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替尼临床治疗管理策略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阿昔替尼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了解这些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阿昔替尼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恶心和呕吐。
阿昔替尼可能会引起恶心和呕吐,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缓解这一副作用,患者在用药期间可以尝试多吃少量的清淡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也可以咨询医生使用相应的止吐药物。
2. 腹泻。
另外一个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这可能会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患者可以增加摄入高纤维食物,多喝水,并避免食用含咖啡因和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3. 皮肤反应。
有些患者在使用阿昔替尼后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疼痛等不适。
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
4. 骨骼肌肉疼痛。
阿昔替尼也可能引起骨骼肌肉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可以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也可以尝试热敷或按摩来缓解疼痛。
5. 血液问题。
在使用阿昔替尼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问题。
他们可以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避免受伤和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6.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副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也需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了解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使用这一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不良反应,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轻副作用带来的不适。
希望本文对于患者和医生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昔替尼ADE信号挖掘与分析
·药物与临床·基于FAERS 数据库的阿昔替尼ADE 信号挖掘与分析Δ夏茹楠 1, 2, 3*,应婷 1, 3,梁海 2,戴加惠 1, 3,王亚东 1, 3,解雪峰 1, 3 #(1.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31;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药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3.公共健康社会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中图分类号 R 969.3;R 97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3-2896-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3.14摘要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昔替尼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美国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数据库2012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阿昔替尼药品不良事件(ADE )数据,利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 )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 )的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结果 共获得阿昔替尼相关ADE 报告13 962份,患者年龄集中于65~85岁(43.25%),性别以男性为主(65.23%),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60.01%),严重ADE 结局多为住院或延长住院(31.51%)。
共检测到ADE 风险信号172个,涉及18个系统和器官分类(SOC ),主要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 749例次,30.84%)和胃肠系统疾病(2 067例次,17.00%)。
发生频次较多的ADE 风险信号与该药的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如腹泻、疲劳及高血压;需临床关注的、新的ADE 风险信号主要为死亡,免疫介导性肾炎和各种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等SOC 包含的PT 信号。
结论 对于阿昔替尼发生频次多且其药品说明书已载入的ADE (如高血压、腹泻等),在用药前应充分做好评估,尤其是针对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伴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对于其信号较强、新的ADE (如死亡、疾病进展、肿瘤进展等),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关注可能致死的ADE ;对于其罕见的ADE (如免疫介导性肾炎、阴囊溃疡、非感染性脑炎等),应进一步加强临床验证。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为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参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特制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1、设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科室、病理、信息管理、护理等负责人,共同管理本机构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人员包括:组长:副组长:组员:2、组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组人员包括:组长:组员:工作职责: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提供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3、设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组专家组成员要求具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经验、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人员包括:4、制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按要求确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肿瘤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当以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谈判品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多以及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情况频发的品种或品规。
临时采购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5、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医院定期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
院、科两级可定期进行监测的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率和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2)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3)抗肿瘤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肿瘤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4)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5)临床医师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要点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流治疗方式,此类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某些不良反应与传统细胞毒治疗或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管理此类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一、常见不良反应与管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靶向药物治疗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类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
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与国外类似,所有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37%。
开始靶向治疗前应评估基线血压,对于原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
治疗期间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当发生持续性高血压时,无论是否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靶向药物的剂量均应该减少;发生严重高血压,如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应暂时中断靶向治疗,当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时应用更低剂量的药物重新开始靶向治疗悼。
(二)血液学毒性晚期肾癌靶向治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舒尼替尼引起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中国患者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2%,Ⅲ级以上发生率为12%;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65%,Ⅲ级以上为8%;贫血的发生率为71%,Ⅲ级以上为4%。
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感染症状。
出现Ⅰ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时需减少靶向药物剂量。
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应停药,直至血液学毒性降低至基线水平后再重新开始治疗。
(三)手足综合征与皮肤毒性手足综合征(HFS)通常表现为双侧掌跖皮疹,伴疼痛和感觉迟钝,受机械牵拉的部位易出现过度角化、红斑和脱屑。
中国患者的手足皮肤反应更为常见,文献报道所有级别HFS发生率为55%~68%。
皮肤毒性的临床表现为干皮、皮疹、瘙痒、水疱、蜕皮、皮肤角质局部增厚,或脂溢性皮炎伴皮肤松垂。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阿昔替尼,又称达比加群,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
然而,随着患者服用阿昔替尼的增多,其副作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阿昔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阿昔替尼可能引起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疲劳等。
对于这些轻度的副作用,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适当休息以及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例如,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胃肠道不适。
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相应的抗恶心、止泻等药物,以减轻不适症状。
其次,阿昔替尼还可能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如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出血等。
这些副作用需要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可以服用降压药物。
对于手足综合征,患者应保持双手双脚的清洁和保湿,避免摩擦和挤压,必要时可以使用局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肝功能异常和出血等副作用,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总的来说,阿昔替尼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问题。
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副作用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服用阿昔替尼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是一个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并妥善处理这些副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为阿昔替尼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8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团卫生计生委: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我委组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可在我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
该指导原则将定期修订更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
附件: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2018年9月14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01)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02)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4)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04)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05 05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06)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09)三、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10)四、培训、评估和督查 (10)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12)二、厄洛替尼 (14)三、埃克替尼 (15)四、马来酸阿法替尼 (16)五、奥希替尼 (17)六、克唑替尼 (18)七、贝伐珠单抗 (20)八、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1)九、盐酸安罗替尼 (21)十、塞瑞替尼…………………………………………………………………………………十一、纳武利尤单抗…………………………………………………………………………22 24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瑞戈非尼 (26)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28)三、曲妥珠单抗 (29)四、甲磺酸阿帕替尼 (29)五、苹果酸舒尼替尼 (30)六、甲磺酸伊马替尼 (31)七、依维莫司 (32)八、贝伐珠单抗 (33)九、西妥昔单抗 (35)血液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37)二、达沙替尼 (39)三、尼洛替尼 (39)四、利妥昔单抗 (40)五、西达本胺 (42)六、伊布替尼 (43)七、硼替佐米 (45)八、来那度胺 (46)九、沙利度胺 (48)十、芦可替尼 (49)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50)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51)三、苹果酸舒尼替尼 (52)四、阿昔替尼 (52)五、培唑帕尼 (53)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 (54)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 (56)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58)二、维莫非尼 (59)三、依维莫司 (60)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 (62)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63)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 阿昔替尼 axitinib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阿昔替尼 axiti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1mg、5mg
适应证:
1.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
2.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
1.阿昔替尼推荐的起始口服剂量为5mg,每日两次,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给药,每日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
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就应继续治疗直至发生不能接受的毒性。
如果患者呕吐或漏服一次剂量,不应另外服用一次剂量,应按常规服用下一次剂量。
2.建议根据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个体差异增加或降低剂量:(1)在治疗过程中,满足下述标准的患者可增加剂量:能耐受阿昔替尼至少两周连续治疗、未出现2级以上不良反应、血压正常、未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当推荐从5mg,每日两次开始增加剂量时,可将阿昔替尼剂量增加至7mg,每日两次,然后采用相同标准,进一步将剂量增加至10mg,每日两次。
(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暂停或永久终止给药,或降低阿昔替尼剂量。
如果需要从5mg,每日两次开始减量,
1。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肾细胞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世界范围内男女患者发病比例约为1.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病中位年龄约为64岁。
目前肾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肥胖、高血压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均为肾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尽管随着体检筛查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肾癌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并接受治疗,然而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
传统化疗药物对晚期肾癌基本无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晚期肾癌以抗血管和免疫治疗为主。
一线治疗目前多依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预后风险等临床特征进行分层治疗,有抗血管治疗、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双免等多个治疗方案供选择,而后线治疗多根据一线治疗方案组成、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药物选择。
近年来研究显示,肾癌的分子分型以及转移特征等也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晚期肾癌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
共识以晚期肾癌管理中尚存争议的临床问题为导向,经多学科临床专家讨论投票后,达成10个临床问题的专家共识。
同时,专家推荐国内临床及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更多大型临床试验,为临床决策及最佳获益人群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肾肿瘤;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肾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22年我国肾癌新发病例约为77 410例,死亡病例约为46 345例。
按组织学分型统计,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其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
局部早期RCC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局部进展性肾癌及转移性肾癌因肿瘤进展、扩散及转移,无法手术根除,且传统放化疗效果差,常预后不佳,极大程度威胁患者生存。
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白介素-2和干扰素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到mTOR 抑制剂等,晚期RCC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抗肾细胞癌药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使用指南
抗肾细胞癌药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使用指南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治疗肾细胞癌的西药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抗肾细胞癌药物使用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靶向突破:抗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策略从传统的免疫疗法转向了靶向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物就是抗血管生成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 口服靶向药物口服靶向药物是治疗肾细胞癌的一线选择。
其中,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是最常用的两种药物。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干扰细胞血管生成和增殖信号通路。
索拉非尼也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可抑制多个酪氨酸激酶,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2. 静脉注射药物除了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药物也是治疗肾细胞癌的重要选择。
阿昔替尼(Axitinib)和帕克替尼(Pazopanib)是目前常用的静脉注射药物。
阿昔替尼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的药物,能够抑制肾细胞癌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帕克替尼则是一种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和血管生成的药物,对多种亚型的肾细胞癌均具有治疗效果。
二、免疫疗法:PD-1及PD-L1抑制剂除了靶向治疗,PD-1及PD-L1抑制剂也在肾细胞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1. 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Nivolumab)是一种PD-1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它能够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 阿伦单抗阿伦单抗(Atezolizumab)是一种PD-L1抑制剂,适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
它通过阻断PD-L1与其受体PD-1的结合,激活患者免疫细胞对肿瘤进行攻击。
阿昔替尼联合塞来昔布体外抗胃癌细胞 BGC-823和 SNU-5增殖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观察
阿昔替尼联合塞来昔布体外抗胃癌细胞 BGC-823和 SNU-5增殖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观察黄照茹;张连峰;周琳【摘要】目的:探索阿昔替尼(Ax)和塞来昔布(Cel)在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NU-5的联合效应及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SRB法测定10 nmol/L Cel和1 nmol/L Ax以及联合用药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CCK-8法检测Cel和Ax以及联合用药对SNU-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atrial胶体外管腔形成法检测药物对于新生血管的影响。
结果:在BGC-823和SNU-5细胞株中,Cel和Ax单药均可抑制BGC-823和SNU-5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Cel和Ax单药组,联合用药指数<1。
Cel和Ax单药组对HUVEC细胞的管腔形成系数分别为(0.86±0.03)和(0.83±0.01),联合这2种药物之后,管腔形成系数下降为(0.67±0.02)(P<0.05)。
结论:Cel和Ax 的联合用药方案不仅比单一用药有更高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并且还具有协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Aim: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efficacy of axitinib (Ax) and celecoxib(Cel)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GC-823 and SNU-5 and antiangiogenesis effect .Methods: SRB and CCK-8 method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10 nmol/L Cel and 1 nmol/L Ax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BGC-823 and SNU-5,respectively.Capillary for-mation was detected by Matrial-plug assay in vitro.Results:SRB and CCK-8 assay showed that Cel and Ax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GC-823 and SNU-5.The inhibitory rate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Cel and A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el or Ax alone ,and the combination index was lower than 1.The vascular indexes of HUVEC treated by Cel andAx were (0.86 ±0.03) and (0.83 ±0.01),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0.67 ±0.02) (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Ax and Cel reveals synergetic effect not only i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but also in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52)001【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塞来昔布;阿昔替尼;胃癌;联合用药;BGC-823细胞;SNU-5细胞【作者】黄照茹;张连峰;周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通信作者,女,1977年7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胰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E-mail:*************胃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致死率排第2,其5 a生存率不到25%[1],新诊断的患者中有70%都有局部的侵袭或者远处转移,预后很差[2]。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卫健委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
一、依维莫司………………………………………………………………………………… 50 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51 三、苹果酸舒尼替尼………………………………………………………………………… 52 四、阿昔替尼………………………………………………………………………………… 52 五、培唑帕尼………………………………………………………………………………… 53
表 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病种
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埃克替尼 马来酸阿法替尼 奥希替尼
贝伐珠单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盐酸安罗替尼
克唑替尼 塞瑞替尼 纳武利尤单抗
肝癌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瑞戈非尼
胃癌
曲妥珠单抗
甲磺酸阿帕替尼
胃肠道质瘤
头颈部肿瘤用药 一、尼妥珠单抗……………………………………………………………………………… 62 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63
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 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 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 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类药物。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92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2021年第23卷第1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尤燕打牟卫伟2(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62; 2.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264670)摘要: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
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R4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21)01-0092-06DOI:10.3969/j.issn.l672-979X.2021.01.019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YOU曲,MOU Wei-wei2(1.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Lianyungang222062,China;2.Yantai Centre f or Food andDrug Control,Yantai264670,China)Abstract:Angiogen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and retinopathy. With the gradual disclosure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new breakthrough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Currentl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anti-angiogenic targeting drugs successfully approved for marketing,mainly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multi-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macromolecular single-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and endogenous pan-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ngiogenesis;anti-angiogenic drug;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drug;monoclonal antibody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在已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中国晚期肾癌药物治疗(2024)
中国晚期肾癌药物治疗(2024)肾癌(rena l ce l l ca r ci n oma,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2015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肾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4/10万和1.8/10万。
中国肾癌发病率增长趋势居全球之首。
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恶呾中瘤登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肾癌新发患者45096例,发病率为3.35/10万,位列所有恶呾中瘤的第15位。
全国肾癌死亡率为1.12/10万,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的16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RCC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但仍有约19500例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失去外科根治术的时机。
常规化疗、放疗对肾癌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既往转移性RCC(mRCC)患者的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药物不断研发革新,晚期肾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既往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细胞因子治疗靶向药物问世前,中、高剂量干扰素-氓D白细胞介素-2是mR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ORR)为15%。
在我国,mRCC的细胞因子治疗主要采用干扰素-cx.,较多临床研究证实,中、高剂量干扰素-d台疗mRCC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安慰剂显著延长。
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细胞因子已不再作为一线首选方案。
依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对千不能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mRCC患者,国内指南仍推荐中、高剂量干扰素-勾3可选择的治疗。
当前一线首选方案:多靶点TKI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VEGF)靶向治疗药物,尤其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I即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挫帕尼等),由千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给药便利性,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批准应用。
当前,m R CC的一线治疗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So r afenib):首个进入中国的RCC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另一方面作用千VEGFR,PDGFR以及c-Kit、FL T-3、MET等靶点,抑制肿瘤生长。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阿昔替尼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许多癌症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
然而,与许多药物一样,阿昔替尼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困扰。
因此,了解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阿昔替尼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米饭、面条、蔬菜等,以减轻这些不适。
同时,也可以咨询医生,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和时间,或者使用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这些不适。
其次,阿昔替尼还可能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干燥、瘙痒等。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应该避免暴晒,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如无刺激性的洗浴露、润肤露等。
同时,也可以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皮肤护理建议,或者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来缓解这些皮肤反应。
此外,阿昔替尼还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不全。
在使用阿昔替尼期间,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和使用肝肾毒性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减轻对肝肾的损害。
同时,也可以咨询医生,接受相应的肝肾保护治疗,以保护肝肾功能。
最后,阿昔替尼还可能引起一些其他的副作用,如头痛、乏力、贫血等。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药物的用量和时间,或者使用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这些症状。
总的来说,了解阿昔替尼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使用阿昔替尼期间,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以减轻副作用带来的不适,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阿昔替尼的全面解析
阿昔替尼的市场竞争格局
阿昔替尼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药 企都在积极布局。
阿昔替尼的主要应用领域
阿昔替尼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阿昔替尼的使用指 南
阿昔替尼的用法用量
阿昔替尼的常规用法
阿昔替尼通常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口服。
阿昔替尼的剂量调整
03
阿昔替尼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 征,减少蛋白尿和水肿。
阿昔替尼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阿昔替尼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阿昔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可用于治 疗肾细胞癌。
阿昔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阿昔替尼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 治疗。
阿昔替尼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阿昔替尼可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 。
阿昔替尼的研究进 展
阿昔替尼对水体的影响
阿昔替尼在水中的排放可能导致 水生生物的生长异常。
阿昔替尼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阿昔替尼的挥发可能对大气环境 造成污染。
阿昔替尼的药理作 用
阿昔替尼的药效机制
01.
阿昔替尼的作用靶点
阿昔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 主要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激酶。
02.
阿昔替尼的抗肿瘤效果
阿昔替尼通过抑制EGFR酪氨酸 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和生存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肿 瘤作用。
03.
阿昔替尼的临床应用范围
02
阿昔替尼对患者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阿昔替尼可能会导致患者疲劳、注意 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
03
阿昔替尼对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 影响
长期使用阿昔替尼可能会导致患者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020年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
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伊马替尼 imatinib制剂与规格:(1)片剂:100mg、400mg;(2)胶囊:100mg适应证:对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KIT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为C-KIT突变阳性,才可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免疫组化CD117阳性不能替代KIT突变基因检测,伊马替尼不能用于KIT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
2.对于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推荐剂量为400mg;400mg治疗进展后可遵医嘱增量至600mg、800mg,仍有部分患者获益,但不良反应亦加重。
3.用药期间常见的反应包括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4.不能吞咽药片的患者,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中(100mg片约用50ml,400mg约用200ml)。
应搅拌混悬液,一旦药片崩解完全应立即服用。
5.避免伊马替尼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
二、维莫非尼 vemu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240mg适应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为BRAFV600突变阳性,才可使用维莫非尼治疗,维莫非尼不能用于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如皮疹,光敏反应等。
3.基线时QTc>500ms不建议开始服用维莫非尼,对于存在无法纠正的电解质异常、长QT综合征或正在服用已知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不建议采用维莫非尼治疗。
4.不建议Ipilimumab与维莫非尼联合用药。
5.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维莫非尼,除非对于母亲的可能受益超过对胎儿的可能风险。
必须在权衡哺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以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之后,做出是否停止母乳喂养或停止维莫非尼治疗的决定。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
-诊疗-肾癌分子靶向药物一一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关键词:肾细胞癌;阿昔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安全性;共识中图分类号:R737. 11文献标志码:M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1,2,3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K 帕 尼这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 择性,阿昔替尼对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发挥抑制效应。
201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阿昔替尼上市,多项指南建议将其用于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患者的二线治疗⑴。
与索拉菲尼相比,阿昔替尼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虽 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但阿昔替尼用于晚期RCC 的一线治疗仍有待商榷,目前仅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指南建议将阿昔替尼用于转移性ccRCC 的一线治疗。
阿昔替尼的起始治疗剂量为5 mg, 口服,2次/d 。
研究认为不同的患者需制订不同的治疗剂量,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剂量滴定,才能使患者获得 较好的客观缓解率⑵。
另外,阿昔替尼的不良反应谱与其他常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似,但其毒副作用的程度相比轻微、可控。
为获得最佳的疗效以及最小的 毒副作用,仍需对于如何个体化地选择合适患者,以及最佳剂量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阿昔替尼在 晚期ccRCC 患者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疗效,但仍需对这些初步研究结果进行深 入分析。
最近,随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 grammed c e 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将阿昔替尼与PD-1或PD-L1单抗 联合用于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 Renal-Cel Car 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 IMDC)中高危晚期ccRCC 患者的一线治疗,与标准的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控目 前这种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型治疗模式,已被EAU 及NCCN 等多项指南收稿日期:2020-06-08修回日期:2020-07-01DOI :10. 3969/j. issn. 1009-8291. 2020. 11. 003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西替尼若干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
1
1
我们将讨论下列不良事件: – 腹泻 – 高血压 – 疲劳 – 恶心/呕吐 – 发声困难 – PPE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蛋白尿
PPE,手足综合征。
1 2
腹泻
抗癌治疗相关性腹泻的机制
1
3
• 分子靶向药物引起腹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抗癌治疗引起腹泻的方式/可能机制:
阿西替尼暴露量越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 5
1012研究:每个周期的中位AUC=344 h⋅ng/mL
1023研究:每个周期的中位AUC=304 h⋅ng/mL
1035研究: 每个周期的中位AUC=471
h⋅ng/mL
临床药理学研究 总阿西结替。尼(AG013736)。辉瑞公
6 为什么要进行剂量滴定
干预措施 保持原剂量水平 保持原剂量水平 剂量下调1个剂量水平
与治疗有关的4级非血不良反应降至CTCAE级别≤2级后,以较低剂量水平恢复
治疗,
a对于对症用药可控制的3级非血液学毒性,或者无症状的3级实验室生化结果异常,经研究者决定 后,可以保持原剂量水平继续治疗; b对于4级淋巴细胞减少,或者无症状的4级实验室生化结果异常,研究治疗可以继续进行,而无需 暂停;
231
2滴25定之后 258
(42-931) (45.9-620) (63.9-608)
观到中数察的位
到的观察 中位数
5
7
1
5
7
1
最大BID剂 0
最大BID剂 0
PK,药代动力学;mR量CC,转移性肾细胞癌。
量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阿西替尼(AG-013736)。辉瑞公司归档资
Axis试验阿西替尼剂量调整指南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Loriot Y, et al.Nat Clin Pract Oncol.2008;5:268-278.
腹泻是分子靶向抗癌药物治疗中出现的常见不良事件
1
4
癌症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的腹泻发生率
药物
腹泻发生率
1级或2级1,2
• 饮食调节 • 口服补液,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 • 积极暂停治疗,以防腹泻加重至3级或4级
3级或4级3,4
• 3级:剂量下调1个剂量水平;4级:暂停用药;待降至CTCAE级别≤1级后 立即恢复治疗,并将剂量下调1个剂量水平
• 门诊静脉补液
• 对于4级患者,考虑住院补液,让肠道休息
8
阿西替尼治疗要达到最佳获益, 患者应当维持最佳/适当剂量:
以5 mg BID开始治疗
对不良事件进行适当预防并及时处理
酌情调整剂量
观察到临床获益后继续治疗
9 阿西替尼若干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
阿西替尼相关不良事件(不包括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剂量调整指南
1
0
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a 1级 2级 与治疗有关的3级非血液学毒性a
m~RCC患者的PK数据显示,以5 mg BID为初始剂量进行治疗,暴露量偏低的患者,通过剂量滴定, 可以优化血浆暴露水平
中位AUC0-12;ng⋅hr/mL (全距) 滴定之前 滴定之后 滴定之前
5 mg 7 mg 10 mg
BID BID N=30 BID N=16
N=129
231
160
129
(42-931) (32.8-443) (31.9-304)
Demetri et al.2002
Burris et al.2005 Geyer et al.2006
Escudier et al.2009 Motzer et al.2006
a药物与细胞毒化疗联合使用 Adapted from Loriot Y, et al.Nat Clin Pract Oncol.2008;5:268-278.1Motzer RJ, et
26 (7.3)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TCAE;3.0版。 研 20究06报。告A04061032。辉瑞公司归档
腹泻的处理
1
7
基线期评估和 患者教育1-2
• 评估基线期排便习惯 • 排查合并用药 • 告知患者可能会发生腹泻 • 给患者开止泻药,并嘱其在腹泻首次发生时服用
干预措施1-2
• 益生菌可降低腹泻频率和严重程度 • 膨胀剂/纤维素或胰酶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2
高血压处理计划:AXIS试验
3
阿西替尼治疗开始之前,应当确保血压控制良好
收缩压
血压升高程度 舒张压
处理
收缩压>150 mm Hg
或 舒张压>100 mm Hg
如果降压治疗尚未达到最大强度,可以更换 或
加用降压药,而阿西替尼剂量维持不变
收缩压>160 mm Hg
或 舒张压>105 mm Hg
剂量下调后又出现高血压 或 剂量下调后又出现舒张压
mm Hg或DBP 80- Hg);需要医学干预;重 Hg);需要医学干预; 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
89 mm Hg) 复出现或持续(≥24 hr);需要使用不止一种降压 损、高血压危象);需
原先血压正常的患者,舒 药物,或需要比之前更
要紧急干预
张压升高>20 mm Hg,或血
强的降压治疗
压>140/90 mm Hg,并伴有
轻度增加
常生活自理受限
死亡
ADL,日常生活活动。
13.0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2006.
2
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治疗中出现的腹泻
西替尼
各级 n (%)
197 (54.9)
阿
3/4级 n (%)
38 (10.6)
1 6
索拉非尼
各级 n (%)
189 (53.2)
3/4级 n (%)
1Wood LS, et mun Oncol.2006;3:558-562.2Wood LS.Clin J Oncol CNaunrsU.r2o0l09A;s1s3o(csuJp.pl2)0:0173;-11:8S.43K1o-lSl5m4a.n4n研sb究er报ge告r。C,A0e4t06a1l0.32。
1
腹泻分级1,2
5
CTCAE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第3版 第4版
每日排便次数 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 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增 造成危及生命的 较基线增加<4 增加4-6次;静脉补液 加≥7次;静脉补液时 后果(如血流动力 次;肠道造瘘排时间<24小时;肠道造 间≥24小时;需住院; 学崩溃) 出量较之基线轻瘘排出量较之基线中度 肠道造瘘排出量较之基
处理有些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下调阿西替尼剂量,乃至暂时或永久停用药物
– 必要时,剂量可减至3 mg BID,再减至2 mg BID – 剂量下调后,仍应维持BID给药方案
HTN,高血压;CTCAE,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 研究方案A04061032。辉瑞公司归档资料
阿西替尼治疗mRCC如何达到最佳获益
美国国家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2004。
高血压发病机制
2 1
虽然目前已知高血压发病与一氧化氮有关,但是VEGF信号抑制 与高血压之间是否存在机制性关联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的机制有两种: – VEGF抑制后,一氧化氮产生减少,由此引起血管收缩,阻 力增加 – VEGF抑制后,内皮细胞死亡增多,使得毛细血管数量下降 ,从而导致阻力增加
症状;需要单药治疗
死亡
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WNL,在正常范围之内。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TCAE;
高血压分级:JNC
2
0
JNC7 血压分类
正常 高血压前期
18岁以上成人血压分级:JNC 7
收缩压 (mm Hg)
<120 120-139
和/或
和 或
舒张压 (mm Hg)
<80 80-89
伊马替尼 拉帕替尼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27% (3或4级1%) 60%至60% (2级8%) 58% (3-4级3%)*
45%
40% (3级10%) 60% (3-4级13%) 48% (3-4级3%) 20% (2-3级3%)
Hudes et al.20072 Fukuoka et al.2003 Herbst et al.2004
细胞因子和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患者使用阿西替尼治疗后,肿瘤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
3
SLD,病灶直径之和。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阿西替尼(AG-013736)。辉瑞公司归档资
提高阿西替尼暴露量可缩小肿瘤体积
4
AUC,曲线下面积;B/L,基线。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阿西替尼(AG-013736)。辉瑞公司归档资料
1 8
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及CTCAE分级
1 9
定义 血压病理性升高;血压反复升高超过140/90 mm Hg (NCI-CT)
分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高血压前期 1级高血压(SBP 140-159 2级高血压(SBP ≥160 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
(SBP 120-139 mm Hg或DBP 90-99 mm mm Hg或DBP ≥100 mm (如恶性高血压、暂时
(收缩压>150 mm Hg)
>100 mm Hg
如果降压治疗已达到最大强度,可将阿西替 尼
下调1个剂量水平 暂停用药a;调整降压药物,等血压下降到 <150/100 mm Hg之后,立即恢复阿西替尼治 疗, 并将剂量下调1个剂量水平 再将阿西替尼剂量下调1个剂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