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名称由来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5个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5个飞天,是人类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能力。
无论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是现代的科幻想象,人们对飞天的幻想从未停止。
从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到中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飞天白蛇,我们看到了飞天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和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五个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或许能够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
故事一:帕拉斯和雅典娜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帕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他与雅典娜交好,雅典娜赐予他一对翅膀。
帕拉斯充满了对天空的向往,双翼让他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
他以翔云之名,成为了飞手的象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够翱翔于天空之上。
故事二:夸父追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夸父追日,是一个关于追求梦想的故事。
夸父因为对太阳的热爱,每天都想要追逐太阳,直到世界的尽头。
他不断奔跑,逐渐变得无法承受太阳的高温,最终身亡。
尽管夸父没有成功追上太阳,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仍然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是一条艰难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不断努力,即使最终无法达到目标,也能留下一段精彩的人生。
故事三:日本神话中的阿修罗在日本神话中,阿修罗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神祇,他们拥有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传说中,阿修罗曾与诸多神祇发生冲突,展现了他们强大的实力和不屈的斗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的获取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只有拥有坚毅的品质,才能够在逆境中飞翔。
故事四:北欧神话中的女武神在北欧神话中,女武神是战争与勇气的象征,她们可以化身为红色的鹰,翱翔于天际,展现出威严和力量。
女武神代表了战斗力和自由意志,她们的存在给予人们不屈不挠的信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和速度,就能够超越自我,飞翔在广袤的天空之中。
故事五:印度神话中的巴吞献身印度神话中有一个关于神鹰的故事,这个神鹰名叫巴吞献身。
它拥有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它可以渡过天际,穿越太阳星空,展示了它飞天的神奇本领。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图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意义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或称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例,从构图和色彩上来讨论其装饰艺术性。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泛指艺术修饰,稍后才出现了“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词汇。
据英国百科全书介绍,装饰是指各种能够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即视觉上的音乐效果。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随处可见漫天翩翩起舞的飞天。
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其中飞天的形象集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和风格特征。
由于其中蕴含的宗教内容,使飞天构图装饰性的形式多样,并出现了很多的突破。
就形式风格而言,飞天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装饰性构图、动与静的节奏性构图,主观透视构图和满而有序的构图。
首先,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装饰性构图,使事物有序而又自由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
它无视绘画真实性再现的表现手法,按照表现意图的支配,在一幅画面中任意移动视点,让画的内容按构思的需要在时空关系上自由的切换,从而扩大了画面的表现空间。
在构图上建立了一种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视觉感受的构图形式。
其次,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正是将客观自然主观化,主观意识理想化,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
构图中均衡的构图倾向于动感,对称的构图倾向于静感;对称形式中的旋转与转换式倾向于动感,其他对称形式倾向于静感,在色彩方面对比强烈的倾向于动感,对比含蓄的倾向于静感。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寓意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寓意敦煌壁画中曼妙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来历?这需要回到印度的语境中,去寻觅那些在古⽼的神话中诞⽣,数千年来留下了⽆数奇异美妙故事的“阿波斯罗丝”——天⼥。
■从汉语中的“飞”和“天”来理解飞天,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飞天⽆疑是敦煌壁画的标志和象征,不过,飞天形象并不仅仅属于敦煌,⽐如,云冈⽯窟的飞天雕像也⾮常有名;进⼀步,飞天形象也不仅仅属于中国佛教艺术,在印度、中亚、东南亚以及⽇本,飞天形象也都极其迷⼈:但凡有佛教艺术的地⽅,飞天形象必然会出现。
飞天形象是如何产⽣、如何演变的?这是⼀个⾔⼈⼈殊的问题。
学界多从印度古代⽂化中的乾闼婆、紧那罗甚⾄是⾦翅鸟等神话形象上追溯飞天的渊源,最常见的说法是将飞天与乾闼婆相关联,认为飞天是“伎乐天”,即“⾹⾳之神”或“⾳乐之神”。
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是天国乐师,善于演奏乐器,这与飞天形象有密切的联系,但思考⼀下,便会发现乾闼婆并不是飞天形象意义的根本所在,因为飞天形象的要义显然在于歌舞,⽽⾮演奏。
“飞天”之“飞”的意义固然在于飞翔,但这只是汉语⾔表达中字⾯的意思,因为佛教中所有的天神都会飞翔,真正使飞天区别于其他天神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飞翔,⽽在于歌舞或飞舞;再者,“天”的意义也不在于“(天)神”,因为⽆论乾闼婆还是紧那罗,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神,⽽是半⼈半神、类似于精灵⼀类的存在。
⼈们常常从“飞”和“天”的⾓度来理解飞天,实际上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因为“飞天”的意义并不是在天空中飞⾏的神,⽽是天庭的舞⼥,即天⼥或仙⼥。
■天⼥本是淫荡的⽔性精灵,被因陀罗带到天庭娱乐众神早在距今三千多年之前的《梨俱吠陀》中,天⼥的說法便出現了。
天⼥,⾳譯為“阿波斯羅絲”。
從字⾯意義上說,“阿波”的意思是“⽔”、“⽔滴”,“斯羅絲”的意思是“湖”或“池塘”,“阿波斯羅絲”的意思便是“⽔滴”或“湖泊之⽔”。
因此,印度古代神話傳說中下凡的天⼥常常在湖泊中沐浴。
從神話⽣成的⾓度看,學界多認為,“阿波斯羅絲”的意思是“⽔⽣”、“濕⽣”、“露⽣”、“霧⽣”或“雲⽣”,她們不僅是“⽔仙”,更是與露⽔、霧氣、雲霧或雲⾬相關相連的精靈。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
由于它的题材、表现⽅式具有很⾼的艺术情趣,所以世代相传,为⼈们所喜爱,以⾄超出佛教的意义,⽽成为⼀种祥瑞的象征。
⾃佛教传⼊敦煌,开凿敦煌⽯窟起,飞天就是画师们着⼒创作的形象,成为佛国天宫中的最活跃的精灵,其创作与敦煌⽯窟的开凿相始相终。
先来复习⼏个知识点1.飞天来⾃何⽅?“飞天”⼀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
书中记载:“有⾦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垂⾦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三天等。
因此,汉译佛经,⽤“飞天”两字很贴切。
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和礼佛、乐舞的天⼈。
飞天的形象来⾃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是诸天伎⼈,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紧那罗为天乐神,为天上能歌善舞者。
与乾闼婆形影不离,是恩爱的夫妻。
作为古印度神话中能歌善舞的天⼈,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佛教系统。
随着佛教艺术审美和创作的需要,他们的职能逐渐混为⼀体,形象也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体,成为体态俏丽,持乐歌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2.为什么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有飞天漫天飞舞?宗教有⼀系列严格的教义,并通过制定诸多戒律、仪礼来规范信众的⾏为,具有庄严、神圣的特质。
为了展现佛国世界的美好,佛经中极⼒渲染佛国世界的庄严神圣,但佛经往往晦涩难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由佛经改编成的讲唱⽂学的 “变⽂”和由佛经绘成画作的“经变”(下⽂会多次提及)。
佛经中虽提及飞天,但并未对其形象有⽣动具体的描述,这给古代画师们的创作留下了⼴阔空间。
画师们⼤胆地加⼊了⾃⼰的想象,让飞天拥有了仕⼥们姣好的⾯容,曼妙的⾝姿。
借⾐裙和飘带显⽰空间和飞舞,画⾯更具天宫仙境的神秘之感,使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此外,按佛经所⽰,飞天的职能有三:⼀是礼拜供奉;⼆为散花施⾹;三为歌舞伎乐。
这三项职能本来毫⽆情节可⾔,但为了显⽰对佛的崇敬与供养,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和创造⼒,加⼊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因素,将这个毫⽆情节可⾔的题材表现得琳漓尽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程序。
敦煌莫高窟飞天介绍500字
敦煌莫高窟飞天介绍500字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飞天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壁画,描绘的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被称为飞天。
飞天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通常被描述为人头鸟身的形象。
在佛教中,飞天是一种神仙,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
在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经常被描绘为在云彩中飞翔,或者在空中演奏乐器,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息。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数量众多,飞天形象也各具特色。
有些飞天形象是纤弱娇嫩的,有些则是威武雄壮的,有的飞天还带有明显的印度教和波斯风格。
飞天壁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在唐代,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此,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面貌。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它的存在,不仅是艺术的珍
品,更是历史的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舞蹈“飞天”的来源
舞蹈“飞天”的来源(一)东汉“飞天”的本意为飞舞的天人,最早起源自佛教,在佛教中被称为“飞神”,之后又被称为“飞天”。
在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到我国,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堪,经济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比较困难,因此,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寄希望于壁画之中,随着佛教文化的流入,人们的思想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舞蹈艺术也受到了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在这一时期壁画中出现了大量飘逸舒朗的女性舞者形象,为后人挖掘考证当时社会的艺术发展提供支持。
(二)唐朝到了唐朝之后,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匠们以娴熟的技艺、高度的归纳综合能力和丰硕的想象力,塑造了许多造型美妙、神态活跃的女性形象,因此,通过这样的形象可以得出,在到了唐朝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好转,此时,人们创作的“飞天”形象不再是希望解脱,而是侧面体现出了当时富足的生活。
现代舞蹈艺术家创作的舞蹈作品《飞天》就是根据古时社会现象所创作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
(三)小结通过对于“飞天”的来源可以得出,古时人们在壁画造型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喜与悲都在壁画中的人物身上展现出来,通过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可以帮助人们抒发自己,祈求美好的愿望得到实现,敦煌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就是表现人们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在“飞天”壁画形象的发展中,不同的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艺术形象,直到敦煌莫高窟被考古学家发现,壁画中众多的舞蹈形态为现代舞蹈艺术家们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更带来了无限的启发与灵感。
“飞天”壁画形象的创作过程中,重点结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飞天”的形象也一直发生变化。
现代“飞天”的创作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方式,通过多元的艺术创作体现出了古代“飞天”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演变及研究
一、飞天形象的由来在众多的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描绘飞天形象的壁画。
什么是飞天?简单来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就是飞翔在天空中并手捧各种鲜花、乐器等的仙人。
在印度的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飞天形象的故事,而与其有所不同的是,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画风受到了当时印度、西域以及中原文化等地域多元文化的影响,是这些元素融合之后的一种艺术形象产物。
其艺术形象结合了“天人合一”和“羽化成仙”的典故寓意。
飞天擅长使用各种乐器,神姿轻灵而曼妙,在壁画中往往裙带飘逸,没有翅膀却可以在天空中飞翔,是中国版的“天使”。
飞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第一类是供养飞天,是专门献宝和散花的歌舞伎。
第二类是伎乐飞天,在壁画中又称伎乐天。
这些飞天形象一边飞舞,一边手持各种乐器演奏。
①二、不同时期飞天形象的演变特点及造像研究我们在壁画中所看到的飞天形象按时期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初唐和盛唐)、五代及宋、西夏、元。
本文就依次按照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演变进行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分析。
(一)不同时期的飞天造型1.北凉北魏时期北凉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第275窟、272窟、254窟和260窟。
这四组洞窟内,都绘有飞天的形象。
其中第275窟中的飞天造像,由于受到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绘画风格及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当时的洞窟壁画增添了一些趣味性。
到了北魏时期,我们所看到的飞天形象在造型上有了些许的变化。
比如,飞天身上的飘带有所加长,这样可以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上带来一些流动的视觉效果,从而减少生硬感。
如我们在第260窟中所看到的,飞天形象的身体呈现出“V”字造型,上身半裸,下身有飘带环绕。
2.西魏时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第248窟、第249窟、第285窟。
这一时期的飞天形象大致有十二种类型,他们有的手持各种乐器,有的双手合十在空中飞舞,有的手持莲花。
在第248窟中,飞天的形象全部使用了当时的中原式画风。
所谓的中原式画风的特点就是重视线描的刻画,在画面中没有了之前西域式的那种厚重的晕染特点,而体现出另一种特色———眉清目秀。
古人飞天的故事
古人飞天的故事一、追溯太古时代的飞天之梦1.1 古代人类对飞天的向往•飞天在古代人类心中一直是一个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梦想。
•古代人们观察到鸟类的飞翔,激发了他们对飞天的向往。
1.2 中国古代飞天的起源•中国古代有很多与飞天有关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最早关于飞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和《庄子》这样的古籍。
二、真实世界中的古代飞天技术2.1. 中国古代的飞天装置•中国古代人们曾经制作了许多可以用于飞天的装置,如烟火飞人、火箭椅等。
•这些装置虽然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飞天,但是却让人们对飞天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和探索。
2.2 印度的古代飞天技术•印度古代的飞天技术与中国类似,同样存在众多神话和传说。
•印度古代人们相信他们的神灵可以骑着特殊的载具飞天。
2.3 古埃及的空中之旅•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也有着与飞天相关的传说和神秘仪式。
•虽然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据表明古埃及人真正实现了飞天,但是他们对此的向往是相似的。
三、飞天的现代诠释3.1 现代科技与飞天梦想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飞天梦想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更多可能实现飞天的方法和途径。
3.2 现代飞天技术的突破•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实现了真正的飞天。
•航空器和宇宙飞船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到达其他星球和太空。
3.3 未来飞天的展望•虽然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飞天,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对未来的飞天技术充满了期待。
•人类对于能够像鸟一样翱翔天空的梦想将会继续推动科技的发展。
四、结语古人飞天的故事不仅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对梦想的追逐。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对能够飞天的梦想充满了向往。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天可能会成为一个更为真实的梦想。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未来飞天技术的突破,让我们的梦想翱翔于苍穹之间。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演变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演变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作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时代产物,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其飞天的造型和风格也随之改变。
从十六国开始到唐代最为繁盛,历时千余年,通过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可以看出历史上各个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更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汇集之地,它在中西经济和文化相互冲击的影响下,孕育出了不同艺术交融的产物。
飞天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沿着丝绸之路,随着印度佛教的渗透传入中国。
汉代佛教东传,到南北朝时期与魏晋玄学相互影响,逐渐与中国的儒、道文明相融合,至唐代完成第一次文化的大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佛教艺术也入乡随俗,在造型上开始往中国化方向转变。
敦煌石窟开凿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佛窟壁画中都有飞天的形象,从十六国开始,到元代末期。
在敦煌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其中飞天就有四千五百多身,再加上榆林、千佛洞,总计近六千身,飞天的形象贯穿于敦煌石窟整个的发展过程。
一、飞天的由来“飞天”一词在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而本文所说的“飞天”指的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源自于印度,是在塑造一个超凡的形象和一份脱俗的憧憬。
“飞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这和中国的神仙有所区别,飞天没有腾云驾雾,仅身披长带,轻盈洒脱。
史学家认为在敦煌壁画中最早的飞天形象,从神情体态,衣着服饰中都带有浓烈的印度佛教气息。
在异域文化传来的同时,佛教飞天的形象也随之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为中国飞天文化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佛教佛经的记载中,飞天的形象是人行有角的。
但传入中国之后,这一形象被中国的艺术家用独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飞天”形象。
飞天在敦煌壁画的空中依然翩翩起舞,不同的是,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用长长的飘带来展示她们的柔美身姿。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飞天的形象也随之有所改变。
浅析敦煌壁画飞天形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
浅析敦煌壁画飞天形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敦煌;飞天形象;视觉设计;应用一、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化首先,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全长约七千五百公里,向东延伸到朝鲜、日本,全长超过一万公里,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运河”,而其中的敦煌则是大运河东段的咽喉重地。
敦煌文化,包括了本土文化和中西交流后积存在这里的中原文化,还有西方文化,它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本土文化,特别是丝绸文化通过敦煌传向西方,对繁荣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西方的文化,特别是波斯和印度的的佛教文化也传入了中国,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宗教文化的发展。
到了隋唐时期,隋文帝和唐太宗打开国门,提倡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登上了封建时代的顶点,形成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
(一)敦煌艺术的分类首先,敦煌艺术是敦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绢画、书法、版画、刺绣、文学、舞乐和百戏等十多类,是一部综合性的艺术史。
而敦煌莫高窟这座丝绸之路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内容最丰富和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库,有着辉煌灿烂的风彩和魅力。
其次,敦煌石窟艺术,是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融合成的具有活动空间的立体艺术。
敦煌的石窟形制多样,具体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窿顶窟、影窟等,这些洞窟对现今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洞窟内的每一尊彩塑都独具特色,但其中主要表现宗教神像,以圆雕、浮雕、影雕等类型最出色。
在这三大类中,属壁画的内容最为丰富,分为以下几类:佛像画、经变画、故事画、山水画、供养人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和装饰图案画等。
二、敦煌壁画首先,敦煌壁画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一环。
而在敦煌壁画中,“飞天”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形象,飞天的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动作变化万千。
其次,敦煌飞天依附轻盈的飘带在空中飞舞,对比西方壁画中的天使更加的灵动自然,具有中国式绘画的特色。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简短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简短创世之初,大地混沌一片,天地未分,阴阳未辨。
在这个宇宙的起源之时,一种神秘的生物应运而生——飞天。
飞天是一种拥有翅膀的神奇生物,以它们敏锐的眼睛和独特的形态,将美轮美奂的宇宙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传说飞天掌握了无尽的智慧,每一次起飞都是为了探索更广阔、更神秘的领域。
在飞天的传说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它们与人类的交流。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符号和图案来表达信息。
这种交流方式十分繁琐,久而久之,人们渴望拥有更高效的交流方式。
就在人们陷入困惑之际,一只神奇的飞天出现了。
它拥有银白色的羽毛和晶莹剔透的翅膀,每一次它的起飞都似乎是在向人们传递着什么信息。
人们被飞天的美丽所吸引,纷纷走近它,试图与它交流。
人们将自己的心愿和希望,以动作和表情的方式告诉了飞天,希望它能够传达给宇宙中的神灵。
飞天接收到人类的信息后,展开了一场奇幻的旅行。
它们穿越浩瀚的星空,寻找着关于人类心愿的答案。
传说中,有一座神奇的星球,这里居住着智慧极高的生物,它们可以理解任何语言,读懂人类的内心。
飞天经历了漫长的旅行,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那座神奇星球。
它们被绿意盎然的美景所吸引,一片平静的湖泊旁,飞天们见到了这些神秘而又智慧的生物。
在它们的帮助下,飞天们学会了心灵交流的方式。
飞天们带着心灵交流的技巧,回到了人类身边。
人们为飞天的智慧所折服,纷纷将自己的故事和心愿告诉飞天。
飞天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人们,仿佛在读懂每一个人的内心。
无论是喜悦或是悲伤,飞天都以独特的方式安慰人们,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
飞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人们将飞天当作信仰的象征,每次起飞时,人们会为飞天祈求祝福,期待它们传递更多的希望。
然而,飞天的神奇并非永恒,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的数量逐渐减少。
曾经漫天飞舞的飞天,如今只剩下了寥寥数只。
人们对于飞天的热爱和渴望愈发强烈,他们试图探索飞天消失的原因,并找到方法来保护这个宇宙神奇的生物。
敦煌“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
敦煌“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
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金庸著名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
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
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
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人”。
她的真名叫作“乾闼婆”和“紧那罗”,是音乐之神,在空中歌赞、烧香、散花、散水。
傣族的泼水节,就源自佛诞节。
“天人”在空中飞行,被国人称为“飞天”。
“飞天”原本指在空中飞行时的神,是神在空中散花、奏乐、歌舞时的一种状态。
后来动词变成了名词,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敦煌飞天的形象从印度传入,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羽化升天等意象相结合,慢慢通过提炼、融合,最终发展为中国式飞天。
像所有的文化交流一样,它经历了引入、吸收、创新的阶段。
西域风格的引入: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西域风格的飞天,都是上身半裸,双手合十或散花。
下身着长裙,露出赤脚,飘带宽短,缺少飘逸感。
在印度、伊朗早期佛教艺术中,作为天人的乾闼婆,体肥身短,是典型的印度舞蹈“三道弯”式的造型,衣服也很朴素,几乎没有飞动的体态。
印度马图拉早期佛教雕刻中,佛光两侧,各有一位表现出飞行状的天人,身体直立,一手托花,一手散花。
中原风格的掺入:北魏晚期,飞天身体和飘带都加长,身体比例夸张,飘带迎风飞扬,已经显露出中原风格的明显影响。
有的洞窟的飞天,脸形已非丰圆而是修长清秀,鼻挺嘴小,面目标致。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讲究羽化升天的道教,有“飞仙”的形象,如王子晋乘着仙鹤,羽化升天。
受到道教“飞仙”文化的影响,佛教“飞天”(飞翔的天人)向体态轻盈的方向转化。
敦煌石窟中还绘制了飞天与道教飞仙共存的现象。
在中原“秀骨清像”的画风影响下,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飞天新形象:有的悠闲遨游,有的跃起向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俯冲下方。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 敦煌飞天专题练
敦煌飞天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被译为飞天。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
发展至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
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
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姿势优美,动感很强。
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
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
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
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
此时的飞天形象显著地给人以更多的轻灵感,飘带显得更加流动,飞天身姿更为婀娜。
飞天形象最为匀谐最富于动势是在盛唐。
这一时代的飞天,身后系着极长的飘带,有时可以长过身长的几倍。
无疑地,盛唐的画技和画风曾经使这一时代的飞天生色不少,所谓“吴带当风”对于盛唐飞天的舞动美是贡献了极大力量的。
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
靠飘带飞动,比起靠双翼飞动来,有着说不尽的美学韵味。
如果有双翼,飞天就不会如此美,因为那样一来,她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这就对美有所损伤,而飘带则是人衣饰中常见的部分,由夸张飘带而带来的飞动美,使人感到亲切而圣洁;当然飘带又不等于常人的衣饰,它在飞天身上实际起了翅膀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舞蹈素质的艺术造型,飞天用飘带比用翅膀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它是对人衣饰的一种升华,而不是仿照鸟类双翅的一种沉降,提高了美的品格,而且飘带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飘载在空际,它有着更高的艺术任务和更积极的美学意义。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成语
关于飞天的神话故事成语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了民间传说,甚至还形成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
其中,“飞天”这一成语就是源于古代神话故事,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飞天”这一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飞天原指一种神鸟,它能翱翔于天空,具有神秘的魔法力量。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志向高远、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飞天”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冲破天际、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飞天的形象屡见不鲜。
例如,著名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正是乘坐着一只飞天神鸟飞向了月宫。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又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飞天形象,代表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世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飞天神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例如,飞天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追求梦想,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时,飞天也寓意着对规则的突破和创新。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飞天神话故事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释放心灵、追求自由的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飞天神话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潜能。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把握人生的大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飞天这一成语及其背后的神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飞天》课件1
那罗的复合体.他们是天歌神和天乐 神.
• 职能:乾闼婆-乐神,在佛教的净土
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 • 紧那罗-歌神,为佛陀,菩萨, 众神,天人奏乐歌舞
乾闼婆 紧那罗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 来欣赏飞天壁画并交 流.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
飞天
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艺术的奇葩
欣赏视频:舞蹈《飞天》
(图片超链接) *谁知道这舞蹈 表现的是什么 内容? *能向同学们介 绍一下你所了 解的有关佛教 的知识吗?
佛教:世界三大宗 教之一;源于 印度,在中国 与我们的文化 相结合,发展 成为独具本国 特色的艺术文 化体系。 飞天:佛教中的神 仙。因为他们 能歌善舞,全 身充满香气, 故又称“香音 神”。他们在 天空中自由地 飞翔,姿态极 其优美,表现 了古代人民飞 向天空的梦想。
古人的梦想——飞天
1、地理位置 课件显示莫高窟地理位置:坐落在河西走廊的敦煌。
2、 欣赏莫高窟介绍短片(图片超链接)
敦煌飞天名称的由来:
• “外国呼神亦为天” • 开始由道教的“飞仙”而来 • 后来,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飞天”和 “飞仙”才分开,成了敦煌壁画艺术的一 个专有名词.
敦煌飞天的起源和职能:
中国航天命名的文化缘由稿
中国航天命名的文化缘由稿01. “神舟”飞天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
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作为货真价实的“中国第一船”,它的名字包含着两层寓意。
首先“神舟”字面上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它的“船设,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其次,“神舟”与“赤县神州”(中国的一个别称)中的“神州”是谐音,意为神舟飞船代表着中国探索宇宙。
02. “天问”探测“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问”出自屈原长诗《天问》,这是一首四字长诗,诗中提出许多关乎宇宙的问题,“太阳月亮的升起下落、日月星辰的形态位置”等,面对未知的天地,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执着的追求。
而古人的追寻和今人的探索,以“天问”遥相呼应。
2020年4月24日,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纪念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命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天问一号”,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为“天问系列”。
03. “嫦娥”奔月一轮明月,以无穷的魅力引人畅想。
“嫦娥奔月” 的神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它有着古人对于星辰的崇拜与向往。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04. “玉兔”落地2013年11月26日,中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命名“玉兔”。
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玉兔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
05. “北斗”牵引“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宋·苏轼《守岁》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 ,也称为“北斗七星” 。
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古人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到现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天名称由来
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
”印度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
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
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
现在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
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
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
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