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锅具、电子设备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珍惜金属资源,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总结规律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用途:结合生活实例,介绍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
(2)讲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防护、阴极保护等。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讲解新课的内容:
1.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3.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阐述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和原理。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腐蚀防护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属制品的选用、金属腐蚀防护措施等。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金属材料问题,如金属制品的损坏、腐蚀等,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金属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其原理及防护措施。
-重难点突破设想:利用多媒体演示金属腐蚀的过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不同防护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4.结合实例,分析金属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树立资源保护意识。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采用图示法、表格法等,帮助学生梳理金属活动性顺序、合金性能与组成元素关系等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1.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梳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途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规律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物理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合金:讲解合金的概念、性质及用途,分析常见合金的组成及优点。
4.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以及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金属的发展史。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4、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初步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6、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初步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学生自身收集信息,认识金属的发展史。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4、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的了解,对金属物理性质的了解,是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意义。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继而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实验操作中安全问题,并通过实验总结知识。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制品有了一些了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尤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不够了解,对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还有点弱,对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不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实验法、游戏法等五、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的活动:1、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大力神杯”、“金属的发展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命名1.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性–非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非金属元素的命名方法–单质的命名:以元素名或者地名作为前缀–二元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3.实例演练–列举几个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给出几个非金属元素的命名示例第二课时:非金属单质的应用1.非金属单质的常见应用–碳的应用:作为燃料、制造材料等–氮的应用:制造硝酸等化学物品–氧的应用:维持生命活动、作为氧化剂等–磷的应用:制造肥料、药品等2.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的氧化物第三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1.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氧化物表示成”氧化”+元素名+化合价。

如二氧化硫表示为”氧化硫(IV)”2.非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非金属间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的比例,写出化学式。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根据氧化物的名称确定氧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

第四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应用1.非金属化合物的常见应用–二氧化硫的应用:用作脱硫剂、制造二硫化碳等–二氧化碳的应用:用于饮料、灭火等–氨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制冷剂等2.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化合物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利用课堂展示和学生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4.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金属和金属材料奥秘的热情。
2.通过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金属资源的特点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为我国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贡献力量的决心。
1.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兴趣较为浓厚,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习惯。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金属和金属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的性质、反应类型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3.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性质、用途、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金属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66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教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
准备
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问题]怎么确定铜和银哪个更活泼?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总备课数
68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5.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小组讨论: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提炼、金属防腐蚀等。
6.课后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设计: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思考题,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形成共识。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点。
4.扩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中的应用,例如金属的提炼、防腐蚀技术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5.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趣味问题或小实验,下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以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
2.提问:“为什么金属会发生这些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属活动性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不同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铁生锈、铝氧化等,阐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撰写一篇关于金属在日常生活应用的小短文,要求至少列举三种金属制品及其用途,并分析金属的性质如何满足这些用途的需求。
4.深入了解一种金属资源,如铁、铜、铝等,调查其在我国的生产、消费及回收利用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回顾已学的金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b.通过实例解释金属物理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散热器等。
c.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物理性质与金属原子结构的关系。
2.金属的化学性质
a.讲解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等反应,展示实验现象。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பைடு நூலகம்,共同提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方面的掌握情况,提高他们的化学表达能力。
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践以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践以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教学设计
3.金属资源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分析自行车、手机等日常用品中的金属材料,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冶炼方法等难点内容。例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不同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资源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组织学生调查当地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观看金属冶炼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冶炼原理。
2.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一概念解释金属与酸、盐溶液等物质的反应。
3.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并结合实例讲解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4.金属材料的保护措施: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介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中使用的金属制品,总结它们的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2.选做作业:
(1)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2)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金属资源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开发与保护措施,制作一份关于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宣传海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兴趣;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介绍金属腐蚀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阐述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腐蚀原理;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还需关注学习困难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企业,了解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注重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问题,激发他们为我国金属资源保护贡献力量。
-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2.实践与应用: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爆炸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3.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判断、灭火方法的选择、爆炸的防范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讲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温度。

举例说明燃烧的条件,如:火柴、蜡烛等。

3.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降低温度:用水、灭火器等。

撤离可燃物:移走火源、灭火器材等。

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燃烧的条件是否具备?学生演示: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第二课时:爆炸的原理与防范措施1.讲解爆炸的原理爆炸的实质:气体体积的急剧膨胀。

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2.讲解爆炸的防范措施防止气体泄漏:检查管道、阀门等。

防止火灾:控制火源、使用防火材料等。

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使用防爆设备、加强安全意识。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爆炸事故?学生演示:制作简易灭火器。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1.讲解环保意识环保的定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环保的重要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2.讲解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污染物的处理: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

清洁能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学生演示:制作环保小制作。

五、课后作业1.复习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措施,并分析其原理。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判断燃烧条件和选择灭火方法时,仍需加强训练。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1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正价数=8-最低负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2.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3.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总结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过程的一般步骤。

知识与技能:1.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计划思考、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形成总结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2.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学重点:1.总结比较金属活性的方法2.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教学困难: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1、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氧气学生活动回忆巩固金设计意图金属氧化物属的反应规②金属(h前)+酸律及活动性盐+氢气顺序③金属+盐溶液【板书】氧气△:金属+酸盐一、比较【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新金属+新盐2、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金属活动性质有关?性强弱的【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1金属材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1金属材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理。

2.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例引入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归纳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

4.讲解法:结合课件和黑板,深入浅出地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小锅、烧杯、火柴、铜板、铝材等。

3.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锅、钥匙、铅笔芯等都是金属制成的。

2.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

3. 金属的分类和应用(25分钟)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

例如,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水管等;铁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建筑物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观察铜板的腐蚀现象(在铜板上滴上少量醋酸,观察变化)。

实验二:观察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用火柴点燃后,使不同金属材料接触火焰,观察火焰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某些性质和现象,加深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5. 总结(10分钟)用黑板或投影仪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容易腐蚀的性质。

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理论上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又能通过实验来亲自感受金属的确切特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学设计
6.课后作业:布置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将是一次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拓展和深化。然而,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尊重客观事实,勇于面对实验失败。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给出一些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其正误,并说明原因。
2.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应位置,以检验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程度。
3.应用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要求:
-所有作业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实验类作业需注意实验安全,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以便在下次课堂中讨论解决。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讨论中都能积极参与。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内容,让学生记录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结果,并从中应道学
生如何由实验来分析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
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
重要性。

并结合“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
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去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
属资源的危机意识,以便于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
难点: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察并记录铁钉锈蚀情况。

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二、金属资源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人类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数以亿吨计金属。

然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据估计每年全世界因生锈而损失的铁就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

[学生]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的锈蚀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在课堂上回顾实验步骤,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与学生探讨设计的目的并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评价。

汇总实验如下——取5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
入5支试管中进行下面实验:
在试管1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使铁钉一半浸没
在溶液里。

在试管3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

在试管4中注满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

在试管5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碱石灰),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

(注意)试管5需要事先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教师]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
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小结:1.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水和氧
气同时存在;2.加速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酸或者氯化钠。

[教师]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才能知道如何防止铁
制品锈蚀的方法,因为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能
防止铁制品的锈蚀。

[学生]讨论得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建议: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分析: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
圈等,分别采取什么防锈措施?
[教师]简单介绍一些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穿外衣”——加一层保护膜。

如:刷漆、涂油、电镀、烤蓝
2.“增强体质”——改变其自身的内部结构(合金)。

如:不锈钢、不锈铁
3.改变腐蚀环境通过具体数字,让学生清楚地认识
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分析结束后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关键,培
养学生实验中认真、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

防锈方法的确定,可以结合第七单元学过的灭火的原理
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运用知识的思路:了解反
应的条件——促进或破坏反应的条件——达到某一目的。

(二)金属资源保护
[教师]金属的防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

[学生]讨论:既然金属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保护
金属资源呢?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

和我国
金属资源概况。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回收利用;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
一些资料,如废金属回收、电子垃圾的回收、废电池回
收等等。

[学生]汇报交流,积极探讨金属的回收利用。

让学
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金属资源:丰富与有限。

提高
学生的资源意识。

同时利用金属资源的回收来提高学生
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金属回收的活动中去。

[板书设计]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实验报告: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水和氧气
3.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