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卷: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模拟练:(三) Word版含答案

高考模拟练(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3、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4、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5、《中国文化转型》载: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

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表明( ) A.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D.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6、梁启超称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蔡元培认为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因此两者变法主张本质是一致的。

这表明康宋二人( )A.通过民主科学,改造中国旧社会B.照搬西方文化,解放国人思想C.借助儒家思想,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D.批判传统礼教,推翻清朝统治7、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新版)中国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及特点习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新版)中国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及特点习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A.铁器时代的到来B.牛耕的使用C.水利灌溉的发展D.男耕女织式的方式出现2.《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约 150 斤),而仲长统的《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产三斛”(约 405 斤),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造成当时亩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辛勤劳动B.农作物品种的改良C.高产作物的引进D.牛耕、铁犁等劳动工具的改进和推广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子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5.由国家编辑、颁布的农书是A. 《齐民要术》B. 《农桑辑要》C. 《农书》D. 《农政全书》6.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在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从事武器生产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手工工场8.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该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9.东汉时我国冶铁业的重大发明是A.鎏金技术B.镶嵌技术C.灌钢法D.水排10.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11.《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自该书的是A.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C.丝绸之路开辟D.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1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 .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 . 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重要产地D . 元代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1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2.(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2018·江苏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4.(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 (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专题练习卷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专题练习卷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专题练习卷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讨()A.现代官营手工业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现代家庭结构的变迁【答案】B2.17世纪早期的传教士估量,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自动灵敏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域消费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展D.西北沿海自然经济末尾瓦解【答案】A3.以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开展D.消费工具不时创新【答案】B4.小麦在史前时代即传入我国,但直到汉代才末尾大规模种植。

从农作物生理习性角度看,其缘由能够是事先()A.发明了开沟和收获相结合的耧车B.普遍采用了保苗抗旱的代田之法C.出现了耕耙耱相结合的耕作技术D.兴修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答案】D5.考古任务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域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前期的铁制农具,这说明事先()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庞大C.农业消费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开展平衡【答案】C6.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

这反映了明朝时西北地域()A.农业运营发作变化B.农业开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失掉开展D.经济重心肠位增强【答案】A7.«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域〝苍茫千里,人烟隔绝,鸡犬不闻,路途萧条,进退艰阻。

〞这说明事先()A.我国经济重心曾经转移到江南B.南方地域仍没有失掉有效开发C.南方农业消费力遭到严重破坏D.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答案】C8.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域铁器散布表。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3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1.(2018高考北京卷)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2.(2018高考江苏卷)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3.(2018高考卷3)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4.(2019衡水金卷)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

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5.(2018合肥在线质检)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6.(2018衡水中学模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大复习知识点总结强化练习卷: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大复习知识点总结强化练习卷: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前期,中央政府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2.(2019·合肥模拟)俞森的《荒政丛书》卷五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有所改变B.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C.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3.(2019·惠州二模)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

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

据此可知( )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4.(2019·济宁一模)《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 )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5.(2019·石家庄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6.(2019·枣庄一模)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岳麓专用版精练:第3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岳麓专用版精练:第3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详细分析: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

答案:A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详细分析:材料认为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即小农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表现出脆弱性,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铁犁技术更新缓慢只是其稳定不变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社会结构保持稳定,与欧洲差距拉大,表现出停滞性,故D项正确。

答案:D3.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详细分析:唐宋时期,淮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但明清以来,淮北自然生态与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有人为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合理作为,故B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含解析)

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本专题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的概貌表述,重点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轨迹,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内容探究:本专题的考点有“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等,其中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经济制度、古代商业发展及“重农抑商”政策等是高考的重点,试题难度中等,并且还会与近现代东西方经济发展及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结合命题形式探究: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分值多在4分左右,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

非选择题也有一定涉及,分值多在8分左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料的命题。

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视角多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时代感强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1.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卷必修2 专题六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卷必修2  专题六

考纲考情时空坐标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7·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刀耕火种”是隐性时空的解题题眼所在,“耧车”“曲柄锄”是铁器时代的技术工具,与“刀耕火种”时空特征不符,排除②④,可知答案为A。

2.(2015·10月浙江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答案 C解析“唐代→农耕工具→控制耕土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

李冰石像3.(2017·11月浙江学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

4.(2016·10月浙江学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农业经济的特点”是题眼所在,①水排是手工业冶铁设备,④为汉代讲经图,均与农业经济主题不符。

考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5.(2015·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 A解析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

2020届高三历史专题提高训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

2020届高三历史专题提高训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一、选择题1.《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

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2.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

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3.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A.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B.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D.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4.2018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图9)”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2019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图9①“虎鎣”的精美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②“虎鎣”的雕工精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③“虎鎣”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④“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表2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6.图4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图4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7.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

02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考点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南移的过程时期表现进程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农作物体系,耕地面积扩大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南移的特征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

4.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这种影响延续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类别特点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城市数量和规模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城市布局和分布城市的布局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考点3▶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类别变化商业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时空界限交易内容先以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续表)类别变化交易媒介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练习岳麓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练习岳麓

第12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福建龙岩模拟)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以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 A 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

B、C、D三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

2.(2019广西贺州调研)《汉书·食货志》:“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产量低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 C “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反映了小农经济规模小和产量低;“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赋税负担的沉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是土地兼并。

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正确。

3.(2019广东广州模拟)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

”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源于农民的无知答案 C 我国古代对农业的总结是经验性总结,非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古代农谚是农民对农业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智慧结晶,故B项错误;从河南农谚和江苏农谚可以看出,抓住节气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故C项正确;农谚是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故D项错误。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1.(2019广东揭阳一模)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

这说明西周晚期( )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3.(2019山东济南期末)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汉代的赵过( )A.发明了牛耕技术B.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C.首创并推广耦犁D.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4.(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5.(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

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

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6.《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7.(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8.(2019山东青岛一模)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高三历史手工业的发展试题

高三历史手工业的发展试题

高三历史手工业的发展试题1.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材料的描述可了解到张安世虽为公侯,食邑万户,但仍创办了规模很大的纺织作坊,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过当时的大将军霍光。

结合所学知识,BCD 三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项出现在明代;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所学不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私人纺织作坊2.(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

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

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

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

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8分)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

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

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

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 A.西周B.战国C.秦代D.清代解析:选B与自然经济相适应,中国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耕织图册》中的农夫、蚕妇被画成雍正帝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反映了雍正帝对农耕经济的重视,故B项正确。

2.(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A.耦犁B.耧车C.一牛挽犁D.曲辕犁解析:选D A、B、C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即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故D项正确。

3.(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应性试卷)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赵豹在秦赵对峙时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普遍使用B.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C.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国力强盛D.战国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解析:选C由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可知,秦国用牛耕提高了国力,所以赵国不能与之一战,故选C项;牛耕技术是在汉朝才得以推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灵渠的修建,排除B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且单从材料无法判断这属于哪个思想流派,排除D项。

4.浙江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人辈出。

下列诗句,与浙江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龙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解析:选B越窑位于浙江省,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白碗”是指大邑的白瓷,大邑位于四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是陆游的诗句,陆游是浙江绍兴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龙泉兄弟知名久”龙泉是指浙江省丽水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加强训练题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020-2021学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加强训练题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若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3.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5.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记载:“(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这一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A.从业人员多,生产规模大B.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机器生产已经形成并发展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高三高考岳麓版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高三高考岳麓版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7课标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2019吉林长春一模)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3.(2016课标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4.(2018课标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5.(2019北京海淀期中)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

这表明(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6.(2019四川乐山一模)《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1.(2019广东揭阳一模)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

这说明西周晚期( )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3.(2019山东济南期末)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汉代的赵过( )A.发明了牛耕技术B.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C.首创并推广耦犁D.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4.(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5.(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

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

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6.《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7.(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8.(2019山东青岛一模)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

父子相袭……以为常俗”。

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9.(2019广东佛山二模)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10.(2019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

这说明( )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11.(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

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1.(2019广东揭阳一模)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

这说明西周晚期( )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当时已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向,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青铜铸造工艺精美,故C项错误;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故D项错误。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答案 C解析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全瓦解”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个体生产与其他生产作比较,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故D项错误。

3.(2019山东济南期末)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汉代的赵过( )A.发明了牛耕技术B.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C.首创并推广耦犁D.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答案 D解析根据图表中“用耦犁,二牛三人”“赵过始为牛耕”“赵过始教民牛耕”可知,不同典籍中均记载了赵过使用和推广牛耕技术,即他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故D项正确;图表仅反映了赵过推广牛耕技术,不能证明他是发明者,故A项错误;赵过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故B项错误;题干未明确体现赵过是耦犁的首创者,故C项错误。

4.(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 B解析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代,故A项错误;汉代画像石反映的是农夫用铁犁牛耕耕作,是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劳作状态,故B项正确;图片信息无法反映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汉初经济恢复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5.(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

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

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结合所学可知,户籍的划分是为了国家分等级征收赋税,故C项正确。

6.《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答案 A解析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与环境保护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期的经济状况,与士族制度的腐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与农业商品化加强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从而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皖江地区的社会环境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安史之乱”前就有,故不是“安史之乱”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问题,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8.(2019山东青岛一模)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

父子相袭……以为常俗”。

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大舰)辗转贩粜,以规厚利”可知,在南宋时期的两湖地区,稻米的商品化现象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商人的“垄断”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及了稻米商品化这一现象,不能扩大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故D项错误。

9.(2019广东佛山二模)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由“玉米、番薯、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增加了粮食收入,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A项正确;“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故B项错误;“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故C项错误;“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不再开放,故D 项错误。

10.(2019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

这说明( )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答案 C解析材料没有反映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状况,故A项错误;由材料“家家纺织”可知,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故B项错误;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内部分工是否明确,故D项错误。

11.(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答案 B解析题干没有涉及矿工人数及生产规模,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可知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矿工是“无籍流民”,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可推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萌芽关系,雇主与雇工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