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类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作极其广泛运用;而且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做到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帮助个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公民性——使公民能够明智地参加公民事务;职业性——为学生就业、学业务作准备;文化性——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要素)。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电工基础、财务会计、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关注不同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使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为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各门数学理论课程,学习相邻学科和参加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知识。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

课程组成,必修课程是由现代生活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所组成,便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有关专业和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注重多维衔接,整合教学内容

注重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强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依据专业课学习的需求,职业岗位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衔接,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办法,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突出算、画、读等实践性教学形态,编排教学内容。

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衔接,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同时,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设立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活动,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贯彻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探索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4、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即不仅会根据法则按步骤进行运算,而且善于分析题中条件,寻求并采用较为简捷、合理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运算。运算能力主要是关于数值计算以及数与式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的能力。着力提高学生心算、口算、估算和应用工具运算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

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突出归纳、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要由实物抽象出图形,由图形反映出实物,由复杂图形区分出基本图形、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而且要求用图形来反映并思考用语言或式子所表达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包括对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图形以及代数、三角函数中的函数图像的想像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读图及绘图的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把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这主要是运用现实生活的例子为数学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主要是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学生熟悉的社会现实问题,从而用数学为现实服务。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专业课教学实际方面需要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以便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6、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认识对于有文化的公民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数学与其它文化一样对他们都很重要。为此,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阅读材料。

7、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框图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数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