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
2024/1/28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2024/1/28
19
学生提问及回答
问题1
《短歌行》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1
问题2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03
问题3
《短歌行》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
05
2024/1/28
02
回答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贤才的渴求,以及建功立业的迫切愿 望。
2024/1/28
9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力图通过统一战争结束乱世,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安 居乐业。
文学地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激昂的情 感,表达了曹操渴望人才、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短歌行》也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大文人墨客所传颂和借鉴。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学生体
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复杂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和人生观。
2024/1/28
5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文本解读;曹操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介绍;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拓展。
教学安排
首先进行课程导入,介绍曹操及《短歌行》的背景;然后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夸张手法
诗歌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等,以突出作者 的情感和理念。
13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及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品鉴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了解曹操及其诗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提高审美能力。
3. 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曹操及其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短歌行》的鉴赏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短歌行》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作者:曹操背景:建安文学意象:秋、露、月、星修辞:比喻、对仗、夸张情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内容,分析其意象特点及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秋夜星空、霜露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仗、夸张等,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等知识。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掌握其韵律、意象等诗歌要素。
领会《短歌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诗歌朗读与解析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诗歌创作手法探讨诗歌鉴赏与评价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和创作手法等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解析、主题探讨等活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背景图片等资料。
视频资料:播放与诗歌相关的视频片段,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诗歌鉴赏实例。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诗歌和评论文章,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等基本知识。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创作手法等知识点。
诗歌解析: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韵律等要素。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分享心得体会。
诗歌评价:学生对诗歌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2 教学安排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诗歌背景与作者,分析诗歌意象与韵律,接着进行主题探讨,进行诗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诗歌解析: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韵律等要素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主题探讨: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诗歌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评价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用性,不断优化教学。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壹五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教学目标:1.了解XXX的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
2.揣摩《短歌行》中的诗意和情感,理解XXX的复杂情感。
3.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介绍了京剧中XXX为什么一定要是白脸,并引出今天要研究XXX的作品《短歌行》。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同学们自由诵读《短歌行》,并结合注释揣摩诗意。
2.教师与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注释的推究和注释之外的理解是两类问题。
教师解释了《短歌行》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酒当歌”中“对着”和“应当”的不同含义。
活动二:分层鉴赏,体会情感。
1.教师分层讲解《短歌行》的情感层次。
2.同学们分组进行诵读和演绎,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的情感。
三、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XXX诗歌的特点和缘事,以及他慷慨多气的个性。
四、作业同学们可以自由创作一首短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3.“慨当以慷”意为慷慨豁达。
为什么要把“慨”放在前面,“慷”放在后面?同时,“当以”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
慷慨意味着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的说法。
在这里用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的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您青色的衣领,让我心向往。
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
这首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表达了XXX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因此,“青青子衿”这句话,就有了让我思慕贤才的意思。
教师可以从修辞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揣摩诗歌的意义。
5.“呦呦鹿鸣,XXX。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在情绪上,XXX发现美食,欢乐地鸣叫,宾主尽欢。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篇1:短歌行教案【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精选5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国家江山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韵律特点。
2.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短歌行》中的意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的深层含义。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原文、注释、译文、背景介绍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曹操的画像,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提问:《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短歌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短歌行》的韵律特点,如对仗、平仄等。
(2)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呦呦鹿鸣”等。
(3)解读《短歌行》的深层含义,如曹操的英雄情怀、对国家江山的忧虑等。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曹操的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曹操的思想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短歌行》。
(2)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
8. 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韵律特点:对仗、平仄意象分析:青青子衿、呦呦鹿鸣思想情感:英雄豪杰、国家江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引出课题《短歌行》。
(2)提问学生对曹操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曹操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2)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曹操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4、研读诗歌,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乌鹊”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5、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教师点拨:诗人通过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6、分析艺术手法(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举例说明,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诗意、诗境和诗意,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解释。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分析法:教师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历史背景。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尝试翻译诗歌,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价值。
8.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9. 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短歌行》的美。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朗读表现: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韵律的把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短歌行》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文学评论和翻译版本。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
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
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
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
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
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
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
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
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
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
)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
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
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
例如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为什么,青色的衣领会指代贤能的人才?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
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思慕之情。
古代一般把渴慕的对象比作女子,而把甘心让把自己比作女子,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
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
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
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
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
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为田间小路。
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
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
用为虚词以。
存,恤问也。
——《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
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
所以主语是别人。
问候的对象就是我。
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
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阔”为分离。
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
“契”为聚合之意。
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
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
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
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
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
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
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
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
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
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
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
)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几何,朝露,苦多,难忘。
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
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
酒,能直接表现人生短暂吗?不能。
那酒和悲有关系吗?你能想到与酒有关的诗句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
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
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
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
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范仲淹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
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
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
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
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
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
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
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
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
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
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
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
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
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
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
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
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
②一般百姓心境。
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
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
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
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
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
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曹操是不是真得拥有这样的英雄壮志,是不是真得建立了让后人足以赞叹的功业?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一些曹操的知识:①曹操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