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浅析
第2期 縛嗜巧似爱礞私V 〇l . 16 No .22021 年 2 月 Journal of CAEIT Feb . 2021doi : 10.3969/j.issn. 1673-5692.2021.02.015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浅析李硕K2,方芳“2,李祯静口,李晓文3(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2.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41;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为应对未来大国高端对抗,美军认为必须在各军种和各作战域开展协同作战,通过跨域无缝的指挥控制实现高效的进攻和防御效果。
为此,2019年,美参联会提出建设联合全域指挥控制 (JADC2)能力,并从作战条令、系统研制、技术开发和演习试验等各个层面积极开展能力建设。
文中分析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发展背景、内涵特点、发展态势、可能影响及美各军种推进联合全 域指挥控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指挥控制;美军;联合全域作战中图分类号:E 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692(2021 )02-197名6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US ArmyJ s Joint All-DomainCommand and ControlL I Shuo1', FANG Fang1', L I Zhen-jing1', L I Xiao-wen3(1.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 China ;2. CETC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Beijing 100041, China ;3. The 281,1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07, China)Abstract : To address future high-end warfare between great powers, U. S. Army believes it must conduct joint operations across all services and domains to produce efficient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effects through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 Therefore, in 2019,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proposed 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 (JADC2) , and has actively builded capabilitie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operational doctrine,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field test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matic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velopment posture, possible impact, and related efforts of the U. S. military services on JADC2.Key words : 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 (JADC2) ; command and control ; US army ; 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s (JADO)〇引言指挥控制是联合作战的核心,是决定部队组织 形式和作战样式的逻辑线。
刍议美军联合作战基本样式
锋绘2019年第6期168㊀㊀刍议美军联合作战基本样式陈豫闽(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摘㊀要:联合作战是信息化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美军作为世界上联合作战体制最为成熟的军队,研究其联合作战基本样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时间顺序,概略地从协同式联合作战㊁一体式联合作战㊁内聚式联合作战㊁集成式联合作战㊁理论式联合作战五个方面阐述了美军联合作战基本样式.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基本样式㊀㊀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频繁地举行包括联军军事演习在内的各类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以后加大了联合军事演习的频度,每年仅战区级聚合军事演习通常多达60-80次.其中,美军与东亚国家联合军事演习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可以说众多的军事演习不仅使美军积累了指挥经验,而且使美军完善了指挥体制,熟悉了指挥程序,提高了联合作战能力.美国诸军种联合作战经历,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战争时期的亨利 多纳尔森要塞攻防战,但现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实践则肇始于1991年海湾战争.1㊀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协同式联合作战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失败后历过数十年反思后进行的首场大规模常规战争,期间美军验证并实践了80年代形成的空地一体战 联合作战理论.但这战争只是在战区及各军种部队顶层实践了联合,几大军种及联军看似共同筹划与实施了作战行动,实则各打各的,战争期间,美军作战模式,仍以战区 战区军种 军种任务部队,按层级分别实施的方式展开.战区㊁各军种及军种部队虽都按照已初具雏形的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流程,但总体上仍按线性串行的方式展开.战区顶层完成总体的作战计划后,再逐级由各军种㊁军种任务部队细化㊁具体化为可用计划.此阶段,美军联合作战的集约化程度有限,仅初步解决了在较高指挥层级的统一问题.2㊀以反恐战争为代表的一体式联合作战海湾战争后,历经1996年科索沃空中战争经验的积淀完善,美军联合作战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期海军提出了 网络中心战 亦在2001年开启的全球反恐战争期间得到检验.特别是在伊㊁阿战争主要作战阶段,经统一实施的立体全域㊁同步异地㊁多向多样的联合作战模式,已成为绝大多数时间内作战任务的基本样式2003年伊拉克战争主要作战阶段,陆㊁空作战行动自战争之初就同步伴随展开,多国㊁多军种㊁天空地高度融合的联合作战使得指挥难度急剧增加,但同期美军联合能力及网络中心战技术相对成熟,高效地组织管理了联合作战能力较海湾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提升.3㊀以协作交战为趋势的内聚式联合作战2010年以来,美军通过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结合同期更加发展的信息及大数据技术发展,提出了以异型平台㊁不同要素的跨域协作式交战为主要发展趋势的未来内聚式联合作战模式.通过提升军种间大量不同作战要素㊁作战平台的互连互通互操作能力,从作战能力层面上完成对所有任务部队任务功能的全面整合,最终达成联合作战能力的数量级提升.在此联合作战模式下,特定单功能作战平台将获得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全面支撑.战区将根据任务需求灵活抽组定制作战力量,由战区带军种分域指挥机构和任务部队同步展开,配合实时作战评估和指挥控制流程,实现任务期间联合作战能力的高效快速滚动,适应动态多变的作战环境.4㊀以跨域控制为趋势的集成式联合作战2017年2月24日,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发布的«多域战:21世纪的合成兵种»白皮书,详细阐述了 多域战 概念的具体落实方案,明确提出要在联合部队内建立灵活㊁更具适应性的编队,通过改变部队部署态势加强对敌威慑. 多域战 要求美军的编制在小型化㊁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同时,还要具备覆盖多域的 T型作战能力,即横向要和其他军种进行融合,纵向要将其他军种优势力量融入自身,旨在打破军种㊁领域之间的界限,拓展陆㊁海㊁空㊁天㊁电㊁网等领域联合作战能力,以实现同步跨域火力控制和全域机动,夺取物理域㊁认知域和时间方面的优势. 多域战 是继 空海一体战 之后,美军在联合作战概念上的又一次创新突破,也是美军立足未来战争设计联合作战的最新观点. 多域战 区别于现有联合作战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各军兵种可以在不同作战域共享信息和资源,甚至同步行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无缝 链接.随着未来作战空间渐趋一体化,维度单一㊁军种独占的作战域将不复存在.5㊀以检验论证作为过程管理的理论式联合作战联合作战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作战概念开发和作战理论创新的全过程给予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为此,美军制定并发布了«联合作战概念开发»«联合作战条令生成»等一系列指导理论研究和转化的指导性法规文件,建立了科学的过程管理机制,规范了联合作战概念和条令的研发过程.美军尤为注重以 战争预实践 为突出特征的检验论证环节,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对新的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进行论证与评估,包括进行模拟和仿真实验㊁召开研讨会和专题讨论会㊁进行兵棋推演和实兵演习等,大大减少了作战理论创新中的非科学因素,推动了联合作战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随着美军联合作战样式不断的发展,其联合组织指挥机构也日趋完备,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为主体,能指挥区内各军兵种部队,可以与国家联合指挥当局实时沟通,拥有较强的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在当前我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中,可以参考美军的联合作战发展样式,提升战区主战能力.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作战理论先进与否,是衡量军队战斗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固守陈旧作战理论的军队必然要在战场上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不断探索并创新作战理论的军队必然能够掌握未来战争的主动权.紧跟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加速我军的作战理论创新,推动我军的联合作战体制改革,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陈学惠,杜健,等.美军作战指挥体制改革[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2]魏晨曦.汪琦,多域战 美军联合作战新走向[J ].中国军事期刊论文总库,2017.[3]詹姆斯 R.洛克三世.波托马克河畔的胜利 «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案»统一五角大楼[M ].刘向东,申迎丽等译.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的关键功能与性能要求
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的关键功能与性能要求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是一种集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通信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通信平台,其涵盖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极为重要。
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旨在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战场决策效率。
本文将就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的关键功能与性能要求进行探讨。
1. 关键功能要求(1)通信功能: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必须具备数据传输、语音通话、图像传输等基本通信功能,能够实现不同通信方式之间的无缝切换。
此外,通信平台还需要支持多种传输协议,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指挥调度功能: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需要能够实现对部队人员和装备的实时调度和监控,支持指挥员随时发布任务和指令,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动态监控和分析。
(3)信息共享功能:通信平台需要具备信息采集、整合和共享的功能,能够将多源信息进行整合并向相关人员及时推送,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4)安全保障功能:通信平台必须具备数据加密、身份识别、溯源跟踪等安全保障功能,能够保证通信内容的机密性和不可篡改性,防范通信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2. 性能要求(1)数据传输性能: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的数据传输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通信平台需要具备高速、高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指定的用户端。
(2)系统响应速度:通信平台的系统响应速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保障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3)扩展性和兼容性:通信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并且能够与不同厂家、不同协议的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4)稳定性和可靠性:通信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其最基本的性能要求,系统需要具备故障自动恢复、容错处理等功能,确保在各种环境下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综上所述,一体化指挥融合通信平台的关键功能与性能要求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只有在功能与性能均能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通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战场指挥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资料】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
【资料】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一、陆军司令部结构陆军有三种类型的司令部:陆军司令部(Army Commands),陆军军种司令部(ASCC)和直属单位(DRU)。
陆军司令部主要负责通过各种规程执行《美国法典》第10卷(武装力量)中诸多规定的各种职能.组成有:美国陆军部队司令部-U.S. Army Forces Command,司令为上将;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例司令部-U。
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司令为上将;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U。
S。
Army Materiel Command,司令为上将。
陆军军种司令部,是战区司令部的陆军组成部分,作为主要的执行机构而设置。
战区司令官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个ASCC 指定为联合部队的地面部队司令部或则作为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
组成有:美国非洲集团军/南欧特遣部队(U。
S。
Army Africa/Southern European Task Force),与新组建的美国非洲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少将;美国欧洲集团军/第7集团军(U。
S。
Army Europe/7th U。
S。
Army),与美国欧洲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上将;美国中央集团军/第3集团军(U。
S. Army Central/3rd U。
S。
Army),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美国北方集团军/第5集团军(U。
S。
Army North/5th U。
S。
Army),与美国北方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美国南方集团军/第6集团军(U.S。
Army South/6th U。
S. Army),与美国南方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少将;美国太平洋集团军(U。
S. Army Pacific),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第8集团军(8th U.S. Army)与驻韩美军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第1集团军(1st U。
[doc]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发展现状及能力简介
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发展现状及能力简介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美国综合CISR系统以及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国防部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它是实现“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中所概括的”主宰机动,精确打击,全维保护和集中后勤”四大作战概念的核心指挥控制系统.一,GCCS的发展和部署状况GCCS的前身是1962年开始建设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该系统主要由分布于全球的50多个指挥中心,60多个通信系统和10多个探测系统组成,分为战略,战区和战术三级.WWMCCS由于纵向指挥层次过多,横向互连互通严重不足,不适应中低级别联合作战的需求,信息不能共享,敌我识别也存在严重问题,已明显不能满足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实时响应的要求,因此美军决定研制GCCS取代它.1992年6月,美国参联会颁布了名为”武士CI”的美军下个世纪通信和协同作战总体规划框架性文件,GCCS就是根据这一指南设计的.GCCS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需求和方案,制定系统标准和作战政策,条令,使各军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话音,图像,报文和视频系统的互通.第二gi”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所有的CI 系统相互连通,组成一个联合互通网.第三阶段为目标阶段,最终将实现所有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系统和情报网之间最大程度的互通,并将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海军”哥白尼CI体系结构”,空军”战区战斗管理系统”和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完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全球信息管理控制体系.1996年8月30日,GCCS开始投入使用,同时停止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运行.199754?年9月,美参联会宣布绝密级GCCS(T)运行,代替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最后一部分.1998年, GCCS3.O版本软件操作系统取代2.2版本,并着手开发GCCS4.0版本.该版本对公共作战图像和综合成像,情报进行了升级,增强了数据的输入能力,改进了行政管理软件.GCCS在全球共设625个基地,国防信息系统局计划于2o03年将其全部部署完毕.与WWMCCS一样,GCCS通过卫星,雷达传感器进行预警和攻击评估,帮助国家指挥当局选择适当的反击行动.系统还可传输应急行动信息,伤亡评估信息,各种文电等.GCCS的未来发展计划主要侧重于国防信息系统网,国防文电系统,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全球作战支援系统,指挥控制和信息保密的进一步集成.二,GCCS系统体系结构和能力GCCS是一种分布式H-算机系统,采用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体系结构以国防信息系统局制定的信息管理技术体系结构框架(TAFIM)为依据. 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融合能力,能为指战员提供融合的,实时的通用作战空间图,满足从国家指挥当局到联合特遣部队各级指挥员的作战需求.系统具备全球的态势感知,信息插入,显示和预警,合作性计划,作战过程拟定,情报任务支援和实施实时作战的能力;能使所有指战员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获”N-所需的情报,从而大大提高美国防部的指挥控制能力. 它的计算能力比WWMCCS提高了100倍.然而,GCCS的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等设施仍基本上沿用WWMCCS体制.”9.11”事件后,美军认识到未来的作战对象可能不是特定国家的正规军队,而是难以预测的非常规威胁.为对2OO3~6期付来自恐怖主义.4-j’-子的挑战,美军决定调整联合指挥体系,根据2002年4月17日公布的《联合司令部计划》,美军一方面调整联合司令部的编制体制. 将目前的9个联合司令部将调整为10个;另一方面,加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情报搜集,.4-j’-析与安全保密能力,对GCCS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精确度得以改善,公共作战图像中增加许多应用程序(包括联合成像,跟踪后勤保障,人员和弹药),以与外部系统和传感器进行通信.同时,在美国国防部《四年一度防务评审》中,列举了将要加强研发的情报搜集,分析与安全保密的技术装备,例如,可用于情报搜集XF台的低暴露技术,能探测敌安全保密设施的微型自动传感纳米技术,能对情报进行实时处理,解码,破译和誊写的先进并行处理与量子计算技术,用于跟踪敌人并可对试图进入网络或设施的个人进行保密验证的生物统计学技术,商业地球遥感成像技术等.从2001年至2010年,美国防部将为改善GCCS系统投资7千万美元.GCCS也是一种基于软件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操作环境(COE)在内的模块式体系结构,并被纳入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的公共操作环境(DIICoE).DIICoE分为四层,第一,二层分别为系统硬件和软件,主要为商用现货,各军种编程代码用Ada,C和C++语言编写;第三层为通用支持应用软件,包括多媒体,通信(电子邮件和会议),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第四层是核心任务应用软件,主要是各军兵种的专用软件.如海军跟踪潜艇和空军跟踪空中目标的软件.1999年后DIICoE逐步向三层结构转变,主要软件部件用Java语言重-’N.这将增加软件的可移植性,并建立起更加开放的软件部件框架. GCCS的体系结构由作战概念,功能结构,物理结构和运行结构组成.严格按照作战概念进行功能分解,以形成多层次的功能结构.功能结构的关键是作战概念组织结构和条令.物理结构(亦称技术结构)描述GCCS所使用的基本技术设备,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设备,给出组成整个GCCS的各个部分的互联关系.换言之,物理结构定义了技术构成因素,如处理XF台,通信网,应用,数据库等,以及连接这些因素的规则.运行结构,通过将功能结构映射到给定的运行模式下的物理结构上来实现.GCCS 是通过下列8个功能域,来支持作战,动员,部署,兵力运用,支持和情报等项任务域的.这8个功能域是:威胁识别与评估,战略计划辅助,行动过程拟定,执行计划的实施与监控,危险.4-j’-析,公共战术图像等.GCCS的最高一级(战略级)由中央总部,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军种司令部,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等九个分系统组成;第二级(战役级)由最高一级网络延伸,组成战区/总部级自成系统的网络;第三级(战术级)由战区内各军,兵种司令部局域网组成. 网络内部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可根据需要临时增设用户终端,可实现各网络之间互通.随着美军武器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其战略指挥控制系统将与各军种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融为一体,且信息化的战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作战武器平台均将联人该系统.GCCS的核心功能包括应急计划,兵力部署,兵力状况,空中作战,情报,陈述信息,部队位置,火力支援,勤务等.除美军全军联合的GCCS外,美军陆,海,空三军都拥有自己的GCCS.它们都是各军种的最高一级(战略级和战区级)指挥控制系统.三,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A)GCCS-A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三个组J~.4-j’-2;--,是陆军的战略和战区指挥控制系统. 它上与GCCS接口,下与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接口,能给战略指挥员提供战备信息,计划,动员和部署能力;给战区指挥员提供公共操作图像和有关的敌我状态信息,部队部署计划和执行工具(接收部队,战区内计划,战备,部队跟踪,部队前进,执行状态)以及与联合,联盟部队和战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全面互操作.GCCS—A是一个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保障了从国家指挥当局,战区总司令到联合特遣部队司令员对陆军部队的支持,给陆军从战略联合GCCS系统到军及军以下各级提供无缝的扩展.通过建立运行于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联合技术体系结构(JTA)的GCCS—A应用程序和与陆军内部其他指挥控制系统,其他军种的接口,GCCS—A实现了兼容和互操作.GCCS-A由计算机硬,软件和通信系统组成,它也是一个基于客户机/Jtl~务器的系统.系统组合了三套老式的指挥控制系统: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标准战区陆军指挥控制系统,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美陆军从1996年开始在全球各战区部署GCCS—A,20oo 年8月:xk:XF~战区的GCCS—A开始运行,使接收战术信息和准备战略规划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2001年GCCS-A已部署到欧洲战区,预计2003年整个GCCS—A部署完毕.四,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M)GCCS-M是美海军战略和战区级的指挥控制系统,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7舰队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战区陆战队,驻日海航部队,驻日陆战队,驻韩国海军部队(含陆战队)都可使用该系统.目前,美国已有300艘舰艇和潜艇,57个岸上指挥所,3O套战术派J-i=系统装备了GCCS-M.系统能给海军岸上和海上指挥员提供近实时的公共作战图像,提高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通过接收,恢复,显示与当前战术态势有关的信息,辅助指挥员进行指挥决策,使作战人员能计划,协调,演习,执行和评估海军作战和联合作战.GCCS—M是一套终端开放的体系结构,系统55?这是一位有着3O年军龄的老兵13O年来,她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战士,靠自学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学业,成长为一名总工程师!她长期从事一线通信保障工作,把大半生的情和缘倾注给了国防通信事业.她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一—卜-—卜一+一+—+一+-—卜一—卜一+—+一——卜一—卜由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集线器,加密设备组成,可综合多个CI功能域的信息.无论是舰上的还是指挥部的GCCS—M体系结构,均与传统的联合海上指挥信息系统(JMCIS)的体系结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GCCS—M将用WindowsNT服务器和客户机取代Unix的服务器与客户机工作站.GCCS—M具有如下能力:提供单一综合的C4I系统,接收,处理,显示,保持和评估己军和盟军部队的特点,兵力使用进展,物质条件,战备情况,作战能力,位置信息和配置情况;通过各种综合的情报服务和各种数据库,为海上战术指挥官提供及时,可信,融合的公共战术图像;在战区总司令的控制下,计划,指挥和控制部队的战术行动;向战术支援中心提供数据库能力,能从接收的文本格式文电和各种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显示每个工作站上装载的GCCS—M,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监视;为装备有TOMA. HAWK系列导弹的潜艇,提供接触位置数据和精确超视距瞄准数据;向水面,空中和水下作战平台提供作战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资源及时管理的综合水域图像;为作战指挥员探测并显示对作战平台有威胁的信息;分析战术平台传感器数据,并向其他舰队分发;相关单链路属性或单发射源电子情报航迹;以图像形式提供反潜战后任务的重演;为作战区域的海上巡逻机提供安全飞行计划,协调海上巡逻机与基地间的调动;支持所有图像需求;支持实时接收,56?功三次;获得过全军科技练兵软件制作的金牌和沈阳军区通信电子对抗科技竞赛”两金一铜”奖牌;有1O余篇学术论文在全军专业刊物上发表;主编的《话务》专业训练一书,在全军发行并被列为全军话务员必用教材.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阳军区联勤部通信总站的总工程师胡晓燕.奋力拼搏世纪之交,军队话务面临由模拟走向数字化的变革,这一变革使胡晓燕兴奋无比.可如何使数字化新装备与兵役制改革后的新一代值勤战士”接口”,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这成了她反复思考的问题.传统的训练手段,值勤方式及《话务》教材己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必须尽快研制出适应新装备的模拟仿真传输反水面战改进计划飞机的战术图像数据;提供综合军事情报数据和文电应用;支持海军海上部队短时间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评估等.五,空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是空军C4I系统的战略部分,即空军最高级别的CI系统.该系统能在必要的时间和地点为空军军级至战略级提供数字化分发信息的途径.太平洋空军,驻日空军第5航空队,驻韩空军第7航空队,驻关岛国的第13航空队等均使用了该系统.系统中的作战情报系统,能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情报信息,并为空军最高司令及战区指挥官提供准确的,近实时的情报信息;应急战区自动化计划系统,能产生并下达日常空中任务命令,并监视其执行情况;空中任务支援系统,能为战斗航空兵, 轰炸航空兵,空运航空兵和特种作战航空兵提供作战任务计划;其他分系统可进一步提供飞行跟踪,资源和补给品管理,通令和信息传输导航,战场情况分析,计划制定等附加功能.该系统可将海军”宙斯盾”巡洋舰的导弹跟踪信息及地面”爱国者”导弹中队连接一起,形成立体覆盖的防御体系.口(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本栏责任编辑:郭小青2003~6期尹蝴砰。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
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
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
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
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
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
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
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
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
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
美军结协作战的C4系统
美军联合作战的C4系统[内容提要] 美军联合作战的C4系统是联合部队指挥官用来搜集、传输、处理、分发和保护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工具,是美军指挥与控制支援系统中的信息交换与决策支持的子系统,对成功实施联合作战至关重要。
美军联合作战的C4系统,主要包括国防与联合C4系统和军种C4系统两大类。
一、国防与联合C4系统国防与联合C4系统多达20余种,涉及面宽,覆盖范围广,能迅速满足联合作战在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为联合部队指挥官实施正确的指挥与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1、国防信息基础系统。
该系统是美国防部的信息传输、处理、储存、控制、恢复和显示源,是计算机、通信设备、数据、运用、保密、人员、训练和其他支援结构互相连接的系统,能够满足国防部的地区和全球信息需求。
该系统通过话音、数据、影像和多媒体同用户连接。
2、国防信息系统网。
该网是国防信息基础系统的子系统,提供统一的全球终端站间远程通信,通过传输信息支援军事行动。
其运作对终端用户不公开外显,有助于信息资源管理和对国家安全与防务需求做出反应。
该系统将建立一种无缝、安全、灵活、可靠、高效的远程通信网,满足国防部所有的终端信息需求,使联合部队指挥官能在全球将其力量集中在冲突点上,并控制战斗空间。
3、联邦远程通信系统2000。
该系统是美国政府的电话和数据系统,同国防信息系统网和美国防务商用远程通信网兼容,可为国防部提供下列服务:为普通用户提供话音转换和传输服务;传输压缩的电视影像;转换和传输原始的或打包的数据;为需要高数据流量或需要使用集成军种数据网的系统提供转换和传输服务。
4、保密话音系统。
该系统采用国防信息系统网和公共转换网的传输与转换能力,通过使用保密电话组件111终端和扩大用户数量,改善了国防部的全球保密话音能力,可为国家指挥当局和国防部提供点对点保密话音、保密会议呼叫和接口能力。
5、自动数字网。
该网是受国防信息系统局控制的信息储存与发送转换网,由自动数字网的转换中心、军种与防务机构处理设施和各种终端设施组成,为附属的自动数字网终端提供有限的转换功能,满足国防部作战需求。
联合作战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
联合作战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导读本文节选自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参谋学院联合高级作战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主要分析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的现状、需求、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论文阐述了指挥控制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军条令为基础对文中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详述,介绍了认知层次结构模型与OODA循环模型;介绍了美军四大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这些系统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向是“综合集成”;探讨了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案,给出了“要着力加强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的最终结论。
论文紧贴联合作战指挥控制问题和美军建设实际,说理清晰、论据充分、论点突出。
当前,美国四大军种互相独立,各自投资构建了本军种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些指挥控制系统配置独立、运行独立、互不相干。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每一个战役层面的事件都是带有联合作战性质的。
联合出版物(JP1)《美国军队条令》中指出,“在开展军事行动时,美国军队是一支联合武装力量……在任何作战背景下,美国军队在联合方面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将是取胜的关键优势。
”各军种为了能够将作战能力融入联合作战,都为各级研发了具有互操作性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但没有一家真正做到了整合集成。
这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是依托目前仅仅实现互操作的系统继续运行,还是另辟蹊径呢?虽然指挥控制(C2)并不包括杀伤、侦察探测或保障供给等功能,但它是一种作战力量倍增器,而且地位作用极端重要。
指挥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作用:(1)为军事行动提供作战目的和方针指导。
(2)整合统一下级部队和保障力量的具体行动,使各种单一的军事活动产生协调联动的效果。
(3)决策应急行动,分配作战资源。
本文认为,只要各军种仍在使用各自独立的指挥控制系统,联合军事行动就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整合。
如果联合作战是未来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方式,国防部就必须要为联合部队指挥官(JFC)研发一种统一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够在全域范围内整合所有的陆、海、空、天和网络空间作战能力。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国防大学外军外语教研室崔师增美军联合作战的缘起与内涵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
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
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联合作战”与“合同作战”的区别,是军种与兵种的区别。
联合作战是指“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合同作战则是指“军种内部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美军长期实施联合作战,主要是由其时常在本土外作战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军种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美国在海外的所有作战任务。
如果不是国外作战的绝对环境,那么联合作战就不一定是未来进行战争唯一的作战样式。
美军联合作战的内涵主要是“联合”而不是“作战”,联合的关键是协调和指挥体制问题。
因为联合作战就像是一个多部门机关,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任务,但不能代替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所以联合作战条令不能取代军种作战条令。
如何实施作战,则由各军种条令解决。
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三个阶段美军《联合作战纲要》指出,联合作战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以指挥体制变化为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以前),联合作战时,美军在军事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建立“陆海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的协调实现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
此时,陆军和海军分别在各自空间行动,联合的实质是“战争目的一致性”的联合作战。
第二阶段(1942~1986年),美国出兵欧洲,仿效英军指挥体制于1942年建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机构。
通过参联会的协调,实现美国内部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和与盟军之间的联合作战。
在这段时期,火器射程增大,当两个军种在相邻地区作战时,火力在接合部的浅近纵深可进行相互支援,由此,这一时期的联合作战被称为“有限火力支援”的联合作战。
第三阶段(1986年后),美军联合作战是指空、地、海、天、特种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
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
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
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
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
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
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
伴随着美军全球信息栅格系统的高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系统作战的概念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最终美军作战理论将网络空间确立为一种与陆、海、空、天并列的作战域。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陆军将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作为推进陆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决心按照正规军事化组织的标准和结构高质量建设网络作战部队。
自陆军网络司令部于2010年成立以来,美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武获山. All Rights Reserved.2005年美国陆军网络空间力量组织结构2016.12军 事 纵 横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网络空间力量建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将陆军网络作战体系组织架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面,在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的指挥下,作为陆军网络作战行动唯一的领导机构,陆军全球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负责态势感知和指挥协成立陆军网络司令部随着美军对于网络空间依赖程度的加深,控制和削弱网络威胁持续成为美军关注的重点任务,组建独立负责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机构的呼声在美军内部日益高涨。
在2008年“扬基鹿弹行动”的直接推动下,美军决定结束军种单位独立分散发展网络作战能力的局面,通过并、撤、转、改等措施对相关机构进行结构重组,成立全面负责网络空间作战调工作,在美军联合部队网络力量体系中,该机构发挥军种全球网络作战与安全中心的功能。
在第二个层面,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是各作战司令部的支持元素,负责“指导网络作战行动,管理和防御属于陆军管辖的全球信息栅格元素”。
战区内各地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构成了陆军网络作战体系的第三个层面。
此外,陆军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是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的战术控制,每个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也都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
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陆军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陆军网络企业技术司令部/第9信号司令部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亚太地区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美国本土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欧洲地区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南方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中东地区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本土地区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作战 控制作战 控制战术 控制直接管理行政管理的联合指挥机构,美国陆军网络力量组织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对装备建设的影响
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对装备建设的影响美军将联合作战概念作为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
联合作战概念已成为美军装备建设的重要牵动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军联合作战概念的发展,联合作战概念指导装备建设的主要方法,以及联合作战概念牵引下武器装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为了应对未来日益不确定安全环境的挑战,实现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美军将联合作战概念作为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不断创新发展,使其成为变化最深刻、最活跃的领域。
联合作战概念已成为美军装备建设的重要牵动力,成为军事理论与装备建设之间的桥梁,影响着美军的武器装备建设方向。
一、创新发展的联合作战概念成为美军转型的理论指导美军认为,“概念是思想的表达,联合作战概念是未来作战的可视化表达。
”“通过开发联合作战概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得到详细说明,然后通过联合试验和其它评估手段对联合作战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美军大力加强一体化联合作战概念的开发,不断推动其深入发展。
2003年以来,美军先后制定出由《联合作战顶层概念》为指导,《联合行动概念》、《联合功能概念》和《联合集成概念》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系列联合作战概念文件。
它们以2012~2025年为时间参照点,分别从顶层、作战、功能等角度描述了未来一体化作战的环境、原则和能力等。
《联合作战顶层概念》主要描绘美军在2012~2025年之间可能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军事问题,确定未来联合部队应具备的特征,明确了未来联合部队应如何作战,为开发《联合行动概念》、《联合功能概念》和《联合集成概念》提供框架。
《联合行动概念》用于勾画特定军事行动中美军所面临的挑战、解决挑战的方法、要实现的作战目标及所需的能力,并用于指导《联合功能概念》、《联合集成概念》和各军种作战概念的开发和集成。
《联合功能概念》描述未来联合部队如何完成特定的军事功能,确定实现联合行动概念及支持未来联合部队作战所必需的功能能力和特征,并为开发《联合集成概念》提供框架。
一体化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总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虽然更加复杂,但在规模和时间上体现出了小规模、速战速决达成目的的特点,联合作战向战术层次不断延伸。
“营”作为战术基本作战单元,融入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是联合作战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联合作战的主要力量。
在没有上级网络通信支撑的条件下,“营”作为一个战术基本作战单元,难以有效融入到联合作战体系中。
美军通过WIN-T增量计划,分队间通信构建主要依靠移动卫星为主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了连一级的基本作战单元功能。
在卫星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构建到营一级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营一级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功能。
除此之外,以网链一体化融合互补思想将联合作战数据链终端或嵌入式终端模块按需集成应用到营级战术单元的指挥信息系统中,可以作为另一种解决方法。
战术分队指挥信息系统通过接口和协议格式的转换设计,融合到联合作战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从而融入到作战体系中,实现与网内作战单元之间的互联体现“联合”向战术层次的不断延伸除了地面构建指挥所到单兵末端的通路外,另一种表现是在空地或空地海一体联合作战(如渡海登岛作战)中。
当前线作战单元请求空中火力或者水面舰艇火力支援打击时,“营”及以下战术单元,甚至单兵,需要与联合指挥部授权的空中作战单元或者水面舰艇单元建立通信联络(如图1所示),以快速精确地引导火力支援打击行动和反馈评估火力打击的效果,从而决定是否再进行一波火力支援打击行动。
受限于空中作战单元的空间与载荷以及空中作战平台自身通信需求,在技术和联合装备建设未有突破之前,地面战术单元采用空中作战单元的体制进行地空通信联络是一个有效解决联合作战下火力支援通信联络的途径。
设备形态与装备方式在不影响地面战术单元作战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与现有装备一体化的兼容设计。
当兼容设计无法满足时,可以采用车载方式装备于营指,背负方式根据任务需要加装于连指,特种和武装侦察应用时则采用手持便携的灵活编配方式。
战术通路延伸图如图1所示。
灵活实时的指挥控制斗,依托多维一体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指挥员可以同下级指挥机构、一线指挥员甚至单车、单兵进行实时联络,控制行动。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研究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美军通过联网化的传感器、指挥决策系统以及武器发射平台建设的网络中心战以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美军通过网络中心战实现了各作战要素之间高度共享战场态势,增强了部队的作战能效。
研究分析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情况,对中国军队网络中心战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中心战、态势感知、联合作战为提高军队在信息时代的作战能力,美军通过完善的网络链接整合各种武装力量,增强信息共享、战术协同、信息质量。
为各作战单位提供战场态势共享,高度同步联合任务部队,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全面提升美军作战部队完成任务的能力,缩短战斗时间、减少伤亡以及无辜受害者。
一、网络中心战概念及特点1.1网络中心战网络中心战是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产生的战争理论。
是军队对信息时代发展在战略高度上的一个反应。
网络中心战从广义上定义为综合运用一支全部或者部分网络化的部队所能利用的战略、战术、技术、程序和编制,去创造决定性的作战优势。
1.2网络中心战特点网络中心战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化的部队强有力的改善了信息共享。
2)高度的信息共享协作增强了信息质量,提高了共享态势感知能力。
3)增强了军队机动性和火力打击精度以及反应速度。
4)部队可以分散在更广阔的战场空间,协调一致的行动。
网络中心战的这些特点能为所有参战指挥官提供实时信息,使其能准确理解、认知其所处战场战术态势,并在上级指挥官的意图引导下高效行动。
二、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状况及应用随着高科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军队作战理论的核心,成为各国军队研究的重点,美军信息时代作战理论也在不断的创新,美国国防部于2001年提交了《网络中心战报告》,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正式确立。
美国军队转型办公室、副国防部长办公室以及网络和信息综合机构,从2002年便开始对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框架进行初始化构建研究,2003年美国军队转型办公室启动了“网络中心作战概念框架”项目,研究网络中心战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探析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探析美国是进行新军事革命最早的国家,美军是军事信息化建设进展最快的军队。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形成的背景、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体制的基本构成和保障要素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
当前,美军在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培养了大量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
一、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形成的背景美军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称为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美军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指,根据“凝聚式联合作战”的需要,构建与教授联合作战知识体系,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各军种人才联合作战素质的军事院校教育活动。
美军建立与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的大背景是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的形成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经过了约20年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军虽有丰富的联合作战实践,但没有形成相应的联合作战理论,更没有提出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概念。
1986年,国会通过的《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催生了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美军开始由工业时代的协同式联合作战向信息时代的凝聚式或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
它在推动美军发展联合作战理论、实施联合教育训练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推动美军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上看,该法律有三条规定最为重要。
一是设立“联合职责军官”专业,对这类军官的地位、作用、职能,以及选拔、培养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实际上,“联合职责军官”就是联合作战军官,包括联合作战指挥官和参谋军官,美军共有这类军官约9000名。
以前,在美军法规规定的军官类别中,只有各军兵种军官、后勤军官等类型,未设“联合职责军官”。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组成与使用
目前,美军作战力量的合成编组已从军种内的多兵种合成编组,向跨军种的多兵种甚至全军种的集成编组过渡。
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正在加紧组建新的陆空一体化地面部队、海陆军机械化部队、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及其他新的联合作战军种。
一、以海军为先导,以空军为主力,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观念。
美军强调联合一体化作战理念,具体言之,战争的胜利不再仅通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取得,而主要是要通过利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人的指挥、控制、通讯与情报(C4ISR)系统等关键设施来取得。
(一)海空联合的新趋势科索沃战争是以海空军主要力量的联合作战,它证明了一些西方军事家们的看法:陆军部署速度慢,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空军反应快速,但却没有持久作战能力,海空联合作战才是未来作战的最主要趋势。
从冷战后的局部战争看,除“外科手术式”的小型空袭作战可能不需要海军协同外,其他都有海军密切配合。
其原因是:1、海上力量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首选兵力。
海军舰艇可以在公海上任意自由航行,平时即可部署全球重要海域,并具有很强的远征能力。
2、使用航母战斗群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惯用做法。
美军认为航母战斗群具有机动性好、突击威力大,防御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能够独立进行进攻和防御任务。
3、海军空袭打击力强,有些作战能力无法取代。
在最近几次大型战争中,海军不但出动的飞机架次较多,发射的巡航导弹也最多。
(二)空天联合的新构想1999年初,美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
新构想规定了作战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划分,即:航天部队负责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夺取制太空权,空军部队负责快速兵力投送,实施纵深打击,夺取制空权,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实施全球监视,夺取制信息权,海军舰载机部队负责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力量对敌实施近距离作战。
新构想提出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地面力量协同的三种作战样式。
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研究
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研究2022年3月公开《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战略摘要》,阐明了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并非一种装备或系统,而是塑造未来联合部队指挥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战争的所有层级、所有阶段,实现全域协同、联盟协同的感知、理解和行动的能力,加速OODA闭环,谋求信息与决策优势。
一是感知能力,指发现、收集、关联、融合、处理、利用和共享合全域指挥控制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直接从分布式传感基础设施中提取、集成和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作战环境、对手行动意图以及敌我双方行动。
三是行动能力,指做出决策并传递的过程。
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可使用规划和决策支持工具,依托弹性可靠的通信系统、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灵活的数据格式,确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运作机理及复杂程度“全联网指挥控制与通信”合作意向声明,旨在创建美英“任务伙伴环境”,实现双方指挥控制系统的无缝协同,增强联盟信息共享能力。
“联合作战云能力”项目于2021年7月启动,旨在以多云环境替代此前“联合企业国防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的单一云环境,提供跨密级、跨功能、跨作战域的集成解决方案,打造全球可用的战术边缘云能力及增强的网络安全能力。
此外,DARPA于2019年开始布局的“马赛克战”系列项目,也是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重要支撑。
其中,“自适应跨域杀伤网”和“缝纫针”项目是实现美军异构网络与系统互操作的重要项目。
美空军推动联合全域指挥控台;2019年被列为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技术引擎,目标演变为构建分布式作战系统簇,通过韧性通信网络连接陆海空天网各作战域有人、无人作战单元,获取并融合各类传感器数据,为联合作战部队提供更有效的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
2023年3月,美空军部为确保其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相关工作更加统一、体系作用更加高效,提出“战斗网络”概念,整合美空军、太空军与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相关的50余个项目,阐述其实现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能力所需的“物理架构和产品架构”。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美国陆军迫切需要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
为了确保美国陆军在未来的作战中保持领先地位,他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
一、未来作战理念1. 多领域联合作战未来的战争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陆军作战。
美国陆军认识到需要与其他军种、特种部队、情报机构等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威胁。
2.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战争的本质。
未来的作战将更加依赖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美国陆军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和通信系统,以确保优势情报的获取和快速指挥。
3. 高机动性和灵活性未来战争将更加注重机动性和灵活性,美国陆军需要发展新型的装备和战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
例如,无人机、装甲车辆、便携式武器系统等将成为陆军主要的作战装备。
二、装备需求1. 智能化武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武器系统成为未来陆军的重要需求。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自主决策和自动化执行任务,提高作战效能和人员安全。
例如,自动化的无人机编队,可以在没有人类操控的情况下执行侦察、打击等任务。
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助于提高士兵的训练效果和实战能力。
未来陆军需要更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帮助士兵进行实战模拟、战术决策训练,并提供全方位的战场情报。
3. 高效能能源系统作为现代化军队的核心需求之一,高效能能源系统将大大延长装备的持续作战时间和战场适应性。
美国陆军需要更加便携、高效能的能源系统,以支持各种电子设备和装备的运行。
4.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在信息化战争的时代,保护军事网络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陆军需要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以防止敌方对军事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
总结:未来的作战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信息化、智能化和机动化将是美国陆军的重点发展方向。
美军网络化战术流程
一、陆军指挥、控制、通信与战术项目执行办公室简介陆军指挥、控制、通信与战术项目执行办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Tactical)总部设在马里兰州,该办公室及其下属机构为作战人员提供所需的在现在和未来都占有优势的网络化任务指挥解决方案(networked battle command solutions)。
该办公室的首要目标是为部署到战区的部队提供技术支持。
它正在加强其现有的技术,以满足前线部队不断发展的需求,以及为每一种技术提供现场和远程支持。
在当前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该办公室的团队通过天空和地面的各系统,已经减少了友军误伤,能够让用户在其地图上查看敌军、友军、中立的人、对象或事件的图标。
在该办公室协助下,指挥官们在计算机屏幕上制定作战计划并体验情报共享,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该办公室安排卫星信道给使用这些系统的部队和其它部队,如那些火力和后勤计划单位及间接火力的感知、定位和响应单位。
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为47个重点采购计划提供支持,涉及计算机科学、程序管理、工程、信息科学、安全、后勤学、承包与采购和会计与预算等领域。
该办公室开发、获得和投入使用多种产品,包括指挥控制应用软件、发电机、电台、计算机、服务器,并且对这些系统进行功能整合和无缝集成。
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在美国本土的或远离本土的作战训练中心,作战人员的身边都会有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该办公室保持对军队全力的培训及排除系统故障,这样军队就能够专注于他们的首要目标,即与敌人作战。
该办公室在被称为《部队规定装备配置》(Unit Set Fielding)的陆军流程的五个阶段已经支持了118个作战单位,现在和以后,只要那里的作战人员需要,该办公室就会为其提供网络化作战指挥解决方案的培训、装备、准备就绪及重置。
二、陆军指挥、控制、通信与战术项目执行办公室的使命和目标使命:开发、装备及全力支持网络化作战指挥解决方案以增强作战指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在战场上,定位和跟踪友军/敌军的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战争迷雾”。
现在,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PM JBC-P)计划将改进后的美国陆军蓝军跟踪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蓝军跟踪系统(FBCB2/BFT)投入战场使用。
被称作“联合能力释放”(JCR)的新技术确保了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及改进后勤保障能力工作的落实。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已经实现了卫星信道转移的大面积卫星覆盖,为各系统提供直接通信服务和增加信息流,可大大增强作战及训练环境下的灵活性,同时还可节省资金。
由于当今美国政府财力有限,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不仅要为战场上的士兵们提供较好的产品服务,而且还要实现现代化勤务部队的效能提高及成本降低。
统一合并勤务部队意味着,至少截至2016财年可为美国陆军节约费用2.76亿美元。
“两步走”“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是美国陆军通信能力改进“两步走”的第一步,其对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至关重要,是士兵们赖以感知战场态势和进行战斗指挥与控制的根本。
改进后,该战术通信网络系统包括计算机、全球定位装备及通信设备,它们联合为战术级指挥员提供接近实时的战场信息。
而在各种车辆中的士兵则可标定和跟踪敌方和己方部队的位置及相关目标,同时也可交换信息。
将运动跟踪系统(MTS)集成到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系列系统中,以此提高态势感知能力,这是由美国陆军进行的诸多改进内容之一。
MTS分为车载或非车载控制站配置,用来跟踪后勤编队,其具有无线电频率识别能力,可对运送中的关键物资实施接近实时的监控。
两份关键性的合并决议备忘录的签署为美国陆军将上述两个类似技术系统集成到一起奠定了基础。
2006年,美国陆军提出采用FBCB2/BFT以取代MTS。
2010年,由美国陆军指挥、控制与通信战术项目管理办公室(P E O C3T)牵头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提出将MTS办公室从美国陆军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美国陆军对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2012年11月9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的网络集成鉴定13.1中,美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的一名士兵使用“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49《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属的企业信息系统办公室转入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该备忘录于2011年10月2日生效。
上述两份备忘录的签署旨在减少对项目各自管理、合同、卫星信道、作战单位及后续支持的需求,从而减少相关费用的浪费。
尽管未说明具体细节,但上述备忘录的签署取得一定的成效,即大大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并确保了M T S 与FBCB2/BFT 之间的相互协作性。
这一重大转变现在已使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的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能够接近实时地共同联络和跟踪各机动后勤平台及物资,以及安全、及时地完成支援各类作战的各项指令分发任务。
有超过一半的驻阿富汗美军后勤支援平台已安装了“联合能力释放”软件,这些后勤支援平台预计将进行改进。
徒步士兵无法领会这一变化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先前,M T S 软件采用的是单独的网络和不同的协议,阻止了信息共享。
在阿富汗,F B C B2/B F T 平台只能获得保障车辆所在地的信息,但却不能获得关于其机动保障车辆的信息,而如今却有了一个解决方案——“联合能力释放”软件共享网络。
一般来说,一项重大能力的改进都会带来高额的成本费用,但美国陆军将其M T S 软件办公室并入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的这一做法,却有利于削减开销、简化程序和较好地整合资源。
在2012财年,这一转变直接为美国陆军节约了近2 000万美元的费用,截至2016财年,预计这一数字每年还将超过3 000万美元。
尽管MTS 和“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最初均各自拥有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但它们当初还是共享了同一网络技术,所以,就蓝军跟踪系统软件网络而言,上述两个系统是可兼容的。
依照2006年签署的备忘录,上述两个项目的管理部门选定了基于MTS 更新程序的通用计算机处理硬件。
同一网络和硬件为利用FBCB2生产线软件来完成MTS 与“联合能力释放”系统的有效集成创造了条件。
协调统一行动美国陆军将MTS 软件办公室并入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不仅为提升能力建设创造了机会,而且也为产品服务、作战使用等方面赋予了新的效能。
统一整合野战勤务代表(FSRs)和守备作战可以大大削减成本开支,同时大大提高野战勤务代表的工作业绩和勤务支援能力。
依照各保障系统的配给情况,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通常为旅级战斗队配备一名专业野战勤务代表,遂行旅级战斗队训练和部署。
代表的数量取决于战斗任务,也许指派不只一名。
而运动跟踪系统野战勤务代表的指派往往带有地域性,一般基于作战环境和训练环境,目的是使代表的勤务支援能覆盖所有的指挥、控制和通信保障编队。
由于需要统一整合,野战勤务代表需反复进行训练,并保持与旅级战斗队的密切合作。
虽然美国陆军部队整编削减了野战勤务代表的总数,但专业野战勤务代表保持了与各勤务支援旅的密切合作,美国陆军部队整编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勤务支援水平,目前,所有美国陆军勤务支援旅均能遂行其部队训练和部署。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守备小组也已拓展了其任务内容,安装了由M T S 基本配发计划识别的一些系统软件。
由于野战勤务代表与旅级战斗队和各勤务支援旅保持了密切合作,与持续的独立作战相比,美国陆军每年将节约开支约1 200万美2012年10月13日,在德国维尔塞克训练场举行的美德2012“联合军刀”训练演习中,美国陆军第2骑兵团野战炮兵中队的乔丹・鲁恩扬德尔下士正在监控运动跟踪系统。
运动跟踪系统接近实时地共同联络和跟踪物资运输,安全、及时地完成支援各类作战的各项指令分发任务。
50《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数字化战场元。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还将得益于美国陆军的统一联合勤务支援分队及其战场守备行动。
此外,美国陆军还对MTS 软件基础版本进行了升级,取消了原有的软件测试和鉴定,将该软件的测试、鉴定和支持功能统一合并到了同一个程序当中,此举将每年节约额外开支近170万美元。
对于使用部队而言,这种单一基础型软件程序仅构成1个软件平台,可使用户在2个系统之间更换操作系统,不存在用户再培训的麻烦。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还取消了一个全人工操作24/7网络操作中心及其紧急文件备份,而该中心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操纵,其网络操作功能已被并入2个同样可以运行24/7网络的现有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操作网。
这种简化勤务保障工作的手段每年为美国陆军节约费用约100多万美元,并且,由于2个新的网络操作中心均为人工操作且均可运行24/7网络,所以,该系统将在加强战备状态方面受益匪浅。
卫星通信进一步节约成本一项由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运作的新模式也实现了成本费用的进一步节约,即通过与卫星供应商合作,利用可用商业卫星技术设计形成覆盖范围广的卫星通信波束。
借助于美国陆军当前作战计划和承包商提供的支持,此举不仅将有助于保证战场军事成员安全,而且将在未来4年内节省费用约5 600万美元。
美国五角大楼显然感觉得到此举的影响力,因为多级战斗指令均可利用各卫星信道来保障作战及训练任务的完成。
在此之前,卫星覆盖范围的变更通常需要一个周密计划、精确可控且冗长的太空通信保障程序,并要求可在作战区域间或训练区域间移动,这样有时就会错过卫星在轨配置的好时机。
如果通信卫星不能在太空中在轨提供通信保障,那么,每个卫星通信系统的保障实施程序就需要野战勤务代表人工按键激活。
依据旅指挥通信网的类型不同,如果美国陆军旅指挥通信网多达400~800个卫星通信系统均需野战勤务代表逐一将其与卫星通信网络直接连接的话,其工作强度之高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新形成的卫星波束通信能力的增加,美国陆军各级部队现在可以在以前由多个卫星信道覆盖的区域间无缝调遣,还可以无缝调遣进入以前未被卫星信道覆盖的区域。
目前,该项目可覆盖的区域包括欧洲、中东及非洲,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正考虑在任何可能的地域应用这一指挥通信模式。
结 语由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实施的最新通信勤务保障方法及变革主要是基于简单的市场分析、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的士兵反馈和用户评判委员会评价,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联合能力释放”软件是美国陆军“两步走”中F B C B2/B F T 系统软件改进的第一步。
目前,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仍然处于在研状态,它还将具有一个新型用户界面和一些直观特征,诸如按键式缩放地图和拖放式图标。
在美国陆军研发工程司令部的协调指挥下,该先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技术所用软件由以下单位共同研发:美国软件工程理事会、美国陆军航空导弹研发工程中心及亚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还将集成战术地面报告(TIGR)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为具有技术突破性的多媒体报告系统,供士兵巡逻使用,其管辖权限最近已由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移交给了美国陆军,将大大提高美国陆军的作战效能。
该系统可使美国陆军部队士兵以数字的形式截获、报告和检索侦察情报,这些情报包括可能对巡逻士兵有用的一般事件及关于村民和村民领袖的信息。
该系统利用“地球状”的“谷歌”搜索引擎界面、图片和文本,赋予了士兵收集、共享和分析信息的权限。
美国陆军MTS 软件的移交管理可大幅节省经费,更重要的是使美国陆军以统一合并、高效的行动方式具有了更好的指挥通信勤务保障能力。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将继续推进现代化的战场态势感知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减少“战争迷雾”,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有限的经费条件下的未来装备挑战。
(编辑 曹 伟)2013年1月,美国陆军在作战人员信息网“增量”2阶段对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