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狂人日记——鲁迅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吃人。

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沉沦——郁达夫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

缀网劳蛛——许地山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潘先生在难中——叶绍钧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竹林的故事——冯文炳(亦名:废名)(京派)《竹林的故事》以竹林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

是新文学初期最富有诗情画意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

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写竹林、菜园、茅舍、少女,把自然景物灵化,把世间人物雅化,以真挚、友好的感情,塑造了一个生长在宁静的宗法制农村的纯洁、天真、优雅、生气勃勃的乡村劳动少女——三姑娘的形象。

拜堂——台静农着重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偷偷买香表、蜡烛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故事。

小说选材特殊,特别刻画当事人复杂心理状态与拜堂特殊场面、氛围,于民俗风情中,不仅表现了古旧乡村穷苦人黯淡凄楚生存状态,也揭示了他们压抑苦痛的内心世界、求生意志以及对命运苦苦挣扎。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

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上海狐步舞——穆时英作者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象电影镜头般的跳跃,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表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1、现代文学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

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

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

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分期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时期文学(1966—1976) 文革时期文学(1966—1976) 新时期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 )
十七年文学
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 红日》 吴强)、 红旗谱》 梁斌)、 )、《 )、《 《红日》(吴强)、《红旗谱》(梁斌)、《红 罗广斌、杨益言) 岩》 (罗广斌、杨益言) 青春之歌》 卢嘉川、江华、 杨沫 《青春之歌》 (卢嘉川、江华、林红 ) 创业史》 柳青 《创业史》 诗歌创作:郭小川, 诗歌创作:郭小川,贺敬之 散文创作:杨朔、秦牧、 散文创作:杨朔、秦牧、刘白羽 报告文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左联”成立 左联” 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萧红《 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 传》 “京派”、“海派”及30年代文坛的繁荣 京派” 海派” 30年代文坛的繁荣
左翼时期的文学 (1928—1937) (1928— 代表作家作品(常考) 代表作家作品(常考)
茅盾(沈雁冰):《 动摇》 茅盾(沈雁冰):《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 三部曲( 幻灭》 追求》)、“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 》《秋收》《残 《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长篇小说 子夜》 长篇小说《 冬》)、长篇小说《子夜》 巴金(李芾甘):激流三部曲《 》《春》《秋 ):激流三部曲 巴金(李芾甘):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 三部曲《 》《雨》《电 三部曲《雾》《雨》《电》 老舍(舒庆春):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 ):《 》《四世同堂 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龙须沟》 解放后) 馆》、《龙须沟》(解放后) 曹禺(万家宝):话剧《雷雨》 ):话剧 日出》 原野》 曹禺(万家宝):话剧《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 解放后) 胆剑篇》《王昭君》 》《王昭君 《北京人》 (解放后)《胆剑篇》《王昭君》 沈从文: 边城》 沈从文:《边城》 现代诗歌 雨巷》 老马》 大堰河— 戴望舒 《雨巷》 ,臧克家 《老马》 ,艾青 《大堰河— —我的保姆》 。 我的保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鲁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形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提倡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抗战文学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抗战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巴金的《家》。

抗战文学的崛起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感,也对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社会主义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人。

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考点一:文学研究会1)社团成立的时间:1921年1月2)社团成立的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瞿世英、郭绍虞等12人4)主要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应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创作“为人生”的文学5)主要刊物或主要作品:《小说月报》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意义:它说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社团创造社1)时间:1921年6月2)地点:日本东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寿昌、穆木天、张凤祥、徐祖正,后增加李初犁、冯乃超、彭康、朱境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4)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表现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5)主要作品或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增《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新月社1)时间:1923年2)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人4)主张:倡导新格律诗,主张诗的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建筑美5)地位或意义:对中国戏剧的程式化、象征性等特点加以肯定湖畔诗社1)时间:1922年4月2)地点:杭州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4)主张或特点:湖畔诗社是沐浴五四时代精神成长起来的诗人,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创作的基石,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

他们坦率的告白爱情,抒写五四青年爱的觉醒,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5)主要作品:四人合集《湖畔》汪静之《蕙的风》潘、冯、应《春的歌集》谢旦如《苜蓿花》6)地位或意义;湖畔诗派的情诗,揭破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展示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体现了对女性人格、尊严、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情爱自由的肯定,是真正的现代情诗乡土小说1)时间: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许杰、王鲁彦、王任叔、台静农、彭佳煌、黎锦明、废名)2.3)主张与特点:乡土小说作家都来自农村,寓居于京沪等地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又由于携带着对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4)代表作:许杰《惨雾》许钦文《鼻涕阿二》彭佳煌《怂恿》台静农《拜堂》《天二哥》《红灯》5)地位或意义:推动了五四新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东北小说群1)时间:3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骆宾基等3)主张或特点: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生生死死和不屈的灵魂移到了纸上,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4)代表作: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村庄》端木蕻良《鸳鸯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边陲线上》5)地位或意义: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京派小说:是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1)代表人物: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朱光潜2)艺术观念: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浅陋,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执意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去关注纯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寻找和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3)审美趣味: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4)特点:京派小说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注重氛围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我们目前采用的观点: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政 治思想的密切联系,在目前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 现代文学各个历史阶段划分如下: • 第一阶段:1917---1927,通常称为“五四”十年, 这是新文学最初的十年,中国文学在这个时期实现 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通常称作“左联” 十年,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向左转的局面,无产阶 级文学比较繁荣。 •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通常称为抗 战十年,这个阶段的文学过去往往被分成国统区和 解放区两部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个时期文 学研究的空白点相对较多,过去许多被遮蔽的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近年来都逐渐被发掘出来。
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人,其多 方面的文化成就自然受到广泛的关注; • 茅盾的小说深受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 影响,力图对现代中国的社会的总体面貌 和历史进程作出深刻地描写; • 巴金的小说写出了现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 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写出了他们在 传统家庭制度中的苦闷和躁动不安;
文学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 • 传统的看法 :1917——1949,随着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也在此处戛然而止, 中国的文学从此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于是中国 文学自1917年之后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现代文 学和当代文学,并成为学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新的观点:1985年钱理群与黄子平、陈平原共同 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要把20世纪 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二、作家作品研究
• 过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的研究有 所谓鲁、郭、茅、巴、老、曹的 • 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金庸等作家都 已经成为本学科公认的大师。其中,鲁迅、 钱钟书、金庸的研究最为活跃,已形成了 所谓的鲁学、钱学和金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和外国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和外国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现当代文学以1949年为界,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期,按照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体裁划分,主要讲述代表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社团等。

现代文学(1919-1949)分期:1917—1927 20年代文学;1928—1937 30年代文学;1938—1949 40年代文学。

一、20年代文学前期——预备阶段①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创制了“新文体”。

黄遵宪实践了“诗界革命”的理论,提出“言文合一”,“我手写我心”。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少年中国说》、《新民说》。

林觉民,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②革命派散文: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分,他还有《宋元戏曲考》。

另外鲁迅《摩罗诗力说》,强调文学的社会公用和自身规律。

④1905年,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春柳社。

1908年,《迦因小传》的改编,标志着新兴话剧的萌芽。

⑤1909年成立南社,代表人物柳亚子、陈去病等,以反清为主要特色,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

⑥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张恨水《啼笑因缘》。

⑦林纾的翻译文学《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二、20年代文学(一)现代文学的流派及思潮1.20年代新文学社团和思潮①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写实主义,文学阵地《小说月报》。

与文研会创作倾向相近的还有语丝社(1924年成立,代表人物鲁迅、林语堂)、未名社、莽原社(20年代中期成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古典文学的思想核心——儒家思想(核心:仁)1、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种体系,提倡理性化、政治化,为维护君主及其政权服务。

2、1915年,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第一个口号,现代思想反对“所谓理性”。

)3、1917年1月,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现代文学开始;以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结束,历时32年。

4、文学的功用:批判(如:悲剧将人性中的美好打破给人看,以此感动人的内心)5、文学划分标准:既考虑其地域性,也考虑其地域政治。

二、中西文化比较1、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冲突)(1)古典文学:文学是国家的体现,用国家利益决定文字,抹杀人的个性;(2)现代文学:文学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2、中国古典神话与希腊古典神话(强烈对比)(1)中国古典神话:(主人公)体现国家、民族,如“大禹治水”;(2)希腊古典神话:(主人公)是人性的体现(性格鲜活的奥林匹亚众神)。

3、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世界两大文明)都在强调“神”(1)东方文明:(静美)“山林文化”,如中国儒文化,印度宗教文明;强调“集体主义”,对神的绝对服从,“神”被功利化;强调精神——“一元论”——天人合一(2)西方文明:(壮阔)如基督教、希腊神话;“海洋文化”;物质坚守——“二元论”——人征服自然强调科学技术,人的开放导致物欲膨胀。

基督教强调人性恶(“原罪论”),即人的追求物欲享受的本能,体现有:拜金主义。

其“血液”是商业资本,导致了商业化的流行时尚。

(3)中西文明冲突——“五四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冲突;“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憧憬(4)中西文化的碰撞冲击引起的文化人的“困惑”——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根源。

三、文学的传媒化——当代文学的典型特征文学被解构分化为“纯文学”和“商业文学”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1、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92、中国当代文学1949.10.1——至今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三个十年)1、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2、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3、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六、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三个时期)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49.10——1965)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新时期(1977——至今)第一个十年的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一、第一个十年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1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文学革命的初期;(1)“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新青年》)(2)《新青年》从两个方向上展开了思想启蒙运动:A.抨击传统文化B.《新青年》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3)代表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指出文学即“人学”,从人道主义角度考察文学郭沫若《女神》胡适的早期“白话诗”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2、第二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191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时期是第一个十年中文学思想和创作都十分活跃,成果十分显著的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的两大基本主题是:一是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病根;二是表现理想的人性。

2、文学研究会是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矛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等。

它的文学主张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人生派’为‘人生派’表现人生、探讨人生。

3、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它的文学主张是:‘艺术派’,强调文学体现内心的要求,提倡浪漫主义文学。

它是第一个在国外成立的社团,也是唯一一个与文学研究会并肩齐驱的社团。

4、语丝社:1924年11月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孙伏园等,文学主张:针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展开批评,形成泼辣幽默的创作风格,“语丝文体”。

5、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等,文学主张:提倡尊严和健康,不与民为伍,自命贵族文学。

6、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

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7、胡适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

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8、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觉醒者的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伤逝),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闰土、阿q),三权势者与卫道者的形象(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9、冰心的创作:生平: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世纪老人。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

创作特点:1、爱的哲学:泛爱主义。

2、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和女性写作特点。

3、语言上形成独特的‘冰心体’即典雅清丽、婉约雅致。

4、人物心理描写不铺张。

10、叶圣陶:生平:原名叶绍钧,汉族,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概况:1、五四时期:现实主义的初期描写,暴露社会黑暗。

2、五卅运动后把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和现实的抗争结合起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四文学运动的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的意见。

3.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4.胡适评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5.《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其为“雨巷诗人“。

6.现代文学史第一部新闻学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7.郁达夫小说突出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的解放的追求。

8.矛盾“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9.沈从文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另一类是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10.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文学的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应遵循的体系性的规范。

11.文革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以手抄本方式流传。

12.新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特征是。

13.“黑色幽默”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14.八十年代后期,最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是的崛起。

15.韩少功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16.五四文学思潮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17.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8.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的第一代诗人和杂文家,最早系统发表过诗歌改革的意见,主张的诗体。

19.现代文学史上以提倡幽默而闻名的作家是老舍。

20.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是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和信仰。

21.郭沫若的《女神》的疑问是便于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正真的现代自由诗体的时代的到来。

22.梁实秋《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基本概念。

23.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为人民服务,表现工农兵的功能。

24.伤痕小说以《班主任》为开端。

25.“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写作”是罗曼罗兰的名言。

26.“黑色幽默”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心态。

27.文革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手抄本小说是《一只绣花鞋》。

28.先锋小说的开端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状态进行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实用文档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XXX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XXX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XXX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XXX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动身,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XXX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关于人生诸题目,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期间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期间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XXX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强调文学须使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期间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XXX、XXX、XXX、XXX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 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考点一:文学研究会1)社团成立的时间:1921年1月2)社团成立的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瞿世英、郭绍虞等12人4)主要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应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创作“为人生”的文学5)主要刊物或主要作品:《小说月报》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意义:它说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社团创造社1)时间:1921年6月2)地点:日本东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寿昌、穆木天、张凤祥、徐祖正,后增加李初犁、冯乃超、彭康、朱境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4)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表现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5)主要作品或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增《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新月社1)时间:1923年2)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人4)主张:倡导新格律诗,主张诗的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建筑美5)地位或意义:对中国戏剧的程式化、象征性等特点加以肯定湖畔诗社1)时间:1922年4月2)地点:杭州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4)主张或特点:湖畔诗社是沐浴五四时代精神成长起来的诗人,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创作的基石,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

他们坦率的告白爱情,抒写五四青年爱的觉醒,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5)主要作品:四人合集《湖畔》汪静之《蕙的风》潘、冯、应《春的歌集》谢旦如《苜蓿花》6)地位或意义;湖畔诗派的情诗,揭破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展示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体现了对女性人格、尊严、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情爱自由的肯定,是真正的现代情诗乡土小说1)时间:2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许杰、王鲁彦、王任叔、台静农、彭佳煌、黎锦明、废名3)主张与特点:乡土小说作家都来自农村,寓居于京沪等地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又由于携带着对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4)代表作:许杰《惨雾》许钦文《鼻涕阿二》彭佳煌《怂恿》台静农《拜堂》《天二哥》《红灯》5)地位或意义:推动了五四新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东北小说群1)时间:3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骆宾基等3)主张或特点: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生生死死和不屈的灵魂移到了纸上,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4)代表作: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村庄》端木蕻良《鸳鸯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边陲线上》5)地位或意义: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京派小说:是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1)代表人物: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朱光潜2)艺术观念: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浅陋,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执意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去关注纯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寻找和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3)审美趣味: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4)特点:京派小说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注重氛围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如下:
1.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伟大变革,主要成果包括《新青年》杂志和文学研究会等。

2.鲁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3.茅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子夜》等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4.巴金: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刻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青年的苦闷。

5.老舍: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6.沈从文: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边城》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7.钱钟书: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如《围城》等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睿智的哲理思考。

8.张爱玲: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具有浓郁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9.郭沫若:现代文学的重要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如《女神》、《屈原》等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识。

10.丁玲: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除了以上这些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例如茅盾的《春蚕》、曹禺的《雷雨》、舒婷的《致橡树》等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的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末发生的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已经是这种变革趋势的先声。

那时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都取得过一定的成果。

诗界革命: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代表人物黄遵宪、谭嗣同。

小说界革命: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代表人物梁启超。

前夜的涌动文学改良运动没能完成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任务。

1915年前后,一场较之文学改良运动要激进的多,批判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二、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上海创刊,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新青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

月刊,6期为一卷。

第1卷名《青年杂志》,2卷1期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初,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也随之从上海移至北京。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曾就读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新青年》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本志罪案之答辩》:“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文学革命两篇标志性文章: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文学改良刍议》:1.需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需讲求文法4.不做无病呻吟5.务去陈调套语6.不用典7.不对仗8.不避俗语俗字《文学革命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新青年》改组:1918年1月,《新青年》改由陈独秀、钱玄同、胡适、李大钊等轮流主编,以《新青年》为核心,实际上形成了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新文学统一战线。

三次论争1.1919年与林纾的论争林纾:《荆生》:以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

《妖梦》:郑思康梦游阴曹地府,攻击白话学堂。

《致蔡鹤卿书》提出新文学倡导者的两大罪状:“覆孔孟,铲伦常”,提倡白话文。

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不敢光明磊落地出来和新派思想家辩论,而想靠强暴的势力压倒他们所反对的人。

”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2.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争由南京大学的几个教授编辑的《学衡》杂志而得名,创办于1922年1月,主编吴宓,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等。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论新文化运动》胡先骕《评〈尝试集〉》茅盾《文学界的反动运动》:“现代人作文须用现代语”,也和民主主义一样,是举世所趋。

鲁迅《估学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抓住“学衡派”文章中的错误加以批驳。

3.1925年与“甲寅派“的论争“甲寅派”因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而得名。

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

成仿吾《读章氏〈评新文学运动〉》高一涵《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健攻《打倒国语运动的拦路虎》鲁迅《十四年的“读经”》《古书与白话》《再来一次》揭露甲寅派“读经救国”的真面目。

历史性突破:第一,相对于晚晴文学革新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更自觉更完全意义上的文学革新运动。

第二,“五四”文学革命确立了一种具有现代性的个性解放和人的觉醒的文学观。

小结经过“五四”运动的大力推进,运用白话已蔚为风气,不但文学创作已普遍用白话,其他文化领域也都逐渐改用白话。

白话文已在整个社会和文化领域取代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

第二节、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兴起1.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者直接从外国文学运动中得到过启示。

2.对于如何建设新文学,也借鉴过外国文艺运动或文学创作的经验。

3.通过作品翻译、介绍外国文艺思潮,向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新鲜的现代气息。

翻译的热潮与影响五四后短短的几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学思潮先后涌进中国。

每一种思潮都有人介绍并有人试验和信仰,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创办各种文艺刊物。

新文学社团蓬勃兴起1921年到1923年,全国出现大小文学社团40多个,出版文艺刊物50多种。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也最有代表性。

○1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近百人,主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这说明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一方面规定了文学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现象”,从而与现实主义相连通;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学对于人生的作用,要求文学起到指导人生改造人生的作用。

这既是危难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梁启超文学功利论,也契合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

这种“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使文学研究会在创作方法上更倾向于现实主义。

他们“比《新青年》派更进一步揭起了写实主义文学的文学革命的旗帜”。

但是这种现实主义只是在关注现实人生这一点上成为同人的共识,在如何反应人生的问题上,他们的见解并不一致。

当他们着重提出对人生的看法,表现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时,他们的作品就明显呈现出主观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当他们着重揭露人生缺陷,表现社会人生时,则侧重于客观的现实主义方法。

因此,严格地说来,文学研究会不是一个创作方法上的流派,而是一个对于文学职能功用见解比较接近的文学团体。

文学研究会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也比较松散,因而1925年“五卅”后,随着时代兴奋点的转移便逐渐分化,如茅盾、张闻天等投身实际的革命斗争,孙伏园、俞平伯另组语丝社,徐志摩成为新月社的中坚。

1926年后活动逐渐减少,不过直到1932年《小说月报》被日军炸坏,这个团体才被无形解散。

文学研究会除努力创作之外,也重视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尤其侧重译介俄国、法国以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罗曼罗兰、莫泊桑等作家的作品。

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团体。

○2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

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几种刊物。

表现出不同与文学研究会的主张,即认为文学是自我情绪的表现。

原因:一方面他们直接在外国接受西方新思潮的洗礼;另一方面身处异国他乡的弱国子民的心又倍感孤寂。

他们一方面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倡导文学的“无目的论”;另一方面他们又思考着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认为“文学是时代的良心”。

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在创造社作家的眼中,是有区别的。

对于艺术功利性的强调便导致了后期创造社的“方向转变”。

用浪漫主义概括创造社的创作方法是不准确的。

作为浪漫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理想性在创造社作家的创造中缺少鲜明的表现。

(除郭沫若《女神》)。

同时,他们也对浪漫主义所标榜的自然也不以为然,王明清便明确的提出“破除‘自然’的迷信”,因而创造社文学只是在情绪表现上与浪漫主义的情感性、主观性相契合。

而这一契合中又融合进了西方的感伤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和直觉论,以及中国古代的感伤传统等因素。

因而,用“抒情主义”比较好。

综上所述,创造社作家是以一种独特的文学主张和富有特色的文学创作登上文坛的。

但创造社在1923年郁达夫北上北大任教后迅速衰落,创造社的“元老们”已出现分化(1927年8月,郁达夫脱离),其中坚作用的是1927年冬由日本回国的一批青年李初梨、冯乃超、朱镜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