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模板侧压力计算讲解

合集下载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完整资料).doc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一 侧压力计算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原因见后面说明):2/121022.0V t F c ββγ=H F c γ=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取0.5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3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1.15。

2/121022.0V t F c ββγ==0.22x25x5x1.0x1.15 x0.51/2=22.4kN/m 2H F c γ==25x3=75kN/ m2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22.4kN/ 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4 kN/ 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Q=22.4x1.2+4x1.4=32.48kN/ m2 有效压头高度:m F h c 3.12548.32===γ二、对拉螺栓计算:对拉螺栓采用D16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75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200mm 。

对拉螺栓经验公式如下:f A N *≤N---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的设计值。

一般为混凝土的侧压力A---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m2)A=201mm2 f --对拉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Fmax=f A=335X201=67.3KNN=Lxlxq=1.2mx0.75mx22.4kN/m2 =20.16KN<67.3KN故满足要求为什么两者取最小值?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

混凝土侧压力

混凝土侧压力

在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1.1条,给出了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教小值):F=0.22γctoβ1β2V∧½F=γc 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o=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V——混凝土地的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所示,h为有效压头高度,h=F/rc 。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

我国有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同,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即从浇筑面向下至最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循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最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

经试验获得的侧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最大侧压力随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而增大,与其呈幂函数关系。

(2)在一定的浇筑速度下,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从而增加其有效压头。

(3)机械振捣的混凝土侧压力比手工捣实增大约56%。

(4)侧压力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坍落度从7cm增大到12cm时,其最大侧压力约增加13%。

(5)掺加剂对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稠度有调整作用,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侧压力。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会对模板产生侧压力。

这种压力会随着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临界点后不再增加。

此时的侧压力就是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同时也是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根据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种公式进行计算,并取二者中的最小值作为标准值。

其中,第一种公式为F=0.22γctβ1/β2V1/2,第二种公式为F=γcH/2.在这两个公式中,F代表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γc代表混凝土的重力密度,t0代表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V代表混凝土的浇灌速度,H代表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β1代表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2代表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

计算出标准值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

这个值为4 kN/m2,并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根据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32.48kN/m2.同时,有效压头高度为1.3m。

接下来是对拉螺栓的计算。

我们采用D16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750mm,横向最大间距为1200mm。

对拉螺栓的设计值一般为混凝土的侧压力,而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为201mm2.根据经验公式N≤Af,我们可以计算出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7.3KN。

在本案例中,我们需要计算出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的设计值。

根据计算,这个值为20.16KN,小于最大拉力,因此满足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取两个公式中的最小值。

这是因为这两个公式分别考虑了混凝土的不同特性,而取最小值可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是根据工程需求和模板类型来确定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板计算式:
1. 模板展开面积计算式:
模板展开面积= 模板长度×模板宽度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模板的展开面积,即模板所需的原材料面积。

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式:
混凝土侧压力=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浇筑高度×9.8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是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的重要参数。

3. 梁模板计算式:
梁模板面积= (梁宽+ 模板宽度)×梁长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梁的模板面积,考虑了模板宽度对梁宽度的增加。

4. 楼板模板计算式:
楼板模板面积= 楼板长度×楼板宽度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楼板的模板面积,直接根据楼板的尺寸进行计算。

5. 墙模板计算式:
墙模板面积= (墙高×墙长+ 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墙的模板面积,考虑了门窗洞口对模板面积的影响。

这些计算式是土木施工模板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还需要注意考虑其他因素,如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性能等。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1. 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荷载设计值,后者应以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荷载标准值hH F(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可按下表采用: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确定值为22)荷载设计值(1)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设计值,应为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2)模板工程属临时性工程。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临时性工程的设计规范,所以只能按正式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a. 对钢模板及其支架设计,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85系数予以折减,但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

b. 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材,由于原规范对钢材容许应力值不予提高,因此荷载设计值也不予折减,系数为1.0。

c. 对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其荷载设计值可乘以0.9系数予以折减。

d. 在风荷载 作用下,0.8系数予以折减。

2. 荷载组合1)荷载类别及编号名称类别编号荷载值(kN/m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活载(5) 5.60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恒载(6)86.40 2)荷载组合项次项目荷载组合(kN/m 2)承载力验算荷载刚度验算荷载1梁侧面模板(5)+(6)92.00 (6)86.40 侧压力计算分布图:其中:h 为有效压头高度h =F /γc (m )梁、木模板、侧模设计计算说明:本程序中包含了梁侧模板所有计算参数,您无需查阅规范和相关手册,就能进行计算,您对哪个参数不清楚时,点击红色方框,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当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您可以重新修改设计参数,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横木肋的截面特征值木模板的截面特征值肋宽肋高截面模量W惯性矩I板厚截面模量W惯性矩 I弹性模量Ecm cm cm3cm4cm cm3cm4N/mm210541.67 104.2 1.522.50 16.9 9000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参数名称符号单位设计参数板面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48.79 木肋均布恒载加活载q kN/m16.26 刚度验算荷载q kN/m37.86 刚度验算荷载q kN/m12.62 横向内木肋间距a m0.20 螺杆水平间距x m0.60 外主肋间距L m0.60 螺杆竖向间距y m0.6030001. 木模板面计算:σmax=kN/mm2<0.0150 kN/mm2满足ωmax=mm<0.50 mm满足2. 内木肋计算:σmax=kN/mm2<0.0150 kN/mm2满足ωmax=mm< 1.50 mm满足3. 螺杆直径计算: D =mm4. 外肋计算:主肋按3σmax=0.138 kN/mm2<0.2050 kN/mm2满足ωmax=0.661 mm< 1.50 mm满足。

常用计算公式模板侧压力

常用计算公式模板侧压力

常用计算公式模板侧压力
侧压力是指物体受到压力时产生的在垂直于该方向的侧向压力。

在物
理学中,侧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常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西南奥托力公式:
懒加载svg公式
其中,侧压力F是通过应力σ和物体的横截面积A计算得出的。

2.库仑摩擦公式:
懒加载svg公式
其中,μ是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N是物体之间垂直于表面的力。


压力F是通过摩擦力Ff和物体之间垂直力N的乘积计算得出的。

3.流体力学公式:
对于流体力学中的侧压力,有以下两个常用的公式:
-惠松定理:
懒加载svg公式
其中,p是流体的压力,d是流体所受到的垂直表面积。

侧压力F是
通过压力p和表面积S的乘积计算得出的。

-罗帕法则:
懒加载svg公式
其中,ρ是流体的密度,v是流体的速度,A是流体流动的横截面积。

侧压力F是通过密度ρ、速度v和横截面积A的乘积计算得出的。

这些公式可以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侧压力计算,例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流体力学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因素、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等都可以对侧压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采用内部振捣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8-8)F=0.22γc t 0β1β2V 1/2(8-9)F=γc HF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γc :新浇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³)t 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T :混凝土的温度(°)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时的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0;110~150mm 时,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8-1所示,有效压头高度h (m )按下式计算:(8-10)h=F/γc 3.84m96.0125KN/m³;20℃62.5m/h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小于30mm ,取0.85;50~90mm ,取1.0;110~150mm ,取1.15。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F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计算得γc :新浇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³),取值t 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T :混凝土的温度(°),取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时的高度(m ),取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取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可采用t=200(T+15)计算mm 时,取1.0;110~150mm 时,取1.15.8.00hm1.21.15,取1.0;110~150mm ,取1.15。

取可采用t=200(T+15)计算,剂时取1.2,取。

第55讲-模板侧压力计算.ppt

第55讲-模板侧压力计算.ppt

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KN/m2)
在下列温度条件下
5OC
10OC
15OC
20OC
25OC
30OC
35OC
28.92
23.14
19.28
16.52
14.46
12.86
11.57
40.90
32.72
27.27
23.37
20.45
18.18
15.36
50.09
40.07
33.39
28.62
25.05
22.57
《桥梁施工》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55讲 模板侧压力计算
主讲:曾绍武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节课将以 大连市甘南路立 交桥大模板设计 实际工程为教学 案例,分析研究 如何进行模板设
计计算,培养学 生的工程临时结 构------模板的设 计与检算能力。
任务导入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目标
理解混凝土 对模板的侧 压力计算概 念及公式
β2——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 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 有效压头高度h(m)按下式计算:h=F/ γC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最大压力计算表
浇筑速度( m/h)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2.7 3.0 4.0 5.0 6.0
O
模温度T=20 C。
➢ 问: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和有效压 头高度是多少?
致谢 部分照片以及案例来自网络资源
在此表示感谢!
20.40
57.84
46.27
38.56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全文新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200/(T+15)=200/(20+15)=5.7142 (h)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F = 0.22γct0β1β2V1/2F = γcH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_span lang="EN-US">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_/span>KN/m3_span lang="EN-US">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可采用t= 200/(T+15) 计算T——混凝土的温度(℃_span lang="EN-US">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_span lang="EN-US">m/h_span lang="EN-US">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于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_span lang="EN-US">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叿span lang="EN-US">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亿span lang="EN-US">30㎜时,取0.85_span lang="EN-US">50?span lang="EN-US">90㎜时,取1.0_span lang="EN-US">110?span lang="EN-US">150㎜时,取1.15=0.22×25×5.7142×1.2×1.15×1^(1/2)=43.4 (kN/m^2) =25×2=50 (kN/m^2)取其中的较小值:F=43.4(kN/m^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设=1.2×0.85×43.4=44.3(kN/m^2)混凝土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2=1.4×0.85×4=4.76(kN/m^2)故最终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荷载设计值F=49.06(kN/m^2)有效压头高度为:h=49.06/25=1.96m。

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

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

新浇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计算研究一、实验数据表1.实验测的浇筑速度与最大压力编号浇筑速度V(m/h)实测值P(kN/m) 编号 浇筑速度V(m/h) 实测值P(kN/m) 1 0.22 11.68 23 2.92 46.73 2 0.25 14.60 24 2.92 57.46 3 0.17 28.84 25 3.11 53.89 4 0.38 18.98 26 3.24 58.78 5 0.47 20.08 27 3.43 45.63 6 0.43 38.33 28 3.73 44.54 7 0.63 44.98 29 3.99 44.54 8 0.78 25.19 31 4.65 57.68 9 0.87 30.30 32 4.67 61.33 10 0.83 37.75 33 4.79 62.57 11 1.05 41.62 34 4.97 72.29 12 1.24 47.83 35 5.62 65.57 13 1.51 34.32 36 5.95 75.06 14 1.78 49.87 37 14.10 79.14 15 1.95 45.27 38 10.00 71.14 16 2.00 40.30 39 15.70 74.79 17 2.10 45.85 40 3.29 38.00 18 2.12 52.21 41 15.81 80.80 19 2.24 57.32 42 4.13 52.00数据编号1至36为之前规范给出的图中已测的的数据,其中考虑到如今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普遍偏高,按照规范中坍落度的修正我们在实测值上乘以了1.15。

温度与混凝土侧压力的关系,采用线性比例关系图。

通过以上修正,表中的实测值实际上是经过修正,换算成温度200C ,坍落度12~16cm 下的模板侧压力值。

二、实验数据分析依旧采用幂函数的关系即nP KV 来描述侧压力同浇筑速度的关系,对表中的测试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0.3309=(1) P V34.707图1.浇筑速度对最大侧压力的影响R=说明该方程能较好的反映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最大侧压力之复相关系数20.7461间的关系。

【精品】模板侧压力的计算

【精品】模板侧压力的计算

二、梁模板计算书梁模板的计算主要包括:①底板下内楞、底板下外楞和底板下支撑;②梁侧模板、侧模板内楞、梁侧模板外楞和对拉钢片。

1、梁模底板及内楞计算(1)梁截面≤350×600梁底板按350×600计算①强度验算:1.2、1.4为恒载和活载系数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24KN/m3×0.35m×0.6m×1.2=6.048KN/m底板自重力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0.6m×1.2=0.378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q1=8 .663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7.8KN/m(木板含水小于25%时)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 δ=0.121×7.8×L2×6/(350×152)≤13N/mm2解得:L≤425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7.8×L/(2×600×15)≤fv=1.4N/mm2解得:L≤510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7.8×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361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361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350mm(2)350×600<梁截面≤350×1100梁底板按350×1100计算①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24KN/m3×0.35m×1.1m×1.2=11.088KN/m底板自重力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1.1m×1.2=0.693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q1=1 4.018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12.616KN/m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 δ=0.121×12.616×L2×6/(350×152)≤13N/mm2解得:L≤334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12.616×L/(2×1100×15)≤fv=1.4N/mm2解得:L≤444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12.616×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307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307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300mm(3)梁截面>350×1100梁底板计算按350×2600计算①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载:混凝土自重力24KN/m3×0.35m×2.6m×1.2=26.208KN/m底板自重力5KN/m3×0.015m×0.35m×1.2=0.0315KN/m钢筋自重力 1.5KN/m3×0.35m×2.6m×1.2=1.638KN/m动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m3×0.35m×1.4=0.98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m3×0.35m×1.4=1.225KN/m合计q1=3 0.083KN/m木模板需乘折减系数0.9:则q=q1×0.9=27.074KN/m梁模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δ=M/W≤fmM=Km×qL2W=bh2/6式中:δ—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内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附表2得:Km=0.121 δ=0.121×27.04×L2×6/(350×152)≤13N/mm2解得:L≤228mm②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τ=3V/2bh≤fv V=Kvql查表得Kv=0.620τ=3×0.620×27.074×L/(2×2600×15)≤fv=1.4N/mm2解得:L≤466mm③挠度验算所用公式:w=Kwql4/100EI≤L/250查表得:Kw=0.967w=0.967×27.074×L4×12/(100×9000×350×153)≤L/250解得:L≤238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L≤228mm,底板可满足要求,可取L=200mm2、梁底外楞验算(1)梁截面≤350×600梁底外楞计算①强度验算:外楞下钢管的纵向间距设为L2,沿纵向为三排。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

附页:外墙单面支模模板计算书1、由于采用大钢模板,现只对其的支撑体系进行验算。

单面模板高3m,以单排支撑点为验算单位,计算宽度为1m。

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计算参数:γc=24KN/m3(混凝土的重力密度)t o=5小时(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搅拌站保证)β1=(外加剂影响系数)β2=(坍落度影响系数)v=1m/小时(混凝土浇筑速度,3m高的墙要求在>3小时浇完)H=3m(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到新浇顶面的总高度)由公式F=γc t oβ1β2v=×24×5×××1=m2由公式F=γc H=24×3=72KN/m2按取最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m23、荷载设计值F6及有效压头高度hF6=γc F=×= KN/m2有效压头高度h= F6/γc=24=倾倒荷载产生的压头x= F7/γc=24=叠加后的有效高头h=、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F=2KN/m2F7=γ7F=2×=m2剪力图N B =acos FT A =sinaN B由此得:采用密布型钢管行架进行支撑增加锚拉,采用分析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φ48×钢管的力学性能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0 N/mm2单个杆件的抗力验算单个受拉构件:T A max/489=15740/489=mm2<205 N/mm2(满足要求)总的拉力ΣTAi=++++=57830/489= N/mm2<205 N/mm2(满足要求)受压构件:N B max= KN;L B=1166mm采用十字扣件,计算长度系数为,所以实际计算长度为1749mmλ=L/r=1749/=111;查表得Ψ=δ=N/ΨA=30590/(×489)=mm2<205 N/mm2(满足要求)5、地锚钢筋抗剪(整体)ΣF/fv=(++++)×1000/(489×125)=(根)所以至少需2排钢管埋地抗剪,实际安排5排,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 ,即取T=2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根据资料取V= 0.5-1.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
1.5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0.85;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1.15。

因此可得:
2/121022.0V t F c ββγ=
=22.4KN/m
H F c γ=
=25*1.5 =37.5 KN/m
则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值为22.4 KN/m 。

根据设计,则最小面模板受压强为:
P=22.4/(1.5*1.3)
=11.5 KN/m 2
根据螺纹布置校核其强度:
对拉螺栓采用D30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180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000mm 。

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
Fmax=f*A=235*3.14*152=166KN
N=L*l*q=1.8m*1m*22.4kN/m 2 =40.32KN<166KN
故符合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