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308040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
争议解决与纠纷调解制度
争议解决与纠纷调解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维护企业的稳定运作,促进员工间的和谐关系,解决可能显现的争议和纠纷,提出本《争议解决与纠纷调解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并依法合规运行。
第二章争议解决机构第一条企业争议解决机构的设立和职责1.企业设立争议解决机构,负责处理员工之间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争议和纠纷。
2.企业争议解决机构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成立,成员包含企业高层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
第二条争议解决委员会的构成和事项1.企业争议解决机构成立争议解决委员会,由争议解决机构成员构成,重要负责争议解决的调查、研究和裁决事项。
2.争议解决委员会每年选举一名理事担负主席,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条争议解决委员会的权限和工作程序1.争议解决委员会有权对员工间发生的争议和纠纷进行调查和裁决,包含但不限于工资、劳动合同、晋升、奖惩等方面。
2.争议解决委员会接到争议申请后,应尽快组织调查,并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裁决。
3.争议解决委员会裁决形式敏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章争议解决程序第一条申请争议解决1.员工在发生争议或纠纷时,应向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料子。
2.申请料子应包含争议双方的姓名、工号、认真争议描述、证据料子等。
第二条争议解决的调查和裁决1.争议解决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应尽快组织调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叙述,并收集相关证据料子。
2.争议解决委员会经过充分调查后,应依据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并将裁决结果通知双方当事人。
第三条裁决结果的执行1.争议解决委员会的裁决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予以遵守和执行。
2.如一方当事人对裁决结果有异议,可以提起上诉,上诉期限为裁决结果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第四章纠纷调解第一条纠纷调解的程序1.员工在争议发生前,可选择向所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领导进行沟通,并提出解决争议的调解申请。
Z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法院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效力与判决书相同。在民事诉讼中,除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和当事人有严重违法行为,需给予行政处罚的经济纠纷案件的情形外,各案件均可适用调解。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哪些行政争议可以进入行政诉讼加以解决。该受案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受司法监督的限度,以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
1Z308042和解的规定
诉讼阶段的和解没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和解后,可以请求法院调解。制作调解书,纤当事人签名盖章产生法律效力,从而结束诉讼程序的全部或一部。结束全部程序的,即视为当事人撤销诉讼。
1Z308043争议评审机制的规定
争议评审与其他争议解决机制相比的优势是:专业性、快速反应、现场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气氛、争议双方不需要律师的介入,以及双方最终仍保留诉讼或仲裁的救济途径。
二、我国争议评审制度的实践
在我国,争议评审制度的运用还较少,只有一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二滩水电站工程项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项目、万家寨水利工程项目、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等运用了争议评审机制,均取得良好效果。
三、我国对争议评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争议评审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日后的28天内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争议评审组由有合同管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
1Z308050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本节包括5项内容:
1Z308051行政复议范围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争议解决与申诉处理制度
争议解决与申诉处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内部争议解决与申诉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促进企业内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机制,维护员工的权益,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员工。
2. 定义与原则2.1 定义•争议:涉及员工个人权益、工作责任、薪酬待遇、晋升选拔、纪律处分等方面的不合理处理或不公正待遇引起的纠纷。
•申诉:员工对争议进行书面或口头申请,要求企业重新考虑和处理争议的行为。
2.2 原则•公平公正:在争议解决和申诉处理过程中,依法依规,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合理。
•及时高效: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受理、审理和解决争议和申诉,确保及时高效。
•保密性: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争议和申诉,保障申诉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持信息的保密性。
•公开透亮:争议解决和申诉处理的决策过程应当公开透亮,申诉人有权了解处理进展和结果。
3. 争议解决与申诉处理流程3.1 内部解决阶段1.员工在发现争议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其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汇报,并供应相关证据和料子。
2.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应在接受员工申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对争议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提出处理看法。
3.正常情况下,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应在接收到员工申报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完成争议的解决,并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处理结果。
4.员工对内部解决结果不满意的,可向上级领导或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提出申诉。
3.2 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申诉处理阶段1.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代表构成,负责处理多而杂或无法解决的争议和申诉案件。
2.员工在向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提出申诉时,应书面描述争议情况,并供应相关证据和料子。
3.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应在接收到员工申诉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召开会议,对申诉进行调查、评估,并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4.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应在接收到员工申诉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诉的处理,并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处理结果。
5.员工对企业争议解决委员会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新编一级建造师-法规-第47讲-仲裁制度和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一)
1Z308030 仲裁制度1Z308031 仲裁协议的规定一、仲裁协议的形式1.仲裁协议的概念概念:是指当事人自愿将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通过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方式达成的仲裁意思表示无效。
思考:有的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可以提交仲裁,也可以提交诉讼,协议有效么?二、仲裁协议的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明确的表示)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1)明确名称或能明确具有的一个。
(2)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例题·单选】仲裁协议应当具备的内容是()。
【2015、2012真题】A.仲裁事项、仲裁员、选定的仲裁委员会B.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事项C.仲裁事项、仲裁规则、选定的仲裁委员会D.仲裁事项、仲裁地点、仲裁规则【答案】B【解析】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例题·多选】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两个仲裁机构,关于该仲裁协议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仲裁协议当然无效B.一方当事人可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仲裁C.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该仲裁协议无效D.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的,该仲裁协议有效E.一方当事人应该排列顺序确定仲裁机构【答案】CD【解析】AB选项,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E选项,不按顺序确定仲裁机构。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1.对当事人和法院的效力(或仲或诉)(1)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2)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协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均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协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均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篇一:人民调解员试题及答案人民调解员培训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选择题(4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起施行。
A.2010年8月28日;B.2011年1月1日;C.2010年10月1日。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A.司法行政部门; B.信访部门;C.公安部门。
3.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A.乡级;B.县级;C.市级。
4.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A.三至九人;B.三至七人;C.五至九人。
5.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可以连选连任。
A.三年;B.四年;C.五年。
6.人民调解员根据()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A.调解纠纷;B.维稳形势;C.纠纷性质。
7.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也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
以口头协议调解的,人民调解员()记录协议内容。
A.应当; B.可以;C.不需要;8.调解协议书自()起生效。
A.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之日;B.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之日;C.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
9.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A.30日;B.45日;C.60日。
10.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
A.起诉;B.申请强制执行;C.申诉。
二、判断题(50分)1.大调解是人民调解的延伸和拓展,是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整合。
争议解决与申诉制度
争议解决与申诉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争议解决与申诉机制,确保公司内部管理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健康、公正和谐。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以及相关合作伙伴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争议解决与申诉。
第二条原则与要求本制度的原则与要求如下: 1. 公正客观:争议解决与申诉机制应当公正客观,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等对待。
2. 简化高效:争议解决与申诉程序应当简化高效,避开过多的繁文缛节,尽量节省时间和资源。
3. 私密保密:争议解决与申诉的相关信息应当得到保密,除非有合法依据要求公开,否则不得随便泄露。
第二章争议解决第三条争议定义本章所指的争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 员工之间发生的纠纷、矛盾、冲突; 2.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工资待遇争议等; 3. 合作伙伴与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商业争议等。
第四条解决途径争议解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 内部协商:当发生争议时,员工可以首先通过内部协商的方式解决,可以选择与争议方直接沟通或者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
2. 调解仲裁:假如内部协商无法解决争议,争议双方可以协商决议选择外部调解机构进行调解仲裁,也可以由公司指定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3. 司法诉讼:当争议无法通过上述途径解决时,争议双方可以选择提起司法诉讼,通过法院进行解决。
第五条争议解决程序1.内部协商:当发生争议时,争议发起方应当向争议方提出书面申请,并明确叙述争议事项及要求。
争议方应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回复,双方共同确定协商的时间和地方,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协商。
协商过程中,双方应乐观表达本身的看法和建议,并尽力寻求解决方案。
协商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记录并签字确认,具有法律效力。
2.调解仲裁:假如内部协商未能解决争议,争议双方可以协商决议选择外部调解机构进行调解仲裁。
调解仲裁的程序和方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双方应乐观搭配并供应相关证据和料子。
争议解决及调解规定
争议解决及调解规定本合同旨在规定当参与方之间发生任何争议时,通过争议解决和调解机制进行处理的程序和程序。
本合同补充并并入相关协议或合同,并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确定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调解机制,适用于合同中发生的涉及法律、商业或其他方面的争议。
当涉及方无法就争议的解释、履行或终止达成共识时,将按照本合同的规定解决争议。
2. 争议解决程序2.1 当事人应尽一切努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2.2 如果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执行仲裁裁决,并接受仲裁程序的约束。
仲裁应在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后进行,并遵守相关的仲裁规则和程序。
2.3 除非双方另有约定,仲裁的地点应为本合同签署地或其他双方确定的地点。
2.4 仲裁中的裁决应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5 双方同意在争议解决过程中,根据仲裁裁决履行相关义务,并保持机密。
3. 调解机制3.1 如果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同意通过调解进行争议解决。
3.2 调解程序应根据双方请求或协议进行。
3.3 调解由经过培训并遵循适当伦理标准的调解员进行。
调解员应保持独立和中立。
3.4 调解应以非正式和机密的方式进行,调解员应协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3.5 双方同意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合作,并根据调解协议履行相关义务。
4. 执行和争议解释4.1 双方同意遵守争议解决的结果,无论是仲裁裁决还是调解协议。
4.2 任何对争议解决结果的执行应按照执行法律进行,双方同意接受适用的法院的管辖。
4.3 本合同在解释和执行时应适用适当的法律,双方同意将不会诉诸政治、宗教或其他敏感领域。
5. 其他5.1 本合同应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并继续有效直至争议解决完全履行并完成。
5.2 双方同意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由双方签署。
请注意,以上内容旨在提供概述和指导,并且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为确保合法性和有效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
争议调解室工作制度
争议调解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争议调解室工作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争议调解室的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及时有效地处理争议,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工作制度。
二、争议调解室的组成和职责1. 争议调解室由主任一名、调解员若干名组成。
主任由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员担任,调解员由具有一定调解能力的人员担任。
2. 争议调解室的职责:(1)接受当事人提交的争议调解申请,并对符合条件的争议进行调解;(2)对当事人提交的争议调解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接受调解;(3)组织调解工作,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4)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5)对调解不成的争议,及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调解室的工作程序1. 当事人向争议调解室提交调解申请,应当书面提出,并载明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2. 争议调解室应当在收到调解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接受调解。
对符合条件的争议,应当接受调解;对不符合条件的争议,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争议调解室接受调解的,应当组织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了解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4. 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
争议调解室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
5. 调解协议履行完毕后,争议调解室应当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
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争议提起诉讼。
四、争议调解室的指导和监督1. 争议调解室的工作应当接受上级调解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2. 争议调解室的调解工作应当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争议调解室应当定期向上级调解组织报告工作,接受考核和评估。
五、争议调解室的工作人员1. 争议调解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具备一定的调解能力和法律知识。
2021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章节习题: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及解析
2021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章节习题: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及解析【习题1】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法共同向( )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2014】A.当事人住所地B.调解协议履行地C.调解组织所在地D.调解协议签订地【答案】C【解析】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习题2】关于人民调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4】A.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B.人民委员会经调解达成的调解书与仲裁调解书有相同的法律效力C.人民委员会经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D.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有争议的,不得起诉【答案】A【解析】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
因此,A正确。
严格说来,C选项不算错,人民委员会经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犹如达成的民事合同,但是他们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
【习题3】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关于调解书和裁决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解书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B.调解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C.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D.裁决书不可以申请撤销【答案】C【解析】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习题4】关于行政调解的说法。
正确的是( )。
【2017】A.行政调解属于诉讼内调解B.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强制约束力C.行政调解应当事人的申请方可启动D.行政机关可以对不属于其职权管辖范围内的纠纷进行调解【答案】C【解析】行政调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应纠纷当事人的请求,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属于其职权管辖范围内的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促成当事人解决纠纷。
调解行政争议工作制度
调解行政争议工作制度一、引言行政争议调解制度是指在行政争议发生时,通过调解的方式,使争议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行政争议调解制度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争议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本文从调解原则、调解程序、调解组织、调解人员、调解协议等方面对调解行政争议工作制度进行探讨。
二、调解原则1. 自愿原则: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应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得采取强迫、威胁等不正当手段。
2. 合法原则: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应遵循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 公平公正原则:调解过程中,调解组织应保持中立,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确保调解工作的公平公正。
4. 调解与裁决相结合原则:在调解过程中,调解组织应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若调解不成,应及时作出裁决,确保争议得到及时解决。
三、调解程序1. 受理:行政争议调解组织应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及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告知当事人理由。
2. 调解准备:调解组织应在受理争议后,组织调解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了解,收集相关证据,为调解工作做好准备。
3. 调解会议:调解组织应召开调解会议,邀请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参加。
调解会议可以采取面对面、背对背等方式进行。
4. 调解达成:在调解会议过程中,调解人员应积极引导当事人双方陈述事实、理由和证据,充分沟通协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5. 调解协议的履行: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调解协议。
调解组织应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调解协议得到切实履行。
6. 调解结束:调解协议履行完毕后,调解组织应制作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行政诉讼。
四、调解组织1. 行政争议调解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调解行政争议职能的机构,如行政机关设立的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
2020一级建造师法规第八章解决建设工程纠纷考点精讲
0分
4 分(2 单+1 多) 1 分(1 单)
0分Βιβλιοθήκη 和法律解决途径1Z308020 民 事 诉 5 分(3 单+1 多) 6 分(2 单+2 多) 4 分(2 单+1 多) 4 分(2 单+1 多) 8 分(4 单+2 多)
讼制度
1Z308030 仲裁制度 4 分(2 单+1 多) 5 分(3 单+1 多) 4 分(2 单+1 多) 5 分(3 单+1 多) 2 分(2 单)
证据、诉讼时效、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其中,诉讼程序又包括一审、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
第三节仲裁制度,重点讲解仲裁程序和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包括仲裁三大基本制度、仲裁协
议、效力、仲裁庭、仲裁程序等内容。
第四节调解与和解,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的调解机制和不同程序中的和解制度。
第五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重点讲解行政强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方面内容。
1Z308040 调 解 与
和解制度
2 分(1) 4 分(2 单+1 多) 3 分(1 单+1 多) 6 分(2 单+2 多)
0分
1Z308050 行 政 强
制、行政复议和行 4 分(2 单+1 多) 3 分(1 单+1 多) 3 分(1 单+1 多) 2 分(1 多) 2 分(2 单)
政诉讼制度
共5节
要能联想到现实场景中,切忌死记硬背。学好第八章,一定要多做题,理解考试的常见陷阱设置
与重难点区分。
第一节建设工程纠纷主要种类和法律解决途径,重点讲解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和解、调解、
诉讼和仲裁,而诉讼又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争议解决与调解制度
争议解决与调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与调解机制,维护企业内部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乐观性和凝集力,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订立本争议解决与调解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及员工之间因工作和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其他争议,并对相关调解程序和方式进行规范。
第三条原则争议解决与调解应坚持公正、公平、平等、自己乐意和互利原则,遵从诚实守信、友好协商和谐共赢的原则,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稳定和谐。
第二章争议类型及处理方式第四条争议类型争议可以分为劳动合同争议、薪酬福利争议、工作条件及环境争议、人事管理争议等。
第五条解决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争议,本企业将采取多种解决方式,包含协商和谈判、调解、仲裁、诉讼等,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第三章争议解决的程序第六条协商和谈判当涉及争议发生时,相关当事人应立刻进行协商和谈判,通过开放、诚实、平等的沟通,乐观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协商和谈判阶段的原则包含:敬重对方权益、互通有无、讲求诚信、维护公正等。
第七条调解若协商和谈判未能解决争议,相关当事人可申请将争议提交给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调解阶段应坚持查明事实、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调解,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和解的目的。
第八条仲裁在协商、谈判和调解未能解决争议时,相关当事人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机构将独立、公正、客观地审理争议,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仲裁决议,从而解决争议。
第九条诉讼当协商、谈判、调解和仲裁均未能解决争议,相关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第四章相关责任和义务第十条企业责任本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争议解决与调解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帮助处理争议,供应必需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本企业承诺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第十一条员工责任员工应乐观参加争议解决与调解工作,秉持公平、公正、友善的态度,通过协商、谈判和调解等方式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
第八章 仲裁、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1、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某区基层法院起诉,乙应诉,经开庭审理,法院判决甲胜诉,乙对区法院的判决实体内容无异议,却以双方签订了仲裁协议为由向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据此撤销一审判决,市中级法院的正确处理应为()。
A、查清事实后改判,驳回甲的诉讼请求B、仲裁协议如果有效,则裁定撤销一审判决,驳回甲的起诉C、裁定驳回乙的上诉,维持原判决D、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原法院重审【本题 1 分,建议 1 分钟内完成本题】【加入题库收藏夹】【加入题库打印收藏夹】【隐藏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仲裁协议的规定。
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如一方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拿出仲裁协议的最迟时间是在首次开庭前。
开庭之后的仲裁协议失效。
2、施工合同的解决争议条款约定“所有争议提交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管辖”。
当该合同产生纠纷时,当事人()。
(2012年真题)A、应当向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B、既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C、只能向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D、必须重新确定受诉人民法院【本题 1 分,建议 1 分钟内完成本题】【加入题库收藏夹】【加入题库打印收藏夹】【隐藏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事诉讼的法院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所以,选项C正确,此合同纠纷,当事人只能向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3、关于仲裁庭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席仲裁员应当由仲裁委员会指定B、当事人双方必须各自选定合议仲裁庭中的一名仲裁员C、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D、仲裁庭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成【本题 1 分,建议 1 分钟内完成本题】【加入题库收藏夹】【加入题库打印收藏夹】【隐藏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仲裁的开庭和裁决。
争议调解制度
争议调解制度
争议调解制度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当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来协助双方解决问题。
争议调解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妥善调解来实现和谐解决争议,避免诉讼的长时间和高成本。
以下是争议调解制度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1. 快速解决争议:争议调解可以通过私下会谈或电话沟通的方式迅速解决争议,避免了繁琐的诉讼程序和庭审等耗时的程序。
2. 成本相对较低:与诉讼相比,争议调解的费用较低,因为双方不需要支付律师费用和其他诉讼费用。
3. 维护双方关系:争议调解注重维护双方关系,通过引导双方进行对话,促使他们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避免了可能导致双方关系恶化的诉讼过程。
4. 保密性:争议调解过程保持机密,不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保护了双方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5. 自主解决:争议调解强调双方自主解决争议,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制定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判决方所限制。
然而,争议调解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否公正和公平,调解机构的独立性和中立性等问题。
因此,对于不同的争议,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解决方式。
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
1Z308040 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法共同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A、当事人住所地B、调解协议履行地C、调解组织所在地D、调解协议签订地2、下列关于和解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和解不能发生在仲裁、诉讼程序之外B、当事人申请仲裁后,达成和解协议的,可撤回仲裁申请C、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D、和解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的任何阶段3、采用争议评审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后的()内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
A、14天B、21天C、28天D、15天4、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后()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A、10B、20C、30D、405、关于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B、诉讼阶段的和解没有法律效力C、申请仲裁后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应当撤回仲裁申请D、所有民事纠纷既可以用和解的方式解决,也可以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C本题考查的是调解的规定。
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30日内双方当事人可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法院裁定协议有效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参见教材P359。
2、A本题考查的是和解的规定。
和解也可以发生在诉讼的任何阶段。
所以选项A不正确。
参见教材P361。
3、C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争议评审的规定。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争议评审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后的28天内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
参见教材P362。
4、C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后30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争议解决与内部调解规程
通过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鼓励对方充分表达,营造开放、包容的 沟通氛围。
表达技巧在争议解决中应用
清晰表达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模 糊的语言。
保持冷静
在表达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言辞或举止。
尊重对方
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沟通。
情绪管理在争议解决中作用
争议解决与内部调解规程
汇报人:停云 2024-01-14
目 录
• 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 内部调解制度及流程 • 外部法律途径选择及实施 • 证据收集、保全与提交规范 • 争议解决过程中沟通技巧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争议解决机制是指企业内部或外部出 现争议时,通过一系列程序、规则和 制度,以和平、公正、高效的方式解 决争议的过程。
内部调解程序详解
详细阐述了内部调解的启动、调解员的选定、 调解过程、调解结果及执行等程序。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内部调解在争议解决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实践操作指南 。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知识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课程,学员们对争议解决与内部调解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践经验积累
法律依据
根据争议性质、金额大小、当事人意 愿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法院进行诉讼 。
策略制定
分析案情,评估胜诉可能性,制定详 细的诉讼策略,包括起诉、应诉、反 诉、上诉等环节。
仲裁途径选择依据和策略
法律依据
根据仲裁协议、仲裁机构规则等,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和程序。
策略制定
了解仲裁程序和规则,评估仲裁结果的可执行性,制定仲裁策略,包括仲裁申请 、答辩、反请求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Z308040 调解、和解制度与争议评审本节包括3项内容:
1Z308041 调解的规定
1Z308042 和解的规定
1Z308043 争议评审机制的规定
1Z308041 调解的规定
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法院调解和专业机构调解等。
一、人民调解
(一)人民调解的原则和人员机构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是:(1)当事人自愿原则;(2)当事人平等原则;(3)合法原则;(4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
(二)人民调解的程序和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应当遵循的程序主要是:(1)当事人申请调解;(2)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3)指定调解员或由当
事人选定调解员进行调解;(4)达成协议;(5)调解结束。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
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
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分为两种:(1)基层人民政府,即乡、镇人民政府对一般民间纠纷的调解。
(2)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
律规定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或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
行政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
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也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三、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是仲裁机构对受理的仲裁案件进行的调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四、法院调解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法院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效力与判决书相同。
在民事诉讼中,除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和当事人有严重违法行为,需给予行政处罚的经济纠纷案件的情形外,各案件均可
适用调解。
1Z308042 和解的规定
诉讼阶段的和解没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和解后,可以请求法院调解。
制作调解书,纤当事人签名盖章产生法律效力,从而结束诉讼程序的全部或一部。
结束全部程序的,即视为当事人撤销诉讼。
1Z308043 争议评审机制的规定
争议评审与其他争议解决机制相比的优势是:专业性、快速反应、现场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气氛、争议双方不需要律师的介入,以及双方最终仍保留诉讼或仲裁的救济途径。
二、我国争议评审制度的实践
在我国,争议评审制度的运用还较少,只有一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二滩水电站工程项日、黄河小浪底水利
枢纽项目、万家寨水利工程项目、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等运用了争议评审机制,均取得良好效果。
三、我国对争议评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争议评审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日后的28天内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
争议评审组由有合同管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
合同双方的争议,应首先由申请人向争议评审组提交一份详细的评审申请报告,并附必要的文件、图纸和证
明材料,申请人还应将上述报告的副本同时提交给被申请人和监理人。
被申请人在收到申请人评审申请报告副本
后的28天内,向争议评审组提交一份答辩报告。
并附证明材料。
被申请人应将答辩报告的副本同时提交给申请人和监理人。
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争议评审组在收到合同双方报告后的14天内,邀请双方代表和有关
人员举行调查会,向双方调查争议细节;必要时争议评审组可要求双方进一步提供补充材料。
除专用合同条款另
有约定外,在调查会结束后的14天内,争议评审组应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独立、公正的评审,作出书
面评审意见,并说明理由。
在争议评审期间,争议双方暂按总监理工程师的确定执行。
1Z308050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本节包括5项内容:
1Z308051 行政复议范围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1Z308052 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和决定的有关规定
1Z308053 行政诉讼的法院管辖、起诉和受理
1Z308054 行政诉讼的审理、判决和执行
1Z308055 侵权的赔偿责任
1Z308051 行政复议范围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范围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有11项可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结合建设工程实践,其中7种尤为
重要: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
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5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6.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7.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下列事项应按规定的纠纷处理方式解决,不能提起行政复议:(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
事处理决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起申诉;(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
他处理,应当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哪些行政争议可以进入行政诉讼加以解决。
该受案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受司
法监督的限度,以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1)对拘留、
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⑵对限制人身自由(如强制隔离、强制
约束)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的(如伤残抚恤金、遗属抚恤金、福利金、救济金等);(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如财产义务、行为
义务,典型表现为乱收费、乱摊派);(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
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但是,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同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
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1Z308052 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和决定的有关规定
一、行政复议申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
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对于行政复议,应当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向有权受理的行政机关申请,如"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