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精选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精选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参加新制的CaO吸收大局部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别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别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别离,然后再复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响的溶剂,使参加反响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响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响中,参加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响速率,提高反响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2021年新课标化学高二下学期知识点三篇汇总

也许那锻炼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千万别放弃。
这就要有毅力和恒心。
只有持之以恒,每天都进步一点,才能聚沙成塔,从不熟练到熟练,接近成功之线。
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新课标化学高二下学期知识点三篇。
新课标化学高二下学期知识点(一)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
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
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新课标化学高二下学期知识点(二)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分享五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分享五篇相信有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会认为化学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高中化学知识点众多,光靠一个脑袋是记不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化学,同学们还是要多做知识点的总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化学知识点1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__1_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__1_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_.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二化学知识点2(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高二化学知识点31,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团,如双键,三键,羟基(与烷基直接连的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连的是芬羟基),醛基,羧基,脂基);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不包括镜像异构),一般指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3特殊反应,指的是特殊官能团的特殊反应(烷烃,烯烃,醇的转化;以及纯的逐级氧化(条件),酯化反应,以及脂的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等);4特征反应,用于物质的分离鉴别(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质,银镜反应,醛与氯化铜的反应等,还有就是无机试剂的一些);5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书写;6会使用质谱仪,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数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7会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物的大致组成,会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机题;8了解脂类,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9,物质的分离与鉴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锰酸钾,碳酸钠,四氯化碳等;_,有机实验制取,收集装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项.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的情况,分液法制取液体.还有就是分液,蒸馏,过滤的装置及注意事项高二化学知识点4一.概念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_.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CuO+C=2Cu+CO2SiO2+2C=Si+2CO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2Br-+Cl2=Br2+2Cl–Fe+Cu2+=Fe2++Cu(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2CO+O2=2CO23Mg+N2=Mg3N2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2KClO3=2KCl+3O2↑(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高二化学知识点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最新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分享五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
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2021年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五篇总结

2021年1年年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五篇总结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化学知识点1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A.2Q1+Q2 4Q3B.2Q1+Q2 4Q3C.Q1+Q2(4)常见的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6)中和热:(重点)A.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高二化学知识点2一.浓硫酸〝五性〞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浓硝酸〝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三.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1)选主链,称某烷(2)编号位,定支链(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高二化学知识点3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④氨基酸.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高二化学知识点41.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_.6℃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2.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密度: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2.CH2:烯烃和环烷烃;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_)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酚类.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 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下层变无色的(ρ0,m/4 1,m 4.分子式中H原子数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③△V 0,m/4 1,m 4.只有C2H2符合.(4)根据含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导有机物的可能结构①若耗氧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有机物可表示为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以上_.y.m.n均为正整数)其他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2)CH2:烯烃和环烯烃(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_)高二化学知识点5化学性质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④氨基酸.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_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精选五篇总结。
最全面高二最新化学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2021

高二最新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化学知识点11. 原电池的定义电能的把化学能转变为装置叫做原电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形成电流。
3. 构成条件两极、一液( 电解质溶液) 、一回路( 闭合回路) 、一反应(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
4. 正负极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一般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正极:电子流入的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判断方法: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注意:Cu-Fe(Al) 与浓HNO3组成的原电池以及Mg-Al 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例外。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④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电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电极为正极⑤根据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内的电解质溶液,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5. 电子、电流、离子的移动方向电子: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6. 电极反应式( 以铜- 锌原电池为例)负极(Zn) :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Cu) :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Zn+Cu2+=Zn2++Cu7. 原电池的改进普通原电池的缺点:正负极反应相互干扰; 原电池的电流损耗快。
①改进办法:使正负极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让原电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进行反应,用导体( 盐桥) 将两部分连接起来。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精选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1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2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
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高二化学知识点2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2021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2021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2021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2.汽油的燃烧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3.汽油的作用原理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④常用抗爆震剂四乙基铅[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N2+O2=2NO,2NO+O2=2NO2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如何进行尾气处理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转化为CO2和N2,例如:2CO+2NO=2CO2+N2措施缺陷: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2021年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2021年1年年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_ 1_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__1_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_.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1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2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4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5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6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7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8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9能还原成醇的是醛10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3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2)表达式:v=△c/△t(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 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2)活化能Ea.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精选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最新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要时不时的回去复习一下旧知识,这样你的知识才会全面,考试的时_最新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三篇喜欢总结知识点的同学基本上成绩都不错,对于高中化学这种知识点众多的科目就更应该要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要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就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和记住知识点就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解读2021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解读2021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有设计好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才能更好的学习化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考生。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梳理1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梳理2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
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中化学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二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小编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化学知识点1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c 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高二化学知识点2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 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高二化学知识点3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高二化学知识点41.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无水CuSO4,变蓝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_0℃)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高二化学知识点5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4.升华法:SiO2(I2).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 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
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