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应用指引解读9---销售业务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讲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讲义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自定义>>行距:单倍 1.2单倍 1.5倍 1.7倍2倍字体:大中小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内控应用指引第9号

内控应用指引第9号

PART THREE
应用指引第9号 案例分析
案例:王老吉
经理沦为铁窗囚
王老吉案例
背景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 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 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 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
难题一
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 老吉认知混乱 难题二 推广概念模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 ——销售业务
01
02 03
概述 具体内容
案例分析
CONTENT
PART ONE
应用指引第9号 概述
共三章 12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为了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 市场份额,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 售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
主要风险
销售计划缺乏或不合理,或未 经授权审批,导致产品结构和 生产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 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 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销售预算
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 结合客户订单情况,制定月度销售
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后下达执行。 定期对各产品(商品)的区域销 售额、进销差价、销售计划与实际 销售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生产现 状,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调整后的 销售计划需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订立销售合同
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明确销 售定价、结算方式、权利与义务条
款等相关内容。
销售合同草案经审批同意后,应 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正式销售 合同。
5. 发货 主要风险是:

销售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销售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销售业务风险控制制度销售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决定企业收入的重要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以下简称9号指引)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为了保证销售业务的有序进行,防止和揭露错误与舞弊,保证销售业务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进行销售并获取货款。

如果企业的产品或劳务不能实现销售的稳定增长,货款如不能足额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必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受阻、难以为继。

因此,构建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加强销售业务管理,控制销售业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构建与实施销售业务内部控制,需要根据企业销售业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流程,确定企业销售业务的流程目录。

一般来说,销售业务包括销售合同的审批与订立;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编制销货通知单;按照销货通知单供货;按销货通知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销货发票;记录销货;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等。

我国企业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应将销售业务范畴统一到指引要求上来。

销售业务的风险评估销售业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识别销售业务风险,并进行具体描述;分析销售业务风险,编制销售业务风险分析表;评价销售业务风险,编制销售业务风险评价表;确定销售业务风险应对策略;提出销售业务重大风险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销售业务风险分析及其评价是合在一起进行的,销售业务重大风险解决方案要看企业是否需要,也在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完成后单独进行。

(一)识别并描述销售业务风险评估销售业务风险,首先,要把资金活动具体风险识别出来,然后整理出整体层面的风险。

企业销售业务具体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关于销售业务风险识别,一般分为:一是识别经营风险,包括随意降价导致收入减少;擅自提价导致市场丢失;赊销失控导致坏账或货款不能及时回笼;货物发出不符合销售管理规定;未经审核,擅自变更产品销售合同标准文本中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导致的风险。

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发布时间:2010-06-12 浏览人数:299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占有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不断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的过程。

生产企业的产品或流通企业的商品如不能实现销售的稳定增长,售出的货款如不能足额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必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受阻、难以为继。

正因为如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以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市场份额为出发点,提出了销售业务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销售业务流程企业强化销售业务管理,应当对现行销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正;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以风险为导向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销售管控措施,实现与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落实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以下综合不同类型企业形成的销售业务流程图,具有普适性。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销售业务流程。

二、各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企业销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一)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计划是指在进行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能力,设定总体目标额及不同产品的销售目标额,进而为能实现该目标而设定具体营销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支持未来一定期间内销售额的实现。

该环节主要风险是:销售计划缺乏或不合理,或未经授权审批,导致产品结构和生产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订单情况,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下达执行。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全版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全版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系列目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2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5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6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8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9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发布时间:2010-05-10健全组织架构奠定内控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讲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讲义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自定义>>行距:单倍 1.2单倍 1.5倍 1.7倍2倍字体:大中小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第5号-企业文化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7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二、配套指引的分类解读
1、关于应用指引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例见P500,8
•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 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筹资 方案还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 序筹集资金。同时,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 使用资金,防止资金挪用 •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 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防止发生违约风险, 导致诉讼 •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重 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投资项目应当 突出主业 •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要求其严格 控制并购风险 •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 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 •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 •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5
第3号-人力资源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二、配套指引的分类解读
1、关于应用指引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 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 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 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 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 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 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 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 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销售业务和采购业务主要风险

销售业务和采购业务主要风险
•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的KY公司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内控规定和做法 有其符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相 关规定之处; • 首先,KY公司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 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 第二、建立了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 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内部控制案例——采购与付款案例 (续)
• (2)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订货这个流 程中,如果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分清的话, 订货的效率会显然降低,或者说订货出错 的机率会增加。在制造业中,我们需要让 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各个部门的职责 明白清晰,物料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提高。
内部控制案例——采购与付款案例 (续)
内部控制案例——采购与付款案例
• 案例一: • KY公司是医药制品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除价格是 主要的考虑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当KY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采购时,在原材料市场价 格有较大变动或购买新的原材料品种,采购部门需重新确 定供应商时,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首先从采购部门 建立的供应商档案中确定参加招投标会议的供应商(供应 商必须是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合格后颁发药品 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样的供应商生产的原材料应该符合 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通过比较产品性价比确定几 家供应商,由KY公司的检验部门对待选供应商的原材料 样本进行检验,KY公司除执行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 外,也制定了本公司的质量标准,经检验后,采购部门从 中确定质优价廉的供应商。
内部控制案例——采购与付款案例 (续)
• 2.从家乐福获得的启示。 (1)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控制中心。在 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类似OP的专门的控制部 门,以它为中心,成射线状对企业其他各 个部门形成控制,对财务提供资料,同时 对各个营运部门形成互动的联系。可以形 容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制造企业的 内部。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得力的控制中心 的存在。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根本规X》,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X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某某证券交易所、某某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根底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类指引,根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比照:根本规X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视.内部控制根本规X五要素与应用指引比照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开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视控制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根底,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开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框架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3章11条总如此组织架构的设计组织架构的运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开展战略3章11条总如此开展战略的制定开展战略的实施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3章14条总如此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5章21条总如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3章11条总如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评估一、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展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一〕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它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根底.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与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根本权益.内部机构如此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它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与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关于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风险,组织架构指引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角度作了描述.从治理结构层面看,主要风险在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开展战略.从内部机构层面看,主要风险在于: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二〕关于组织架构的设计组织架构的设计主要原如此:一要依据法律法规;二要有助于实现开展战略;三要符合管理控制要求;四要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1.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治理结构涉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视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如此,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如此和工作程序等.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应当充分反映其"公众性〞.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1〕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应独立于所受聘的公司与其主要股东.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2〕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还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3〕设立董事会秘书.上市公司应当设立董事会秘书,在上市公司实务中,董事会秘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其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与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3.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国有独资企业是我国比拟独特的企业群体,其治理结构设计应充分反映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代行股东〔大〕会职权.国有独资企业不设股东〔大〕会,由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行使股东〔大〕会职权.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可以根据授权局部行使股东〔大〕会的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决定.〔2〕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括公司职工代表.〔3〕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委派;但是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4〕外部董事由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外部董事在任期内,不得在任职企业担任其他职务.4.内部机构的设计〔1〕在内部机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表现不相容岗位相别离原如此,努力识别出不相容职务,对因机构人员较少且业务简单而无法别离处理某些不相容职务时,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替代控制措施.〔2〕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与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5.对"三重一大〞的特殊考虑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与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三〕关于组织架构的运行组织架构指引明确提出,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X,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展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1.从治理结构层面看,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董事、监事、经理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二是,关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2.从内部机构层面看,应着力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从合理性角度梳理,应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是否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以开展目标为导向;是否满足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运行的高效性角度梳理,应重点关注:内部各机构的职责分工是否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与时调整.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开展战略〔一〕如何制定开展战略1.要建立和健全开展战略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开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包括董事长和其他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保证委员会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必要时,战略委员会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意见.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开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展研究并提出建议.为了使公司开展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企业除了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外,还应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当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2.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开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外部环境是制定开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着重分析环境的变化和开展趋势与其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同时评估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以与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威胁.〔2〕分析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是企业开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3.要科学编制开展战略开展战略可以分为开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开展目标是企业开展战略的核心和根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的具体化,明确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开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明确企业在每个开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关于开展目标的编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开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第二,开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否如此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X或经营失败.第三,开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如此会丧失开展机遇和动力.企业开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付诸实施.〔二〕如何实施开展战略科学制定开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开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开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开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1.着力加强对开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要本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如此,围绕开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卓有成效地发挥企业经理层在资源分配、内部机构优化、企业文化培育、信息沟通、考核激励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平衡和决策作用,确保开展战略的有效实施.2.着力将开展战略分解落实第一,要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第二,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如此编制全面预算.第三,要进一步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促进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3.着力保障开展战略有效实施〔1〕要培育与开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2〕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3〕要整合内外部资源.〔4〕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由粗放、层级制管理向集约、扁平化管理转变,为开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着力做好开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三〕如何实现开展战略转型1.要加强对开展战略实施的监控2.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开展战略3.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三、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国家中长期人才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人力资源指引按照优化人力资源的要求,明确指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三个方面的重要风险: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开展战略难以实现.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的高管人员.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和国家某某泄漏.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掌握企业开展命脉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辞退员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等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二〕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从量上看,人力资源的引进要依据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从质上看,人力资源引进要符合相关能力框架、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从层次上看,人力资源的引进要注意区分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同时,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应依据相应的管理要求.1.高管人员的引进与开发企业应当制定高管人员引进计划,要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董事会在审议高管人员引进计划时,应当关注高管人员的引进是否符合企业开展战略,是否符合企业当前和长远需要,是否有明确的岗位设定和能力要求,是否设定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引进方式.2.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量储藏人才,以备急需;既要注重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意其道德素质、协作精神以与对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感.3.一般员工的引进与开发一般员工通常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因此往往成为企业年度人力资源引进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企业应当根据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和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一般员工.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要根据组织生产经营需要,不断拓展一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一般员工的技能和水平.要善待一般员工,在最低工资标准、保险保障标准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或地区要求办理,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三〕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1.人力资源的使用企业应当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展严格考核与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1〕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结果应当着重运用于改良工作绩效、薪酬与奖金的分配、职务调整、培训与再教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与作为员工退出的重要依据等多方面.〔2〕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策略,通过对人才压担子、给路子、搭梯子、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3〕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善于克制人力资源管理的"疲劳效应〞.在人才开展最好时,要适时地调整岗位和职位,使之始终处于亢奋期和临战状态.2.人力资源的退出人力资源的退出必须以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前提,同时还需要相关的环境支撑.第一,要在观念上将人员退出机制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之中.第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退出标准,使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程序化、公开化.第三,人力资源退出一定要建立在遵守法律法规的根底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展操作.四、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一〕企业应当履行哪些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规定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这是就一般企业而言,特殊行业的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完全一样.1.安全生产企业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社会责任指引规定了以下方面:一是建章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章建制的关键是落实到位.二是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经常性维护管理.三是开展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实行特殊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四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警和报告机制.2.产品质量一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二是严格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三是加强产品售后服务.3.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一是转变开展方式,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三是建立完善监测考核体系,强化日常监控.4.促进就业促进员工就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保障就业、稳定就业,是社会稳定和开展的大计.5.保护员工合法权益6.重视产学研用结合7.支持慈善事业〔二〕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1.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2.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开展战略.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局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让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社会等各方面知晓自己在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五、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与在此根底上形成的行为规X的总称.〔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开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1.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2.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3.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根本规X》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二〕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1.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表现了企业核心团队的精神.为此,应当注重以下方面:一要着力挖掘自身文化.要注意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二要着力博采众长.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三要根据塑造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实际行动.2.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3.要充分表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如此.4.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三〕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我国企业在进展企业并购尤其是境外并购过程中,应当重视并购相关风险,尤其应防止无视企业间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确保并购重组成功.企业并购失败风险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企业并购交易开始前可研阶段和并购完成后整合阶段.企业并购完成后,应当特别注重文化整合.一要在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考虑文化整合因素.二要在并购交易完成后企业运行中,进展深度的文化整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四〕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形成并用以指导领导和全体员工行为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朝令夕改.第一,要着力构建企业文化评估体系.着力关注以下主要内容: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第二,要着力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既要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又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文化缺失,研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与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良,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此根底上,还要结合企业开展战略调整以与企业内外部政治、经济、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变化,着力在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等方面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

东莞《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东莞《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B.总经理办公会C.股东会D.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ABCD【正确答案】:D【解析】:6.下列选项中,一般起草合同文本的部门是()。

A.办公室B.财务部C.业务承办部门D.审计部门ABCD【正确答案】:C【解析】:7.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是指()。

A.重大决策、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支付业务B.重大投融资、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C.重大担保、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D.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ABCD【正确答案】:D【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五条规定: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8.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审批,审批人是()。

A.分管副总经理B.总经理C.董事长D.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ABCD【正确答案】:D【解析】:9.为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在打造品牌时,应当作为核心的是()。

A.企业团队B.企业产业链C.主业D.辅业ABCD【正确答案】:C【解析】:10.下列选项中,批准公司发展战略的公司内部机构是()。

A.总经理办公会B.战略委员会C.董事会D.股东(大)会ABCD【正确答案】:B11.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当及时启动()。

A.快速反应机制B.危险警报C.应急预案D.应急演练ABCD【正确答案】:C【解析】:12.担保企业应当建立(),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权利和其他有关事项。

A.担保事项明细账B.担保事项台账C.担保事项登记簿D.担保事项总账ABCD【正确答案】:B【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或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4次)

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4次)

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面对国内彩电市场,甲公司发现本土品牌尚没有开发大屏幕液晶彩电,外来品牌大屏幕液晶彩电价格普遍偏高,大众消费者无法承受.-时难以普及。

甲及时研究开发,改进技术,乘虚而入,终于取得了成功。

甲公司这-战略属于()。

A.产品开发战略B.市场开发战略C.市场渗透战略D.-体化战略2.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单位产品净利润最大出现在()。

A.导入期B.成长期C.起步期D.成熟期3.2012年上半年,中国广大地区的猪肉价格大幅度上升,其中部分原因来自于养殖成本的大幅上涨。

为此,政府开始给予养殖企业贷款和补贴,这种补贴行为对养猪行业的影响属于()。

A.技术因素B.政治和法律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和文化因素4.【真题】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要求的是()。

A.重大销售合同谈判时,由销售、财务和法律人员组成小组参加谈判,并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B.财务部门负责办理销售资金的结算和监督应收款项的回收C.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实施严格的新开发客户信用审查制度,简化大客户的信用审查流程D.指定专人以函证的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往来款项5.下列不属于失效模式影响和危害度分析法优点的是()。

A.广泛适用于人力、设备和系统失效模式,以及硬件、软件和程序B.所有观点有相同的权重,避免重要人物占主导地位的问题C.识别单点失效模式以及对冗余或安全系统的需要D.通过在设计初期发现问题,从而避免了开支较大的设备改造6.西南矿业公司产出的矿产原材料金属含量比较高,是富矿,在市场上的售价比其他矿高。

目前冶炼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对自己的矿进行进一步冶炼再出售不合算,所以西部矿业决定停止加工冶炼业务,直接出售自己的矿,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财务会计)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财务会计)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财务会计)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独立董事不得进入战略委员会,但为保证专业性,可吸纳一定数量的社会专业人士进入该委员会。

(2分)A、对A、对B、错第六节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三)--[复习]“发展战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

(2分)A、对A、对B、错第七节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四)--[复习]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还应报经股东(大)会批准才能付诸实施。

(2分)A、对A、对B、错第五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第一节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复习]人力资源是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统称。

(2分)B、错A、对B、错第二节人力资源指引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一)--[复习]企业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关注的重要风险之一。

A、对A、对B、错第五节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的风险控制(一)--[复习]企业选聘人员应当以岗选人、任人唯贤,不必在意岗位回避制度。

(2分)B、错A、对B、错第九节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的风控(二)--[复习]下列说法中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人力资源”要求的是()A、因人设岗,人尽其才A、因人设岗,人尽其才B、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C、不应进行岗位轮换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第十节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的风控(三)--[复习]人力资源风险控制重点应放在引进、开发、使用、考核和激励上,退出机制合理与否对企业影响有限。

(2分)B、错A、对B、错第六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第二节企业应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复习]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等不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2分)B、错A、对B、错制定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社会责任”的目的是(D)(2分)A、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增加税收B、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C、促进企业减少浪费,降低产品成本D、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一)--[复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社会责任”第三条要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至少应当关注几个方面的风险()(2分)C、四个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第六节如何履行好社会责任(二)--[复习]下列有关企业安全生产管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2分)A、安全生产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B、重大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不得迟报、谎报和瞒报C、对于不可抗力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可以不报告,自行处理D、企业必须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第七节如何履行好社会责任(三)--[复习]“三废”专指“废气、废水和废渣”,企业应加强对其回收、利用和处置等综合治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应用指引7 9 13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应用指引7 9 13指引

3、按规定处理异常情况、不合格物资和迟交货。 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 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 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 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 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 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 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 照合同约定索赔。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
2、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 采购, 3、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需求计划。
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 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 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 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 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 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
(二)采购业务流程图(主要有10个环节)
采购业务后评估
四、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销售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
1、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2、请购
3、选择供应商
4、确定采购价格 5、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6、管理供应过程 7、验收 8、付款
9、会计控制
10、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四、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
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
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
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3、统一规定量差允许度。 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 作出统一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目录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1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1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1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1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1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1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课件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课件

研究与开发控制指引概述: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研究与开发控制指引旨在规范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防范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04
实施与应用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梳理业务流程
制定内部控制措施
建立监督机制
01
02
03
04
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
VS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案例
详细描述
某公司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案例,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研究成果保护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如何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等内容。
总结词
06
总结与展望
持续学习与培训
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技能。
确定谈判目标、组建谈判团队、制定谈判策略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签订销售合同前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合同条款和条件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审核发货指令、核对发货清单和实物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制定收款政策、监控收款进度和账龄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成本限制
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
人为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如果员工不遵守规定,内部控制将失去作用。
制度滞后性
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是根据历史经验制定,难以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占有——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不断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的过程。

生产企业的产品或流通企业的商品如不能实现销售的稳定增长,售出的货款如不能足额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必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受阻、难以为继。

正因为如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以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市场份额为出发点,提出了销售业务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销售业务流程企业强化销售业务管理,应当对现行销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正;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以风险为导向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销售管控措施,实现与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落实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以下综合不同类型企业形成的销售业务流程图,具有普适性。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销售业务流程。

二、各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企业销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一)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计划是指在进行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能力,设定总体目标额及不同产品的销售目标额,进而为能实现该目标而设定具体营销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支持未来一定期间内销售额的实现。

该环节主要风险是:销售计划缺乏或不合理,或未经授权审批,导致产品结构和生产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订单情况,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下达执行。

内部控制要素再认识

内部控制要素再认识

内部控制要素再认识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全部建成,实务中存在过于依赖和机械模仿应用指引的倾向,并未能真正理解和吃透基本规范的原则要求。

本文对此进行解读。

一、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的再认识第一,《应用指引》更符合典型的制造业企业。

应用指引只是“针对企业一般性的业务和重点环节制定了原则性的要求,未涵盖行业特点突出的具体业务”。

通过对应用指引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应用指引针对的业务和环节更多是以一般制造业企业为蓝本的,因此,以应用指引来建设零售业、服务业、电商和金融业(应用指引共制定了21项,其中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等非制造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辩证运用。

第二,《应用指引》覆盖了大部分企业管理职能,但不是全部。

如内部审计和税务管理就没有相关的应用指引可供参考,但这两大职能不管是从重要性角度还是从风险角度都是值得作为内部控制建设重点领域。

对这类没有应用指引的领域,可以按顺序从以下方面寻找参考依据:(1)国家颁布的其他法律法规文件,如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参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则可以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2)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的规章制度;(3)按照内部控制三角原理,即目标→风险→控制,参考和借鉴标杆企业优秀管理实践。

第三,《应用指引》更侧重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和操作层面的风险控制,并对和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作了少量延伸。

以业务层面控制为例,销售管理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是销售不足,《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第三条虽然提到了此项风险,但没有对此提出任何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应用指引对大客户管理、渠道管理、销售团队管理等其他销售管理中重要的业务风险则根本没有提及。

以公司层面控制为例,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绩效管理政策和流程,从操作性层面满足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作者:来源:字数:4284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不断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

生产企业的产品或流通企业的商品如不能实现销售的稳定增长,售出的货款如不能足额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必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受阻、难以为继。

正因为如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以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市场份额为出发点,提出了销售业务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销售业务流程企业强化销售业务管理,应当对现行销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正;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以风险为导向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销售管控措施,实现与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落实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以下综合不同类型企业形成的销售业务流程图,具有普适性。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销售业务流程。

二、各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企业销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一)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计划是指在进行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能力,设定总体目标额及不同产品的销售目标额,进而为能实现该目标而设定具体营销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支持未来一定期间内销售额的实现。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销售计划缺乏或不合理,或未经授权审批,导致产品结构和生产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订单情况,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下达执行。

第二,定期对各产品(商品)的区域销售额、进销差价、销售计划与实际销售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生产现状,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调整后的销售计划需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二)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企业应当积极开拓市场份额,加强现有客户维护,开发潜在目标客户,对有销售意向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根据企业自身风险接受程度确定具体的信用等级。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现有客户管理不足、潜在市场需求开发不够,可能导致客户丢失或市场拓展不力;客户档案不健全,缺乏合理的资信评估,可能导致客户选择不当,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和正常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细分市场并确定目标市场,根据不同目标群体的具体需求,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灵活运用销售折扣、销售折让、信用销售、代销和广告宣传等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建立和不断更新维护客户信用动态档案,由与销售部门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付款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提出划分、调整客户信用等级的方案。

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和企业信用政策,拟定客户赊销限额和时限,经销售、财会等部门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审批。

对于境外客户和新开发客户,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

(三)销售定价销售定价是指商品价格的确定、调整及相应审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定价或调价不符合价格政策,未能结合市场供需状况、盈利测算等进行适时调整,造成价格过高或过低、销售受损;商品销售价格未经恰当审批,或存在舞弊,可能导致损害企业经济利益或者企业形象。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应根据有关价格政策、综合考虑企业财务目标、营销目标、产品成本、市场状况及竞争对手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产品基准定价。

定期评价产品基准价格的合理性,定价或调价需经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批准。

第二,在执行基准定价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商品可以授予销售部门一定限度的价格浮动权,销售部门可结合产品市场特点,将价格浮动权向下实行逐级递减分配,同时明确权限执行人。

价格浮动权限执行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价格浮动范围,不得擅自突破。

第三,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等政策的制定应由具有相应权限人员审核批准。

销售折扣、销售折让授予的实际金额、数量、原因及对象应予以记录,并归档备查。

(四)订立销售合同企业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此作为开展销售活动的基本依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销售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销售价格、收款期限等违背企业销售政策,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订立销售合同前,企业应当指定专门人员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明确销售定价、结算方式、权利与义务条款等相关内容。

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还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第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销售合同订立及审批管理制度,明确必须签订合同的范围,规范合同订立程序,确定具体的审核、审批程序和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及相应权责。

审核、审批应当重点关注销售合同草案中提出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

重要的销售合同,应当征询法律专业人员的意见。

第三,销售合同草案经审批同意后,企业应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正式销售合同。

(五)发货发货是根据销售合同的约定向客户提供商品的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未经授权发货或发货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导致货物损失或客户与企业的销售争议、销售款项不能收回。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审核后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的销售通知交仓储部门和财会部门。

第二,仓储部门应当落实出库、计量、运输等环节的岗位责任,对销售通知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的发货品种和规格、发货数量、发货时间、发货方式、接货地点等,按规定时间组织发货,形成相应的发货单据,并应连续编号。

第三,应当以运输合同或条款等形式明确运输方式、商品短缺、毁损或变质的责任、到货验收方式、运输费用承担、保险等内容,货物交接环节应做好装卸和检验工作,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由客户验收确认。

第四,应当做好发货各环节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设置销售台账,实现全过程的销售登记制度。

(六)收款收款指企业经授权发货后与客户结算的环节。

按照发货时是否收到货款,可分为现销和赊销。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票据管理不善,账款回收不力,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收款过程中存在舞弊,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结合公司销售政策,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加快款项回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于商业票据,结合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明确应收票据的受理范围和管理措施。

第二,建立票据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商业汇票的管理:一是,对票据的取得、贴现、背书、保管等活动予以明确规定;二是,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三是,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对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及时办理托收,定期核对盘点;四是,票据贴现、背书应经恰当审批。

第三,加强赊销管理。

一是,需要赊销的商品,应由信用管理部门按照客户信用等级审核,并经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审批。

二是,赊销商品一般应取得客户的书面确认,必要时,要求客户办理资产抵押、担保等收款保证手续。

三是,应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实行奖惩。

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

第四,加强代销业务款项的管理,及时与代销商结算款项。

第五,收取的现金、银行本票、汇票等应及时缴存银行并登记入账。

防止由销售人员直接收取款项,如必须由销售人员收取的,应由财会部门加强监控。

(七)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企业应予以及时解答或反馈、处理,不断改进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客户服务包括产品维修、销售退回、维护升级等。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客户服务水平低,消费者满意度不足,影响公司品牌形象,造成客户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结合竞争对手客户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包括客户服务内容、标准、方式等。

第二,设专人或部门进行客户服务和跟踪。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按产品线或地理区域建立客户服务中心。

加强售前、售中和售后技术服务,实行客户服务人员的薪酬与客户满意度挂钩。

第三,建立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销售、生产、研发、质量检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第四,做好客户回访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建立客户投诉制度,记录所有的客户投诉,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第五,加强销售退回控制。

销售退回需经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审批后方可执行;销售退回的商品应当参照物资采购入库管理。

(八)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相互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会计系统控制包括销售收入的确认、应收款项的管理、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冲销、销售退回的处理等内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销售业务会计系统控制,可能导致企业账实不符、账证不符、账账不符或者账表不符,影响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应收款项等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销售、发货、收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销售客户、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发运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收回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销售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具体为:财会部门开具发票时,应当依据相关单据(计量单、出库单、货款结算单、销售通知单等)并经相关岗位审核。

销售发票应遵循有关发票管理规定,严禁开具虚假发票。

财会部门对销售报表等原始凭证审核销售价格、数量等,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确认销售收入,登记入账。

财会部门与相关部门月末应核对当月销售数量,保证各部门销售数量的一致性。

第二,建立应收账款清收核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