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为了确保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线下教学的有机链接,实现“不落下一个学生”的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一年级制定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精准摸底,认真分析学生情况通过平时的视频观看、直播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到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习惯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做着其他的事情,个别学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时惰性较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有: 1、网课最初以教师直播的形式进行,听课的时长和效果都比较容易监督。
随着家长的逐渐复工,学生的网课学习热情减退。
由于孩子不会自己操作参与直播,网课形式改为播放视频,对学生的监督力度大大减退,学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听课效果有所下降,更有个别学生出现应付现象。
2、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疏于管理,孩子自身自制力比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学习视频中要求暂停思考的部分,并没有按照要求积极思考,而是等着视频播放讲解,学习被动,效果不好。
3、依赖性强,学生年龄较小,依赖家长、依赖老师、不会自己去积极思考。
对于老师批改的作业,不能够及时订正,没有参与直播或者按时看视频的学生,也不能主动去看回放。
二、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一)我们周围的物体,期中包括: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了;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7.认识一袋空气;8.科学阅读。
(1)这些知识点都存在是认识物体,而且是我们身边的,但孩子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平时不善于观察没人引导是较难发现的,他们不容易掌握,认识字不多,写字比较慢,活动手册表填写较有难度。
(二)动物,包括: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孩子知道什么是动物,画图很有天分,但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动物的只数和种类还是容易混淆,把多少只就错认为是几种。
三、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衔接措施1、加强对网上学习内容的复习和进一步巩固,确保把网上学习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进行再次讲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探究、理解为基本特色,以“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围绕“观察、实验、探究、理解”四个方面展开,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命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初步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探究生命世界的基本元素,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了解繁殖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繁殖现象,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3、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现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把握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2、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六、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进度表,每周一课时,共计36课时。
其中,重点单元占10课时,一般单元占8课时,复习与测试占8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七、评估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观察、测试、问卷、作品展示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019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课计划一、学情剖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察看和描绘为主,怎样运用感官进行察看并对自己察看到的结果进行描绘是教课的一个要点。
要从一开始培育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需的科学修养,为后边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照教育部2017 年最新公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订正。
订正后的教科书采纳了科学看法和科学研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共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表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四周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 发现物体的特色 2. 谁轻谁重 3. 认识物体的形状 4. 给物体分类 5. 察看一瓶水 6. 它们去哪里了7. 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 1. 我们知道的动物 2. 校园里的动物 3. 察看一种动物4. 给动物建个家 5. 察看鱼 6. 给动物分类2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色出发,都重申了在比较中察看,以及对察看对象的描绘和记录。
此外,分类和辨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地点。
只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睁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研究、商讨、拓展。
在充足表现科学特质的同时,切合小孩的年纪特色和心剪发展的需要。
详细说明以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说句的形式描绘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 个学生能够研究的科学识题,以拥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表现课程的连接性。
(2)研究板块:包含前看法测查、展望、研究计划的制定、采集信息、组织和表现凭证以及形成初步解说。
这一板块往常以陈说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察看和实验方法、相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表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商讨板块:表现的是学生在沟通、议论、论证时所应环绕的要点问题。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指导,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观察事物、收集数据和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汇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为培养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个单元,分别从“植物生长的秘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趣的昆虫世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身边的材料”、“神奇的机械”、“简单工具的使用”、“指南针”、“小制作”等角度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科学技术。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4、区别科学实验与日常观察的不同,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挥非正规探究和正规探究相结合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增加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愿学、会学、乐学”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1、以游戏为载体,以竞赛为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得快、记得牢。
3、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多角度每个学生,课后注重后进生的辅导。
5、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做到“以人为本”。
6、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7、优化部分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
8、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发挥实验在探究中的作用,并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
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感受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境营造,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研究的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避免过于抽象或复杂的知识内容。
同时,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维过程,避免单纯依靠笔试或口试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三、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物体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感知世界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发现物体的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2.谁轻谁重: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了解物体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3.认识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了解物体形状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4.给物体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不同物体,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5.观察一瓶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6.它们去哪里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7.认识一袋空气: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8.我们知道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1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士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周次日期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104.25—5.01期中考试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196.27—7.03静电的利用及危害及静电场单元检测207.04—7.09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版2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
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7人,21个男生,16个女生。
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课程概述本学期的一年级科学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内容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球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植物世界- 课程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用途等- 授课方式: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展示进行讲解- 实践活动:种植植物并观察生长变化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课程内容:不同动物的特征、生活性和食物链等- 授课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进行讲解- 实践活动:观察宠物或动物园中的动物,并记录所见所闻第三单元:人体健康- 课程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五官和器官的功能等- 授课方式:通过模型和图表进行讲解-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并观察身体反应第四单元:物体与材料- 课程内容:常见物体的特点、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等- 授课方式:通过实物展示和简单实验进行讲解- 实践活动:观察周围的物体,并分类整理第五单元:生活环境- 课程内容:不同环境的特点、相关物种和保护环境等- 授课方式:通过图片和故事进行讲解- 实践活动:进行环保行动,并记录个人所做贡献教学评估方式- 日常观察评估: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估-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进行综合评估以上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
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及学情分析今年适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是个举国欢腾的年华,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也当在教育行业里一如既往地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音乐课的责任就是让校园歌曲爱国歌曲革命歌曲进入校园,唱响校园。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部分要求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乐理方面的音乐内容;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期听1-2首.(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形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本学期教学的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3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第六单元3课时(六)教学措施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只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七)评价工作安排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
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活与改善的功能。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1.《春天来了》掌握春天的特点、自然现象和适应春天的方法。
2.《水是生命之源》掌握水的重要性和水的用途。
3.《空气与风》了解空气的特点和用处,掌握风的体验和观察方法。
4.《地球卫士——花草树木》了解花草树木的特点、作用和保护方法。
5.《我的家乡——江苏》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气候、动植物资源和地标建筑。
二、教学重点1.向学生介绍春天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现象,如阳光、雨水、鲜花、小草等。
2.让学生了解水对生物的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浇花等,并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和风的特点,如轻盈、清爽、有力等,并体验和观察风的过程和现象。
4.通过了解花草树木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5.通过介绍江苏的地理位置、气候、动植物资源和地标建筑,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建议1.通过互动游戏、歌曲、绘本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自然现象,养成爱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
3.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江苏的地理环境,了解本地的文化和特色。
4.在教学中穿插红色、绿色、黄色等不同颜色单词和词语,引导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5.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设计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模拟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案范例课程名称: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认识春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2.提高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心理感受;3.学习适应春天的方法。
教学重点:1.大自然在春天的变化。
2.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春天的颜色。
3.适应春天的方法,如:穿衣搭配、注意饮食等。
教学准备:1.图片、绘本等教学辅助材料;2.春天的节拍歌曲等配乐;3.合适的场景和气氛设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播放春季的配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出示四季的图片,问学生哪个季节最受欢迎,为什么?二、呈现(30分钟)(1)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春天有更多的了解。
2019最新春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9最新春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介绍本课程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知识,覆盖了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内容包括:1、生命科学: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适应性,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行为。
2、物质科学:探究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态、硬度等,了解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3、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了解天气和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和实验,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2、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实验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现象和原理。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清晰展示课程内容,包括图片、实例、实验等。
2、教学视频:提供生动形象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演示。
3、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4、学习网站: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互动学习资源。
六、教学进度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1、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第二周至第四周:学习生命科学,探究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行为。
3、第五周至第七周:学习物质科学,探究物体的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4、第八周至第十周:学习地球与宇宙,认识天体和天气变化。
5、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复习所学知识,进行期中考试。
6、第十四周至第十六周:继续学习新的课程内容,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
7、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复习所学知识,进行期末考试。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形状等方面展开。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动物”单元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动物的情感认知,尽量避免伤害动物的行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动物。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研究时间和注意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控制教学进度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悦地研究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质量、形状、颜色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如天平、尺子、手等,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等。
3.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
4.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明白水的重要性。
5.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明白空气的重要性。
6.了解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7.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结构和运动方式,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性。
8.能够对动物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质量、形状、颜色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物体。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教学内容:教授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如天平、手等,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使用天平等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质量的规律。
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规律。
4.给物体分类教学内容:教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状、用途等,让学生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加深学生对常见自然现象的理解,如天气、动植物的生长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他们动手实践,主动探索。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天气与气候: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动植物的生长: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浮力、重力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案示例主题: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天气数据。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天气记录表、温度计、湿度计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讲授新课: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及其形成原因。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察活动,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工具记录天气数据。
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天气观察记录,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下册(必备8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下册(必备8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下册第1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教课计划一、学情剖析经过一个寒假,新得学习与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与风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讲堂、学习、学校得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她们年纪小,好动、易喜悦、易疲惫,注意力简单分别,特别就是刚入学时,40分钟得讲堂学习关于她们来说真得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拥有特别喜悦义。
课程得含义就是拥有明确得教学目标与系统得设计,但绝不就是说不再“存心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得“个人瞧法”与“研究空间”。
恰好相反,好得科学课应当就是属于“小孩得科学”。
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这样类得问题,没法也不该当教给孩子们,而就是让她们在科学知识得学习过程中,经过与之交融得研究活动渐渐体验与理解。
所以,一年级下册科学得主要功能就是为六年得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剖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课内容由“我们周围得物体”与“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此中“我们四周得物体”单元有7个教课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课内容,总计13个教课内容,原则上每个教课内容需1课时来达成教课。
此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四周得物体”单元:就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得开篇,指向“构成世界得物质能够依据它们得性质进行丈量、分类与描绘”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得生活中最为常有,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觉,她们对物体性质得理解又将为她们连续成立资料与物质得看法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四周得物质”单元,从拥有固定形状得物体到一瓶水与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顺序渐进地率领学生们睁开一系列得研究活动,以加深她们对物体拥有质量、形状等特色得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得“植物”单元同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一样种类得生物,生物有基本得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看法。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得“动物”单元,主要就是为她们供给研究动物得时机,使她们认识到动物就是有生命得。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参考材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根据这份计划,分步骤阐述如何教授一年级下的科学。
第一步:了解教材在开始教授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教科版的相关教材:主题、章节、每章的重点知识等。
这可以帮助教师对所需教授的知识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规划授课内容。
第二步:确定教学目标在了解了相关教材之后,教师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需要明确该单元需要介绍哪些知识,学生需要学会什么,以及如何确保每位学生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三步:制定教学计划由于一年级下的科学教材涉及到很多主题和知识点,对于一位教师而言,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很关键的一步。
有了教学计划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准备教案以及如何分配时间。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教具和方法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具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使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或示范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课后评估和反思在结束每一次授课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例如,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否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很感兴趣等等。
在评估和反思之后,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同时找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总之,一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科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授课技巧的培养,并随时针对评估和反思结果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 - 副本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李春元一、教学理念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具体说明如下: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 2017 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 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 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 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
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
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
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
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
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
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
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
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①知道地球
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 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
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