞、柳絮纷飞等。 6.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引力同样存在,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3)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斥力同样存在,只是引力大于斥力)。 (4)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5)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6)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7)物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过小,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2.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的大小无关,无论物体有没有机械能,都有内能。 3.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4.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注: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热量多”,也不能说“内能大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①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④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⑤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⑥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物体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 (5)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6)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既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它吸收了热量。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Q/(m·△t)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 8.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9.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吸热公式:Q吸=cm(t-t0), c为吸热物体的比热容;m为吸热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m);t为末温;t0为初温。 ②放热公式:Q放=cm(t0-t), c为吸热物体的比热容;m为吸热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m);t为初温;t0为末温。 ③不知初温和末温,只知道温度变化量时用 Q吸=cm△t, 或 Q放=cm△t 10.“升高了”、“降低了”指的是温度变化量(△t),“升高到”、“下降到”指的是末温。如,水的温度从20℃升高了50℃,指的是温度变化了50℃,末温为70℃;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50℃,指的是末温为50℃,温度只变化了30℃.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例题】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 图5 (1)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电加 热器、温度计 、 天平 (2)在两容器内装入 质量 相同的 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电加 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每秒钟吸收 的 热量 相同。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
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 的多少与物质的 质量 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质量 相同 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 多少与物质的 种类 有关。 ③分析第 4 、 5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 质 升高的温度
选项B错;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 少的物体温度比内能多的物体高时,就能实现, 选项C对。 易错原因:没有真正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概 念,混淆三者之间的区别,所以无法对它们进行 正确的辨析,从而作出错解。 技巧规律:在温度、热量、内能三个物理量中,温 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一定变化。而其他任两者之间加“一定”都 是错误的。
举一反三:1.由Q=cm(t-t0) 可得, 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2.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C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铁屑 C.把冰块熔化成水 D.把10 ℃的铁丝加热到20 ℃ 3.若2 kg的水由于蒸发减少了一半,剩下一半的水的比 热容与原来相比 不变 ;若剩下一半的水由于温度 降低而凝固成冰,则在这过程中水这种物质的比热 容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件

13.3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 质量 升高的温度
Q吸 c m (t t0 )
第十三章 内能
13 内 能
13.1 分子热运动 13.2 内 能
13.3 比 热 容
13.1分子热运动
分子
离子 原子
物质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1.分子的量度单位10-10 m
2.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他们,需1分子热运动
气体扩散现象
液体扩散现象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 分子的热运动。
13.1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3.2内能
动能 分子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势能
内能
分子势能
弹性势能
13.2内能
13.2内能
13.2内能
13.3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