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白马寺图文

合集下载

白马寺百科知识

白马寺百科知识

白马寺百科知识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寺庙,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寺庙之一。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建立于东晋元和年间(公元350年至352年)。

以下将对白马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进行介绍。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法云的高僧,他在寺庙建造之前曾在这里修行。

法云因为骑着一匹名叫白马的马而得名,因此寺庙也以此得名为白马寺。

在唐代时,白马寺成为了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僧侣前来学习和修行。

在白马寺的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毁于战火,但每次都得到了重建。

白马寺的建筑布局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达到了8万多平方米。

寺内主要由大雄宝殿、卧佛殿、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雄宝殿,它是寺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堂。

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身,佛像高达17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佛像之一。

卧佛殿是白马寺另一个重要的建筑,内有一尊长达35.5米的卧佛,是世界上最长的卧佛之一。

方丈楼是寺庙的官方办公楼,也是僧侣休息和学习的场所。

白马寺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之处,还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瑰宝。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经典,包括佛像、佛经、碑刻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马寺石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佛教经典。

白马寺石经由1125块石板组成,总字数达到了14万多字,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外,白马寺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建筑和文物,白马寺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研究中心。

寺内有许多禅宗名师曾在这里讲学和传授禅宗教法,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马寺的禅宗学派以无相宗为主,强调通过禅定和觉悟来实现解脱和智慧。

白马寺的禅宗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白马寺简介、图片

白马寺简介、图片

白马寺简介、图片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外有二匹相对而立的石马,是宋代雕凿,而非汉代作品。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

到隋唐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白马寺达到鼎盛时期,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大德高僧纷纷前来朝拜,这其中就有为中日友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

武则天也多次亲临,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写有“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赞誉寺境幽雅的著名诗句。

唐末期在全国范围的灭佛,使白马寺受到重大打击。

宋太宗赵光义又下令重修白马寺。

元至顺四年(1333年),由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刻《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现仍立于寺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们今天看到的白马寺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整修,大门匾额即为当时镶嵌。

如今白马寺的面积大约有四万平方米。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铸造的一千余公斤的大钟,仍悬于殿内。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白马寺简介介绍

白马寺简介介绍
白马寺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CT

• 白马寺历史背景 • 白马寺建筑风格 • 白马寺文化价值 • 白马寺传说故事 • 白马寺旅游信息 • 白马寺的现代意义
01
白马寺历史背景
白马寺历史背景
•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这座寺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 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旅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尊重宗教信仰
在参观过程中,应尊重佛教信 仰,遵守寺内规定,不要随意 拍照和喧哗。
注意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 全,不要攀爬佛像和建筑,注 意防火和保护环境。
穿着得体
进入寺庙应穿着得体,不要穿 暴露或过于随意的服装。
不要携带违禁品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 品以及管制刀具等进入寺庙。
白马寺在传承和发展佛教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人留下了 丰富的文化遗产。
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也是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普及的重要场所。
04
白马寺传说故事
白马寺传说故事
•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历史悠久的寺庙
自东汉永平十年由明帝主持修建以来,白马寺已有 近2000年的历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
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白马寺是历代皇帝祭祀天地、孔子的场所,也是佛 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艺术价值
80%
建筑美学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 统与印度、缅甸等外来元素,具 有重要的建筑美学价值。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游“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游“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游“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我不是佛教徒,对佛教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以前一直以为“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期,其实大错特错。

到了洛阳的“白马寺”才知道佛教传入中国早在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了。

白马寺的“十个第一”:拥有“中国第一古刹”美誉的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兴建的古刹: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中国第一塔楼——齐云塔院;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白马寺清凉台;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中国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祇戒心》;中国第一座传戒道场——白马寺;中国第一位汉人出家和尚——朱士行;中国第一次迎来中国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教;中国第一部由印度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所以白马寺有“世界著名伽蓝”和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的修建和维修历史:白马寺始建于公元68年,之后历朝历代均要维修扩建,主要的经历是这样的:东汉时期开始建寺庙:公元64年东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异神,随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

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

公元67年在大月氏国即今阿富汗一带遇见二位印度高僧并邀请他们一道来中国传教,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洛阳白马寺被烧荡殆尽。

以后历朝历代多次重修多次被毁。

220年曹丕称帝,重建洛阳城,重修白马寺。

洛阳最高建筑

洛阳最高建筑

洛阳最高建筑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代建筑而闻名于世。

而在众多的建筑中,洛阳最高的建筑——白马寺塔则是一座备受赞誉和瞩目的建筑之一。

白马寺塔位于洛阳市区的南郊,建于唐代初期。

它是一座密檐式砖塔,高约75.8米,由十三重塔构成。

塔身上有繁琐而美丽的浮雕以及千佛图案,塔顶则是由檐角、金铜饰物和宝塔等组成的。

这座宏伟的建筑体现了杰出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建筑技术。

白马寺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佛教寺庙,白马寺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8年,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白马寺塔本身也见证了佛教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

塔内供奉着佛教的法物和佛像,每年吸引着大批佛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除了宗教意义外,白马寺塔还承载了一些文学和历史素材。

在白马寺的文化回廊中,保存有大量历代文人墨客的书信和作品,像苏轼、杜牧、柳宗元等文人都曾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赞美了这座建筑和它所代表的文化重要性。

白马寺塔的高度也使得它成为洛阳市乃至整个中国中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站在白马寺塔的顶部,可以俯瞰洛阳市区的美景,感受到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氛围。

从远处看,白马寺塔在洛阳市的城市天际线中矗立,成为城市的节点和地标。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白马寺塔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的发展,周围的建筑物逐渐增多,这使得白马寺塔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塔身的朽坏与老化也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

因此,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洛阳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修缮塔身等。

尽管白马寺塔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作为洛阳最高的建筑,仍然是洛阳的骄傲和瑰宝。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同时,白马寺塔也是洛阳城市形象的象征,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总而言之,洛阳的白马寺塔是一座令人赞叹的古代建筑,它以其壮丽的外观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中国第一古刹——千年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千年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千年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大喜,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洛阳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洛阳白马寺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

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

藏经阁洛阳白马寺法宝阁与藏经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建于1995年,二阁大小形制一样,重檐歇山式。

其中,藏经阁内正中供奉有泰国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

藏经阁还收藏有《龙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十余种藏经,是白马寺僧人阅藏修学的地方;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印度佛殿苑印度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

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布局规整,别具匠心。

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投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

大佛殿上下两层塔身及殿门前牌坊上雕刻有佛本行故事与佛本生故事。

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俯瞰大佛殿及水系,犹如盛开的莲花。

印度佛殿苑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平面图洛阳白马寺门票35元(门票上有塔,但没见到塔)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迄今已历1900多年的岁月。

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

那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

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

一位叫傅毅的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

于是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

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过天山、越葱岭,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

在那里,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乃同腾、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返回中土。

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

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寺为名。

白马寺广场前的水溏开满荷花白马寺门前石马白马寺山门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

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

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

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天王殿单檐歇山式,东西5间,南北4间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天王殿里的天王像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天王殿背面“护国佑民”匾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

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pí】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洛阳白马寺灵验事迹

洛阳白马寺灵验事迹

洛阳白马寺灵验事迹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以其灵验神奇的事迹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洛阳白马寺的灵验事迹。

首先,洛阳白马寺的名字源自于唐代一位虔诚的信徒。

相传当时有一位信佛的农民来到白马寺,患有严重的眼病。

他跪在大殿前祈祷,恳求观世音菩萨的庇佑。

突然,一匹洁白的马从寺庙里走出,将农民引领到一棵草药旁。

农民取下草药,敷在双眼上,不久后眼病奇迹般地痊愈了。

人们称这匹马为“白马神驹”,并将这位农民视为灵验之人。

其次,洛阳白马寺还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相传唐代一位名叫白蛇的女妖因觊觎白马寺的灵力,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女子,试图勾引寺庙里的和尚。

然而,这些和尚都能够洞悉其真实身份,坚守清修之道。

最终,一位名叫法海的高僧,通过神通力量看破了她的伪装,并施法将其封印在白马寺的塔内。

从此,白马寺又多了一段传说,让人们更加敬畏和尊重这个寺庙。

最后,洛阳白马寺还拥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相传有一位瘫痪多年的病人,前往白马寺寻求康复的希望。

他虔诚地祈祷了数小时,并在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下,奇迹般地恢复了行动能力。

这个故事传遍了洛阳城,成为人们前往白马寺朝拜的动力。

以上是关于洛阳白马寺灵验事迹的介绍。

洛阳白马寺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灵验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信佛者和游客。

它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人们心灵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地方。

无论是信佛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与祥和的氛围,并对洛阳白马寺的灵验事迹感到敬畏和惊叹。

白马寺讲解词

白马寺讲解词

白马寺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

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

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

“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春鸟秋蝉,四时八节。

一千九百多年来,这里时常红烛高照,青烟缭绕,不知有多少高僧大德、善男信女,在佛坛前跪蒲团,拜如来,礼佛诵经,在钟磬木鱼声中,送走了人世间的寒暑岁月。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还经过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

门前有宽阔的广场。

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的石牌坊和绿草如茵的大广场,是近两年扩建的。

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石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托经”说。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北依邙山,南临洛河,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

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

寺内要紧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白马寺的山门为牌楼式的三洞弧券门,单檐歇山顶,正面镶嵌“白马寺”匾,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寺门外有相对而立的青石马两匹,造型优美,形态温顺,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

山门内为白马寺的主体建筑,自南向北,地势渐次升高。

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它事实上是白马寺原先的山门,元代置四大天王和韦驮、弥勒佛像,明代时在它的前面再建了一座山门,因此原山门就改称天王殿。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为明代建筑。

它建在1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后壁和两侧山墙以楔型汉代砖石叠砌,形制比较罕见。

在殿脊的前后部各有四个大字,分别是“佛光普照”和“法轮常转”。

殿的中央供奉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二弟子、文殊、普贤二菩萨,殿后有观世音菩萨像。

殿东南角悬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铸造的大钟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往常洛阳城内也有一口大钟,两钟会产生共鸣,民间有“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俗语,洛阳八景之一的“马寺钟声”也是指此。

目前每年元旦时,那个地方都要举办传统的撞钟活动。

大雄殿是白马寺内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宽敞的月台。

在唐代时,它是寺院的主殿。

殿内供奉“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佛均面南而坐。

佛前站立着韦力、韦驮二天将,十八罗汉分坐东西两侧。

这些造像原先均由北京故宫收藏,1972年被调拨给了白马寺,集中放置在大雄殿内。

除此以外,该殿的侧壁还有木雕佛龛,供奉着壁佛5056尊。

接引殿在一般寺院中较为罕见。

中州善土 白马驮经——洛阳白马寺

中州善土 白马驮经——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前有月台,长16.25米,宽 6.64米,这是寺内其他殿所没有的。从殿 前有月台的规制看,该殿还是保持着寺内 主殿的地位。大雄殿正中置一大型木构阁 式佛龛,两侧有楼梯可供上下。大龛雕工 精细,全部贴金,富丽堂皇,十分壮观。 在大龛的上层额正中,雕刻着一只大鹏金 翅鸟,展翅欲飞。两旁各雕三条龙,构成 一幅统一和谐的画面。木龛内供奉三尊主 佛,下为须弥佛坛,其上有三个仰莲瓣宝 座。三主佛大小、形制、风格基本相同, 通高2.25米,皆通体髹金,髻如覆瓯,发 如积粟,面如满月,作闭目入定状。胸中
牢。据说,在我国古代,好的夹纻干漆遗 像作品,其价值要比铜高过10倍。令人遗 憾的是,自宋代以后,夹纻干漆造像工艺 便渐渐失传了,而元、明时期的作品,则 更属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只能从像日本 奈良府招提寺金堂内供置的佛像,以及鉴 真大和尚坐像那里大体窥见我国盛唐时期 “夹纻干漆”造像工艺的若干风貌。从我 国佛教造像史来看,白马寺现存的这组佛 教文物,应当是最后一批夹纻干漆造像中 的杰作。据目前所知,这里的十八罗汉, 为国内仅存的一例。
在汉代以前,“寺”是朝廷下设的政 府机构名称,如大理寺是最高法院,鸿胪 寺是国宾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从汉明帝让西域和尚在 洛阳鸿胪寺译经后,寺就成了和尚专住的 地方,全国各地纷纷效法建立寺院,供僧
山门和白马
人集中居住。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 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 68年以后的150多年时间里,有192部,合 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 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进山门后,东西两院分别有一座弧形 青石围砌起来的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 僧墓”,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墓。东边墓碑 上刻“圣旨”“敕赐”“汉启道圆通摩腾 大师墓”,西边墓碑上刻着“圣旨”“敕 赐”“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圣地之一,建于东汉章帝元和三年(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占地约2.8万平方米,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之名源于传说中的一匹白马,相传白马是佛祖释迦牟尼转世为马,白马到洛阳后,在这里停下来,在这里修行。

后来,白马死了,当地人将它埋在了这里,并为它建了庙宇,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拥有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和珍贵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佛塔林,佛塔林是古代造塔工艺的典范,是洛阳佛教文化和中国砖石造塔工艺的明证之一。

佛塔林内共有13座木塔、3座砖塔、45座石塔,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四大石塔:宝相塔、法华塔、舍利塔、慈氏塔。

每座塔都有它独特的造型和文化背景,值得一一品味。

在白马寺内,还有许多文物和遗址,如释迦殿、楞严阁、菩提院、大雄宝殿、昭君塔等等。

其中,释迦殿是白马寺的最主要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释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是白马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白马寺还有一些传说和神话,如白马帝君和僧宝在白马寺结缘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文化。

白马寺也曾经是历代王朝的重要赐福之地,唐朝时期,李世民在此亲临拜谒,祈求国泰民安。

至今,白马寺仍然吸引着众多的佛教徒和游客前来参拜和观赏。

白马寺的佛教文化影响力非常广泛,它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承者之一。

白马寺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以及佛教所倡导的“戒律、慈悲、智慧”的精神,都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白马寺的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无穷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佛教圣地,白马寺就是其中之一。

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于白马寺这一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文化瑰宝能够永久流传下去,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河南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价值

河南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价值

河南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价值洛阳,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之一。

自古以来,它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祖先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这座城市里,历史文化遗产无处不在,古老的建筑、寺庙、园林、遗址和文物,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河南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其珍贵价值。

一、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据传说,公元68年,汉明帝下旨到白马寺供养西来的佛教经典及佛像。

此后,在白马寺附近建设了东京汉阳宫,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白马寺曾经多次毁于战火和灾祸之中,但幸存下来的建筑仍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寺庙风格。

如今,白马寺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众和文化爱好者。

二、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的龙门山峰上,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它的建造始于公元494年,历时约400年。

龙门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神秘的佛教信仰、文化多元化而著称。

现存有232个洞窟和数千尊石雕造像,呈现出了中国北方佛教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格,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三、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坐落于城市的中心,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它建于1958年,是中国唯一一座专门展示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展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阶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商周青铜器、汉唐金玉器、北朝窑器、唐宋瓷器和文物。

这些珍贵文物为人类文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见证,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四、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是洛阳城的象征之一。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花卉之一,洛阳牡丹在唐代就名扬天下,历史悠久。

2010年,洛阳牡丹成为第13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的美丽与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

每年5月到6月,洛阳城里的普洱山公园都会举办牡丹花展,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总的来说,河南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和珍贵。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极致表现,可以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在高度上,虽然建 筑大多为单层,但 是有高有低,有立 于台基之上有坐落 高台之上,屋顶有 单檐有重檐,即使 同为单檐,也分单 檐歇山、单檐悬山 等等,变化丰富, 气势磅礴。放眼望 去层层叠叠的屋顶, 微翘的翼角,渲染 出中国传统建筑的 无尽美感。
谢谢!
从前广场开始走 进山门,空间极 度收束,过了山 门门洞眼前豁然 开朗,面前坐落 着雄伟的天王殿, 左右两边分别是 钟楼与鼓楼,这 种一主二辅的格 局更强化了中轴 线以及天王殿的 主体地位,使人 产生崇敬心理。
出了天王殿,沿着 甬道来到一个开阔 的庭院,路两边整 齐排列着两排古松, 秩序井然,枝叶茂 密,使整个庭院的 气氛宁静深远。而 左右对称排列的植 物强化了中央的轴 线,甬道前端设立 的精美香炉具有引 导作用,使人的注 意力集中于坐落在 道路尽头的大佛殿 上。
新建佛殿建筑
泰国风格佛殿
缅甸风格佛殿
印度风格佛殿
原建筑及特点


佛殿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 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 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 观音菩萨等塑像。 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 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 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 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 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白马寺坐落于洛阳市城东十二公里处。基地北依 邙山,南临 310 国道,在国道往南不远处是陇海 铁路,再往南即是洛水,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周 围林木茂盛,风景优美。

中华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中华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

金秋十月,大学同学相聚河南,参观游览的第二站,便是被人称之为“中华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

“中华第一古刹”,自然香火很旺。

史载,东汉永平7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遂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67年,汉使和印度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68年,汉明帝赦令在洛阳城东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命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超过200亩,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塔,以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等。

可以说,白马寺是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寺院建筑群之一。

自白马寺开始,佛教寺院传遍中华大地。

白马寺建寺以来,也是几度兴废,几度重修。

尤以武则天时期,白马寺重修兴建规模最大。

而武则天重修白马寺,多半是为了她的第一宠男薛怀义(也就是冯小宝)。

据传,当年武媚娘“犯事”,被送往洛阳郊外的感业寺“出家”为尼。

白马寺与感业寺也就一墙之隔,同饮一口井水。

在此,媚娘与小宝“相识”,“相爱”,“相亲”。

武则天登上大位后,虽常招薛怀义到宫中“侍奉”,却也少不了到白马寺与这小和尚相会,留下了中国古代宫廷的千古“绯闻”绝唱...白马寺与少林寺,相国寺,风穴寺并称“中原四大寺院”。

而中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

关键在于,它是“中华第一古刹”。

到洛阳,白马寺不能不去。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区,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重地。

自汉代建成以来,白马寺一直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千百年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佛教艺术与文化遗产,透露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白马寺的历史悠久,追溯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

据传,东汉明帝于59年派遣河南长史阎象至天竺(今印度)询问佛教修持之法,当阎象返回时,带回了一些佛经和像像等物品,明帝得知后决定在洛阳建造一处佛寺来保存这些佛教文物。

这就是白马寺的由来。

白马寺的全名为“白马寺舍利塔”,塔高24米。

这座塔是白马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的建造,说起来十分传奇。

据传,寺内舍利塔顶端有一扇窗户,每年特定时间,太阳透过窗户照在大殿某处,这个时间也是曹操(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的生日。

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于是便在这个位置上建造了舍利塔,以示虔诚。

白马寺内还有大量的佛教艺术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的莲花宝座和四大天王像。

莲花宝座位于大殿中央,高近四米,由24000片石雕组成,上面装饰着繁复的图案和佛经故事。

四大天王像站立于殿前,各自属于不同的方位,用神态和印相表现“四念处”(佛教中修炼静心的一种方法)的四个方面。

这些佛教艺术品代表着古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它们是中国佛教文物中的瑰宝和典范。

除了佛教艺术品之外,洛阳白马寺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例如,人们传说唐朝时期,有个叫巨昌的和尚曾在白马寺广场上表演一种特殊的舞蹈,用手指摆出各种姿态,以表示佛经中的法义。

这种舞蹈现在被称为“舞蹈禅”,成为佛教文化中的一种流派。

还有传说,唐初弘道和尚在白马寺讲经时,曾因寺中蚊蝇多而被干扰,于是口吐火焰,将所有的蚊蝇都烧死了。

这个故事也是白马寺佛教信仰的重要见证。

对于佛教文化的研究,洛阳白马寺都是一处重要的学术和研究场所。

目前,白马寺内还有一些佛教学术研究机构,一些佛教学者常常会在这里举办学术活动。

洛阳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

洛阳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

洛阳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早的寺庙之一。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作为佛教圣地,白马寺不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墓葬文化瑰宝。

白马寺古墓群是白马寺佛教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墓群分布在白马寺周围的山坡上,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墓地系统。

这些墓葬大多为石室墓,墓室内保存着丰富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之一是白马寺石窟。

白马寺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窟之一。

石窟内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八窟的“千佛洞”。

这个石窟内有上千尊大小不一的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佛像的制作精细,栩栩如生的表情和细腻的雕刻技艺,展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除了石窟,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另一个瑰宝是白马寺塔林。

白马寺塔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塔群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塔林的代表之一。

塔林内保存着众多的佛塔,塔身上刻有佛教经文和佛像,塔顶上有金刚宝座和宝塔。

这些佛塔的造型各异,风格独特,展示了当时佛教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还包括白马寺石刻和佛教经文。

白马寺石刻是中国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刻上刻有佛教经文和佛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这些石刻的刻制精细,内容丰富,展示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和佛教信仰的深厚。

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瑰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之,洛阳白马寺古墓佛教墓葬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白马寺建筑分析

白马寺建筑分析

二. 白马寺的创建 在印度,佛教早期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 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 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 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蓝摩主要有 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 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 和僧侣居住处。这两种形式的建筑,不但建筑单体的风格不同,周边环境与 空间的组织也不相同,传入中国后,这两种形式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建筑中 的寺院和石窟,两种形式都发展出了璀璨的文化。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中国创建了白马寺,白马寺采用了“精舍式” 的形式,是我国的第一座“精舍式”建筑。同时期,在白马寺东南方向不远 处,还建造了一座佛塔。这座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古朴秀丽,是中国最 早的古塔,与第一古刹白马寺遥遥相望。它们并称为全国佛教史、建筑史上 的两颗明珠。
在这种严格的建筑设计制约下,白马寺仍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比如清 凉台。清凉台是白马寺与其它“伽蓝七堂”形制下建造的佛寺的最大的 不同,所有佛寺中,只有白马寺有清凉台。根据史料推断,白马寺在隋 唐时的楼阁式建筑被毁掉后,由于阁基是石制的,所以保存下来,后来 在这个基座上建造了高台,就是今10天的“清凉台”。如今,清凉台已 经成为白马寺建筑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它的特色之一。 现在的白马寺总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体为两座长方形 院落,分别是白马寺院和齐云塔院。主要建筑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毗卢阁和齐 云塔院的齐云塔。殿宇居中,两边有门头堂、云水堂、祖堂、客堂、禅 堂和清凉台上的腾兰殿及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洛阳市周边旅游景点简介

洛阳市周边旅游景点简介

洛阳市周边旅游景点简介1、龙门石窟票价120元/人。

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与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和唐代武则天时期,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

2、白马寺票价50元/人。

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3、关林庙:票价40元/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七公里的关林镇,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

4、登封少林寺:票价100元/人。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5、焦作云台山:票价210元/人。

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和山西陵川县境内,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等景点。

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

6、新安县龙潭大峡谷:票价70元/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北部,是一个集地质奇观、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景区山水宜人,潭瀑迷人,峭壁怪石惊人,堪称“黄河山水画廊”。

7、嵩县白云山:票价80元/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以云多而奇、美而幻得名。

洛阳白云山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白云山主要有九龙瀑布、原始森林、小黄山、玉皇顶几个景区。

8、嵩县天池山:票价50元/人。

位于河南省嵩县西北部,距古都洛阳98公里,景区旅游目前开发了天池、飞来石、玉女溪、二郎沟、韩王墓五条旅游线路,包含了山、石、水、林、人文五大生态旅游特色,2005年被评为“河南最美景区”“河南十佳魅力景区”等荣誉称号。

河南洛阳白马寺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天雨虽...

河南洛阳白马寺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天雨虽...

河南洛阳⽩马寺门上贴着⼀副对联:“天⾬虽...
河南洛阳⽩马寺门上贴着⼀副对联:“天⾬虽⼤,不润⽆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


《论语·卫灵公》⾥说:君⼦求诸⼰,⼩⼈求诸⼈。

滚滚红尘,众⽣皆苦;⼈不⾃救,天亦难
佑。

从前⼀⼈遇到难事,去庙⾥求观⾳。

⾛到庙⾥,发现有⼀⼈正在拜观⾳,⽽且那⼈与观⾳像长得⼀样。

他便问:“你是观⾳吗?”
那⼈回答说:“正是。


⼜问:“你即是观⾳,为何还要拜⾃⼰。


观⾳笑着回答:“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不如求⼰。


⼈⽣在世,靠⼭⼭会倒,靠⼈⼈会跑。

弱者总想着依靠别⼈,⽽强者知道,靠⾃⼰才能拯救⾃⼰。

失落时,⾃⼰安慰⾃⼰,明天会更好;跌倒时,⾃⼰爬起来,或许可以跳得更⾼。

回⾸半⽣,终会发现:⼈⽣起起伏伏,求⼈不如求⼰;经历痛苦时,⾃⼰才是⼈⽣的摆渡⼈。

#
洞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