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数据采集与测量仪器
建筑结构试验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一、名词解释1、相似模型试验:是指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模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由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
2、结构动力试验:是研究结构在不同性质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试验。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指结构在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测量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4、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的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5、结构疲劳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哦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6、刚度检验法:是以30%-60%的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得结构变形和材料的应变与理论计算对比,如果符合得较好,可以承认试验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
7、承载力检验:一般加载到小于极限荷载的某一预定荷载值,检测结构受载后的反应。
8、缩尺模型试验:是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二、问答题1、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答: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①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⑵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③对已建结构进行可靠度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④对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⑤对受灾结构和工程质量事故,通过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2、结构静力试验有什么特点?答:结构静力试验的特点:①加载设备相对简单⑵荷载可以逐步施加③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的发展,给人们以最明确和清晰的破坏概念。
3、试举出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①结构疲劳试验。
4、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结构静力试验。
结构动力试验③结构抗震试验。
6、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①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⑵为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③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元件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际电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学生能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件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子元件。
2. 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介绍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
3. 实验技能训练:开展基础实验,如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技能训练。
4. 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电子电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仿真、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实践。
第三章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2.传递函数
如果y(t)是时间变量t的函数,并且当t≤0时,y(t)=0,则 它的拉普拉斯变换Y(s)的定义为
式中,s j
25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3.3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7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滞性
也称滞后量、滞后或回程误差。表征测量系统在全量 程范围内,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和由大到小(反行 程)两者静态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H
Hm 100% YFS
ΔH m—— 同一输入量对应正反行程输出 量的最大迟滞偏差
YF·S —— 测量系统的满度值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是测量系 统对外呈现出的外部特性,由其内部参数及系统本身的 固有属性决定。
3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3.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又称“刻度特性”、“标准曲线”或 “校准曲线”。当被测量处于静止状态,即测量系统的输入为 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信号时,此时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所 呈现的关系就是静态特性。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的拟合原则是使N个标定点的偏差平
方和
f ( b,k )
1 N
N
[( b kxj ) y j ] 2
j 1
为最小值。由一阶偏导等于零
f ( b,k ) 0, f ( b,k ) 0 可得两个方程式,解得b 两个未知量b和kk。
14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不同拟合方法比较
端点直线拟合
➢ 不同类型的测量系统可用同一种形式的拉氏传递函数 表达。
对于一个复杂的线性时不变测量系统,不需要了 解其具体内容,只要给系统一个激励x(t) ,得到 系统对x(t)的响应y(t),系统特性就可确定。
测绘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空间数据。
而数据的采集是测绘技术的基础环节,它决定了最终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现代测绘中最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之一。
它利用卫星信号定位的原理,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测绘人员可以通过GPS接收器获取卫星信号并计算出位置坐标,从而实现对地理数据的采集。
GPS的优点是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覆盖范围广,但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对高楼、深山和密林等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二、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常用的测绘工具,它利用激光束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差来计算出目标距离。
激光测距仪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尤其适用于无人机测绘、地形测量等领域。
激光测距仪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测量建筑物高度、地形起伏、隧道断面等多种对象的尺寸。
三、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它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相机,对地面进行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
通过无人机测绘可以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场景模型等。
无人机测绘的优点是高效、快捷,对地形不平整区域的数据采集尤为有效。
四、地面测量仪器地面测量仪器是传统测绘中常用的数据采集工具,包括经纬仪、水准仪、罗盘等。
经纬仪用于测量地理坐标,水准仪用于测量地形高程,罗盘用于方位测量。
这些仪器需要人员亲自操作,测量速度相对较慢,但精度较高,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测绘任务。
五、传感器传感器是测绘领域中常用的数据采集工具,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物理参数来实现数据采集。
例如,气象传感器可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土壤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测绘等领域,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六、数据处理软件在测绘技术中,数据采集是第一步,其后的数据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作业指导书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测绘基础理论 (2)1.1 测绘学概述 (2)1.2 测绘坐标系与高程系统 (2)1.2.1 测绘坐标系 (2)1.2.2 高程系统 (3)1.3 测绘常用仪器与设备 (3)1.3.1 测量仪器 (3)1.3.2 摄影测量仪器 (3)1.3.3 遥感设备 (3)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4)2.1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4)2.2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与功能 (4)2.2.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4)2.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2.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5)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 数据采集方法 (5)3.1.1 地面测量法 (5)3.1.2 遥感法 (5)3.1.3 GPS测量法 (5)3.1.4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 (6)3.2 数据处理流程 (6)3.2.1 数据整理 (6)3.2.2 数据预处理 (6)3.2.3 数据融合 (6)3.2.4 数据分析 (6)3.2.5 数据输出 (6)3.3 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 (6)3.3.1 数据质量评价指标 (6)3.3.2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6)3.3.3 数据质量评价流程 (6)3.3.4 数据质量管理 (7)第四章地图制作与表达 (7)4.1 地图设计与编制 (7)4.2 地图符号与注记 (7)4.3 地图投影与坐标转换 (8)第五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8)5.1 遥感原理与分类 (9)5.2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9)5.3 遥感技术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9)第六章全球定位系统(GPS) (10)6.1 GPS基本原理 (10)6.1.1 卫星星座 (10)6.1.2 信号传播 (10)6.1.3 定位原理 (10)6.2 GPS测量技术 (10)6.2.1 单点定位 (11)6.2.2 差分定位 (11)6.2.3 实时动态定位(RTK) (11)6.3 GPS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11)6.3.1 测绘领域 (11)6.3.2 地理信息科学领域 (11)6.3.3 其他应用领域 (11)第七章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 (12)7.1 数字高程模型概述 (12)7.2 地形分析原理与方法 (12)7.3 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实例 (12)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13)8.1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13)8.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14)8.3 地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14)第九章测绘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14)9.1 测绘法律法规概述 (14)9.2 测绘职业道德规范 (15)9.3 测绘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15)第十章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前沿技术 (16)10.1 无人机测绘技术 (16)10.2 大数据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16)10.3 城市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 (16)第一章测绘基础理论1.1 测绘学概述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以及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信息的科学。
第3章 DEM数据获取方法
基于坡度信息的规则格网分布数据粗差探测技术
z 基本原理 z 当高程数据中没有粗差 时,局部地形表面是光滑 连续变化的,相邻点之间 的坡度变化一致,若出现 异常,则可怀疑该点含有 粗差。 z 要素 z 坡度 z 坡度差 z 阈值
基于高程信息的不规则分布数据粗差探测方法 z 原理
z 与格网类似,但由高程取代坡度
z 方法
z 窗口内代表值计算 z 阈值计算 z 比较分析
基于等高线采样数据的粗差探测方法
z 等高线拓扑关系 z 可视化
等高线回放检查
z 反演等高线 z 反演等高线与原等高线叠置检查
原始数据的滤波处理
z 目的
z 随机误差
z 方法
z 局部窗口 z 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等
z 何时进行滤波?
z 随机误差为主要因素
第3章 DEM数据获取方法
主要内容
z DEM数据源特征 z DEM数据采样理论基础 z DEM数据采样策略与采样方法 z DEM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z DEM数据共享和利用
1. DEM数据源特征
z z z z 地形图 航空、遥感影像 野外测量 既有DEM数据
z 特征线与断裂线
山脊线、山谷线、山顶、鞍部等
数据源特征:地面测量
z 小范围的数据采集与数据更新 z 精度高,周期长,成本较高 z 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数据源特征:既有DEM数据
四种不同比例尺DEM与分辨率
1:1,000,000 (1000m)
1:250,000 (100m)
1:50,000 (25m)
1:10,000 (5m)
应用时考虑DEM分辨率、存储格式、数据精度和可 信度等因素
z 方法
z 测量值与计算之比较
《土木结构试验与检测》教学大纲
《土木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2016年07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土木几个试验与检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学、光学、光电子学、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学科相互交叉的、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用试验的方法研究和测量建筑结构的强度、结构受荷载作用后的反应及评估建筑结构产品质量的一门学科。
2、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使学生掌握经常使用的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结构检验的试验技能,使之具有从事一般建筑结构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进行现场结构检测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基本理论的应用,重点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试验的试验设计、加载方法、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通过试验,强化学生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提高设计技能,达到能熟练掌握典型结构静荷检测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的全过程。
3、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桥梁、道路及其他人工构造物地基与基础的有关设计基本理论、实用计算方法和施工要点;2.能全面收集公路基础设计所需要的有关资料,能选取合理的地基型式和基础类型,应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基础设计,以保证各类建筑物的使用正常和经济合理;3.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能作出合理的评价。
4.掌握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要点,了解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对基础工程的危害及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具有处理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采用课堂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方式。
5、考核方式本课程是考试课。
6、选用教材刘明主编,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7、教学参考书[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 单元3 全站仪碎部数据采集
30
表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
31
“编码法”也称作“带简编码格式的坐标数据文件自动绘图方式”, 与“草图法”在野外测量时不同的是,每测一个地物点时都要在电子 手簿或全站仪上输入地物点的简编码,简编码一般由一位字母和一或 两位数字组成。全站仪的操作与“草图法”相同。
•
碎部点要选择在为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
对于地物,应选择在地物轮廓线的转折点上。
•
对于地貌,应选择在山地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和
山脚线上,这些都是地貌的骨架称为地性线。
•
在地性线上的特征是坡度变换点和方向变换点,这些点即为地貌
碎部点。
•
碎部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有关。
24
课题
三“编码法”数据采
4
1. 测站点数据输入
开始坐标测量之前,需要先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和目标高。 仪器高和目标高可使用卷尺量取。 坐标数据可预先输入仪器。
在首页菜单下,按测 量键,显示坐标测量 菜单,
选取“2、设置测站”后按 OK (或直 接按数字键2),输入测站数据
5
⑶ 输入下列各数据项: N0,E0,Z0(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 标高。 每输入一数据项后按 OK,若按 记录,则记录测 站数据,
系统根据设置的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计算 出后视方位角,(HAR 为应照准的后视方 位角)
12
照准后视点,按 是 ,结束方位角设置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屏幕。
13
3.数据检核
精确照准检核点目标棱镜中心后, 在坐标测量菜单 屏幕下选择“1、坐 标测量”后按 观测 (或直 接按数字 键1)
14
测量完成后,显示出目标点的坐标值以及到目标点的距 离、垂直角和水平角, (若仪器设置为重复测量模式, 按停止键来停止测量并显示测量值。) 检核点坐标与已有坐标比较,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即为 建站合格。可以进行三维坐标测量。若不合格,检查建 站过程以及已知数据,重新建站。
20建筑结构试验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附件2《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先修课程:物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砼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总学时:44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综合性的,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试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一般建筑结构试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结构试验概论了解结构试验与结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关系及其在结构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结构试验的任务、目的和分类。
(1)结构试验的任务、目的和分类。
(2)各类试验的特点和应用的范围。
(3)结构试验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2.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与试验装置掌握试验室与现场试验常用的各种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法,能在结构试验设计中选择和设计加载方案,重点掌握重力加载和液压加载方法。
对于先进的电液伺服加载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伪静力、模拟地震振动台等试验方法中的应用作一般了解。
对环境随机激振方法的概念作一般了解。
3.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掌握数据采集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与掌握试验量测设备的原理与使用方法,重点是非电量电测以及各种电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试验观测设计、仪表选择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常用机械仪表作一般了解。
具体如下:(1)结构试验测量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概念。
刻度值(最小分度值)、量程(1.25~2.0倍最大测量值)、灵敏度、精度(≤5%,一般以满程相对误差表示)、线性度(以最大偏差与满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稳定性、重复性、频率响应(常以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表示));(2)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3)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种类;(4)电阻应变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哪些?(5)掌握电阻应变计的粘贴;(6)常用的应变测量传感器有电阻应变计、手持应变仪、位移传感器等,还可以用光测法(云纹法、激光衍射法、光弹法)等;(7)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采用惠斯登电桥))(4143210εεεε-+-=K V V i(8)桥路连接方式种类及特点(1/4电桥、半桥接法、全桥接法);(9)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由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部分和计算机控制器部分。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第一章 结构试验概论1. 建筑结构试验根据不同要素有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哪种试验是按荷载性质分类等?( )A.结构模型试验B.结构静力试验C.短期荷载试验D.现场结构试验2.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 ,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 )A.验算B.试验C.研究D.观测3. 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 的要求。
( )A.边界条件B.平衡条件C.支承条件D.协调条件4. 建筑结构试验是以________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 )A.模拟B.仿真C.实验D.计算5.下列不属于结构抗震试验的选项有( )A.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B.拟动力试验C.结构动力反应试验D.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6.结构强迫振动的响应频率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A.作用力的频率B.结构的刚度C.结构的阻尼D.结构的质量7.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A.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B.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C.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D.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8.下列哪个试验不是静力试验的加载方法( )A.重力加载法B.液压加载法C.机械加载法D.环境随机激振法5. 在结构工程学科中,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结构的性能和不断深化这种认识,_ 是一种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6. 按试验对象的尺寸,建筑结构试验可分为试验和试验。
7. 科研性试验8. 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是什么?9. 生产鉴定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 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1. 大型结构试验机的精度不应低于()A.1级B.2级C.3级D.4级2. 螺旋千斤顶加载属于()A.机械力加载 B.重力加载 C.液压加载 D.杠杆加载3. 电液伺服阀根据输入电流等极性控制液压油的流向,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液压油等。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整理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要一、结构工程发展依靠结构试验、结构理论和数值计算三部分组成;结构试验是检验理论与计算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二、结构试验的任务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使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和风作用下,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温度、腐蚀等通过测量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强度、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变形等实际破坏状态来判断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对象、荷载、参数、性能三、结构试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为工程鉴定性试验,另一类为科学研究性试验;工程鉴定性试验:一般具有直接生产目的,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鉴定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作出正确的技术结论,如结构承载力是否足够,变性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生产性试验一般解决以下问题:1. 结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主要对一些重要建筑,在设计阶段要做一些试验来判断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如东方明珠电视塔、目前新建的国际金融大厦,都作了振动台试验,考察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些结构建成后,通过试验鉴定其质量的可靠度,如一些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刚建成的东海大桥,都在建成后经过实际车辆施压,验证其可靠性; 2. 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对旧有建筑进行改造加固,由于旧有建筑材料性能的变化、环境的影响、使用过程中受荷历史、基础的变化等因素,使的很难单凭理论计算确定其实际承载力,所以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实际能力;3. 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依据;只要指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发现有严重缺陷,包括新建建筑,都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遭受地震、火灾以及爆炸等受损的结构,为了估计其剩余承载力,为了加固改造作准备,也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动力特性等;4. 已建结构的可靠性鉴定、通过试验推断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主要是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结构逐步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用功能发生退化,为了保证建筑安全使用,有必要鉴定建筑的安全性,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往往需要实际观察,测定建筑材料的实际强度以及破坏情况如构件裂缝、钢筋锈蚀情况、重要构件挠度、整体结构的垂直度等参数,结合计算分析对推断结构的剩余寿命; 5. 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主要针对构件厂或现场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按照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试验规程的要求,通过少量试验推断成批产品的质量;科学研究性试验: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定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一般解决的问题为: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为了计算方便,对结构构件的计算模式和本构关系做一些假定,而这些假定合理与否,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如平截面假定,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计算假定、抗剪计算假定等;2. 为制定规范提供依据在实际观察,理论分析和试验等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结构设计规范,也体现了最新可实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提供可靠的基本资料和试验数据;如基本荷载的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等;3. 为发展和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由于一个新材料的应用、一个新结构的设计以及新工艺的施工,没有实际观察结果、没有合适的计算理论,所以需要多次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积累资料,逐步改进设计计算理论,使设计更可靠合理和简便;四、建筑结构试验分类建筑结构试验除了按照试验目的分为生产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还经常以试验对象、荷载性质、试验场和、试验时间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1、按试验对象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者按照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实际结构一般用于生产性试验:如一些结构的整体非破坏性的承载力试验,一些建筑实测动力特性等;足尺复制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一般指一跟梁、柱、板等构件,进行静动力试验;整体结构的试验相对较少,不过随着抗震研究发展,一些足尺试验也在进行,如1979年同济大学进行的五层硅酸盐砌体房屋抗震破坏试验;日本完成七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足尺试验等;模型试验:由于真型试验投资大,周期长,在物质和技术上存在困难,大部分试验都采用模型试验;模型一般是仿照真实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复制成的试验代表物;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要比真实结构小;模型设计、荷载以及分析结果要求相似理论来确定;但在实际中,要做到严格相似如几何相似、材料相似和力学相似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采用部分相似,如采用真实结构所小比例的试验代表物,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用以研究结构性能,验证设计假定和计算方法正确性,并把这些一般规律和计算理论推广到设计结构中去;2、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1. 静力试验:采用静力荷载完成的试验;由于大部分结构工作时承受的是静力荷载,所以静力试验是最基本的试验;加载过程一般是荷载从零一直增加直到结构破坏;➢特点是加载设备简单,荷载可以逐步施加,加载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观察结构变形的情况,给明确清晰的破坏概念,所以一些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也采用静力方式模拟;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很多采用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来研究;➢缺点是不能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反应结构的动力性能;2动力试验:在一些情况下,为了了解结构在动力下下的性能 ,如厂房在吊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吊车梁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建筑物在风、地震以及爆炸作用下的性能,为了真实了解结构性能,通过动力加载设备在结构上直接施加动力荷载是最合适的;如模拟地震作用的振动台试验,模拟风荷载的风洞试验等;3、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尽管结构承受的静力荷载大都是长期作用的,但是由于试验条件、时间等限制,一般采用短期荷载进行试验,整个加载过程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即疲劳荷载也往往在几天内完成;这样试验与结构实际受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在分析结果中要加以考虑;➢长期荷载试验研究结构在长期作用下的性能,如混凝土徐变,预应力钢筋松弛,混凝土腐蚀研究等,这样试验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获得有效的数据;4、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建筑结构和构件的试验可以有专门的设备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试验;➢不同之处是,试验室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测试仪器受环境影响小;而现场试验受场地条件以及环境影响,选用测试方法一定要结合现场的条件,结合实际工程来进行;第二章结构试验设计一、结构实验的试件设计1、试件形状:试件形状设计目的是造成与设计目的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对静定系统的单一构件,一般比较容易满足要求;对整体中取出部分,尤其是复杂超静定结构,必须注意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反应该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2、试件尺寸:3、试件数目二、结构试验的模型设计几何相似质量相似荷载相似物理相似时间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初始条件相似三、试验结构荷载设计试验荷载图式试验荷载装置加载制度第三章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一、静力实验重力加载法液压加载法液压千斤顶、液压试验机机械加载法四、动力实验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地震模拟振动台惯性力加载环境随机激振第四章结构实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1、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1)测量仪器影不影响结构的工作(2)测量仪器应该有合适的灵敏度和量程(3)安装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4)廉价耐用,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维修容易;(5)多功能,多用途2、电阻应变计的黏贴;(1)测点基地平整、清洁、干燥(2)黏贴剂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工艺性良好,蠕变小、黏贴强度高、温湿影响小(3)同一组应变计规格型号应相同;(4)黏贴牢固,方位准确,不含气泡;第五章结构单调加载静力实验1、预载的目的:1使结构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2可以检查实验组织工作人员和人员工作的情况,检查全部实验装置和荷载设备的可靠性;预载试验所用的荷载一般是分级荷载的1-2级;由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抗裂试验的结果离散型较大,因此预载加载值不宜超过改试件开裂荷载计算值的70%; 3通过预载检查现场试验装置、荷载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情况;2、荷载分级3、荷载间歇时间4、荷载恒载第六章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1、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是荷载作用反复、结构变性很大;主要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采用假定在第一振型条件下,给试验对象施加低周反复循环的力或位移;2、试验目的:(1)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确定结构构件的恢复力计算模型; (2)通过实验可以从强度、变形和能量等三个方面判别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3)通过试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为改进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和修改所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优缺点:优点:试验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可根据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不足之处是:加载历程是事先由试验者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在是按照力或位移对称反复加载,与实际地震反应相差很远,另外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4、单向反复加载制度1控制位移加载等幅加载、变幅加载、变幅等幅混合加载2控制力加载3控制力和位移混合加载5、双向反复加载XY轴双向同步加载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第九章结构现场检测和鉴定1、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或变形,偶然作用下也能保持整体的稳定性;2、适用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如不能过大的变形和裂缝等;3、耐久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材料性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能满足预定的功能;4、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5、致建筑物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原因6、1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发生老化;7、2遭受地震、火等灾害荷载受到损伤;8、3设计不周或有误;如对场地的了解不够、荷载计算有误、以及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等;9、4施工质量低劣;10、5使用不当或改造不合理,如随意加层或改造,以及增大使用荷载、拆除承重墙等;11、6使用环境恶化,如受高温、振动、化学腐蚀等;12、检测方法:(1)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法、回弹超声法(2)半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拔出法(3)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超声脉冲法;13、回弹法检测:(1)回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算混凝土强度;通过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时,并测得重锤反弹的距离,以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为回弹值,由它与混凝土强度的相互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每一试件测区数目不少于10个;每一测区大小宜为200Cm2,相邻测区间距不大于2m,能容纳16个测点为宜;测点均匀布置,两点净距不小于2mm;选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侧面要平整;(3)回弹法适用条件:不适用表面或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对表面冻结或湿润的混凝土,应该解冻或风干在检测;14、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回弹法的回弹值反应了混凝土表面的弹性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混凝土的塑性性质,但他只能反应黁凝土表面约3cm左右厚度的状态;超声法反应了混凝土内部的材料性质;故综合法既能反应混凝土弹性,又能反应混凝土塑性,既能反应混凝土表层状态,又能反应混凝土内部构造,能够较好的反映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超声测点与回弹测定布置在同一测区内,先进行回弹检测,然后进行超声检测,声速探头不应与回弹击点重合;15、混凝土缺陷和裂缝检测混凝土裂缝检测对于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裂缝:平测法和斜测法;裂缝中不允许有积水或泥浆;平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裂缝两侧,测得其时间;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完好的的混凝土表面测得其时间;斜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可测表面时;采用该方法测量时,裂缝要无积水和泥浆;当有钢筋穿过裂缝时,换能器的布置要使其轴线离开钢筋轴线或成一定的角度,要是钢筋太密无法避开,则不能采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深度;:对于开裂深度大于500mm的裂缝,采用钻孔探测;钻孔探测:1两侧钻孔距离宜为2000mm.’(3)测试前向测控中注入清水;(4)将两换能器自上而下同步移动,读出数据;(5)测试无裂缝混凝土声学参数做对比;混凝土内部空洞缺陷检测结构具有两对相互平行测试面采用对测法;结构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采用斜测法;当测试距离较大时,可以在测区适当部位钻孔,直径为45-50mm,换能器布置见上图;16、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和钢筋锈蚀的监测(1)钢筋位置钢筋位置测试仪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由于钢筋的存在,使的感应电流的相位与原来交流电的相位产生偏移,该变化值是钢筋与探头的距离和钢筋直径的函数;(2)钢筋锈蚀必要性:由于钢筋锈蚀,导致钢筋受力面积减小,混凝土保护层胀裂、剥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寿命,故对已建结构进行鉴定和可靠性鉴定时,需要进行钢筋锈蚀检测;产生锈蚀原因:混凝土为碱性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周围产生一层钝化膜,在正常情况下对钢筋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但由于结构开裂,氧气、水分等侵入,产生电化学腐蚀现象,造成钢筋锈蚀;另外,混凝土碳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PH值,破坏了混凝土对钢筋的钝化状态,使之发生锈蚀;一般采用自然电位法;检测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定性判断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一种方法;当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时,钢筋表面会有腐蚀电流,钢筋表面和混凝土表面存在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和腐蚀程度有关,运用电位测量装置,可大致判断钢筋的锈蚀范围和其严重程度;17、已有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1)计算和验算的内容:(2) 1需要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有时要验算结构的倾覆和滑移;(3) 2对地震区结构,要进行结构抗震验算;(4) 3对使用上要求控制变形的结构构件,还应该进行变形验算;(5) 4有些直接承受疲劳荷载,需要进行疲劳验算;(6) 5根据裂缝控制等级的要求,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情况进行验算;(7)已有建筑物的鉴定方法: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步骤:1初步调查:包括调查建筑概况、建设规模、图纸资料、环境、结构形式和鉴定目标;2调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结构尺寸、变形、裂缝、损伤、抗震能力等;3结构计算分析以及试验室进行模型试验;概率法: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结构设计与可靠性鉴定的不同:1设计基准期和目标使用期结构设计时考虑的设计基准期,而结构可靠性鉴定一般考虑下一个目标使用期;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时间相关的材料性能的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目标使用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工艺更新,服役结构技术状况等综合确定;2设计荷载和验算荷载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设计荷载;根据规范取值;而验算荷载根据服役结构在使用期间内的实际荷载,并考虑荷载规范的基本原则确定的;3抗力计算依据4可靠性控制级别:设计时,以规范为依据,一般分为满足与不满足;而鉴定时,一般以某个等级指标给出的;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定安全性鉴定和使用性鉴定5鉴定评级层次和等级划分:安全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鉴定;构件可以是一个单件,如一根梁或柱,也可以是一个组合件,如组合柱和桁架;也可以是一片墙或一段条形基础;构件的可靠性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单位;子单元是由构件组成,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是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维护结构系统分为三个子单元;鉴定单元由子单元组成,根据鉴定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可将该建筑物划分位一个或几个可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这样每个区段就是一个鉴定单元;使用性鉴定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分为三个等级可靠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四个等级进行鉴定;各层次可靠性鉴定评级,以该层次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综合确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各层次分级标准如下:Ⅰ——可靠性符合标准要求,具有正常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可不采取措施;Ⅱ——可靠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着影响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有些构件需要在使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有些需要在安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Ⅲ——可靠性不符合标准要求,影响正常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应采取措施;Ⅳ——可靠性严重不符合要求,已危机安全,应停止使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9、构件鉴定构件安全性鉴定一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承载能力、构造、不适合继续承载的位移和裂缝四各检查项目;承载能力项目一般有抗弯与抗剪取最的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小表;构造检查项目按下表分别评定两个内容等级,然后取较低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构件使用性鉴定正常使用性鉴定应以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为基本依据;在下列情况下,还需要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验算:检测结果需要与计算值比较;检测只得到部分数据,还需要进行计算分析进行鉴定,为改变建筑用途、使用条件或使用要求而进行的鉴定;验算时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性能指标,可以根据鉴定确定的材料品种和强度等级,按现行规范采用;验算结果按现行规范限值进行评级;如验算合格,按照验算结果和实际完好程度评为a级或b级;如果不合格,就定为C级;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鉴定包括位移和裂缝两个检查项目;其中位移项目包括受弯构件挠度和柱顶水平位移;受弯构件挠度的评级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 ,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级;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性评定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 级;沿主筋方向出现的锈蚀裂缝,应直接评为 c 级;若一种构件出现两种裂缝应分别评级,取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裂缝等级;18、子单元地基、上部承重结构鉴定、维护结构子单元安全性鉴定子单元适用性鉴定。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种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参数,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工程和测量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流程。
一、准备工作1. 确保全站仪的电池电量充足,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 定义测量区域,确定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并在地面上标记出相应的测量点。
3.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二、设置基准点1. 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可以是已知坐标的点或者通过GPS测量得到的点。
2. 将全站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进行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确保仪器的水平和垂直度。
三、测量数据采集1. 将全站仪挪移到待测点位上,确保仪器与基准点之间的视线畅通,避免遮挡物的影响。
2. 使用全站仪的观测功能,对待测点进行测量。
根据需要,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斜距等参数。
3.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手部晃动或者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对于需要多次测量的点位,可以进行重复观测,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与记录1.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或者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根据需要,可以对数据进行平均处理、筛选异常值等操作,以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 将处理后的数据记录在测量报告或者相关文档中,包括测量点的坐标、角度、距离等信息。
五、质量控制与验证1.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可以通过对已知点的测量验证,比对测量结果与已知值的差异,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
3. 如发现数据异常或者测量误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排查和修正。
六、数据存储与备份1. 将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如硬盘、云存储等,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2. 建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以上为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和流程,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和特殊操作。
第三章-DEM数据获取
(5)地貌单元类型
➢不同行业对地貌类型的划分标准不一样,如地貌学中根据地貌成因将地 形划分成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类型。
➢不同的地貌类型划分对DEM数据采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黄土地貌破 碎,要分布较多的采样点,而平原地区高程数据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对坡 向、流域网络影响比其他地区要大)。
非特征要素:是分布在各个地形单元上的点和线,是为满足 采样点密度要求而加测的点,这些点线主要是用来辅助地形 重建(地形测图中的辅助等高线勾绘等)。
(实线为山脊线,虚线为山谷线,三角形表示山顶,小圆为 鞍部,正方形为方向变化点和坡度变化点)
(4)地形的复杂程度
地形曲面的复杂程度是地形数据采样时必须考虑的又一个因素。
理论上:点—0维,无大小,地表全部几何信息包含无数个 点,不可能获取地表全部信息。
实践上:不需要DEM表达全部信息,测量表达相应地表所需 要的数据点,达到地形表面精度和可信度即可。
DEM采样的实质是如何用有限的地面高程点来表达完整的地 形表面。
3.2.2 基于不同观点的采样
(1)统计学观点:DEM表面可以看作是点的特定集合(采样 空间)有随机采样和系统采样两种方法。因此,对特定集合 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采样数据的研究。
20
大于25度
大于600
3.2.3 采样数据的属性
采样:确定在何处需要测量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参数。 决定:点的分布、点的密度和点的精度。
(1)采样数据的分布:由数据位置和结构来确定,指数据 点的分布形态。
➢位置由地理坐标系统中经纬度或格网坐标系统中坐标决定。 ➢结构(分布)的形式很多,因地形特征、设备、应用的不 同而不同。
测绘学中一般根据地表坡度和高差对地形进行分类,并根 据这种分类确定地形图的等高距(表)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一、单选题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 D.硬盘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4、邻近元法是: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A.邻近元法B.整体拟合技术C.局部拟合技术D.移动拟合法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 D.DTM数据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A.数据编辑B.数据变换C.数据更新 D.数据匹配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空间变换 D.旋转变换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A.压缩软件B.消冗处理C.特征点筛选法 D.压缩编码技术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A. 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 D.数据通讯方式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 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数值变换 D.反解变换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数据层元数据D. 应用层元数据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 说明元数据D. 分类元数据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A. 数字化误差B.数据预处理误差C. 数据转换误差D. 人工判读误差二、填空题1、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取决于和,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3.1-3.2量测仪表
R2 R4 R1 R3 E R1 R2 R3 R4
当UBD=0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即电桥的 输出电压为零。 电桥的平衡条件:R1R3=R2R4
§3-2
应变测量
令四个桥臂电阻值相等,即R1= R2= R3= R4,则对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电桥当其桥臂 电阻值变化分别为ΔR1、ΔR2、ΔR3、ΔR4时 ,忽略高阶微量得 E R1 R2 R3 R4 (3-8) U 4 R R R R 2 3 4 1 式(3-8)的物理意义:电桥将机械变形所引起的应变片相对阻值变化转换成电压信 号输出,这就是电桥的工作原理。
§3-2
应变测量
4.电阻应变片的技术指标
(1)标距:敏感栅的在纵轴方向的有效长度L。
选用应变片的原则 因为应变片代表的是标距范围内的平均应变,对匀质材料和应力梯度大的构 件应选用“小”标距应变片,以满足测“点”的应变的要求,对非匀质材料应选 用较大标距应变片,以测出较长范围内的平均应变,通常要求标距不小于最大骨 料直径的3倍(L≥3dmax)
§3-2
应变测量
2. 电桥连接方法
(1)全桥接法
四个桥臂上全部外接应变片。
(2)半桥接法
只在AB、BC桥臂外接应变片其余两个桥臂利用仪器内部的固定电阻。
补偿 工作片 短 接 补偿片 工作片 补偿片
补偿
半桥接法接桥示意图
全桥接法示意图
§3-2
应变测量
补偿 工Hale Waihona Puke 片 补 偿 片 短接 工作片 短接
§3-2
2. 应变片的构造
应变测量
第三章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5、力值测量仪器
力传感器和液压传感器常用来测量结构上的作用力 或支座反力。此类传感器可分为机械式传感器(机械装 置将变形放大并显示)、应变式传感器(通过应变计将 变形转换成电阻再进行测量)和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 电效应)。
结构试验概论
本章结束!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3、应变测量仪器
(1)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以应变计为传感器,与应变仪中的电阻 元件组成测量电桥,进行应变测量。
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某种金属丝导体的电 阻值随其机械变形而变化的物理特性。
应变计主要类型有:丝绕式电阻应变计、短接式电 阻应变计、半导体。
法,直接测量电桥失去平衡后的输出电压,通过换算得 到相应的应变值。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2)其他应变测量仪器 手持应变仪:在标距两端粘结两个脚标,通过测量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4、位移的线位移,其所测到的 位移是测点相对于位移传感器支架固定点的位移。 常用的位移测量仪器有机械式百分表、电子百分表
、滑移式传感器、差动电感式传感器。其原理是用可滑 动的测杆去感受线位移,将位移量转换成表盘读数或电 量。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6、裂缝测量仪器
【工程结构试验】第2章-试验的加载设备(2课时)
用点的变形会引起荷载值的较大改变
2.6 气压加载法
利用压缩空气正压加载、利用抽真空产生负 压加载
适用于平板、壳体等平面结构施加均布荷载 优点:加、卸载方便,荷载稳定、安全,结
构破坏时能够自动卸载 缺点:加载面无法观测
课时安排
第1章 结构试验概论
(2课时)
第2章 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
(2课时)
第3章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2课时)
第4章 结构试验设计
(4课时)
第5章 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
(2课时)
第6章 结构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2课时)
第7章 结构试验现场检测技术
(2课时)
第8章 结构试验的数据处理
2.7 电磁加载法
可进行静、动载试验 电磁式激振器
优点:频率范围宽、重量轻、控制方便、可按 给定信号产生多个波形的激振力
缺点:激振力不大、适用于小型结构试验
电磁振动台
优点:频率范围宽、振动稳定、波形失真小、 振幅和频率的调节较方便、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缺点:激振力小、适用于小型结构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 人激振动加载法
反力架(由横梁立柱组成) 抗弯大梁或空间桁架式台座(适用于中小型构
件)、试验台座
现场试验
反力支架(包括平衡重、锚固桩头、现浇地梁 和箍架等)
型钢反力架、丝杆反力架
※ 荷载支承机构的形式
试验台座(槽式)
竖向反力架
水平反力架
※ 试验台座
抗弯大梁式台座和空间桁架式台座
适用于中小型构件试验,跨度短、荷载小; 特点:自平衡式,对支座和支承条件无要求。
实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实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3.l实验与测量任何实验都离不开对参数的测量、观察与分析,本实验课程中将有不少测量方面的实验。
如机械动力参数和运动参数的测量、零件几何参数的测量等。
自动控制过程也离不开“测量”,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也是如此,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参数实时进行检测。
例如为了控制机器运动部件能准确地到达某一位置,必须对还未到达预定位置的偏离进行实时的检测,以便作出是否继续前进的决策,对驱动部分作出正确的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员,不仅面临传统的静态几何量的测量,还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许多动态物理量(诸如力、位移、振动、噪声、温度和流量等)的测量。
因为,只有通过对这些动态物理量的测量,才能更全面深入了解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或是某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等。
这些静态、动态物理量的测量,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器,仪器的结构形式可以是纯机械的,或是光学的、电子的,现在很多仪器是基于光、电、机相结合的测量原理设计的。
对于动态变化的物理量,若有相应的传感器把它转变成按比例变化的电量,然后通过测量这一电量求得该物理量,将使连续测量变得容易、方便。
这方法称为非电量电测法,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当掌握这些常见动态物理量的电测法。
要完成一项具体的测试任务,必须懂得如何组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测试系统,并能运用它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测试目的。
这就要求进行测试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与测试系统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诸如测量基础知识、误差概念、传感器结构、原理和特性;典型的测量电路;信号的显示、记录方法;以及信号的分析处理技术等。
当今,计算机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和普及,使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测量仪器产品也不例外,同样有很大的变革。
以通用计算机为平台的通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测量仪器及测试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数据传输储存能力强等优势,把计算机扩展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其功能更胜于以往的传统仪器,这种仪器是通过软件设计灵活定义测试功能,我们通常称它为虚拟仪器。
(完整版)《测井仪器原理》第三章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1)与地面计算机通信(包括对控制命令的解码、发送和 接收数据)。
(2)采集信号并处理。
(3)与发射电路通信。
二、主要电路分析
1.发送控制电路 2. 预处理电路 3. 发射驱动电路 4. 通信接口电路 5. 信号采集电路 6. C30主控制电路
+5V +15V C36
.1 8
OP1776S C14
4 5 U18 6
.1 -15V
NC74HC860
9 10
U18
8
NC74HC860 12 13 U18 11
NC74HC860
+5V R64 1K
NR
500KHZ
SER_TX SER_RX
NR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5
+
+
预处理
模数转换
堆垛处理
图3-5 子阵列处理框图
每个子阵列的信号经预处理通道处理后 经屏蔽双绞线传送到其上部的EA短节, 然后由EA短节中的七个DSP采集模块对 每个子阵列的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这 个处理过程形象的称之为“栈式存储”, 从而得到对应每个子阵列的七个特性信 息,每个特性信息占用96个缓冲区,每 个缓冲区字长为32位。
图3-3 HDIL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组成框图
经由地层传来的R-信号由多组线圈接收。每组线圈,包括 发送线圈,都是测量部分的子阵列,发射线圈是所有子阵 列的基础。仪器共有7个子阵列。都具有靠近发射线圈的接 收线圈。每组接收线圈都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是辅 助线圈(靠近发射线圈),另一个线圈是主接收线圈,图3-4 给出了每个子阵列的工作方式。
INC+ IN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4 观测仪器选择
1、在选择仪器时,必须从试验实际需要出发,使所用仪 器能很好地符合量测所需的精度与量程要求,但要防止盲目选 用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精密仪器。一般的试验,要求测定结 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
必须注意到,精密量测仪器的使用,要求有比较良好的环 境和条件。如果条件不够理想,其后果不是仪器遭受损伤,就 是观测结果不可靠。总之,仪器选择时既要保证精度,也要避 免盲目追求高精度。应使仪表的最小刻度值不大于5%的最大 被测值。
),即个别
r
测定的相对偏差。
因此,绝对偏差=测值×100%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而精密度则表示测量的重复性 或再现性。分析工作要求测量的准确度要高,精密度要好。但 精密度好并不能保证准确度也高。例如,某石灰石矿含CaO 的质量百分数为53.77。若甲分析得结果为53.50、53.56、53.86; 乙分析得53.41、53.42、53.40;丙分析得53.76、53.77和53.78。 比较三人的分析结果,可见甲的准确度低,精密度差;乙的精 密度虽好,但准确度却低;只有丙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好, 其测定结果是可取的。
电桥的连接方式有多种: 1/4桥连接:即电桥电路的4个桥臂中仅一个桥臂是测量应 变计,其它桥臂连接的是等值电阻。这种连接方式可测量出应 变,但测量值中包含试件的温差胀缩应变。
3.2 应变测量
B
R 1
R2
3.2.2 应变电测法
A
电桥的连接方式有多种:
U0
C
U1
2/4桥连接:即电桥电路 的4个桥臂中,一个桥臂是测
温度补偿的方法是设置温度补偿应变计,并按照一定的桥 路进行连接。温度补偿应变计与测试应变计都是相同的应变计 ,并且应该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粘贴在相同材质的物体上,测 试应变计粘贴在受力的试件上,温度补偿应变计粘贴在不受力 的物体上。
3.3 位移测量
结构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线位移如受弯构件的挠度 或竖向构件的侧移。角位移如节点的转动或扭转角等。
线位移的测量仪器有机械式百分表、机械式千分表、机电 两用式百(千)分表(如右图)、电测位移传感器等。
角位移的测量仪器有 水准管式倾角仪、电子倾 角仪。
角位移也可通过测量 绕某点转动的线位移及转 动半径计算得到。
3.4 应变场的应变及裂缝测定
3.5 力与温度的测量
测量力值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加载量和进行加载分级;对于 超静定结构测量支座反力。
3.2 应变测量
应变为单位长度范围内的伸长或缩短。
3.2.1 应变的机械测量法
应变测试手段除了电阻应变方法外,主要还有手持式应变 仪法和位移计法。
手持式应变仪法和位移计法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均是通 过百分表或位移计测量两点之间的伸缩长度Δl,设两点之间的 初始距离为l,则两点之间的平均应变可按下式计算:
的数值。刻度值的倒数为该仪表的放大率V,即V 1 。 A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2、量程S,是指测量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即仪表刻
盘上的上限值减去下限值,即 Sxmax xmin。
3、灵敏度K,是指某实际物理量的单位输出量与输入增 量的比值K, y 。
力值测量仪器有机械式和电测式两种。对于液压加载器, 还可根据油压表测量。
机械式测力仪是根据弹性元件的受力变形量与力值的关系, 通过测量变形确定受力大小,如压力环等。
电测式测力仪有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等 种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是根据弹性元件的受力应变量与力值 的关系,通过电阻应变仪测量受力大小。
3、应变计的粘贴
3.2 应变测量
3.2.2 应变电测法
4、应变测量电桥
应变计的电阻值随应变所发生的阻值变化量极小,甚至不 能精确测量出来。为此,在应变仪中设置电桥电路,将应变计 接入电桥电路,则桥臂上应变电阻的变化将导致桥路输出电压 或电流的变化,电压及电流信号是可以放大的,因而较电阻变 化容易测量出来。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7、可靠性,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包 括环境、使用和维护等),满足给定的误差极限范围内连续工 作的可能性,或者说构成仪表的元件或部件的功能随着时间的 增长仍能保持稳定的程度。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2 测量方法
第 3 章 数据采集与测量仪器
本章主要内容: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应变 测量,位移测量,应变场的应变与裂缝测量,力 与温度的测量,数据采集系统。
本章重点内容:应变测量与位移测量,应变 场的应变与裂缝测量,力与温度的测量。
本章难点内容:应变测量与位移测量,应变 场的应变与裂缝测量。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4 观测仪器选择
2、仪器的量程应该满足最大应变或挠度的需要。如在试 验中途调整,必然会增大测量误差,应当尽量避免。为此,仪 器最大被测值宜在满量程的1/5~2/5范围内,一般最大被测值 不宜大于选用仪表最大量程的80%。
3、如果测点的数量很多而且测点又位于很高很远的部位, 这时采用电阻应变仪多点测量或远距测量就很方便,对埋于结 构内部的测点只能用电测仪表。此外,机械式仪表一般是附着 于结构上,要求仪表的自重轻、体积小,不影响结构的工作。
x
4、分辨率,当输入量从某个任意非零值开始缓慢的变化 时,将会发现只要输入的变化值不超过某一个数值,仪表的示 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使仪表示值发生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值 叫做仪表的分辨率。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5、滞后,某一输入量从起始量程增至最大量程,再由最 大量程减至最小量程,在这正反两个行程输出值之间的偏差称 为滞后。
6、精确度 (1)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通常用误差 的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6、精确度
(1)准确度与误差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3 仪器误差及消除方法
1、误差分类
(2)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一组测量中,常保持同一数值和同一符号的 误差,因而系统误差有一定的大小和方问,它是由于测量原理 的方法本身的缺陷、测试系统的性能、外界环境(如温度、湿 度、压力等)的改变、个人习惯偏向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有 些系统误差是可以消除的,其方法是改进仪器性能、标定仪器 常数、改善观测条件和操作方法以及测定值进行合理修正等。
狭义测量:被测的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
被测的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
广义测量:对被测对象进行检出、变换、分析、处理、判
断、控制和显示等。这些环节的组合称为测试 系统。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组成:检出变换系统、放大系统、记录显示系统
技术指标:
1、刻度值A,指分度表上每一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被测量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3.1.4 观测仪器选择
4、选择仪表时必须考虑测读方便省时,必要时须采用自 动记录装置。
5、为了简化工作,避免差错,量测仪器的型号规格应尽 可能选用一样的,种类愈少愈好。有时为了控制观测结果的正 确性,常在校核测点上使用另一种类型的仪器,以致比较。
6、动测试验使用的仪表,尤其应注意仪表的线性范围频 响特性和相位特性要满足试验量测的要求。
3.2 应变测量 3.2.2 应变电测法
在测量过程中,常将某些物理量发生的变化,先变换为电 参量的变化,然后用量电器进行量测。
电阻应变法测量应变需要的仪器包括应变计和应变仪。其 中应变计属于传感器,应变仪属于放大、测量、显示器。
1、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应变计粘贴在试件测点表面,当应变计的电阻丝随试件发 生应变时,由于电阻丝长度和截面积的变化,导致电阻丝的阻 值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定量关系如下: dR K
百分率,即: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100%
真实值
例如称得某一物体的质量为1.6380g,而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1.6381g,测定结果 与真实值的差为:绝对误差=1.6380g-1.6381g=-0.0001g
相对误差=-0.0001g/1.6381g=-0.006%
3.1 测量仪表的基本概念
R 式中K称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是应变计的初始电阻。
3.2 应变测量 3.2.2 应变电测法
2、应变计的构造及主要技术指标
应变计的构造如图。 应变计主要技术指标:
3.2 应变测量 3.2.2 应变电测法
2、应变计的构造及主要技术指标
应变计的构造如图。 应变计主要技术指标: (1)电阻值。一般R=120Ω,应与应变仪匹配。 (2)有效长度L。所测应变为L范围内的平均应变;选择 应变片时应考虑测点范围的应变梯度及材料,对混凝土,L宜 为粗骨料粒径的3倍。 (3)灵敏系数K。表示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变化,与应变 计的构造和材料有关。
3.1.1 测量仪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2)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几次平行测定的结果相互接近的 程度,通常用偏差的大小来表示。偏差越小,分析结果的精密 度就越高。
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测定结果(x i )与平
均值( x )之差为绝对偏差(d),即个别测定的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为相对偏差( d
R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